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回到三国的特种狙击手-第4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眼下的吴国,虽然苟存着,但时刻都面临危险。
孙权神色平静,等着诸葛亮的下文。
诸葛亮微微抬头,目光平视孙权,不卑不亢,轻声问道:“吴王率领三十万大军讨伐王灿,世子认为最终会是什么样的结果呢?”
诸葛亮没有洋洋洒洒一通长篇大论,却问起问题了。
孙权摇头道:“前方没有消息传回,未知胜负。”
诸葛亮咄咄逼人的问道:“敢问世子,若是让世子预测吴蜀两国交战的结果,世子认为将会是什么局面?是王灿胜,还是吴王胜,亦或者是双方不胜不败。”诸葛亮性格大变,变得盛气凌人,一点没有遇到孙权时的平易近人,让孙权有些难受。
他扭了扭身子,似乎是排解着尴尬的情绪。
诸葛亮死死盯着孙权,更让孙权难受。
沉默许久,孙权挺直身躯,眼神骤然间变得凌厉霸道起来。他正襟危坐,神情严肃,浑身散发着凛冽的气势,让诸葛亮都为之侧目,没想到眼前这个年岁不大的世子在笑容可掬的背后,也有霸道无匹的一面。
孙权坚定的说道:“父王率领三十万大军,带着鲁肃、张纮、黄盖、祖茂等文臣武将出征,而且还有周瑜和太史慈从旁协助,必定大获全胜,吴国必胜!”
不管如何,孙权都相信吴国会取胜这,也是帝王的性格。
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会认输投降,孙权就是如此。
诸葛亮摇头说道:“世子,您恐怕猜错了。若是亮所料不差,三十万吴军必定惨败,能有十万士兵逃回来已经是不错的结果。若是吴王、周瑜、鲁肃、太史慈等人都能完全返回,更是不幸中的大幸。当然,情况可能会更惨,恐怕……”
说到这里,诸葛亮点到为止,没有继续说下去。
孙权忙问道:“孔明先生,恐怕什么,难道还有其他意外吗?”
诸葛亮说道:“世子,吴王和王灿交战的消息没有传回,亮若是无故诅咒,恐不妙,还是不说为好。说中了,那是吴国的不幸,说不中,那是亮自己的不幸。”
孙权皱眉道:“先生,但说无妨。”
诸葛亮轻声说道:“既如此,亮试言之,不妥之处,请世子谅解。这一战,必有主将伤亡,吴国元气大伤,具体如何,亮难以推测。”
“然而,这一战的胜负,却是可以推断的。”
“长公子孙策和吴王性情相同,极为相似。长公子兵败被杀,吴王心中悲恸上心,会因为长公子的死亡失去理智,看不清楚局势,只想杀死王灿,肯定会一意孤行。”
“孙策的死,还会影响到周瑜。两人亲若兄弟,孙策死,周瑜必定万分悲伤。此人天资卓越,满腹韬略,是军中的智囊。然而,孙策之死也会让周瑜陷入局中,难以自拔,无法冷眼旁观的看待局势,军中就失去一智者。
“军中主帅和主将受到影响,和蜀军交战,取胜的机会至少去掉三成。”
“鲁肃虽然厉害,军中也有张纮等文臣,但相比于王灿有郭嘉、徐庶和贾诩等智谋之士,吴军明显处于弱势,取胜的把握又去掉两成。”
“同理,在武将方面,王灿占尽优势,有典韦、吕蒙、甘宁、周泰、庞德等当世一流的猛将,吴王帐下的将领除了太史慈外,其余的人只能在吴国称雄,要和王灿麾下的大将比较,相差太远,又去掉两成获胜的机会。”
“如此算来,吴军只有三成机会获胜。”
“再者,吴军三十万,蜀军三十五万,吴军都是临时征募的,缺乏训练,战斗力太弱,又去掉一成取胜的机会。”
诸葛亮掰着手指,仔细的给孙权算账。当然,这是诸葛亮提出的意见,可孙权听后却无法反驳,因为吴军的确处处受制。
孙权哼了声,说道:“即使只有两成把握,也有机会取胜。”
诸葛亮笑了笑,轻轻摇头。
孙权说道:“孔明先生,难道连两成机会都没有吗?”
诸葛亮继续说道:“世子,两军交战,还有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因素。吴王率军抵达九江,急于求战,肯定是不利的。反倒是王灿从江夏稳扎稳打,熟悉地形,更了解当地的情况,更占优势。”
“哗啦!!”
