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碧血大明-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王沉吟半响方道:“臣所思策略与皇上所写圣旨相差不大。若要平流民则需推广仁政;若要施仁政又需杀贪官平民愤;若要对抗满洲野蛮人,则须固城墙、广积粮、练强兵。”
“王叔王叔所言简直是精辟之极!”崇祯拍手称道,“嗯,施仁政,杀贪官,还须固城墙、广积粮、练强兵。这实在是了不得的大方针。”
楚王道:“皇上缪赞。想必皇上亦能想到。“
崇祯一摆手道:“诶,王叔莫要拍朕马屁。朕虽曾想到此种方法,却是不及王叔分析的详尽。朕只想到乱世用重典。而王叔则仁政与重典并用,仁政所施对象乃是天下百姓,而重典的对象则是那些贪官。”
楚王又道:“乱世性命贱若狗。若是皇上能给天下百姓一个安居乐业之所。想必再强悍之敌人也必能不敌。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还望皇上好好珍惜此次机会。”言下之意。也是对崇祯以前地所作所为感到不满。而又婉转地提醒崇祯。要想重掌大明。此次便是唯一地机会。若是错过。只怕逃无可逃。只余死路一条。
崇祯感激地道:“谢谢王叔提醒。朕亦时常对过去所作之事甚为愧疚。也把这些事当作警钟时时在心中敲响。不再犯同样地错误。”
楚王松了一口气道:“皇上能如此作想。实乃我等乃至天下百姓之大福。”
崇祯呵呵一笑道:“王叔莫要如此。朕与王叔地计划还没有实施。行与不行还得实验过方知。”
楚王却坚持道:“皇上过谦。思过则律己。律己刚明理。明理则行正事。皇上如此作想。日后所做必定全为天下百姓。”
“朕说不过王叔。”崇祯摇摇头道:“皇后。你来评评。王叔所言是否有些过了?”
周皇后定定的看着崇祯,缓缓的道:“臣妾极为赞同王叔所言。皇上先不要反驳,且让臣妾说下去。以前,皇上不管何事只喜欢独立独行,对信任之人不管其所做是错是对皆是无条件支持,如杨嗣昌。现今皇上历经大难,没有沉沦反而更明事理且善于从谏如流。臣妾认定,皇上必定与为一代明君为万民所景仰。”
崇祯没有想到周皇后会说出这番话来,还一代明君呢?且收拾兵权保住性命再说吧。却又不愿打击两人的积极性只好含糊的道:“朕现在所想,却是如何治理好南京,然后再图收复京师。并不多作它想!”
楚王道:“皇上放心,臣必定竭心辅助皇上。”话语斩钉截铁,精神高涨,如何也不像是一个六十多岁的老头。
-----------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就在楚王府宴会开始之际,王承恩便与海龙带着二百名王府精英和青竹帮帮众组成的队伍直奔李孝天所潜伏的地方。
李孝天接到左良玉的军令便立即点齐兵马偷偷潜伏在离楚王府不远的一片民宅当中,只待宴会钟声一响便火速包围楚王府以便左良玉行事。
钟声没有等到,却等来了煞星。
李孝天不知道他们出兵的时候,便给侯洵预先埋下的棋子所发觉。
左良玉与李孝天等人却没有想到侯洵这个平时看起来糟糕透顶的老猴子会是如此精明,会不动声色的埋下棋子,而且数月不进行联系,只是到了最后关头出来给敌人以致命一击。他们也不想想,能做到大明尚书之从又岂是易与之辈。
自古以来,骄兵必败。左良玉的失败也正是低估崇祯而高估自身所致。
海龙却是没低估敌人,要在三千士兵当中擒拿将领,就算你武功通天也非易事。所以,海龙根据情报小心翼翼的向前摸进,进行皇上所说的斩首行动。
只见海龙身轻如燕,在无人惊觉之下掠过数重屋脊来到李孝天所在的屋顶之上,悄悄揭开一片瓦片。只见李孝天与三名副将身穿盔甲,坐在房间里默然等待钟响。
海龙阴阴一笑,稍稍一用力,右手上的瓦片顿时裂成四块,再一扬,瓦片挟着劲风直奔下面四人。
待到瓦片及身,李孝天等人才发觉,想要闪避却已经来不及了,身上要穴顿时给制住,动弹不得。
接下来的事情就好办了,王承恩手拿圣旨昂首而进,高声宣旨:“李孝天密谋造反、意图围困楚王府危害百官。朕命王承恩暂领军队,逆贼李孝天大逆不道,当场诛杀。其余众人官升一级,加俸禄纹银五两、米半石。钦此!”
