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好事是,他不用像其他县份的童生一样要提前进到保定府,车马劳顿,被明朝糟糕的交通折腾得半死。坏事十,现在已经是四月,一个月之后就要进考试,留给他的时间并不太多。
  院试之后,再过两个月就八月份的乡试。
  一场接一场的考试,就算是科场老人,也会被这不歇气的考试压力压得喘不过气来,更别说苏木这个新丁。
  自家的底子自家清楚,韶泰能够打中府试的题目那是基于对柳知的了解。这次北直隶衙门会派哪个学政来做主考,又有什么喜好,根本就没有人知道。
  再说,韶先生再神,也不可能次次都能猜中题目。否则,他早就考中进士做官去了,还会留在清苑县做可怜巴巴的教谕?
  靠天靠地靠老师,最后还是得靠自己……不,还是得靠老师。
  想了想,苏木不得不承认,以自己的学问根本没有把握拿到秀才功名。可若就此放弃,也不是苏木的性格。
  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尽人事,听天命。
  天道酬勤,付出一分努力,就能有一分收获。
  与其在这里烦恼,还不如静下心来,好生向韶先生讨教。
  不过,一想到又要去胡家学堂读书,苏木脑袋就大了一圈。自己已经算是彻底同胡顺撕破了脸,他也不知道该如何面对胡莹。
  本来,胡百户恩将仇报,已经惹恼了苏木。可一想到胡小姐对自己的一片深情,苏木又心软了。说起来,在没有获得功名之前,他苏木连中两元所获取的那点名声在一个百户军官和家族势力面前根本就算不得什么。
  若是胡百户和三叔强响把自己入赘到胡家,他也没有半点反抗之力。
  也因为胡莹以死相逼,这才让胡百户打消了这个念头。抛开其他不谈,苏木这次是欠了胡小姐一个人情。
  偏偏这分人情中还搀杂着男女之情,事情就显得复杂了。
  不过,转念一想,苏木立即释然。
  在胡家做了这么长时间帐房先生,胡家的家底自己可清楚得很。没错,在以前,胡百户是财雄势大。可经过于巡按这事一折腾。胡百户又急着去辽东避祸,把手头的货物尽数跳楼,损失巨大。
  到现在,不但现金流彻底断了,还欠了股东们几千两股本没能归还,可以说元气已经大伤,没三五年恢复不了。
  自然也没有那分财力维持学堂的开销。
  如此也好,大不了以后直接去韶先生的家里求学,大不了我苏木来出这份学费,反正咱如今也算是小有身家。
  对于胡家如今是什么情形,苏木也没有兴趣,只内心中隐约有一丝说不清到不明的惆怅:以后再见不到胡莹那小丫头片子了。再过上几年,等我苏木功成名就,也许小丫头早嫁做他人妇。
  可这又能怎么样呢?
  苏木承认自己对胡莹有极大的好感,可这种好感还上升不到爱情的高度。
  他也没有对小丫头有过任何承诺。
  这就是人生啊!
  世界也不会围绕你一个人转,即便是穿越者也不例外。
  韶先生的学堂究竟是怎么回事,目前苏木还不知道。
  在短时间内,他也有些害怕去见这个严格刻板的老夫子。反正还有三天就放榜,不如先给自己放个假。
  小蝶在贡院外面跪了一天,又累又饿,又吹了冷风,在离开的路上,苏木发现这小丫头身上有些发烫。也不敢在去酒楼犒赏自己,忙带小蝶去看郎中。
  郎中凭了脉,说没什么大事,就是偶感风寒。
  就下了一剂药。
  回家之后,苏木第一次下厨房,熏得眼泪鼻涕长流,这才给小蝶熬了一锅白米粥。用过饭,又吃了药,小蝶出了一身的汗。
  想来小蝶今年才十五岁,身体一直很好。加上又知道苏木拿了府试第一,人逢喜事精神爽的缘故。
  在床上躺了三日,到放榜那天,苏木还没起床,就听到小蝶在外面蹦蹦跳跳,麻利地做起了家务。
  苏木大吃一惊,慌忙起床,一看,小姑娘满面都是红光,气色比自己还要好上三分。
  “小蝶,你的病怎么样了,别硬撑着。”
  “已经好完全了。”看到自家少爷,小蝶未语先笑:“少爷,马上就吃饭了,你先漱口洗脸,立即就好。”
  苏木见小蝶已经痊愈,松了一口气,道:“别弄了,我昨天不是说过带你出去大吃一顿吗,走,出门!”