孙权大袖一拂,把身旁案桌上的竹简都撞在地上。
“按照你这么推断,岂不是连一成取胜的几率都没有。哼,父王率领三十万大军杀过去,难道这三十万人是纸糊的,不值一提吗?”
孙权大声咆哮,非常激动。
诸葛亮冷静的说道:“世子不高兴很正常,因为吴军必败,而且必定是惨败。至于结果有多惨,世子自己想象。如今,世子要做的是吴军失败的消息传回后,世子该怎么办?吴国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这是最重要的。”
孙权听后,打了一个激灵。
不管他愿不愿意去想,都必须承认诸葛亮的话有道理。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形势大变,孙权的眼光必须要长远。
考虑事情,不能仅仅局限于眼前。
孙权深吸口气,揖礼拜道:“请先生教我!”这一声先生,可以说是孙权发自肺腑的话。孙权刚开始让诸葛亮说话,是站在上位者的角度,有考校诸葛亮能力的想法,但听了诸葛亮的话,孙权心悦诚服。
鲁肃不再,能依靠的也就是诸葛亮了。
此时,诸葛亮就是一根救命稻草。
诸葛亮沉声说道:“眼下,世子必须做两手准备。其一是和王灿抵挡,拼死抵抗,保住吴国基业。其二是挡不住王灿,那就只能撤走,但撤往何方,这是世子要考虑的。”
孙权皱眉说道:“孔明先生,吴国倾尽国力,还挡不住蜀军吗?即便吴国不行,我还请了交州士燮出手,也请了北方曹操牵制王灿。一旦曹操南下,与吴军汇合,定能挡住蜀军。我不求杀敌,只有自保,难道守不住吗?”
在孙权眼中,即使不敌,但自保拜师有把握的。
担忧的,是能保住多少领土。
诸葛亮冷笑道:“世子,您真以为士燮和曹操会帮您?”
孙权正色道:“唇亡齿寒,他们当然要出手。”
诸葛亮摇头说道:“此一时,彼一时。我若是士燮,必定作壁上观,若王灿取胜,士燮只需要一道降表奏上,就可以免于刀兵之祸,这是士燮的应对策略。”
“至于北方的曹操,他可不是善人,为什么要帮助吴国呢?现在曹操收拾袁氏到了最后的关头。一旦解决袁氏,曹操就拥有并州、幽州、冀州、青州、徐州、兖州、扬州之地,凭借雄厚的实力,曹操可以和王灿一决胜负,定鼎天下,为何要救吴国呢?”
“依我看,曹操希望吴国拼死抵抗,不断的消耗蜀军的力量,最后才被灭掉。”
“曹操渔翁得利,就可以和王灿交战的时候占据一定的优势。”
诸葛亮语重心长的说道:“靠别人帮助,终究是不可靠的,有太多不确定的因素,一切都得靠自己。曹操有曹操的打算,士燮有士燮的图谋,世子还是好好想想,怎么给自己留下一条迫不得已的退路,以及怎么迎战蜀军保住吴国。”
孙权心中叹息一声,心中的幻想彻底被击破。他尽力的取出心中烦躁的情绪,慢慢的静下心,和诸葛亮讨论。
书房中的油灯,一直亮着。
灯光闪烁,两个身影来回的晃动着,不曾离开过。
ps:三更完成,今日就三更,休息下。@!!
第1152章 潘璋和鲁肃相遇
潘璋率领千余吴兵离开九江,朝豫章郡南昌县奔去。
走了一天的时间,潘璋骤然停下。
他骑马来到千余士兵的正前方,神情骤然严肃起来。这一变化,让跟着潘璋撤往南昌县的士兵紧张起来,不明白潘璋要做什么事情?
“兄弟们,你们还是吴国的士兵吗?”
潘璋的第一句话,让跟着他的千余士兵懵了。
他们是吴国的士兵,肯定是。
潘璋不给士兵反应的机会,大声说道:“你们当过蜀军的俘虏,我也当过蜀军的俘虏。并且,王灿要我归顺,我当时也归顺了王灿。或许,你们说我没有骨气,背叛了吴王,但我告诉你们,我没有,我还是吴国的将领。”
士兵们听了后,一片哗然。
潘璋竟然归顺了王灿,但为什么带着他们离开呢?为什么还是吴国的将领呢?
所有士兵,都不断地讨论着。
潘璋抬手向下压了压,大吼道:“兄弟们,请听我一言。吴王被杀,黄将军和祖将军被杀,太史慈叛变,吴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王灿招降我,我佯装答应了,很多人会认为我是反复小人,但我甘愿如此。”
“为了吴国,受点苦算什么呢?”
