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绝对权力-第2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革开放的初衷,也是设立国家体改委的主要目的。”
    薛益民略略一滞,双眼眯缝了一下。
    这年轻人,反应之机敏,竟至于斯,丝毫也不授人以柄,反过来拿捏了他薛益民一把——你是体改委副主任,你应该比我更加清楚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
    总不能你这个国家体改委副主任,内心深处是反对改革开放的吧?
    那国家设立体改委目的何在?
    张力华冷笑说道:“人性总是自私的,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就不可避免的要损害团体的力量。现在很多地方,连整治个水利设施都搞不下去。不给钱,群众就不出工。难道这些水利设施整修之后,受益的不是他们自己吗?明明对自己有好处的事,还在争着要钱。这种风气就很不好。”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张局长这个观点,我也完全认同。所以我认为,我们的改革开放,就是在探索之中不断前进,不断修正,寻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在保持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同时,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有句话说得好,改革开放,不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吗?在一些领域,总是要探索一下,才能得出结论。什么都不敢试,那我们的改革开放怎么进行下去呢?”
    张力华冷哼一声,扭头望向窗外,懒得和他做这口舌之争。
    政治博弈,最终实力决定一切!
    (未完待续)
第470章 杀手锏
    这段折磨人的毛土路大约在二十几分钟之后终于到头了。
    领头的区政府吉普车开进路边一处较为平整的草地上停了下来。
    区委书记对尚为政说道:“尚老,车只能开到这里了,曾冠青老家是树亭坳的,得从小路进去,翻过这座山,差不多有七八里地,要走一个小时左右。”
    一个小时走七八里地山路,这是按照年轻人的体力来计算的。
    尚为政抬起头望了望那座小山,傲然一笑,说道:“走吧。”
    虽然年过七旬,尚为政的身体倒还硬朗,没有太大的毛病。若非如此,某位超级大人物也不会请他亲自出马,到彦华来走这一遭。
    当下三台车在草地里停好,区委书记率先领路,朝山路进发。
    薛益民陪同在尚为政身边,笑着问道:“曾书记,曾冠青同志和你是本家,你们以前熟悉吗?”
    区委书记忙即答道:“薛主任,也谈不上多熟悉,多多少少了解一点吧,我以前不是在马崮工作的。”
    语气中透出小心谨慎之意。
    到目前为止,区委书记也不大清楚中央来的大领导找曾冠青到底想要了解些什么,总之这样巨大的“是非漩涡”,能够避开多远就是多远,决不能牵扯进去。
    乃是基本常识。
    薛益民却不肯就此“放过”他,微笑说道:“哦,那就请你谈谈吧,随便聊聊曾冠青的情况。”
    区委书记也委实无奈,忍不住伸手搔搔脑袋,想了想,说道:“薛主任,我就是随便谈谈啊,我和曾冠青真的不是很熟,他以前在百货公司上班,我们接触不多。”
    “嗯,随便谈谈随便谈谈,反正是闲聊,不要紧的。”
    薛益民相当和气,尽可能让区委书记放松一点。
    “曾冠青这个人吧,怎么说呢……在这树亭坳,也要算个人物。应该有六十来岁了吧。以前当过兵,听说在部队还是个排长,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大功,后来因为受伤,左手残废了,部队就安排他转业回了地方。听说一直都在供销系统上班,是百货公司的副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去年百货公司改制,他就下岗了,回到了老家。前段时间听说领着树亭坳的群众准备修路,具体情况怎么样,我就不是很清楚了。”
    区委书记带着歉意说道。
    事实上,对曾冠青的情况,他知道的远不止这么一点,但当着这么大领导的面,他哪里敢多说什么?区委书记四十几岁,在体制内摸爬打滚了二十来年,焉能不知道“言多必失”的道理?
    薛益民又问道:“听说曾冠青的父母在红军时期就是赤卫队员,支前模范?”
