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之天子门生-第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穴,雷允恭力主迁移先帝灵椁,事先也征求过丁谓的意见,据雷允恭说,丁谓当时一力许可,所以他才敢斗胆向太后禀奏!”
顿了一顿,晏殊又继续道:“皇陵下宫改建三日后,忽然掘出水脉,监工使夏守恩请求停工,派快马火速急报到京城,可是丁谓身为山陵使,却竟敢扣下奏报不发,这边有意欺瞒太后,那边却叫监工使继续施工,并寻找能工巧匠要决断水脉,掩盖皇陵下宫乃绝地之真相,意图按照他们原先之计划继续把先帝灵椁迁移至水脉绝地,若非是有工匠冒死入京禀告太后,那么雷允恭和丁谓就打算将此下宫绝地移葬先帝之灵椁了!”
刘太后愈听愈怒!虽然说小皇帝赵祯不是刘太后亲出,刘太后和先帝也没有留下什么子嗣,但是刘太后和先帝之感情却是非常深厚地。要不然刘太后也不可能以一银匠之女晋升到先帝皇后、大宋国母之显赫地位。而先帝辞世之前,更是亲手指定刘太后辅佐小皇帝赵祯署理朝政,要不然刘太后一个女流之辈,又如何能垂帘听政,驾驭朝臣?可以说刘太后现在的一切,包括刘氏家族目前在大宋昭昭赫赫,都是先帝赐予刘太后的,这让刘太后如何能忘记先帝地恩情。
现在,丁谓和雷允恭竟然敢打算把先帝的灵椁埋葬与水脉绝地,这不是明摆着用刀子戳刘太后的心窝吗?
是可忍,孰不可忍?更何况,刘太后早就无法忍受丁谓和雷允恭的内外勾结、飞扬跋扈了,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来铲除丁谓和雷允恭的势力,现在,上天把这么一个绝佳的机会送到刘太后的面前,虽然这个机会让刘太后内心疼痛不已,但是能利用这个机会铲除丁谓和雷允恭的势力,也是先帝留给刘太后最后一份厚礼,刘太后岂能错过?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五章 瘟神
更新时间:2008…9…2 18:45:23 本章字数:3938
刘太后猛然合上奏折,怒声道:“先帝在世时,曾力排众议,将丁谓紥升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居宰相之尊,不意先帝故去后,丁谓竟然会置先帝之灵椁于水脉绝地之中,难道说丁谓就是这样报答先帝的隆恩的吗?来人,给哀家立即召集众朝臣进殿议事!”
刘太后这边懿旨频下,将三省六部官员名号一一点到,偏偏漏了丁谓。内侍太监领了懿旨,却没有马上离去,他迟疑片刻,才小声地对刘太后说道:“太后是否忘记了召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丁大人?”
刘太后冷笑一声,责骂道:“你这瞎了眼的狗奴才,难道没有看到,哀家召集群臣就是为了商议如何处置丁谓这贼子么?难不成你想为他通风报信不成?”
内侍太监连忙跪倒在地连声磕头道:“太后息怒,小的怎敢如此?只是太后以往召集群臣,第一个要传见的就是丁谓丁大人,小的见太后此次没有召见,故此提醒太后!”
刘太后长袖一挥,道:“狗奴才,哀家召见什么人还需要你来提点不成?来人,把这狗奴才给我拿下,暂押在一旁,等候哀家从文德殿回来再行处置!”
立即有人过来把内侍太监拿下。刘太后又另派亲信太监领了懿旨,去召集三省六部的官员。
这边刘太后带着晏殊起驾前往文德殿,又派人到福宁殿通知小皇帝赵祯,速速到文德殿来。
刘太后刚到文德殿不久,小皇帝赵祯就从福宁殿赶了过来。他拜见了太后之后,太后将晏殊的奏折递给了赵祯。赵祯看过奏折之后又急又怒。江逐流禀奏的果然不假,丁谓、雷允恭这几个乱臣贼子竟然敢胆大如斯,移动先帝灵椁于水脉绝地!难道他们真的要绝我龙脉、亡我大宋不成?