“只要能为吴王报仇,只要能保住吴国,不管什么屈辱,我都可以忍受。若是我的命能换吴王一命,我愿意赴死;若是我的命能拯救吴国,我也愿意赴死。但这一切都已经发生了,不可逆转,我们只能接受。”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为吴王报仇,为吴国的存亡而拼命。”
潘璋说得大义凛然,让军中士兵神色肃然。
许多士兵听后,都振奋精神,被潘璋的话打动了,没想到潘璋这么多高尚。但还是有一部分士兵不为所动,眼中甚至露出不屑的神色,认为不可能取胜。
蜀军的能耐,已经在吴军士兵心中有了阴影。
想要击败蜀军,近乎于不可能。
潘璋扫了众人一眼,继续说道:“或许你们会说我们只有一千人,怎么可能是蜀军的对手呢?我告诉你们,我们有机会,因为我们有一腔热血,有一颗忠肝义胆。或许,又有人说我们是飞蛾扑火,不可能挡住蜀军的。我还得告诉你们,我假意投降王灿后,提出为他拿下南昌县,帮他当做内应,打开南昌县的城门。”
“这,就是击杀王灿的机会。”
“一旦王灿引兵进入南昌城的瓮城,我们可以利用弓弩手伏击,到时候万箭齐发,即使王灿有三头六臂,也必死无疑。一旦王灿被杀,几十万蜀军不攻自溃。”潘璋举起手中的大枪,高声呐喊,无比的激动。
“杀王灿,杀王灿!!!”
士兵们听了潘璋的计谋后,都睁大了眼睛,脸上露出兴奋地表情。
这个计谋,肯定可行。
士兵们高声呐喊,脸上洋溢着一种异样的色彩,非常激动。他们都被潘璋说动了,心中的畏惧之心也随之消散。
潘璋看着激动地士兵,心中终于松了口气。
他临时决定进行一次演说,是有目的的。
其一,因为士兵们神色萎靡,被蜀军击破了胆气;其二,因为他不确定军中是否有王灿安排的人,想借此机会唤起吴军士兵身为吴国子民的归属感,让他们站在吴军一方;其三,潘璋也可以借此机会试探一下,让王灿的人动手,从而清除内患。
基于这三方面的原因,潘璋才有了临时的讲话。
做完这一切,潘璋带兵继续赶路。
……
鲁肃率领十余万吴军后撤,也是朝豫章郡奔去,想在南昌县补充粮草,同时让大军休整一番,再继续返回吴郡,同时也让豫章郡的太守加强防守。
半路上,孙坚、黄盖、祖茂被杀的消息传出,军中气氛悲伤。
鲁肃、张纮和吕范等人稳定局面,带兵有序的撤退。
这时候显然不可能再战,而且鲁肃得到孙坚、黄盖和祖茂被杀的消息后,神色平静,并没有太多的惊讶,似乎已经知道了这个结果。
大军赶路,一阵马蹄声传来。
一名哨塔跑到鲁肃身旁,急切的说道:“大人,不好了,蜀军派出一万骑兵,正朝我军赶来,目前已经在十里外,很快就要追上来了。”
鲁肃闻言大惊,顿感头疼。
张纮也慌了,沉声说道:“子敬,骑兵冲杀,步兵根本挡不住的,怎么办啊?”
鲁肃沉声说道:“要挡住骑兵,我们可以布下盾牌兵、长矛兵,同时也得借助地利的优势才行。走,大军立刻改道而行,不走大路,立刻抄小道前进。即使蜀军骑兵追来,我们也能轻易挡住,不让蜀军的骑兵发挥出平地冲杀的优势。”
当即,鲁肃带着吴军士兵改道。
这样一来,立刻限制了蜀军骑兵的作用,使得骑兵大规模冲杀的效果失去。
张绣和庞德兴致高昂的追杀,却感觉遇到了一头刺猬,无法下手。两人率领骑兵一直跟在鲁肃的大军后面,想重创吴军。鲁肃沉着应对,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一直把十万多吴军安全的带走,没给张绣和庞德机会。
三天后,张绣和庞德无功而返,自己选择了撤退。
鲁肃得到消息,顿时松了口气。
熬了三天,终于熬过来了。
鲁肃带着士兵继续赶路,半路上却又有一名哨探急匆匆的跑来,禀报道:“大人,我们发现了潘璋将军的踪迹,他率领一千吴军士兵,也朝着南昌县赶去。”
鲁肃眉头一挑,心下大惊,目光看向吕范、朱治,沉声说道:“两位将军,潘璋一开始就被魏延擒拿,被囚禁在蜀军大营,现在潘璋率领一千士兵朝南昌赶去,其中可能有一定的猫腻。你们率领一万士兵,立刻包围潘璋的士兵,我来询问情况。”
“诺!”
