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2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心办了坏事,可王司徒还是忠心谋国的人,现在时局动dàng,皇上切不可生出惩罚王司徒的想法,应该和王司徒同心协力,稳定朝纲!”
    对于王允,刘贤心中也埋怨不已。
    若非王允朝令夕改,bī迫得西凉军造反,便不会有今日之祸。
    只是,事情已经发生了,刘贤也只能往好的方面去做,尽量的维护刘协和王允的关系,并且支持王允主持大局,这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若是处死王允,便是亲者痛,仇者快,对于刘协来说没有任何的好处。
    刘协点点头,说道:“皇叔祖言之有理,朕也明白皇叔祖的道理,只是想到王允办了坏事,心中就有些……”
    话没说完,刘协便不说话了。
    他神情沮丧,脸上lù出颓废的神情。
    说到底,刘协也不过是十岁左右的孩童,虽然经历了张让、何进之luàn,经历了董卓之luàn,可以说是饱经世事,但也是没有成年的孩童,心xìng还不坚定,遇到棘手的事情后,便会生出气馁的心思。
    刘贤看见刘协神sè颓败,知道刘协心中的想法。
    他正襟危坐,tǐng直了腰板,一脸严肃,正sè道:“皇上,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皇上想要兴复汉室,重振朝纲,没有坚忍不拔的xìng格,肯定是不能成大事的。”
    顿了顿,刘贤又说道:“如今皇室不振,诸侯不听号令,连刘表、刘岱、刘虞等皇室宗亲都心怀不轨,眼看着皇上陷入苦境而不出兵救援。如此一来,只能依靠皇上自己。不管是遇到什么困难,皇上都应该明白艰难困苦yù汝于成的道理,当初高祖皇帝年近半百才成就大事,皇上也应该要坚韧,只有能忍,能受苦,才能成就大业。”
    听着刘贤的话,刘协面颊上颓废的神情逐渐的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坚毅之sè。
    他虽然年纪不大,却心智早开,听见刘贤的话,站起身恭恭敬敬的朝刘贤深深地揖了一礼,说道:“多谢皇叔祖,侄孙受教了!”
    刘贤捋了捋颌下的短须,面带微笑,满意的点点头。
    孺子可教啊!
    PS:三更之一,求收藏、鲜huā。
第517章 密谋
    李肃被张绣杀死,吕布也被张绣好一名弓箭手联手战退,在城中掀起了滔天巨làng。
    一时间,长安城内人心惶惶,军心动dàng,百官震动。
    作为这件事情的主导者,王允忙得焦头烂额,奔走于各方,想要尽快稳住局面。吕布掌管着长安城的兵权,知道若是长安城被攻破,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故此积极布防,准备固守长安,和西凉军打防守战。
    夜sè渐浓,城楼上已经点燃了火把。
    “噼啪!噼啪!”
    火把噼啪燃烧个不停,驱散了黑暗。
    吕布身穿甲胄,腰悬战刀,手持方天画戟,在城楼上来回巡逻,他身后跟着一名二十出头,身高八尺的青年将领。
    这名将领长得是面如紫yù,目若朗星,一双剑眉直chā云鬓,乌黑透亮的眸子透出一股灵动。他身穿黑sè铠甲,头戴铁盔,手提一口九尺长刀,缓缓跟在吕布身后。见吕布一直没有说话,说道:“主公,我们坐守长安太被动了,不如主动出击,夜袭西凉军大营,这样或许有击溃西凉军的机会。”
    吕布闻言,摇摇头,说道:“文远,若是只有樊稠、张济和李méng这等无知武夫,夜袭军营倒也不错,足以取得胜利。然而,西凉军有李儒坐镇,这可是一个非常棘手的人物,我们夜袭军营的xiǎo伎俩他岂会没有防备,到时候说不定还中了埋伏,行不通用的。”
    文远,张辽的字。
    这名青年将领,便是张辽,张文远。
    由于王灿的到来,使得吕布麾下的曹xìng、魏续、郝萌等将领全部被杀死,而高顺又投降了王灿,使得吕布麾下有兵无将,没有能够支撑大局的将领。吕布收拢西凉兵,便把张辽收为己用,由于张辽才华出众,很快就得到重用,再加上吕布麾下没有将领可用,张辽便非常受吕布器重。
