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朝好女婿-第26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焦芳气得大笑起来:“国家大事,军情紧急,这也是能放的吗,可笑,可笑。”
刘瑾大怒,一拂袖起身朝里屋走去:“咱家累了,二位阁老请回吧!”
就看不到了人影。
焦芳无奈,只得叹息一声,离开西苑回家。
回到家中,他死活也睡不着。一咬牙,披衣起床,磨了墨想写些什么,可思绪一片烦乱,写了半天,也不知道自己究竟写了什么。
这个时候,一个下人进了书房:“相爷,已是申时,该去早朝了。”
“罢,也不写了,我还是直接去见陛下吧。”焦芳将笔扔下,也不用早点,乘了轿,急冲冲地进了皇城,正要直接去见正德皇帝。
突然间,一个官员栏住焦芳,低声道:“焦相,刘公公和张相去了内阁皇城值房,说是见着焦相就请你过去说话。”
一看,此人正是自己的心腹,翰林院检讨段炅。
焦芳冷笑:“还有什么可说的,这事谁也掩盖不住,本相还是径直去见万岁说。”
段炅低声问:“可是安化王叛乱一事?”
焦芳大惊,厉声喝问:“你怎么知道的?”这事到现在也就他、张彩和刘瑾知道,听到段炅问,心中顿时一凛。
段炅:“回焦相的话,这事不但下官知道,整个京城都已经传遍了。据说,宁夏的八百里加急进城之后,虽然秘而不宣,但正在内阁值守的杨廷和却已经发现不对,立即命人将信使传去问话。”
“这个杨廷和鬼得紧啊!”虽然对刘瑾掩盖安化王叛乱一事心生不满,但大家都是政治同盟,焦芳还是心叫一声:“糟糕!”
段炅:“焦相,如今内阁的李首辅、张相、杨相和刘瑾公公都在值房里商议,说是看能不能商量个法子,等下好去向陛下回话。”
焦芳:“好,我这就去值房。”
第七百五十六章 统帅人选
等进了值房,就看到满屋子都是凝重的脸。
见了他,刘瑾立即叫道:“焦相你终于来了,快坐下,大家商量个法子,看如何能够剿灭了安化王的叛乱。陛下已经知道此事,等着咱们回话呢!”
很没等焦芳说话,一向以甩手掌柜著称的李东阳却出人意料地说:“我朝对于叛乱,一向是剿和抚两个手段。不过,这次安化王身为皇族,竟然犯上做乱,罪不可赦,必须就地剿灭。”
刘瑾怕就怕朝廷使用安抚手段,如此一来,岂不是说责任都在他刘瑾身上。是他刘瑾弄出这个一个军制改革,才引得边军军心动荡。
真到那个时候,他刘公公可就吃不了兜着走了。
于是,他就尖叫道:“对对对,必须就地剿灭!”
“必须剿灭此獠。”杨廷和也是杀气腾腾地喝道:“我朝讨贼,虽说有抚有剿,可对皇族叛逆却从来没有抚过。这可是关系到国体国统的大事,乱不得。”
张彩也点头,说:“剿!”
今天在屋中的五人分为两派,遇到事一向以抬杠为乐事,今日却难得地万众一心。
刘瑾忍不住松了一口气:“既然大家都同意用兵,咱们这就回万岁爷去。”
“等等。”李东阳却缓缓地说:“刘公公,用兵自然是要用的,但却要想商议好了,才好去禀告陛下。”
刘瑾尖叫:“又有什么好商议的,不外是军费问题。这事好办,叫户部出钱就是了。没错,朝廷是缺钱,可又有什么地方比宁夏前线更要紧。将河工和漕运的银子先停一下。对了,官员们的俸禄也先欠着,等打完这一仗再说。”
他刘公公发话要用钱,别人也不敢乱说乱动。
刘瑾有信心在最短的时间内凑够五百万两军费,若有人再废话,直接罢免,换不喜欢嚼舌头的人上。大明朝什么都缺,唯独不缺官。每年在京城等着补官的举人,一抓一大把。
听他这么说,杨廷和面容一红,显然是很气愤,正要说话。
李东阳却温和地说:“刘公公,军费问题其实也不算是问题,大家想想办法,总归是能挤出来的。不过,公公想过没有,宁夏叛军都是打老了仗的人,以前和鞑靼人可没少兵戎相见,战斗力甚强。一般军队派去,只怕也未必能战而胜之。若是战事拖延得久了,只怕会有大麻烦。”
刘瑾一撇嘴:“宁夏边军虽强,没错,地方镇军是打不过他们。可咱们可以调山西宣、大两镇的军队过去镇剿啊,真说起战斗力,这两镇的兵马只怕比宁夏还要强上三分,李相你不用担心。”
李东阳依旧是一脸的平静,就好象在说一件很寻常的事情:“宣、大两军确实可用。不过,刘公公你想过没有,这种骄兵悍将可不是一般人压得住的,也不知道刘公公手头可有得用的人选出掌帅印,统领朝廷大军?”