朱治和吕范都比鲁肃的资历更高,却对鲁肃心悦诚服。
两人率令一万士兵冲向潘璋的时候,潘璋心下大喜,可看见吴军士兵不声不响的将他包围起来,一脸苦笑,也猜到了原因。
潘璋放下武器,和吕范、朱治一起去见鲁肃。
见面后,潘璋将事情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鲁肃面色凝重,沉声说道:“潘将军,你假意投降,这一步棋是对的。然而,你立刻提出为王灿拿下武昌县,这个想法肯定被看穿了,尤其是贾诩主动帮你说话,更是打算将计就计,想趁机拿下武昌县。你已经在贾诩的算计中,却还不自知啊。”
“什么,贾诩已经知道了?”
潘璋一脸的不信,摇头说道:“这是我临时想到的主意,贾诩怎么能知道?”
鲁肃冷笑道:“你以为你很聪明,贾诩、郭嘉和徐庶却比你聪明百倍,聪明绝顶,你的那点小心思瞒不过贾诩等人。不过呢,他们想将计就计,我们也可以从中斡旋,改变一下计策,从而伏击王灿,这是一个好机会。”
潘璋笑问道:“鲁大人,你认为该怎么办?”
鲁肃脸上露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说道:“此事我虽有大概的想法,却没有考虑清楚,等想得清楚透彻,再告诉你怎么办?”
潘璋点头应下,然后和鲁肃一起赶路。
ps;三更之一;@!!
第1153章 分兵攻打庐江
第1153章分兵攻打庐江
两军汇合,潘璋率领士兵和其余吴军合为一处。
眼见潘璋离开,吕范急忙来到鲁肃身旁,低声说道:“子敬,昔日董袭是被俘后成了王灿的人,潘璋也被王灿俘虏过,不安全啊!潘璋的话未尝不是贾诩等人故意捏造的,想骗取我们的信任,万一他真的投降了,我们岂不是又陷入困境吗?”
朱治严肃的说道:“子敬,子衡(吕范字)言之有理。这件事情,处理得过于草率,非常时期,务必要小心谨慎才行。”
不等鲁肃说话,吕范又说道:“还有一事,我觉得有疑点。你们想想,张绣和庞德率领的骑兵刚刚退走,潘璋就出现在我们眼前,这不是巧合吗?”
鲁肃看了两人一眼,陷入沉思中。
然而,鲁肃考虑的不是如何对待潘璋,而是怎么说服朱治和吕范。鲁肃仔细思考,吕范和朱治却以为鲁肃采纳了两人的话。
蓦地,鲁肃问道:“吕将军、朱将军,当初太史慈返回营地,他投降了吗?”
吕范和朱治苦涩一笑,轻轻摇头。
两人现在也明白太史慈当初没有投降,的确是被王灿放走的,只是孙坚咄咄逼人,最后才造成太史慈倒向王灿。
说到底,太史慈是孙坚不信任造成的。
鲁肃沉声说道:“两位将军,你们仔细算一算,主公被杀,黄盖、祖茂、徐盛和周瑜被杀,大公子和三公子被杀,太史慈和董袭投降。仔细算下来,和王灿交战后,我吴国的力量损失有大多,有多沉重。王灿呢?他不断的攻城掠地,收服武将,实力越来越强。到现在,我们还去怀疑潘璋,这是自毁城墙啊!”
吕范道:“子敬,可是潘璋……”
鲁肃摇摇头,坚定的说道:“两位将军,多一个人为吴国尽忠,就多一分力量。我们要相信潘璋,董袭投降是因为家眷被劫走,而潘璋的家眷尚在吴郡,并且潘璋是世子孙权提拔起来的,对潘璋有知遇之恩。诸多方面的原因结合起来,我相信潘璋的为人,也相信潘璋是忠于吴国,是忠于世子的。”
吕范摇摇头,叹气道:“子敬,你是大军的统帅,你说了算。”
鲁肃笑道:“多谢将军支持。”
朱治一脸愧色,也认同鲁肃的做法。
鲁肃收起严肃的神情,笑说道:“两位将军放心,我虽然相信潘璋,却也留了一手。王灿利用潘璋攻取豫章,我们同样可以借此机会进行反击。我没有告诉潘璋接下来的安排,只给潘璋分配任务,防止出现意外。”
吕范和朱治心悦诚服的点点头,认可鲁肃的做法。只要潘璋不参与军中的政务,两人就不担心,凡事得留一手才行。
……
九江,太守府。
大厅中,张绣和庞德一脸愧色。
张绣抱拳说道:“主公,末将和庞将军率领一万骑兵追杀吴军,眼见即将追上,鲁肃却让十多万吴军士兵走山路。吴军在山路中来回穿梭,我们的一万骑兵却无法展开攻击,最后无功而返,请主公降罪。”
王灿皱眉说道:“鲁肃此人,不可小觑。此战不怪你们,退下吧。”
“诺!”