  小蝶:“不了,在家吃不一样,还节约些。”
  苏木:“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说过的话就要算数,别心疼钱。小蝶,今日乃是放榜之日,咱们出去看完榜,顺便吃饭,就当是为本少爷庆贺吧!”
  好说歹说,不忍心扫了少爷的兴头,又急着去看自家少爷的名字是否在榜单上,小蝶这才换了一身新衣裳,同苏木出了门。
  到了贡院门口,好多人,因为来得晚,根本就挤不进去。
  不断有人叫嚷着“中了,中了”,从里面跑出来。
  小蝶病刚好,苏木怕她挤去进出事,就拉住一个红光满面的士子:“兄台可是中了?”
  那人呵呵呵呵地笑了一气,老半天才平静下来,但声音还是有些颤抖:“好叫兄台知道,晚生得了第三十六名。”
  “哦,恭喜,恭喜。”
  “同喜,同喜!”那人不住回礼。
  “还想请教,今科府试头名是谁?”苏木问出这句话时,还是莫名其妙地有些心跳。
  “还能是谁,自然是一夜东风人万里的苏子乔。”
  “中了,中了!”小蝶欢呼一声,不住拍手。
  那书生见小蝶如此激动,一脸的奇怪,正要问,苏木已经拉着小蝶走远。
  反正是一家人吃饭,也不需去高档的酒楼,苏木特意寻了一间干净雅致的地方。
  酒楼位于城西,名叫《淇水居》。地方不大,也就十几张桌子模样。
  门口正对着一条小河,河上是一座小桥,桥墩上不知道什么时候长了一丛桃树。正阳春,花儿开得灿烂。春风中,酒幌随风舞动。
  再看酒馆的墙上涂满了士子写随手写下的诗句,真真地古典韵味十足。
  也因为如此,这里自来就是读书人聚集的场所。
  里面正有十来个士子正把酒临风,吟诗做赋。
  见苏木进来,就有众人纷纷站起身来,拱手施礼:“哎哟,这不就是本科府试的头名苏子乔吗?”
  苏木府试的时候被知府当场点了头名,在场的考生虽然不多,可这事却迅速在城中传开了。
  再加上他以前所写的那首诗,苏木如今总算是挤进了保定的主流文化圈,被士林接受。
  县、府两场都拿了头名,接下来的考试中,举人不敢说,一个秀才功名是跑不了的。
  可以预见,一颗新星即将升起。
  于是,所有人都同时站起来见礼,报上家门。
  一听,这群人当中大多是有秀才功名在身的贡生,还有几个则是于苏木同期府试的同窗。
  至于苏木以前呆子名声,在苏木那首诗广为流传,又一口气拿了两个第一之后就不功自破了,也没有人提起这茬。
  见自家少爷被这么多读书人簇拥着,小蝶又是局促,又是骄傲,一张小脸兴奋得通红。
  苏木知道这群人代表着保定民间的舆论,自然做出一副谦虚谨慎模样,从容回礼。
  他心中也是微微得意,谁说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我昨天才拿了头名,今天就广为人知了!
  不过,被这么多人簇拥着,苏木还是有些小小的烦恼。
  见过礼后,就有士子热心地邀苏木入席。
  苏木也不便推脱,只能同他们坐在一起。
  如此一来,小蝶就只能站在苏木身后小心侍侯,苏木请她吃饭的承诺也没办法实现了。
  读书人聚在一起,也就那么回事,不外是联句吟诗什么的。说句实在话,以前的那个苏木对这一套那是完全不懂。好在身体里还残存着身体原主人的记忆,大约知道规则。虽然对出的诗句水准不高。可在这种场合也就那么回事,只要韵律和格式对了,对质量上倒没有什么讲究。
  心中安叫一声好险,以前看穿越小说时,一读到主人公剽窃后人诗句暴得大名,在士林中混迹时,苏木就很替主角担心。这读书人聚在一起做文会有很多名堂,比如行酒令、联句、社覆什么的,都要根据场合和韵脚现对句。这一点,《红楼梦》中就写已写得详细。而这东西又没有后人之作可以剽窃,一个不小心就会露馅。
  吃了十几杯酒,对了几个句子,苏木渐渐觉得这游戏很有意思。
  正玩得高兴,突然间苏木看到苏瑞声带着两个书生大摇大摆地从门口进来。
  就有几个读书人大声招呼:“苏二公子来得巧,你家堂兄子乔也在这里,不如过来吃几杯酒。”
  按说苏木和苏瑞声以前有过许多不快,这家伙应该推辞才是。
  可苏瑞声却是一脸的微笑,也不客气,径直坐到苏木深身,用火辣辣的目光看了苏木背后的小蝶一眼,嘴角带着一丝假笑。
  别人不知道苏木和苏瑞声兄弟之间的恩怨,都道瑞声你是有才的,还有一个月就是章试,想来得了秀才应该不难。而子乔兄文才出众,今次得了头名,又有韶先生名师指点,秀才功名自是囊中之物。搞不好这次院试,苏家要出两个秀才。
  苏瑞声客气了几句,笑道:“各位谬赞了,苏瑞声才疏学浅,未必就能高中,只能尽人事听天命了。倒是我家兄长子乔才高八斗,若不得个秀才,还真是老天无眼呐!”
