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王道-第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切都发生在眨眼之间。
在这个黑暗尚未完全降临的黄昏时分,在京城王都庆州,在侍中金明的马车内,竟这样遭到了不明身份的刺客的袭击。
金明遇刺的消息,在京城不胫而走。几天后,又传来在仁容寺火化金明的尸身和收入舍利匣内的消息。
然而,也有不同的消息传出,说是当时马车里的人不是金明,而是仁容寺的住持头光大师。传闻那日金明因事未能出席天道祭,而头光大师搭乘金明的马车,途中惨遭横祸。因此,在仁容寺火化的那具尸首也不是金明,而是头光大师的法身。
但是各种传闻未待人们辨明真假,随即消失。因为兴德大王久病之余,终于驾崩归天。
据《三国史记》王历表中记载“兴德大王合葬于王妃之陵……。”来看,现位于月城郡安康邑六通里的陵墓无疑便是兴德大王之陵。这座王陵是讫今为止人们所知的新罗时期最完整的陵墓。
从此,兴德大王之死,拉开了新罗历史上史无前例的血腥之战,即“蔷薇战争”。
兴德大王葬礼之后,上大等金均贞召开了一次“和白会议”。
和白会议,是新罗独特的会议制度。是众臣聚首共议国政要事的会议。召开会议时,朝廷各部最高长官——大等们聚首共商所有相关的国政事务。因此,和白会议是代表贵族势力利益的中央贵族会议体制。代表这些贵族势力利益、主持会议的议长称为“上大等”。所以兴德大王驾崩后,自然由金均贞主持召开了此次“和白会议”。
由于兴德大王无后嗣,众人一致推荐由上大等金均贞继承王位。
和白会议的决议形式须全数通过方能生效,哪怕只有一人反对也无法通过。推崇金均贞继承王位之所以无一人反对,一方面是因为大王驾崩后,上大等是取代王位理所当然的第一人选。另一方面,金阳率兵将把守召开和白会议的积板宫,慑于金阳的武力威胁,也无人敢于反对。
正如金阳事先策划好的那样,在没有侍中金明参加的和白会议上,一致通过推崇上大等金均贞登上王位的决议如此顺利,竟不费吹灰之力,易如反掌。
当时,虽也有少数大臣主张,应根据长子优先的原则,由金均贞的哥哥金宪贞之子悌隆承袭王位,但在大势所趋下,这种主张终归沉寂。加之,在金阳的武力威胁下,哪里还敢有异议。
于是,丙辰年即公元836年1月,上大等金均贞终于登上王位。
按照当时新罗的风俗,每有新王登基,天下百姓都将聚集王宫前高呼万岁。此次也不例外,得知新君王登基的消息,京城的百姓们奔走相告,争相涌到积板宫前振臂高呼万岁。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金阳亲自率兵护卫。看到众多百姓高喊万岁的情景,金阳心下痛快至极!
然而正在那时,高昂的呼喊声突然嘎然而止。人群自动向两边闪出一条道,一队骑兵出现在眼前。他们手持大刀,身穿铠甲,全副武装。看到领头的武将,一瞬间,金阳吓得差点魂飞魄散。原来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金明!本应早已作了阎长刀下鬼的金明却毫发未损地率兵杀了回来,不仅如此,他的身后还跟着骁将裴萱伯和金阳的岳父大人利弘,众多士兵已经包围了王宫。
“害怕了?你这个鼠辈小人!”
看到金阳大吃一惊的样子,金明放声大笑道:“我故意装死,放出假消息,便是想看看到底是谁想取我性命。现在,终于真相大白了。”
由此,仁容寺的头光大师惨遭祸横丧命的传闻得到证实。
金明的军士气势汹汹,将王宫围得水泄不通。金阳虽派兵将守宫门,无奈寡不敌众。
原来,金明听说有人要杀自己,索性故意诈死。他一面人不知鬼不觉地召集骁将裴萱伯等,招兵买马,养精蓄锐,一面等待时机。时机终于来了,大王驾崩后,想取自己性命的人也浮出水面,他便是金阳。于是金明举兵杀向王宫。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打开宫门,挡我者死。”金明拔刀高声喝道。
但见金阳却纹丝未动,说道:“古人曰,人君之位非在人为而在天定。上天钦定的新王在此,你等胆敢如此无礼,擅闯王宫,难道想谋反不成?”
金明听到金阳的这番话放声大笑,反驳道:“上天钦定的新王?你们才是天理难容的谋反。究竟是谁认上大等为新王?”
