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1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心中也是叹息:这个月算是完成任务了,下个月呢……倒是要好生思量。
第四百五十六章 印钞机
“苏木你很累吗?”太康公主伸出纤细的手指翻看着手中那本刚流传到沧州的《红楼梦》,目光中全是痴迷:“这故事也不知道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本殿真有些迫不及待地想只到后面的情节,要不,你今日就现写一章让我过过瘾吧,求求你了!”
太康公主嗲嗲的声音叫苏木有些经受不住,他站在她的面前,又忍不住打了个哈欠。苦笑:“太康殿下,臣这几日实在困乏,就算强写,写出来的东西也不堪入目得紧。”
“却也是,俗话说得好: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梨一筐。”太康公主将手中的书扔到一边,庸懒地对一饼道:“将我冰镇的酸梅汤起来,也给苏先生一盏。”
天气热得紧,精神又委靡,苏木一大早就被一饼请到道观里来,脑袋还有些懵懂。昨天实在太累,说来也奇怪,越是累,反越睡不着,折腾到黎明时分才朦胧睡去。
却不想,就被一饼叫了过来,说是公主殿下有请。
苏木估计她也没什么好事,来这里之后,尽量少说话,以免中了她的圈套。
一饼:“禀公主殿下,酸梅汤倒是有,但冰却……”
“怎么了?”公主脸色难看起来。
“禀公主殿下,已经没钱买冰了。”
“什么,这个热的天,没冰是会死人的!”太康大怒,猛地站起来,开始大发脾气。
惊得一饼二饼两个宫女慌忙跪在地上求饶。
一口气摔坏了两个杯子,太康公主才收起怒容,笑吟吟地对苏木道:“你还有钱吗,送点过来。”
苏木一听,脑袋都大了。姑奶奶,我不是才送了一千两过来吗,这才几日,就花光了。你一大早叫我过来,果然是有企图的。
他苦笑道:“公主殿下,臣出身贫寒,来沧州之后也没带多少钱。身上的所有银子都已经全给了你,到现在,臣连吃饭的钱都没有。臣又不是开银行印钞票的,哪里还有钱给你。”
开玩笑,这人的**是没有止境的,今天满足了太康公主,明天她又来问又该如何?
这次给她一千两,她觉得来钱容易,下次问我要一万两,莫说我没有,就算有,给还是不给,这又凭什么啊?
“印钞票,你说的是宝钞啊!”太康公主怒气冲冲地喝道:“那东西就是废纸,你就算是给本殿挑一百斤过来,本殿还嫌占地方呢!”
所谓宝钞,就是明朝所发行的纸币。正式出现在洪武八年,由于当时年年战乱,国家缺铜,只能借鉴北宋的交子,创造出这种货币。
宝钞分六等:壹贯、五百文、三百文、二百文、一百文。由于当时纸质较差,大明宝钞难以耐久,且明代纸币只发不收,既不分界,也不回收旧钞,致使市场上流通的纸币越来越多,宝钞泛滥成灾,发行当年就通货膨胀,贬值极快,老百姓都不认这种东西。到现在,跟废纸差不多。
有鉴于此,宝钞在弘治年间终于被废止了。
现在想起来,大明宝钞纯粹就是一场笑话。
不过,在洪武年间,宝钞的发行对恢复生产繁荣市场还是起到了一定的历史作用的。至于后来被百姓所唾弃,除了只发不收只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没有等价的物质作为担保。或者说,朝廷就根本就没想过要保护宝钞的信用。
苏木心中突然一动,好象把握到了些什么,楞楞地站在那里。
太康公主见苏木不理睬自己,更是不快,道:“不过是问你要钱钱而已,又不是白拿你的,将来回了京城,连本带利还给你就是了。我堂堂公主,还会赖你的帐不成?将来你进了官场,就连官职也好似咱们皇家的恩典。”
苏木突然一屁股坐在太康公主身边,倒八她吓了一跳,急忙跳起来,警惕地看着苏木:“你要做什么?”
苏木一把端起太康公主的茶杯猛喝了一口,然后哈哈大笑起来:“多谢公主提醒,宝钞,哈哈,是个好主意?”
