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官路商途未删节+续集-第5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吧,”张恪也知道摆不脱赵有伦,看了看腕表,说道,“我计划下飞机去东塘观鸟的,然后再跟唐婧去徐伯伯家吃饭,赵书记要是能迁就我的时间,就跟我一起去徐伯伯家蹭顿饭吃……”
  能有机会跟省委书记徐学平亲热,那是再好不过,赵有伦忙点头答应:“这样最好,东塘项目也进入前期了,正想再抽出时间过去看一看……”
  多了一个赵有伦,家宴就不成家宴了,唐学谦人在新亭,顾建萍就没有过来凑热闹,张恪他们坐车经过东塘,没有为看鸟群晚归耽搁多少时间,就直接开车到省政府招待宾馆徐学平的住处。徐学平提前从省委回家,还邀请梁伟法一起到家里来用餐,知道金山工厂项目同样牵动着梁伟法的心思。
  徐学平在金山的住所,宅前宅后,树木幽深清净,即使在寒疼,也未见多少萧条。
  张恪、徐学平、梁伟法、赵有伦坐在书房里聊天,到了今天这一步,张恪也不再卖关子,直接说道:“中晶微芯会有八条线放在金山,0。35微米线程两条线,0。25微米线条程六条线,金山的投资预算约为十六亿美元左右。外面都在说,中晶微芯会建两座新厂,其实不然,0。18微米线程的两条线会合并到新浦工厂,不另建新厂……”
  赵有伦没想到二十亿美元的投资,金山能分到八成,搓着手,自然有难言的兴奋,但是他同时又在想:中晶微芯的方案会不会让建邺方面满腹意见?他心里这么想着,却不会说出来,自私一些的念头就是锦湖与建邺方面真起了摩擦才叫好。
  张恪又说道:“特许半导体有0。35微米线程六条线,除了两条转让给中晶微芯之后,还将在建邺投资建一座新厂安置剩下的四条线,不管华夏NEC的投资是否能落实,建邺都将迎来第三座晶圆厂……”
  “哦,原来这样安排啊!”梁伟发感概了一声,锦湖总算是给建邺再引进了一座晶圆厂,将使建邺电子产业根基更加的深厚。
  “中晶微芯暂时还是以满足锦湖内部订单为主,不会大规模的发展代工业务,所以这次没有将特许想淘汰掉的生产线都吃下来,而是说服特许亲自到建邺去建新厂。不过特许在建邺投资的新厂,锦湖也会少量参股……”张恪介绍道。
  徐学平笑了笑,说道:“你总是不忘顺带给别人一棍子……”
  中晶微芯以满足锦湖内部订单为主,但是特许在建邺投资的晶圆厂却是以代工业务为主。特许长期亏损,并不是特许的技术差劲、管理不善,主要是新加坡各项成本高昂、本土电子产业的格局又过于窄小;一旦特许将生产线搬到大陆来,就能最大程度的弥补以前的劣势,发挥最大的竞争力,届时,华夏NEC将直接受到特许新厂的竞争威胁。
  华夏NEC在代工业市场能竞争过特许的新厂,那才叫见鬼。
  特许半导体这次公开的信息里绝口不提到建邺建新厂的计划,想来也是要让葛建德之流继续蹦达,然后选择在他们最得意忘形之后抽一巴掌过去才叫精彩。
  张恪笑了笑,说道:“不管怎么说,金山工厂将先破土,对外宣布的建厂预算是十二亿美元……”
  梁伟发倒是在想张恪话里另一个方面的问题,问道:“中晶微芯这次要新增十条线,也都是以满足锦湖内部的订单为主?”
  给梁伟发一提醒,赵有伦也意识到其中的微妙之处,他最近对晶圆制造方面的知识有所研究。赵有伦心里默默计算着,新增十条线,中晶微芯将拥有十六条晶圆生产线,达产率与良品率都达到理想状态,差不多能满足每年超过十亿只芯片的生产需求,锦湖将来的内部订单能庞大到这种地步吗?
