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大唐-第7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言是还没把自己在当地大搞经济建设的计划公布。否则得到的抵制会更大,那样他会更生气。
  现在他就很生气,自己提拔起来的人居然不向着自己说话,还说给自己提意见,好像自己初来乍到什么都不懂似的。
  “煤炭的运输需要好的道路,旅游同样需要好的道路,即使以后有别的企业过来,路也是要用上的,故此。投入的浪费不能把这块算进去,采煤的人需要住的地方,旅馆以后不用,让他们住,没什么不好嘛。
  至于河道的垫土,河道宽了以后,跟现在又是不同。以前水溢出来正是由于河道窄,宽了的话则溢不出来,然否?”
  柳言驳斥一番,澄着童辉看。
  “然,然。”童辉不愿意就此事跟县令多说,他只是个衙役。哪怕说出来天花,县令也不会改变决定。
  柳言稍微满意些,吩咐道:“既然你赞成,你找人开始在当地进行前期的挖掘吧,要保证每天两顿饭,工钱一个月一结要及时。”
  “啊?大人,那个……您可能不了解。现在咱县里的用工是一天三顿饭,工钱是一天一结。”童辉连忙提醒。
  柳言一愣,考虑下,点头:“成,按你说的做,这里居然还要管早饭,不讲规矩啊。”
  “不是那个意思,大人,您选的地方离住家远,不可能让人来回跑,干活的人到这里,需要先间个简易的房子。”童辉解释。
  柳言恍然,刚才只想着别的情况,忘记路途的事情了,又说道:“行,你看着办,记得多找人。”
  安排完,他带着衙役往回走,路过老柳树村的时候,见市场出来了,同时桥上的板子被人铺好,犹豫下,他没进村,选择在市场吃饭,好顺便听听当地百姓平时说的话。
  他认为很多人活的不好,需要上工的人,每天一早起来吃饭,然后到工厂或者是作坊里去干活,中午再吃饭,下午再干,晚上回家,吃饭睡觉,一个事情来回地重复着。
  十年和一年没什么区别,一辈子也就那样了。有志气的人要像自己一般,总要去考虑新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一件件事情,如此才不枉人生一世。
  “老张,这是本县的县令,把你的本事拿出来,挑好的东西上,县令不满意可不给钱啊。”童辉发挥着他的作用,对一个摆摊卖盒饭的人喊道。
  盒饭一般是直接盛,但也有单点的情况出现,已经炒好的菜不想吃,或者认为大锅做的不好吃便单点。
  盒饭的‘老板’看一眼柳言,点点头,边考虑着做什么,边往后面走。
  很快,两个凉盘上来,还有米酒煮着,里面加了姜片,桂圆和枣子,闻起来味道…。。。味道看各自的口味了,有的人不喜欢喝这种放其他东西的。
  柳言曾经在巴江吃过苦,对食物的方面没有太高的要求,而且他要表现出亲民的样子,所以闻闻酒的味道,没说什么,而是开始倾听别人说话。
  市场上的动静不小,谈论中的人还有的愿意让别人听到他说出来的见解。
  “听说了没?新来的县令姓柳,叫柳言。”柳言刚刚开始听,便听见隔着一张桌子处的人提到他,他马上认真起来,看看当地人如何说自己。
  “知道,从一个小地方来的,也不晓得是在那里做出了成绩,还是背后有人帮忙,希望他别把咱弘农给弄得乱七八糟就好,乱搞,我不答应的。”
  另一个声音传来,粗声粗气的,还有一丝的沙哑。
  柳言心中略微有点不高兴,但面上未曾表现出来,他还是有城府和涵养的。
  “你的希望估摸着要变成失望,他已经在搞呢,想要把现在的河给拓宽一倍,让水升起来,今天早上过来时听村中的人说起,非要加强旅游市场,把弘农打造成旅游的大县。”
  “啥?旅游的大县?咱弘农是中转和加工的经济模式吧,弄旅游的话。别的产业还拿什么来扶持?县中的钱是有数的,一方面多了,另一个方面就少,要我看,得继续扶持手工作坊,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把钱投入到急需处。”
  “什么手工作坊?我的意思是继续建设码头。现在码头的库房越来越不够用,搬运用的辅助工具也少。得把附近的小平房全拆掉,把人给移走,铺好路,修建更多的仓库。”
  “你们都说错了,我认为,必须大力发展肉食类的特sè养殖,你们想啊,码头每天来往的船多,人相应的也跟着多起来。还有从其他地方迁徙过来的百姓,对肉类产品的需求是越来越大,不搞特sè养殖,到时候从哪运过来?当地少,别处运还要增加运费,会让我们吃的肉类产品价格上涨。”
  “要我说,首先解决的必须是房产问题。上次发大水,进行过一次建设,但显然,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现有的住房已经无法满足人口增长对居住条件的要求,最好的办法是把县城区向外扩建。”
  “看你们。一个个的好象是县令一般,快吃,吃完下午还要去干活,整天说这些没用的事情,能管到县令吗?”有个人开始大面积地泼冷水,让一个个好象是掌握很大权力的‘官员’们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份上来。
  “还不行说?不是县令又如何?县令能怎地?我就是不同意把县里的钱投到旅游上来,是不是要先在告示板上说一声?到时候我们一起反对。县令就得把旅游的事情放下。”
  “没了,前天我去县城一趟,告示板被撤了,你想的美事,还告诉你,你当是以前吗?”
