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醉回七九当农民-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所以高中一个月的时间虽说有点紧,但我还能挤出点时间课余去永明县城逛一逛,了解这个小县城的基本格局,为近几个月家庭小作坊的生产销售谋划出路,在县城先占领一席发展的有利位置,无商不活嘛。
  当时的永明县城并不大,不过由于建筑物过少显得稀稀落落、破破烂烂,全县城一座显眼的三层小楼──县委大楼就成为标志性建筑,一条砂石铺成的主街两旁零星地座落着几座门店,百货公司门市部,五金交化门市部和烟酒副食门市部和一个服务员整天闲得打瞌睡的国营食堂(当时公款吃喝根本不敢想,一般人又吃不起,只有外地出差的才会光顾)。百货公司商店由于当时商品奇缺,柜台里也只能摆些针头线脑、布匹棉花、电筒电池等物,糖烟酒门市部则更为简单,一间房的门面里只有两个货架,零落地有几盒烟和几瓶酒在那站岗,门口几口大缸散发出刺激鼻的酒味,副食一角堆着几包包装纸都被油腻的饼干和本县食品加工厂生产的老百姓号称“硬得能砸死人”的点心,也不知道放了够多少天,售货员一个个拽得跟谁欠了她几十块钱似的,面如寒霜,有顾客进来也爱搭不搭理的,有人问话,脸部肌肉都懒得动一下,只嘴角抽一抽,简单地嘣出两三个字:有、没有、拿票来,但更多的是没有,身子一动不动地倚在柜台上,也难怪,现在各种商品奇缺,社会供应极为匮乏,典型的卖方市场,就连人们日常用品火柴、肥(香)皂、红糖、猪肉、布匹、棉花、粮食等都是凭票供应,像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更是当时被称为婚嫁顶级置办的三大件,一是因为人穷,二也是更主要的原因难买,有钱也买不到,所以婚嫁置办三大件成为当时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平常人家有这么一件也够装饰门面了,当时戴手表的人不管情形场合总挽起袖子露出明晃晃的手表炫耀,就跟后来手机初上市有些“烧包”专门在公共场所人多处拿出手机打电话一样。
  比较热闹的倒是近几天在大桥下的一个角落自发形成的小型农贸市场,一些农民拿出家里多余的一些粮食,小米、玉米、荞麦、山药蛋、胡萝卜等来这里换点钱或与其他人兑换自已所需要的粮食,间或有人提着一两只活鸡或活兔来回转悠。交易的人太多蹲在地上的半口袋粮食跟前,一边议着价格,一边两只眼睛警惕地周围来回巡视着,防止戴红袖章的市场管理会的工作人员抓个正着,这个年代,抓着可不是什么好事,轻者让市管会的拳脚教育一通没收东西一脚踹走了事,重着蹲几天自带伙食的市管会学习班再交由公社领人回去继续接受再教育,情节恶劣,数额巨大者则被有关部门处以投机倒把罪去蹲监狱。
  高中学习一个月,当时学习气氛特别紧张,距离高考时间的临近,高三整个班级都进入临战状态,班上60多个同学之间都不熟悉,路上遇见也都不知道之间都是一个班的,更何况一些已成家老知识青年一边在这学习,一边还要忙于家庭的生计,两线作战,疲于奔命,都顾不上同学之间的感情联络,况且年龄层次不一样,交流的内容也谈不到一块,只剩下点头之交。
  高三的各科代课教师也被我们这些学生的学习热情所感染,不分白天黑夜泡在教室里。早晨五点天刚亮,学校住宿的学生就早早起床用冷水擦把脸,到校园里开始一天的学习生活,破烂操扬上和学校的各个角落都能见到一个个手拿本书、口中喃喃背诵的身影,晚上十点熄灯,十二点多高三年级的教室都亮着灯,校方怕临近高考学生疲劳过度便于十一点强行切断教室的电源,可不一会学生宿舍又会亮起几盏豆大火焰的亮光,用校长的话说,这帮孩子都疯了
  正文 16。视察四姐工作
  七月七、八、九日三天,我平静地在县城高中参加了一九七九年的高考。
  考试后第二天我也没参加班级组织的其它活动便急急忙忙往家赶。出来一个月,四姐中途骑车来看过我两次,此外家中的情况一点也不清楚,还真有点思念那偏僻的小山村和那破落的小院,我的爹妈。
  坐车到了玉平公社已是中午十一点多(这时的车票也便宜,三十里路三毛钱就到站了)。先得去公社转一转,看一看熟悉的领导,再从四姐那骑上自行车,要不扛着个行李卷,步行十几里路可不是玩的,虽说咱练武习功夫两个月毫不间断,身体素质强壮非昔日之可比。
