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邻家少妇-第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掏出一手帕冷米饭,用两个树棍儿扒着往口里填,吃过一阵,就趴在河里喝一气水。见了我,认出来了,用树棍儿筷子指着饭让我。
“那个光头呢?”我问了一句。两个男人就嘻嘻哈哈地笑,用眼睛直瞅着左身后的山洼洼眨眼。
我坐下来和两个男人吃烟,他们才说:光头去会那女子了。他们昨日上来,三个人就趴在这里大声吹口哨,口哨声很高,学着黄鹂子叫,学着夜猫子叫。这叫声是女子和光头定的约会暗号。果然女子就从山根下的家里出来,一见面哭哭啼啼,说她爹横竖为难,一千二百元看来是不能少的,商定今日从山梁那边掮了木头回来再具体谈谈,今天下来,女子早早就在这里等着。现在他们放哨,一对情人正在山洼洼后边哩。
我觉得十分有趣,也就等着一对情人出来看看结果。这两个男人吃足喝饱了,躺在石头上歇了一气,就不耐烦了,一声声又吹起口哨,后来就学着狼嗥,如小孩哭一样。果然,那山洼洼后就跑来了光头,一脸的高兴。一个男人就骂道:“你好受活!把我们就搁在这儿冷着?!”光头说:“我也冷呀!”那男人就又骂道:“放你娘的屁,谈恋爱还知道冷?”另一个就问:“干了吧?你小子不枉活一场人了!”光头又摇头又摆手,两个男人不信,光头便指天咒地发誓,说他要真干了,上山滚坡,过河溺水。一个男人就叫道:“你哄了鬼去!我什么没经过,瞧你头发乱成鸡窝,满脸热汗,你是不是还要发誓:谁干了让谁在糖罐里甜死,在棉花堆上碰死,在头发丝上吊死!?”
光头一气之下就趴在河边喝水,叽哽叽哽喝了一通,站起来说:“现在信了吧?!”
两个男人便没劲了。光头却从怀里掏出一包红布卷儿,打开说:“女子和我一个心的,和她爹吵了三天了,她爹直骂她是‘找汉子找急了!’要当着她在担子上吊肉帘子。她只好依了他,说定一千二分文不少,但她就偷了她爹一百元,又将家里一个铜香炉卖了一百元,又挖药赚了一百元,全交给我啦!”
两个男人“啊”的一声就发呆了,眼红起来,几乎又产生了嫉妒,将光头打倒在地上说:“你小子丑人怪样子,倒有这份福分!那女子算是瞎了眼,给了钱,倒没得到热火,把钱撂到烂泥坑了!”
光头收拾了布包,在衬衣兜里装了,用别针又别了,说这别针也是那女子一块带来的。“我抱了一下,亲了一口哩。” 
                  
 商州初录(13)
 “好啊,你这不正经的狂小子!你怎么就敢大天白日在野地里亲了人家?那女子要是反感起来,以为你是个流氓坯子,那事情不是要吹了吗?人家亲了你吗?”
“亲了,没亲在嘴上。你们吹了口哨,我一惊,她亲在这里。”光头摸着下巴。
后来,三个男人又说闹了一通,就掮起檩木出发了。他们都穿着草鞋,鞋里边塞满了包谷胡子,套着粗布白袜子,三尺长的裹腿紧紧地在膝盖以下扎着人字形。天很冷,却全把棉衣脱了,斜搭在肩上,那檩木扛在右肩,左手便将一根木棒一头放在左肩,一头撬起檩木,小步溜丢地从河面一排列石上跳过。
就在这个时候,对面山梁上一个人旋风似的跑下来,那光头先停下,接着就丢下檩木跑过去。我们都站在这边远远看着。过一会儿,光头跑来了,两个男人问又是怎么啦?光头倒骂了一句:“没甚事的,她在山上看着咱们走,却在那里摘了一个干木胡梨儿,这瓜女子,我哪儿倒稀罕吃了这个?!”两个男人说:“你才瓜哩!你要不稀罕吃了,让我们吃!”那光头忙将木胡梨儿丢在口里就咬,噎得直伸脖子。
这天下午,我并没有立即到山梁那边去,却拐脚到山根下的那人家去。这是三间房子,两边盖有牛棚,猪圈,狗窝,鸡架,房后是一片梢林,密密麻麻长满了栲树,霜叶红得火辣辣的。院子里横七竖八堆着树干、树枝,上屋门掩着,推开了,烟熏得四堵墙黑乎乎一片,三间房一边是隔了两个小屋,一间是盘了一个大锅台,一间空荡荡的,正面安一张八仙大桌,土漆油得能照出人影,后边的一排三丈长的大板柜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瓦盆瓦罐,各贴着“日进百斗”“黄金万两”的红字条。
“有人吗?”我开始发问,大声咳嗽了一声。
西边的前小屋里一阵阵响,走出个人来,六十岁的光景,腰弓得如马虾,人干瘦,显得一副特大的鼻子,鼻翼两处都有着烟黑,右手拄着一个拐杖。让我坐下,便把那拐杖的小头擦擦,递过来,我才看清是一杆长烟袋。我突然记得蛋儿窝那老者的话,这莫非就是那个驼背老五吗?我后悔偏就到了他家,这吃喝怕就要为难了。我便故意提出买些饭吃,他果然呐呐了许久。说家里人不在,他手脚不灵活,又说山里人不卫生,饭做得少盐没调和的,但后来,还是进了小屋去,站在炕上,将楼板上吊的柿串儿摘下三个柿子端出。这柿子半干半软,下坠得如牛蛋,上边烟火熏得发黑,他用手抹抹灰土,说:“这柿子好生甜哩!冬天里,我们一到晚上吃几个,就算一顿饭了呢!”