  他话中有话,苏木眉毛一扬,也不搭理。
  其他也人感觉到这兄弟二人中有些龌龊,皆不插嘴。
  苏瑞声酸溜溜地接着对苏木道:“兄长这次能拿到府试头名,当真是可喜可贺,父亲大人听说之后,也是老怀大慰,说你只要五月份的时候中了秀才,这苏家的大房就算是撑起来了。”
  他一边说笑着,一边又一眼无一眼地瞟着小蝶。
  惹得小蝶鼻子里哼了一声,满面的不快。
  苏瑞声又接着道:“愚弟是不成的,科举场上的事情谁也说不清楚,没准就落帮了呢!家父说了,这科举的事不急。咱们读书人,修、齐、治、平,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修身、齐家之后,才谈得上仕进,一展胸中报复。愚弟年方十八,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可惜前几年光顾着读书,房中空虚,未能为我苏家三房延续香火,已是不孝。”
  读书人洞房花烛称之为小登科,对男女之事也比较八卦,就有人来了精神,忙问:“瑞声要娶妻啊,这可是大喜事。你儒雅风流,也不知道要娶哪家的大家闺秀?”
  苏木心中疑惑,这个苏瑞声今天来这里摆明了要找我的不痛快,怎么现在却说起他的婚事来?
  苏瑞声连连摆手:“娶妻一事,倒是不急,总归要等到得了功名才是。家父的意思,先纳妾。”
  大家纷纷点头,说也是这个道理,瑞声你现在只是个童生,若中了秀才,也好迎娶名们望族的女子,却不可图一事之快仓促行事。
  又要好事者不住催问,瑞声要纳妾那可是好事,也不知道是谁家的女子,想必是早已经定下了。你可不够意思啊,先罚酒三杯。
  苏瑞声点点头:“那是,得罚。”
  说完,就站起身来,举起酒杯,故意用挑衅的目光看着苏木:“说起来这个女子堂兄也是认识的,正是胡家货栈胡百户胡老爷的千金胡小姐。”
    
    
第五十九章 天大机遇

      同一时间,北京。锦衣亲军都指挥司,北镇抚司衙门。
  一提起锦衣卫,在后人眼中,这些特务份子和东厂的太监一道,都是明朝政治中最最黑暗的存在。可以不经过司法,随意缉捕、审讯、杀害犯人。
  在权势最大的时候,甚至还能架空皇帝,把持朝政。
  也因为这样,后人便将明朝的没落归结在这一厂一卫身上,或者说,直接归结在魏公公和锦衣特务身上。
  在后世的影视作品中,太监和锦衣卫出出场,额头上就印着“我是坏人”四个大字。
  而锦衣卫的诏狱和东厂的缉事厂也被形容为世界上最阴森的所在。
  可此刻的北镇抚司中却是阳光灿烂,院子里百花盛开,一个大约五十岁的老人穿着便服,躺在胡床上,眯缝着眼睛正享受着这无边的春光。
  此人身材瘦小,显得很是平凡,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他是被关在诏监狱中的犯人。
  实际上,同外人想象的不同,锦衣卫办的是御案,四品以下的官员根本就没资格住在这里。因此,这里并不阴森。犯人也不着镣铐,只是被限制在一座又一座小院里,不得随意走动,可待遇却非常不错。
  一个身着飞鱼服的锦衣卫恭敬地立在老人身边,低声禀告:“指挥使大人,有报,南京千户所的小子们去杭州公干的时候与留守太监起了冲突,办案的归百户还被人闪了一个耳光……”
  “不用说了,这事某知道。这个归百户真是个废物啊,被东厂的人闪了一记耳光竟然连手都不敢还,你说,某要他何用。”不用问,老人正是当今锦衣卫指挥使牟斌。
  那锦衣立即明白:“是,小的知道该怎么做了,归百户办事不利,就地免职。”
  “什么办事不利,那叫没有担待,没有胆气。”牟斌淡淡一笑。
