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重生之我是路人甲-第19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贾仁禄根本对政治一窍不通,本想低头装傻,蒙混过关,一听刘备问他,心道:“得,还是没躲过去,老子对这个九品中正制也只是略有耳闻,如何能有办法盖过它?”脑子飞快的转着,蓦地里心念一转,猛地想起曾和一位读文科的同学一起聊历史,其中就有聊到这个九品中正制。一想到此,便大声叫道:“这个九品中正制为害甚大,万万不可实行!”
    此言一出,场上一片哗然,诸葛亮道:“这九品中正制十分优秀,我自认想不出更好的制度,仁禄因何说它为害甚大?”
    贾仁禄道:“这九品中正制中对选举人才起决定性作用的便是各地的中正,你们有没有想过若各地中正都由名门望族中人来担任,那样选举出来的所谓人才都是些什么人?”
    诸葛亮恍然大悟,微微一笑,道:“我知道仁禄的意思了,这中正制果然为害甚大。”
    刘备如堕落五里雾,道:“我还没有明白仁禄所指之意,还请仁禄详加解释。”
    贾仁禄道:“若中正都由世家大族中人把持,这些人肯定会包庇大族,选出来的人一定都是大族子弟,如此便会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门阀割据局面,朝廷里也就会充滞着那些终日游手好闲,好吃懒作的世家公子哥。这帮家伙占着茅坑却不拉屎,终日只知高谈阔论,不做正经事,于是便有了所谓的‘清流’,长此以往,国将不国,你们说说这样的用人制度要来有毛用?”这些都是历史上确实出现过的中正制弊端,贾仁禄喷将出来自然是头头是道,闻者动容。
    刘备连连点头,道:“我就说嘛曹贼能想出什么好主意来,哈哈!仁禄,你回好好考虑,拿个制度出来。”
    贾仁禄微微一笑,道:“我已有一个制度在此。”心道:“救场如救火,明明知道科举制不是啥好制度,说不得也得祭出来,先混过这关再说……”此言一出场下又是一片哗然。
    刘备连声催促,道:“快说,快说。”
    贾仁禄道:“此制度纯以考试为主,可命名为科举制,具体措施我也还未考虑清楚,还有待在座各位来完善。”
    人是一种不甘服输的动物,于是便有了竞争,而这竞争的力量的确是伟大的。只因曹操不满刘备拆分州郡,于是便有了九品中正制。而刘备又满曹操所定的先进制度,于是这科举制便整整提前了数百年,过早的出来祸害人间了,从此三国那些大好青年便套上了考试的枷锁,贾仁禄诚千古之罪人也。
    刘备喃喃地念道:“考试……科举制……具体制度也不忙说,只要大概就行,若果真适用,这里这么多能人,慢慢推详,总能将其完善的。”
    贾仁禄道:“九品中正制中选人都是由中正,因此一个人到底算不算是人才,也就由中正一个人说得算。人嘴两张皮,嘴长在人家的身上,人家爱怎么说是人家的事,就没有人能管得着了,如此一来水分便很大了。”
    刘备不住点头,道:“有理,有理,继续说下去。”
    贾仁禄道:“要想打破这个陈规,就只有用考试。一个人是不是人才,任何人说了都不算,出个题目考一考不就知道端的么?”
