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康熙大帝-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阿哥胤祯怀着沉重的心情回到府里时,天已经全黑了。两个儿子弘时和弘历带着家人,迎出门来。胤祯沉着脸问:“有人来过吗?”老大弘时上前答道:“回父亲。邬先生、文觉大师、性音和尚下午就来了,儿子安排他们几位在花园里的书房吃酒呢。还有,十叔派人送来请帖,请父亲今晚去十叔那里赴宴。”胤祯心中一动,嗯,这一定是老八看到要当太子了,自己不出面,却让老十来拉我了。哼,酒无好酒,宴无好宴,这浑水我不蹚:“你把请帖收了吗?”弘历连忙答道:“回父亲,这事儿是儿子接待的。我说,父王出去不知什么时候回来,请帖请带回去,我代父王谢谢十叔。如果父亲回来早了,定去十叔府里赴宴。晚了,去不成,请十叔海涵。”胤祯十分满意弘历的回答,笑着吩咐一声:“好,这事办得好,你们下去吧。”说完径自向后花园走去。
  四王爷胤祯的这个后花园,闲杂人等是不准随便出入的。这里何专门为谋士邬思明建造的书房。文觉和性音两个和尚,都是身怀绝技的江湖怪客,也是胤祯从各地收罗来的,请到府上做了清客。只有他们几个,才能在这里议论大事,也为四爷出谋献策。胤祯走来的时候,一位书生,两个和尚,正在猜枚吃酒。胤祯悄悄地站在窗下,往里一看,惊得他目瞪口呆。
  二十八 邬先生书房论政局 老皇上禁苑议人心
  四王爷胤祯回到府里,上赶上邬思明、文觉、性音和尚在后花园书房猜枚吃酒。四爷站在窗外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只见文觉和尚两手各抓一把棋子,让邬思明猜。邬思明微微一笑:“你这是三八之数。”文觉和尚打开手来一看,果然是二十四个。他撤开一把,只把另一只手又伸了出来。邬思明仍旧说:“还是三八之数。”结果一看是个“五”。文觉刚要说不对,邹思明却说,八减去三,不是五吗?性音和尚一看来了兴趣,也顺手抓了一把。邬思明神秘地一笑:“嗬嗬,我这是以不变应万变,还是三八之数。”性音把手伸出来一数,这次是三个加八个,十一个“,在窗外站着的四爷胤祯来了兴趣,他一步跨进房去,伸手抓了几个棋子,伸到邬思明的面前。邬思明一笑说:”哟,四爷来了。您和他们的气数不同,是个九五之数。“胤祯伸出手来,果然手心里攥着四个棋子。这一下,满座皆惊。胤祯更是心头一阵狂跳。因为《易经》中有这么一个卦辞,叫做”九五飞龙在天“。历来的星象家都把九五之数,看做是帝王之数,贵不可言。今天邬先生信口道来,可又不像是开玩笑。难道,他是有意这么说的吗?胤祯正要问话,邬先生却举起了面前酒杯,一仰脖,喝干了,然后神秘地一笑说:”四爷,二位大师,休问学生是怎么算出来的。其实这只是雕虫小技,拿出来以博大家一笑。不过,四爷凑巧走来,又凑巧抓了个九五之数,却不能不说是天意。“四阿哥胤祯一向谨慎,听这位邬先生把话越说越明,不由得向窗外看了一眼,却被性音和尚发现了:”怎么,四爷,是不放心外边吗?不是贫僧夸口,有我性音和尚在此,二十丈之内,任何动静都瞒不住我。您老不信?