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逐倭-第22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倭寇和明军的交手的初期,明军卫戍部队长兵器主要是木杆长矛。短兵器是单手朴刀。
其中木杆长矛主要是明军大部队集群战斗使用,也就是水浒中常说的长矛如林。传承宋朝的成熟技艺,作战时数百把长矛齐戳,一般短兵器是根本无法对付的。所以晁盖在救宋江劫法场的时候,看到李逵拿双斧乱杀持刀数十名官兵都很放心。但是一旦宋兵的长矛队上来,他就赶紧让李逵先走。
但倭寇偷袭的基本都是明朝比较小的村镇,当地驻扎明军数量有限。所以和倭寇对抗的明军数量并不多,长矛也就形成不了集群的优势,对倭寇构成不成大的威胁。
在一对一的较量中,倭寇的精良倭刀可以轻松的削断木质长矛的脆弱木杆。
倭刀的长度高达一米五左右,明军的朴刀一般一米左右。双手使用的倭刀的劈砍力量也远在都在明军的单手朴刀之上。明军使用朴刀自然不是倭寇倭刀的对手,这就是长短武器之间差距。
但是也不是说朴刀就不敌倭刀,由于朴刀是单手刀,比较灵活。如果明军操练有素,使用朴刀时,采用相应的刀法或者配合盾牌使用,也是能对付倭刀。
但倭寇打发一般野蛮凶狠,往往都是挥刀一路冲锋,不管自己性命。而地方明军又根本没有什么战斗力,平时混进军队的人,大多数为了混份粮饷吃不干活的,哪里愿意拼命!往往被砍死几个人,其他几百个就都落荒跑了,不是倭寇的对手。所以在戚继光在发明狼筅和鸳鸯阵之前,阻止不了倭寇到处肆虐。
这时戚继光才刚刚出道,还没积累起对倭寇的经验。一时被倭寇打懵了,手忙脚乱大叫道:“传令兵,传令兵?呼叫各部紧急支援!马锋,我们撑不住了,你看兄弟部队需多久赶过来驰援?”
马锋一边杀贼,一边回应道:“唉,别指望他们了,要靠自己。他们至少半个时辰才能过来。”
戚继光跺脚顿足道“半个时辰太久,还得再快一些。”然后道:“擒贼先擒王,拿下敌酋则可瞬间击破倭寇,我试试去把倭寇头领金尼擒来再说。”
俗话说:杀敌凭智慧,摧坚使长矛。冷兵器时代集合长枪长矛方阵对付集团军发起冲锋非常有效。戚继光早在密切观察战场,发现倭寇冲锋的时候,人员最密集的敌方,少则有数十个人,多则百人以上。于是,亲临前沿阵地,组织枪兵正面突击倭寇,牵制倭寇冲锋。
戚继光顺利组织百余枪兵,三米长短的木矛先收起朝天而立。待倭寇过来后才一下子指向来敌,中者立时毙命。后面那些倭寇见状大怒,纷纷挥剑欲劈官兵的长矛。官兵并不躲避,在弓弩手的掩护下浴血奋战。周围倭寇见急攻不下官兵的长矛方阵,战意全无,急忙调转头颅,纷纷退避。戚家军百余枪兵趁机掩杀,把倭寇第一轮进攻击退。
一千五百余人的官府正规军,拿不下千余乌合之众。戚继光望着倭寇稍退,心情十分复杂。这一战双方互有死伤,谈不上谁劣谁优。看着一些受伤的战士血流如注,戚继光急忙召集救护兵,迅速为伤兵包扎伤口。远方鼓角铮鸣,战旗烈烈。倭寇下一场冲锋迫在眉睫,这可把戚继光愁坏了。自己的人马早被倭寇不要命的打法吓坏了,不少战士因为心慌而导致行动缓慢。战士们在这种恐慌状态下被倭寇再度攻击十分糟糕?戚继光思忖半天,还是下不了决心战与不战?