一众朝臣刚刚散朝,忽然又接到太后地懿旨。宣召他们到文德殿议事,心中不由得感到奇怪。等他们到了文德殿后,只见太后和皇上俱都在座,晏殊一个人垂手立于殿下,又仔细一眼,宰相丁谓竟然也不在场,众朝臣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心中暗自惊疑不定。
刘太后把晏殊的奏折那出来,让秉笔太监程琳拿着交给殿下众位大臣一一传示,然后又令晏殊将在永安县皇陵所查到的事情在朝堂之上重新禀奏一遍。
那边众大臣传阅着晏殊的奏章。心中越看越是惊恐,这边晏殊却已经整理衣冠,站在文德殿正中。向刘太后和皇上行了君臣之礼后,开始讲述丁谓如何勾结雷允恭指使司天监少监邢中和凭空捏造出龙穴之穴,然后不敬工部勘测、司天监其他官员堪典就擅自向太后禀奏,力主将先帝灵椁移至水脉绝地,其心险恶、其罪当诛!
有宋一代。晏殊乃罕见地才子,他一十四岁以神童入试,赐进士出身。任秘书省正字,其后官运亨通,太常寺奉礼郎、光禄寺丞、尚书户部员外郎,至三十四岁时,已经任应天府府尹,到了今年,更是以三十八岁之壮龄出任礼部尚书。
晏殊这一路仕途顺风顺水,从来没有受到过什么挫折,亦没有卷入什么政治漩涡。究其原因则是因为在朝廷官员和世人眼里。晏殊更多的是一个“词人”而非“政客”。在人们看来,晏殊出色的地方乃是“文章瞻丽,应用不穷,尤工诗,闲雅有情思”,更出色的乃是晏殊的词作,有“导宋词之先路”、“北宋倚声家之初祖”的美誉。所以满朝文武大臣提起晏殊,都认为那是一个沉迷于花光云云影、醇酒美色的闲适之人,一个无心于官场争斗的异类官员。
但是,今日偏偏是这个所有人都以为无心官场争斗、向来都是满口风花雪月的官员中的异类晏殊忽然间在朝堂上以一种极其尖锐刻薄地语气和措辞,对宰相丁谓展开了无情地讨伐,这怎么能不让在场的所有的大臣感到惊诧?
枢密副使冯拯心思敏锐,觉察到今日朝堂之上必有一种奇异地变革将要发生,他心中大为恐慌,不知道这种变革带给他的是利是害。因为这种变革冯拯本人并未参与进去决策,所以他本能地想要阻止这种变革的发生。
“尚书大人!”冯拯一抖袍袖出列站在晏殊的对面,拱手道:“此事事关重大,尚未经过其他官员核实,尚书大人何敢在朝堂之上就做如此之定论?”
晏殊尚未回答,珠帘后就传来刘太后冷厉的声音。
“冯大人,晏大人之话尚未说完,你就急匆匆地出列为丁谓辩护,难道说你和丁谓是同谋不成?”
冯拯冷汗沿着后背就下来了,朝服几乎被冷汗浸透,他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珠帘三叩九拜,颤声不迭地说道:“太后息怒!太后息怒!臣冯拯安敢与丁谓同谋?只是兹事重大,不但将同中书省门下平章事丁大人牵扯进去,更是涉及到先帝之陵寝,甚是惊骇天下视听。若是不加核实就这样定案,若是日后查明乃是子虚乌有之事,岂不徒惹天下人笑话?所以臣冯拯才斗胆出来向太后建言。”
晏殊却不气恼,语气平和地对冯拯说道:“枢密副使大人,晏殊可以向副使大人保证,晏殊方才所言之事句句是真,副使大人如若不信,晏殊这里尚有雷允恭、夏守恩等一众山陵使司衙门官员证言供词为证。”
枢密使钱惟演在一旁看着,只有暗叹一声,骂一声冯拯愚蠢,他不得不出来为冯拯和晏殊之间和些稀泥、打打圆场。冯拯是钱惟演地副使,晏殊到皇陵所核查之事又是钱惟演事先透过口信的,这两个人如果闹起来,岂不是钱惟演的笑话?事后岂不是平白让太后责骂?