好,我来问四爷:刚才您进园子的时候,是不是在园门口打发了仆人,从园子里的偏门进来,绕过花篱笆墙,穿过竹林才走到这书房门前,停住脚步,又到窗前去看我们几个猜枚?四爷,和尚我说得对吗?“此言一出,又是举座皆惊。众人都知道,性音和尚武功高强,可是却还不知道他有如此高深的内功造诣,耳目竟然这般灵动。邬思明也放宽了心,往椅子背上一靠,朗声说道:”四爷,学生我苦等多年,不敢明言。今天我斗胆说一句,四爷您天子有份!“四阿哥是个胸有大志的人,可他却不是野心家。当天子,继承皇位的事他真的是从没想过,今天,突然被点了出来,觉得有点头晕目眩,招架不住了:”邬先生,你,你醉了吗?“”哈哈……学生清醒得很。我实言相告,如今朝廷上下,只有一个人在醉梦之中。“”谁?“”八爷。“”啊?!此话怎讲?“邬思明往椅背上一靠,侃侃而谈:”四爷,您仔细想想。如今,太子废了。三阿哥受到严厉的训斥,大阿哥被拘押起来,原因是他用妖法来镇慑太子。皇上怎么想呢?他在痛惜太子!他一直认为太子所以出错,是中了鬼邪,而大阿哥恰巧在这上面出了事,证实了皇上的猜测,在这国家储君究竟让谁当的时刻,在这举国上下,人心浮动的时刻,皇上下令,让百官推荐太子。其实,皇上心中想的,是让大家还来拥戴胤礽,要求让胤礽复位,这样,皇上就有台阶下了。可是八爷不但没看清这一点,却反倒在下边煽动百官,推举他八爷当太子。眼看着八阿哥夺嫡自立的势力这么大,皇上能不起疑心吗?他老人家能不认为,大阿哥的做为,太子的倒台,都是八爷的预谋吗?“胤祯听了这话,不由得心中暗暗佩服。这个邬瘸子的见识,果然高人一筹,竟把自己这些天百思不解的事,剖析得这么透彻,这么一针见血。他沉吟着说:”邬先生所言,确实振聋发聩,令人耳目一新。听了邬先生的话,我庆幸自己没有野心,没有在下边做什么动作,不然的话……“邬思明打断了他的话:”四爷,您没有争权夺位的野心,从眼下说是对的,但从长远说却不对。天下者天下人之天下,惟有德者能居之。大阿哥,三阿哥不去说他们了,八阿哥这次必倒无疑。即令是太子重新复位,他的懦弱,他的刚愎自用,也决不能成事,再次倒台也是定而不疑的。除了他们,皇子中能担天下重任者,只有四爷您了。当然我不是让您立刻有所行动,但你必须有思想准备,一旦时机成熟,就当仁不让。这可是学生的肺腑之言。“邬思明说到这里突然停下,满屋的人也都不说话了。四阿哥心中是又惊、又喜、又惶恐、又疑虑:天哪,我胤祯果然有天子之份吗?
  邬思明说得一点不错,这些天来,北京的官员,全昏了头了。原来依附阿哥党的,扬眉吐气,兴高采烈;原来靠不上阿哥党的,也削尖了脑袋,往阿哥党堆里钻。连上书房大臣佟国维、马齐也抢着凑热闹,一致推举八爷当太子的举荐表章,雪片似的飞向皇宫。这一下,可犯了皇上康熙的忌讳了。他心想,太子再不好,再没人缘,也是当了三十多年的太子了。如今,事实证明,大阿哥确实在他身上用了妖法。在这种情况下,朝臣们中一定会有不少人同情太子,为他求情,让他复位。可没成想,除了王掞、朱天保、陈嘉酞之外,京城的文武百官,几乎一边倒的全都拥戴八阿哥。老八一没有赫赫战功,二没有可以夸耀的政绩,办了一次刑部的差事,还弄虚作假。大家伙儿为什么一致推举他,他怎么有这么好的人缘呢?其中必有文章!看来,朕这一著放得对,真心、假心、忠良、奸佞一下全都露馅了。康熙皇上不愧是精明过人,心里有了这个底,办起事来,就顺手多了。他把所有举荐八阿哥的奏章,全部留中不发,命人把张廷玉叫来议事,又让人传旨给皇子们,说皇上龙体欠安,令皇子们入宫侍疾。
