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武夫当国-第1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许多事情是没办法预料的那么仔细。更何况虽然消耗了超出预料的时间,但也获得了超出预料的结果。我相信经过袁都督河南此行,势必声势大起,足以奠定我等北洋少壮的基础。”蒋百里如是说道。
  “知我者莫若百里兄。眼下豫南山区的事我们大可放手交由何丰林来办,料想葛行宇再了不得眼下也不可能会有逆天翻身之余地。接下来我们这边也确实应该好好考虑另外一些事,算得上是政治上的事吧。”袁肃意味深远的说道。
  “哦,袁都督可有什么想法?”蒋百里问道。




  第59章,少壮声势
  “正如百里兄你刚才所说的,此次河南一行已然打出了一个名堂,是时候将我们少壮派的旗号正式打出来了。我接下来想要做的事,就是希望能把北洋少壮派从概念转而变成实际的组织。我们需要一个团体来彰显我们的实力和地位,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在政治上毫无力量,中央随便一道命令下来,我们就必须束手束脚。”袁肃郑重其事的说道。
  蒋百里缓缓的点了点头,他在听完了袁肃这番话之后,心中立刻明白袁肃的想法。
  显而易见,此次河南之行有很多地方是超出了袁肃意料之中,比如夺取商丘,再比如推行招降政策,当然,最明显的还是在独断处决了十七师十八名犯案军官之后,所引起了一系列巨大反响。当时险些都被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彻底孤立了,就连现在也都丧失了许多权力。正是因为这些事的发生,让袁肃内心愈发感到愤愤不平。
  蒋百里作为袁肃同一阵营的智囊,同时也是认同袁肃发起北洋少壮派,以北洋年轻一代为主心骨,推动北洋集团从内部发起改革。可以说,之前只是一些理论,也只是一些理念上的志同道合,但是却没有实实在在、板板眼眼的东西。
  他知道少壮派,袁肃也知道少壮派,可是其他人却不知道少壮派。
  少壮派的发展是需要一个过程,在北京时算是谋定了一些理念和框架,而此次河南一行则是铺垫并且打响少壮派的名声。一切都是循规蹈矩的在进行,而接下来就应该是少壮派这个势力团体粉墨登场的时候了。
  “袁都督所言极是,在这个时候我们的确应该有更进一步的动作了。少壮派这三个字必须尽快浮出水面,要让北洋内部和外界都知道,在北洋政府里面是有这么一个团体存在的。”蒋百里正色的说道。
  “之前我们是讨论关于少壮派的一些纲领,眼下我们不仅要把这些纲领落实下来,撰成条条规规的文本,并且还要正式确立少壮派这个团体的形式。”袁肃进一步说道。
  “条文这些东西都是简单的,这些交给我来起草,袁都督就放心吧。至于团体的形式,袁都督可有什么想法?”蒋百里问道。
  “我在想,我们究竟应该光明正大的站出来,成立一个少壮派的政党,又活着还是像北洋集团内部其他势力派别一样,只是一个内部的政治势力?当然,也可以参照国外的一些时髦的玩意,成立一个俱乐部什么的。”袁肃不太确定的说道。
  在他看来,如果仅仅是像其他北洋内部政治派别那样,那显然是没有什么新意,同时也不能表现出少壮派推动改革的决心,久而久之甚至会被其他派别那样同化,变得极其官僚主义和势利。既然是下定决心并且要表现的与众不同,假若能成立一个政党,那显然更标新立异,并且更团结可靠。
  但是之前宋教仁发起的政党政治,如今才刚刚消除影响,北洋政府和大总统袁世凯都是再三强调“不党政治”,贸贸然的成立一个政党,这不是跟袁世凯对着干吗?到时候还怎么自称是“北洋少壮派”,还怎么获得袁世凯以及北洋集团的扶持、资助?
