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王立群读史记 秦始皇-第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美女玩得高兴的时候,让李斯去打秦二世的兴头,最后导致李斯被杀。其实赵高这个人一直在借刀杀人,他先借胡亥之手杀扶苏,二借胡亥之手杀蒙恬、蒙毅,再借胡亥之手杀李斯,而且每一次都做得很成功。所以李斯应当说是被赵高作为一个政治对手除掉的,这就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李斯难辞其咎。李斯自己有责任啊,自己虽然是被冤杀的,但是他的被冤杀,其实他自己有很大责任。李斯责任在哪儿呢?第一,助纣为虐,篡改遗诏。沙丘政变没有李斯的参与不可能成功,这叫助纣为虐,篡改遗诏;第二,鼓励秦二世严刑峻法,这还要牵扯到李斯的一封很有名的上书,叫《行督责书》。督是监督,责是处罚,李斯在自己的儿子受到审查的时候,他曾经给秦二世上过一封《行督责书》。李斯流传到今天,最有名的是三篇奏书《谏逐客书》、《行督责书》、《狱中上书》,这三篇奏书中间,被大家所熟悉的是《谏逐客书》,《谏逐客书》历代王朝的文学选本都选它,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本还选它,《谏逐客书》非常有名,所以《谏逐客书》为李斯赢得了千古芳名。而《行督责书》给李斯带来的是千古恶名,因为他这个《行督责书》就是要皇帝对大臣和百姓进行严厉的监督处罚。这样一来,秦二世在专制独裁路上就越走越远,这个独裁和专制越发展,李斯的死就越成定局。秦二世本来就是专制独裁,这一封《行督责书》导致了秦二世更加专制、更加独裁,皇上越专制越独裁,他杀个把大臣越不当回事,那么李斯之死不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吗?这就是说李斯对自己的死亡也是难辞其咎。
  最后一点是皇帝制度难抗。李斯之死和秦始皇创立的皇帝制度息息相关,皇帝制度使皇帝凌驾于所有的大臣之上,大臣的生死荣辱,完全取决于皇帝的一句话。这样一来,专制制度使一切大臣都无法行使自己的职责,一切都以皇帝的是非为是非,以皇帝的好恶为好恶,大臣们揣摩着皇帝的意图去说话。当一个王朝、一个政府所有的大臣,所有的官员都要看着上级的脸色去行事,揣摩着上级的意图去办事的时候,这个政府、这个王朝,其实已经完全失去了活力了,失去了它生存的基础,这个王朝就会迅速地腐朽。所以秦始皇制定的这个皇帝制度,也是导致李斯之死的重要原因。那么,秦帝国的政坛在李斯之死以后就能够稳定下来了吗?赵高掌权后能够平安无事吗?风雨飘摇之中的秦帝国还会发生什么变化呢?已经死去的冥冥之中的秦始皇,将会用怎么样的复杂心情看着他死后发生的这一幕一幕的血案呢?我们下集再讲,谢谢大家!
  39:胡亥之死
  '画外音' 上一集讲到,赵高为了大权独揽,他用阴谋诡计扳倒了两朝老臣李斯这块最大的绊脚石。在秦始皇沙丘病故的短短两年之内,赵高先后参与杀死了秦始皇的钦定继承人扶苏,重臣蒙毅、蒙恬,以及秦始皇的二十多个子女。最终赵高用沾满了鲜血的双手,铺就了自己的权力之路。据《史记》记载,李斯死后,秦二世就拜赵高为中丞相,国事无论大小,一律取决于赵高。按理说,赵高此刻可以高枕无忧,尽情享受权力的快感了,然而赵高还不知足,他竟然又把谋杀之剑指向了秦二世胡亥。在李斯死后的一个月,赵高就在朝廷上导演了一出“指鹿为马”的闹剧。那么“指鹿为马”事件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杀机呢?赵高为了达到自己的政治野心,对胡亥使用了怎样的阴谋诡计呢?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做客《百家讲坛》为您精彩讲述《王立群读史记秦始皇》之《胡亥之死》。
