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天成可不会小看内阁的力量,有些时候,皇上都无可奈何的。
  面临这样的实际情况,苏天成唯有拼命,依靠着自己提拔起来的这帮人,苦干实干,真正的改变陕西贫困的面貌。
  或许是苏天成说的很是严肃,吃饭的时候,大家都是比较拘谨的,毕竟这次上任的大部分官员,都是苏天成的心腹,他们是严格按照苏天成的要求做事情的,他们更是知道,前面的道路很艰难,结果究竟如何,还是未知数,至少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缺银子。(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零七章 必须支持'

  (感谢三忍众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john01b的打赏,特别感谢srqg和相忘不过如此送出的月饼,谢谢了。)
  个别谈话是不能够少的,苏天成需要谈话的,重点就是朱审烜、朱由菘和陈于泰三人,这三人之中,陈于泰的情绪明显不好,换位思考,作为殿试的状元,却在榜眼的手下做事情,尽管说苏天成有能力,至少也要避开,到其他的地方去做事情,可现实就是这样的残酷。
  陈于泰的这种心情,苏天成能够理解,这是读书人的酸气,也是虚荣心作怪,面对这样的情形,多说是没有作用的,需要陈于泰自身去调节,若是长时间沉湎其中,不能够实实在在做出来成绩,苏天成也不会客气的。
  他和陈于泰之间的交谈,仅仅持续了半个时辰,这期间,大部分时间,都是苏天成在说话,提出来一些具体的要求,陈于泰担任巩昌府知府,巩昌府下辖七县两州,所辖的地方,属于几百年之后甘肃省所属的地方了,那个地方的条件不是很好,建设的难度有些大,作为殿试状元,翰林院修撰,曾经是大有希望的,突然到条件艰苦的巩昌府,需要吃苦,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调整,但苏天成不会给陈于泰时间。
  他很明确的告诉陈于泰,不管是殿试的状元,还是榜眼,都需要用实际的工作成绩来证明能力,外放不是在京城,仅仅靠着嘴皮子和笔杆子,办不了事情,很多的时候,需要身体力行。需要吃苦,自己不会过多的干涉巩昌府的事宜,但会限定时间,要求府衙做好基础的事情,特别是这次播种冬小麦,坚决不能够耽误。
  陈于泰一直都没有说什么。没有明确表态。
  看见陈于泰这样的表现,苏天成有些失望,他以为,作为殿试状元,陈于泰还是应该有些学识和魄力的,到陕西来了,可能成为自己的力的助手,可惜这样的想法,有些天真了。陈于泰出身于官宦世家,也很好的继承了官宦之家的酸腐之气。
  见到这样的情形,苏天成禁不住想到了一句话: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皆是读书人。
  和朱审烜、朱由菘两人的交谈,是苏天成重点考虑的事情,他需要得到两人的大力支持,才有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改变陕西的局面。
  缺银子是苏天成面临最大的问题。朝廷里面得不到支持,那就只有自己想办法。
  朱审烜和朱由菘两人。包括身在西安府的秦王朱存枢,汉中府的瑞王朱常浩,平凉府韩王朱亶火脊,是苏天成的重要依靠。
  这些藩王,几乎都集聚了大量的财富,他们依靠走私、兼并土地。获得大量的财富,因为明朝的体制,致使这些藩王异常的吝啬,不管朝廷多么的缺银子,他们是不会掏一个子的。悉数沉湎于自身的享受,再说了,他们若是慷慨了,掏出来银子了,支援朝廷了,说不定会背上罪名,不得善终。
  现在的情况不同了,苏天成当初建议这些藩王和藩王子弟进入朝廷,其实也是盯着这些藩王的财富的,只要能够得到藩王的支持,得到了银子,起步了,后面的事情就好办一些了。
  朱审烜首先到巡抚衙门。
  进入三堂之后,朱审烜脸上带着笑容,他曾经给妹妹朱审馨写信,希望能够进入朝廷做事情,奉旨到京城之后,见到了朱审馨,也知道自己已经成为朝廷官员了。
