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横扫晚清的坦克军团-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本来,这些部队是在两翼保护岌岌可危的步兵主力的,现在,他们全部撤离原有职责,改为主动进攻。这样做,好处是集中了兵力,握紧拳头,坏处是使两翼门户洞开。
敌人的骑兵迅速组织起来。撒开两翼。形成了对中国新军中央支队的包围。他们不停地冲锋,射击,使中国军队也被迫将部队分散开来,成为一个庞大的半圆形结构自保和前进。
战斗真正地进入了白炽化。
俄军骑兵的包围圈在战略上取得了绝对优势,他们成为外线,体现了骑兵部队的强大机动能力。而中国军队则成为劣势。
在无奈的情况下,栗云龙一面命令右翼支队迅速改变方向,救援主力支队。
右翼支队令人啼笑皆非地迷了路!
为了避免和俄军游骑兵的接触,尽量达成秘密进军的袭击效果,他们迂回的方向太过遥远,所以,确实没有和敌军接触,却突然惊恐地发现,远离目标二十多里了!
栗云龙并没有灰心,尽管俄军非常凶悍,体现了一支精锐部队的顽强,火力之薄弱却是不争的事实。只要中央支队坚持下来,打败敌人是迟早的问题!
部队减员了大约一千人。伤者居多,他们还是坚持战斗。
单位战斗力明显强大的中国军队理智地两翼保守,正面猛进。继续逼迫俄军的步兵主力。
鲍利斯中将大声地挥舞着拳头咆哮,不断派人到骑兵团队那里催促,要他们猛烈进攻,可是,依托大量马车等运输工具的中国步兵组成了很好的防线,俄国骑兵难以逼近。面对着马车上下架设的一杆杆步枪机枪,俄国骑兵的冲锋几乎就是自找死路。
栗云龙唯一担心的是部队的弹药。因为连续地作战使部队的弹药消耗很大,特别是机枪弹药,简直就是浪费啊,一条条子弹链飞速地吞进弹夹里,又弹跳出空壳来,速度快得惊人。
山炮的情况不错,炮弹使用得不多,但打击效果很好,很大的情况下,都是靠着山炮的火力,使俄军节节败退的。一挺挺俄国机枪被炸成垃圾,机枪手被撕碎,全是山炮的功劳。幸好俄军没有巩固的工事,否则,小小的山炮根本难以起到这样良好的成效。
俄军步兵大队还是被迫后退着,大发雷霆万钧之怒的师团长鲍利斯甚至枪毙了一名上校团长。“给我顶住,坚决顶住,以上帝和沙皇的名义,俄罗斯的勇士们,只要坚持住,我们就会胜利的!”
俄国步兵不是对手,附近又没有可以很好利用的地形,俄国步兵只能节节撤离,损失掉许多宝贵的武器弹药。
这时,在俄军的侧翼,中国右翼支队终于赶到了。他们立即就投入了战斗。
八千多人的中国右翼支队的出现,立刻就改变了战场的均衡局面。他们拉开了两千米的宽大正面,以同样密集的火力表现出强大的攻击力,将俄军的侧翼步兵虚弱的部分撕裂了。
俄国巴库师团苦苦支撑的主力步兵由此走上了崩溃的道路。
俄军一万六千人,骑兵六千弱,步兵两个旅各五千人,经过战斗消耗,已经只剩下六千多,现在给背后的突然猛击,再也难以抵抗。
七十一章,八一锄头行动(下)
在地平线上,那宽大正面近万人的规模确实非常壮观的,就象一团乌黑的阵雨云压过来,势不可当。
巴库师团的指挥官鲍利斯就在步兵群中,眼见形势不对,立即派出人员要求骑兵团返回来救援:“快,快!立刻让他们收缩回来!”