站在一旁关注事态的利弘,看到自己的女婿死守宫门,没有丝毫的退让之意,不得不向前一步站出,说道:“爱婿,你怎么如此糊涂?你驻守宫门阻挡才是谋反。难道你不知悌隆公是长子,他才是顺应天意的王位继承人?”
金阳这才恍然大悟。
原来金明一党为了表明他们师出有名,才推出悌隆公这个傀儡。尽管悌隆公是上大等金均贞之兄金宪贞之子,但却是一介文弱书生,根本无心问津朝政。
金明一党之所以拥立悌隆,还有一个原因,那便是悌隆的夫人文穆。文穆是金忠恭之女,也是金明的姊姊。金明任侍中之位只有短短一年时间,在宫中尚未站稳脚跟。对于这一点,金明自然心中有数。因此他极力推荐自己的姊夫悌隆,以此宣扬悌隆继承王位的正当性。
听到岳父利弘的一番话,金阳这才完全明白了他们的图谋。
金阳一言不发,拔弓引箭,射向岳父大人的头盔。箭头正射穿利弘头盔缨穗,金阳以此表明决绝之意,即便是岳父大人也绝不心慈手软。
只听金阳说道:“所谓君辱臣死。我君受辱,我辈将以死雪耻。岳父大人决意闯宫,那便先将愚婿杀了吧。”
话音刚落,金阳又张弓搭箭,连续射死了十余个向前冲的军士。金明见金阳心意已定,便挥手令众军士全力闯宫。金阳骑马傲立城门,挥刀砍杀接近城门的士卒,但未过多久,便中金明的干将裴萱伯之箭翻身落马。
据《三国史记》记载,当时裴萱伯的箭正中金阳的大腿。阎长搀扶着中箭的金阳躲入宫内。尽管宫门紧紧关闭,但金明军乱射的火箭,越过宫墙点燃杂物,宫内顿时火光冲天。
阎长拔出了金阳大腿上的箭头,伤口处立即喷涌出股股鲜血。因担心箭头淬毒,阎长用嘴吸出伤口中的流血,然后说道:“大人,咱们得先退下。”
大势已去。金阳军已失斗志,宫内一片火海。
“君王现在在哪里?”金阳流着血问道。
然而,此时已无人顾及。
阎长转过身蹲下说:“大人,我背你。”
阎长背起金阳走入殿内,只听得宫内已乱成一团,哭喊连天。
新任君王金均贞面色惨然坐在御座上。御座是惟帝王使用的圣座。即位仅仅两天的新王金均贞或许正在叹息自己的短命吧。
金均贞斜坐在御座上茫然地看着进入殿内的金阳。
“君王陛下,”金阳焦急地喊道:“得先躲一躲。”
金均贞苦笑道:“躲?能躲到哪里?”
金均贞注视着金阳说道:“该躲的人不是我,而是你。我年纪也大了,也活够本儿了。你还年轻,你必须活下去,再图大事。”
金阳刚要开口说些什么,金均贞递给金阳一件东西。金阳低头一看,原来是御用玉带。那是新罗帝王世代相传的帝王信物之一,也称做“天使玉带”。
天使玉带与黄龙寺的“丈六像”、黄龙寺的“九层塔”一并称为“新罗护国三宝”。据传,天使玉带是镇平王一年即公元579年,天宫上皇派天国使臣馈赠新罗帝王的御用长腰带,从此成为彰显帝王神圣地位和权势的国宝之一,是历代新登基君王向世人耀示君王神圣的必备之物。
从金均贞手中接过玉带的一瞬,金阳改变了主意。他寻思到,与其在此惨死,不如遵循陛下旨意,接下玉带来日再图大事。
于是,金阳将玉带缠在腰间后,对阎长说:“快!背我快走!”
阎长卸下金阳的铠甲和头盔,背起了金阳。阎长的部下李小正,在前拼力厮杀,试图杀出一条血路,但阎长等人还是被重重包围的金明军生擒了。
然而无巧不成书,生擒他们的却正是利弘的部下。利弘闻迅拍马赶来,亲自过问。一看到伏在阎长背上的人,利弘便认出那人正是自己的女婿金阳。
金阳已箭毒发作,全身青紫,伏在阎长的背上昏死过去,腿上的伤口仍然血流不止,脸色如同死人。利弘心想,反正现在金阳与死尸无异,与其背下亲手杀死自己女婿的恶名,不如让他自生自灭。
于是,利弘命令士卒道:“放他们走!”
