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迷魂谷奇遇记-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同意总结二队贫下中农科学种田的经验。”

陈成道:“看来你们做人很低调,很谦虚,像你们这样踏踏实实搞事业的知青不多见。说明你们很有头脑,很有见地。诚心希望对我们县的农业学大寨工作多提建设性意见。”

李刚道:“陈书记客气了,我就以几年来的观察说点体会:茂林县是山区,自然资源很丰富,但大多没有开发利用,主要原因是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也没有充裕的资金积累,搞高附加值的工业项目,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解决温饱问题,首先要大面积提高粮食产量。我们这里土壤贫瘠,种子严重退化,必须提高土壤肥力,改良作物品种,这两个问题可以借鉴二队的经验解决。

再就是解放劳动力,这可以用推广除草剂和生物杀虫剂的办法来解决,最费人工的夏锄生产就可以全部免除,剩余劳动力用于搞饲养业和食用菌养殖业,增加社员的收入,改善目前的贫困状况。

有了粮食,县里可以开办酿酒厂,用余粮酿酒可以获得很高的利润,对市场也是一个贡献;用野果造果酒也可避免自然资源的浪费。

我们的农药加工技术可提供给县里,县里建一个中等规模的农药厂,生产的除草剂和杀虫剂可供三百万亩土地使用,一年销售收入能达到一千万元。

公社办一个食用菌种培养厂,向社员提供人工养殖木耳蘑菇的菌种,每年也可收入一百万元。社员用锯末、作物秸杆养蘑菇木耳,每户每年也能增加五百元的收入。”

陈成道:“很受启发,但不知建酿酒厂和农药厂需要多少资金?”

李刚道:“酿酒厂在原来酒厂的基础上扩建就成,需要增加十万元投资;菌肥厂也需要十万元。

公社的食用菌菌种厂两万元就足够了。

大队林场的废弃锯末和树枝都可以用来生产食用菌,每年增加十万元没问题。”

陈成、张家良、于德全几人均觉计划切实可行,资金也可以解决,决定回去立即拟订详细计划,尽快落实。

中午,李刚在治山队,用红烧野猪肉、野鸡炖蘑菇、木耳炒鸡蛋、清蒸大鲤鱼、“老龙口陈酿”招待了几位客人。

吃饭的时候,公社张家良书记说:“现在,滨城市开始招知青回城,公社给老虎城子知青点两个名额,希望你们互相谦让,不要闹得不团结。”

临走,每人留下四两粮票,三毛钱饭钱。

点长赵建华出车回来时,召开了会议,落实两个回城名额,结果是女生杨黎明和刘建新这一对情侣中选。杨黎明父亲有病,需要回家照顾;刘建新哥哥姐姐在外地,(【{全本小说下载}www。fsktxt。com}{提供umd;txt小说下载}】)父母年龄大了,也需要有人在身边。

招工表很快下来了,两人被“滨城造船厂”录用。

临行前,李刚在治山队摆下丰盛的酒宴为他们送行。

大家在一起同甘共苦了三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都有些恋恋不舍。

李刚从治山队取出三万块钱,每人一万五,算是他们的奖励钱。

李刚把养猪场交给“耗子”张浩管理;养鸡场挣钱不多,不办了,把鸡卖给县罐头厂;人手集中到菌肥厂和养猪场。

第二天,谭丽同杜丽萍开一台解放;李刚开一辆“野马”大吉普,拉着杨黎明和刘建新的行李物品,天明出发,日没落就到了滨城。

先到刘建新家。父母见刘建新回来,欢喜非常,把东西卸下,再送杨黎明。

杨黎明家住在靠郊区的两间半平房,哥哥结婚住了一间,父母和两个弟弟住一间;杨黎明回来,只能和父母、弟弟们挤在一起。

杨黎明对李刚他们说:“没办法,现在像我们家这样的条件就不错了,好歹有个栖身的地方,还有条件不如我们家的呢。”

杨大伯咳嗽着出来迎接他们,李刚进屋,只见两间屋中间用板壁隔成两间,杨黎明哥哥嫂子住里间,杨大伯五口住外间,与对面屋的邻居共用一间厨房,住的确实紧张。

李刚给杨大伯号了脉,是慢性气管炎,当场给他消了炎,开了镇静止咳的中药,嘱咐不要劳累,休息调养一阵子就会好。

李刚与杨大伯商量,能不能在院子里盖两间房,缓解一下家里的拥挤状况。

杨大伯说:“那当然好,只是家里没那么多钱,也买不到盖房子的材料。”

杨黎明道:“我有钱,李刚你帮我们买材料好吗?”