可惜,刚出发的骑兵通信员立刻被一阵流星雨(流弹)给包围击毙了。整个信号都没能传递得出去,还是骑兵部队发现了不对,自发地赶回救援的。
俄军分成三块,一块步兵,两块骑兵,中国新军分为两团,死死咬住敌人的步兵主力。
双方混战,难以区分敌我的大部队,许多部队搅拌到了敌人群中。建制难以组织。
俄国骑兵部队徒劳无益地对着中国新军第一支队进行着猛烈进攻,希望能减缓他们对自己步兵的压力。
可是,中国步兵在栗云龙的指挥下,卑鄙地咬住人家步兵不放,就象《人与自然》的节目里,两头狐狼不断地攻击着一头小牛羚,对牛羚妈妈的拼命救援根本不屑一顾,结果,那个牛羚妈妈又是摇头又是跳跃,就是整不了俩坏蛋,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小宝贝被狐狼那尖利的嘴巴撕开小牛羚的腹腔,大快朵怡。
只要将敌人的核心力量歼灭,再强悍犀利的骑兵部队也只是一群散兵游勇,栗云龙认定敌人的核心指挥部和步兵必须吃掉。
双方战斗了三十分钟,俄军的步兵只剩下三千人,阵地被压缩到了一平方公里的狭小范围,眼看着就要陷入灭顶之灾。
鲍利斯中将当然惊恐不安,因为这样的区域里,两边的中国军队随意开枪,几乎可以贯穿他们的阵势了,俄军已经完全处于中国军队的步兵射程之内。
但是,这时候,意外出现了。
一个骑兵营的俄军拼命反击,居然打破了一条中国右翼支队的防御线,直接冲杀进去了!
受到了强烈攻击的中国右翼支队出现了明显的混乱,很少经历战斗的新兵几乎崩溃,至少有一个连的部队成建制溃散。以相当大的代价,步兵才建立了新的防御线。
俄国骑兵这次的成功打击,使中国右翼支队至少损失了两个连队,也就是四百人,还使其对俄军步兵的进攻态势完全遏制。
苦战以后,中国新军第一师团组建的中央支队一面抵抗敌人骑兵的尾追骚扰,一面继续进逼,栗云龙的意图非常明显,无论如何也要啃掉敌人的一部分,就象打群架,最大的要领不是你挥舞着东西乱打,而是掐住一个家伙狠狠地按到地上,往死处猛揍。
中国新军中央支队的损失目前已经有两千人,在总数七千三百人中,接近三分之一,属于比较严重的情况了。
栗云龙等指挥员一面及时地了解着敌我双方的态势,估计着战斗的减员和弹药的储备量,一面命令加紧进攻,务必尽快歼灭敌人的步兵。
俄军步兵被压缩得很厉害,在密集的火力攻击下,死伤惊人地严重。可以这样说,随便中国人开一枪,都不会走偏,反正俄国毛子聚集成一大堆,就象害怕寒冷的刚出壳的小鸡崽,那么严实地堆积着,打不死这个打着那个。保险一个瞎子都能成为神枪手。
当俄军步兵只剩下一千多人,眼看着就要彻底完蛋的时候,中国新军中央支队的机枪火力突然松懈下来,在不同的地段,都逐步地减弱,很多地方完全消失了。
这表明,激烈的战斗已经使他们的弹药基本耗尽。
栗云龙下令,除了少数步兵继续射击攻击以外,凡是没有了弹药的部队立刻上刺刀,用白刃战彻底消灭掉敌人。
战斗空前地激烈,悲壮。一大群挥舞着步枪刺刀,或者抡着中国式样的大刀片儿的中国步兵向着前线勇猛地前进。在俄军的射击下,他们大量地伤亡。
师团长鲍利斯中将挥舞着手枪战斗,鼓舞了士气,使俄军在最后一刻也没有溃散。
狭小的地域内,枪弹也消耗完毕的俄军反击冲锋,和中国军队展开了激烈的白刃格斗,连鲍利斯中将和他的所有亲信参谋,步兵旅团的残余指挥官,都投入了实战。
从这一点儿上看。巴库师团不愧为俄国陆军的一支王牌部队。尽管他们的火力配备实在有限。
被阻止在一带坡地上的俄国骑兵,除了伤亡不断增加以外,再也无法发动更加有效的攻势一减轻步兵的压力,于是,他们的指挥官理智地放弃了对攻,而是从中国军队最薄弱的地方楔入,去拯救孤岛一样被围困的步兵。
在态势明朗化的时候,突然在西南角地区,又冒出了一支部队,黑灰蓝杂色的粗棉布衣服,包着灰布甩着大辫子的脑袋,黄颜素面,不是中国军队吗?
原来是左翼的支队派出一部分军队赶来增援了。
这支部队也不多,两个营,一千五百多人,可是,从气势上看,效果非常之大,他们疯狂的呐喊声让敌人的困兽犹斗争取连接突围的丝毫希望立刻化为了乌有。
中国军队自然士气大振,迅速包围了敌人的师团指挥部人员,在激烈地白刃战以后,踏着自己战友的鲜血和敌人的尸体,终于将所有的俄国高梁杆子削平。
鲍利斯中将没有享受到一个军官应有的待遇。他被一名中国士兵刺透了心脏,立刻就死去了。
俄军的骑兵部队看到步兵彻底失败,转而立即溃退,向着四面突击,希望能够顺利逃脱。
中国军队以占领的敌人步兵核心阵地为中心,庞大的部队浪潮一样向着敌人的骑兵部队追击。栗云龙的口号是:“不追尽敌人一兵一卒,绝不收兵!”