太康公主吃惊地看着苏木:“你不会是真要给本殿宝钞吧,可说好了,那东西我可不要。”
“不是不是,公主不是说要让臣给你筹集两百万两银子吧,臣倒是有个主意。这事若是做成,别说两百万两,每年给殿下赚两千万也不是难事。只不过,这事牵涉甚大,将来也不知道会兴起多少风波。臣如今不过是一个小吏,真有事,只怕承担不了那个后果。还得公主殿下你亲自出面。”
一听到一年有两千万的利润,太康公主眼睛都绿了。
苏木看得明白,这小丫头虽然是个女文青,可骨子里却是一个财迷。实际上,老朱家的人将个人精神生活和正事都是分得很清楚的。
太康公主一脸的振奋:“苏木,你说,该怎么干。到时候得了银子,咱们五五分帐,若有事,本殿一力承担了。我就不信,这天下还有什么人敢惹本殿?”
说到这里,她一脸的傲气。
“不是五五。”苏木微笑着摇头。
太康怒道:“不是五五,你想要多少?”
苏木摇头:“我只拿两成,经营费用提一成,剩余七成,殿下似乎应该分点给陛下。”
“皇帝哥哥会缺钱吗,也好意思跟我这个做妹子的争?而且,这事同他也没有任何关系。”太康冷哼一声。
“公主殿下你还真说错了,这事同万岁还真有关系。”苏木凛然道:“因为发行钞票,需要的国家信用担保。”
“发行宝钞,你真要这么干?”太康吃惊地跳了起来:“私人造钱,那可是要抄家灭族的,而且,民间又不认这种东西。你就算印出来,又怎么使得出去?”
“谁说要印宝钞了,有价证券不可以吗?”苏木淡淡地笑起来:“只需用一件有价值的东西做担保,到时候,咱们若是想要钱,只需印刷机一开……呵呵,公主殿下你就等着数钱吧!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生意比直接造钱更赚的?放心好了,绝对不违法,只不过,需要有个强力的担保而已。”
太康:“只要不犯法就可以,那么,接下来该怎么做?”
苏木:“接下来咱们先开个银行,人手什么的我知道安排,公主殿下只需坐镇其中就是了。等到钞票一印出来,咱们负责包销发行,到时候按照比例提取一定的手续费作为利润。如此一来,又不是直接印钱,别人就算想来查也查不出什么。发出去的钞票换的银子,最终还不是如了盐司的银库。”
“什么叫银行?”
“就是钱庄。”
“用什么担保,皇帝哥哥的名号吗?”公主又问。
“盐!”苏木回答。
第四百五十七章 盐票
“用盐和票据挂钩筹集现银,这主意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吴老先生同这个时代刚入仕的读书人一样,对于经济事务一窍不通,怎么也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
所谓货币,最开始是的出现是因为大家觉得以物易物实在麻烦,就把自己的物品先换成大家都承认的中间媒介物,谈后用媒介物去换自己所需要的物品。
货币本身还是有其价值的。比如最早的贝壳还这个时代的铜钱。
不过,他们的价值却不能超过本身。比如一枚一文钱的铜钱,本身价值只相当于其中所含铜铅的价值。若要购买价格高昂的物体,却需要大量的货币。
打个比方,一辆大众帕萨特汽车价值人民币二十万元,相当于明朝二千万枚铜钱。若是一个明朝人要买一辆汽车,需要使用如此之多的货币,携带不方便,交易麻烦不说,也失去了货币作为流通媒介物的价值。
所有,这才有后世的纸币和电子货币的诞生。
这话就扯得远了。
或到货币发行本身,货币本身没有价值,说穿了老百姓认一种钱,看重的是这种钱背后的信用体系。
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货币的背后必然有一定的物资保障做为支撑。
比如二战以前,各国发行货币,都需要有依照本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作为保证,这就金银本位。
再比如中国国内战争其中,陕甘宁边区政府没有金银,但发行的货币以所产的粮食做为等价物。也就是说,老百姓拿到边区币之后,随时可以去银行兑换等价的粮食,这叫做粮食本位。