  蒋百里立刻说道:“成立政党显然是不可行的,难道袁都督忘了宋循初的前例吗?这可是眼下北洋政府里面最大的忌讳。至于说只是一个内部的政治势力,似乎也不好,其不说难以彰显出我们的决心,更不容易凝聚力量,更何况所谓的政治势力都是一些利益团体,与我们的宗旨是全然不符的。”
  袁肃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略显苦闷的说道:“正是如此,所以迟迟犹豫未决。”
  蒋百里继续说道:“至于参照国外搞什么俱乐部,其实也跟那些利益团体一样,只不过表现的更团结一些罢了。我认为眼下我们不可能考虑的那么周全,只能尽可能往更有利于我们发展的方向去想。只要能切实的把我们的纲领、宗旨和主义打出去,吸引更多志同道合的人加入,其他的倒是可以容后再议。”
  袁肃说道:“你说的没错。既如此,那我们就先俱乐部为载体,借助这个俱乐部把我们的名号打出去。反正俱乐部无论是公开是隐秘,都可以用来传播我们这个团体宗旨。”
  蒋百里没有异议,说道:“也对,那就这么先定下来。”
  袁肃随机又说道:“我甚至还想到一个名字,索性就叫做北洋青年军官俱乐部,”
  蒋百里思索了一会儿,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也好,言简意赅,‘青年军官’正好体现是少壮团体。不过我建议最好还是有一个实际的俱乐部会址,总部就设置在北京,另外在袁都督辖区内的大城市也都设置分会。”
  袁肃同意的说道:“好,这件事我会立刻安排下去。”
  随后,二人又深入讨论了俱乐部实际执行的一些细节,包括俱乐部内部的活动,如何才能申请加入俱乐部,如何定期举行聚会,如何统一“少壮派”的政治意见等等。除此之外,也正式确立了少壮派的核心政治思想,其一是以“军事促进政治”,其二是“坚定不移的推行政治、军事改革”,其三是“切忌引发内部争执,除非必不可免”,其四是“开明的思想是少壮派标志。”
  之所以强调军事促进政治,一则是袁肃知道未来几十年的中国都是军人当政的时代,军权就等于实权,要想有政治力量就必须先有军事力量,要想有政治资本就必须先有军事资本;二则是因为少壮派本来就缺乏政治根基,手中所有的资源也仅仅就是几支军队;三则是少壮派骨干成员都将是军人出身。
  少壮派的宗旨原本就是推进北洋改革,政治、军事乃至文人思想,一切行动都是为了完善北洋制度,让北洋制度能够更顺应时代、更有利于国家发展。并且这种改革的思想并不会因为一时得失而停止,重点就在于“坚定不移”四个字上面,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正因为北洋政府现在就已经出现许多内部斗争,直系、皖系、中央系、交通系等等,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而不停的尔虞我诈。这种内部斗争所消耗和浪费的资源,向来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数字。所以少壮派一定要引以为戒,既不能让少壮派发生内斗,也要尽量避免与其他势力发生争斗。
  至于最后一点,广义只是为了分辨少壮派成员的身份。不能因为年纪轻就是少壮,也不能因为年纪大而不算少壮。少壮界定在于思想,而并不在于年龄。只要能从始至终保持开明的思想,以及坚持少壮派的理念、宗旨,哪怕九十九岁一样也能是少壮派的一员。



  第60章,北洋新星
  原本以为进攻葛行宇的作战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好似摧枯拉朽一般。可是何丰林万万没想到战事居然前后拖延了五天多的时间,期间还不得不加派兵力增援。
  葛行宇的残部与官云正的残部在遭到重创之后,陆续化整为零,开始在山区里面进行游击战。何丰林的部队不怕打老虎,就怕拍苍蝇,硬是被几支游击队骚扰的阵脚大乱。最终还是在增援部队进山之后,发起了大规模的圈地围剿,用最粗放的作战方式这才遏制住了民军的游击战术。
  到了五月三日,官军总算击溃了最后一支民军势力,并且成功俘获了官云正、葛行宇。
