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悠然山野间-第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牧道:“别贪心,可以先便宜送一批到酒楼里,我看这凉粉,和菱粉糕,今年先不卖那么多,就让咱们村子里的人卖,让他们挑去集上,县里,邻村子,都去看看,能卖多少,就卖多少。”
陆朝阳拍手直叫好,笑道:“那可好,今年就这么点,就等着看明年了,若是还有人爱吃,这池塘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起得来的,到时候咱们好好卖一笔。”
赵牧笑了起来,看向赵宝儿,又看看乖巧的坐在一边的陆玉梅,笑道:“这次,玉梅也出了不少力,咱们得算算,陆家也得分一些成。”
陆玉梅忙道:“诶,公公,这个要咋说哪……我不过就是在旁边打了个下手,咋就分成了……”
这订了亲,就是叫公公婆婆,岳父岳母的。
陆朝阳笑道:“要分,当然要分!这以后做这些东西,还不得拉着你来帮忙啊?我们自个儿哪忙得过来哪!”
赵宝儿也笑,道:“就这样吧,我们这算五个人头,玉梅你得两成,你觉得怎么样?”
分两成,不算多。
陆玉梅却还是有些犹豫。
林氏就笑道:“这孩子快别傻!这就当是你公公赏你的零花钱儿,接着就是了。”
陆玉梅的脸腾的通红,又看了看赵宝儿,最终还是没有再提出异议。
第一百八十二章新的财路
这次做新产品,用的材料,是上次磨精菱粉筛出来的大半,粗糙的渣子。论口感,当然和精细菱粉调和出来的差许多。何况无论是做凉粉,还是做菱粉糕,都加入了不少其他材料。但是,菱粉的味道还是在的。集上有不少做粗活儿的工人,这秋老虎厉害的时候,吃上一碗,解暑解渴还去燥,那可是上上之选。
而价钱嘛,赵家商量过,中等大小的木桶,八分满,来装凉粉,是五十个大钱一桶。用碗装出来,约莫也有个五十多碗一桶模样。然后分出去,给村上的有闲力的汉子,让他们一碗卖两个大钱,那就可以赚下一半来。而赵家自己,算成本,平均下来,一桶大约花费二十个大钱左右。那是最高估计,因为有不少材料,都是他们自家产的。
至于菱粉糕,是半透明的小糕点,首先卖相就非常的好。再则林氏和陆玉梅的手艺都好,调出来的那味道,既保留了菱角的清甜,又有恰到好处的酸味,吃着清爽不黏牙。就是粉质粗糙了些,若是用精细的菱粉来做,就金贵了。这菱粉糕的定价倒是有些争议的。因为赵牧和陆玉梅从成本出发,都认为不该卖太贵。可是赵宝儿和陆朝阳却认为,包给村里的拿出去卖,要三个大钱一块——一块约莫不到路玉梅的小指头长宽。若是自己出去卖,就最少要四个大钱。
“糕点本来就是金贵的东西,这菱粉的价钱又定的这么高,凉粉就算了。这菱粉糕如果也卖得便宜了,怕是买咱们菱粉的酒楼里,怕是会不大高兴。”陆朝阳如是道。
赵牧听了,觉得有道理。可是这天儿热不了多久了。那菱粉糕的价钱若是订的贵了,怕天冷了,还卖不完。就是本村的乡亲。也怕他们不敢拿这么贵的东西去卖。
赵宝儿则提出来:“爹,不如你和我一块儿跑一趟城里的糕点铺。”
糕点铺是专门卖糕点的,专门奔着糕点去的人自然多,而且会吃糕点的,也多是手里能有两个余钱的。
这时候,陆玉梅突然道:“我爹,和镇子上有家叫齐记的糕点铺。好像关系不错……那次我爹帮他们说下了一块好地,他们还送了我们家一大盒子桂花糕哪。好像还有几家城里的糕点铺,我爹也走动。”
陆朝阳一喜,笑道:“那不是正好?就让你爹去说项说项,这糕点。就先放一些在他们那寄卖。”
赵牧笑道:“那是最好不过了。”