钱惟演撩起袍袖,也出了朝臣之列。
“臣钱惟演请太后息怒。以臣看来,尚书晏大人手中证据确凿,丁谓罪名当是不小。只是本朝开国以来,从未诛杀过大臣。枢密副使冯大人也是听到晏殊大人方才所言丁谓其罪当诛,觉得应给谨慎从事,所以才向太后建言。臣钱惟演斗胆请太后开恩!”
珠帘后面沉默良久,没有声息,显然刘太后余怒未消。这厢冯拯冷汗仍不住地流出,前襟后背如从冷水中浸泡过一般。满朝文武俱都哑口无言,听候太后地圣裁。
————
又等了片刻,小皇帝赵祯的声音响起:“母后,以儿臣之见,不如派枢密副使冯拯和礼部尚书晏殊两人一同重新提雷允恭和夏守恩,母后以为如何?”
刘太后叹息一声,道:“圣上所说有理。既然如此,冯拯、晏殊听旨。”
冯拯和晏殊连忙跪倒在地,道:“臣冯拯、晏殊接旨。”
“哀家着你们即刻提审雷允恭等人,审明案情,然后拟定罪状和处置办法,再禀奏于哀家与圣上。”
这边冯拯如何敢再多说话,立刻遵旨退出。众朝臣刚退出文德殿,就看见丁谓急匆匆地赶了过来,
原来丁谓退朝别了晏殊之后,回到府邸,刚与爱妾调笑了几句,就听到有眼线来报,刘太后召集众朝臣到文德殿议事。丁谓连忙洗手净面,穿好朝服,坐在正堂听候刘太后的懿旨传宣。可是过了大半日,也不见内侍来传刘太后的懿?。丁谓思忖了半天,猛然醒悟过来,他大叫一声不好,一股透骨的寒意冷彻全身!
晏殊!一定是晏殊!他上了晏殊的大当了!
当下丁谓连忙让家人备了一匹快马,也不及带随从,就独自驱马赶往宫城。到了宫城外边,丁谓下了马匹,提着官袍下摆,顾不得宰相仪容,一路狂奔向文德大殿。
丁谓在宫中一路上所见,那些平日里熟识的内侍俱都一个不见,而且宫内的侍卫也明显比青日增多,俱也是新面孔,丁谓心中更是惊疑。
到了文德殿,若是往日那些侍卫见了丁谓,还不马上躬身行礼,放丁谓进去。可是今日侍卫却伸手把丁谓阻拦下来,板着面孔说道:“宰相大人,太后有懿旨,没有太后的传召,任何人不得擅入文德殿。”
丁谓心中更是寒冷,却强笑道:“无妨,本相就在一旁恭候太后宣召便是,还请侍卫小哥代本相进去向太后传个口信。”
侍卫点头进去。
就在此时,却见一众朝廷大臣从文德殿鱼贯而出,为首两人正是枢密副使冯拯和礼部尚书晏殊。一众朝臣见了丁谓,却全然没有往日围上来拜谒地亲热劲头,反而如见了瘟神一般,为空避之不及。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六章 丁谓倒
更新时间:2008…9…2 18:45:23 本章字数:3916
丁谓心中愈发惊疑,忙陪着笑容上前与冯拯、晏殊等众人搭话,不料想众人纷纷走避。正在此时,内侍太监出来宣道:“太后懿旨,召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觐见。”
丁谓忙整整衣冠,趋步跟在内侍太监身后进了文德殿。
此时小皇帝赵祯也已经回福宁殿,独留刘太后端坐于珠帘之后。她见丁谓进来,口气不咸不淡地问道:“丁谓,哀家并未宣召于你,你此时忙于求见,所谓何事?”