  两天之后,何丰林班师返回南阳,正式对外公布了此次作战的结果,趾高气扬的宣扬官军彻底荡清了豫南山区的民军。当天晚上,何丰林、袁肃以及河南都督府派来的代表官员于南阳召开了一场大型的新闻发布会,不管是大报纸还是小报纸,也不管是地方报纸还是省际报纸,但凡能邀请到场的记者、代表全部都邀请。
  事实上这次新闻发布会早在三天前便开始着手筹备,可是谁都没料到何丰林居然把战事拖延到今日才能结束。虽然有一些叫人失望的地方,可好歹一切都结束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袁肃以中央政府代表身份,宣布河南全省的军事戒严正式结束,从现在开始一切民生建设恢复正常,针对白朗起义的镇压战争不再是河南省的主要任务。他这么宣布的目的,自然是希望能让河南省尽快回复正常,同时也能给予陕西方面一些心理上的影响。就算白朗还打算返回河南,但河南这边已然没有立足之地。
  消息已经发布之后,河南全省为之震动。轰轰烈烈折腾了一年之久的白朗起义,总算是时候到头了。对于许多老百姓们来说,他们似乎痛恨政府的欺压,但是此次白朗起义也没见得能为老百姓带来多大的好处。所谓“劫富济贫”只是一个口号而已,真正能做到这一点的民军部队少之又少。
  即便像周宝林这样严以律己的民军头领,大部分时候还要考虑自己麾下人马的吃饭问题,根本没有多余的物资分给普通老百姓。更别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有得了便宜就忘本的,也有从一开始就打算浑水摸鱼的,更有不少人获得了权力之后得意忘形,反而变得与官府一样横征暴敛、鱼肉百姓。
  不管是民军的战争,还是官军的战争,夹在中间的老百姓始终是弱势群体。在很多人眼里他们不在乎什么劫富济贫,也不在乎官军的安抚或者官府的承诺,仅仅只要没有战争就已经能勉勉强强的苟活日子。
  豫南山区的平顶,在大局上给了北洋政府很大的鼓舞,历经一年多的时间,总算是挽回了北洋军的几分颜面,不至于与外国使节讨论这些话题时尴尬的不行。而同样是在这几个月的时间里,中央军名号与袁肃的名字一起成为一时热点,放佛有许多遮掩不住的光芒,冥冥之中又或者刻意安排之下,将两者一起推到了世人面前。
  大总统袁世凯似乎也改变了之前对袁肃的意见,虽然袁肃擅作主张让他感到大为恼火,可最终好歹还是漂亮的收拾了河南局面,而且在后面的行动当中同样是严格遵守了中央的命令,没有再调动第三旅展开任何军事行动,单单是统筹了地方部队来代为行动。在这一点上是让人感到很欣慰的。
  更何况袁世凯敏锐的认识到,中央军要想趁机打响名堂,也必须有一个值得称道的灵魂人物进行辅助宣传。就好比一个电影明星一般,一支军队当中也需要一个明显般的人物,以此来彰显这支军队的与众不同之处。
  中央军是区别于北洋军的全新陆军系统,不仅是精锐中的精锐,更是要摆脱北洋内部各方政治派别的影响,一心一意效忠于国家元首。正因为如此,这大刀阔斧的军事改革势必要推陈出新。
  关键就在于“新”这个字上,经过河南一战,中央军可以以全新的姿态、全新的面貌和带来全新的国防希望粉墨登场。而随着这个全新陆军系统诞生的灵魂人物,也自然应该是一个崭新的“新星”。
  既然袁肃能够迷途知返,再加上他的的确确是一个崭新的面孔,不得不说是最合适的人选。更何况做为袁氏一族唯一一个可以拿得上台面的军政人物,袁世凯更应该不遗余力的进行栽培和扶持。
  因此,在南阳新闻发布会的相关电文发到北京,袁世凯饶有兴趣的看完之后,毫不犹豫的当场决定,将利用中央政府的各种资源,大张旗鼓的把袁肃这个后起之秀包装一番,让其成为中央军最为耀眼的代言人。
  短短几天的时间,北京几份权威报纸便刊登了着重介绍袁肃和中央军的专题新闻,包括袁肃的身世、简历以及个人获得的荣誉,也包括中央军改革的前奏、筹谋以及现阶段执行细节。顺带的将此次河南一战穿针引线的夹带其中,既做到不让河南民乱有更多的影响,也能做到传递河南民乱结束的通知。
  由中央政府出面策划的专题新闻,其内容自然会最大化的来美化中央军以及袁肃的形象,不过尽管中央政府一再强调侧重点在于“中央军”,袁肃只不过是中央军的“代言人”,但是随着报道陆续连载刊出,内容还是不自觉的有些偏题。