我问:“家里就你一个人吗?”
“还有个女子。”
“听说面条做得最好?”
“你知道?你怎么知道了?你一定知道她的坏名声了!这丢了先人的女子,坏名声传得这么远啊!咳咳,女大不中留,实在不能留啊!”
这驼背竟莫名其妙地骂起女儿来,使我十分尴尬。正不知怎么说,门口光线一暗,进来一个女子,却比老汉高出一半,脸子白白的,眼睛大得要占了脸三分之一的面积,穿一身浅花小袄,腰卡得细细的,胸部那么高……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出脱的女子!
“爹,你又嚼我什么舌根了?!我到山上砍柴去了!”那女子说着,就拿眼睛大胆地盯我。我立即认出这女子就是和光头好的那个,刚才没有看清眉脸,但身段儿是一点不会错的。
“砍柴?不怕把你魂丢在山上?一天到黑不沾家,我让狼吃了,你也不知道哩!我在匣子里的钱怎么没有了?”
我替那女子捏了一把汗。那女子却倒动了火:“你问我吗?我怎么知道?你一辈子把钱看得那么重,钱比你女子还金贵,你问我,是我偷了不成!”
老汉不言语了,又嚷道山里老鼠多,是不是老鼠拉走了?又怀疑自己记错了地方?直气得用长烟袋在门框上叩得笃笃响。那女子开始要给我做饭,出门下台阶的时候,我发现她极快地笑了一声。
饭后我要往山梁那边去,那女子一直送我到了河边。我说:“冬天的山上还有木胡梨吗?”
“不多见到。”她说,立即就又盯住了我,脸色通红。我忙装出一切不理会,转别了脸儿。
在山梁后的镇上干完了我的事,转回来,已经是第五天了。我又顺脚往驼背老五家去,但屋里没有见到那女子,老汉卧在一堆柴草中,鼻涕一把泪一把地哭。好容易问清了,才知老汉后来终于想起那笔钱就是装在匣子里,老鼠是不会叼的,便质问女儿。女儿熬不过,如实说了,老汉将女儿打了一顿,关在柴火房里,又上了锁。等到第三天,那光头又掮木头走到河边,向这里打口哨,那女子就踢断后窗跑了。老汉追到河边,将那光头臭骂了一顿,说现在就是拿出十万黄金也不肯把女儿嫁给他了。女子大哭,他又举木棍就打,那光头的两个同伴男人扑过来,一个夺棍,一个抱腰,让光头和女儿一块逃走了。
“这不要脸的女子!跟野汉子跑了!跑了!”老汉气得又在门框上磕打长杆烟袋,“叭”地便断成两截。
我走出门来,哈哈笑了一声,想这老汉也委实可怜,又想这一对情人也可爱得了得。走到河边,老汉却跑出来,伤心地给我说:“你是下川道去的吗?你能不能替我找找我那贱女子,让她回来,她能丢下我,我哪里敢没有她啊!你对她说,他们的事做爹的认了,那二百元钱我不要了,一千元行了,可那小子得招到我家,将来为我摔孝子盆啊!” 