    所谓世事难料,若非王灿杀了吕布麾下的将领,张辽肯定不可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受到吕布的重用。
    张辽猛地向前疾走两步,距离吕布只隔一点距离,他拱手道:“主公,我们……”
    话未说完,就被吕布打断了。
    由于张绣和王灿的牵制,吕布知道无法再战。不过这并不影响吕布,他沉声说道:“长安城池坚固,西凉军不过五万余人,想要攻破长安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了,我们只需要固守长安,时间长了,城外的西凉军便不战而退,何要去夜袭呢?好了,此时不必再议,好好派兵驻防吧。”
    顿了顿,吕布又说道:“李儒想要策反士兵,可是本侯守住城mén,便没有人能够打开城mén。哼,只要本将在长安城一天,西凉军就踏进长安城一步。”
    张辽见吕布固执己见,微微叹口气,眼中闪过担忧的神情。
    没有永远不落山的太阳,也没有永远无法攻破的城池。吕布很厉害,却无法长久的守住城mén,毕竟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
    短时间内,或许西凉军无法取得突破,但没有人能保证西凉军一直失败。
    ……
    英雄楼,后院。
    入夜后,大厅中灯火通明。
    这里是史阿商议大事和会见客人的地方。此时,史阿盘tuǐ而坐,大厅中还站着四五个shì从。史阿环视了众人一眼,吩咐道:“刘福,你持我的名刺去shì中伏完府上拜见伏完,请他来英雄楼,就说我有要事和他商议。”
    “诺!”
    一名shì从走了出来,抱拳回到一声。
    史阿点点头,又吩咐道:“柳三,你去安集将军董承府上拜见董承,请他来英雄楼商议事情。”
    柳三抱拳回答一声,应答下来。
    除去伏完和董承,史阿还让人请了长水校尉种辑、昭信将军吴子兰,shì郎王子服,这些官员都是朝廷中的重臣,都被史阿一一请来。
    因为史阿长袖善舞,才能和这些官员有联系,能够请到这些人。
    伏完、董承等朝中重臣在王允还没有掌控朝政的时候,都是王允的好友,经常来往。可是随着王允掌控朝政,为人倨傲自大,这些人对王允都有了意见,渐渐的脱离王允,逐渐的形成朝廷中的另一股势力,和王允对抗。
    这便是朝争,有人的地方,便有争斗。虽然大事上无法影响王允的决议,伏完、董承等人却还是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史阿命令下达后,所有的shì从都离开英雄楼,去通知所有官员。
    大厅中,只剩下史阿一人。
    他抬头望向大厅外漆黑的夜sè,脸上lù出一抹沉思。
    李儒离开长安后,他完全是按照李儒的计划在做事情。现在西凉军兵临城下,已经成功的让长安城动dàng起来,而朝廷中的局势也开始不稳定,不利于王允。所以,史阿也开始行动起来,为李儒造势。
    朝堂争斗,从来没有停止过。
    现在王允lù出一丁点破绽,便会有人攻讦王允,想要将王允掀翻落马。西凉军攻城,便是他们的一个大好机会。
    王允xìng格刚直,在处理西凉军的事情上,显得不够重视,太过草率,所以才酿成了今日之祸。这也是董承、伏完等朝廷重臣能够翻身的机会,只要能把王允掀翻下去,他们就有了可趁之机,能够成为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半个时辰后,董承乘车来到英雄楼。
    史阿听见脚步传来,赶忙起身前去迎接。
    董承年纪三十许,正值壮年,清癯高瘦,浓眉大眼,颌下三缕短须,既有着文人的儒雅气质,又有着武将的剽悍骁勇。他本是牛辅麾下的将领,属于董卓一系,由于是董太后的亲侄子,便没有遭到牵连,反而是入朝为官。
    只是,只是董承官拜安集将军,手中的兵权却被削了,成为有名无实的将领。
    史阿赶忙迎了上去,拱手道:“阿拜见董将军!”
    董卓抱拳回了一礼,笑说道:“史剑师,你深夜请我来英雄楼,有何要事?”他声音洪亮,中气十足,爽朗大气。
    史阿摆手示意董承坐下,然后说道:“深夜请董将军前来,冒昧打扰之处,请董将军谅解……诶,如今李肃被杀,吕布被张绣战退,长安局势危急,史阿也是迫不得已,才找董将军商议大事啊。董将军是太后内侄,家学渊源,必定能指点一二。”
    董承听见史阿的话,眉头一挑。
    这个话题,可是一个非常敏感的话题啊!