有了粮食做为保证,边区币这才能顺利地发行下去,被民间所接受。
明朝的宝钞制度之所以崩溃,那是因为没有等值的物质做为担保。当然后,国家信用也是担保的一种,问题是,明朝政府一没钱,就滥发钞票,又不回收。最后,市场上的纸币越来越多,贬值得越来越厉害,到最后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说到底,明朝的宝钞就是一种**裸的抢劫。
苏木也是受了边区币的启发,才想出了这么一个法子。
他耐心地对吴老先生解释道:“这沧州城乃是盐业重镇,又有大运河水利之利,乃是河北商业中心。且不说城中盐商身家巨万,城中大大小小的富豪不只凡己。这些人我都是知道的,手头又的是闲钱,却没处投放生息。胆子大的,或许还放些印子钱出去。不过,这种生意毕竟太小,不是人人都能做的。胆子小的,又怕折了本,就只能将银子存在家里。”
说到这里,他一笑:“听人说,有个盐商家里的银子实在太多,又怕被人偷了。索性将银子化了倒进地窖,就算家里来了贼人,想偷也是没有办法。”
“这个法子还真是不错啊!”吴老先生也笑了起来。
苏木接着道:“正因为民间闲钱太多,没个出路。放在家里又不稳当,还会因为存放时日太长有所损耗。若我们弄个银行出来,以盐司的官盐做保,吸纳民间的资金,并给一定的厚利,想必很多人家都愿意将银子存进银行里。”
苏木扳着指头计算开来:“民间商户做生意,拿一万两银子出来做本钱,雇佣人手,租铺面,一年下来,如果有一到两成利就算是不错的了,这其中还得冒许多风险。因为,你不知道你投进去这么多本钱,究竟能不能赚到钱。民间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生意场上,五成亏本、四成保本,只一成才能在年底看到银子。当然,盐商不算在其中。”
“如果我们所开办的这个银行每年能够保证商家有一成的利,我想,别说沧州,就算是整个河间府的富户,将来甚至是整个河北,都很乐意将闲置不用的银子存到我们手头。毕竟,像这种稳赚不赔的生意可不好找。”
吴世奇连连点头:“财帛多人心,这事到是做得。不过,正如子乔你刚才所说,发行盐票需要用官盐来担保,可盐山里生产的盐可都是由盐商们包销的。若是老百姓要凭盐票来提盐,我们又从哪里拿盐给他们?若是动了盐商们的份盐,那就是扰乱盐政,追究起来,谁也担待不起。”
苏木哈哈一笑:“这事我早已经想好了,咱们发行的这种盐票都是大票,一百两一张。以先前的盐价,一百两可以购买四百斤官盐。普通一户人家一个月才吃多少盐,又没有那么多闲钱买盐票。至于大户人家,也不缺那点钱。”
对,就是发行大额盐票。
其实,苏木的打算是将盐票做为一种类似于后世银票一样的东西,用在商业流通里面作为交易使用。
明年就是正德一年,在这个年代,美州白银还未大量输入中国,张居政的一条鞭法还没有实行。民间的商业行为还大量使用铜钱,遇到巨额的商品交易,就算使用白银,也是一笔庞大的数字。
打个比方,购买价值一千两的商品,你得随身携带一千两白银,得雇两个挑夫,非常不方便不说,还不安全。那比得上纸币,往身上一揣,谁也看不出来。
如果即将发行的盐票有了等值物质作为保证,苏木可以肯定能够在很短时间内在河北风行一时。
不过,正如吴老先生所说,盐票发行之后,肯定会有人观望一段时间,甚至还会出现挤兑风潮。为了防止这一点,苏木故意将钞票的棉值定为一百两。
一般百姓肯定买不起这么大的盐票,至于大户人家,也不可能缺这点钱。就算有人想来挤兑,沧州城里的人还罢了。至于其他府县的商人要过来兑换食盐,走州过县,人力成本,路途损耗也是一大笔开销。商人将利看得极重,自然不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听完苏木的解说,吴老举人一时还想不通这其中的道理。
有抚摩着胡须坐了半天,这才眼睛一亮:“好法子,子乔你果然是个理财高手啊!不过,本官还有一个疑问,如果一开始就发行海量的盐票,打个比方,就算我为皇帝陛下为朝廷筹集够两百万两银子,但一年下来光利息就要花出去二十万两,这钱又从什么地方去寻?”