                  
 商州初录(14)
 石头沟里一位复退军人
一觉醒来,就听见后窗外有吱扭扭、吱扭扭的响声,炕那头的复退军人还在呼呼噜噜地睡着不醒。这复退军人三十三岁,前年从青藏高原回来,虽然已经务农三年了,但身上还保留着军人的气质:一是行走,坐卧,胸部总挺得高高的;二是能苦能累,能吃能睡;三是穿一身黄军衣,领章帽徽当然没有了,但风纪扣扣得极严。我昨天下午一赶到这里,他就对我十分友好,一定留我住下,又当夜勒死了一只后山跑过来的游狗,打了二斤烧酒。吃狗肉喝烧酒,里外发热;两个人头歪头倒在炕上就一直没有苏醒。
“喂,伙计!”我叫着。
复退军人依然沉睡如泥。我侧起身来,撩起后窗帘往外一看,才见屋后田边的那台大石磙碾子被一个女人推着。这女人窄袄窄裤儿,腰俏俏的;头上抹着很重的头油,丝纹不乱;一双用粉涂得雪白的单布鞋,弓弓的小巧,起落上下没一点声响。碾磙子太大了,一丈多长的碾杆,一个人推着很费力。碾盘上铺着的一层鲜玉米颗粒,被石磙子碾过,噼噼啪啪地响,黄白浆水就溅得一碾盘都是。
我穿衣起来,一边到门前的河里去洗脸,一边看着推碾子的女人,想这是谁家的小媳妇,这么俊样,怎么一大清早独自来推碾子,那么大的石磙子,她推得动吗?
正看着想,那女人听见泼水声,掉过脸儿也来看我,没想目光正碰在一起,她一笑,脸先飞上了红,忙推着石磙子走,偏在石磙子和我一条方向线上的时候,她再不推,躲在那边细声地咳嗽。
就在这个时候,我睡的那个后窗打开了,露出复退军人的黑脸。那女人立即闪出来,往那里睨了一眼,忙又向我这边看,我忙埋下头去。等再去看那窗口,已经关上了。不久,有一头毛驴,背上有着套绳,从后门端端走出来,走过田埂小路,站在碾盘下。那女人也站住了,动手将毛驴套上了碾杆,却大声骂道:“你来干啥?你还敢来?!看我打死你!”
一根树枝扬在半空,似乎使出了全身力气,但落下来,轻飘飘的,只在毛驴后胯下一捅,毛驴小步溜丢推着石磙子吱扭扭飞转。
我知道这女人是和复退军人熟识的了,但为什么却不把毛驴拉出去帮忙?我赶回来,复退军人已经洗好了脸,在镜前用手挤腮帮上的粉刺儿,一边轻轻地哼着歌子。我说:“伙计,你家毛驴跑出去了,那个女人不作声就套上,帮她推碾子哩!”
“是吗?”他好像才知道了这事。“这毛虫,怎么就跑出去了?!”但他并没有去拉回毛驴,也不从后门出去看看,只是轻轻地哼他的歌子。
“这女人是哪里的?”我问他。
“上边垴畔的。”
“是谁家小媳妇?”
“不是谁家小媳妇。”
我终于证实了,这小巧女人和复退军人是相好的了。
“你们既然很熟,她一个人能推了碾子?你该去帮帮手啊!”
他突然脸红了:“我才不管她哩!”
后来,毛驴就又独自走回来了,驴背上放着套绳,套绳中间有一个十分干净的新手帕包儿,复退军人打开了,里边是碾成的鲜包谷粥团。
“她送你的?”我说。
“她恐怕是让我招待你的。”他说,“你吃过这包谷粥粑粑吗?比白面馍馍好吃哩。”
这一天早上,我们就做了稀饭和包谷粥粑粑。那粑粑果然十分清香,愈嚼愈有味道。我们边吃边说着话,他告诉我:他们这里叫石头沟,沟底流的不是水,而是石头。我说这一点我昨日一来就看出来了,因为在这条沟里走了十五里,沟道里先还有水,走着走着水就没了,再走一半里,水又出现了,原来这沟里的河是渗河。走过七八里,河里便很少有沙,全是石头,大的如屋,小的如枕,你垒我,我垒你,全光圆白净,有水的地方,水就在石头中隐伏,浅潭中游几条小鱼,没水的地方,连一棵草也没有。他说,这里便是沟垴,上边坡堰上的村子,是这条沟惟一的村子,共五十户人家。这五十户分为三姓,主要是孙家,其次是田家,再是韩家。他家姓宁,是仅有的独户,与村子较远。平日他家和坡堰上的人家来往不多,但全村惟一的石磙子碾子却在他家屋后,少不了有人来碾谷子、稻子、包谷颗的。他末了就又说起他自己,说他当了几年兵,在青藏高原上一个劳改场看管犯人。复退后,去年双亲相继谢世,三个妹妹也早嫁了人,他就成了一家之主:进门一把火,出门一把锁,一桌饭端上来,他不说吃,谁也不会吃。“我能吃苦,什么都可以,就是闷得慌。”他买了一个收音机,每夜听到鸡叫,但还是常失眠。
“你怎么不找个媳妇呢?”我说。
“一个人倒清静。”他笑了,又问我,“你说呢?”