  “凭什么撤了?我怀疑新来的县令要公饱私囊,有贪墨县中钱财的动机,明天我亲自去看看,不把公告板重新恢复过来,我去发电报的地方告他,管他有没有问题,让上面的人查查再说。”
  热菜已经上来,还没动筷子的柳言听着那桌人还有另外旁边桌子上的人在那里说出来的话,心中那个恨啊。
  一恨百姓否决自己的计划,二恨有人要威胁自己,还想着去发电报,上面必然派人,自己又不敢阻拦。
  当然,最恨的要属这个公告板的制度,张小宝和王鹃跑到褒信县的时候弄出来的事情,结果影响了大唐很多地方,凡是有点志气的地方官,都要把公告板立起来。
  在上面清清楚楚地写着地方上每笔钱如何来的,又是花在哪方面,以及要采取的发展计划所需几何。
  柳言认为,此等做法严重地减缓了地方的发展,对地方官的干扰很大,往往想出来个好的计划,正因为当地的百姓联名否决,不得不让地方官重新制订计划。
  百姓懂什么?若百姓都懂,还要官员干啥?都去当官吧,所以绝对不能让百姓对官员指手画脚,百姓最应该做的事情是听话,按照官员的要求来行事,难道官员不比百姓的本事大?还能害他们不成?
  考虑着自己将要面对的困难,柳言觉得酒菜变得难吃了,肉炒的腥,还有的嚼不动,炒个菜放那么多筋头做什么?还有酒碗,怎么看都像没洗干净的样子,油乎乎的手是否在里面蹭过?
  匆匆吃了几口,柳言再也吃不下去,感觉到恶心,想吐,放下筷子用眼神示意跟来的衙役。
  童辉还是有眼sè的,一见县令放下筷子,马上问道:“大人您吃好了?”
  柳言沉着脸点下头,童辉立即对其他衙役吩咐:“别吃菜了,把酒先喝掉,老张,打包,把饭也倒进去,咱们饿了就汇着吃。”
  ‘啪’柳言拿出张纸币拍在桌子上:“今天的饭菜不走县里的账目,本官请了,不用打包。”
  “大人,扔了怪可惜的。”童辉舍不得,一桌子菜还没怎么动呢。
  柳言把眼睛一瞪:“又不是扔你的钱,本官有钱,更不需要去贪墨、去公饱私囊,哼!”