第1100章 迫不及待
  寒冬腊月夜色下的金山湖散发出冷冽的清辉,下了车,站在柏油铺履的湖堤上,能够听见澎湃的湖水拍击堤岸的声音,似乎还能隐约听见九八年夏季溃堤时洪水彻天洞地的轰隆巨响。
  张恪与赵有伦都是九八年金山湖溃堤的亲历者,当时的惊心动魄只怕今生都不会磨灭。普通人总是健忘的,纪念碑竖在溃堤口河堤的背面,也已经被市民习惯称为抗洪广场,夜色下,灯光璀璨,有些附近的男女青年到广场谈情说爱,也不觉得天寒地冰的。
  饮马河的西岸就是新光纸业的金山工厂,晨曦纸业给收购后,又进行了二期工程扩建,沿饮马河西岸长长的一片都是工厂区,从厂区稍稍挑伸出来的路灯映照在河水上,仿佛一串璀璨的珍珠长链,使得这一段的沿河夜景十分的迷人。
  看着饮马河对岸的路灯,徐学平笑着说:“纸厂夜里会不会偷排污水,倒是一目了然啊。”


  梁伟发笑了笑,这些话也只有徐学平可以随意的跟张恪说,他与赵有伦说什么话总是要注意一些分寸,想想锦湖最初收购晨曦纸业闹出来的那些事,还真是让人唏嘘不已。才过去一年多的时间,私营、民营企业并并购国有资产就已经成了大家普通能接受的现实,九七、九八年,却似犯了天大的忌讳。
  晨曦纸业给并购后,省市再下狠心关闭掉沿河的小造纸厂,差不多就彻底解决了饮马河污染问题,眼下主要问题就是预防后期工业项目的新增污染。
  张恪看着远处路灯光照耀下熠熠生辉的饮马河水,淡淡说道:“依靠企业自觉也不是长久之计啊。不计算采用进口木浆制纸额外增加的成本,纸厂这边的污水处理费用约占总销售额的3%,日后要上制浆项目。制浆环节也要达到清洁生产的标准。平摊下来,污水处理成本将占到总销售额的8~10%。没有法制的约束,这个市场永远都是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当然了,我们现在还有很大的优势,规模效益也不是说说而已的……”
  赵有伦笑道:“还有人托关系托我这里来想进纸厂工作,看来纸厂的规模效益还相当可观的……我有时候还有些纳闷,新光纸业也没有能够垄断纸张市场,大资本运作所形成的规模效益真有这么大的魔力?”
  “要说员工薪资啊?劳动力成本支出与企业竟争力是个很核心的问题。”张恪也笑了笑,说道,“欧美企业劳动成本支出约占总成本支出30~50%,虽然劳动力成本偏高,但是在技术与资本上占有绝对的优势,竟争力依旧强劲;而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给太多人当成企业制胜市场的法宝,国内企业平均劳动力成本支出才占6~10%,在市场上的确也表现出一定优势的竞争力。锦湖是纯纯粹粹的中国企业,锦湖要怎么做,其实也困惑了我们许久。以前很直观,盈利多了,员工福利就多发一些,也幸亏锦湖这些年来盈利一直不算差,员工薪资福利还算马虎。这两年有闲工夫,我就让锦湖经济研究中心专门对锦湖旗下的成员企业进行深入的考察,得出的结论就是锦湖旗下的成员企业将劳动力成本支出比例提高到12~18%,在吸引人才、激发员工积极性方面、严格管理能弥补掉劳动力成本支出带来的损失,实际提高了成员企业在行业内的竞争力——这与我们实际经验倒是相符合的,说句没有良心的话,更高的薪资水平,员工的承受力将更高,能为企业创造的效益也就更高。”
  “哦,”梁伟发诧异的问道,“锦湖经济研究中心有做这方面的研究?”