  上一集我们讲到李斯之死,我们可以回顾一下,在秦始皇死了以后有多少人被杀。秦始皇一死,第一个被杀的就是他钦定的皇长子、法定的继承人扶苏;紧接着被杀的是秦始皇的重臣蒙恬、蒙毅兄弟两个;再往下,秦始皇二十多个儿子,十几个女儿被杀;再往后,就是沙丘政变的三巨头之一的李斯,一个一个都被杀。看到这段历史,就像看那个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一样,只要上了船,一个一个早晚都得被杀。因此在李斯之后,必定还有一个人要被杀,这个人是谁呢?就是秦二世胡亥。这就很奇怪了,起码有两个问题:胡亥是赵高举荐的,而且赵高杀了李斯做了丞相,赵高一向是坚决支持秦二世的,这个坚决支持按今天的网络名词叫“力挺”,赵高力挺秦二世,秦二世也要被杀,这是第一个不可思议;第二个不可思议是,秦始皇建立皇帝制度,皇帝是什么地位啊?至高、至大、至尊、至贵。皇帝要被杀,不可思议。但是,不可思议归不可思议,历史事实终归是历史事实,李斯死以后,下一个被杀的就是秦二世胡亥。那么,胡亥为什么被杀呢?这里边究竟有着多少曲折的内幕呢?我们这一集就讲胡亥之死。
  李斯之死是在秦二世二年的七月,到了八月份,就是李斯死后的一个月以后,发生了一件在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事。这一天,秦二世很意外地上朝,他好长时间不上朝了,这一天很破例,他上朝召见文武大臣。在朝会的时候,当时的中丞相赵高使了个眼色,然后一个侍从牵着一头鹿上来了。上来以后,赵高就对秦二世说,这是一匹宝马良驹,我把它献给皇上。秦二世瞪着眼睛看了半天,这明摆着是一头鹿,丞相怎么说是一匹良马呢?这不是鹿吗?丞相是不是弄错了?赵高笑而不答。秦二世就问他左右的大臣和侍从,三种答案:有的人说是“鹿”,有的人说是“马”,还有的人说不认识。秦二世就蒙了,他想到,是我眼花了,还是大臣们和左右的人脑子都进水了,怎么会连鹿跟马都分不清了。这就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一个成语——“指鹿为马”。这件事情发生以后出现了两个后果:第一,秦二世回到宫里精神恍惚,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越想越觉得自己的病重,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得了什么病?是眼睛的病还是脑子的病,搞不清楚了;再一个是赵高,赵高下了朝以后,把那些凡是说是“鹿”的大臣,一个个找理由全杀了。这一次“指鹿为马”事件,让剩下来的大臣都明白了,再遇到事儿,赵高说是什么就是什么,咱别说实话了,说实话的结果就是被杀。照这样看来,赵高的权力不是大得不得了吗!大臣们都不敢明白地告诉秦二世这只鹿是“鹿”,都没有人敢说真话了。到这个程度,赵高可以说是肆无忌惮了
  '画外音' 李斯死后,赵高虽然大权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们联合起来反对他。为了试验大臣对他的真实态度,赵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历史上遗臭万年的政治事件——“指鹿为马”。我们可以看出,这一黑白颠倒的事件对秦二世胡亥也是一个莫大的侮辱,说明此刻的赵高已经不把皇帝放在眼里了。已经二十多岁的秦二世胡亥就是再糊涂、再有病,也不至于分不清鹿和马,胡亥难道看不出这是赵高对他的挑衅吗?这时候,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的推进使得胡亥找到了问责赵高的突破口。
  恰恰在这个时候,赵高心里非常胆怯。为什么呢?因为关东的起义军的声势越闹腾越大。你可以把朝中的这些人,像扶苏啊、蒙恬啊、蒙毅啊、公主啊、公子啊、李斯啊都杀了,但是你杀不了起义军啊。函谷关以东的起义军一天比一天声势大,赵高就害怕了。他是丞相,负责处理朝中大事的,他怕什么呢?怕秦二世追究他的责任,因为秦二世有可能追究他的责任。他怎么办?干脆装病不上朝,不上班了。赵高一不上班,秦二世果然“使使责让高以盗贼事”(《史记·秦始皇本纪》),就是派了个使者去责备赵高,山东的盗贼为什么至今越闹腾越大。赵高一听秦二世使者的话,心里更害怕了。害怕之极的赵高立即召来了两个人,一个是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一个是他的弟弟赵成,这三个人在一块儿商议。