  大约是因为自家人在太监那里吃了亏,那锦衣干同身受,不觉道:“大人,咱们北衙这些年在外面办案,畏手畏脚,颇多掣肘,倒是那东厂仗着成日侍侯在万岁爷身边,有了圣眷,行事肆无忌惮,咱们也被他们压得苦了。”
  牟斌哼了一声,被这句话引起了心中的不痛快。
  弘治一朝虽然在历史上没有发生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可风评却相当不错。皇帝登基以后,重用文官。在位十七年,休养生息,国势逐渐强盛,被后世称之为弘治中兴。
  有感于先前几个皇帝重用厂卫酿成巨祸,弘治皇帝对东厂和锦衣卫的信任虽然不减,但却有意无意地大力压制。
  特务政治固然是好,可以让皇帝在第一时间掌握到有用的情报。但若一味放任,却未免使其尾大不掉。而且,如果这两家特务结构勾结在一起,蒙蔽圣聪,他弘治万岁爷岂不成了瞎子聋子。
  所以,在登基之后,弘治默许厂卫相互竞争,放任他们内斗,而自己在其中只起到一个居中调停的作用。
  这一平衡术效果是出奇地好,在他手中已使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对于皇帝的心思,牟斌自然是心知肚明,但凡手下和东厂有了冲突,自然要好好地争上一争。如此,才能让皇帝知道锦衣卫和东厂不是一条心,才能让圣上放心。
  能够爬到他这种高位的,谁不是人尖子,对于皇帝的心思自然是揣摩到了及至。
  只不过,锦衣卫因为没有挨那一刀,有些地方也不方便去。不像太监们,可以随时侍侯在皇帝身边,就连内宫也能去得,论起私人感情来,比起他牟斌却多了许多便宜。
  也如此,在争宠一项,锦衣卫已经落了下风,这几年更是不断在东厂手头吃亏,渐渐的仇怨越结越深。
  倒的霉多了,下面的力士和小旗们见了太监,气势上先输了一头,做起事来也束手束脚。
  圣眷上面,牟斌自然会尽力争取,可下面的人实在太不争气了。
  “说到底子,还是没有人才啊!”牟斌心中不觉感慨。
  锦衣卫的来源有两个方面,一是恩荫,一是自行招收。
  开国是,锦衣卫因为是天子亲军,掌管皇宫卫戍,大多由功臣之后充任。到后来,宫禁一项逐渐交接给太监们。
  而恩荫也不过是皇帝用来赏大臣们的一种手段,被恩荫的勋贵子弟也不用来上班,只每月来领一份俸禄。锦衣卫对他们也没有管理权,算是一种变相的寄禄。
  真正办事的,还得靠在民间和军队中自行招募。
  问题是,军队里都是一些大老粗,锦衣卫可是要担任侦察、缉拿、审讯等工作的,有一定专业性,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
  至于民间,真正有本领的,都朝科举那条路上挤。
  留给锦衣卫的,就只剩歪瓜烂枣。
  因为人员素质的关系,锦衣卫渐渐地破败下去。
  对比之下,东厂的人却好生兴旺。太监大多五六岁进宫,但凡有几分机灵劲,都会被送到内书堂读书培养。
  太监将来可是要随侍在皇帝身边的,还很有可能进施礼监做内相,对他们的教育马虎不得。教书先生有进士功名不说,还得是大学士。
  在宰辅们的调教下,东厂中有职有位的太监随便拉一个人出来《四书》《五经》子曰诗云溜熟,就算进了科场,得个功名也是易如反掌。
  这种人物做事邀宠自然比锦衣卫手段高明。
  一想到手下人的不成器,指挥使大人就来气,也不睁眼,冷笑:“你们不争气,被人欺负,那也是自找的。别总想着让我替尔等出头,我又没有三头六臂。”
  “是,大人教训得是。”那锦衣卫身体一颤,然后小声说:“咱们在保定府的千户来报,前些日子,都察院派于望龄巡按河北卫所军务,已经回京交差了。”
  “这种小事你们也来报?”锦衣卫日常事务中除了监视朝中四品以上大员外,还外带探察民间舆情,这样的毫无价值的情报,牟斌每月不知道要收到多少,心中难免有些烦躁。