    刘备也不说话,只是不住点头,如小鸡食米一般,贾仁禄道:“这个制度便是依托在考试的基础上的,首先在各郡县设立学校,要想进入学校读书混日子的必须先参加一场考试,一般每年一次,称为童试,童试录取者便可到学校里打屁聊天,称之为秀才。”
    “这童试无关轻重,不过却是选人的***。接下来便是科举制的三场关键性考试,乡试、会试、殿试。乡试每三年秋季在各州治所举行一次,也可称为大比,均由本州秀才参加,考中后便称可为举人,第一名则称为解元。会试则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会试只有举人可以参加,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则称会元。殿试则是由主公亲自主持的考试,地点自然是在未央前殿。同样殿试也只能由贡士参加,取中后称为进士。其中进士前三名则分别称为状元、探花、榜眼,主公可委以重任,其余的则发往各部或各县任职。”
    “这制度好处有三,一是选人不再由某个人说得算了,而是经由层层筛选,相当公平、公开及公正。二是排除门第之见,就算是乡巴佬只要他能出得起差旅费,一样可以参加考试,考中了状元一样可以当官。三是由于老百姓知道读书就有可能当官,便会发了疯地去读,这样对普及文化知识也有一定的好处。至于坏处嘛,主要还是在考试内容上,这考试内容若老是四书五经,那学子们自然只对四书五经感兴趣,对别的知识就根本不会去涉猎,这样的人才要来也就没什么用处了。再一个就是作弊,若是考试时出现营私舞弊,那这场考试也等于白考了,因此考官的人选便显得尤为重要。”好在现代时电视剧大多是清宫剧,里面或多或少的都会涉及到科举制,贾仁禄耳濡目染,对其自然是略知一二,因此说出来时不假思索,张口便来,当真有如滔滔江水一般绵绵不绝。
    原来选人都是由所谓的名人来推荐,某名人说你算是人才,你就是人才,不是也是,反之若某名人说你不是人才,你便不是人才,是也不是,因此真正的人才往往因不惯巴结权贵而埋没乡里。而科举制的优越性就在于彻底地将这层窗户纸给捅破了,只要你自信才华出众,不管身份地位,有钱没钱都可参加,考中了一样可以做官,这其实就是科举制历经千余年长盛不衰的原因了。
    科举制完全颠覆了以往的选人制度,刘备自然听得是一头雾水,只觉得这套制度高深莫测,待贾仁禄说完也只明白个三四成。诸葛亮本就是十分聪明之人,一点便透,贾仁禄甫一说完,他便已明白了八九成,初闻大道,不胜之喜,连连点头,兴奋道:“我大汉选人主要是由乡里推举或朝廷征辟,如此一来,选人就容易由某个人或某几个人说得算,所选的不是亲戚,就是大族子弟,而真正贤才往往因没有门路,或无人荐引而埋没乡里,着实可惜。而这个制度便彻底的打破了门户之见,且只要操作的好,便十分公平、公正,真是一个难得的制度,主公若是想要唯才是举,则一定要大力推行这个制度。”
    这时刘备经过消化吸收,大概明白了六七成,点了点头,道:“用人自当唯才是举,曹贼不是说了么:‘若必廉士而后可用,则齐桓其何以霸世!今天下得无有被褐怀玉而钓于渭滨者乎?又得无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二三子其佐吾明扬仄陋,唯才是举,吾得而用之。’既然他都这么说,就说明唯才是举有多重要,可他却把如此大任交给了几个大臣,若是大臣们阳奉阴违,这样的命令有等于无。而仁禄的制度等于是给贤才一个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而不必再向以前那样要不停的去巴结奉迎那些所谓的名士,等着他们征辟了。孔明先生,你这就为我拟一道命令下达下去,以最快的速度进行一场会……对,会试,至于殿试待我从江东回来立即便即举行,我要看看科举制的效果。”
    诸葛亮应道:“是!”
    钟繇道:“这个制度比九品中正制不知要高明多少,我看曹操和孙权的人才定会因不满他那里的推举制度而跑到我们这里的应试,这些人该不该让他们参加考试呢?”
    诸葛亮道:“它山之石可是攻玉,自然是应该让他们参加。”
    钟繇又问道:“照仁禄的说法,先要进行乡试,选拔出各州的优秀人才参加会试,这样做我也认为很有道理,可这些人又算是哪个州的?”
    贾仁禄道:“外地来的只要他们出得起差旅费一律到长安来,若是人数少了就算雍州的,人数多了就单独给他分将出来,另算一个州好了。”
    钟繇缓缓地点了点头,不再说话。赵云道:“若照仁禄的说法,各地学子纷纷拥往长安,若是其中混进了奸细捣起乱来,后果也是不堪设想。”
    刘备皱起眉头道:“到乡会两试之时,就由子龙负责长安防务,严防奸细混入。”
    赵云应道:“是!”
    刘备道:“这第一次总会出些乱子,你们都要小心在意,我很看好这个制度,你们千万别给办砸了。”
    众文武齐声应道:“我等自当竭心尽力。”
    刘备很满意,点了点头,问道:“还有什么事情?”
    贾仁禄一大早便被拉将过来,饭都没来得及吃,肚子已经开始乱叫唤了,此时早已按耐不住,只待刘备大手一挥,便开始向后转,正在预备阶段,忽听诸葛亮说道:“我这还有一件事要禀告主公。”
    贾仁禄觉天旋地转,一口鲜血险些喷将出来,心道:“嘟!诸葛大大,你到底有完没完啊,今天就你屁事最多!”