圣旨刚宣读完毕,几十个李孝天的亲信便冲上来以救李孝天,却是给青竹帮众和王府侍卫所杀,而李孝天更是当场给砍下大好头颅。
那三千兵士知道今晚的目的只是转困楚王府,却不是是造崇祯的反还是杀死百官。不过,听得升官加薪,心中那点不满更换将领的情绪也丢之一旁。又看到平时经常作威作福的李孝天给杀掉,血流一通。其他兵士顿时跪拜在地,向崇祯向王承恩宣示忠心。
这便是左良玉落败也未曾看到李孝天带兵转楚王府的原故。
王承恩依照崇祯的吩咐打散这些士兵的编制以防他们叛变,转而带着他们围困将军府,现在的将军府,别说是人,就连苍蝇也飞不出来。
王承恩看着守在将军府外的士兵,转而对海龙道:“不知此时皇上那边情况如何?”
海龙哈哈一笑道:“老哥你就放心吧,有海富和海龙两个老不死在那,凭左良玉区区几个人是翻不起风浪的。我想,侯大人应该很快就到!”
话音刚落,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从远处传来。
在静寂的夜晚,这马蹄声如同雷鸣震彻整个大街,王承恩与海龙对望一眼,来者是敌是友呢?
。
正文 第五十五章、明修栈道
更新时间:2009…9…24 17:10:32 本章字数:2582
第五十五章、明修栈道
在静寂的夜晚,这马蹄声如同雷鸣震彻整个大街,王承恩与海龙对望一眼,来者是敌是友呢?
很快,一条火龙随着马蹄声迅速出现在远处。
海龙向前一步挡在王承恩面前,下一刻双手已经各捏一把绣花针,只要来者是敌人,这些绣花针便是他们的夺魂追命针。
更近了,虽然骑士手上的火把摇摆不定,偶是以海龙的眼光一下子看清最前面之人,是程青竹。松了口气道:“老哥,是自己人!老竹与侯大人来了。”
来的正是奉命而来的侯洵,别看侯洵文人出身而且身体瘦小,却是熟悉马术。
侯洵一下马便拱手道:“王公公、海公公,本官奉皇上旨意前来协助两位。不知这里情况如何?”
王承恩回礼道:“侯大人,此处已经被我等包围。只等侯大人的命令。皇上是否安全?那边的局势如何?”还是有点担心崇礼的安全。
海龙呵呵一笑道:“老王,这还用问。侯大人能够前来便说明皇上无恙,局势尽在掌握之中。”
侯洵道:“正是。皇上运筹帷幄,左良玉此等跳梁小丑还不是手到擒来。皇上命本官到将军府中搜要将军帅印,麻烦两位公公与本官一同进去。”
海龙道:“这个没问题。走。”说完,当先一人便要进入将军府。
“公公且慢。”侯洵一把拉住海龙道:“这样直闯只怕会引起一番争斗。还是让熟人带路吧。”
一旁地程青竹道:“阿福大管家。有劳带路。”
将军府中家丁也有不少。而且个个武功不弱。若是强行攻入。不但折损人马而且会伤了左良玉地家人。只怕劝降左良玉就更有难度了。
所以崇祯便让侯洵带着阿福前来。左良玉也不想家人受到任何伤害也就无奈地让阿福前去告知将军府地人。莫要冲动。听从侯洵之令。
侯洵取得将军帅印。对王承恩道:“王公公。皇上有旨。让海公公领一千人马随本官一道前往四城守将。让其归顺皇上。”
王承恩道:“此间事已了。海龙你便辛苦一程随侯大人前去说服众将。”
海龙道:“当然没问题,不过老王你可要准备好酒菜等洒家回来一醉。”
侯洵道:“本官便有劳海公公了。等一切事了,本官必定请两位公公大醉。”
王承恩道:“事情还没办完,休要只想吃喝。你等还是快去快回。皇上胸怀大志,还有更多的事情需要我们去完成。”
侯洵一拱手,翻身上马直奔北城而去。身后便是浩荡的一千士兵。
-----------
第二天天明,南京的普通百姓还是如常一般生活,却没有发现南京的领导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崇祯吃过早饭,便急往楚王书房走去。这里环境清幽,墨香飘飘,崇祯基本上已经把这里当作办公地点。
崇祯来到书房的时候,侯洵已经在那里等侯,陪同的还有楚王和王承恩。当然,护卫安全的见礼见性在这。
一见崇祯进来,侯洵等人便要跪拜叩安。
“免礼。”崇祯连忙道:“侯爱卿劳累一夜,还是坐下再聊。可曾吃过早饭?”