李刚道:“我们明天就去买材料,让你哥哥求工友帮忙,几天就能把房子盖起来。”

当天晚上,李刚住在杜丽萍家,杜伯伯见女婿上门,做了丰盛的饭菜招待李刚。李刚将貂皮大衣送给岳父岳母,两位老人家体会到女婿、女儿的孝心,责怪他们不该乱花钱。

次日,李刚开着解放车,拉着杨黎明和刘建新跑了几趟,买回来两车红砖、水泥、白灰、预制板等建筑材料。

杨黎明的哥哥请来四个帮手,立即动工,在院子中干了起来,三天工夫就把两间房的墙框子砌起来了。用预制板封顶的时候,遇到了麻烦——水泥预制板太重,没有起重机,没法将预制板抬上房顶。

李刚说“好办”。将预制板装到车上,然后让杨黎明和刘建新抬一头,自己抬一头,从车上直接将预制板抬到房顶上——不到二十分钟,房子就封顶完毕。李刚三人脸不红,气不喘,胜任愉快,把杨黎明哥哥和那些帮工们看得一愣一愣的。

接下来,杨黎明哥哥带着那些哥们,抹墙面,安门窗,抹水泥地面,做防水层,慢慢修饰,两天后,房子盖好了。等水泥干透,杨黎明哥哥嫂子就可以搬进去住了。

刘建新和杨黎明到厂里报到后,被分配在铆焊车间,杨黎明是电焊工,刘建新是锻造工,工资都是三十一块钱。比二级工的工资低,比一级工的工资高,还没有在治山队时拿的补助多。好在有那一万五千元钱的底子,存到银行里,一年可得到一千多块钱的利息,论城里人家的收入,算很高的了。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节  碧海山庄

李刚到滨城五天了,除了抽空到谭丽家看望了谭丽父母外,都在帮杨黎明盖房子了,连刘司令都没顾得上去拜访。正想去一趟警备区司令部,刘司令的电话就打到李刚的生物电脑里来了,让李刚马上过去,说有个惊喜给他。

李刚和谭丽、杜丽萍到了警备区司令部,刘司令和杨军政委都在客厅等他们。

刘司令对李刚说:“急着找你是想告诉你一件喜事,我们受首长委托,在滨城给你准备了一个居所,以便你们回滨城时有个住处。这座房子是一个白俄商人建的,叫做‘碧海山庄’,解放后作为中央首长的度假别墅,以前林彪每年来一次,住两个月就回去,其余时间空着。

平时有一个警卫班看守,还有一些服务人员负责清扫和管理。

这次将此处房产送给你们,是中央特批的,是国家给你们的待遇,你们可不要辜负了中央的好意,推辞不要啊。”

李刚口中客气,心里却很满意,很感激。

刘司令领着他们去看房子。

别墅建在濒海的一个山坳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周围没有其他建筑,环境清静优美,远离闹市的喧嚣。

这是一座典型的俄式建筑,楼分三层,楼顶上扣着三个像洋菜头似的穹顶,楼两侧是圆形的附属建筑。门汀前是喷水池,两侧是车道。一条山泉从山坳里流出,流经楼后身的大片果园和菜地,绕别墅转了个圈,流到山庄外的溪流里。

一进楼门是二百平米的大厅。

大厅右侧靠北是餐厅,餐厅里还有个小酒吧;靠南是休息室,与五十多平米的圆形客厅相连。

大厅左侧是一百多平米的大客厅,厅门右侧靠墙是衣帽间、水吧、卫生间,靠北墙中间是个大壁炉,客厅西侧是一个圆形休息室。

大厅靠北中间是楼梯,楼梯侧面两个门通向厨房和储藏室。

二楼有六间带独自卫生间的正房,五个服装间,一个洗衣间,两边是圆形休息室兼客室;三楼与二楼结构差不多。

各楼层都是典型的俄罗斯装饰风格,大厅是花岗岩地面,客厅和房间都是硬木地板和墙壁,水晶吸顶吊灯,挂着西洋油画。

外面靠大门口两边是警卫室和服务人员休息室。

整个别墅区由两米五高的围墙围起来,闲杂人等轻易进不来。

刘司令领李刚参观结束后问李刚:“这套别墅还满意吗?”