    “是啊是啊,这倒是真的。曾冠青的父亲曾老汉,红军时期是赤卫队长,真正上阵打过反动派的。这一带的群众,都尊称他是五阿公,八十几岁了,身子骨还挺硬朗,能上得了山下得了田,在树亭坳这一带的威望很高。他老伴五阿婆的身体差些,只能在家里看看小孩子了,田里地里的活计,干不了啦……毕竟也是八十几岁的人了。五阿婆以前也是支前模范,和五阿公一起上过战场。”
    区委书记脸上浮起仰慕之情。
    “呵呵,六十岁了还父母双全,曾冠青同志好福气啊。”
    “是啊,曾冠青是个孝子,听说当初他也可以不转业,留在部队的。虽然左手有残疾,部队也能给他安排合适的工作。是他自己主动要求回家乡工作的,说是忠孝两全。上阵打仗,为国尽忠;回家工作,为父母尽孝。”
    尚为政点了点头,赞叹道:“忠孝两全,很不错啊。”
    张力华插口说道:“曾书记,听说曾冠青还是省里的劳动模范?”
    “是的,张局长,曾冠青评过两年的全省劳动模范。”
    张力华冷哼一声,说道:“残废军人,在部队立过大功,又是全省劳动模范。这样的老干部,说下岗就下岗了,百货公司那帮人,还真敢啊!”
    区委书记顿时就不敢接口了,讪讪一笑,低头走路。
    听这话里的意思,其实这几位中央领导都曾冠青的情况相当熟悉。如果仅仅只是为了看望慰问一下曾冠青,尚为政完全没有必要亲自跑这一趟。
    尚为政何等身份?
    事实上也是如此。
    曾冠青是薛益民手里握着的一张“王牌”。早在给韦春晖打电话之前,薛益民便亲自召见过陆月,详细了解过彦华国企改制的情况。如同张力华刚才所言,像曾冠青这样的军转干部,残废军人,全省劳动模范,无论如何都不应该让他下岗的。
    据陆月反映,曾冠青曾经非常激烈地反对过彦华百货公司的改制,为此三次上书市委市政府,称述自己的意见。正式改制之后,曾冠青当面和香港老板黄文越顶撞了好几次,黄文越直接就不给他安排新的工作,曾冠青一怒之下,卷起铺盖,回了树亭坳老家。
    如果调查组一切顺利,薛益民原本没打算亲自到这偏僻无比的山村来跑这一趟。不料彦华地区的工作做得相当到位,几乎所有改制国企的职工都统一了口径,黄大姐更是气愤填膺地要“举报”别有用心的坏人,调查工作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张力华甚至感受到了直接的“威胁”。
    薛益民不得不祭起曾冠青这张王牌。
    以曾冠青那火爆霹雳的脾气来看,他绝不可能被统一口径。而曾冠青的身份,曾经的战功和荣誉,正是绝佳的“证明材料”。彦华百货公司搞改制,竟然连曾冠青这样的老干部都被“扫地出门”,丢了饭碗,不管他们有多少理由,都说不过去。
    只要将曾冠青的情况写进调查报告,杀伤力之大,可想而知,恐怕如今还健在的那些开国元勋们,没有任何一位能够容忍这种搞法。
    这与阵营和理念无关!
    实际上,曾冠青被“扫地出门”,时任彦华市委副书记兼常务副市长的陆月同志,是真正的“始作俑者”,当初曾冠青给市委市政府打的报告,就是交到陆月的手里。对着这份报告,陆月冷笑着说了三个字——老古板!
    随后,陆副市长坚定不移地支持百货公司的优化组合措施,曾冠青被优化组合了下去,由百货公司副经理兼党支部书记变成下岗职工。
    曾冠青当众顶撞黄文越之后,卷起铺盖回家,曾有干部提出来,这样处置有些不妥。陆月毫不理会,明白告诉那位干部:任何一次制度变革,都必须要有“牺牲者”,要有人付出代价。
    言下之意就是说,连曾冠青都被扫地出门了,看谁还敢闹?