“谢皇上,微臣已经用过膳。”侯洵满脸疲劳,精神头儿却是很足。
崇祯道:“呵呵,看侯卿如此兴奋,必定有所收获。给朕讲讲。”
侯洵兴奋的道:“回皇上,此次劝服各处将领十分顺利。他们一看圣旨便誓言向皇上效忠,连将军帅印也没多看。于是,微臣便依皇上旨意一一对其进行加封,他们更加心悦诚服,并且写下效忠血书。皇上实在英明,竟然不费一兵一卒便得将领归属。”
崇祯道:“一大早你就给朕戴这么一大顶高帽。这四方将领具体是何人?”
侯洵递上一张宣纸道:“他们俱在名单上,一是东城兵马指挥使徐天况,二是南城兵马指挥使陈伟强,三是南城兵马指挥使崔慕儒,四是城兵马指挥使李长善。”随后又递上四张效忠血书。
王承恩接过纸张便要交给崇祯,后者摇摇头道:“这些朕就不用看了。侯爱卿,朕知道你劳累,还是要你再辛苦一下替朕传一道军令。”
侯洵道:“为皇上分忧,臣死而无怨。”话语当中满是激动,就连下巴的胡子也快要翘起来。
看着这位已经满头白发的侯洵,崇祯对达古代的读书人又多了一番认识。
武艺文章卖与皇帝家。封建时代之的读书人便认为只得这两条途径乃是光宗耀祖之路,于是拼命往官场里钻。
大部分读书人其忠君思想更是自小而立,即使是无米可炊也是为皇帝着想,这便是愚忠。他们一旦得到皇帝的认可,便是死了也要为维护皇帝利益。
侯洵应该算是一个愚忠之人。他曾被罢官,曾数次被前崇祯下狱。其中第一次入狱更是长达七年之久。现在却是毫无怨言替崇祯尽心尽力做事,其忠心实在难得。
崇祯道:“侯爱卿实在是劳苦功高啊。老王,准备拟旨。”
楚王问道:“皇上,此道旨意可是与李自成有关?”
“果然瞒不过王叔慧眼。”崇祯道;“朕知吴三桂受李自成胁逼,而吴三桂兵精将广,却是粮草不多,又要面对满洲那些野蛮人。若是腹背受敌,只怕他会投降于一方。朕需要牵制李自成。侯爱卿,朕命你征北大将军兼兵部尚书,率领十万大军立即从河南为入口北上。”
“不可!”侯洵却是急急反对道:“皇上,现在我们初领军队,并未使军队齐心,而且南京更须精兵守护,一旦北伐,又耗粮食,只怕,只怕不妙!还请皇上三思。”
王承恩奇怪道:“咦,昨晚在宴会上,侯大人不是支持平流寇的么,怎么反而反对起来了?”
侯洵道:“微臣的意见先是西进平掉张献忠,稳定后方,与川兵汇合,到那时方是北伐之际。”
崇祯眨眨眼道:“侯爱卿精通兵事,实为大明之福。不过,朕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
正文 第五十六章、暗渡陈仓
更新时间:2009…9…24 17:10:34 本章字数:2653
第五十六章、暗渡陈仓
崇祯眨眨眼道:“侯爱卿精通兵事,实为大明之福。不过,朕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乃是三十六计之一,喻迷惑对方、取得胜利。当年刘邦将从汉中出兵攻项羽时,故意明修栈道,迷惑对方,暗中绕道奔袭陈仓,取得胜利。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侯洵想了一下便道:“皇上的意思是,明里派兵十万佯攻河南,让李自成以为我方真要北伐,暗地里却是派兵支援秦将军灭了张献忠。不知微臣所说可对?”
崇祯呵呵一笑道:“侯卿不愧为知兵之人,一听便知朕的计划。不知可有遗漏之处?”
侯洵略略沉吟道:“皇上的策略十分高明。关键是如何才能让李自成觉得皇上真会带着十万大军北伐。微臣窃以为,我们只需要大张旗鼓,不断派兵往河南边境集结,并且让商人细作北上暗中传达南京集结大军的信息便可。”
崇祯道:“若是李自成只是认为朕只是虚张声势呢?”