“枪兵集合,弓兵先撤,且战且退,撤回去!”戚继光衡量再三,觉得此战凶险,用大量士兵的尸骨争一个虚名并不划算,就断然下令撤退。戚继光此言正合大伙心意,众官兵如获大赧,扛枪就跑,阵形陡然大乱。正在这时,倭寇阵中吹响呜呜的进攻螺角。
戚继光闻警暗叫糟糕,马上令后军就地坚守。戚继光虽然没多少实战经验,但他天生是个帅才,善于用兵。最后他决定由他带领三百名体力好的士卒留下。其他部队紧急撤离,仅留一百弓弩手掩护枪兵且战且退。
第五十九章 瞬间逆转
戚继光带领三百枪兵支起长矛,静静等候倭寇大队人马的到来。倭寇越来越近,马锋快耐不住性子了,胆战心惊地对戚继光道:“戚将军,倭寇来势很猛,今日一战,诸军丧胆,今后谁敢小觅倭寇?”
戚继光道:“大家不要轻敌,敌人也很厉害。留下掩护他人撤退的勇士,我们要顶住,我们不能后退半步。胜败在此一举,顶住!这一仗我们也许占不住便宜,但将来我们必可翻盘。”
马锋道:“戚将军年轻有为,将来必能成就大业。老哥我看好你!戚将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无畏强敌的勇气确实让人佩服得五体投地。”
戚继光道:“马锋,你别拍我马屁了。为将者本应如此,我何德何能,值得你佩服?你过誉了,我还佩服你哩,你是个不错的部下,今日大家一起浴血奋战,若能建功,功劳先归你。”
马锋有些感动地道:“唉,戚将军如此看重兄弟们,兄弟们怎敢不出死力作战?其他将领从不把我们这些士兵当人,却把我们看成孩子一般,啼即与果。哄得兄弟们团团转,他们从不以兄弟之礼待我们。戚将军对我们却尊重。我们算是服了你。”话音甫落,遥见倭阵尘烟滚滚,烟尘裹挟着数百海盗,百剑整齐划一举着,齐刷刷向官兵的长枪方阵冲来。戚继光道:“倭寇,真不怕死的,不怕死就来他!大家准备好长矛,先把枪倒放于地上,藏于身后。待令下,齐齐斜举。”众官兵喊声得令,临危不惧地持枪待命。戚继光隐身于方阵之后,借着人群间隙,看见冲在前头的倭寇面目狰狞,杀气腾腾,也不觉心胆俱颤,脑子一片空白。
倭寇这次来的是江头羽根的萨摩兵,大概萨摩兵憨不畏死,所以金尼才安排他们打头阵。萨摩兵手持六尺倭刀,排山倒海般冲到戚家军枪兵的方阵前,举刀就砍。戚继光看准时机,大喝一声:“起矛!”众人官兵遵令,将倒掩着的一丈半长的枪矛齐刷刷竖起,对准倭寇,尾端斜倚于地。
冲在前头倭寇不防官兵变戏法似的从身后拿出长枪来对付他们,吓了一跳。众倭寇眼睁睁地看着官兵长矛对准他们,一时间,人人自危,乱作一团,不知如何应付。冲锋不成,只有站在一旁干嘶叫而已。官兵方阵后面的弓弩手,立即冲将上来,放出一通箭。众倭寇见再次遭遇弓弩手的打击,肝胆俱裂,哪有心思恋战,有些人开始掉转头向来路溃逃。前面的仓促之下,尽被枪兵杀死。不到一炷香时间,来的三百多倭寇,死了几十个人。
倭酋江头羽根在后面督战,见自己的部下退下来,斩了几个乱了手脚的家伙。大骂道:“退什么,后面第二轮冲锋就上来了,你们还好意思往回跑?跑?跑到女人怀中撒娇吗?是男人的给我冲,活着回来后奖女奴三个,银子一斤!给我冲,后退我先砍了你。”后退的倭寇尖叫几声,复又回身杀向戚家军。