这该商量的都商量好了,剩下的,就是动手了。当天下午,赵宝儿和赵牧就去了陆家。林氏留在屋子里带孩子,院子里,陆朝阳,陆玉梅,陆兰英,袁宝柱媳妇和她的几个孩子。就都在院子里忙活开了。忙到天麻黑看不清了,共下了二十桶凉粉,用干净的麻布遮着到明儿早上,就该冻上。还有菱粉糕是早准备好的材料,共同做好了十八铺,一铺约莫能切出四十块来。
眼看天也黑了。陆玉梅索性就留在赵家过夜了,和陆朝阳,陆兰英挤在一张床上。想到明天这些东西的销路,几个女孩子都有些挂心,睡不大着。
隔天一大早,赵牧和赵宝儿分头行动。赵牧就用马车拉着十八铺菱粉糕,和陆元宝一块儿上集去了。赵宝儿则去找了自家的几个佃户,和村子里的几户他知道情况的人家,问他们是否愿意去卖这个菱粉凉粉。
出乎意料的是,这要分菱粉凉粉的时候,陆文金带着陆大郎也上门来了。他们也想挑着担子上集去卖菱粉凉粉。是陆兰英叫他们来的。
“……正好我今儿绸缎庄里放假,所以我就想着,带大郎先走一趟。以后让他自己来。”陆文金解释道。对着陆朝阳,他好像有些尴尬。
他今年考试落第了,陆文秀帮忙在县里的一家大绸缎庄给他找了一份账房的活计,薪酬倒是不低,八房的日子也慢慢的过起来了,现在陆家二老基本上都是和八房亲近,也靠八房接济些。这些在村子里都是出了名的。
而大房,陆大郎在考了一年以后,发现自己房里要供着两个读书人,还有一个疯疯癫癫,花钱一点都不讲究的爹,实在是艰苦了些。索性就放弃了自己读书的机会,有时候会到集上去接一些活儿来做,或者去摆地摊帮人写信啥的。他虽然年纪不大,但是好歹也是识字的,一来二去,集上的人也知道了他家里的事儿,觉得他可怜,也会多光顾他一些。他是寻思着等自己年纪大一些,也跟着去做账房一类的活计,不过他连个童生都没考下来,一开始薪酬不可能有有秀才功名的陆文金多。
但是陆兰英劝他踏踏实实的,多做几年,做熟手了,他自己自立门户也没有问题。现在他年纪太小,啥铺子也不会收他。所以他只好做些零碎攒钱。这次,陆兰英让他们来,他们就来了。
对着这两个人,陆朝阳倒是没什么感觉了。毕竟以前,这两个人对自己母女俩虽说不算多好,可是也没有欺负过她们娘儿俩。而两个从小被供养着的读书人,能做到这个份儿上,她也是佩服的。何况说什么,也要给陆兰英一个面子。最重要的是,现在有人肯去卖这些菱粉凉粉,就是好事儿。
赵宝儿对这两个人,也没有表现出什么特别的来。他一共就找了八个人,加上这叔侄俩,恰好是十个人,能够一人两桶挑上集去,或者去邻村,地方随便他们自己选。按照商量好的,是一人先给五十个大钱押金。挑出去,卖了多少,就补多少大钱回来。若是一点儿没卖,还能把这五十个大钱退回去。这也是打消村民们顾虑的一种方法。
赵宝儿负责叫人,陆朝阳负责收钱,收了钱的,就在早就写好并且念给他们听过的协议上,一人摁一个拇指印。陆朝阳再提笔在那拇指印边上写下那人的姓氏。许多人在旁边看着,赵家也抵赖不去。何况,赵牧也不是那会抵赖的人。
很快,这二十桶凉粉就已经都陆陆续续被挑完了。
接下来,赵家的一切恢复了正常。陆朝阳养猪,赵宝儿侍弄鱼,林氏带小孩。今天还有集上酒楼里的人来收猪和鱼——庆辉酒楼是赵家的大客户,几乎每隔个一天就会来一次。而且是城里的酒楼,集上的酒楼,和临镇的酒楼,都会来收购。
给陆家下聘,赵家也算是大出血,把手里活泛的现银子花了个七七八八。幸而家里的进项是源源不断的,并不担心会造成财政危机。
忙到下午,陆朝阳抬头抹了抹汗水,感觉时间不知不觉的就过去了。
赵牧回来了。然后,出去挑担子的,也陆陆续续都回来了。结果出乎意料,所有的凉粉,竟然都卖光了!