好不容易击溃了敌人,现在是收获战果的时候了。当然咬牙也要挺住。尽管士兵们经过几个小时的苦战,已经极为疲劳。
栗云龙一直苦苦雪藏着的一个小骑兵部队这时终于从防御保护侧翼和后尾转向了追捕行动。
这支骑兵部队只有五百人左右,主要用来保护侧后的,现在,他们扬眉吐气地挥舞着雪亮的军刀,发动反击了。
让人欣慰的是,左翼支队的两个营有一半是骑兵部队,他们也迅速转入追捕行动。
战局急转直下,中国军对全面追杀,俄军的残兵败将狼狈逃窜。形势已经到了收官阶段。
栗云龙没有再关注战斗的进程,他来到了俄军最后覆没之所,只见方圆几里的战场上,尸山血海,腥风血雨,蔚为大观,各种各样残破不堪的人体搅拌到了一起。无数的伤兵还在血泊里挣扎。
中国步兵开始处理善后,先将受伤的中国官兵搀扶起来进行简单的包扎。
“军长!”一个士兵忽然从血泊里爬起来。咧开嘴笑着:“我捅死了三个毛子!”
“好样的!”栗云龙急忙上前,将士兵搀扶起来,猛然发现,士兵的胸膛已经被刺刀捅得稀烂。其他部位也伤痕累累。
栗云龙的鼻子不由得一酸,一阵阵热烈的潮水在心头涌起。
自古慈不掌兵,经过了数场血战的栗云龙发现自己对鲜血和死伤这样重大的人生主题已经失去了兴趣。他眼睁睁地看过许多士兵的死亡,挣扎,悲惨地呼号,长吟,曾经的血泪使他的心肠坚硬如铁石。
在战场上,他的眼睛里的士兵,无论中国的还是俄国的,都已经冷却弱化为一个个的小点儿,一枚枚的棋子,一个个生硬的砝码。对他而言,战斗就是一场死亡大比拼,指挥官的价值在于使自己的死亡少一些,敌人多一些,但是,无论从哪一方面来说,最优秀的指挥员也是一个屠杀人类自己的刽子手,屠夫,战争的罪犯。
他在小的时候,曾经见识过院落里树根底下蚂蚁们的大会战,成千上万的蚂蚁搅拌到了一起,甚至堆积起来,拼命地搏斗,第二天来看,那些蚂蚁绝大部分已经死去,尸体堆积得很高,看上去触目惊心。
人类和蚂蚁没有什么区别,尤其是在丧失理性的战争中。
不过,为了维护本民族生存的战争,才有一些沸腾的东西。燃烧的东西。
栗云龙含着热泪将士兵搀扶起来,扯烂了旁边一名俄兵尸体上的衣服,试图去包裹伤兵的胸膛,尽管他知道这是徒劳无益的。
士兵的辫子甩在肩膀上,被鲜血浸染的脸庞非常狰狞,但是,他的笑容非常阳光,那是一个十**岁年轻人青春洋溢的脸,他的眼睛里闪亮着湿润鲜活的东西。
“军长,我可以叫你大哥吗?”士兵灿烂地笑着时,突然一阵剧烈的疼痛,使他的眉毛急剧地凝结。
“可以,我的好兄弟!”栗云龙的眼泪唰地一声,盈满了眼眶。
“我可以抱抱你吗?将军大人?”士兵咬着雪白的牙齿,浑身抽搐,似乎在极力地抵抗着什么。
“可以,我的兄弟!你是好样的,你是中国人的骄傲,你是我们每一个中华民族都尊敬的英雄!”栗云龙紧紧地搂着他的肩膀,因为,他的身体已经完全失去了支持力,沉重地向下坠去。
“你能照顾我的家人吗?”士兵的眼睛忽然睁得极大,双手紧紧地抓住了栗云龙的臂上衣服:“我是独生子,家里还有爹娘,媳妇,”
“好的,我一定能照顾好他们,兄弟,你别急,你会好起来的!你会的!”栗云龙的眼泪簌簌而落,摇晃着陌生士兵的身体。
“感谢将军大人!”士兵咬着的牙齿忽然一松,眼睛里的神采也黯然消退,身体更加松弛瘫软,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就完全丧失了知觉。
栗云龙抱着这具渐渐失去了热度的士兵身体,仰天大哭。
七十二章,海城火海(一)
俄国巴库师团行进在半路上的大部分,两个步兵旅的全部,一个师团部,全部被包围歼灭,三个骑兵团也损失三分之一以上。残余的骑兵团在溃退的路上又被追歼了两个连队,其余全部败逃到了海城。