饭后,我便一个人到后边的坡堰村子去了。这村子确实不小,但房屋极不规律,没有两家是一排儿盖的,由下往上,一家比一家高。村里没有一条端端的街,也没有一条平平的路,都是从这家到那家,一条仄路,斜着朝上,或斜着往下。我在村子里转了几转,人们都拿眼睛好奇地盯我。我发现村里穿黄军衣的,黄军鞋的,戴黄军帽的人很多,便向几位正聊天的人打听,他们就一哄笑了。 
                  
 商州初录(15)
 “我们这里有兵种哩!”
“兵种?”
“你看见最上头的那个门楼吗?”一个人用嘴努着,“那是孙家二爷,七个儿子,都当过兵,到了孙子辈,又当了三个。”
我有些吃惊:这孙家人口好旺,出了这么多军人?!“那河下的宁家,不是也出过个兵吗?”
“他算什么兵?看管了几年犯人!回来还是个农民,连媳妇都丢了。”
这些人说起来,兴趣倒来了,似乎谈论别人的不幸和愚蠢,最能开心。我便也从中知道了这复退军人家底是全村最薄的。孙家有个叔父在大队当领导,那几年招兵,孙家每年要走一个,三四年回来,就都安排了,有在县饮食公司的,木材检查站的,交通局的,汽车队的……都发了财,日子过得人模狗样的。这姓宁的老汉看得眼红,就粜了五斗包谷,给孙家那个叔父送礼,好歹让儿子当了兵。这儿子未穿军衣前,在队里烧炭场,终日人比炭黑,长到二十七,媳妇找不下,刚一换上军衣,就有三个媒人来提亲,结果选中了一门,三下五除二,见面,看家,订了百年相好。临到部队前一天,丈人、丈母和那宝贝女子来家送行,吃了喝了,临走拿了三身衣服,五十元钱。没想到了部队,三年复员,小伙没有得了国家的事干,那女的便闹着又退了婚。宁家父母一口气窝在肚里,气最软,气又最硬,积成癌症,不上一年就都眼睛不合地去了。
“现在再没有个提亲的?”我问。
“给他认门猪亲!他被八指脚迷住了,不三不四的,谁家黄花少女肯嫁了他?”
“八指脚?”
“是个人,破鞋,鬼狐狸儿变的,见了男人就走不动啦!”
“放你娘的狗屁!”一句未了,半空里火爆爆骂了一声。我和那聊闲话的人都吓呆了,仰头一看,三丈远的一家小院里,有一棵桶粗的核桃树,树丫上爬着一个女人,一边用长杆子打磕着核桃,一边朝这边骂,我认出正是清早推碾的那女人。
“我就骂了你,破鞋!”那男的跳起来,“你害死了我们田家的人,又去勾引人家姓孙的,你怎么不就去给孙家铺床暖被?你现在又给宁家骚情,看他姓宁的就敢要了你?!”
那女人气得嘴脸乌青,摘了青皮核桃朝这边打来,那男的也从地上捡了石头瓦片往树上打,两厢一时如下了冰雹。我一看大事不好,飞似的跑下村子,直奔复退军人家。他一听,便抄了一根扁担冲出了门,却在院中,将那扁担在捶布石上摔断了,使劲地打自己。我以为他是气疯了,他却哇的一声哭了个死去活来。
直到这天晚上,复退军人才一五一十告诉我实情。原来这女人是个寡妇,第一个姓田的丈夫好吃懒做,脾性又特别坏,三天两头和她打闹,她就和孙家一个当兵的暗中好起来。有一年,那当兵的回家探亲,她去孙家和那男的说了半宿话。她丈夫后来知道,将她一顿好打,又要剁一个指头让吸取教训,她跪下求饶,那时她人聪明俊俏,正在大队业余宣传队演戏,说剁了指头怎么上台啊,丈夫竟剁了她一个脚指头。那丈夫也是鬼迷了心,剁了她的,又持刀去寻着那当兵的,也逼着剁了一个脚指头。结果被抓了牢狱,一个月里,又染了重病,死在牢里。她依然痴情那孙家当兵的,但人家一复员,在县汽车队开了车,看中了本单位一个打字员,就把她甩了。从此她声名扫地,几年里再也抬不起了头。
“村里人都看不起她了,”复退军人说,“但她性子硬,从来不服,自田家丈夫一死,田家人要赶她出门,先是孙家势力大,没有赶走,后来田孙两家一气要赶她出村,她还是不走。她长得嫩面,人又能干,上炕的剪子下炕的镰,从不要人帮她。一年四季衣着上收拾得干干净净,村里人越是看不惯,她越故意,但我知道她心里很苦,常常夜里关了门啼哭。”
“你知道?”我说。
复退军人不言语了。将昨日吃剩下的狗肉又切了一盘,陪我喝起酒来。一杯又一杯,他喝到八成,用拳头就使劲捶自己的头,说:“我这兵当的窝囊,我不像个当兵的啊!”