达子二叔憨厚一笑,道:“那集子上做工的人多,这东西卖得又不贵,眨眼的功夫就卖完了。”
还有人笑道:“那小娃子贪嘴儿,这镇上不是有卖菱粉糊的嘛,那东西金贵,大伙儿都知道。这菱粉凉粉便宜啊,小娃子闹,大人就都出来买,也是一会儿就卖光了。东家大少爷,明儿还有不?”
赵宝儿看向陆朝阳。陆朝阳笑道:“还有。”
大伙儿大喜,连忙上来把钱都结清了。二十桶凉粉,结算到陆朝阳手上,就是一两银子左右。抛去成本,净赚了六百个大钱左右。
等人都散去了,众人回去吃晚饭,赵牧才笑吟吟地从兜里拿出了二两银子并一百六十个大钱。
陆朝阳大奇:“这就把银子拿回来了?”
“压根没进城。十八铺菱粉糕,就在集上的三个糕点铺子分了。我和亲家公喝杯茶的功夫,转悠回去看,人家就把钱给了我了。朝阳,还备下那些东西没?”
陆朝阳笑道:“备下了。不过也没备下多少,明天最多能做个三十铺。待会儿我去把院子里的妇娘子都叫上。昨晚做着轻省,今天也忙得过来。”
赵牧点点头,道:“行。”
这一季,赵家的菱角也不多了。而且还给县城林家,和陆元宝家,和村子里几户交情不错的人家,都送去一些。
这么陆陆续续的卖了一个月,就把剩下的糙粉成品卖得差不多了。而这时候,差不多也到进入秋季了。最后一批菱粉卖光,收回来四十五两银子。赵家人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条生财之路。
于是一家人又坐在一块儿开会,林氏笑着数出九两银子,给了陆玉梅。陆玉梅红着脸手收下了。
赵牧笑道:“你爹那,我们就不算那么清楚了,至多请他多吃几顿酒。”
陆玉梅连忙答应了一声。
赵宝儿笑道:“咱们有六个鱼塘。今年这些菱角,都是野长的,明年,咱们就再挖两个鱼塘,除了院子里这个种藕,外边儿的,全丢着菱角去种。”
第一百八十三章又一年中秋
陆朝阳想了想,道:“那得防着贼才是。还有,咱们得专门弄一个作坊,来做这些东西,不然,忙不过来。”
赵宝儿道:“弄作坊,那也是一季的事儿。”
确实,菱角真正能用的时候少。赵宝儿提笔就在自己的计划书上写下了刚刚自己说的两点。
赵牧笑道:“要我说,咱们不如就在集上物色个铺子得了。咱们家东西多,猪啊,鱼啊啥的,平时摆些上去卖,朱掌柜他们再要订,也不用大老远的来乡下,到铺子里给咱们说一声,咱们就给他们送过去就成。”
陆朝阳眼前一亮,笑道:“爹,还是您老脑子活泛哪,这个主意可好极了。”
像现在这样,基本是靠游击作战,这里放一炮,那里打一枪,到底是不够稳定。若是能在集上物色下个铺面来,那不就是成规模了吗?