    他今日已经听说宫内许多议论此事的宦官和宫nv都被杖杀了,而且王允也杖杀了司徒府上的几个shì从,将事情压了下去。
    如今史阿找他来,这不是将他放在火堆上烤么?
    董承刚要准备拒绝,就听史阿说道:“除了董将军之外,史阿还邀请了shì中伏完,shì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昭信将军吴子兰。诸位大人聚在一起,也好商议一下如何才能尽快的稳定局面,以免被战luànbō及。”
    董卓听了后,便没有说话了。
    所谓罚不责众,人多了,自然就好办事了。
    不多时,shì郎王子服、长水校尉种辑、昭信将军吴子兰也赶到大厅中。三人朝史阿、董承见礼后,都在大厅中坐下,剩下的人便是shì中伏完。
    三人都是疑huò史阿深夜请他们,不明所以。
    等问清楚后,都在考虑着该如何应对西凉军的事情?
    “踏!踏!”
    沉稳的脚步声传来,一个中年人走了进来。中年人黑发如墨,额头宽大,目若朗星,鼻梁tǐng拔,嘴chún细薄,颌下有着一副美髯。他身穿黑sè的博领大衫,大步走来,衣袂飘飘,沉稳而气势不凡。这人便是shì中伏完,他是大司徒伏湛的七世孙,袭爵‘不其侯’。
    伏完家学渊源,是当朝极有名望的官员。
    他走进大厅的时候,厅中坐下的几人纷纷起身见礼。伏完笑着拱手朝众人回了一礼,然后在左侧的首位上坐下。
    他拱手问道:“史剑师,你将我找来,有何要事?”
    史阿简明扼要的说道:“为长安之事!”
    伏完闻言,眉头一挑,脸上lù出恼sè,他沉声说道:“史剑师,朝堂之事,不是你可以chā手的。你请我们来,sī下里说些风huā雪月的事情倒也无关紧要。但涉及朝堂政事,这已经是不合礼法,你想做什么?莫非想我等造反么?”
    伏完声sè俱厉,大声呵斥。
    他一听史阿的话,便知道是为了西凉军的事情,故此直接翻脸。
    史阿hún迹长安多年,对朝中官员的xìng格非常了解,知道这是伏完试探的做法。
    他神sè严肃,拱手说道:“伏大人说笑了,史阿虽然是一介武夫,却也知道忠君报国四个字。如今长安húnluàn,局势危急,所以请诸位大人来商议大事。而且,史阿也知道王司徒忠心为国,是朝廷的忠臣。然而,忠臣和能臣却有差别,王司徒xìng格刚直,容不得有半点沙子,是以才会有今日之luàn。”
    伏完喝斥史阿,便是说史阿想要杀死王允。可是,史阿点名了王允忠心为国,是朝廷中的忠臣,不能杀,便肯定不会造反了。
    一句话,便消弭了凝重的气氛。
    董承点点头,问道:“史阿,你请我们前来,肯定已有计较。说说你的想法,若是可行,倒也可以计划一番。”
    伏完端坐着,神sè严肃,眼中却闪过一抹亮光。
    涉及国家大事,伏完当然能分清楚轻重。
    或许王允做事情不够谨慎,但是却是终于汉室的,绝不可能杀死。若是杀死王允,杀死吕布,这样的事情伏完和在座的几人不可能答应。当他听见史阿的话之后,便没有了刚才咄咄bī人的气势,反而是身子微微前倾,等着史阿说话。
    史阿拱手道:“西凉军势大,难以抵挡,故此只有罢黜王司徒,削掉王司徒的权柄,用以安抚西凉军,同时派人招降西凉军,或许还能平息征战。”
    伏完眼中闪过一抹jīng光,突然问道:“史剑师,你的办法倒也不错,用王司徒的官爵去平息西凉军的怒火,很好,很不错!可是,你怎么能想到这样的办法呢?莫非是早有预谋,或者是西凉军的说客?”