  一进公社大门,便发现大院内有了不少变化,首先是正面平房壁上新刷了一条醒目的大标语“把主要精力集中到生产建设上来”,这是中央在今年1月份就定下的基调,半年后才在这里大力宣传,看来内陆省份的闭塞、迟钝不是一般的,原因很简单,没逼出来,安徽风阳小岗村十八户摁下血手印敢为天下先承包到户(这在七九年三月份可是掉脑袋的事,故以血手印来盟誓),那是没粮吃饿死许多人无法生存了,而我们J省却山多地多,掏一点地就能活命,总有一口吃的,吃不饱但也饿不死人,相对而言求变意识、冒险意识就淡薄多了,上面政策发生变化,也是“一慢、二看、三通过”,安步当车,稳步前进,一副老牛拉破车的样子。这不,中央工作重点这么大的战略转变半年后才在这里开始宣传。也难怪,这几年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朝令夕改,人们都被各种政治运动整怕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推开办公室的门,四姐正忙碌地俯案疾书,不知在写什么材料,听见门响也没抬头,一副干练的国家工作人员形象。我也不吭气,悄悄地站到她的对面,半晌没动静,四姐抬头,却见我一脸坏笑望着她,“呀,你这个死五儿,进来也不吭气,吓死我了,考完了,考得怎么样,吃饭了吗,路上累不累?”四姐扔下笔就跑过来拉住我的手往旁边的椅子上按。
  唉,四姐还是这脾气,嘴快,手快,性子急,我这进门还没开口,她这连珠炮似的一连串问题倒先砸过来,嗯,这性格倒蛮适合基层工作的,要不你一个女同志面对百人百性的山村老百姓,没说话先脸红,一副含情脉脉、未语先低头的小女子性格,还没干工作就先把自已憋死了。公社、大队无大事,可是事情杂碎,上头千条线都要从公社、大队这个最基层的针眼里穿过,所以没有这个小针眼,你那千条线只会结成棉线团,纠缠不清,国家也甭想干什么大事。
  我对四姐的这脾气早已见怪不怪,“好四姐,你先让你弟喘口气再说,第一先给我倒口水,我渴;第二再给我张罗饭,我饿;第三再告诉你考得还差不多,估计问题不大,能考上。”这倒不是吹,现在的高考试题中规中矩,对我来说不是问题,考前填报考志愿,我也没报什么清华、北大,我是去学知识,当一个有知识的新时代农民,不为求官,所以不追求华而不实的名牌效应,有目的地报了一所北京某对外贸易学院,国家重点。此时外贸极为冷门(国门关闭几十年,的确此时外贸并不是什么好部门,但几年后就不大一样了,否极泰来嘛)。
  “那好,先吃饭”,四姐提起我的行李边往外走边说,“公社灶上也是两顿饭,现在早没饭了,四姐带你去宿舍犒劳你,鸡蛋煮挂面,小红、小红,你先帮我照看下办公室,我桌上的东西你别动。”随着喊声,旁边房间跑出一个十五、六岁的男孩答应着,看来这是公社的通信员,不简单,四姐手下也带兵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四姐的宿舍是两个人住,她和一个公社计生服务站的女同志,屋里收拾得干干净净的,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味,我欣赏地点点头,到底是女同志的宿舍,你要是走进男同志的房间肯定扑鼻而来的是浓浓的烟味与臭袜子,臭鞋、臭脚丫子等混合发酵而成的臭气,我们谓之光棍味,令人呕吐不已。
  四姐熟练地从床底拿出一个小煤油炉,从暖瓶里我倒了一杯水后往小铝锅(当时所谓的钢精锅)加水、点火。
  我把玩着手上的水杯,这是一个中号罐头瓶,用红、绿、黄色的塑料细绳编成各种花案的一个杯套罩在外面,这在当时很流行,既不烫手也好看,当时找对象时女的不是给男的织毛衣(市场上毛线基本不流通,奇缺),而是送织好的杯套、笔套,有条件的搞来羊毛织一双袜子。
  “四姐,到底是公家人,吃上供应粮了,都能买到挂面了。”我笑着调侃四姐,当时挂面可是稀罕物,属细粮,只供应市民,且价格还比白面高(白面0。18元/斤,挂面0。30元/斤),一般市民都舍不得买。
  “有时晚上赶材料老在半夜里饿得不行就备了点,平时我可舍不得吃,我给家里也捎回去五斤给爹妈吃。”四姐分辩道。