如此,金阳侥幸死里逃生,得以留下了性命。
后来金阳突破重重包围,逃到北川柏栗寺附近的山野。金均贞则在御座上惨遭乱军砍杀而死。
金阳拥立金均贞登基的图谋,仅仅维持短短三天后随即夭折。
第二天清晨,金阳在柏栗寺附近听到了这个悲惨的消息。
据传,金阳听到金均贞惨遭叛军弑杀,尸身也烧尽成灰,不禁跪地痛哭。
金阳深深自责,认为所有这一切皆因己而起。
金阳仰天叹泣,指日发誓:“天地神明在上,此仇不报死不瞑目!”
从此,金阳踪迹皆无,无人知晓他的下落。
杀死金均贞,夺取朝廷大权的金明一党,按照计划,拥立悌隆登上王位。由此,悌隆成为新罗第三十四代君王,即僖康王。
违背自己的意志,被迫当上傀儡君王的僖康王,即位后,即封金明为上大等,利弘为侍中。至此,天下实权掌握在这两人手中。
但是僖康王虽登上王位,却未能确保君王应有的正统性。因为,每位新登基的君王必须系在腰间的玉带不见了踪影。天帝借天使之力下赐天使玉带,腰上没有玉带,谁也不肯认僖康王为大王。金明命手下将王宫翻了个遍,仍未找到玉带。
为了笼络民心,僖康王即位后,赦免了除死刑犯外的所有囚犯,却依旧无法安抚人心。
此时,金均贞之子金徵仍留在京城庆州。金明一党完全可以斩草除根,但慑于民心他一直未敢下手。
金明弑杀金均贞,连尸身都被烧成了灰的这等不义之事,尽人皆知。如果再杀掉金均贞之子金徵则必将遭至民心谋反。因此,金明犹豫不决,不敢贸然杀他。
另一方面,金徵却不断散布父亲屈死的言论。声称父亲被大火烧死时,天使玉带也一并烧成了灰,这是违逆天意,触怒上天的报应。
“除掉他吧!”利弘气急败坏地说道:“趁早铲除祸根,才是上策。俗话说,祸生于忽。对金徵绝不能掉以轻心。杀掉他才能免除后患。”
对金明和利弘想要除掉自己的心思,金徵早有察觉。于是,当年五月,金徵带领全家悄悄地逃出了京城庆州。
金徵逃到了一个叫黄山津口的地方,即位于今天阳山和金海之间的洛东江港口。在这个港口,金徵率跟随自己的残兵,向茫茫大海驶去。
在无边无际的苍茫大海上,金徵万念俱灰,甚至想跳入海中,了此一生。
不过几个月的工夫,父亲登上王位仅三天,便惨遭弑杀,连尸身都被烧成了一把灰。
不知守卫宫殿的金阳躲到哪里去了。金阳的丈人是利弘,而利弘又是金明的策士。如此看来,金阳早已降服,站到敌人一边去了。
鼠辈小人!
与平素偏爱金阳的父亲不同,金徵对金阳无甚好感。
早在数年前,金阳半夜造访以后,金均贞曾对儿子佑徵说道:“……我年纪大了,世间之事也经过了,荣华富贵也享受过了,死而无憾。但你不一样,你还年轻,必须为来日作打算。调金阳去武州任都督吧。金阳是个聪明出众之人,他日必将知恩图报,助你一臂之力。”
于是,金徵遵从父亲之意,将金阳升迁至武州任都督。
金徵望着远处的海平线,不禁叹息。
知恩图报?!这便是知恩图报吗?!事情到如此地步,归根结底均由金阳而起。金阳是辅佐金均贞登上王位的核心人物,也是指挥士兵护卫宫殿的将军。金阳事前夸下海口,声称已除掉金明。事实上,金明不但没死,还率兵杀了回来。所有这一切都是曾被父亲夸奖为聪明出众的金阳引起的。
像躲在洞里,伸出头左右察看的老鼠一样,心怀二心,伺机见风使舵,这不就是金阳的写照吗?
金徵将所有这一切都归咎于金阳,他认为是金阳让他落到如此地步。船内只有金徵和他的家人以及三、四名追随自己的心腹。天地之大,却无容身之地。到底应逃往何处?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免费电子书下载
突然,金徵的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人,那便是清海镇大使——张保皋。
是的,在这茫茫大海上,可去的地方只有一处,那便是张保皋任大使的清海镇。所幸当时推荐张保皋任清海镇大使的正是时任侍中的父亲金均贞。父亲金均贞有恩于他,张保皋不会无动于衷的。
想到此,金徵急忙掉转船头,穿过南海,向清海镇驶去。
闻听金徵连夜逃到清海镇投靠张保皋的消息,金明气得火冒三丈。视金徵为眼中钉的金明之所以迟迟未动手杀死他,还有一层原因。那便是金明的大姊昕明。
原来上大等金均贞丧妻续取的正是金忠恭之女,金明的大姊昕明。
金明拥立为王的悌隆是金明的姊姊文穆王后的夫君,被金明弑杀的金均贞是金明的姊夫,新登基的君王悌隆亦是金明的姊夫。
夫君遭叛兵弑杀后,昕明找到弟弟金明哭着说道:
“你怎能不顾手足骨肉之情,杀死我的夫君?”