  张廷玉一听说皇上病了,急急忙忙赶来问安,却见康熙皇上正坐在养心殿的暖阁里,神情悠闲地在喝茶呢。再看皇上的气色,红光满面,别说病容了,连倦意都一点没有。张廷玉有些不解,却也不敢问,只好上前叩头请安。康熙却笑着说:“起来吧。廷玉呀,你在朕身边二十多年了,办事一向谨慎。朕打算给你晋升两级,做一品大臣,你看如何呀!”换了别人,皇上亲口御封,连升两级,高兴还来不及呢,可张廷玉却不这么想。不逢年,不逢节,又不是朝廷的盛典庆祝,好端端的,皇上把我叫来就为这事儿,嗯,太蹊跷了,我不能接受:“圣上的恩典,奴才感恩不尽。奴才在皇上身边虽然侍候了多年,其实不过是个书吏文办罢了,与国家大事,没有什么建树。请皇上给奴才留下这两级,激励奴才更加努力办差。”康熙不解地问:“哦,你怎么没有建树?你在朕身边谨慎小心侍候,从不懈怠,这难道不是功嘛。就拿这些天来说吧,三个上书房大臣,只有你一直守在上书房和朕身边。佟国维和马齐,每天来打个照面,请个安,就再也找不着了。朕要他们有什么用呢?”张廷玉明白了,哦,原来皇上不满意佟、马二位了:“皇上若如此说,奴才越发不敢领恩。请圣上成全奴才。”康熙开怀大笑:“哈……你是怕得罪他们,是吗?这些天,外边保八阿哥的人,都发了疯了。佟国维仗着是皇亲。马齐呢,是糊涂透顶,也跟着下面瞎张罗。你张廷玉却没有附和他们。你是不是怕升了两级,会招他们的妒忌,是吗?”张廷玉的心事,被康熙一言道破,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他知道,在这位老皇上面前,来不得半点虚伪,便直言不讳地说:“主子圣虑深远,奴才这点私心,怎能瞒过圣鉴。奴才这次没有举荐八爷,并不是认为八爷不好。只是因为与太子君臣名分已经几十年了,一时间,感情上转不过弯来,不忍心举荐别人……”这句话,正说到康熙心上,他连声称赞:“好好好,你说了心里话,朕十分高兴。君臣之间,就应该坦诚相见嘛。何柱儿,给张廷玉搬个座位来。”何柱儿原来就是养心殿的太监,后来去太子东宫当了太监头目。太子被废了,便又回到了养心殿。听见皇上召唤,他伶俐地答应一声,搬了个绣墩进来:“张大人,您请坐。”张廷玉连忙向康熙行礼、谢座。就听康熙笑着问道:“何柱儿,依你看,让八爷当太子好不好呢?”何柱儿一愣,马上灵醒过来了:“主子爷,那敢情好。奴才斗胆说一句,打着灯笼也找不着这么好的王爷,又仁德、又大方、又和气,还体恤下人。主子爷这几年上了岁数,微服私访的时候少了。要是万岁爷再上外边走走,就知道了。满京城里,谁不夸八爷好呢。”康熙心中暗笑,却说:“哦,既然这么说,朕派你去八爷府上当差,你愿意吗?”何柱儿一听这话当然高兴。从太子一倒,何柱儿就动心思了。看来八爷要当太子了,我从这个太子身边,跳到那边去吧。将来,八爷坐了江山,我不就成了六宫总管太监了嘛。所以,他暗地里求了八爷。八阿哥呢,也在皇上面前,提出要何柱儿的事。