  “跟你开玩笑,急什么呀,”挂面这东西我可不稀罕,更何况当时的挂面又黑又粗,在我的前生什么龙须挂面,鸡蛋挂面,海鲜挂面,蔬菜挂面,连小孩看见都掩口,方便食品而已,对,方便食品──方便面,这个项目倒是能在几年国家粮食极大丰富后值得搞一搞,工艺太简单了。“工作干得还顺手吧,有没有人欺负你?”我边吸溜着面条,边问四姐。
  “还行吧,刚来几天连个电话也接不了,一听见县里的领导找公社领导,吓得我活都不会说,听都没听清就跑了,出来又忘让找谁了,只好回去再拿电话请人家重说一次,丢死人了。”四姐说着往日的事羞得脸都红了,“一个月后就好多了,刘主任前几天还说我的工作上手了,没问题!他也摞开了不管了。”
  和四姐扯了一会公社其它的事情,才知道任力书记已不兼玉平公社的书记了,前一晌回到县里任县委常委、县委副书记,几天前回公社下乡还和老刘说起,县委办写材料没几个得心应手的人,想让老刘在材料上好好带一带四姐,因为四姐的文字功底是没问题的,再过个几个月就把她调到县委办工作,这几个月他可是深深体会到一个好笔杆子在身边的好处了,所以四姐这几天把以前上边各级来文、典型材料看了个遍,公社的大小材料自然也都堆在了她的身上。
  “五儿,你不知道,要光是写倒好说了,上面一个劲打电话要各种数据,一会是生产计划,一会是任务进度,一会是各大队牲畜的存栏数,烦都烦死了。”
  (前天一章《公社来人》错了个称呼,对不住大家,谢谢痞子提醒。今后一定注意!!)
  正文 17。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我边吃鸡蛋挂面汤,边听四姐说着她的工作。写材料其实主要指领导讲话、文件编写、调查报告、典型材料等,在九十年代以后统称公文。其实在六十年代“文化大革命”中这种东西已被锤炼得炉火纯青,大字报、小字报、无中生有的专案组调查报告、拔苗助长的“假大空”典型材料等等。它的格式是固定的,只要填上迎合时代潮流的时髦词语就成了,类似于封建时代的“八股文”,在九十年代一些大学开设了公文写作为公共课,对此我是很不以为然的,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所谓百家争鸣,百舸争流,经这么一个“八股文”培训班出来的人,文章则都戴上一副千人一面的脸谱,可惜了许多年少。
  但你要官场上挣扎,还必须戴上这个脸谱,否则便会被打入“另类”,连一个“好文吏”也作不上,更何谈“好官”了,前生五年县委秘书的生涯使我对这副脸谱的应用更是磨练得得心应手。我把一些公社常用公文的格式、写作技巧给四姐简单地讲述一遍,还给她举出一些例文便于她理解。
  “切记,写这些材料不需要漂亮的词语修饰,简洁是最大的特点,它不同于诗歌、散文、通讯,也不需艺术的夸张,和小说是不一样的。”我最后又强调了一点,“四姐,吃完饭了,去看看你们办公室的报纸吧。”我得把国家的政策动向了解得多一些,虽然报纸上不一定都能及时地刊载出来,但这也是当时了解全国动态的唯一渠道,电视未曾普及,全县也只有县委有一台,电台信号太差,只能收省电台一家,电脑?听都没听说过。
  四姐把近期的《人民日报》、《J省日报》、《梁州报》都给我抱到她宿舍(办公室主任权真大,连书记的《人民日报》也敢动),拉上门她又回办公室写她的材料去了。
  翻开七月份的报纸,7月1日、2日《人民日报》、省报头版头条都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胜利闭幕的消息,会议通过了党中央提出的把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这可是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我急忙拿出笔摘抄一些要点。
  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增选彭真等人为人大副委员长、任命陈云、薄一波、姚云林为副总理(此时叶剑英为委员长,邓小平、李先念等为副总理)。老将都出马了,“四人帮”余党下台后形成的政治真空迅速被务实的老将们填补上来了,看来党中央的纠错平反工作已近尾声。
  大会还提出国民经济要进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这一个八字方针对于在十年浩劫造成的国民经济近于全面瘫痪的复苏、提高起了很大的积极作用。