侯洵不假思索的道:“打!我们只须打几场漂亮的胜仗,李自成不信也不成。”
楚王捋捋了胡须道:“李自成的大顺军战斗力一向强劲,想打胜仗已是难事。漂亮的胜仗只怕是难上加难。”
崇祯有着同样的担忧:“王叔所言极有道理,何况朕刚收得兵权,将军还没有确定下来,军心只怕不稳。”
侯洵道:“皇上与楚王分析的极为正确。现时兵权在皇上手上,左良玉手下的士兵皆是为钱为粮,只要皇上稍微提高军饷,立功后加大提升力度,军心一事可以暂时缓解。至于将军,若是皇上信得过,臣倒可以推荐一人。”
“哦。快快说来。能得侯卿推荐之人必是了不得地人物。”崇祯大喜地道。侯洵是个知兵事之人。其所推荐地必定也差不到那里。正所谓千金易得。一将难求。无论如何也要把他弄过来。
“袁继咸。”侯洵淡淡地道。“现任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地袁继咸袁大人。他驻节九江。总督江西、湖广、安庆、应天(南京)等处军务。此人乃是进士出身。不但饱读读书而且熟知兵法。对皇上忠心耿耿。是个大才。”
袁继咸!对呀。我怎么把他给忘记了。崇祯差点拍大腿。
袁继咸何许人也?他便是死不肯降清。还作铭文自勉“大官好做。大节难移”地袁继咸!
按史记载。左良玉地儿子左梦庚将袁继咸诱入军中并软禁。左梦庚降清后。献袁继成以邀功。袁继咸拒降。被押解北京囚禁。曾作铭文自勉:〃大官好做。大节难移〃。顺治三年(1646)六月就义。袁继咸地民族气节为后人所敬仰。曾与文山(文天祥)、叠山(谢枋得)并称为〃江右三山〃。
崇祯当下道:“袁继咸乃是忠勇之士。熟读兵法。当得大将军一职。只是他现在何在?”
侯洵也暗中为好友能得皇上看重而开心,马上道:“回皇上,袁继咸现在仍在江西九江。臣时常与其往来通信,知道他时常为国事忧心。此下能得皇上重用,必定全心全意替皇上效力。”
“那好。”崇祯当场拍板,“朕便下旨。老王你来执笔拟旨,封袁继咸为征北大将军,官居一品,率兵十万,让其立即赶往应天以领帅印替朕北伐。”
不一会,圣旨便拟好。崇祯拿出玉玺在上面盖了章道:“侯卿,袁继咸为朕北伐以牵制李自成。可你也不能闲着,入四川把张献忠的人头提来见朕如何?”
侯洵卟的跪了下来,激动的道:“臣愿往!”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儒家读书人的最高理想。
侯洵素有大志,却一直郁郁不得大展拳脚。也一度以为自己会碌碌无为而度过余生,没想到,崇祯皇上失去京师后竟然如同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但识大体,知人心,会计谋,能纳柬实在是个中兴明君。现在又听皇上有意让他出征四川平张献忠,如何能不喜,如何能不激动!
崇祯却是不答反问道:“侯卿今年贵庚?”
侯洵有些疑惑的回道:“臣今年五十有二。”
崇祯道:“原来侯卿年岁已经如此之大了。蜀道素有难于上青天之誉。朕只怕侯卿不适四川环境……”
“皇上。”侯洵也顾不得打断皇上的话语是种不敬道:“臣时常学戚将军的健身之法,身体强健得很,骑马,射弓不在话下。请皇上不必担忧。臣必不误皇上大事。”
楚王也道:“侯大人所说皆是属实。而且为将不须事必亲躬。皇上大可一用。“
崇祯微笑道:“既然侯卿如此执着又得王叔支持。侯洵听封,朕封为你平西大将军,领兵五万前往助秦良玉将军平流寇张献忠。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提张献忠的人头提来见朕。”
侯洵跪了三个响头道:“臣遵旨。臣必不负皇上所托!”