中俄两国在海城北三十里处的大会战,因为反复垃锯在六个村子的地域范围,一直被俄国军事系统称之为六村子战役,而中国人则说是海城北战役,或者说八一锄头战役。
此战进一步摧毁了俄军辽宁的军事存在,俄军一万多人的步兵全部损失,所有的旅团级别以上的军官都战死。几乎没有逃亡的步兵,骑兵损失一千多人。总算下来被歼灭一万两千多人。所有步兵携带的武器弹药,随身物品,其他军用物资等等,都被中国军队缴获。
中国军队的损失也不小,其中,中央主力支队牺牲一千七百多人,受伤八百二十多人,总计达到两千五百六十人,占整个部队总数的三分之一。右翼支队参加战斗晚一些,损失小得多,牺牲八百多人,受伤三百多人。左翼的部队来得更晚,只有寥寥三十多人的伤亡,几乎可以不计。
战斗的结局是和确定的,俄军的火力要弱得多,如果不是他们的官兵英勇善战,骑兵部队的强大机动能力,早就失败了。
现在,汇集到了作战地点的中国新军部队,有中央支队的四千八百人,右翼支队的七千多一点儿,左翼支队的一千五百人,总数能够达到,一万三千多。
前方的左翼支队正在海城附近激战,栗云龙也来不及完全地整理善后,赶紧调动部队,继续战斗。
两千余人的部队和所有的伤员都停留下来,救死扶伤,主要针对自己的官兵,同时,收集俄军散落的武器弹药,还要派出人到附近的农村中去征集动员群众来帮助。最后的任务是,押解受伤的俄国战俘,鉴别和掩埋尸体。
一千多骑兵追击敌人的骑兵,现在,能够汇集在栗云龙明显的部队有一万稍弱一些的人数了。他将这些部队仍然按照原来的主要编制,略微调整,中央支队的近五千人,右翼支队的五千多人,迅速追随着骑兵的脚步,去增援左翼支队。
苦战几个小时,士兵的体力都达到了极限,所以栗云龙被迫让士兵休息了二十分钟,主要是缓和下力气,收集些水。
中国军队原来携带水的方式非常落后,不少是羊尿泡子,也就是羊的膀胱,也有不少是葫芦。带在身上非常不方便,后来,在和俄军作战时,才发现俄国人已经开始使用扁铁壶,大量的缴获就极大地改善了中国军队的给水装备。
士兵们急忙到附近的村子里取水,可是,看到一地的中国村民的尸体,他们又实在无法忍耐,而且,井水也给俄军破坏。
总之,在经历了一番艰难曲折以后,耽误了至少三十分钟,中国军队才有能力继续前进。
左翼支队和海城出来的俄军激战,因为抽调了一千多名骑兵,使左翼支队的实力大为削弱,不过,俄军驻扎在海城的总兵力不过一个步兵旅团,而且还是最弱的一个,虽然他们拥有不少的大炮,却没有派上用场,担心主力部队的海城俄军勇猛地向前突击,四千人的部队和六千人的中国军队打得难分难解。俄军的优势是正规军,经过了严格训练,单兵战斗素质高,指挥的协调性强,但是,中国左翼支队的火力强,士气高,官兵更加勇敢。又基本上处于防御态势,凶猛的火力给俄军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战斗的结果虽然是僵持,可是,双方的损失却极为悬殊。
俄军步兵看看冲击无果,只好撤退。当中国新军的其他两路人马赶到时,左翼支队已经将敌人驱赶回了城里。俄军将城门紧闭,占据城墙,构筑了坚固的工事,进行防御。
不久,从两翼追击俄军逃窜骑兵的中国骑兵部队也赶回了这里。他们报告说,敌人骑兵绕路从海城的南门逃进了城里。
栗云龙的战略思想是,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将敌人部队气势压倒,意志彻底摧毁。所以,紧急进攻才是连贯性的思路,因此,他立刻命令左翼部队向城池逼近,准备攻城。
其他部队摆开阵势,从东西两门的位置同时进攻。