  特别是这次大会还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一系列措施,出台了《中央人民共和国地方各级人政府组织法》、《选举法》、《中外合资企业法》等七部法律。
  在《组织法》、《选举法》中进一步明确了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大,详细阐述了各级人民代表的选举方式,这对于恢复和加强被“文化大革命”摧毁的我国政权机构、人民当代作主的国体制度是相当重要的。而“文革”十年靠“打、砸、抢”、“造反有理”的抢班夺权无政府主义状态也一去不复返了。
  刑法中明确规定保护私人所拥有的一切合法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它生活资料,以及依法个人,家庭所有或所用的自留地、自留畜、自留树等生产资料。
  刑法中还规定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它权利,不受任何人、任何机关非法侵犯,严禁聚众打、砸、抢,严禁非法拘禁、诬告陷害,对以暴力或其它方法,包括用“大字报”“小字报”公然侮辱他人或捏造事实的处三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
  春天来了,春天来了,我看到这里不禁替全国的老百姓拍额相庆。
  这几部法律出台的重大意义没经过那个时代的人是绝对领会不到的,特别是八0后的年些人,他们理所认为私有财产不受侵犯,人身权利更是要得到首先的保障,至于肖像权、言论自由权那也都是基本保障,看来有必要在这里给他们补点历史知识(不敢说是补课,咱没那水平,互相切磋),在五、六十年代起,特别是六十年代“文革”起的十年中,林彪、“四人帮”一伙所造成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不夸张的说中国已到了亡国的边缘,国民经济一片瘫痪,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整个被砸烂,学生不上课搞串联,工人不开工搞武斗,解放军不练兵搞支“左”,砸烂公检法,党委靠边站,老干部是走资派下台,知识分子是臭老九打到;打、砸、抢的不学无术的造反派横行天下,农民老百姓一边种地,一边摇头:不是咱不明白,而是这世界变得怪。在这种情况下哪有你的人权和私有财产的保护权?国家主席在任就被造反派拉出批斗直到死亡,多少老元帅,老将军(那可都是扛枪带兵的)时刻提心吊胆,随时准备接受“小将”们的批斗、再教育,那都是伤筋痛骨“触及灵魂”的再教育,有几位元帅、将军就是含冤倒在了这些“教育”之下。
  国家主席、元帅、将军们命运都是如此,村里的平头老百姓就更惨了,家里喂了点鸡、猪、羊的,咱给你“割资本主义尾巴”,抢光、杀光;沟沟畔畔种了几棵树的,砍光、烧光;你敢口出怨言,稍加反抗,不用公社的人说话,大队支书,民兵连长就有这权,一声令下:基干民兵,把他捆起来送学习班。那时候各大队都有基干农民,出于备战需要,全都是荷枪实弹,公社、大队都有学习班,不听话的抓起来送到学习班,那可不是给你本《毛选》让你学习,一绳子吊起来,沾水麻绳、木棍、大头鞋(所谓翻毛皮鞋)帮你进行触及皮肉的“灵魂深入闹革命”,当时相当一部分人就死在了这种学习班里,死个人也没关系,通知家人来领,自绝于人民、自绝于革命,带着一颗死不改悔的花刚岩脑袋去见他的老祖宗了。家属日后还要受到不时的牵连,替死人接受批判,当时大队支书、民兵连长可是能掌握一个的生死命运的。九十年代流行一句话:别拿村干部不当干粮,要搁在当时,老百姓才是干粮,谁想吃就吃。
  至于民主问题,在我国还有些历史原因,旧中国直接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脱胎而来,封建专制主义、官僚主义,家长作风等封建意识、伦理道德观念影响严重,长期以来不少人把民主看作是作风问题,甚至看作点缀(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还有不少这种现象),以“人治”代替“法治”,把个人的意志强加到一切法律之上,只要集中,不要民主,把整个社会搞得毫无秩序可言。