山童也鼓舞士气道:“冲啦!官兵用几根木杆挡路,怕什么?把木杆砍断不就得了。”这倭酋也不是光说不练,光叫别人送死。他一马当先,作出表率,倭刀一挥,削断了官兵的几根枪杆,并大叫道:“我要杀人,我要杀人,挡我者死。”官兵挡不住这恶倭,被削去枪头的官兵纷纷后退。形势瞬间逆转,众倭寇重新取得战场的主动权。
江头羽根挥刀驱军直冲猛进,并大笑:“我们已经完全掌控局面,只消半个时辰,这里就不会再有一个大明官兵了。”
官兵兵器不如人家,先天不足,也不得不任由倭寇猖獗一时。被削去枪头的官兵何异空手掉臂,拿什么跟倭寇拼命?枪兵阵脚一乱,弓弩手就任人摆布了。结果官兵一败如山倒,全部变成逃兵。
此时戚继光在干些什么呢?当然是饱步咯!戚继光也不会觉得脸上无光,再不跑就死翘翘了,别谈杀贼立功了。他明白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胜负乃兵家常事,输此一仗很正常,以后有机会赢回来就是了。于是,戚继光混在败军之中,也鼠窜了一回了,这是他年轻时日不太光彩的行状,是他人生引以为耻的污点之一。
金尼军以小胜多,大获金胜。把戚家军揍跑之后,众倭寇也没有怎么样打扫战场,因为大明正规军多数很穷,再怎么样翻这些士兵的尸体也没有什么用,翻不出银子折腾死人干嘛?于是抬起自己人的尸体,骂骂咧咧回城去了。
戚继光待到天黑才带领人马回到原地收拾残局,他对天请罪道:“官军今日连遭挫折,伤亡惨重呀!谅倭寇此时也不会再来了,士兵们,振作精神,我们收拾残局吧。伤亡人数多少?速速派人骑马回去报讯,叫几辆牛车来拉死人。”前面说过,明朝已经丢掉了北方的战马产地河套平原。中国从汉唐以来,优秀的战马主要还是通过在边境大量放牧和购买少数民族马匹来增加的。到了明朝,这些中国传统出产战马的地域都被蒙古俺答部这些大明的敌人占据了,所以明朝的马匹数量不足,数量有限的马仅供文官和将领役使,一般士兵是没有马可骑的,明军主力是以步兵为主。
几名士卒闻言徒步回去报讯。众人拖着死尸,慢慢回走。戚继光断后,在最后望风,万一倭寇再来追杀,他只能赶快扔下尸体闪人。
走了一个时辰,前面出现一溜牛车,正是胡宗宪得到士卒的报讯,派人赶着牛车来接应。
回到寨中,天色已是黄昏,经过一日苦战,众人无不又饥又累。寨中伙头军支锅煮饭。戚继光趁着伙头军煮饭的间隙,吩咐士兵清点牛车拉回寨里的尸体,计算清楚,死亡士兵共四百余人,负伤人数多达千余人。自戚继光投军以来,未尝有过这样惨重的伤亡。戚家军一时半刻,恐怕恢复不过来。这次失利的教训,足够戚继光捶胸顿足,自省半年了。
胡宗宪拍拍戚继光的肩头道:“今日一战,总帅王忬还以为戚将军扬我军威哩。听说来犯的倭寇只有一千一百余人吧?咱们家出阵的官兵一共一千五百人,再加上奔驰路上驰援的援兵二三千人,共近四五千官兵。敌寡我众,反而大败,我等颜面无存呀。况我军死亡人数多达四百余人,负伤人数多达千余人。今日兵败之辱,实在堪称国耻。”胡宗宪说到这里,又问戚继光道:“倭寇死了多少人?”