  说完话,他起身离开。
  童辉嘴上应着,给一个衙役使眼sè,那个衙役点头,等着县令坐在车里走了。这个衙役把打包好的饭菜拎着跟在后面,只不过路上不能吃了,怕被县令看到,等回去下班,几个人再聚一起,打点酒,继续享用。
  此刻其他吃饭的人也知道走的人是谁。原来新来的县令长这个模样啊。
  “有钱,哼!能比张王两家更有钱?小贝他们上次来这边吃饭。也没说动几下筷子就扔掉,有钱直接扔钱多好,何必扔饭菜。完喽,新来的县令竟然是这么个人,咱弘农有难喽。”
  一个人眼睛看着离开的县令队伍,对周围的人说道。
  周围人纷纷点头,他们看出来,新的县令不喜欢吃市场上的菜,甚至装个样子都不装。比起小贝他们差远了,要说吃的东西好,整个大唐谁能赶上张王两家的孩子,但人家为什么就能吃下去,而且吃的还很干净。
  说明心中想的不一样,小贝他们是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别人做榜样,这个县令却是以此来证明自己有钱。
  “等等看吧。实在不行,真得去发电报,不能让他在咱弘农瞎折腾,小贝当初要是给柳菲菲要个五品官就好了,比县令大,压着他。可惜是个七品官,虽说不归县城管,但也管不到县衙门。”
  又有人说道。
  ******
  rì子总是在很多人重复着生活的情况下过着,就如柳言想的那般,早上起来,然后每天按照同样的规律做事,没有什么新意。要说收获,那便是钱庄里的存款增加了,新衣服多了,房子住起来舒适了。
  普通人的改变总是很小的,但却一直在变,只要朝廷的政策不出现问题,那么百姓的rì子中总会增加些新的东西。
  一个月的时间就这样过去了。
  弘农县的公告板重新立起来,上面写的收入和支出跟以前一样,没什么太大的变化,当然,上面不曾出现拿出钱来发展旅游的文字介绍,似乎县令大人不想着搞旅游了。
  百姓自然不会去发电报,还是过着自己的正常生活。
  只有县里的人知道,县令大人一直没有放弃发展旅游的想法,而且还是自己掏钱先让人在那边干活。
  负责人是童辉,他找了一百个人,身强力壮的,又找了十个人帮着洗衣服和做饭。
  然后这些人开始干活,挖河道,但不是挖柳言县令要求的那个汇聚起来之后的河的河道,是挖上面的一些个小的支流的河道。
  该拓宽的拓宽,该加深的加深,有堵塞的地方也疏通疏通,挖出来的沙子运到平地上堆积,旁边架起几个筛子,把沙石的粗细分出来,把泥过滤掉。
  这部分沙子以后可以卖钱的,或者是自己家修房子用,童辉高兴,干活的人也高兴,给的工钱合适,每天三顿饭,有时候家中的孩子放假也跟着媳妇跑过来玩耍,捞点河螺什么的给换换口味。
  他们知道怎么回事儿,县令大人让挖河,童辉不得不指挥人来干,但又不想挖主河道,所以就先把上面的各个分支的小河好好收拾收拾,至于县令大人过来看见的话,到时再找各种借口。
  他们在这边磨工,张小宝和王鹃的队伍却是行进的飞快,到中午的时候,终于穿过了印度,来到海边,搭完营帐,只留下一小部分人jǐng戒,其他的人全都进去休息,饭都不吃了。
  等休息到晚上,这才一个个爬起来吃饭,举行的是篝火晚餐,就在海边,烤的也全是海里的东西,山上的东西最近一段rì子吃的都腻味了。
  九个小家伙依旧带领着部落中的孩子们,教他们如何吃海里的东西,哪个东西哪个部位最好吃,还有什么样的情况下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免中毒。
  “终于到海边了,等明天遇到船,便可以让他们帮着发消息,调集更多的船过来,等回去时在陆州停留几天,看看那里如今发展成什么样子了。”
  张小宝松了口气,在外面呆了这么长的时间,他也觉得闹心,队伍在战争的过程中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
  “还是别在外面耽搁,早些进京,国内不知道乱成什么样了,发展的速度越快,其他的方面则越不稳定,沿途得好好瞧瞧,找个平衡的办法。”王鹃想的是张小宝国策来带的后果。
  “也对,我主要担心的是官员,自己没本事,却非要打着发展的旗号来提出新的计划,很容易把地方的财政收入给浪费掉,更可怕的是坑农。”张小宝烤着鱼的时候附和着王鹃说道。(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边种田来边建房 第九百七十章 付出利益助归国'