虽非亲生,但名义上金徵仍是昕明夫人之子。因此金明确有些不忍一下子杀死姊姊的丈夫和儿子。于是一念之差,金徵从眼皮底下溜掉了,并且投身于清海镇大使张保皋。
当时,张保皋已经拥有自己强大的武力,连朝廷都惧他三分。张保皋率先王认可的万余军队镇守海上。不仅如此,张保皋还掌管着通往唐朝和日本的整个南海,拥有一支强大的商船船队,能赚取大量的财货。更何况,他所治理的清海镇是一个新罗法令所达不到的地方,简直像一个独立王国。
气急败坏的金明直接闯进君王的寝宫,高声说道:“大王陛下,阿餐礼征一党正是金徵投身清海镇的帮凶,应迅速拿下处以斩刑。”
礼征是金均贞的妹婿,也是助金均贞登上王位的核心人物之一,自然是金明不共戴天的仇人。金明带刀闯入寝宫,胁迫僖康王。在金明的逼迫下,无奈登上王位的悌隆僖康王,这位无意于政治的白面书生,情急之中不得不应允了金明,但却实难忍心杀死礼征。
恰好这时,发生了一件值得举国同庆的大喜事。先王兴德大王末年,前往唐朝“献忠守卫”唐文宗的金义宗回到了新罗(实际上他被派到唐朝充当人质,以示忠心)。后来,唐文宗下赐接替金义宗“献忠守卫”的金忠信锦彩,以示两国之间的友好。
锦彩,是指染绸缎的泥金或金粉。下赐锦彩,实际上是唐朝间接表示承认新罗新君王之意,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
而且,王子金义宗从唐朝归来时,直接带着唐文宗赐封的官爵。
于是六月,一场盛大的酒宴在王宫举行,地点是雁鸭池。雁鸭池是统一三国的文武大王为了建造人间世外桃源而造的王家庭园。完成三国统一大业的文武大王,汲取了高句丽和百济的文化营养,为开创统一新罗的黄金文化,修建了这座雁鸭池。
金明决定便在这个酒宴上除掉阿餐礼征以及和他一伙儿的良顺。
终于,六月十二日在雁鸭池举行了庆祝新君王登基的盛大酒宴。金明及手下裴萱伯和利弘均身穿铠甲,全副武装。按理,任何人不得持刀进入王宫内,于是将守宫门的武将上前阻拦。
金明瞪眼喝道:“你等胆敢阻拦?你是保卫王宫的武将,我是保护君王的将军。将军岂能放下手中武器!”
金明打算就在这举行酒宴的雁鸭池里擒拿金礼征和金良顺,并当场斩首。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金礼征和金良顺对此早有耳闻,已于前夜逃出了京城庆州,乘船前往清海镇逃命去了。
原本金明派兵将雁鸭池团团围住,挖好了陷阱,只等两人前来送死。不曾想,金礼征等却早已听到风声跑掉了。金明怒气冲天。金明对如此无能而又不顾自己警告的僖康王,忍无可忍。
不过,雁鸭池的盛宴仍然照旧举行。当时,贵族社会非常流行掷骰子游戏。那些贵族们边饮酒边玩儿掷骰子游戏,玩儿兴大发,热闹异常。
略赘述一句,在1975年3月开始的对雁鸭池进行过为期两年的考古挖掘中出土了十四面体的骰子,每一面都刻有四字铭文。掷骰子游戏的方法是将骰子掷出去,照着骰子冲上的一面所显示的意思做动作。
流传至今的骰子每一面上都刻有诸如此类的四字:“饮尽大笑”、“三盏一去”、“自唱自饮”、“任意请歌”等。
此时,参加雁鸭池盛宴的宾客中有一位叫金大廉的大臣,他于兴德大王三年,即公元823年,曾作为使臣出使唐朝。从唐朝返回时,他带来茶叶种子,种在智异山。时至今日,著名的庆尚南道河东郡双溪寺栽培的茶叶正是那时金大廉从唐朝带回来种下的茶叶种子。因此,金大廉被后人称为“茶叶之父”。
除此之外,他身为外交官出身的元老级大臣,与金均贞关系十分亲近。
有人劝金大廉也掷一次骰子,金大廉便笑着拿起骰子掷了出去。骰子最上的一面写着:“象人打鼻”。
这真是令人感到非常滑稽可笑的动作。金大廉虽说是老臣,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致,他便用手捏着自己的鼻子,在回廊上,一边转着圈子,一边打自己的鼻子。大王等众臣看罢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不过,一圈人中只有金明却仍铁青着脸,杀气腾腾的。看到事态不妙,众人都劝金明玩儿掷骰子游戏。金明先是拒绝,但在众人的再三相劝下,便拿起骰子环视周围,意味深长地说道:“不管掷出去的骰子上是什么意思,我都将照办,对此可有异议?”