我知道这是醉了,就收了酒肉,各自睡下。到了半夜,后窗上有嘭嘭的敲打声,我忙叫复退军人,那响声却没有了。复退军人听我说了,“哦”的一声,说他出去看看,不要我起来,出门又将小房门锁了。一直有了好长时间,他回来了,一进门就喊我起来,没头没脑地说:“人在事中迷,你给我出出主意!”
“什么事?”我吓了一跳,翻身坐起。
“她又被人打了!”
“谁?”
“桂枝。”
门推开了,那女人披头散发走了进来说,是夜里田家人又要撵她,不准她再住原丈夫的三间房,孙家人也趁机起哄,什么难听的话都骂了。她和人家吵起来,说只要活着,她就不走,还要刚刚正正在石头沟住下去。人家要打她,她抄起擀面杖叫道:“谁动我一根指头,就叫她像田家那死鬼一个下场!”那帮人也不敢动她,问她有什么理由赖着?她说:“我要招人!”问招的哪一个?她喊了三声:“宁有生!”那帮人听了,又气又骂,又是冷笑,说姓宁的没那个胆量,一哄才散了。
“同志!”那女人突然在我面前跪下了,鼻涕眼泪一齐流了下来。“我名声已经倒了,我也不怕你笑话。但我哪儿是坏人?我坏在了什么地方?我坏就坏在没有认清孙家那个牲畜,我痴心待他,他却耍弄了我!痴心儿不是我错,我还要痴心待人。是我先爱上宁有生的,要说勾引,就算是我勾引,他孤苦一人,被人看不上眼,我知道他的苦处,难道我们就不能热热火火成一个家?可他不像个血性男人,总是不敢公开,是我抖出来了,怕人家追问他时他撑不起腰杆,我就来逼他明日去村里公开的!” 
                  
 商州初录(16)
 这女人口齿流利,句句说得有板有眼,我一下子感觉到了自己的责任,便站了起来,给复退军人鼓劲,说这里家族势力还这么厉害,就要当个生活的强者。如果一个强了,两个都强,一个强不起来,两个人也就全毁了。
复退军人瓷在了那里。
“你说话呀,说话呀!”那女人抓住了他的胳膊,呜呜又哭了。“你老是这样,你只有自己糟蹋自己!我以前不是这样吗?我吃尽了性软的亏,今日在这同志面前,你把话说清:你要活得像个人,你明日就当众人面公开,咱有的是力气,人也不比谁笨,日子会过得红火。你要还是这样下去,咱就一刀两断!我就是当一辈子寡妇,我也不会走,我也不去寻短见!”
复退军人猛地过去抱了酒碗喝了一气,一边抹嘴,一边说:“依你的办,我也是窝囊够了!”
第二天早上,因为我急着要赶到北边留仙坪去,不能在这里多呆了,临走时,复退军人和那女人双双送我上了沟那边的便道上,我祝福他们成功,那女人“格”地笑出了声。
三个月后,我回到了这个县上,县城里正流传着一件新闻:石头沟一个寡妇和一个复退军人为了结婚,在公社领不出结婚证,又上告到县上,指控石头沟孙家和田家暗中给公社文书使了黑钱。结果,县委追究,官司打了一月,孙家的那个大队领导终于撤了职,寡妇和复退军人结了婚。两人卖了寡妇的房子,积了本钱承包了一孔木炭窑,收入很大。有人便给我说:早上还见他们担了炭在县城南市上出售,炭是好炭,一律栲木料,易燃,耐烧,散热性强,只是燃起来爱爆火星儿。
  龙 驹 寨
龙驹寨就是丹凤县城。整个商州在外面世界,知道的人是不多的,但能知道商州的,也便就知道龙驹寨了。丹江从秦岭东坡发源,冒出时是在一丛毛柳树下滴着点儿,流过商县三百里路,也不见成什么气候,只是到了龙驹寨,北边接纳了留仙坪过来的老君河,南边接纳了寺坪过来的大峪河,三水相汇,河面冲开,南山到北山距离七里八里,甚至十里,丹江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7 14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