赵高说现在是天下大乱,皇上没有办法,想拿我来问罪,我的意见是废胡亥另立皇上。结果,他的女婿和弟弟举双手赞成。三个人商量要发动第二次政变,杀胡亥。这事怎么做?因为这回杀的不是一般的人,不是李斯了,不是蒙恬、蒙毅了,这个事可马虎不得。他们先和郎中令说好,郎中令是管宫廷警卫的,就是中央警卫团的团长,先和郎中令说好,让他做内应,再派自己的女婿阎乐带一千多人直接往秦二世胡亥的宫中杀过去。理由是什么呢?说宫里面有盗贼。这阎乐派出去以后,赵高并不放心,因为赵高是个搞阴谋诡计的人,这阴谋诡计搞得多了以后,他对谁都不相信,连女婿他都不信。他怎么办呢?把他女婿的母亲先抓起来做人质,扣到我这儿,省得你阎乐给我来点什么花花肠子。其实这个阎乐还是挺忠心的,他带了一千多人直接就扑到秦二世居住的宫殿,这个宫殿叫“望夷宫”,“望”是了望的“望”,“夷”夷狄的“夷”,古人写诗经常写“望夷宫中鹿为马”就是指的“指鹿为马”和“望夷宫”这两件事。秦二世为什么会住到望夷宫去呢?原来在这之前,他做了一个梦,(指鹿为马事件发生以后,秦二世不是精神恍惚吗?在精神恍惚中间,人就出毛病了,做了一个噩梦)他梦见一只白虎咬死了给自己拉车的一匹马。他醒了以后就找占卜的官替他占了一卦,这占卜的官给他占卜完了以后告诉他,说皇上,您这事儿是什么事呢?是泾水之神在作祟,您应该去祭祀泾水之神。胡亥一听,赶快从咸阳的宫殿移驾到望夷宫,准备在那儿祭祀泾水之神。这个时候阎乐就带着一千多人杀到望夷宫来了。阎乐到那儿以后,先把望夷宫的警卫队长给抓起来了,警卫队长说,你抓我干什么?他说我们奉丞相之命,听说这望夷宫里里有盗贼进来了。警卫队长说不可能啊,这周围全部是戒备森严的警卫部队,望夷宫一个闲杂人都没有。阎乐二话不说,就把这个警卫队长杀了。紧接着带领这一千多士兵就往里面冲,一边冲是一边张弓射箭。宫里边有的是警卫和宦官,还有宫女,他们看见谁就杀谁,看见谁就射谁。平时这些宦官、宫女哪见过这阵势啊?谁也没见过,所以宫中立时大乱。这大乱之中就出现了胆大胆小两类人,胆大的就抄家伙,胆小的就赶快逃命。抄家伙的全部被杀了,逃命的不知道逃哪儿去了。叛军直接冲到秦二世住的望夷宫的宫殿里,对着秦二世的床就是一阵乱射。秦二世一看,就赶快躲到内殿去了,于是招呼左右的侍从,侍从全跑光了,只剩下一个宦官没有走,这个宦官因为害怕没敢逃,在那儿呆着直打哆嗦。然后秦二世就责备他,说盗贼进入望夷宫的事你咋不早些告诉我,怎么会出这种事?这个宦官非常胆怯地对他说,陛下,正因为我没有说,我才活到今天啊,我要是说了去年就被你杀了,我咋能活到今天呢?宦官这么一说,秦二世顿时也傻了。
  这个时候阎乐带了一批士兵就进来了,把秦二世团团围起来。秦二世已经无路可走了,所有的侍从全跑了,就剩下一个宦官,还是刚才答话“要是说了实话,去年就被杀了”的那个,其他全是叛军。秦二世一看大势已去,就提了几个要求,先说,我能不能见见丞相?阎乐说,不行,不能见丞相。秦二世又说,退一步吧,不见丞相也罢,我现在不要皇上了,我去做一个郡的郡王行不行?不行,阎乐也不答应。秦二世又退了一步,我不当皇上、不当郡王都不行,那我去做一个万户侯行不行?阎乐说,也不行。最后秦二世非常凄凉地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和我的妻子甘心情愿去做一个普通百姓,行不行?阎乐说,不行,您老就自己自裁吧,自己解决吧。然后就指挥士兵拿着兵器冲了上去。秦二世一看,没有办法,只好自杀了。就这样,秦二世走完了他二十三年的生命之旅。他二十一岁继位,二十三岁被逼自杀而死。
  '画外音' 秦二世胡亥当政时期,由于任赵高专擅朝政,滥杀无辜,致使众叛亲离,再加上胡亥治国无方,只顾个人享受,农民们的赋税和兵役徭役负担也越来越重,民不聊生。公元前209年终于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反秦斗争随即席卷关东地区。在国难当头的时候,赵高没有为秦二世出谋献策,反而为了满足自己的权力欲,首先谋反,让自己的女婿阎乐逼杀了秦二世胡亥,这是《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录的胡亥之死的过程。然而《史记·李斯列传》对此却有不同的记载,那么《史记·李斯列传》又是如何记载胡亥之死的呢?两个记录究竟具有怎样的不同呢?