戚继光搔头嗫嚅道:“大慨有一百多人吧?”戚继光也吃不准倭寇伤亡多少?他估计是倭寇伤亡大慨有二三百多人,他说一百也够原道了。他说不准,也不夸大敌人的伤亡数字增添自己的颜面。满足别人或上司的虚名心。
“戚兄弟,你是年轻人,不晓得厉害。以后别实话实说了。”胡宗宪神情慎重地劝阻戚继光道:“先让我们先敬死难的兄弟一杯,请他们原谅我们撒谎。”说罢,取来奠殇祭酒,泼于地上。戚继光也效仿胡宗宪动作,口中念念有词。
胡宗宪祭过死人,然后把戚继光拉到一旁道:“关于败报,我们不能实话实说。上面的人是不理解你的难处的,你实话实说是自寻烦恼,哪是自寻死路。凡事报喜不报忧,输了也要说是少衄,不能据实上报。我看把敌我伤亡人数颠倒过来吧?向上面说,杀死倭寇四百,伤敌一千,我军伤亡一百多人。”
戚继光看陌生人一般望着胡宗宪看了半晌,瞪大眼睛道:“大哥,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军人就有输得起的觉悟。胜败我倒不意,也不在乎别人怎么样看我,我能忍受所有白眼和热嘲冷讽。但是,要我昧着良心撒谎,我办不到。向上面报一百多人伤亡,那剩下三百人的抚恤金怎么办?那死了的三百士兵他们的父母妻子怎么办?”
胡宗宪急道:“你想到哪里?管别人那么多事做什么?你先管好你自己的脑袋瓜子。今日兵败,当你背罪莫属,若不是来一出这样李代桃僵之计,你怎能脱身?”
戚继光一力推辞道:“李代桃僵之计,亏你想得出来,恕兄弟无法遵令行事,若说功劳,我可以不要;若说伤亡数字,我要据实上报无疑。但凡名将图谋大事,自该赏罚分明,有功则赏,有过则罚。如此方能使众士卒心服。”戚继光拼着受罚,也据实上报伤亡情况。
胡宗宪叹息一声,道:“戚兄弟,你真是榆木脑袋不开窍呀。你找死,也让王大人陪你受罪呀!”胡宗宪见劝说不服戚继光,也不理会他,直接找王忬汇报戚家军的伤亡情况,由王忬定夺。王忬闻报大惊,道:“若让他越级上报,我等性命休矣!我得阻止他越级上报,把他上报的奏文压下来。今日台州遭遇战,我想替戚将军报个小捷,众位认为如何?”王忬明知故问向胡宗宪、曹邦辅和张经等人征求意见?众人闻言面面相觑,无人应答。张经尴尬地道:“我们也不知如何是好,为了各级长官得个安生,那就报个小捷吧。”
第六十章 南蛮狼兵
官兵大衄当小捷,官场的潜规则就是这样。打开历史书,满纸谎言,一般没有独立思考的的读者永远看不见真相。只有专门研究历史的学者,才能从春秋笔法中看出门道。史书所记的抗倭大捷真假参半,需要读者用火眼金睛来辨别真假。嘉靖三十五年之前,史书所记的抗倭大捷,除了张经领导土兵、狼兵取得的抗倭第一功是真的外,其他人所谓的大捷都是向壁虚构骗人的、搪塞上司的谎言!