康熙心中明白,这何柱儿不是个好东西,决不能留在皇宫内。果然今天这么一提,何柱儿就上钩了。他假心假意地说:“主子,奴才原先是侍候皇上的,后来,皇上让奴才侍候太子……啊,不,不,是二爷。二爷犯了事,奴才又回来侍候皇上。如今,皇上让奴才去侍候八爷,奴才哪敢不听呢,不过舍不得离开主子……”“哦——八阿哥那里缺个太监头子,你去朕很放心。你收拾一下,今儿就去吧。”“扎,奴才遵旨。”何柱儿高兴地叩了个头,退下去了。康熙回过来又问张廷玉:“廷玉,何柱儿的话,你都听见了,依你看,朕的这些个孩子,哪个更好一些呢?”张廷玉谨慎地回答:“回圣上,各个皇子均有所长,臣难说哪个更好。”康熙微微一笑,紧盯一句:“嗯?怎么,你张廷玉也和朕耍滑头吗?”张廷玉忙说:“臣不敢。臣幼年读古书,见有人议论三国,说孙、刘、曹三家,都有开国的气象,只可惜同时生在汉末。如果换个时代,他们都能统一全国。这与诸皇子如今的情形相同。他们个个俱是英才。所以册选太子,要精中选精,优中择优,不可不慎。”康熙正要说话,总管太监李德全进来奏报:“主子,上书房大臣馁国维。马齐和众位阿哥,在西华门递牌子,要请见主子呢。”康熙冷冰冰地说了句:“让皇阿哥们都到乾清门外边跪着,等候朕的旨意。佟国维和马齐暂且回家歇着候旨。”张廷玉敏感地觉察到,今儿个圣意难测,连忙说:“皇上有何旨意,臣立即起草。”康熙一挥手拦住了他:“哎——忙什么呢。他们一个个年轻力壮的,多跪一会儿,累不着。你接着刚才的话往下说,八阿哥这人到底怎么样?”张廷玉摸不透康熙究竟在想什么,不敢随便答复,可皇上问了,不说也不行啊,只好字斟句酌地小心回答:“八阿哥聪明好学,礼贤下士,宽厚仁德,深得臣子们的拥戴,不过……”“说嘛,怕什么,朕不怪你就是了。”康熙在催促着。
  “扎。不过,依臣看,八阿哥为人虽然精明,但理政似乎稍有欠缺。”张廷玉说的是老实话。他知道,康熙对老八处理刑部的事不满,估摸着这样说了,皇上不会降罪的。哪知,康熙听了却大发感慨:“什么稍有欠缺?你知道吗?老八他联络的全是大人物,全是对他有用的人。这不是什么礼贤下士,这是结党营私!刑部的事,朕已经查明,宰白鸭的事根本不是张五哥一件。可是老八却瞒天过海,欺骗朕躬,保了几个大官,冤了黎民百姓。这能叫仁德,能叫宽厚吗?胤祯、胤祥他们清理国库亏空的时候,老八替好些个皇子官员还了欠债。他也是个皇子,哪儿来的那么多钱?这样的人,朕怎能让他进入东宫,又怎能把江山交给他呢?让朕最寒心的,还有佟国维和马齐。朕是怎么待他俩的?可是想不到他俩居然和阿哥党的官员们,狼狈为奸,上下串通,为八阿哥疏通关系。那佟国维竟然上书给朕,要加害胤礽。马齐还可说是糊涂,佟国维的行动禽兽不如。这样的人,还能留在上书房吗?”康熙越说越气,最后厉声吩咐道:“廷玉,朕口述,你来拟旨。”张廷玉战战兢兢地走到书案旁,按康熙的意思,写好了圣旨。康熙接过来看了,觉得还满意,便对张廷玉说:“就这样吧。不过,这旨意传下去,是要得罪人的。朕身边只有你一个可靠的人了,不能让你去招这个祸。嗯——这样吧,你派人去传简亲王来,这个黑脸让他唱吧。”简亲王是康熙的叔父。这位老王爷快八十了,一直在家里安享清福。现在皇上让他老人家出来宣布对阿哥们的处分,一是事关皇室家务,叔爷爷出来宣旨,顺理成章;二来,皇子、百官中,就是有人不服,又敢把这位老王爷怎么样?张廷玉觉得,康熙在盛怒之中谋事还如此精明细致,尤其是保护了自己,所以更是感佩万分。他拜辞了皇上,快步走出养心殿,低着头正往前走,却不防与对面来的人撞了个满怀。抬头一看却吓得愣住了……