  《李斯列传》是怎么说的呢?李斯死了以后,赵高做了丞相,秦朝的朝政就整个归了赵高。以后就发生了“指鹿为马”的事件。不过这个“指鹿为马”事件和《秦始皇本纪》的记载大同小异,我们不多说了。“指鹿为马”事件发生以后,秦二世心里满腹疑惑,前面说了他找了一个占卜的官,叫太卜,为他卜了一卦,太卜卜完卦告诉他说是泾水之神作祟,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说,你在祭祀的时候,你的斋戒做得不好,因为一般在祭祀之前都要斋戒,吃斋、洗手,然后静候,再去举行祭祀,但是你没做好。你现在需要怎么办呢?你需要隆重地再举行一次祭祀。于是,秦二世就移居到上林苑了。上林苑是个皇家的御花园,非常之大,而秦二世在这儿的工作只是等待祭祀,所以白天有很多时间。这么多时间秦二世干什么呢?天天打猎。有一天秦二世在打猎的时候,看见一个行人穿过上林苑,他就拈弓搭箭,一箭把这个行人给射死了。这事很快就被赵高知道了,然后,他首先指使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给上林令写了一个司法文书,说我们在上林苑发现一具尸体,让上林令严查凶手是谁,目的是恫吓秦二世。然后赵高亲自去见秦二世,说作为一个皇上平白无故杀了一个百姓,上天不容的,因此你一定要离开上林苑,你在上林苑出了事,所以你要远离上林苑。于是秦二世又从上林苑移居到了望夷宫。
  《秦始皇本纪》没有上林苑这段事,《李斯列传》交代了上林苑这件事。三天以后,就是秦二世从上林苑移居到望夷宫三天以后,赵高假借着秦二世的命令,调动大批军队,然后让这些军队把秦朝士兵的服装脱掉,穿上白色的服装,手持兵器,杀向望夷宫,把望夷宫团团围住。然后赵高进入望夷宫,去面见秦二世,一见面他就大呼,皇上,大事不好,关东盗贼已经杀入关中,杀到望夷宫来了,现在叛军已经把我们望夷宫给包围了。秦二世一听就害怕了,他登上楼上一看,果然不错,看见大批穿白色衣服的士兵把整个望夷宫团团围住,秦二世这下可吓坏了。赵高就趁着秦二世极端害怕的情况下,逼迫秦二世自杀了。这是《史记·李斯列传》的记载。《秦始皇本纪》和《李斯列传》记载的情节稍有不同,这是什么原因呢?也就是司马迁在当年写《史记》的时候对秦二世之死,他听到了两种说法,他把一种说法写到了《秦始皇本纪》里边,另一种说法写在了《李斯列传》里边。这两种说法在司马迁写《史记》的时候流传得都很广,所以它们分别写在两个传记中去了。这两个传记中间有一些不同,也有一些相同,有一点根本相同就是——赵高杀了秦二世。怎么杀的,过程有点不同。
  '画外音' 按常理讲,赵高做了丞相之后就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而且秦二世胡亥登基之后对赵高也是言听计从,通过“指鹿为马”事件我们就已经看出来,赵高已经成为秦帝国真正的实权派。再加上秦二世胡亥坐上皇帝宝座之后,一心只顾着享乐,赵高完全可以大胆地专权了,那么赵高为什么还要冒险杀死秦二世胡亥呢?