以王忬、曹邦辅和后来钦差大臣赵文华等人所谓取得的“水陆成功,江南清晏”的抗倭大捷都是骗人的鬼话,很明显,这些人上京复命后江南倭寇依然越剿越多。残酷的现实,江南各地如雪片般告急的文书戳穿这些说谎者的谎言。
抗倭主帅王忬彻底执行这个假、大、空的官场潜规则,并且火候上掌握得十分老道,即使官兵伤亡惨重,他依然把败迹记成大捷。上面喜欢这种调调,王忬揣摩上意,也给严嵩、徐阶之流一个满意的交待和答复。另一方面,据实上报对下面的官员不公平,轻则丢职,重则斩首。为了保住自己的官职和前程,换了谁都会不由自主选择说谎。王忬后来虽然弄虚作假被人参了一本,但他仍然坚持错到底,把假的说成真的,真是官场老油子,勇气可嘉,至死不悟。王忬最终也因官场斗争没得到善终,但比起他的继任者张经来说,命运要好些。张经建功立业却没有得到更公正的待遇,甚至是含冤而死。从这个意义上说,说谎者在官场上混得比老老实实做人的强。
王忬硬是把几场败仗做成小捷上报。撒谎兼掩盖历史真相,是中国历朝历代统治者一直乐此不疲干着的好事。用王忬的话说,他不得不这么干。“让我说实话,你们又要砍我的头。哼,你们这些朝中高士只配听假话谎话!你们本来喜欢假话谎话嘛,让我满足你们吧!”就这样,戚继光打了败仗,并认为这是他不太光彩的行状,是他人生引以为耻的污点之一。但神奇的是,他没有因此降职丢官,上面的人反给他罩着,给他报功了。无功受禄,搞到戚继光十分郁闷,怪不好意思领赏。
那年六月,在前线毫无建树的王忬终于被一道圣旨解职,并令他回京候命,等候处置。王忬的继任者是张经,嘉靖皇帝尽管没有设定时间的限制,要求张经迅速剿灭倭寇,只要求张经权宜行事,意思是你看着办吧!而张经也感到巨大压力,上任依始,立即征召西南的土兵、狼兵,日夜兼程,奔赴江南“救火”!并听从俞大猷的建议,派徐凤仪带着他的手信,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邀请少林寺主持小山大师派遣少林僧兵下江南协助剿寇……
起初,江南的老百姓听到狼兵远来征剿倭寇的消息,个个奔走相告,认为骁勇无敌的狼兵—到,倭寇即将败亡。不过江南官员出于对客兵的畏惧,心下还是诸多戒惕提防。瓦氏部行军到江苏丹阳,想转道至常熟打击徐海和陈东这两股倭掠派主力。“丹阳尹避而不出,居民复闭户不纳。”千里迢迢赶赴前线的狼兵被泼了第一盆冷水,疲惫的将士只有打消歇息的念头,继续前行。
瓦氏到了苏州被泼了第二盆冷水:苏州知府林懋举把城门紧闭,不许狼兵入城,让他们在城外搭帐篷。当然,苏州知府这么做是有“祖宗旧制”的:“凡征调狼兵,所经过处,不许入城!”一方面需要狼兵解燃眉之急,一方面担心狼兵的“贪淫、剽掠之性”,地方官有地方官的苦衷。幸好张经闻讯急忙赶来,劝喻道:“野人慕苏松之胜久矣。万里远来,藉以靖难,当推诚待之,若防闲如寇,焉能得其心也!”免强说服苏州知府开城迎入。张经竟然说狼兵羡慕江南的风景形胜而来,也太没说服力了。而老百姓防狼兵如防贼,这种不信任的对立情绪也让狼兵们感到十分窝火。
作为狼兵首领岑大郎的夫人瓦氏,带领岑族狼兵赶到江南打倭寇。却遭到江南老百姓这种冷漠的,甚至是不近人情的不公正对待,心中很是生气。岑族狼兵也对江南老百姓甚有意见,双方地域仇视的种子就在不经意的会面间种下来了,等待时机爆发,报复。
瓦氏狼兵自备粮草来江南打倭寇,一不求财(官府没有奖赐,老百姓没有捐赠赞助),二不求名(又有几个狼兵觉悟程度高到舍死忘生,以抗倭为荣?)。冒着生命的危险,万里迢迢来到江南打倭寇,却遭遇到江南老百姓直翻白眼,就算狼兵“革命觉悟”极高,也想不开:“我万里迢迢来到江南打倭寇,干什么呀,你们不夹道欢迎也就算,还防贼般关门闭户,还给我们白眼,你以为我是疯是傻呀?”所以后来张经死后,狼兵抢劫江南老百姓,如其说狼兵素有“贪淫、剽掠之性”,还不如说狼兵与江南老百姓素有积怨而夹嫌报复。
东南官兵得到狼兵这支生力精兵的增援,一时兵威大振。倭寇听到狼兵到达江南前线的消息,闻风震慑。
一心立功的瓦氏很希望速战。稍后,朝廷派来的钦差赵文华也屡次催促张经派狼兵剿贼。稳重的张经却认为狼兵“勇进而易溃”,不能托大,要等保靖、永顺的土兵到来,合力夹攻才是万全之策。张经与他原来的顶头上司王忬一样,也认为兵多将广才能打赢战争,人马多多益善。倭寇提倡的兵贵在精不在多,在大明将领眼中从没市场。
不久,狼兵和倭寇的白刃交战终于开始了,但几次规模不大的接触战后,结果出乎意料:狼兵损兵折将,“可死不可败”的神话终于被善打硬仗的倭寇无情粉碎!