赵宝儿又提笔写下了这一件事儿。
菱角粉的事情过去了,每天少了那么一件事儿做,赵家人似乎一下子就清闲了下来。陆玉梅趁着天还没黑,由赵宝儿送回去了。赵家人则继续坐在炕上唠嗑。
回到陆家,陆玉梅就把那九两银子交给陆元宝,红着脸道:“爹,这是我公爹给我的。当时说要分成,我当他们是说笑哪……谁知道竟然真给了我这好些银子。我,我……”
陆元宝和连氏对望一眼,然后哈哈大笑,道:“傻姑娘,给你,你收着就是啦。这是你公爹和你家婆赏你的零花钱哪。”
陆玉梅倒有些扭捏了,道:“这么多银子,我咋能收着啊!”
连氏笑道:“你这闺女儿。那赵家是啥样的人家啊?你那婆婆不管事儿,你嫁过去了,啥不得挑起来?这么点银子就放不住了。到时候嫁了人,又得管自己的嫁妆,又得管婆家的事儿,你咋办呀?”
陆元宝笑道:“这傻丫头以为她自个儿还小呢!”
陆玉梅满脸通红。过了一会儿才想起来,道:“我公公说,爹这儿,就先不算那么清楚了。最多请爹多吃几次酒了。”
陆元宝愕然,然后哈哈大笑,道:“这老小儿倒是会算计!”
话里却没有不悦的意思。
陆玉梅借故躲回了屋子里去,把自己手上的银子藏在一个小匣子里。再把这小匣子藏在了赵家送来的那个大妆奁里。
屋外厅堂里,陆元宝夫妇却在暗暗商量着:“这赵家啊,是个实诚人家,咱们闺女儿嫁过去,不能吃了亏。就是宝儿年纪还小,他爹又还在孝期,这婚期不知道想在什么时候。”
这话是连氏问的。她心里很是矛盾,既舍不得女儿出嫁。又想着那样一户好人家,能早早嫁了最好,免得生了什么变故。
可是陆元宝作为一个男人。却是有些没心没肺的,他哈哈大笑,道:“迟点儿就迟点儿呗,照这样下去,咱们玉梅的嫁妆说不定都不用咱们出了,她就能攒下不少私房钱来!”
连氏笑骂了一句,可是心里却也是高兴的。赵家对陆玉梅的慷慨,那是有目共睹的。不仅仅是下聘的时候做做样子而已。看来人家是真喜欢他们家玉梅啊。
这就到了八月,马上就要过中秋节了。同时也赶上了秋收的时候。今年的年景好,赵牧亲自坐镇。田里那一块儿,陆朝阳和赵宝儿是都不打算管了。林氏在家里操持家务,并收拾着到时候送礼礼该走的人家。
不过赵家还在孝期,又有另外一番规矩,不好太过招摇。
赵家在陆家村的亲戚本来是没有的,现在多了一门儿女亲家。也就是陆家。这头一回过节,自然要好好打点的。
八月初十,赵宝儿就提着林氏给的礼盒上陆家去了。是两件上好的尺头,两块林氏自个儿纳好的布面——都是给小姑娘做鞋的,另外有猪肉三斤,鸡蛋一盒,各式月饼共计三盒。
陆家的回礼和这些差不多,只不过两个纳好的布面,就是一双给陆朝阳,一双给林氏的。这也是连氏特地交代的。这贤惠的姑娘有给未婚夫全家做鞋的,但这些都会被当作嫁妆抬过去。但是年节来往的时候,这两家走动却很少有吧未来小姑子也算在内的。但是连氏特地让陆玉梅准备了,也是为了向未来的婆婆示好。林氏疼陆玉梅,连氏自然也教陆玉梅要投桃报李。
再就是给林家准备的了。这个,林氏就要去商量赵牧。
“也备一盒鸡蛋,三斤猪肉,爹娘,还有大哥那个小子的鞋子,我都已经做了。月饼也买下了……”
赵牧道:“干脆就赶一头猪过去吧。镖局里人多,反正要卖肉。再抓几只下蛋的母鸡过去。听说他们镖局里自个儿也养着母鸡。再带着菜苗啥的。”