李刚道:“很满意,但我一年中也来不了几天,白白放着不是太浪费了吗?况且日常管理维修也需要很多费用和人员。”

刘司令道:“这套别墅以后就是你的了,你可以随意使用,你不在时,可以借给别人、租给别人;至于管理人员和费用,都是由国家财政出,你就放心做你的房东就是了。”

李刚道:“除了我们,我的亲戚朋友大概没人肯住到这里来,来了也住不舒服。倒是我家原来的那三间平房,现在被别人住着,房子本来就是我家的,我们有房照为证。下乡时,被学校的一个工宣队长住上了。当时,我们一时不住了,空着也是浪费,便不跟他计较。但他不能霸占赖着不走,那三间平房是我的出生地,有我深刻的记忆和情感,不能平白让给别人。我想要回来,给谭丽家住,他们家的住房条件也是很紧张的。”

刘司令道:“我明白,你不好意思自己出面去讨要,那就由我来出面好了,要回自己的东西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刘司令拿起客厅的电话,要通了李刚父亲学校党委书记电话,高声大气的说道:“我是警备区刘得水,请你立即把五七战士李秉诚的那三间房子倒出来,还给房主。明天我要去查收,如果明天中午十二点钟还没有搬,我就派人把东西扔出去。至于那个人住那,那是你的事,你们不能总霸占人家的房子不还。”

李刚没想到:这件事刘司令处理的竟如此简单,自己省了许多麻烦。

李刚跟杜伯伯一说,杜伯伯说自己的住房条件很好,不愿意跟你们凑热闹。

谭丽爸爸则说住那里孤零零的让人害怕,倒是李家的三间瓦房可以考虑。

次日上午,刘司令打电话给李刚,说那家工宣队长已经搬走了,让李刚去查收。

李刚带谭丽爸爸过去,见三间房已经腾出来了,收拾得干干净净,院子都扫了一遍。

李刚和谭丽买来白粉子,将屋子粉刷一下,又买来新家具、锅碗瓢勺等厨具,里里外外焕然一新。

谭丽开解放车,一趟就把家里的东西都搬过来了。

谭丽家原来的两间房子锁上门,先放在那里。

李刚用脑波联系上艾琳娜,叫他们都回家,便与谭丽、杜丽萍开车到迟屯家中。

李晓已经高中毕业了,在家里学习哥哥给的学习材料,几门课程都学完了,就等哥哥回来考试了。

李刚随便考了一下,李晓回答正确,看来这几个月她确实学得刻苦,只好实现承诺,让谭丽为她打通全身经脉,杜丽萍传她“兰花截脉手”和采气、用气的诀窍。李晓好像一下子长大了,性格沉静了很多,学习起武功进步很快,理解能力特别强,一学就会。

李刚又给她加了码,把谭丽他们学习的教材都交给她一套,让她自己先学着。又给她喝了绿色千年葫芦汁液,提高她的功力。李晓大喜,更加勤练不辍。

晚上,李秉诚开着“嘎司六九”回家了,说公社水泥厂建设顺利,厂房已经盖好,设备正在安装,年底就可以生产高标号水泥。

朱伯伯已经回学校去了,这次五七战士走了一大批,知青也开始返城了,很多点为争几个返城名额闹得不和。

李刚告诉父亲,自己这次回来就是为送同学返城,点里同学都很团结,尽量让家庭有困难的同学先走。这几天要不是为同学家里盖房子,早就回来了。

正说话间,金屏她们都回来了,连李凤也来了,青年谷让杨大叔看几天,有“大黑”看门,一般人也不敢乱闯。

谭丽和杜丽萍早就把饭做好了,见大家都到齐了,立即摆桌子吃饭。

吃饭时,李刚告诉大家,国家奖励给我们一套别墅,就在滨城海边,叫大家回来看看,以后在滨城也有我们自己的家了。

大家都非常高兴,只有李秉诚不以为然,觉得李刚年轻,做人做事不能太张扬,但见大家都兴高采烈,便不再反对。李刚还把要回房子的事跟父亲讲了,李秉诚这回很高兴,说:“我们自己的房子还是给我亲家住,心里也舒坦些。”