霸气书库(www。87book。com)好看的txt电子书
众人均表示无异议。
于是,金明拿起骰子掷了出去,在别人看到之前,他抢先捡起骰子看了看上面的意思。随后,他让利弘斟酒,自己连饮了三杯。众人都以为骰子上写的是连饮三杯。正在这时,只见金明“嚯”地从座位上站起来,一步一步走到金大廉跟前,叫喊道:“大人,将你的颈上人头拿来,骰子上便是这样写的‘连饮三杯,割敌头颅’”。
金明的话如同晴天霹雳一般,所有在坐的人都清楚骰子的十四个面中,没有一面写有“三盏斩首”之类的字句。
更何况,金大廉并不是金明的敌人。
尽管如此,金明仍认定金大廉是叛敌,因为金大廉与已死去的金均贞是老朋友。更重要的是,金明将对金NFDB2徵和金礼征一党逃跑的愤怒和不满全都发泄到了金大廉的身上,同时也是为了给不听自己警告,对此放任不管的僖康王来个下马威。金大廉成了金明泄愤的替罪羊。
“将你的人头拿来,照着骰子上所写的意思,我得割下你的人头。”
金明瞪眼喝令,酒宴的气氛一下子变得杀气腾腾。
“还愣着干什么?快拉出去斩首。”
听到金明的命令,金明的手下裴萱伯上前捕缚金大廉。金大廉气得浑身发抖,却无一人敢上前制止。连坐在御座上的僖康王也束手无措。
正在这时,有人拍案而起,大声说道:“这是干什么?”
众人都将目光投过去,原来是金昕。他曾是康州(即今日的镇州)大都督,后升迁至阿餐,兼相国。虽然金昕是金阳的堂兄,但金明却从心里十分敬佩他。
金明钦慕金昕,是因为金明的父亲金忠恭生前曾对金昕大加赞赏,称他“精神明秀,器宇深沉。”在金忠恭的推荐下,金昕作为朝贡使入唐,发挥了重要作用。
“今天是庆贺大王登基的大贺之日。怎能在如此喜庆之日,酿成惨祸?”
见金昕站出来阻拦,金明大笑着说道:“相国不必如此。自古敌人不是在外面,而是在里面。俗话说‘衣冠之盗’,是指盗朝服穿的人。金大廉不正是盗官服穿的贼吗?”
金昕虽再次阻拦,金明却心意已决,根本不听劝阻。裴萱伯推搡着金大廉,拉了出去。参加酒宴的贵族们早已没了兴致。这时,金明却拿起骰子笑着对利弘说:“来,轮到你掷骰子了。”
利弘接过骰子便掷在廊子上。骰子停止滚动后,冲上的一面写着“自饮自唱”四字。
利弘一口气自斟自饮罢,说道:“我喝完了,该唱了。”
说完,利弘走到莲花池边,摘下一朵盛开的莲花,回到廊子里,开始边唱边舞。他唱道:
但若夫人不嫌我牵牛之手
不为我耻
我愿为夫人攀登高山
只为摘花献夫人。
这是一首自古传唱下来的歌颂男女之情的新罗民歌,是新罗三十三代圣德王时期由一位老人传唱的。这首民歌的背后,还有一个小典故:
圣德王时期,纯贞公赴任江陵太守。途中在海边进食午餐。海边矗立着连绵起伏的高山,如同屏风。而山峰上开满了鲜艳的山踯躅花。
纯贞公夫人水路看到鲜花,不禁问众侍从,是否有人愿意为她攀登高山摘朵鲜花。众人纷纷说道,山高难登。正在这时,牵牛经过此地的一老翁,听罢夫人言语,立即攀上高峰,摘花献给夫人,并唱出了这首民歌。
从此,这首民歌被誉为“献花歌”。
水路是韩国历史上著名的美人。
《三国遗史》中,描述水路夫人容貌称:“水路夫人容貌绝世。”
因此,这首歌便成为男人示爱之歌,在新罗广为流传。摘花献人暗示求爱,而女人接受献花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