林氏忍着笑,道:“你说也就是了。”
结果赵牧就真的赶了一头猪,抓了十只鸡,鸡蛋就不带了。其他东西,反而显得无关紧要了。陆朝阳和赵宝儿留在家里看家。中秋前几天,林氏就和赵牧一块儿,带着赵书耀一块儿去县里林家了。
中秋将至,一头母猪临产,另外来订大猪小猪的人也多。陆朝阳忙得一塌糊涂,只好又拉了陆玉梅来帮忙。若是别人家,恐怕也不会让闺女儿还没过门就去给婆家做活儿,但是赵家和陆家又不讲究许多。
时间就一晃儿忙了过去,又一年中秋至。
赵牧夫妇从城里回来的时候,带回来了林氏去年借给林家的十两金子,合二百两银子。赵牧就让林氏自己收着了。
年景好,地里的庄稼好,陆朝阳的猪也卖了不少,鱼塘更是被清了好几遍。林氏和赵牧一块儿去做饭,陆朝阳和赵宝儿躲在屋子里偷懒,一个带着孩子,一个算账。
赵宝儿算好账,面上露出了笑容来,笑道:“这两个月,我们赚了两百多两银子。是不是要年前就去集上盘个铺子去?”
陆朝阳抱着小娃娃,道:“也成,这些余钱,也够了。等过了年,卖了猪,把鱼卖光了,根本不怕没钱。现在把钱抛光了,娘手里也有些私房钱,也不怕一家子人真的就咋了。”
赵宝儿笑道:“你这就算计上娘的私房钱了,担心爹娘骂你。”
陆朝阳笑道:“嗨,那有什么的。我又没说要把娘的私房钱怎么样。”
这时候,林氏在楼下叫了一声,道:“朝阳,快下来端菜。”
陆朝阳连忙答应了一声,把粉雕玉琢似的赵书耀塞在他哥哥怀里,自己就蹭蹭的下楼去了。
林氏做了小鸡炖蘑菇,凉拌三丝,葱花蹄膀,清蒸鱼,还有从田沟沟里捞上来的小龙虾,又香又辣煮了一盘。一个素炒的青菜,一盘子水煮的玉米。
陆朝阳最爱吃那又香又辣的小龙虾,上来就手脚并用的抓上了。桌子照样摆在院子里,家里的工人都放假了,只剩下几个长工,也在过节。所以院子就显得有些空旷了。
赵宝儿一边吃着,一边就把自个儿算的账说出来,便询问林氏。
林氏笑道:“去掉这阵子的开支,我刚数过,匣子里确实还有两百四十多两银子。宝儿算账是越来越厉害了。”
赵宝儿笑道:“爹,娘,您俩瞧瞧,咱们能不能趁着冬节没来,先把这铺子啊,弄下来?”
林氏顿时就有些心疼。这家里啊,就是藏不住银子啊,这刚存上一些,就有要全部花出去了。今年几乎都是这样。自打过了年啊,这家里就没攒住过银子。
赵牧道:“缓缓不成?”
陆朝阳一边狼吞虎咽,一边道:“能办干啥不办了?迟早也得办,钱放着又不会生蛋。”
赵牧笑道:“也对,咱们还不到享福的时候哪。”
陆朝阳咧开嘴笑了。
林氏见这爷们几个都这样,当然也不能说什么了。事实上她也就是难免会有保守的想着银子存着,是看得见的,一下子花出去,总会有些惶恐。这说是要买铺子,做生意,若是亏了哪?
其实这个时代,大多数人有和她一样的想法。所以,大多数人选择的是买地。
赵宝儿见大伙儿都没有异议,就对赵牧道:“那爹,过几天就让我岳丈,帮咱们留意着呗。这一块儿他熟。”
赵牧答应了。
然后一家人又开始说起今年的年景。今年是个大丰收之年,村里每家每户,面上都是笑眯眯的,就没有哪家人是不高兴的。赵家的几百亩地,当然也是收获颇丰。几个人又商量了一下卖那些精米精粮的事儿。说得林氏的脸色也渐渐好了起来。
林氏突然道:“宝儿这门亲事,不如等出了孝期,咱们就把人娶回来吧!然后就该给朝阳说亲啦!”