他这一问,刘瑾便楞住了。按照明朝的制度,大军出征,统帅必须是文臣,以文制武乃是明朝国策,任何人都动摇不得。要说知兵的大臣,刘大夏和马文升算两个,可这两人都被他给赶出京城回家养老去了。至于其他大臣,好象都没有带兵的才能。
一时间,刘瑾倒是没有了主意。
李东阳继续道:“这个统军大臣品级和威望必须要高,如此才能镇住军中大将。而且,此人还得有带兵的经验,否则,若是打了败仗,事情就麻烦了。我倒有个人选。”
刘瑾大喜:“李相且说。”
“前三边总制,杨一清。此人总制过延绥、甘肃、宁夏三边军务,战场经验不可谓不丰富。而且,这次叛乱的宁夏军中有不少还是他以前的部下,如果派他去征剿安化王叛乱,正是合适人选。兵法有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咱们现在正缺这么一个知道宁夏军底细的统军主帅。”
听他这么说,杨廷和立即道:“李相说得没错,杨应宁正是合适人选。”
这两人一唱一和,焦芳在旁边感觉到一丝不好,忍不住皱起了眉头,欲要反驳,可想了想,也确实找不出比杨一清更适合的人选来。
张彩却喝道:“不行,此人不行。”
杨廷和怒道:“怎么就不成了,张彩,如今都什么时节了,宁夏陕西大乱已起,你还玩党同伐异那一套。如今,正是我等放下成就,一心报国的时候。”
刘瑾听到杨一清的名字,也犹豫了。
说起来,杨一清可他刘瑾的矛盾可不轻啊!
去年,杨一清在陕西主持马政的时候,就因为刘瑾办了他一个贪墨的大罪被送进了天牢,后来,因为李东阳出面说项。再加上杨一清乃是三朝元老,威望实在太高,刘瑾也不想把事情做绝,引起整个文官团体的公愤,甚至引起皇帝的不快。索性将他释放出狱,赶回镇江老家,交由地方官看管。
大家仇深如海,这个时候起复杨一清,合适吗?
张彩也不住给刘瑾递眼色,示意他另外找个能够带兵的大臣。
可惜刘瑾夹袋里根本就没几个人物,紧急之中,又如何想得出来。
他们两的表情如何瞒得过李东阳,依旧是平和的语气:“贼王打的可是清君侧的旗号啊。”
说话的同时深深地看了刘瑾一眼。
这一句话叫刘瑾立即下了决心:“就是他,快快快派人去将杨一清接进京城来,快快快!”
没错,安化王的檄文可是直接将枪口对准他刘瑾的。将来……假如有一天安化王真复制了靖难旧事,李东阳、杨廷和他们大不了换个东家,依旧继续当他们的内阁大学士。但他刘瑾却是没有退路的,到时候,自然是免不了一死。
相比起关系到自己脑袋的要紧时刻,以前的那点恩怨又算得了什么。
刘瑾也有自信,以自己在正德皇帝面前的恩宠信,就算杨一清将来立下大功,自己也有办法将他给整下去。
“刘公公……”张彩还要再说。
刘瑾却怒了:“少他妈在咱家面前废话,事情就这么定了,走,见万岁爷去。”
急躁之下,刘瑾忍不住爆了粗口。
第七百五十七章 焦芳的建议
张彩虽然是刘瑾一手提拔进的内阁,可好歹也是翰林出身,骨子里是个读书人。
读书人难免有些傲气,被一个太监像骂孙子一样骂,还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子,一张脸顿时涨得通红。
脾气一上来,当下就将头转了过去,再不同刘公公所说一个字。
也因为张彩犯了牛脾气,这次大明朝核心决策层的几个大姥的意见高度统一,定下了让杨一清统帅朝廷讨逆大军去宁夏剿灭安化王的决定。
经过刚才这一阵商议,时间已经快到卯时,众人不敢耽搁,急冲冲地出了值房,朝大内行去。
临到出内阁值房的时候,焦芳朝刘瑾递过去一个眼色。
对于这个政治上的盟友,刘瑾自然不会像对张彩那样无礼,有的时候还是非常尊敬的。心中会意,就故意落到了最后。
好在李东阳和杨廷和并没有发觉两人的异样,在前面走得极快。
“焦芳,你有什么话要对咱家说?”在队伍的最后,刘瑾小声地问。
焦芳也压低声音,道:“军情确实紧急,但统军大将军何等要紧,三言两语就定下统帅的人选,未免有些不太慎重,三思。”
他的意思刘瑾自然明白,不外是担心杨一清和刘瑾矛盾极大,若是得了军权怕是不好节制。
就苦着脸回答道:“如今,除了他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平定叛乱,咱家却想不到合适人选,此事不能再拖。多拖延一天,都是我刘瑾的麻烦,咱家又能够有什么法子?”