    正文 第三百三十八章 出城受阻
     更新时间:2008…4…11 10:47:51 本章字数:5046
    刘备也有些耐烦了,问道:“哦,还有什么事?”
    诸葛亮道:“刘景升的大公子刘琦如今正在襄阳,上书恭贺主公取得荆襄,并希望主公看在他死去的爹爹份上将荆襄交由他治理。”
    刘备肚子乱叫,头昏脑涨,本就不耐烦,闻言之后更加不悦,气极败坏地道:“荆襄是由云长攻下的,刘琦不曾出过半分力,如今竟向我讨来要荆州,他也好意思说得出口?”
    诸葛亮道:“荆州虽说是由云长攻下的,但没有黄忠、伊籍等人的里应外合,也不可能这般容易。再说若明公攻下荆襄而立公子刘琦,天下百姓见明公不贪土地,都会称颂明公仁义,到时明公一举义兵,百姓必会箪食壶浆以迎明公,诚如是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贾仁禄附和道:“孔明先生之言甚是,三郡之地本就不多,得之不算大利,失之亦不为大损,以此立公子又有大名,何乐而不为?再者公子刘琦终日沉迷于酒色,已瘦得皮包骨头了,还能活多久?这荆州不过是暂时交给他保管,少不得还是主公的。”
    刘备定了定神,歉然道:“刚才是我太急了,没考虑清楚。如今和我水火不相容的便是曹操。曹操以急,我以宽;曹操以暴,我以仁;曹操以谲,我以忠。每与曹操相反,事乃可成。你们说的对,若以小利而失信义于天下,智者所不取。”顿了顿,又道:“这南阳原来就属荆州,我看这样,干脆将南阳从司州分出划归荆州一并交由刘琦统治。再者刘琦手下谋士虽然不少,却无大将,恐怕会再被曹操夺去。我欲令扬武将军魏延前往襄阳助其镇守,你们以为如何?”
    贾仁禄心道:“还是刘备鬼,这魏延名为相助,实为监视,刘琦今番有难矣。”想到此忙献上马屁曰:“明公不但不贪荆州,反将南阳拱手让人,如此度量,谁人可及?有道是:‘宰相肚里能撑船。’明公大肚能容,肚子里跑艘万吨巨轮都没问题,而曹操虽是宰相,却小肚鸡肠,这肚子里肯定是撑不了船的。照此说来明公虽不是宰相却胜似宰相了。”
    刘备就爱听人说他比曹操要好,闻言哈哈一笑,道:“没想到你都病了,还这么会拍马屁,哈哈!”顿了顿,见众文武都没有出言反对,便道:“既然你们都同意,那就这么办吧。还有什么事吗?”
    贾仁禄向诸葛亮瞧了一眼,心道:“诸葛大大,你就别再多事了,就领那么点工资,瞧你一本接一本的,瞎积极个什么劲啊,还不如和老子学,好好睡觉好好泡妞来得实在。”
    众文武面面相觑,缓缓摇头,刘备松了一口气道:“那好,孔明先生为我拟一道表道,请朝廷册封刘琦为荆州牧。”
    诸葛亮应道:“是!”
    刘备微微一笑,道:“你们陷我于不仁不义,就是期望能加官进爵。如今我已是秦公了,不进你们的官爵也就说不过去了,具体该如何封赏也由孔明来定,这别人我就不干预了。仁禄当年助我夺取四州,如今又攻下并州及陈留功劳最大,众文武无出其右,他的官爵便由我来封,贾福!”
    贾仁禄喜滋滋的应道:“在!”