      本以为等天亮才能看到过往的船只,并与之联系上,让其帮忙传递消息,结果正在海边举行篝火烧烤的时候,海中的地方便有几束灯光照过来,晃的眼睛疼。
  突然间那几束灯少了两个,张小宝和王鹃同时叹了口气。
  “那是啥,怎么有两个灯又不照了?”小贝从包包中翻找望远镜的时候问。
  “坏掉了。”张小宝给妹妹解释:“大探照灯因技术的缘故,质量不怎么好。”
  “是属于我大唐的军方的船,商船上没有这个设备,发电报,现在能联系上。”王鹃马上判断处海面上的船只归属。
  在此时,只有大唐才有这等技术,不用担心是别的国家船只。
  果然,电报发出去,很快得到回复,那边是一个炮舰和一艘补给船,正在进行常规巡航,看到海边的地方出现无数的火堆,便照一照,若这边没有电台的信号过去,船上还会派小船下来查看。
  现在则不必担心被海边的礁石碰到的危险下来了,两艘船得到命令,朝离这里最近的灯塔行驶而去。
  只要联系上灯塔,其他的问题就都不是问题,很快会有船只调度过来。
  张小宝这边剩下的是等待,等着过几天大船集中到此,一同乘着回去,还有整理携带的东西。
  一路从人家印度的境内穿过来,自然不会空手赶路,而是遇到当地人就跟他们这边进行贸易。
  贸易的方式不是以物易物,是直接掏钱买,用大唐的钱,属于硬通货币,凡是跟大唐有贸易往来的地方,都愿意使用大唐钱。
  因为大唐的商人到别处,一个是用很高的兑换比例跟当地人直接交换货物,另一个是稍微压低自己货物的价钱让对方使用大唐货币来买,但却很少用大唐的钱购买对方的商品。除非对方的商品非常好,比如珍珠、黄金等等贵重的奢侈品。
  这就产生了一个后果,大唐的钱在外面非常值钱。大唐很多低技术却质量好的东西也出口,只要使用大唐的货币,便可以直接划着船到大唐,在大唐买东西,回到自己国家或者部落之后大赚一笔。
  技术和军事强国对弱国的压榨表现得如此直接。甚至不需要专门设置贸易壁垒,不过大唐还是有出口关税。没有进口关税,不担心别的地方初级产品或者原材料对大唐相关行业形成冲击。
  出口则不同,大唐现在的东西质量好,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别的国家过来购买,加一个出口税,人家不在乎,带着东西回到自己的地方,把这部分关税钱直接放到商品销售的成本里。让其他购买的人来承担。
  张小宝和王鹃知道这点,还理解的非常透彻,就比如他们那时的国外奢侈品,如皮包什么的,人家国家加一个出口税,到了国内,再加一个进口税。看上去很贵,但依旧有人争相购买。
  其本身的原材料与工时价值并不是很高,价格高在于品牌效应,似乎拥有了那样的一样奢侈品,自己的身份也跟着提高了。
  张小宝就买,买很多奢侈品。包括游艇和飞机,职业需要,而王鹃却是不佩带和穿着任何的品牌东西,她是家族中有人专门给制作,在衣服上面看不到牌子,她哪怕随便扯条布圈在脖子上,别人也要夸她的围巾漂亮。
  可并非所有人都能够向她一般。不能以身份提高商品的价值,就需要用商品的价值提高身份。
  眼下与大唐有往来的国家和地区就是这般,原材料成本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来自大唐。
  小贝翻翻包,没把望远镜翻出来,翻出来的是一个拳头大的钻石原石,没有经过进一布切割加工的。
  她对着篝火观看,夸赞道:“真便宜,好大一块钻石,才卖四十贯,拿回去最少能制作五百把玻璃刀。”
  旁边的小海叹口气,说道:“让你好好学数学你不努力,这么大一块钻石最少能做出来三千柄玻璃刀,如果制作的工艺好的话,还能增加数量。”
  “那不是发财了?”小强探个头附和着说。
  “我算算一把玻璃刀多少钱哦。”小男也跟着凑热闹。
  徐依珑看着眼热,犹豫了一下,商量道:“等回去我用一万把玻璃刀跟你们换,行不?”
  “你傻还是把我们当傻子?我们说说而已,真以为我们会用这块钻石做成玻璃刀?”小贝很不满地向徐依珑质问。
  “听你们说要制作玻璃刀嘛。”
  “听到你就相信?你不也是买了两块么,回去发财喽,记得还钱,百分之十的利,按天算,每天重新一计算,你一共向我们借二百二十贯,买不少东西,对不?”