苏木翻了一下白眼:真是个不开窍的迂夫子,玩金融可不能太老实。若后世的银行家都跟你一样,华尔街的商人们还会被人称之为吸血鬼吗?
第四百五十八章 庞氏
作为一个穿越者,没有人比苏木更清楚金融业的暴利究竟大到何等程度。表面上看起来好象没多大搞头,可只要量一做上去,就算你什么不干天天坐在家里,也会有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到你手头。
苏木笑道:“什么两百万两,我的目标,今年半年之内发行五百万两盐票,明年两千万。到时候,每年光利息都要付出去两百到三百万两。”
“这么多,这是要出大事的?”吴老先生不住地抹着额头上的冷汗。
让他更害怕的话还在后头,苏木淡淡一笑:“出不了大事,放心好了。等到发利息的时候,大不了再三百万两盐票出来支付好了。”
“啊!”这下,吴老先生一张脸彻底地变得苍白起来:“这这这,这不是子吃卯粮,到时候,欠帐越来越多,都变成一个没办法填补的无底窟窿了。”
“填补,谁说要填补,适当的赤字适当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的发展。”苏木又笑了起来,接着耐心的解释起来。
在苏木的设想中,盐票也就是后世的钞票,多发滥发在现代社会也是常事。比如日本的国家帐务就是其GDP总和的两倍,也没见人家就崩溃了;比如美国,光欠下的债务就达几十万亿之巨,人家不照样是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而且,看他好象也没心思要还钱的架势。
实际上,苏木这一手也带着庞氏骗局的味道,就是发行新帐来支付往期的利息。说起来好象不光彩,可只要玩得利索,却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再说了,后世国家养老资金那么大缺口,不也就那么一年一年维持下去,说穿了,养老金也是一种变相的庞氏骗局,用将来的养老保险支付目前退休人员的养老金。
又说了半天,吴老先生彻底地本苏木那一套复杂的金融理论给忽悠晕了,最后叹息一声:“罢,既然子乔你说此发可行,那就办吧。本官这就出告示,然后安排适当的人选去做这事。”
苏木又忍不住翻了一个白眼:老先生你自己去办,那我忙乎了半天岂不一点好处也没有。还有,吴大人你手头有得力人选吗,下面的幕僚和书办们可都不卖你的帐。将来真出了事,老先生你也罩不住,这事还得将皇帝和太康公主拉下水才行。
将来这盐票说穿了就是皇家银行,是正德皇帝的小金库。爹亲娘亲不如钱亲,正德穷得混身狮子,若叫他尝到这银行的好处,自然是食髓知味,欲罢不能。出了事,自然有他这个高个子顶着,我苏木只需躲在一边数钱就是了。
利人不利己的事情苏木是不干的,这心思也不好同吴世奇明说,只笑道:“老先生,这种银行的具体事务盐司还是不要插手的好。”
“却是为何?”吴老先生颇为不悦。
“君子不言利,还有这种经商的事情,还是交给商人去做才好。否则,将来对大人的清名有损。”
“对对对,君子不言利,本官倒是忘记了,多谢苏木你提醒,不然,本官险些酿成大错了。”吴老先生是个标准的儒生,爱惜羽毛,忙道:“这事就交给你去办好了,本官只负责发行盐票,到时候你卖出盐票,将银子一分不少地入库就是了,我也不管。”
“好,就这么说定了。”苏木松了一口气,面上露出了笑容。
有盐司担保,有皇家的参与,苏木只感眼前全是金子的光芒闪烁。
接下来一天之内,吴老先生就放下包袱开动机器,招来一群技艺精湛的匠人开始印刷盐票。
刚开始的时候,老先生本打算用木版,在苏木的说服下,这才换成了铅版,又使用了昂贵的纸张。
忙乎了一夜,先期一万张盐票终于印刷完毕,捆成几大捆堆在苏木的书房里。
看着这么多钱票,苏木忍不住笑了一声:“这个吴老先生也太急噪了,一来就发行一百万两盐票,这么多钞票一下子投放出去,也得有这么多人来购买才行啊!”