    一句话,又把气氛nòng得凝重起来。
    PS:三更之二,求收藏、鲜huā。
第518章 刘协的霸道
    伏完一番话,是怀疑史阿的动机。
    毕竟,史阿在伏完、董承等人面前表露出来的才华非常平凡,最多是有着商人的市侩圆滑,并没有展示出自身的才能。
    所以,伏完才会如此怀疑。
    史阿听了后,心中一突。
    刚才的一番话,的确是他自己想出来的。然而,史阿长袖善舞,在伏完等人面前一直藏拙,没有表露出惊人的才华,所以才令人惊讶。
    史阿心思不停地转动,拱手说道:“伏大人,这并不是史阿自己想出的办法,而是集思广益,让投靠英雄楼的谋士想出来的办法。”他灵机一动,将事情推到谋士的头上,诺大的英雄楼,势力颇大,肯定会有出谋划策的人,史阿说是英雄楼的谋士想出来的办法,却也合情合理,让伏完难以反驳。
    伏完听后,面露沉思之sè。
    这时候,董承给了伏完一个台阶下,接着说道:“好了,我们就不要纠缠这些细枝末节的事情,大家聚在一起,仔细的考虑该如何应对目前的局面?”
    昭信将军吴子兰拱手说道:“董将军说得在理,还是做正事吧。如今王司徒,又有吕布作为爪牙,威慑百官,让百官难以自有说话。吕布掌握兵权,并且武艺高强,难以对付,我们就先把王司徒罢黜掉,然后稳住吕布,再招降西凉军,便可以稳定局势。”
    长水校尉种辑笑道:“我们出面稳定局势,解决西凉军,这可是大功一件啊!”
    侍郎王子服点头说道:“治国之道,如烹xiǎo鲜,当刚柔并济,恩威并施。王司徒刚直不阿,已经是走了极端。我们联名罢黜王司徒,统摄朝政后当以雷霆手段震慑宵xiǎo,又以温和手段拉拢志同道合的人,如此才是长久之道。若大汉再兴,汉室江山代代相传,我辈之人,当永载史册,青史留名。”
    几个人,脸上都露出兴奋的神情。
    不仅是董承,连沉稳如伏完这样的人都是露出憧憬的眼神。那模样,好像是看到了青史留名的一幕。史阿坐在主位上,看着大厅中的官员,眼眸中戏谑的神情一闪而逝,谁没有注意到史阿脸上的表情。
    他看着伏完等人,心中冷笑连连。
    这些人连事情都还没有做,便开始憧憬着未来,哪有什么前途可言?
    史阿心中叹息,眼前的几个官员都是大汉朝的支柱,栋梁之才。可这些栋梁之才都是重虚名,而不务实。他们首先考虑的不是稳定局势,不是顺利的招降西凉军,而是憧憬着以后位列三公,名留青史的事情。
    若是让他们成就大事,简直是笑话,不过,这样也好,朝廷才会更luàn。
    敲定了王允的事情,伏完等人又说了一些话,便起身告辞。史阿将伏完等人送出后,便返回后院中。不管如何,他已经成功的说动伏完等人,完成了任务。伏完等人出了英雄楼,各自登上自己的马车,准备返回府邸
    此时,伏完却派家丁叫住董承,让董承上了他的马车。
    马车一路疾驰,快速驶出英雄楼。
    马车中,董承问道:“伏侍中,有什么事情么?”
    伏完点点头,说道:“关于王允的事情,刚刚在英雄楼都是点到为止,并没有详细说明。现在无人打扰,我们详细的谋划一番,看看该如何掀翻王允,掌握朝政。”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说到:“我们和王允政见不合,但王允的为人我还是佩服的,所以仔细的谋划一番,该如何对待他。”
    董承想了想,说道:“伏侍中,你真相信史阿的话?”
    “史阿?”伏完冷笑两声,脸上露出不屑的神情,说道:“他的话我从来不相信,而且我怀疑史阿和西凉军有联系,是西凉军派来的说客。”
    董承面露不解之sè,说道:“既然如此,你还听从他的建议?”
    伏完嘿嘿冷笑,说道:“不管史阿的话是否可靠?或者是他是否和西凉军有关系?这些事情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我们可以借此机会,掀翻王允,按照我们的理念去治理大汉,然后兴复汉室,立下万世基业,成就千古贤名。”
    “好,说得好!”董承连连称赞。
    两人脑袋凑在一起,仔细的商量着具体的细节。马车到了侍中府邸的时候,伏完下了马车,而马车又载着董承往董府行去。
    ……
    次日一早,皇宫正殿。
    刘协身穿黑sè的龙袍衮服,头戴平天冠,双手放在膝盖上,正襟危坐。他目光掠过文武百官,稚嫩的面庞上露出坚毅的神情。这时候的刘协,尚未成年,若是没有人教导,便很可能一蹶不振,而有着刘贤从旁鼓励和教导,刘协颇为贤明君主的风范。
    大殿中,左侧首位站着王允,右侧首位是刘贤。
    其下,依次是伏完、董承、种辑等朝廷的文武百官。
    刘协神sè凝重,目光看向王允,问道:“王卿,西凉兵已经抵达城外,又依靠卑鄙手段暗算吕布,使得吕布无法全力出手,卿可有御敌之策?”