焦芳点点头:“公公的心思焦芳可以理解,却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不过,这个监军的人选,却是要慎之又慎。”
说着,看了刘瑾一眼,交快了步伐跟在李东阳身后。
刘瑾一呆,立即醒过神来,用手一拍头,喃喃道:“咱家真是猪脑子,倒是忘记了这一茬。”
原来,按照明朝的制度,朝廷大军出征,出来要派一个文官做统帅之外,还得另外任命一个太监做监军。
统帅的责任是运筹帷幄,制定做战计划,武官负责执行,而监军的主要职责是监督军队的大小人等,对作战计划最后拍板。
真说起来,监军倒有些像后世的政委。
没错,就算统帅一职旁落,这才朝廷征讨大军的监军是自己人,杨一清也不可能玩出什么花样来。
一想到这里,刘瑾大松一口气的同时,心中就高兴起来。
当下一边走一边琢磨,这次征讨安化王究竟派谁去做监军,高凤、马永成还是谷大用?
这三人派谁去都成啊,都是自己的心腹。
这个时候,来参加早朝的在京三品以上官员都已经等在午门外面。
几乎所有人都在同一时间知道安化王叛乱的事情,苟利国家生死与,岂因祸福趋避之。见久久没有消息,就有人按捺不住,带几个尚书的带领下,呼啸一声,冲进皇宫来。
礼部的礼仪官阻止不住,急得哇哇大叫。
因此,当李东阳、刘瑾等人出来之后,正好被百官撞见。
见了刘瑾,众官分外眼红。
一个官员叫道:“刘瑾,这次安化王叛乱还不因为你祸乱朝政,难道你就不想说些什么吗?”
就伸手过来拉刘瑾的袖子。
“若非是刘瑾你胡乱改革军制,哪里会有今天这般乱局。我若是你,惹下如此弥天大祸,羞也羞死了,还敢上朝?”
“刘瑾,看你模样,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难道你就没写请罪折子?”
“请罪折子,嘿嘿!”有人冷笑:“阉贼会有羞耻之心吗?”
“阉贼,打死他,打死他!”
一时间,群情汹涌,无数双手伸过来要拉住刘瑾要个公道。
刘瑾大惊,眼前情形如此混乱,真被人打死了自己也没处说理去,立即一甩袖子,就朝大内跑去。
看不出他一把年纪,身形还是如此矫捷。
李东阳见形势实在太乱,脸一寒,喝道:“乱什么乱,都安静。”
毕竟是内阁首辅,威望摆在那里,听到这一声吼,众人都闭上了嘴。
李东阳:“各位放心,安化王,跳梁小丑而已,朝廷已经决定派杨一清统兵征讨。讨逆大军,不日即可出发。”
一听到是杨一清带兵,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等到从人群里脱身,众内阁大学士行了几步,这才赶到刘瑾躲在大殿后面的一个角落,不住伸头张望。
李东阳:“刘公公,你怎么等在这里,不先去见陛下吗?”
刘瑾面上有些尴尬:“还是一起去吧,故尔在这里等。”他惹下这么大乱子,自然害怕被正德责怪,如何敢单独去见天子。
杨廷和心中一乐,忍不住“啊”一声笑起来。
焦芳却叹息着摇了要好头:这个刘瑾,也太没有担待了。
等到了御书房,就听到了里面传来司礼监首席秉笔张永夸张的叫声:“万岁爷,万岁爷,你这般打扮,如何能去上朝?”