  各大报纸的主笔哪怕有再好的想象力,可毕竟不是军事专家,对这个才刚刚诞生不到一年的中央军了解根本不多,更何况中央军的背后还与“二次革命”有千丝万缕的关系,稍有不慎便会越过雷池。相比之下,袁肃则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实人物,岂不说其入仕这几年干过几件轰轰烈烈的大事,不至于无事可写,就算真的不想炒冷饭,胡编乱造一个人总比胡编乱造一支军队要简单的多。
  于是,很快在中央政府授意之下的舆论造势,竟变成了袁肃成了主角,中央军反倒成了陪衬。许多读过最近几天报纸的人,都以为中央军是在袁肃英明的领导之下,才能在河南打出漂亮的成绩,成功遏止住民乱膨胀的情势。
  就连袁肃自己都万万没有想到,他在河南做的事情,却会先在北方造成极大的影响。他同样万万没有想到,为了迎合中央军“新星”的身份,自己居然还有了一个“全新的履历”,从一个族谱上找不到名字的落魄子弟,摇身一变竟成了根正苗红的项城袁氏正统。
  幼年丧父丧母家庭贫寒,不得不变卖家产四下躲债,却被说成是不畏门寒、一心求学,甚至还把当初他游学几个书院的德高望重的老师罗列出来,表示自己是出自名师门下。事实上当时只是寄学门下,别说罗列出来的名师许多是不认识的,甚至在那会儿还有几人早已辞世。真正是让人啼笑皆非。
  非但如此,昔日袁肃在山海关主持赈灾一事,也遭到了一番戏剧化的重制。完全就好像是在写演义小说一般,把他在山海关发生的几件事大书特书,先是及时赈灾,后又私募善款救灾,甚至连之前一直被政府加以掩饰的窦神父案、赵方毓案也都再次爆料出来。俨然将其美化为一个不畏强权、大公无私、秉持公义的正人君子。
  虽然袁肃觉得这些报道当中有许多是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等到后世太平年代,必然会有无数学者、专家跳出来“打假”、“推敲”。不过就目前而言,无论是在公还是在私,他都觉得中央政府确实有必要如此这般的大做文章。
  在公而言,北洋政府目前正处于一个公信力攻坚难关的环节,由于南方革命党和军阀大肆舆论抨击,许多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存在极大的不信任。知识分子恰恰是这个年代中国发展的中坚群体,如果无法拉拢这一群人,非但会阻碍国家进步、发展,更是会造成极其严重的负作用。
  北洋军阀都是一些老派的人,不懂得运用新时代里资讯的力量。此次袁世凯原本是打算宣传中央军,歪打正着的变成了一次制造“北洋明星”的行动。往小一点说这是北洋政府开始懂得变动,学会利用舆论工具来造势;往大一点说则是利用一个“政治明星”来带给国人希望,有了希望便能缓解各种矛盾。
  在私而言,就算袁世凯没有这次造势行动,袁肃也会秘密安排一些舆论声势,借着河南平乱先把自己的名声再抬高一个档次。他这么做的目的只是想获得更多的政治资本和个人资历,紧接着便可以利用这些资本、资历来打出少壮派的旗帜来。
  不得不说,此次中央政府的舆论造势,给予袁肃带来了极大的帮助。



  第61章,返回北京
  从南阳返回商丘,刚到城门口就看到许多老百姓夹道相迎,可想而知这段时间省内省外袁肃名声的高涨。不过毕竟新闻舆论造势有许多掺水的地方,但袁肃在商丘的布政是真真切切获得了民心,正如他之前在山海关就任大都督时的一样,其实他所作所为并不是很好,仅仅是做了该做的事情。之所以能够让老百姓们大为感动,那是因为普天之下的大部分官员从来都没做到哪怕一半的份内职责。
  当天,袁肃在民政公署召开了一次会议,确定将在月底之前启程返回北京。陆军部和河南都督府的文件都已经下来了,中央政府方面提前在北京安排好了一场记者会,希望袁肃能尽快北上出席这次记者会。
  河南这边大致上是没有其他问题了,就算白朗还会返回河南,可如今大局已定,到时候省内的几支部队出马,足以应对强弩之末的白朗残部。商丘和淮北的军务统一交由郭文远来主持,关于商丘、淮北两地分区驻扎的安排,等一切定夺下来后只消发一封电文到北京报备即可。让袁肃唯一有几分挂记的,还是周宝林独立团的整顿一事,他再三叮嘱独立团的消息要随时汇报。