有一次,总兵俞大猷派狼兵出哨探敌,落入倭寇的埋伏,狼兵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战死,损兵大半;《吴淞甲乙倭变志》上记载:“群倭围瓦氏数重,杀其家丁数人及头目钟富。瓦氏披发舞刀,往来冲突阵中,所乘马尾鬃,为倭拔几尽,浴血夺关而出,马上大呼曰:‘好将官!好将官!’尽愤。当日,诸将拥甲不前援也。”明朝官兵畏倭如虎,不肯救援,瓦氏血战后大呼“好将官”当然是怒极反讽。
次日瓦氏夫人的侄子岑匡,自持勇力独自出哨,贼兵掩至,岑匡力战杀四贼,自己也人马俱毙。此后,倭寇三千余人南来金山,游击白泫率狼兵迎战,贼鼓众来冲,狼兵死伤甚多,全军大溃,白泫被围数匝。又是年近花甲的瓦氏夫人亲自出场,“披发舞刀,往来突阵”,才突破重围救出白泫。
时有民谣:“花瓦家,能杀倭。”江浙地区的百姓是爱憎分明的,早期瓦氏夫人率领的狼兵“颇有纪律,秋毫无犯”,但后期的狼兵完全成了扰民的虎狼之师。
庞大而混杂的客兵,素质不一,习俗各异,被临时拼凑到江浙这一富庶地区来,军纪就成了第一难题。后来张经在派系斗争中被朝廷冤斩之后,客兵更成了失缰的野马,《筹海图编》里有如下记载:“弃戈鼠走,所过道路,率又逞其狼豕贪残之性,白日剽掠,昏夜则污渎妇女,一或捍拒,则露刃而哗,杀人无忌,故谚曰:宁遇倭贼,毋遇客兵;遇倭犹可避,遇兵不得生。”各地的土司兵对民间的搜刮之狠之密无以复加,当时一伙流寇这样对老百姓调侃:“别抱怨啦,我们最多是梳子,他们土司兵是篦子。”千里迢迢调来的援兵,居然比倭寇对老百姓的危害更大,真是搬了石头砸自己脚。
值得一提的是,明王朝之所以喜用土司兵,不是单单因为其骁勇。汉兵出征安家、行粮两项银子,而土司兵只给行粮(自备粮草),每个士兵一天只有一分二厘银子,再算上土司头目的克扣,穷年在外征伐的土司兵不掳掠,实在没法生存。
拿狼兵来说,自张经死后,加上七月瓦氏因病离开前线,失去头目约束的狼兵开始了对民间的大肆劫掠。明人严从简记述道:“初至,甚有纪律……经去后,又随阃帅往来年余,竟无成功而还。于是所至骚扰,鸡犬不宁。闻瓦氏兵至,皆闭门逃出,殆与倭寇之过无异焉。”
再有,民族和生活习惯的迥异,也使狼兵和当地百姓的误解、对立越来越严重,比如狼兵皆以白巾扎头,这是南疆土家族、白族人的习俗,江南老百姓就反感:怎么像天天死人戴孝一样?讨厌呀!再如狼兵“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