    刘备笑道:“若没有你计除张任,我打不下雒县。这样,我封你为卫将军雒侯,食邑五千户,除前所食富平之三千户。”这卫将军地位显赫,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实已是刘备所能封官的上限了。
    贾仁禄当然知道这些,乐得个嘴歪歪,忙不叠地道:“谢主隆恩,谢主隆恩。”
    刘备哈哈大笑道:“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吧。”
    众人叩拜行礼,鱼贯而出。贾仁禄甫一出门,便被围得个水泄不通,众人满脸堆笑,乱拍马屁,大献殷勤,乐得贾仁禄不知身处何方,有股飘飘然欲乘风归去的感觉。诸葛亮经过人群之前时微微一笑,迈步便走。贾仁禄眼尖看见了,忙道:“师父等等我。”跟了上去,又道:“师父好象有什么话要说。”
    诸葛亮伸手一指院中一棵数人合围方能环抱的大树,微笑不语,飘然而去。
    贾仁禄当然知道他指的是树大招风之意,便欲甩开众人,逃回狗窝。怎奈趋颜附势之人太多,贾仁禄使尽浑身解数,也没能逃脱噩运,不片时又被众人围在垓心,动弹不得。最后实在没辙,只得拉他们到酒家里大搓一顿,众人吃得脑满肠肥,这才施施然的散去。
    回到狗窝之后,贾仁禄便将这一喜讯喷了出来,众位夫人自然十分欢喜,大张筵席,庆贺他升官发财。席间众夫人轮番把盏,红袖等婢女更是使出看家本领,轮流献舞,如此色诱术贾仁禄自然是招架不住,有酒便吞,不便时便喝得零丁大醉,被人抬回房去。
    转眼间便过去了二十余日,这日便是蔡琰及董祀成婚的大喜之日,在刘备的亲自主持下,婚礼自然办得有声有色,热闹非常。贾仁禄照例使出他的拿手绝活,在宴会上左右开弓,张牙舞爪,胡吃海塞,旁若无人。董祀是一介书生,所请之宾客无一不是饱学宿儒,他们哪晓得堂堂卫将军雒侯的吃相居然这般文雅,无不一脸难以置信,瞪大双目,惊得半晌说不出话来。
    虽有贾仁禄这匹害群之马在破坏气氛,婚礼还是圆满结束,董祀被灌得醉如烂泥,送入洞房与蔡琰成其好事了。刘备办完了这桩喜事,心情高兴,这日正与众文武商议国事,忽见孙乾面带喜色的走了进来,道:“大喜,大喜。吴侯已扫除馆驿,专候主公前去结亲,还请主公速行。”
    刘备面有忧色,向众文武望去,长眉一轩,道:“仁禄怎么没有来?”
    诸葛亮道:“明公难道忘记了,是您让他在家好好养病的,要不要我现在差人将他唤来?”
    刘备一拍脑门,道:“瞧我这脑子,越来越不好用了。不用了,让他多休息休息。不知怎的,我总觉得的此次入吴凶多吉少,恐会遭逢不测。”
    诸葛亮微笑道:“有子龙保驾前往万无一失,主公无须担心。”向赵云招了招手,赵云来至近前,诸葛亮伸嘴在他耳边悄声道:“你保主公入吴,当领此三个锦囊。囊中有三条妙计,依次而行。”取出三个锦囊交与赵云,赵云郑重接过,贴肉藏好。
    建安十三年冬十一月,刘备、赵云、孙乾、简雍,带着五百随从离了长安,首途前往京城。四州之事皆听诸葛亮裁处,众文武直送出三十里外,方才回转,贾仁禄一回府便乱喊乱叫道:“哦,放假啰,放假啰!”
    貂婵笑靥如花,问道:“呵呵,一回来就乱喊乱叫的,什么事这么高兴?”
    贾仁禄道:“主公单枪匹马到东吴成亲去了,这几日不用参加议事了,岂不是放假了?”
    曹静叹了口气,道:“这才刚死了夫人,就张罗着成亲了,看来他以前那伤心欲绝的样子,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的。”
    贾仁禄忙按住她嘴道:“小心,隔墙有耳!***,你这条小命丢了可不打紧,连累着这一大家子跟你一起完蛋可就大大的划不来了。”
    曹静吐了吐舌头,不敢再说。
    科举制度在诸葛亮亲自主持下有条不紊的进行的,刘备走之前推行科举制的榜文便已在刘备辖下各州郡中张贴。选拔人才不再通过某人推举而是通过考试,因才录取,这可是破天荒的头一遭。那些怀才不遇,无人荐引,正猫在自己狗窝里痛哭流涕的贤士们看到了榜文兴奋的一个晚上都睡不着觉,心想凭自己的本事杀到长安,几番考试考将下来,一定金榜题名,披红挂彩做这个什么状元郎。当然没有人会认为自己本事不济,人人的心思都是一般,料定状元非己莫属,一想到榜文上所说的凡中状元者刘备将亲自接见,当即委以重任,眼前仿佛出现自己当上状元之后左拥右抱的情形,不禁热血wap!圈!子!网,当即将自己所能搜刮到的书籍狠狠的啃了三遍,然后出门四处淘换钱财,准备上长安赴考了。
    刘备那推行科举制度的消息很快就曹操那里,曹操听近侍说完长眉一轩,喃喃地道:“选人不再通过举荐,而是通过考试,如此一来便完全杜绝了推举之人私受贿赂,昧着良心,胡乱举荐之事,真正做到了公平合理,唯才是举,真是一个绝妙的制度,嗯,这个制度是谁想出来的?”