  二十九 念旧情胤礽被释放 恨结党八爷险遭拘
  从康熙四十六年初冬到四十八年的春天,北京城里雪压冰盖,朝政局势神秘莫测。
  太子胤礽行为不端,欺祖乱伦,被康熙皇上在一怒之下废掉了。可是,老皇上却想不通,胤礽这孩子平日不错嘛,为什么会于出这等事来呢?是不是中了妖法?可巧,大阿哥胤禔使用妖法魔镇太子之事败露,为康熙的猜想找到了证据。康熙在盛怒之中,让朝臣饲举荐太子。他指望大家重新推举胤礽,却不料,除了王掞等东宫的老人和上书房大臣张廷玉之外,众口一词,全都举荐了老八胤禩。这一下,康熙皇上可真的生气了。他派张廷玉去叫简亲王进宫,又命众皇子跪在乾清门候旨。他,要把这局势重新翻过来,给朝臣和皇子们一点颜色看!
  张廷玉领了圣旨,不敢怠慢。他急急忙忙地走出养心殿,不防却与迎面走来的一个人撞了个满怀,张廷玉抬头一看,此人正是奉召进见的胤礽。张廷玉心里十分清楚,在皇上意图没有明说之前,胤礽仍然处在风口浪尖上,是个不能招惹,也不能得罪的人物。突然之间,两人撞到了一块,张廷玉一阵紧张,不知该说什么好。就在这时,邢年从里面走出来,替他俩解了围:“二爷,皇上叫你进去呢。”张廷玉趁机一拱手,匆匆走了。胤礽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趋步进殿,跪下磕头:“不孝儿胤礽,叩见皇阿玛。罪臣久违慈颜,不孝通天。今奉召来见,请皇阿玛金安。”才几个月工夫啊,这君臣父子二人,近在咫尺,却不能相见。昔日那雍容华贵的皇上,英姿勃勃的太子,好像都不见了。如今,一个变得老态龙钟、疲惫不堪;一个则是形容憔悴,满怀凄凉。四目相望,欲言又止。康熙眼中,泪光闪烁,胤礽却早已痛哭失声了。
  康熙强压心头的悲凉,颤声说:“起来吧,身子骨还好吗?”胤礽硬咽着回答:“回皇阿玛,儿子还好。只是……几个月不见,皇阿玛清瘦得多了。”“唉!过去的事不要提了。你身子好,朕也就放心了。你中了别人的妖法,行事昏迷,不守正道,朕本来不该说你,可是有几句话,又非说不行。”胤礽恭谨地说:“皇阿玛请只管教训,儿臣定然铭记在心。”康熙语重心长地说:“嗯。你幼年失母,全靠朕来维护你。朕难忘你母亲对社稷立下的大功,所以,几十年来,任谁对你不好,朕都不宽容他们。这次老大用妖法镇你,也逃不脱朕的严惩。可是,妖由人兴,厚德才能载福。你平日不修身,不立德,脚跟不稳,被妖人乘虚而入,才遭了天怒。你明白吗?”胤礽的心里根本就不信什么妖法。他正在暗自庆幸呢,要不是大哥给我来这一手,恐怕我就永无出头之日了。可是想归想,说归说,他敢把这话给皇上说吗?“父皇教训得极是,正说中了儿子的病根,儿臣确实是德不胜妖。”康熙听了这话,感到宽慰:“嗯,知道这一点就好。你现在还不能复位,将来能不能复位,什么时候复位,全看你自己了。现在,朕要把你从冷宫里放出来,你可要好自力之,如果再有什么差错,那就无可挽救了。”胤礽一听,喜出望外,连忙跪下磕头:“儿臣谨记父皇教训,请皇阿玛放心。”胤礽被释放了,他自由了,他高兴地走了。可是,此时此刻,跪在乾清门外的皇子们,却正处在心烦意乱、六神无主之中呢。