  “以前企业小,做什么决定大家聚在一起拍脑袋就行,现在不行了。感觉任何一项细小的决定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大概是胆子变小的缘故,将专家教授拉出来顶在前面。就算有什么决策失误,也能有个说辞……”张恪笑着说。
  “唉!”梁伟发轻叹一口气。
  徐学平在旁边发牢骚说道:“锦湖经研中心的研究员也是专家教授。省里打算出台最低工资标准,也有一群专家教授跳出来说:最低工资标准过高,会影响我省企业的竞争力。也会影响招商引资工作,这些专家教授论证的结果最低工资标准定在三百元左右才不会影响地方经济发展……我们这几个人,可以说是不识人间烟火味了,我想这些专家教授也不识人间烟火味,但是他们要如何说明自己相信双职工家庭凭借六百元的月收入能在城市里勉强能生活下去?你们那份研究报告,可以借过来给我们看看。”
  “徐伯伯跟梁省长要看,我当然不会敝帚自珍,不过还是私下传阅的好,这份报告公开出来就太得罪人了;另外,毕竟研究的还是特殊个体,没有什么代表性。”张恪求饶的说道,有些情况,省里也是清楚的,最低工资标准制订要是不能让城镇职工有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制订出来还有什么意义?要解决好国内的现实问题,省委书记与省长加在一起也无法一手遮天的,解决问题也只能抽丝剥茧、循序渐进的去进行。
  张恪耍滑头,徐学平一笑了之。只是有些问题压在心头,让他心情沉重,他指了指饮马河西岸更远一些的方向,那里的街灯还算璀璨,说道:“那里建了样板小区,我也去过好几次,只是心里非常惭愧与惶恐。就怕有老百姓揪住问我他们什么时候能过上那样的生活……”
  张恪摸了摸鼻子,没有说话。
  □□□□□□□□□□□□□□□□□□□□□□□□□□□□□□
  梁伟发笑了笑,他是晨曦纸业并购案的始作俑者,对晨曦纸业给并购前后情况也最了解。
  晨曦纸业以西的大型棚户区在九八年夏季洪水中几乎给完全摧毁,锦湖捐资重建,而且以极高的标准进行重建,又以同样的高标准对纸厂职工住宅区进行改建,在一年多时间里就在纸厂东面形成一座大型的现代化居住社区。
  地方也免不了俗,中央来人视察江南省灾后救治情况,那里自然就成了样板社区,给省里扳回不少政治分。实际的灾后救治情况要严峻得多,许多被洪水冲毁房屋的农民事后才能拿到几百元的补助款跟几袋水泥。
  无论职工住宅区改造还是棚户区重建,最大的受益者都还是纸厂的员工。加上晨曦纸业给并购后,员工的薪资福利大幅提高,超过金山市的平均水平许多,以致纸厂的一份工作甚至达到要请托赵有伦的程度。
  梁伟发清楚徐学平惶恐什么。就是还有近十年政治生涯的他,也不清楚在他退休之前能不能让江南省的平均生活水平提高到与此时纸厂普通员工相当的程度,徐学平很清楚他零三年之前肯定要退居二线,零三年之前,全省能基本消除贫困人口就已经是一个相当艰巨的任务了。
  任重而道远,说起企业的竞争力,梁伟法作为负责经济的省长,也有深入的研究与自己的心得。
  晨曦纸业给并购后,原材料都从国外进口高价优质木浆;环保投入也做到不向饮马河排放一滴污水。拿张恪的话来说,这部分的投入要占到总销售额的3%,这个数据与省经济研究院的判断比较符合;员工薪资福利水平大幅提高,相比并购前的水平,提高将近三倍。
  种种情况相加,纸厂的经营成本增加幅度似乎令国内同类纸业难以想象,然而给并购之后,纸厂的实际盈利能力丝毫未见减弱,地方税收相比较往年也有较高幅度的增加。新光纸业在收购晨曦纸厂之后,年销售额突破七十亿,也成功跻身进入国内造纸行业三甲企业之列,实际竞争力也要远远超过国内平均水平。
  新光纸业发展到当前水平之后,除了与国内其他顶尖大纸业集团竞争之外,就要面临海外纸业巨头的竞争威胁,中美达成双边协议,迈进加入世贸组织的关键一步,国内纸业市场也将大幅度的向海外纸业巨头打开。
  造纸产业下一步的竞争,大概就体现在林纸一体化规模上了吧?