    那近侍道:“据报称这个制度是贾福所创。”
    曹操眉关紧锁,道:“又是他……”
    那近侍见曹操陷入沉思,半晌无言,不敢打扰,悄悄地退了出去。才走出数步,便听曹操说道:“去把丕儿同植儿给我叫到这来。”
    过不多时,曹丕、曹植二人来到书房,曹操道:“刘备那里搞了一个科举制。”跟着便将科举制的大概措施说了,曹丕听得一头雾水,怔怔出神,曹植则双眼神光奕奕,不住点头。曹操向二个儿子各瞧一眼,道:“今天我叫你们来不是让你们评论这个制度的好坏的,是要给你们一个任务。”
    曹丕、曹植齐声答应道:“爹爹有事尽管吩咐。”
    曹操道:“我想知道这科举制具体是如何实施的,越详细越好,我给你们两人半年的时间去探查明白前来回复。”
    二人又齐声应道:“是!”
    曹操微微一笑,问曹丕道:“丕儿打算如何探听?”
    曹丕向曹植瞧了一眼,曹植微微一笑,便欲行礼辞出。曹操一摆手,道:“这有什么不可说的?”
    曹丕道:“孩儿打算广布眼线,秘密查访,得知备细之后再来报知爹爹。”
    曹操微笑道:“长安那里已布满了我的眼线,也只是知道个大概,具体措施根本不得而知。这种消息刘备自然十分保密,你又如何探听备细?”
    曹丕迟疑道:“这……”
    曹操侧头瞧向曹植,问道:“植儿当用何法探察?”
    曹植道:“这个制度纯以考试为主,去参加几次考试,自然也就一清二楚了。”
    曹操哈哈大笑,一摆手道:“你们俩个下去吧,记得只有半年的时间。”
    曹丕兀自不明的其中深意,唯唯诺诺一番,同曹植一起行礼告辞。
    曹操望着两人的背影,微微含笑,手捋长须一言不发。
    曹丕回转之府邸之后便立即召来了那舞姬,将今天的可原原本本地说了,那舞姬微一沉吟便劝他乔装改扮,混入考生之中参加考试以探听消息。曹丕恍然大悟,为了抢得头功,匆匆收拾一番,次日一大早便急匆匆地出门,首途前往长安。到了城门口,正自顾自的低头走路,忽听一人问道:“公子可是要出城?”跟着一支长戟横在他面前,曹丕抬头一看,原来是一名守门军卒,不耐烦的道:“既然知道我是公子,还不赶紧放行,若是耽误了正事,你可吃罪不起!”
    那小卒道:“魏公有命,公子不得出城。”
    曹丕问道:“魏公因何不放我出城?”
    那小卒道:“我是何等样人,哪能知道的如此清楚?只知魏公下了严令,无论如何也不得放公子出城,否则军法从事。小人也是奉命办事,还请公子见谅,公子若是想知道原因去问一下魏公便知端的。”
    曹丕气极败坏的道:“我身有要事,若是再回去问爹爹,这一来一回要耽误多少时候?还不快给我让开!”
    那小卒十分客气地道:“魏公有严令不得放走公子,若是小人放走公子,那可是要杀头的。还请公子回去请魏公收回此令,到时我一定亲自送公子出城。”
    曹丕急于出城,却被守门将士阻住,前进不得,急得抓耳挠腮,一时之间竟不知该如何是好。
    正欲回转询问曹操因何出此乱命之时,忽听身后一人叫道:“哥哥因何逗遛此间?”正是曹植。
    曹丕回头向他瞧了一眼,挠了挠头,道:“爹爹下令不许我出城,真是怪事。”
    曹植长眉一轩,道:“哦,竟有此事?”问那小卒道:“是不是我也不能出城?”
    那小卒点了点头,道:“正是,魏公有令两位公子均不得出城。”
    曹植微一沉吟,面色一沉,喝道:“我奉魏公之命出城处理要务,谁敢阻拦!”刷的一声,拔出长剑,右手一挥,但见白光一闪,那小卒的人头飞了出去,砰地一声,身子倒在地上。其余兵士吓得身子一抖,纷纷跪伏于地,乞求饶命。曹植微微冷笑,不理他们,拉着曹丕,扬长而去。
    正文 第三百三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