  又过了一天,袁肃在商丘再次接见了之前在南阳投诚的几个民军头领。豫南作战结束后,他曾经与李典进行过一次会谈,不过当时仅仅只是说了一些安抚、鼓励的话,如今所有事情都处理妥当,上报到陆军部的作战表彰名单也全部通过,是时候该正式给这些民军一个名分,顺带兑现当初的承诺。
  这次接见的民军头领,除了李典及其麾下的几个骨干之外,还包括周宝林的几个心腹亲信。尽管周宝林出于严以律己、功过分明的原则,并不希望袁肃接见他的手下,可是在袁肃再三强调之下最终还是推荐了几个名单。
  会面安排在商丘的一家酒楼,正是袁肃之前处决十七师那十八名军官的酒楼。经过袁肃的折腾,这家酒楼已经成了商丘最注明的地头,无论是店老板还是店伙计,每天都会乐此不疲的向往来客人绘声绘色的描述那天晚上所发生的情况。
  袁肃再次大驾光临酒楼,酒楼上上下下都激动不已,连忙收拾了最好的包间,甚至还把隔壁的包间都清空了,以免打搅袁肃等人的雅兴。以李典为首的前民军头目,以前是过着大摇大摆、万事不求人的日子,如今却在袁肃这个年轻人面前一个个显得战战兢兢,十分拘谨。客套了一番,在袁肃的招呼之下,众人才陆续落座。
  在酒席开始之前,袁肃没有太多的废话,直接切入正题,对到场的所有人进行了一一称赞,并且将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正式军衔和军职官文派发了下去。他还特意提到李典在诱敌作战时,果断处决临阵脱逃的军官,对稳定军心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正因为这件事,他专门保举李典荣升独立团团部司法官,是今天到场众人当中获升军衔最高的一人。
  正经事谈完,宴席这才开始,袁肃还破例的准备了一些酒水,与众人一起喝上一碗酒。
  他之所以还要专门与这些人见面,交代公务只是其次,毕竟陆军部批核下来的文件转交到独立团团部代办也是一样。他最主要的还是拉近与这些人关系,让这些昔日的民军能够尽快与过往的身份做一个决断,更快也更好的融入到自己麾下这个团体中。
  五月二十八日,在早晨开完交接的会议之后,袁肃于正午时分启程返回北京。
  这一路北上并不轻松,先是乘小船沿淮河北上到最近京汉线站点,再转火车到天津。每次中途转车都会有当地政府的官员以及社会名流到场迎接,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也要磨蹭好几个钟头。在天津时还被耽误了一整天时间,天津镇守使与当地官绅一定要邀请袁肃参加专门安排的宴席。
  对袁肃如此客气的人大多都是政客官僚或者是商人绅士,倒是并没有军中要职人员前来捧场。这一点袁肃自己还是心知肚明的,北洋政府可以打造出一个“新星”,只有沽名钓誉的人才会不耻的贴近过来。政客官僚是敏感的察觉到袁肃身份地位的变化,希望能先混一个面熟,算是为日后铺垫一个交情;商人绅士们则自是不比多说,不管说能否结下这个交情,只要能站在一起合一个影儿,挂在自家墙头上也能倍显面子。
  然而对于北洋军人来说,在讲惯了资历、背景、政治派系的圈子里面,突然出现一个后来居上的“年轻人”,任谁都不会感到痛快。如果袁肃不姓袁,也不是大总统什么的亲戚,这件事反而还能过一个面子上,可偏偏袁肃还沾上一个“皇亲国戚”的身份,这就愈发让那些老资历的北洋旧臣感到嫉恨。
  老一派北洋军人是不会在乎袁肃之前的事迹,也不管这个年轻人是否真有能力,在他们眼里他都是全靠着“家里的关系”才能有今时今日的身份地位。嫉恨自然是最主要的情绪,除此之外也是因为对袁世凯的忌讳,毕竟这么多年来,袁世凯从来没有刻意培植袁氏一族的子弟,哪怕大公子袁克定也不过是一个碌碌无为的瘸子罢了。
  现在袁世凯突如其来的把自己的侄子捧上天,不仅一时半会无从适应,更是引得众人不可避免的想入非非。
  对此,袁肃老早就有所觉悟,所以他根本不会把这件事放在心上。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