到睡觉的时候,李晓自己要到朱伯伯倒出来的那三间房去住,说是要温习白天刚学的武功。大家相视一笑,感到这小妮子懂事多了。

第二天一早,李秉诚开车到公社去上班,顺便把张雯送回家住几天。

刘队长打电话给大队谢书记(小队、李秉诚家为方便工作都装上了电话),说李刚回来了。

谢书记同会计坐着大解放车很快赶了过来。一进门就滔滔不绝的说:大队的罐头厂、冷库都建起来了,第一批就生产了十五万听罐头,卖了三十四万五,净挣十五万元,社员养的猪也开始向罐头厂供货,看来货源可以满足生产需要;三台大解放的活也不错,多亏张振武关照,给了不少活,到现在已经挣了十四万多。

大队学校建好了,老师学生都很满意,都很感激严老师。

今天先把你借给大队的十万元钱还给你,其余的一百万,两年内就可还清。”

说罢,吩咐会计把十万员现金递给李刚,李刚把钱放好,找来欠条还给会计。

谢书记还了钱,说还有事,急匆匆走了。

刘队长见谢书记走了,问李刚:“上次你回来时,说提供给我们的菌种,是用二百年以上的老山参熬汤做培养基,你一点费用都不取,我们觉得很过意不去。”

李刚笑道:“我那是骗物价局长的,我那有那么多老山参做培养基,就是普通家参都用不起。这事你知道就行了,不要对别人说。”

刘队长这才放了心。

李刚陪爸爸妈妈住了几天,又带上李晓和金屏她们赶回滨城,住到“碧海山庄”。

金屏将房间做了分配——金屏、银屏、李凤、杨柳、李刚住二楼;艾琳娜、谭丽、杜丽萍、张雯、严露住三楼,还给凌云在三楼留了一套;都是每人一套正房,一个服装间。

房间里都是大双人床,厚厚的地毯,一切生活设施具备,只要把每人的自用衣物用品带来就行了。

接下来,金屏她们上街买东西,李刚把大队还的十万块钱都交给她们,任由她们喜好去买东西,布置房间。经过艾琳娜的指点,她们一番布置,这座别墅充满了异国风格和情调。

李刚则对那间大厨房兴趣浓厚,厨房里一个大操作台,红白案子,生熟菜墩,四个煤气灶,进口的洗碗机和消毒柜,烤炉烤箱,成套的俄罗斯餐具,两个冷藏柜,两个不锈钢洗菜槽子,黄铜水龙头…就是没有做菜的材料。

李刚偷偷去了一趟香港,买来大批鲍鱼、鱼翅、燕窝、海参、火腿、腊肉、腊肠、烧鹅、烤鸭、乳猪,中外名酒、名烟、咖啡、名茶、糖果…拉了满满一车,放到储藏室、餐厅酒吧、客厅水吧里。

下海潜水“碰”海产品是李刚的拿手活,去了两次“和尚岛”,冷藏箱里就装满了鲍鱼、“赤甲红”蟹、牙片鱼、文蛤、大虾、海螺等海鲜。

蔬菜和水果不要票,可以随时购买。在滨城没有粮食关系,买不到粮食,李刚开车回青年谷取回几麻袋大米,几袋子白面,杀了两头野猪,带上些蘑菇木耳、野鸡、野兔、黑鱼子酱罐头…吃上半年都够了。

“碧海山庄”生活舒适悠闲,白天他们在海边钓鱼游泳,在沙滩上晒晒太阳;晚上在林间小径散步,习练武功,阴雨天在家里学习外语和各种专业课程。李晓聪明绝顶,很快就赶上大家的学习进度。

他们经常去看望谭丽、杜丽萍父母和于叔叔,带去海产品和各种紧俏东西。

不觉间一个月过去,已经是八月下旬。

正准备回去,张风来电话,要李刚马上到省城去。不知有什么急事,李刚他们连夜飞速赶到北方军区司令部。

原来张风也为李刚在省城准备了一个小别墅,说是让他们到省城时有个住处。别墅叫做“大帅别府”,以前是一个军阀的避暑地,距军区大院不远,虽然没有“碧海山庄”大,也足够他们住了。

李刚他们又是一番忙活,将别墅安顿好时,已经是1972年9月中旬。

迷魂谷奇遇记 第二十六章 大  学 第一节  大学生活

回到老虎城子,传出今年大学开始招生的消息。

李刚以前由于没有行医资格,不能公开为人们看病,觉得很遗憾。但目前只有上大学,才能获得这种资格,哪怕是走过场也罢。但金屏、银屏、艾琳娜都没有户口,也没有档案,哪个学校也不能接受没有合法身份的人,需要设法解决。