    这个事,着实镇住了不少人。
    当时的陆副市长豪情万丈,下定决心要将彦华的国企改制进行到底,大放异彩。
    不曾想有朝一日,这位曾经被陆月拉出来“斩首示众”,震慑众人的曾冠青,将又一次发挥重要作用,变成陆副市长“反戈一击”的杀手锏。
    这么做是不是有违良心,从来不在陆月的考虑范围之内。
    和政客讲良心,还不如和屠户讲佛法。
    至于薛益民就更加不会有任何心理负担,官场博弈,从来是以成败论英雄,其他什么都是虚的。
    山路上忽然就变得寂静起来。
    范鸿宇嘴角浮起一丝淡淡的讥讽之意,却没有开口。
    他很清楚,今天的马崮之行,薛益民目的何在,更加清楚有关曾冠青的情况是谁告诉薛益民的。陆月果然是个聪明人,多年机关工作历练,对厚黑之学的领悟颇有心得。只不过,他范鸿宇对曾冠青情况的了解,绝对比陆月了解得更多。
    陆月离开彦华已经一年,这一年中又发生了什么情况,陆月百分之百不如他清楚。
    这就好比打仗,陆月根据一年前的情报来制定作战策略,他范鸿宇则是根据最新的情报制定作战策略,孰优孰劣,一目了然。
    当然,打仗还有个绝对实力的问题。如果双方实力相差太远,再高明的作战策略也没有用。山本五十六倾全军之力偷袭珍珠港得手,面对美国强大至极的战争机器,最终也无力改变全军覆没的结局。
    单纯对比他范鸿宇和调查组的“实力”,只有更加悬殊。
    通往树亭坳的山路,不如大伙想象中那么崎岖陡峭,天气晴好,略略有些凉意,正好赶路。只是尚为政终归年纪大了,比不得年轻人。七八里地,中间歇息了两次,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之后,才终于走出了山区,眼前豁然开朗。
    一个不小的村落出现在大伙面前。
    群山环抱,满目苍翠,风景绝佳,宛如图画一般。
    区委书记长长舒了口气,抬手抹一把汗水,喘息着说道:“尚老,薛主任,张局长,到了。前边就是树亭坳。”
    只要带他们快点找到曾冠青,这个烫手的山芋就算是甩出去了,用不着再小心翼翼的担惊受怕。
    至于曾冠青如何与调查组的大领导对话,就不是他应该关心的了。
    他就是个向导而已。
    (未完待续)
第471章 五阿婆
    看到树亭坳村,范鸿宇才知道曾书记的介绍实在有点“坑爹”。
    他说的七八里路程,说的只是刚刚走过的这段山路,以看到树亭坳为准。殊不知望山跑死马,真正要抵达树亭坳村的中心地带,只怕还得走上小半个钟头。
    尚为政喘了口气,说道:“这个村子很大啊,想不到在这大山深处,还藏着这么大一个村落。”
    从这边看过去,山谷之中密密麻麻的散布着不少农家院舍,粗略估计一下,也该有一百多户人家,说不定有两百户。将近一千人在这山林之中生活,确实算得是一个大村落。
    包围着树亭坳的山岭绵延起伏,葱郁苍翠,居然不是树木,而是一片一片的竹林,山风刮过,竹涛阵阵,好不惬意。
    “尚老,马上就要到了,歇一会吧。”
    薛益民在一旁低声说道。薛主任也在大口喘息,论疲劳程度,似乎不在尚为政之下。可怜薛主任这十来年,何曾想今天这样锻炼过?
    “好,歇一会。”
    尚为政也有点吃不住劲,顺势在一旁的石头上坐下,秘书连忙地上干净洁白的卫生纸,请尚老擦汗。
    坐在一旁的张力华也向秘书伸出手,秘书忙即递了两张卫生纸给他。
    张局长此刻亦是大汗淋漓。
    只有范鸿宇和谢文健体力充沛,只额角微微见汗。
    年轻就是好啊。
    谢文健看着一片片的竹海,低声说道:“这满山满岭的竹子,每年能采不少竹笋呢,算得是天然的蔬菜了……”
    范鸿宇微微一笑,说道:“比较而言,竹笋没什么营养,而且煮起来比较费油,不算很好的蔬菜。倒是可以考虑生产竹笋罐头,或者烤笋干。如果能够形成规模,统一销售,经济效益应该很不错。尤其是烤笋干,原材料成本可以忽略不计,工艺简单,规模生产的话,投资不大,很适合搞。”
    谢文健苦笑道:“就这交通状况,怎么搞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笋干做出来,只怕也销售不出去。”
    “所以说要修路。修路是发展经济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物流不畅,人流不畅,任何经济发展规划都只能停留在纸面上。如果有可能,曾书记,我倒是建议你们马崮区和枫林镇的领导商量一下,让他们支持一点,再找市里拨点款,把马崮区的主干线翻修一遍,和枫林镇连接起来。从马崮镇算起,这段路不到十五公里,仅仅翻修路面,不扩展路基的话,花费应该不大。呵呵,顾书记和卢镇长现在是阔佬,不妨打打他们的秋风。”
    后面这一段话,却是冲着马崮区委书记说的。
    曾书记不由眼神一亮,压低声音说道:“范处长,要是你肯去给顾书记和卢镇长打个招呼的话,肯定没问题。只要有人出钱,我们自己出工出力,把路修起来。”
    枫林镇现任镇委书记顾养浩虽然不是范鸿宇的老部下,而是前任市委书记宋珉的秘书,但现在宋珉已经调离,彦华市是岳西亭当家,谁不知道岳西亭和范处长关系好?至于枫林镇镇长卢大正,压根就是范鸿宇一手提拔起来的,担任镇长之时,和范鸿宇一样年轻,现在也才二十三岁。范鸿宇说什么就是什么,卢大正绝不会打折扣的。
    可以说,眼下范鸿宇只需发句话,也许比市委书记岳西亭还好使。甚至整个彦华地区的干部们都要买范处长的面子。
    只是尚为政薛益民等中央大领导就在旁边,曾书记心里再兴奋,也不敢大声说话。
    张力华扫了范鸿宇一眼,眼神冷冷的。
    范处长,您今儿可是陪同我们来调查的。
    这种“江湖把式”出身的基层干部,满身“匪气”,一点不懂规矩!