  “大人,这个于望龄却在保定被人给算计了一道,中了借刀杀人之计。说来也是奇了,于大人也算是两榜进士,宦海沉浮多年,人尖子一个。这次却被一个小小的百户军汉给赚了,他也是在回京之后在琢磨出味儿来,可这事本就没脸,只能吃了个哑巴亏。”
  “一个百户军汉。”牟斌睁开了眼睛,堂堂御使只有挑别人错的,什么时候被人给黑过,对此事情他倒是留了意:“说说。”
  “禀大人,小人已经探得清楚。此人姓胡明顺,年轻时本是保定城中一个浪荡子,穷得活不下去了,干脆撕破脸不要,娶了一个百户军官的女儿,入了军户,袭了岳父的军职。做了军官之后,更是开货栈做生意,又兴办学堂,供自家子弟读书。因为实在突出,遭了同僚的忌,这次于大人去保定,同僚们便联成一气,要挑错借于御使的手把他给拿下来,然后,这般这般……”
  那锦衣卫常年呆在牟指挥使身边,自然是个口舌便给之人,只片刻,就将此事从头到尾说得活灵活现。
  待听到胡百户于宋同在千户厅当堂冲突一节,牟斌突然从胡床上直起身体,显得很是专注。
  等手下说完,牟斌突然随意地问了一句:“保定的锦衣卫千户所是不是还缺一个百户。”
  那锦衣卫立即明白:“小人这就将官凭和腰牌送过去。”
  牟斌又躺到胡床上,朝手下摆了摆手,示意他下去做事。
  等那人离开,牟斌才点了点头,心中却记住了胡顺这个名字。
  此人本良家子出身,却能下决心入军户。在军队时,也敢经商谋利,是个决绝敢为之人。
  当然,单此一项还入不得他牟指挥的法眼。
  胡百户能够在绝地中反戈一击,不惜自伤,将堂堂一个御使操纵耍弄,这份本事确实在惊人。
  如今锦衣卫正青黄不接,人才难得,倒不妨将这姓胡的收入囊中,放在保定历练。
  观察上几年,如果真是个人才,自可大用。
  若真不堪用,也无须自己操心。
  他牟大人日理万机,胡百户如果没有什么突出表现,也不用多长时间,最多半年就会被他彻底遗忘。
  ******************************************************
  世界上的事情其实都是这样,大人物貌似随口一句话,对处于最底层的人来说就是一场天大的机遇,就看你能否把握住。
  把握住了,自是另外一种人生。
  把握不住,这辈子也就这样了。
  胡百户并不知道他就面临着这么一场天大的机遇,而这一切都住女婿苏木所带来的。
  当然,他和苏木已经彻底翻脸,这个便宜老丈人也做不成了。
  现在的他正坐在女儿的床前发呆。
  胡莹已经不吃不喝三天了,因为三天前媒人上门来替苏瑞声提亲,说要要纳她做小妾,开出了两百两的彩礼。
  而现在的胡家却有一道迈不过去的坎。
    
    
第六十章 关键决心

      手中的那一碗醪糟蛋已经冷透,胡顺也不知道带对女儿说些什么,只反反复复地重复着一句话:“莹儿,你还是吃点东西吧,再不吃,可要饿出好歹来。我知道你不肯去跟人家做妾,可是爹这也是没有法子啊!”
  说到这里,胡顺长叹一声:“你是爹爹的心头肉,若是以前自然不肯让你吃半点亏。可爹爹如今是碰到翻不过去的坎了,实话对你说吧。咱们胡家表面上看起来是日进斗金,生意也做得大,每年怎么着也有一千多两银子入项。可这一千多两银子中还得送出去一大半,真正落到手头的也没几个。”
  “你从小就没有过问过家里的生意,自然不回知道要赚着一千多两银子,光本钱就得投进去上万。我若是有一万两,又怎么可能开这个货栈,享福还来不及呢!其实,这些本钱都是几家商户凑的股本。”
  “上回爹也是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