“哈哈,张永,你说说,朕这个样子怎么就上不得朝了?”正德哈哈大笑起来。
听他的声音好象心情不错的样子,也一点不对安化王叛乱一事而担心。
本来国家出了这么大的事情,换任何一个皇帝,早就大发雷霆了,天子这般模样倒是让外面的阁臣们一呆。
作为惹下大祸的刘瑾,心中也是一松。本来,他还以为正德会狠狠地处罚自己的,看模样,万岁爷根本就不将这事放在心上。
张永:“万岁爷,天子上朝,当着大红朝服,哪里有一身戎装进殿的道理?”
正德不服:“混帐话儿,你不就是想说朕这模样简直就是一个马上天子,传出去怕是要被人笑话吗?太祖马上得天下,成祖马上得天下,难不成他们也要被人笑话?”
张永:“奴婢哪里敢这么想?”
听到张永的声音,刘瑾心中一紧:这鸟人这么早就跑万岁爷这里来,究竟想干什么?
一种不好的预感从心头升起。
见他们过来,一个太监就在书房外面禀告:“万岁爷,李阁老、杨阁老、焦阁老、张阁老和刘公公来了。”
第七百五十八章 监军之争
“进来吧!”
众阁臣和刘瑾依次进了书房,一看到正德,同时大吃一惊。
却见得正德皇帝身上穿着一件鸳鸯战袄,头上戴着一顶白色软檐毡帽,帽上的那一丛大红缨如同燃烧的火苗子一般晃得人眼花。
他身高臂长,以手按着刀柄昂首站在那里,当真是英姿勃发,就好象是一个……普通的大明边军士兵。
焦芳和张彩心中虽然惊骇,却不好说什么。
杨廷和以前在东宫的时候身为东宫侍读,虽然以前被正德捉弄过许多次。但就情分来说,却也算得上是皇帝的老师。
对于老杨,正德是非常尊敬的,日常都以“杨师傅”称之。
几个月之前,正德偷懒,就朝廷大事都扔给了刘瑾,自己躲在皇宫里玩耍。
刘瑾大权一在手,便把令来行。他以前很是吃过杨廷和不少苦头,这个时候正好借机会报复。就将杨廷和赶出了内阁,打发去南京养老。
却不想,老杨还在路上,正德有一天突然想起已经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过杨廷和了,就问刘瑾:“杨师傅何在?”
在听说杨廷和被赶去南京之后,正德大怒,说:“杨师傅乃是朕的老师,刘瑾你好大胆子,堂堂阁臣,说赶就赶了,荒唐,还不快追回来。”
刘瑾心中委屈,万岁爷你的老师多了,比如刘健和谢迁,还不是说撵走就撵走,怎么就不荒唐了。
就这样,杨廷和还在半路上,就被皇帝派人又接回京城,官复旧职。
正因为杨廷和与皇帝有这样的关系,平日见同正德说话时也不客气。
如今见正德这样打扮,面一黑,就要发作。
李东阳突然偷偷地拉了他一把,然后摇了摇头。
杨廷和对于李东阳的智慧一向是非常佩服的,只要他叫自己隐忍,肯定有他的理由,只得黑了脸,强自忍耐。
“各位爱卿来的好,你们看,朕这个打扮如何?”正德得意洋洋地说:“不就是安化王叛乱而已,看你们一个个乱成这样,当真是举止失措,六神无主。你们不是阁相就是内相,乃是百官之首。大臣和天下百姓可都看着你们呢,你们一乱,民心不安,军心不安,怕是那贼王最想看到的吧!安化王谋反的心思,估计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
“只怕,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了异志。就好象是我大明朝身上的疮,迟早就要发生。依朕来看,这个脓疮早一点挤了也好,早挤早好。”
正德大笑:“照朕看来,安化王反叛不但不是坏事,还是好事,好,非常好,好得很。他安化王欲效成祖旧事,可朕却不是建文。他要战,便作战!”