    范鸿宇理都不理,微笑着对曾书记说道:“行,我去跟顾书记和大正说说,好好合计一下这事。枫林镇当初的定位,就是发展为整个彦华市西部的经济中心,带动周边区镇发展也算是他们的主要任务之一。单单一个地方富裕起来,在全局而言,作用不明显。”
    无论什么时候,范鸿宇都喜欢站在全局来看问题,这也是尤利民最欣赏他的地方。一个合格的秘书,如果同时还是一个合格的高级幕僚,岂不是更好?
    曾书记大喜过望,连连点头,却不敢再说话。
    张力华那冷冰冰的眼神,他可也感觉到了。
    并不是每一个基层干部,都和范二哥一样牛逼哄哄,底气十足。
    “走吧!”
    对范鸿宇等人的对答,尚为政恍若未闻,略事歇息,便即站起身来,举步向前。
    大伙连忙跟了上去。
    一行人走进树亭坳村,家家户户堂屋大开,几乎每户人家的堂屋里都有人在编织竹席和其他简单的竹制品,尚为政等人走过,大伙只是好奇地打量几眼,并不跑出来围观。只有一些幼儿跟在后边跑。
    曾书记便向尚为政解释道:“尚老,树亭坳的群众,都有编织竹制品的手艺,靠这个东西赚几个油盐钱。”
    尚为政微微颔首,说道:“就地取材,很不错。”
    范鸿宇插话道:“这些手工编织的竹制品,工艺太简单,式样也比较老,附加价值不高。如果能在工艺和品种方面加以创新,形成一定规模的生产能力,加上良好的销售渠道,效益会成倍增加。”
    “是呢是呢,曾冠青就是这个想法,他打算搞一个竹制品加工厂……”
    曾书记连声附和,话说到一半,好像突然想起什么,戛然而止,脸上闪过一抹尴尬之色。
    薛益民便瞥了他一眼,嘴角含笑。
    曾书记神情益发尴尬。
    貌似在区公所的时候,他口口声声对曾冠青不了解,这下子却是说漏嘴了,连曾冠青回乡之后想要干些啥事都一清二楚。
    看来,“言多必失”果是至理名言啊!