  到陕西做知府,朱审烜很是满意,因为妹夫苏天成在这里做知府,自己这个哥哥,肯定是不会吃亏的,至于说陕西穷困,那不是大问题。
  三堂没有其他人,连一直守候在苏天成身边的王大治,都不见踪迹。
  既然没有外人,朱审烜就不会客气了,看见了站在面前的苏天成,笑着开口了。
  “坤元,我一直都想着,能够和你在一起做事情,这次总算是如愿了,官场上的事情,我可不熟悉啊,还要多依靠你啊,其实我一直都想着,要是能够进入到江宁营,就更好了,上阵杀敌,那才威风啊。”
  苏天成有些哭笑不得,看来朱审烜在官场上,还属于菜鸟级别,简单的利害关系都不知道。
  “殿下,这样的话,在我面前说说,也就可以了,千万不要在外面说啊。”
  朱审烜看着苏天成,有些不明白意思。
  “当初我向皇上建议的时候,说的是很明确的,藩王和藩王子弟,可以进入朝廷做事情,但不能够进入到军队里面,也不能够掌控军队,这里面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难道还要我做出来解释啊。”
  朱审烜恍然大悟,脸有些红了。
  “哎呦,你看我,有些忘形了,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有想到啊。”
  对于朱审烜,苏天成当然是特别关照的,他希望朱审烜通过自身的努力,很快进入朝廷高层,甚至是进入内阁,这有着很大的可能性,朱由检已经明白其中的厉害关系,一旦皇室宗亲步入朝廷,朱由检很快会在其中挑选人选,掌握权力,来和诸多的文官抗衡。
  以前这样的任务是太监来完成的,但魏忠贤名声太坏了,从一定的程度上,阻止了皇上依靠太监制衡文官集团。
  朱审烜要是能够进入到朝廷的高层,自己就有了最强的依靠了。
  两人闲聊了一会之后,苏天成终于说出来了最为重要的事情了。
  “殿下,汉中府的情况,你恐怕知道一些了,大量的流寇,都集中在汉中府,你的安全问题,不要担心,我会安排两万江宁营的将士,驻扎在汉中府,护卫你的安全,说起来,汉中府的任务是最重的,也是最为关键的,若是汉中府能够有起色,其余地方就没有任何借口了,所以说,殿下的责任不轻啊。”
  朱审烜的脸色有些变了,他没有思想准备,建设汉中府,那是多困难的任务啊。
  “殿下,这里面的难度,我是清楚的,所以说,苏俊和蓝桥正都到汉中府去了,同时,我会派出江宁营精锐的军官,到汉中府去的,你依靠这些人,一定能够做好事情的,能否顺利的剿灭流寇,汉中府的发展至关重要,若是汉中府的大部分百姓,都能够吃饱饭了,流寇就失去了生存的土壤,那个时候,江宁营对流寇发起攻击,必然能够一举击溃流寇,这个时间,不能够超过两年,否则,流寇会死灰复燃,继续困扰朝廷的。”
  朱审烜点点头,没有说话,苏天成的话语里面,潜台词是很明确的,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容易出成绩,只要在汉中府做好了,提拔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加之自己是藩王,肯定会得到皇上的重视的,一面有苏天成的扶持,一面有皇上的期盼,若是不能够做好,那才真的是失败,彻底的失败。
  “殿下,要做好汉中府乃至于陕西的事情,最大的困难,是缺银子,所以说,在你的面前,我就实话实说了,殿下到汉中府来,担任知府,是吃亏的事情,你要掏银子。”
  朱审烜有些紧张了。
  “坤元,你这是什么意思啊,我到汉中府来做官,怎么还要自己掏银子啊。”
  苏天成点点头。
  “陕西太困难了,加之朝廷里面,对于我提出来的皇室宗亲进入朝廷为官的事情,有着很大的看法,几乎要孤立我了,陕西得不到朝廷的支持,先前我已经说过了,现在我们都是被架在火上烤,特别是你我,我们之间的关系,众人皆知,大家就等着看笑话,好来弹劾我啊,这样的时候,你不帮助我,还有谁能够帮助我。”
  “这样的道理,我是知道的,你既然这样说了,需要多少银子,尽管开口,我尽最大的力量,只要能够拿得出来。”
  “殿下,不仅仅是你,还有小王爷,还有秦王、瑞王、韩王,都要掏银子,我的计划,筹集到三百万两白银,陕西的问题就能够解决了。”