从里面抽了一张出来,只看了一眼,苏木心中就赞了一声:“不错,不错,却有些后世钞票的味道了。”
这张盐票脱胎于长芦盐司的盐引。
正规的盐引,长宽约八十厘米,上书“执照”两个大字。在执照的右手边,印有“从三品盐运使司转运使管理长芦盐政X为”字样,这个X字自然是转运使的姓。左下角的一个“行”字,表示批准了这张执照,这有点像皇帝批阅奏折经常写“同意照办”之意。
有了这张执照,盐商就可以到指定的地点去贩卖食盐了。
按照明朝盐政制度,户部尚书和各地盐运使司转运使都有发盐引的权力。
所以,吴大人这次印刷的盐票也使用了正规盐引的格式,估计是想打个擦边球。
上面除印有他的签名之外,还盖了使司的大印。为了防位,还印了复杂的花边,上面用阿拉伯数字编号,并印了“C”或者“L”的字母开头。
这当然不是苏木的恶趣味,这年头识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的人只他一个。每张钞票的号码都不一样,你就算想伪造,落到内行人眼里,也能轻易地被识别出来。
将盐票拿到手头,苏木下意识地甩了甩,却没有发出响亮的声音。这倒是提醒了他:“下次再印盐票的时候,得用特殊纸张了,里面不妨加点亚麻布或者棉布。”
不过,就手头这张钞票而言,苏木还是很满意的。
他心中也是感叹。
人说在封建社会,盐铁乃是头一等的大政,一直都由国家直接管理。却将发行盐票的权力下放到户部尚书,甚至地方转运使手头。却不知道,盐引就相当于后世的钞票。这简直就是直接将铸币权拱手让人嘛,倒是便宜了我苏木和太康、正德。
咱们哥仨这次也要做一回金融寡头。
正如苏木先前给吴大人上课时所说的那样,货币本身是没有价值的,只有流通起来,被百姓承认才算是钱。
目前最重要的是将这些盐票给卖出去,否则,也就是一堆废纸。
苏木坐在书桌前,想了想,自己不过是一个外来人,对于沧州的商界可以说是一无所知。况且,他现在名声好象不太好,特别是太康抄袭一事曝光之后,他也被人当成了女骗子的同伙。现在无论他说什么,别人也不会相信。
至于盐商们,经过那夜的那一幕,已经同他苏木翻了脸。而且,盐票一事又是直接动了他们的蛋糕,真到发行的时候,估计自己也会变成盐商们的公敌。
那么,究竟找谁来认购为好呢?
苏木陷入了沉思:这沧州一带,甚至整个河北,最有钱的人无疑是盐商,然后就应该算是在大运河上走水路的行商了。可这些人自己都说动不了,那么,只能退而求其次,找中等富商。中等富商,抛开盐商那种怪胎不说,正常情况上,应该是有十万两左右家产的。再往下就是下商贾,一万两以下只能算是中产阶级。
问题是,就算是中产阶级,我也认不得几个。
“对了,盐枭不就很有钱吗?”苏木突然想起了宗真,眼睛不禁一亮。
宗真是盐枭不假,可手头却没多少钱。但他认识的人多呀,都是走盐的,既然盐商手头有不少钱,那么,盐枭也应该不穷。
“走,找他去。”
苏木眼睛一亮,立即叫来一个客栈的小二,背了背篼将一万张盐票背上,朝宗真家走去。
这么多盐票放在客栈里,苏木也不放心,还是放老宗那里妥当一些,再怎么说,人家也算是一代大侠,战斗力超强,寻常小蟊贼也不敢找上门去。
走了一气,总算到了宗真家,看着他家的院子,苏木点了点头:地方颇大,花点钱整治一下,倒是可以做为银行的营业场所。而且,这里位于闹市区,又临街,对面就是一个十字路口,风水宝地啊!
刚到门口,还没等苏木敲门,里面就传来一个妇女的怒吼声:“姓宗的,你成天半死不活呆在家里做什么,可要想想,咱们家七口人睁开眼睛就要吃饭,难不成还真要饿死?”
苏木道被这河东狮子吼惊得一颤,如果没猜错,这应该就是宗真的娘子。
早听说宗真的老婆性格暴躁,今日一见,果然如此。
宗真的声音有气无力传出来:“娘子,你这话说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