陆朝阳一口茶在嘴里差点呛着!
林氏忙去给她拍背,道:“瞧你这孩子,急什么啊!这么大个人了,吃喝也不会慢着些!”
赵宝儿正有些窘,这时候就有意幸灾乐祸,道:“那还不是听说要给她说人家,所以着急了呗!”
第一百八十四章莲池的收获
提到这个,不知道为什么,陆朝阳反而觉得心里有些不是滋味儿。半晌人都愣愣的。过了一会儿才苦笑,心想不惦记着怎么说是初恋呢。但是惦记归惦记,她也不能怎么样。不是早就知道,他们不是一路人了吗。
这个中秋热热闹闹的过去了。过了几天,陆元宝就亲自带着赵家父子二人上集去看铺了。陆朝阳留下来照顾家里,陆玉梅也过来帮忙。
直到傍晚,他们才回来了。
“已经看下了,就在柳树胡同外。”赵牧道。
林家的镖局就在柳树胡同里。
“不大的铺子,原主家是要搬迁了,所以急着卖。店里货架啥的都现成,只是还要打一些。地段不算极好,但咱们也是做熟客生意,不靠门面招揽客人。空铺子要一百六十八两,加上里头的东西要了一百八十两。算便宜了。”
买个铺面,这个价钱,确实不算贵。何况是再柳树胡同外,那个地方虽然算不得极好,可是也不算差。就是庆辉酒楼,以及其他几家大主顾走过来,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更不用说,比乡下是方便太多了。
赵牧的好处是从来不会忘记家里的女眷,对林氏也非常尊重。有了孩子以后,也还叫林氏“大姐”。这时候,他就看向林氏和陆朝阳,道:“大姐,朝阳,你们觉得怎么样?”
又笑着看看陆玉梅,道:“玉梅呢,你觉得怎么样?”
陆玉梅红了脸。不敢吭声。
林氏就看向陆朝阳,这些事儿,她从来没什么主张的。但是她能管得住家里的银子。
陆朝阳琢磨了一下,笑道:“我也没看见那铺面。既然爹和大哥去看过了,那应当是不错的。”
林氏说听当家的和大儿子的。
赵牧又问陆玉梅。
陆玉梅方才别扭地点点头,道:“公公做主。就行了。”
赵牧笑道:“别不好意思,你这要嫁进来了,就得习惯。我们家可都是这样的。”
赵宝儿看着陆玉梅窘迫的模样。后来趁着送她出去,人不注意,就轻声安慰她,道:“会不会不自在?”
陆玉梅腼腆地摇摇头。
赵宝儿笑道:“爹说得对,你这是要嫁进来了。就得当得起主意来。我们家,爹什么事儿,都是和娘,和妹妹商量的。以后你来了,也得和你商量。你瞧这乱糟糟的。想享清福可没门儿。”
他半开玩笑似的说道。
陆玉梅不禁也笑了,道:“我才不是想享清福的……就是怕,怕我没有朝阳那么能干。毕竟,这许多事儿,我从前也没学过,都是在闺房里
,学点刺绣啥的……怕我做的不好,公公婆婆不喜欢。”
赵宝儿笑道:“嗨,你怕啥。和你商量。又不是一定要你拿出个啥主意来。你瞧瞧娘,她啥时候有过啥主意啊?但是一家人过日子,就得商商量量的。”
陆玉梅脸红地点点头。
赵宝儿心中一动,竟然就没有和家里人打招呼,私自送她回去了。本来一般都是陆朝阳送的。
少年送未婚妻回家的路,总恨不得再长一点。再长一点。可惜,这条本来就不长的路,不知道为啥,今天走起来倒格外的短了。
他们也没学会送来送去的那套把戏,只能满心遗憾的告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