这话说得义正词严,众人看着镇定的正德,心中顿觉羞愧。
恍惚之间,众人仿佛看到一个如太祖成祖一样的有为之君出现在自己面前,作为从小教导他成长的杨廷和更是激动得身体微颤,眼中有热气冒出。
可正德皇帝说着说着,却变了味道:“宁夏那地方地势很有些意思,四周是山,又有黄河天堑,易守难攻,就好象是一个铁桶,要想短时间打进去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这口铁桶同时也禁锢住了贼王,本将军先前用兵棋推演过,贼王现在大概还被困在宁夏一地,你们也不用担心。只要本将军提一支兵马,也不需要太多,三千足以,一月之内定能平定此乱。”
所谓大将军,就是正德本人。
正德喜欢武艺兵法,给自己起了个朱寿的名字,前一阵子好封自己为大将军。圣旨下到兵部,搞得兵部的官员抓了半天脑袋,死活也想不起这个朱寿究竟是谁。
“什么,陛下要亲征?”众人都忍不住惊叫一声。
杨廷和更是气愤地大叫一声:“荒唐,荒唐!”
正德:“怎么了,你们刚才不是正在讨论由谁带兵去宁夏平叛吗,依朕看来,估计你们也找不到合适人选,真若是沙场上的本事,又有谁能比得过朕?”
李东阳做为首辅,用哄小孩子一样的语气说:“是是是,圣明英武莫过陛下,真说起带兵的本事,普天之下也没有人比得过陛下。可是……”
“别可是了,这事朕乾纲独断了。”正德打断了李东阳的话,满面兴奋:“就任命大将军朱寿为大将,张永为监军,帅宣府、大同两镇镇军出陕西,讨伐叛逆。”
“啊,陛下,不可!”所有人都叫出声来。
杨廷和大急:“陛下,统帅人选臣等已经商议好了,派杨一清过去,他任三边总制多年,熟悉宁夏军情,正是合适人选。天子亲征,何等严肃的大事,陛下乃是皇帝,岂能离开京城?”
正德:“杨一清虽然也不错,可他那里比得上朕。各位各位,且听朕一言,朕刚才和张永经过军棋推演,已经制订出一个完善的军策。用朕这个军事计划,定然能够在最短的日子中平定叛乱。军情如火,大家都别说了,前线耽搁不得。”
杨廷和还要再闹,李东阳却缓缓出声:“正如陛下所说,军情如火,平定安化王叛乱必须要快。可天子御驾亲征事关重大,仪仗怎么安排,又该用什么礼仪,事先还得发圣旨,同百官商议,一路上行在如何安排,路程该怎么走,都有严格的礼制。现在是五月中旬,尽数下来,等到陛下离京,怕是要到八月。真到那个时候,也不知道陕西糜烂成什么模样,陛下三思。”
“啊,这么麻烦,那……”正德一脸的不甘心。
见正德语气有所缓和,众人心中都是一喜,皆想:还是李首辅会说话,有智谋,佩服,
李东阳微笑道:“既然陛下已经制定了周密的讨贼策略,亲不亲征也是无妨。不如依旧让杨一清带兵,不过得让他严格按照陛下的计划用兵。陛下若是不放心,可让张永监军,监督他实施陛下的对敌策略。如此,就如同陛下亲临前线一样。即便有了功劳,大将军朱寿也要记首功。陛下,你看臣的建议可好?”
刘瑾一听让张永做监军,立即就急了:“陛下,不能让张永做监军。”
一直低头侍侯在正德身后的张永猛地抬起头,狠狠地看了刘瑾一眼,目光中充满了仇恨。
刘瑾自然不惧,嘴角带着一丝冷笑。
第七百五十九章 杨一清
正德一楞:“刘伴,张永怎么就不能做监军了,朕觉得他挺不错的。”
刘瑾如何肯说自己和张永仇深似海,只道:“张永在御马监执掌机要,须臾离开不得,否则是要误事的。”
杨廷和何等精明之人,立即明白刘瑾这是要在征讨大军中安插他的亲信做监军,如何能够遂他的心愿:“陛下,刘瑾这话说得不对。正因为张永执掌御马监,晓畅军事,这次让他去做监军正合适。否则,另外派个人去,又不通军事,胡乱插手军务,岂不要坏事?当年,土木堡的时候,王振专权,英宗皇帝殷鉴不远。”
“你!”刘瑾气得眼睛冒火,若说起斗嘴,他有如何斗得过杨大学士。
无奈之下,只得将目光落到焦芳和张彩身上。
张彩正同刘瑾至气,将头转到一边,故意装着看不到。
焦芳正要说话,李东阳却缓缓地说:“刚才陛下也说过,这次征讨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