丁谓连忙跪倒在地,对刘太后三叩九拜道:“太后,臣丁谓冤枉,皇陵之事,臣实在是事先不知道!”
丁谓小心翼翼地斟词酌句地说明情况。他说了几句,听得珠帘后刘太后并不曾出言反驳指责于他,仿佛已经被他的言辞打动,遂渐渐稳定住心神,大着胆子,将所有事情的来龙去脉讲述一遍,什么当初雷允恭如何寻找于他,他如何回雷允恭之话,如是等等,这些情况都说明,丁谓犹不放心,就开始列举他对太后的功劳,当初如何反驳王曾、鲁宗道、吕夷简等一众大臣,力主太后垂帘听政,以证明他对太后的忠心。
丁谓越说越激动,不由得涎涕交加、老泪纵横,他跪在殿前,双手前俯几乎趴在地上,口中沧声说道:“臣丁谓冤枉啊!太后知道,臣一向对太后都是忠心耿耿的,万乞太后明察,以还臣丁谓之清白!”
丁谓五体投地伏在那里,听候太后的发落。
谁知道四周却寂然无声。过了许久,一个小黄门走出来看见丁谓,不由得惊奇道:“丁相公同何人说话?”
丁谓伏在地上道:“当今太后。”
小黄门笑道:“丁相。太后早已经起驾多时了!”
丁谓忙从地上抬头定睛看过去,却见珠帘后面空空荡荡,太后圣踪早已渺渺。
丁谓惨喝一声,跌坐在那里。手中朝笏摔落下来,滑出去老远,发出一阵哑暗的声音。丁谓的心不由得猛然一缩,仿佛朝茣不是在文德殿地石板地面上滑动,而是在他心尖上滑动一般。他的喉咙仿佛也被任扼住,虽然胸膛急剧起伏,偏偏却透不过气来,他浑身上下就如同坠入冰窖一般,一股寒意自头顶而下,仿佛要把他冻僵!
——————
冯拯和晏殊领了太后懿?。来到大理寺狱中,将雷允恭和夏守恩提了上来,重新审问一遍。果然,雷允恭和夏守恩的证词与晏殊奏章上所讲别无二致。冯拯这才无话可说,和晏殊一起回到宫中,向刘太后交差。
刘太后见了冯拯二次拿来雷允恭的供词,心中仍是愠怒。她当即下了懿旨,称山陵都监雷允恭胆大妄为,擅自做主。移先帝梓宫于水脉绝地,实乃罪不可赦,须凌迟处死。但感念其常年跟随哀家,侍驾有功,特法外开恩,留其全厚,赐白绫一束,在狱中自行了断。又着兵弈前往雷允恭府邸,查抄雷府家产。籍没充公。
司天监少监邢中和,妖言惑众,以水脉绝地充龙穴之穴,实乃包藏祸心,其意歹毒。虽然其已经畏罪自杀,但是仍须鞭厚三百,查没家产。
至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之罪责,因丁谓乃朝中大臣,为了慎重起见,刘太后打算明日早朝召集众朝臣,议过以后再做定论。
冯拯领了懿旨,到了大理寺狱中,向雷允恭宣读了太后地?意。雷允恭听后肥胖的身躯瘫倒在地上哀哭不绝,口口声声说要见太后,就是不肯自尽。
冯拯知道太后的心意,怎么肯见如此废物?他再三劝说雷允恭,见他兀自不肯自尽,遂失去了耐性,对几个狱弈使了个眼色,背手离开了雷允恭的牢房。
果然,不一会儿狱弈跑过来禀报:“枢密副使大人,钦犯雷允恭已经依照太后之懿旨,用白绫悬梁自尽。”
冯拯微笑点头。此间事情既了,冯拯又率领兵弈前往雷允恭宫外府邸,查抄雷允恭家产。一行人气势汹汹地来到雷允恭府邸,一阵鸡飞狗跳之后,已经把雷府的所有财产都查抄在一起。