    接下来,曾书记慌乱之中又犯了个“错误”,居然并没有向村里的村民打听,径直就将尚为政等人领到了曾冠青家里。
    这是一栋很古老的土砖屋,只有半米高的青砖基脚,墙壁上应该刷过一层石灰,不过很多地方都剥落了,露出了里面黑黄颜色的老土转。
    所谓土砖,制作工艺极其简单,原料就是来源于稻田之中的泥浆,用一个木制的坯模,将稻田里的稀泥铲入其中,用脚踏平,置于阴凉之处风干,就是成品土砖,可以用来建房子。自然,这种土砖谈不上质量,仅仅只是最简单的建筑材料,其坚固结实程度,和经过烧制的红砖完全没有任何可比性。最大的缺点是无法经受雨淋。
    但在过去的艰苦环境之中,烧制红砖是扎扎实实的“奢侈品”,贫苦人家很少建得起红砖瓦屋。一路行来,树亭坳村绝大部分民居俱皆是这种老式土砖房子,红砖瓦屋极其少见。
    建国四十年,树亭坳村依旧不通公路,与外界交通极不便利。完全可以想象,在建国之前,这里是如何的贫穷落后。估计那个时候,就算这样的土砖屋恐怕也见不到几间,多数村民就是茅棚栖身。须知建造土砖屋,也只能节省红砖,诸如房梁,椽子,青瓦这些建筑材料都是必不可少的,得花一大笔钱。
    土砖屋前,一名年岁极高的老妇人安详地坐在堂屋外边,手里摆弄着一些竹篾,正在编织一种小型的三角状容器,有点像是撮箕的模样。
    这位老妇人穿着老式的青色对襟褂,头发斑白,看上去至少也有八十开外了,很专心地编织着手里的竹撮箕,没有注意到尚为政等人的到来。
    “五阿婆……”
    曾书记大步上前,高声叫道。
    敢情这位就是曾冠青的母亲。
    五阿婆闻声抬头,遍布皱纹的脸上立即绽开笑容,看上去十分慈祥,笑呵呵地说道:“哟,是曾书记来了?快,进屋坐吧……”
    说着便放下手里的竹制品,颤巍巍地站起身来,倒是无需别人搀扶,身子骨似乎颇为硬朗。而且一眼就能认出曾书记,可见眼睛还很好使。
    “五阿婆,不忙不忙,来贵客了……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中央来的大领导,尚老……”
    曾书记便忙不迭地给五阿婆一一介绍尚为政等人。
    五阿婆慈祥地笑着,一一点头,神态安详,似乎并未被尚为政等人的身份“吓住”,就好像来的是普通客人,含笑接待。
    说起来也是,到了五阿婆这个年纪,这世界上还有多少人多少事值得她惊讶不已呢?
    中央来的大领导也好,隔壁村里来串门子的亲戚也好,在五阿婆眼里,都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一样的热情接待。
    “你好,五阿婆。”
    尚为政疾步上前,主动和五阿婆握手,很是客气。
    “你好,尚老。”
    五阿婆以方言答道,难为她这么大年纪,曾书记一介绍,就能记住尚为政的“名字”,而且气度安详,应对得体,显然见过“大世面”,不是普通乡下老妪可比。
    曾书记早就介绍过,五阿婆是当年的支前模范。
    (未完待续)
第472章 谁是主角
    尚为政哈哈一笑,说道:“五阿婆,尚老不敢当。我叫尚为政,你叫我的名字吧。”
    他不过七十来岁,五阿婆已经八十几岁,叫他“尚老”,确实不敢当。
    薛益民便在一旁含笑说道:“五阿婆,这是尚书记。”
    曾书记就紧着做翻译。
    薛益民说的是正宗京片子。
    “尚书记。”
    五阿婆从善如流,笑着改了称呼。
    尚为政满面含笑问道:“五阿婆,五阿公呢?老人家在家里吧?”
    谢文健神情微微一滞,瞥了范鸿宇一眼,范鸿宇神色自若,没有任何反应。谢文健不禁暗暗惭愧,范鸿宇明明比自己小了十来岁,这份镇定可了不起。比较而言,自己就落于下乘了。看来这人就该给大领导做秘书,见大世面,才能养成如此雍容的气度。
    五阿婆笑呵呵地答道:“他不在家,到县里开会去了。”
    彦华县改市是在十几年前,老辈人还是习惯性地称“县里”。
    “开会?”
    尚为政微微一愣,有点疑惑。
    **十岁的老人家,去县里开什么会?
    谢文健连忙解释道:“尚老,五阿公是老赤卫队长,市里每年都要请这些还健在的老人家聚一聚,开个座谈会,了解一下老革命的生活是不是有什么困难,给予必要的帮助。”
    尚为政便连连点头,说道:“嗯,这个好,对这些为革命事业做出过贡献的老同志,党和政府就是应该多加关心。”
    张力华插话道:“这山路可不大好走,老革命会不会累着?”
    曾书记忙道:“没关系没关系,五阿公身体还很健朗,走十几里山路不成问题。每年市里开会他都参加的,每年座谈会请的也是那些身体还好的老革命。身体不大好的,就不开会了,民政局把慰问品送到家里去。”
    张力华点点头,不住打量四周的情形。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