“好了,起来吧。”崇祯道,“侯卿你任务重,路途远,须小心谨慎。朕派见性大师与你一起,以护你周全。答应朕,预险不必强度,留得有用之身再图平贼。”
侯洵更是感激得五体投地,感觉就算是为皇上战死沙场也是无憾。
崇祯又对一旁的见性高僧道:“见性大师,便麻烦你陪侯卿入川一趟。”
“阿弥陀佛。”见性合什道:“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崇祯也合什道:“阿弥陀佛,朕便替天下万民谢过见性大师。”
侯洵也道:“谢过大师慈悲。皇上,臣现在便告辞去布置。”
崇祯道:“侯卿,这个不急,你先去休息。下午再帮朕实行暗渡陈仓之策。明天一早再来王府。朕与你再细细商议征张献忠之事。”
此时,一宦官在门外唱诺:“皇上,楚王,府外应天府尹与府丞、治中、通判等人求见。”
楚王微笑道:“想不到他们这么快就来了。”想来,这些人便是崇祯叫唤而来。
应天府府尹崔幕白有点忐忑,并非担心左良玉的下狱,而是担心崇祯如同以往的昏庸。左良玉也只是跟自己要钱要粮,却不干涉自己的政务。若是崇祯横插一脚,那么自己苦心经营的南京便真的给他败光了。
---
呼唤票票、收藏。
谢谢
---
。
正文 第五十七章、五大国策
更新时间:2009…9…24 17:10:39 本章字数:2880
第五十七章、五大国策
应天府府尹崔幕白真的很担心崇祯会把南京搞得一塌糊涂。毕竟,崇祯的前科便是将京师给搞丢了。
崔幕白一心为民,自从当上府尹以来便兢兢业业,置流民,开荒事生产,组织民团防流寇,可谓不遗余力、呕心沥血,才把南京治得井井有条。
崔慕白为人宽厚,博学多才在百官当中甚有威望,也深得当南京百姓的爱戴。
崔慕白看看了身边的通判李有才,满怀感慨。来楚王府之前,崔慕白拜访过李有才,希望能与他通力合作,以防崇祯的瞎指挥,没想到李有才却口口声声道“一切听从皇上”,差点将自己噎气。
崔慕白心中暗叹:难道天真要亡大明咩?
崔慕白一脚刚跨进楚王书房门槛,刚好与侯洵擦肩而过,看到侯洵红光满面,似乎十分激动,竟然连自己这个好友也不打声招呼,径直而出。不禁更纳闷了,难道受到崇祯非人的对待!?
心中虽是疑云密布,礼数却是不缺。对着崇祯跪拜而下:“微臣叩见皇上!”
崇祯看着崔慕白,心道:这位被人极为推颂的应天府府尹长得还真不赖。只见,崔慕白年约四十,一身文士打扮。身材高大,丰神俊朗,实在是个难得的美男子。
崇祯微笑道:“你便是人称青天大老爷的崔慕白?”
崔慕白心中格登一下,这皇上怎么会知道我的名字。拱手道:“回皇上,此乃百姓胡乱的叫法,微臣不敢当。”
“崔卿如何当不起这称号?南京在你治下。井井有条。置流民开荒地。练兵团防流寇。提拔人才增赋税。护卫治下百姓安宁。件件都是了不得地事。崔卿。朕要谢谢你才对啊。”
看来崇祯对自己地所做之事甚为赞同。应该不会给乱来。崔慕白心中一宽道:“皇上过誉。此乃臣地本份。不知皇上唤微臣过来。有何吩咐?”
崇祯道:“左良玉心怀不轨意图造反。已给朕捉拿下狱。朕想知道。左良玉可曾有干涉应天府事务?若有。朕便替你解决。”
昨晚。崔慕白地表兄南城兵马指挥使崔慕儒早就快马通知。崇祯已经擒下左良玉。重撑兵权。所以。他心中已经有了对策。只听崔慕白道:“恭喜皇上得已铲除叛逆。左良玉在位之时。不约束手下。经常打骂百姓。其他并无干涉。”
崇祯又看看了崔慕白身旁地通判李有才。道:“通判。有何异议?”
通判是“通判州事”或“知事通判”地省称。宋初。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地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宋太祖创设“通判”一职。大明沿用宋制。
通判由皇帝直接委派,辅佐郡政,可视为知州副职,但有直接向皇帝报告的权力。
李有才整一干瘪的小老头,一身朝服之下倒显得精神,李有才拱手道:“回皇上。崔大人所说属实。臣无异议。”
崇祯道:“既然李通判也无异议,崔卿,那朕是帮不上忙的了。”
“不敢劳动皇上。”崔慕白心想,你不要插手便是帮了大忙。
崇祯却道:“可朕却需要你帮朕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