两人心下感激,赶忙回到队列中。
贾诩说道:“主公,周瑜死后,便是鲁肃登台。鲁肃是孙权的心腹,孙权继位后,肯定会提拔鲁肃,让鲁肃掌权。此人留在吴国,必定是一个劲敌。”
贾诩表情严肃,眼中闪烁着冷厉的光芒。
显然,鲁肃让贾诩动了杀心。
史阿沉声说道:“主公,孙权不止有鲁肃辅佐,还有诸葛亮帮助。吴郡传来消息,说诸葛亮抵达了吴县,当时孙权在城门口亲自迎接诸葛亮。据说,诸葛亮抵达吴县后,留在世子府和孙权连续谈了几天时间,谈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
王灿眉头皱起,眼中闪过一抹厉色。
不过,鲁肃和诸葛亮联合只是让王灿觉得棘手,没让王灿感到畏惧。王灿已经不是当初的年轻人,现在是雄霸一方的蜀王,而且有了帝王之姿。
王灿麾下还有贾诩、郭嘉、荀彧、李儒等谋士,都不弱于诸葛亮。
大势已成,诸葛亮妄图抵挡,只是以卵击石。
王灿沉声说道:“九江已经在掌握中,接下来就是庐江和豫章两郡。潘璋带着千余士兵奔向豫章,鲁肃也率领十万多吴军逃过去,他们等着我对南昌县用兵啊。可惜的是,我的想法却不是这样的,我打算声东击西,佯攻豫章,做出攻打武昌县的姿态,主力却悄然逼近庐江郡皖县,一举夺下庐江郡,你们意下如何?”
贾诩略微思索,点头道:“主公的计策可行,值得一试。”
徐庶问道:“敢问主公,打算用多少军队攻打庐江?”
王灿略微思索,说道:“皖县是一座坚城,而且庐江郡北靠扬州,南接吴郡,是重要的重镇,若是没有十万大军,肯定强攻不下。”
徐庶皱眉道:“大军行进,恐怕难以隐藏行迹啊!”
郭嘉说道:“主公,孙坚和黄盖等人被杀是近几日的事情,只有赶往豫章的鲁肃和潘璋知道,其余各郡的人还不知晓。既如此,就有谋划庐江的可能。我认为奇袭庐江兵贵精,不贵多,只要三万精兵足矣。”
王灿问道:“奉孝,你有什么妙计?”
郭嘉说道:“主公,嘉是这么打算的,我们这么办,……,这样一来,就有机会了。一旦主公率军入城,庐江郡的太守就只能乖乖的投降。”
“好,就按照奉孝说的办!”
王灿脸上露出喜色,目光看向贾诩,说道:“文和,对付鲁肃就交给你了。我不给你下死命令,你也不用必须拿下豫章郡,只要拖住鲁肃,让鲁肃留在南昌县。并且,我只带走三万精锐,你指挥其余的三十多万大军,可有把握?”
贾诩问道:“主公,您带走哪些将领呢?”
王灿摆手说道:“除了太史慈,你随意挑选。”
贾诩仔细的琢磨一番,说道:“主公,您留下周泰、吕蒙、张绣、庞德、董袭、张任六员将领就行,其余的您带走。”
王灿嘿嘿笑道:“文和啊,除了我预定的太史慈之外,你就留下了甘宁和魏延,真是毫不留情。也罢,只有这些人也能拿下庐江郡。”
贾诩笑道:“主公,您和典韦都是猛将,加起来的实力比我这边强。”
王灿听了后哈哈一笑,非常高兴。
徐庶说道:“主公,豫章有文和足以应付,臣跟随主公一起前往庐江。到时候,若是扬州的曹军出动,臣也能帮衬一番。”
王灿点头道:“好,元直和奉孝随我一起。”
目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