  就在这时,简亲王在一群太监侍卫的簇拥下,迈着沉稳的步履来了。只见他居中站定,清了一下嗓子说:“圣旨到!”众皇子齐声山呼万岁,伏地听旨:“二皇子胤礽,前被妖法震慑,行事不端,已被废去。今大阿哥胤禔阴谋败露,罪行昭著,已遭监禁。着即将胤礽释放,赐第读书。至于皇八子胤在,乘主危国疑之际,广结党羽,交纳臣下,蓄谋不轨,窥测皇权。朕享有天下四十余年,岂能容此辈猖撅。着革去胤禩郡王爵位,锁拿至宗人府,严加追查,尔后处置。钦此。”真是晴天一声霹雳。正在兴头上的老八和阿哥党的兄弟们,听了这圣旨,一个个呆若木鸡,面如土色。老八强自挣扎叩了头,说声:“儿臣遵旨。”眼泪就扑扑籁簌地流下来了。简亲王一挥手,几个侍卫走上前来,把一条裹着黄绫的铁链,套在八阿哥的脖子上,把他带走了。
  简亲王又说:“奉皇上口谕,本王还要去马齐、佟国维那里传旨呢。诸皇子散去吧,各自回府,不许惹事生非。”说完,老王爷带着太监们走了。
  他老人家一走,这里可炸窝了,老十、老十四都是天不怕、地不怕的愣小子,八哥一倒,他们全都完了,能受得了吗?老十四胤禵首先发难:“弟兄们,都别走,等我去见了父皇,要拿,把我们全都拿了算了。”老十也大声疾呼:“好家伙,我们这大清简直成了混账世界了。阿哥们这个禁了,那个拿了,竟没有一个好人了。不行,我也要请见父皇,问一问明儿该谁了。”在这群皇子中,只有四哥胤祯十分清醒。邬先生啊邬先生,你真是料事如神哪!嗯,如今老二胤礽被赦免了,老八却遭到了拘禁,整个翻了个个儿。在这节骨眼上,我可不能犯了众怒啊,想到这儿,他出来说话了:“兄弟们,不要闹,听我一言。如今老大,老二,老三都不在,我年纪最长。老八犯了事,我也心疼。可是,父皇正在病中,又在气头上,我们兄弟这样结成伙的去闹,不行啊!依我说……”他刚说到这儿,老十就蹦了:“哟嗬,还有个孝顺儿子呢!我说四哥,你如今美得不知贵姓了吧,打量着大哥、二哥、三哥、八哥全倒了,这太子的位子就该给你了是不是?嘿嘿,好啊,请问咱们的四王爷,您打算用什么年号呢?”胤祯苦笑了一下:“十弟,你在情急之中,无论说了什么,四哥都不会怪你的。你要是对我有气,带人去拆了我的家,四哥也决不说一句话。可是,现在,你必须听我的。大伙全去父皇那里闹,只能坏事,只能给八弟添罪。好了,你们大家都回去,老五,老九,咱们仁去见父皇,保老八去。”他们哥仨来到养心殿的时候,康熙皇上正靠在御榻上闭目养神呢。处置完皇子们的事,又派简亲王去传旨,命佟国维罢官回家,马齐降一级职务,罚俸三年,仍在上书房行走。这一下,伤筋动骨,废掉太子时的朝廷局势,全翻了个儿,下边会有什么议论呢,皇子们能安分一些吗?“国步艰难”这句话,朕念叨了一辈子,今天才知道,每走一步棋,都是困难重重啊!朕乏了,让谁来当这个太子呢?
  他正在想心事,太监进来禀报说:“四爷、五爷、九爷请见皇上。”康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