  小贝提起徐依珑借钱的事情,徐依珑身上没带钱,跟随队伍走,吃喝用不花钱,与人家交易的时候不得不跟小贝借。
  借了二百二十贯,买了当地很多好东西,回去之后,经过加工,价值能增加近三百倍,现在他就希望快点到家。
  “对,对,一成的利。”徐依珑回答,同时还在心中计算,却怎么也算不出来几十天之后究竟是多少。
  “承认就好,先提醒你一下,小海哥哥算了,如果是一百天的话,那么你需要付出二百二十贯的一万三千七百八十多倍。”小贝笑着对徐依珑说。
  徐依珑的脸苦着,点头:“不会一百天的,我从借钱到现在是十五天,只要一踏上大唐的领土,我马上找钱庄把钱给你,加起来估计用不上五十天,就按五十天算,大概是多少?”
  说着话他看向小海。
  小海眉头皱皱,找了个树枝,在地上划拉起来,划拉两下,摇摇头,从包包里拿出把算盘,啪啦啪啦一顿打,几十个呼吸过去之后,对徐依珑说道:“五十天。每天百分之十利息滚动,是一百一十七点三九一倍。”
  徐依珑啥话都说不出来,伸出大拇指对小海比画。
  张小宝和王鹃也欣慰地看着弟弟小海,要说会,他俩也会,但没有小海那么熟练,也没有那么快。
  当然。更让二人高兴的是弟弟小海确实在数学一道的天分很高,但却没有学傻。如果学的整天脑海中只有数字和公式的话,两个人会采取强制措施。
  徐依珑听到五十天才一百多倍,心中放松下来,一百多倍可以承受,往多了算也就是三万贯,总比一百天一万三千多倍强。
  虽说家中拿不出三万贯,但自己可以上岸以后马上跑到钱庄,把东西抵押贷款,拿出钱来还给小贝他们。若是贷款的时候压价压的厉害,还可以用家族的信誉来贷,甚至是管别人借一借。
  怎么算都比欠小贝他们的钱划算,利息实在是太高了,还利滚利。
  张小宝和王鹃没去管徐依珑跟弟弟妹妹们之间的交易,他俩相信小家伙们不会专门坑徐依珑,之前必然是计算过回去的时间。要是需要一百天的话,利息绝对不会如此高。
  对这个交易的事情,两个人更多的是高兴和欣慰,小贝他们缺钱吗?自然不缺,现在愁的是如何把钱好好利用上,不是用在赚更多的钱上。是如何提高大唐孩子的生活上。
  给徐依珑一个利息,说明小家伙们懂事,直接借二百二十贯,或者是送给徐依珑这些钱,也没什么。
  但那样徐依珑少了一种成就感,等到了国内,其圈子里的人也会瞧不起他。认为他是占了小贝他们的便宜,不是他自己的本事。
  按照眼下的情况来进行的话,徐依珑冒着风险,是他自己的判断与抉择,回去他能够跟圈子里的人拍着胸脯说,在那么高的利息情况下,他赌了,他相信自己的眼光。
  如此一来,老头子徐坚也会高兴。
  这回出来,仗没打过瘾,钱却没少赚,一路穿过印度的地方,除了之前收的部落,其他人全跟印度人进行了交易。
  交易的方法是先拿钱去买当地的好东西,然后再把队伍中使用不完的罐头等消耗品卖给钱刚刚到手的当地人,卖的不是很贵,比商人过来便宜一半。
  反正东西用不完,回去就不值钱了。
  张小宝和王鹃的队伍等了六天,才凑齐了能带他们回去的船只,有的是从大唐刚刚出来要远航贸易的船,船上带着东西,也把东西卸下来,留下几个人,在护卫的配合下跟当地进行贸易,好把船空着载张小宝和王鹃回去。
  还有的是从外面经过了无数rì子装了货物要回大唐的商船,同样把货物卸下,先放在当地,等送完张小宝和王鹃的队伍回去,再跑一趟短程。
  没有人提补偿的事情,都是自愿的。
  张小宝和王鹃也没说国家补偿的事情,把每一个商船都记下来,等回去之后,专门为商船的人提供点好办法或者是技术。
  跟随着队伍一同去唐的之前收编的部落里的人,此刻终于感受到了什么叫强国。
  尤其是原部落首领西摩多摩合,他知道这事情背后代表了什么,那是一个国家的凝聚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