让冯拯吃惊的不是雷允恭聚敛的大量钱财,而是几封密函。其中有丁谓写给雷允恭,托雷允恭让皇宫后苑之皇家工匠为丁谓秘密打造金银酒器。又有雷允恭托嘱丁谓,让丁谓保荐管辖皇城司、以及三司衙门等官员之书稿。
到这个时候,冯拯怎敢再替丁谓隐瞒?他火速赶回皇宫,把这些东西呈给刘太后。刘太后看过后又是一阵暴怒,她来不及等到明日早朝,就下懿旨让内侍太监把所有朝臣都召集过来,连夜商讨处分丁谓之事。
文德殿***通明,刘太后把雷允恭、夏守恩等二次证词传阅给众位大臣观看,又把丁谓和雷允恭来往的书信原稿让众大臣观阅。众大臣中虽然多数是丁谓的党羽,但在这个时候如何能不明白,丁谓这棵大树在这场刘太后掀起的暴风骤雨之中要彻底倒掉?纵然以前受过丁谓地百般好处,此时也无人敢出头为丁谓说话。
刘太后宣遂宣谕道:“丁谓身为大臣,甘心与宦官交通,奉派陵寝要差,又敢擅自改移,几误大事。从前他与允恭奏事,都说与卿等商议过的,所以多半照允。究竟可是这样么?”
不待冯拯和晏殊说话,立刻有数个丁谓之党羽抢步跪倒在刘太后的面前。
——————
“太后,自先帝上宾,凡事均系丁谓和雷允恭二人专主,说是已经奉有太后地旨意,所以臣等不敢不从。今日全赖太后圣明,辨出丁谓与雷允恭二人乃大奸大恶之徒,实乃我大宋社稷之幸、大宋百姓之福!”
刘太后点头道:“诸位大人所言极是!”又道:“其余众位大人,你们对此可有异议?”
其余人等心中暗说,太后你已经说他们所言极是了,我们如果还有其他异议,岂不是自找罪受吗?
所有大臣都拜倒在文德殿下,“太后圣明!臣等俱无异议!”
刘太后道:“既然如此,你等看该如何处置丁谓?”
副相曹利用本是丁谓党羽,此时就显出非同一般的落井下石的功夫了,他跳出来道:“太后,臣以为丁谓此罪大逆不道,实乃是诛灭九族之罪。臣建议太后将丁谓凌迟处死,灭其九族,以赎其不世罪孽!”
既然有副相曹利用在前面带头,其他人等又如何甘居于人后?他们跟着跳出来,纷纷往丁谓身上加诸刑罚,生怕自己加诸的刑罚小一点,少一点,就被人认为是丁谓的党羽,然后受其牵连。
晏殊站在一旁冷眼看去,发现叫嚣要对丁谓严惩不贷最凶悍地都是丁谓的党羽,反而少数几个帝党一脉的官员和太后党一脉地官员,都站在一旁保持沉默,似乎对严惩丁谓不感兴趣。
丁谓一众党羽吵吵嚷嚷说了半日,方才平息下来。刘太后微微一笑,对静立在一旁的晏殊说道:“晏大人,你乃最早查办丁谓、雷允恭擅专一案的,你对如何处置丁谓可有想法?”
见太后问到,晏殊不能不答。他迈了两步,走到大殿中央,双手捧着朝笏对太后躬身说道:“太后,若论罪责,丁谓实在是罪不可赦,杀头千万次也不足以弥补其过失。但是本朝太祖皇帝开国之时曾对赵氏子孙留言,凡赵氏子孙者,皆不得诛杀文臣。丁谓虽然罪不容诛,但是却属于文臣之列,若是贸然杀之,岂不坏了本朝太祖皇帝立下的规矩吗?徒惹天下人之话柄尔。”
刘太后听后微微点头,微微侧头问坐在一旁的小皇帝赵祯道:“圣上,以你之见呢?”