现在,俄军在城中有了四千多人的步兵旅,近四千人的骑兵团,势力还是不可小觑,单纯地看人数,俄军九千余,中国军队各路支队总数一万七。还不到俄军的两倍,所以,栗云龙尽管命令进攻,也没有对进攻抱有太大的希望,只是寄希望于俄军的意志崩溃,向南溃退,那是,就是典型的收割战了。
战斗的结果证明了俄军的王牌师团的实力,他们果断地坚守,数十门大炮开始咆哮,中国新军进攻部队遭到了严重地杀伤,所以,栗云龙马上下令停止进攻。
这时,已经是下午,士兵们又累又饿,战斗力急剧地下降,栗云龙完全停止了进攻,同时下令,除了替换休息以外,立即就地组织,开挖战壕。形成严密的战壕网络,封锁海城的东西北三门,威逼俄军向南逃窜。目的是使俄军溃逃,进行追捕大家,实现胜利的最大化,或者将敌人逼走,在海城进行部队的休整。
部队非常疲劳,执行任务不是特别好,干馍就凉水,士兵却吃得非常开心,很多人倒在地上就睡得一塌糊涂,再也不想起来。
本来,部队所在地逼近城池,可是,在俄军炮火的一再威胁之下,才被迫向后退却。离城十里。
在军官的严厉命令下,三个支队轮番休息,开挖战壕,费了很大力气,终于修筑了足以抵挡敌人骑兵突击的森严壁垒。做到了攻防两便。
最后一轮攻城作战,被栗云龙引以为耻,因为白白地损失了四百多名士兵,而一无所获,简直就是自杀行动。看着望远镜视界里遍地的中国官兵尸体,以及还在抽动着的中国伤兵,他咬牙切齿,咒骂自己还是太大意了。
新的决策确定下来,既然俄军顽抗,又有高深的城池保障,炮兵的火力还很强,那么,就暂缓攻击,派人迅速征调鞍山城里所缴获的俄军大炮群了。
留在鞍山城附近的满清官军独立旅被通知迅速征调附近的民工,将大炮全部运输到海城前线。栗云龙还要求在后方辽阳,灯塔,新民屯等地的新组建的民兵部队迅速南下增援。
接到了消息以后,政委赵阳刚紧急派人出发,去完成这一任务。
栗云龙派出游骑兵向海城的南面远远深入,进行侦察。去窥探大石桥出发的俄军车里雅宾斯克师团的动向。同时,也在提防海城敌军的骑兵部队,警惕他们从南门出击,反击骚扰我军的其他三门的包围部队。
中国军队还派出人手,到附近的村庄和县城去调集人手,动员群众。联系群众武装。让他们赶来支持前线的作战。
可以说,在海城外围的中国军团,连最基本的物资保障都做不到,每名士兵的粮食就是三天供应量的炒熟的干粮,水是纯自然的凉水,生活十分艰苦。
等这一切都安顿好,天色已经暗淡下来。
半夜时分,令中俄两国军队都十分不安的是,在海城的周围,漆黑一团的野地里,出现了许多野火,他们都号不清出是什么东西,只见那些野火沸沸扬扬,从四面八方向这里聚集。
中国军队以为是敌人来了援军,以骑兵包抄迂回的战术将中国军队包围了,十分忧虑,而海城的俄军也十分恐惧,不知道它们到底是什么。难道是中国军队的援军?那么多,持续不断,实在是太可怕了。实际上,数目远没有中俄两国军队所看见的那样多。
到后来,当那些火把逼近中国军队的战壕时,士兵紧急警戒,准备开枪,最后才惊喜地发现,他们是中国人。是中国的老百姓们,他们携带着食物来支援前线了。
白天,猛烈地炮火和枪林弹雨,使不少附近的百姓们知道了中国军队正在和俄军激战,等栗云龙派出的士兵一经过村子说明情况,大家都被激发起来,迅速地将自家的粮食挖掘出来,逃上小毛驴磨成面,或者来不及的就将东北大豆丢到锅里煮。
动员群众的工作非常成功,这主要是因为群众的爱国情绪高涨,大家都是中国人,所以,不分汉族,满族,其他少数民族,不管贫富强弱,工农士商,大多慷慨解囊,资助前线。到了夜里,他们基本上已经准备停当,就扶老携幼地护送粮食到前线,许多人还将自己家里的锅碗瓢盆等都捐献出来。供应前线将士使用。
当天半夜时分,几乎所有的中国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