  中央不会允许海外纸业巨头的进入对国内的环境与林业资源形成额外的压力,海外纸业巨头要大举进入中国市场,必须走林纸一体化这条路。
  缓解环境压力,同时也是为了能生产中高档纸质产品,需采用木浆为造纸原料;要避免给当前已经触及危险红线的林业资源造成额外的压力,要么从海外大量进口木浆,要么就是大规模的种植速丰林,建造林源基地。
  大规模进口木浆要忍受高成本的煎熬,再加上其他国家也将逐步重视林业资源的保护,将进一步提高进口木浆的成本,最终建造自己的林源基地才是真正的出路。
  梁伟发心里这么想着,微微侧身看向西南方向,虽然夜色里视野看不太远,但是他知道金山西南丘陵地带有大片属于新光林业的速生林。新光林业大规模进入江南省的时间稍晚,但是在东海省有近三百万亩的林地生长周期已经进入第三、第四个年头。
  梁伟发知道三井旗下的王子造纸、印尼的金光纸业等国际纸业巨头都有明确到中国投资的意图,面对这些虎视耽耽的纸业巨头,新光纸业除了在林纸一体化上拥有至少三到四年的时间优势之外,至少东海、江南两省,新光纸业不用担心其他竞争者的进入,大片的林源地都给新光纸业的关联公司新光林业垄断了。剩下的空间也填不饱海外纸业巨头的肚子了。
  新光林业除了继续完善在东海、江南两省的林业布局之外,又开始向浙东、河南、海南等省市渗透。虽然国内林权关系复杂,要彻底理顺还需要很长的一段时间,没有政治上的强力支撑,在其他省市大规模的植林行动无法展开,但是新光林业至少比那些还没有行动的海外纸业巨头要抢先好几步。
  九六年,锦湖孤注一掷的在东海大规模植林,当时令人万分费解,此时才体现出锦湖的高瞻远瞩,特别国际木浆价格持续上涨,尤其让人觉得锦湖提前布局林纸一体的战略再是正确不过了。只要择地建造大型制浆工厂,锦湖就能迅速完成林纸一体化的完整产业布局,从而一举超越国内其他纸业同行,即使面对海外纸业巨头的竞争,犹有充裕的回旋余地,甚至可以说面对海外纸业巨头也拥有竞争优势。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TXT小说下载
  虽然说锦湖在九六年就画出制浆项目大饼迄今未见踪影,但是随着纸业市场对外资的逐渐放开、新光纸业的发展壮大以及新光林业这些年一直都在不遗余力的植林,特别是近年来国内木桨进口量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长,进口木浆价格大幅飚升,大家心里都清楚,就算锦湖在马来西亚云源集团旗下的制浆工厂拥有大量股份,最终还是要在国内上马制浆项目的,而且制浆项目投资可能将远远超过最初估算的六十亿。
  理论上来说,吨浆吨纸。新光纸业此时的产能就突破一百二十万吨,三年内计算产能达到三百万吨。要是到时木浆原料实现完全自给,也就意味着将来的制浆项目也要达到三百万吨规模,少说也是两百亿人民币或二十五亿美元的超级投资。
  两年前,锦湖说要要上两百亿的超级项目,大家都会撇撇嘴不屑一顾;但是时至今日,谁都不敢说锦湖不会不动声色的就真掏出两百亿来上制浆项目。
  等制浆项目建成,新光纸业将获得更大的竞争优势吧?
  梁伟发有时候在想,国内的企业为什么不能学锦湖事先多想两步?劳动力廉价的确是种优势,但是说起这个时心里总应该有些羞耻感。人们辛勤工作,为企业创造业绩,临到头甚至连吃口饭都成问题,想起那些建议将最低工资标准定在三百元的专家教授,梁伟发心里微叹,他们到底是希望普通员工永远任劳任怨的为企业能有竞争力做出无私的奉献。
  说起来,还是经济上没有底气。有些事情,省长说了不算,省委书记说了不算,下岗职工生活保障标准无法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不是人为定多高就有多高,经济发展起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之道。
  饮马河西岸厂区绵延,灯火辉煌,生产流水线作为工业化的怪兽不会在入夜停下来休息;东岸这边除了路灯与景观灯之外,工业建筑就寥若晨星了。
  金山湖溃堤影响太恶劣,对金山地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打击几乎可以说毁灭性的。晶圆厂这样有影响力、号召力的超大型项目,对金山来说,就显得意义极为重要了。