    王允闻言,面sè发苦。
    西凉军嚣张无比,他哪有什么御敌之策,如今也只能据城死守。然而,这样的想法王允却又不能说出来,只能憋在心中。
    蓦地,王允突然想到一个注意。
    他拱手说道:“皇上,臣已经准备派人联系益州牧王灿,让他从益州发兵赶来长安,除掉长安的危险。王灿忠心耿耿,曾豪言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有此可见,此人忧国忧民,是大汉重臣,只要我们据守长安,便能等到援军来临。”
    王允说完后,顿时松了口气。但是他并没有打算请王灿来救援,因为他觉得王灿和诸侯一样,不值得相信,说出这番话,不过是为了搪塞刘协,将此事遮掩过去。
    “啪!啪!”
    刘贤闻言,拍掌称赞道:“王司徒做得好,正该如此。”
    刘贤年纪大了,忘xìng大,再加上又被无数的事情nòng得焦头烂额,便忘记了王灿,否则早就派人通知王灿,让王灿领兵来援,王允说出请王灿发兵,正中刘贤下怀。对于王灿,刘贤还是比较有好感的,所以他认为王允请王灿出兵是一招妙棋。
    伏完看着刘贤和王允一唱一和,一颗心沉了下去。
    他微不可查的点点头,而董承见此,也是轻轻的点了点头。
    顿时,一名官员走了出来,拱手道:“启禀皇上,微臣有事起奏。”这名官员名叫陈奂,是属于董承一系的官员,他看见董承点头后,立刻站了出来。
    刘协沉声道:“陈爱卿,你有何事?”
    陈奂目光看向王允,神情冷漠,旋即朗声说道:“王司徒说请益州牧王灿领兵赶来长安救援,先不说王灿是否愿意出兵?若斯王灿又是下一个董卓,该怎么办?所谓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王灿是否忠心,尚未可知。若是轻易招募诸侯前来长安救援,恐怕不妥当。”
    刘协问道:“爱卿可有办法解决西凉军?”
    陈奂拱手道:“微臣有一法,可解西凉军的威胁。”
    刘协急忙问道:“什么办法,快快道来。”
    陈奂嘴角上扬,大声道:“西凉军骑兵攻击长安,是因为王司徒朝令夕改,要惩罚西凉军,是以激起了众怒。想要平息西凉军的怒火,唯一的办法便是罢黜王司徒的官职,将王司徒贬黜为庶民,以此平息西凉军的怒火。与此同时,派出使者前往西凉军安抚樊稠等人,将西凉军收为己用,便可以解除西凉军的威胁。”
    一席话,让大厅中官员都变了脸sè。
    王允目光如电,直接盯着陈奂。他忠心为国,费心费力,却被朝中大臣攻讦,让王允非常的愤怒。不仅王允变了脸sè,连刘协和刘贤也都是脸sè大变。
    此时,又有一名大臣站出来,拱手道:“皇上,臣有事起奏!”
    说话的人名叫周馥,是朝中的一名御史,负责监察百。
    因为武夫当国,御史便成了摆设,没有作用,成为闲官。周馥官职不大,属于伏完一系。董承麾下的人出来后,伏完麾下的人也跟着站出来凑热闹。这一下,朝中顿时热闹了起来,大殿中,官员们窃窃私语,都是觉得非常不可思议。
    此时,内忧外患,朝中竟然起了内讧(ng)。
    尤其是王允,他一直都在处理朝政,一心想要稳定朝中百官浮动的心,却不想竟然有人窜出来挑事。陈奂和周馥官职不大,说的话无关紧要,可两人代表的人却很重要,一个是大司徒伏湛的七世孙伏完,另一个是董太后的内侄董承,都是朝中举足轻重的人物。
    这一下,朝中顿时热闹了起来。
    刘协脸sèyīn沉,问道:“卿有何事?”
    周馥朗声道:“臣同意陈大人的话,请求皇上罢黜王司徒,贬为庶民,借此机会平息西凉军的众怒,消弭和西凉军的隔阂,将西凉军收为己用。”
    “呼!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6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