李刚编好了她们的简历和档案,由张风设法在老虎城子以转点的形式落了户。至此,金屏、银屏、艾琳娜才公开露面,以知识青年的身份参加社会活动。

李刚只想去与医学有关的学校学习,但这些学校在每个地区招生的名额有限,他可不想剥夺别人上大学的机会。

还得请张司令想办法,张风就以部队委托培养为理由,把李刚、金屏、艾琳娜、银屏、张雯安排到省中医药大学;把谭丽、杜丽萍、严露、杨柳安排到省医学院。为了遮人耳目,还给他们在部队挂了职务,穿上四个兜的干部军装。

李凤怀孕待产,这次就免了。

李晓由凌云辅导,提高特殊能力。

九月中旬,离报到还有一个月时间,李刚把治山队的工作重新做了安排:请大队书记于德全在大队范围内,找四个家庭困难的青年学习驾驶,以便赵建华等人返城时接替他们;农药厂的工作逐渐移交给小英子;养猪场和菌肥厂还是由“耗子”负责,等到他返城时再安排人。

自己和金屏她们反正不需要天天在学校里学习,可以随时回来照顾。

地里的庄稼成熟了,李刚将运输队和菌肥厂的工作都停下来,集中人力搞秋收,十月十号前粮食全部入了库。

十月十五号,治山队里杀了几头猪,给李刚饯行,董延生和赵建华他们都有些依依不舍,李刚告诉大家自己会经常回来,有事情打电话就行,并把“大帅别馆”的电话号码留给他们。

临行前,叮嘱李凤:“有动静去找凌云,家里一切全交给你了。”

十六号,李刚与金屏各开一辆“野马”大吉普,拉上两头野猪肉和在北京买的八辆变速自行车,来到省城。

他们直接把车开到“大帅别府”,放好东西,穿上军装,骑自行车到学校报到。

李刚、艾琳娜、金屏是省中医药学院中医系中医专业,银屏、张雯是中药系中药专业;

谭丽、杜丽萍是省医学院医学专业;杨柳、严露是药学专业。

张风与学校领导事先约定:这些学员只参加与专业有关的学习活动,不参加学校的政治活动,政治教育回部队进行。他们不住学校学生宿舍,全部走读。这样,李刚他们比其他“工农兵学员”自由多了。

李刚他们分别到自己的班级和同学们见了面,各自作了自我介绍,李刚按事先编造的简历,说自己是连队卫生员,金屏是北方军区医院的护理员,艾琳娜是新疆军区医院的护理员,俄罗斯族。

放学后,回到“大帅别府”,大家讲了报道后的经过,全都差不多。

第二天,班里成立党支部、团支部、班委会,同学们选李刚当班长,李刚以自己不是党团员为由推辞了。

开学第一天是入学教育,学习毛主席指示:“大学还是要办的,我说的是理工科大学还要办,学工,学农,学军,还要批判资产阶级。”

工农兵上大学的使命是:上大学,管大学,用毛泽东思想改造大学。

李刚耐着性子,听同学们滔滔不绝的讲学习体会,表决心。最后实在忍不住,打开生物电脑,把以前存储的有关中医学方面的书籍理顺了一下,快速的阅读起来,并牢牢记忆在脑海中。几天工夫,古今医学典籍已经通读了一遍。李刚将书籍中的理论去芜存菁,归纳总结出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

到校教育一结束,就是到学院农场去学农——收割水稻,时间是一个月。

按约定,李刚他们不参加。

在这段时间里,李刚他们白天去学校、省城图书馆,专门阅读中西医药典籍,记忆有关各种病症的成功诊治案例,用药和组方原则,当前世界医药发展趋势,研究方向;人体认识的未知领域,并与A星的科研成果相印证,大家一起讨论总结,针对当前的医学难题提出解决方案。

一个月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李刚他们的医学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已经远高于顶尖科学家。

为了强化外语水平,他们把英语、法语、德语、日语、俄语、西班牙语、拉丁语,作为每天的使用语言进行对话,一天换一个语种。还到外语学院买来有关教材和外语书籍,作为参考资料。不到三个月时间,他们就可以熟练的使用这些语言对话,阅读和书写。

一个月后,同学们学农结束回到学校。

开始正式上课了,教材发了下来。李刚他们一看,都是初高中的课程,学校说工农兵学员的文化水平不等,需要半年时间进行“补习”中学知识,以便在同一个台阶上同步前进。

学校还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