  想想新亭,东山岛建港工程上马之后,大型投资接二连三,工业用地价格从九七年白送上涨到九九年的每亩十二万,为了能使东山临港工业区的有序发展,有效利用工业用地资源,省里将临港工业区一百亩以上的项目审批权收了过来。新亭的经济崛起已经指日可待了,作为江南省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省会金山何时才能重振经济?这个问题始终是沉重的压在省市诸人的心头。
  在徐学平家听张恪透了底,梁伟发就有些按捺不住,与赵有伦唆使着寒夜赶到湖堤这边实地纸上谈兵一番,徐学平的兴致也很高,似乎就有一座现代化的大型工厂矗立在眼前。
  要是任着梁伟发他们的性子,恨不得今天夜里就召开新闻发布会、明天就破土动工。
  “中晶微芯的管理层这段时间来都很辛苦,即使他们很辛苦,我也回催促他们尽快将金山的问题先确定下来,”张恪说道:“与新加坡方面的协议确定下来,具体的框架也就确定下来了,即使晶圆厂的项目定稿会慢一些,科王高科与新元的投资前期主要是标准厂房建设,会很快进入。若是省市还是觉得速度不够快,我看金山市里可以先组织建标准电子厂房,建成后或出售或出租给电子企业都是可以的……”晶圆厂建造的是高规格无尘车间,投资巨大不说,技术要求还极高。金山市里是无法代劳的,不过产品组装或普通电子组件生产车间,都是标准广房,金山市里完全可以先大规模投资建造,投资规模不算大。关键能够大幅度的缩短投资者的工厂建设时间,要是有现成的厂房可以利用。像新元、科王高科的组装工厂,就可以一边引进生产线一边大规模招聘员工进行培训了;只要厂房建设合乎标准,收费合理,投资者也会觉得大为便利,更加倾向到金山来投资。
第1101章 登堂入室
  夜里从金山湖归来,张恪就住在徐学平家。他习惯晚睡晚起,次日清晨,徐学平六点钟就坐车去了省委,听见楼下汽车发动的声音,他翻了个身看了下时间,就继续沉浸在睡梦里逍遥。
  隐隐约约听见唐婧的说话声,张恪更不急着起床,等着小妮子自投罗网送上门来将她拖到床上来蹂躏一番,过了一会儿,就听见“咚咚咚”的上楼梯的脚步声,张恪还觉得奇怪唐婧怎么这么性急,也不怕周淑惠在家看了笑话,紧接着就听见芷彤清脆的嚷嚷声:“小恪、小恪,太阳都晒到屁股了……”
  门给撞开,三个小姑娘兴冲冲地抢进来,惜容、惜羽各跑到一头先将被子拖扯到地板上,芷彤跑到窗台前将窗帘拉开,金灿灿的太阳光洒进来,果真一道阳光晒到张恪的屁股上。张恪蜷着身子还想再赖一会儿床,看着芷彤伸手要去开窗户,赶紧坐起来求饶,大清早室外天寒地冰的,昨天看天气预报得有零下五六度。让寒气窜进来,穿着单薄的内衣可真够好受,看见晚晴从后面跟着上来,问道:“你们怎么今天就到金山来了?”
  “昨天接到她奶奶的电话,说你在金山,芷彤就吵着今天过来,天没亮就从海州出发,我都困死了。”晚晴神情娇媚地打了个呵欠,拍着三个小丫头的脑袋,说道,“好了,好了,张恪给你们成功的吵醒了。你们先下去吃早饭去……”走过去帮张恪将床褥收拾起来,看着张恪站在那里手忙脚乱的穿衣服,他穿着贴身的内衣睡觉,早晨两腿之间顶隆起一砣,抿嘴轻笑:“真丑!”又伸手在上面轻拧了一把,将床铺摊整齐,也先下楼去了。
  张恪拿起床头的腕表看时间,才八点钟稍过一些,昨天还是到凌晨才睡,这时候算是刚刚睡足。徐学平年纪大了,身上压力也大,睡眠很浅,每天就睡五个小时,周淑惠对此也很忧心,这次三个小姑娘放寒假计划着要去澳大利亚过冬,周淑惠也担忧徐学平的身体没人照顾,没有同意一起去澳大利亚渡假。
  张恪洗漱完毕下了楼,见李明瑜与傅俊都在,跟傅俊说道:“你明天亲自送他们去珀斯吧,我差不多还要过一周才能抽出时间去珀斯,”又问唐婧,“你是等我一起过去,还是跟小丫头她们先过去……”
  “小婧姐跟我们一起走,小恪你说好一星期的,那我们就在珀斯等你一星期啊!”芷彤在旁边替唐婧回答道,又歪着脑袋问张恪,“今天你能不能抽出时间让我们陪你啊?”
  张恪挠了挠脑袋,看着小丫头眼巴巴的神色,跟傅俊说道:“你帮我联系一下,我改乘明天中午的飞机去北京,总要先将你们送上去珀斯的飞机……”
  这段时间,信产部正计划对国内的移动通讯产业进行大力度的重组。联通的GSM网络业务将要进行彻底的整顿,然后到香港上市;中国电信也要将移动通讯业务独立出来,成立独立的公司。要想保持九八、九九年移动通讯市场高速增涨的势头,移动通讯资源的深度整合是必须要进行的,除了GSM网络资源整合之外,国内也将迅速升级GPRS网络。还会对未来的3G通讯网络建设有所规划。
  虽然,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6 8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