  这次出台的七个法律,虽然只是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律建设的开始,但标志着社会的一切已纳入良性发展轨道。“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将从根本上把“人治”转向“法治”。虽然这七部法律除“中外合资法”外均在八0年一日一日施行。
  看到这里,我不禁得意忘形,哼出一首当时尚不存在的歌:“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
  正文 18。 好贵的鸡食盆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咱们那老百姓啊,今个儿真高兴!咱们的老百姓,今个儿真高兴”,我哼着歌,驮着行李卷,回到家里还不到下午三点。
  尚未从喜悦的兴奋中平息下来的我扔下行李卷,不顾爹妈的再三拦阻就帮老妈去喂鸡了。
  我家的小鸡从四月底(接近四月二十二、三日吧)孵出至今已两个多月了,按科学的说法小鸡应该叫雏鸡,它的养育大致分为幼雏,中雏和大雏,从6周到14周称为中雏,从14到20周的青年鸡叫大雏,也就是说正常情况下四个月到五个月小鸡就变成青年鸡了,可以下蛋了,进入蛋鸡大军的行列,可以作贡献了。
  而我家一直喂鸡用蚯蚓(这可都是高蛋白),这鸡的发育有些超前,应该刚处于中雏的母鸡仔小胸脯发育得异常丰满,头顶鸡冠的公鸡仔整天发情似的追着调戏小母鸡,唉,早恋呐,这都是早熟惹的祸,看来提前一至两个月下蛋极有可能,财富啊!
  走进养鸡的窑洞里,一百来只鸡仔叽叽喳喳围上来,嗯,这鸡舍臭味倒不大,这都归功于老爹每天两次清便和时常通风。得提醒他们,到下蛋时这光照是必须保证的,没有电灯就让它们每天多晒太阳。
  我帮老妈把洗净、煮熟、切碎的蚯蚓混合饲料(可能还有些糠,砂)盛到放鸡食的几个鸡食盆里,这鸡多了,鸡食盆也多,有破碗,塑料烂盆,还有这是什么,刻青花的白色小瓷盘,我放下手中的鸡食,拿起小盘仔细端详,“五儿,你不喂鸡干吗呢”,妈在一旁喊起来,“妈,你先喂吧,我出去看一下这个东西。”我边说拿着小瓷盘边往外走,妈在身后嚷道:‘神神道道的,一个破鸡食盆有啥看的。”破鸡食盆,搞不好这是文物,在前生陪客时曾喝过几瓶清花瓷汾酒,总觉得这盘上的釉色、花色何其熟悉也。
  走出院子盛了一脸盆清水,把小瓷盘上沾着的鸡食、泥土洗干净后,一只晶莹剔透、翠色欲滴的小七、八寸瓷盘便出现在我的眼前。只见盘底双龙缠绕,中间一颗圆珠翻滚,盘壁与外沿装饰着朵朵莲花,翻转看盘底,白瓷盘托中间有四个工整的隶书小字:康熙元年。这可是宝贝,绝对的宝贝。
  文物古董鉴定我不太在行。只是前生看网络小说记不清那位大神写的有关古代瓷器方面的小说吹嘘一件青花瓷在拍卖会上拍到上亿美元,我认为水分大得怕人,专门上网查阅了有关青花瓷的知识,至今记忆犹新。
  青花瓷的制作用天然染料在白泥上进行绘画装饰,再罩以透明釉,然后在高温1300°;下一次烧成(在古代达到1300°;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可见工艺之高),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花纹,显得幽倩美观,明净素淡。有清朝诗人龚轼曾以《陶歌》作诗而赞:白釉青花一大成,花从釉里透分明,可参造化先天妙,无极由来太极生。可见在清代时青花瓷也是至宝之物。
  青花瓷的制作历史起于唐宋,算得上历史悠久,至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制作趋于成熟。清朝康熙年间最为突出,有莹澈青翠,照亮静丽的艺术效果,明清时期连欧州贵族也以珍藏青花瓷炫耀自己的富有。曾有一个欧洲国王用十二队火枪手换对方的一套五件套青花瓷被拒绝。可见其在世界上也是国之瑰宝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