  赵高已经做了丞相了,这在古代叫位极人臣,为什么还要杀皇上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是两点:第一,是权力;第二,是避险。这是两大原因。赵高是一个权力欲望极其强烈的人。你想想赵高,他首先杀扶苏扶持了胡亥,然后杀蒙恬、蒙毅,利用了李斯,最后杀李斯,再发展下去他只有杀皇上了,因为赵高这个时候的权力已经非常之大了。但是赵高当了丞相以后,他仍然感到有危险,为什么呢?因为在丞相之上还有皇上——秦二世胡亥。我们讲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有一个印象,觉得胡亥不就是赵高手中的一个傀儡吗?那么赵高还怕胡亥吗?我的回答是,赵高怕胡亥。胡亥不完全是赵高手中的一张牌、一个傀儡,我可以举出来三点例证。第一,胡亥一继位采取加强祭祀,还有出巡,目的就是为了巩固帝位,这说明这个人还是有一定政治头脑。不能说这个人政治成熟,至少说这个人有一定的政治头脑。第二,赵高对他有畏惧心理。赵高搞了那么多阴谋诡计都是瞒着胡亥的,他不敢让胡亥知道真相。一旦他做了丞相,他最怕的就是胡亥向他追究关东起义军越来越强的这个事情,向他问责他就害怕了。所以应当说,赵高还是对胡亥有畏惧心理的。第三,胡亥在处理李斯的案件中间受了赵高的蒙蔽,但也表示了一定的谨慎。就是他杀李斯的时候,他对李斯极端不满的时候,首先是查他的儿子李由有没有通敌、通贼,这说明他总要找一个理由的。当李斯归赵高审理以后,赵高把李斯供认的叛乱的事情告诉胡亥的时候,胡亥并没有批准去杀李斯,他一定要亲自派人去复查,只不过这个复查被赵高利用了,李斯被骗了,胡亥也被骗了。胡亥得到的是李斯的假供词,真供词李斯不敢讲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胡亥才认为证据确实,杀了李斯。所以我们从这三件事情上来看,胡亥并不是完全昏到那种什么都不懂。可能在很多人的心目中就觉得胡亥完全是一个傀儡,我觉得未必。那么胡亥不是赵高手中的傀儡,他是什么呢?他是受了赵高的欺骗。也就是说,赵高愚弄了秦二世。
  '画外音' 通过王立群教授的分析,可以看出胡亥并不是赵高的傀儡,只不过赵高在很多事情上欺骗了胡亥。因为赵高很会奉承,善于伪装,再加上有拥立之功,所以深得胡亥的信任。据《史记》记载,在胡亥心目中,赵高是一个积善行德、忠诚、讲信义的好人。可是赵高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朝中的文武大臣自有公论。那么为了防止大臣们的说三道四,赵高究竟是凭借怎样的手腕来愚弄胡亥的呢?
  赵高愚弄秦二世主要是两条,在两个方面愚弄了秦二世:一个叫隔绝;第二个叫断臂。我们先讲什么叫“隔绝”。所谓隔绝,就是讲的赵高隔绝了秦二世和大臣的联系。这件事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一旦大臣们跟秦二世失去联系,那么秦二世就成为一个孤家寡人了,赵高就好控制他了。他怎么做的呢?其实这个事很简单,赵高做得很巧妙。赵高跟秦二世说了一番话,说你很年轻啊,才二十一岁就当了皇上,手下的大臣都是当年皇上的旧臣,你对朝政并不熟悉,如果你和大臣们在一起商量着处理朝政的时候,你很可能会出现失误,如果你处理朝政一旦有失误,等于把你的短处表现在大臣的面前,所以你最好的办法怎么办呢?最好的办法是不见大臣,你自己深居在皇宫里面,然后咱们两个来商量处理朝政,这样你就在大臣中间不显示你的短处,你不懂的地方,你处理不当的地方我会告诉你。这样你在大臣面前永远是很神秘、很正确、很高明。这一说就符合了胡亥的心理,胡亥很愿意啊,这是方便。再一个——信任,因为胡亥最信任的就是赵高,这个信任是两点造成的:一个,赵高是他的老师,教他法律,教他书法;第二,赵高首先倡议发动沙丘政变,让他当上了皇上,所以他很感谢赵高。第三还有一个好处,他两个人在宫中怎么商量处理朝政,大臣们一无所知,这样大臣们就不知道胡亥的短处,在大臣们中间表现自己还很高明,这叫“示高”,显示自己高明。一是方便、二是信任、三是示高,那你想想,胡亥当然愿意了。赵高为什么主动提出来让秦二世不要在朝廷去和大臣们商议,而在宫中和他来商议呢?这就是赵高的用心:第一,他害怕大臣告状;第二,便于控制秦二世,就这两个原因。赵高当了郎中令以后,报私怨杀了很多人,他唯恐大臣们在跟秦二世处理朝政的中间会把自己的这些丑事揭露出来。现在秦二世不出宫,大臣们再也见不着他了,自己的短处就不会暴露,自己的那些劣迹就不会暴露了。再一个呢,便于对秦二世的控制。秦二世是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很多事情根本不懂,不知道怎么处理,如果和大臣们在一起的话,他就会发现很多人都能帮他,现在只和赵高在一起商量事情,那当然赵高对秦二世的控制就大大加强了。所以出于这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想省事,一个想控制,那两个人凑到一块儿刚好,咱甭上朝了,咱师生两个人就在宫廷里面,事儿该怎么办,我说说,你说说,咱俩一说好,发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