小皇帝赵祯见下面吵吵闹闹,却插不上言,心中殊不是滋味,此时见太后出言询问他,忙欠身道:“母后,儿臣以为,晏殊大人所言极是。太祖皇帝遗命犹在,赵氏子孙岂能擅杀文臣?儿臣以为,不如把丁谓贬职流放苦役之地,以赎其罪责也就是了!”
刘太后点头赞曰:“圣上真是仁者善心啊。今日就依圣上之言。来人,传哀家懿旨,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丁谓私自交通宦官雷允恭,听信司天监少监邢中和妖言惑众,擅主迁移先帝灵椁于水脉绝地,其罪当诛其九族。奈何圣上仁者善心,念起年迈,特施圣恩,对丁谓从轻出发。即刻起,免去丁谓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位,降为崖州司户参军,三日内启程,其家产抄没入官,由枢密副使冯拯办理!”
第一卷 第一百七十七章 出乎意料
更新时间:2008…9…2 18:45:23 本章字数:4053
晏殊押着雷允恭、夏守恩走后,江逐流重新掌控了山陵使司别衙,虽然按照晏殊的说法是戴罪立功,但是此时此刻,山陵使司别衙还有谁人敢不听从江逐流命令的吗?
李成刚早已经从京城潜回永安县,和父亲李金宝居住在一处。江逐流重新掌控了山陵使司别衙后第一道命令就是传李成刚回来——解铃还须系铃人,那五块磁石还需要李成刚负责销毁。
除此毁灭证据之外,对江逐流来说最紧要的任务就是封堵下宫冒水。若是下宫再任泉水这般浸泡下来,岂不是要全部崩塌?
前几日雷允恭和夏守恩主持别衙政务时,因为怕外界知道下宫掘出水脉的消息,所以只有偷偷摸摸的召集一些亲信工匠来处理,生怕一个不谨慎,把这个消息泄露出去。
现在轮到江逐流来处理这件事情就不同了,下宫冒水已经是人人皆知的事情,还需要隐瞒什么?这就给江逐流提供了很大便利。他可以大张旗鼓地处理这件事情,而不用象雷允恭和夏守恩那般缩手缩脚地戴着枷锁跳舞。
江逐流首先贴出告示,重金悬赏能工巧匠到皇陵参与治理下宫水脉。他招聘的能工巧匠淋盖了各个方面的高手,如熟悉永安县一带水脉走势的打井高手、又如善于处理地下墓室防水防潮的匠人等等。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两三日内,就有数个能工巧匠揭了悬赏告示到山陵使司别衙报到。此时李成刚早已经悄悄地把五块巨大的磁石在地宫内砸成粉末,混入泥土中运出了皇陵。鉴于李成刚也非常熟悉永安县一带水脉走势,江逐流就将这个治理下宫冒水的重任交给李成刚来督办。
李成刚和几位能工巧匠进入皇陵下宫实地勘测了一下冒水的具体情况。又在皇陵周外打了几眼水井,仔细勘测了一下水脉走势,然后向江逐流提出一个方案。那就是若要想彻底根治下宫冒水,除了在下宫内做好用石块封堵泉眼。做好防水防潮措施外,还必须在下宫这股水脉地上游挖一面积巨大的深塘,在直接把水脉截断,让地下水从深塘中涌出,然后再用人工沟渠将涌出的泉水引走,注入伊洛河。
江逐流听后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只是自己不能做主,遂写了奏章,飞马递往汴梁,请皇上和太后圣裁。
这边信差拿着江逐流的奏折刚走。那边京城地信差就过来了,宣读了太后的懿旨。江逐流听到丁谓被贬为崖州司户参军、雷允恭被勒令自尽,不由得心中大快。丁谓一倒。少了擎肘之人,小皇帝赵祯当多了几分话事之权吧?
相比起丁谓和雷允恭,懿旨中对夏守恩的处治却轻了许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