  朱审烜的眼睛差点鼓出来了,三百万两白银,可不是小数目,均摊到五人的头上,每人需要拿出来六十万两白银,自己是不会找借口的,无论如何也要拿出来这笔银子,但朱由菘、朱存枢、朱常浩、朱亶火脊四人怎么想,愿不愿意拿出来这笔银子,谁知道啊。
  “我想过了,殿下和小王爷是没有多大问题的,关键问题就在秦王、瑞王和韩王的身上,不知道他们是不是会掏出来这笔银子,我也是有言在先的,这笔银子,我是借的,并非是要众位白白的拿出来,给我三年的时间,一定能够归还这笔银子。”
  朱审烜已经明白意思了。
  “这件事情,交给我,我首先找一下他们,想来朱由菘那里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你在河南府的时候,与朱由菘的关系就很不错,福王家里很是有钱,拿出来这点银子,不算很困难的事情,我建议福王和我,一家拿出来一百万两银子,秦王、瑞王和韩王,一家拿出来五十万两白银,总数就是三百五十万两白银了,这样好说一些,你得到的银子也多一些。”
  苏天成大为感激,想不到朱审烜如此的主动,亲戚就是不一样,况且朱审烜是非常聪明的人,已经明白他们的利益绑在一起了。
  另外一个方面,苏天成也明白了,各地的藩王,都是有钱的,若是能够很好的利用这些藩王,让他们主动拿出来银子,朝廷能够应付很多的大事情。(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零八章 艰难的起步'

  朱由菘的态度异常的爽朗,没有犹豫,就答应拿出来一百万两白银,至于苏天成说到的,三年之后归还,朱由菘倒不是很着急。
  福王的富裕,在朝廷里面是比较出名的,可尽管富裕,拿出来一百万两银子,也不是小事情,朱由菘如此的支持,苏天成还是很高兴的。
  朱审烜封地在山西太原,福王的封地在河南府洛阳,两地距离陕西都不远,所以说,朱审烜和朱由菘表态之后,苏天成立刻派出江宁营精锐将士,赶赴太原和洛阳,押解黄金,因为白银不好携带,折算成黄金,就是十万两,体积不大,也不会引人注目。
  朱审烜和朱由菘两人,共同去给秦王、瑞王和韩王做工作去了,秦王在西安府,瑞王在汉中府,韩王在平凉府,汉中府和平凉府都不是很安全,所以说,苏天成派出五千江宁营将士,而且是亲兵营和斥候营的将士,沿路护送,带队的是斥候营卫指挥使刘铁汉。
  一路上流寇的影子都看不见。
  五天之后,朱审烜和朱由菘带回来了十五万两黄金。
  筹集银子如此的顺利,令苏天成大为高兴。
  最为困难的事情解决了。
  分配的方案,早就明确了,陕西所辖的八个知府衙门,没有衙门拨付三十万两白银,这些白银分为两个部分,其中的二十万两,用于解决种子和耕地的问题,包括救济百姓,剩余的十万两白银,用于解决官府的困难,剩余的银子作为储备金,巡抚衙门掌握。随时救济地方。
  银子肯定是不够的,知府衙门下辖的县很多,但巡抚衙门不可能完全解决,府州县自己也要想办法,至于说想什么办法,每个人都长着脑袋。总是要想办法的。
  江宁营一分为三,西安府驻扎三万余人,汉中府驻扎两万人,凤翔府驻扎一万人。
  江宁营的职责也是很明确的,驻扎在西安府的将士,具体负责延安府、庆阳府、临洮府的安全护卫事宜,驻扎在凤翔府的江宁营将士,负责平凉府、巩昌府的安全护卫,驻扎在汉中府的江宁营将士。仅仅负责汉中府的安全护卫事宜。
  洪承畴驻扎在西安府,全面负责,孙传庭驻扎在汉中府,毕懋康驻扎在凤翔府。
  办理好这些事情,已经到了十一月上旬了。
  第一步顺利走好了,接下来,就是关键的改革了。
  驻扎在陕西的卫所部队,也是不少的。大部分都是由都指挥使司管辖的,这些卫所军士的战斗力。是在是令人不能够恭维,除开驻扎在边关的边军,承担的任务不同,面前有着一些战斗力,其余的卫所,名存实亡。卫所的军官,就是在混日子,依靠着吃空饷维持生机。
  陕西的卫所,臭名昭著,这里的卫所军士。逃亡的情况,非常普遍,具有讽刺意味的是,流寇的精锐力量,大部分都是原来陕西卫所的军士,军士哗变之后,大都投靠了流寇,壮大了流寇的实力,也令朝廷头疼不已。
  苏天成来到陕西之后,第一步需要改革的就是卫所军队的事宜了。
  裁撤卫所军队,不是太困难的事情,江宁营来到陕西之后,除开驻扎在边关的卫所军队,其余的都不需要了。
  苏天成的想法,裁撤卫所之后,一些军士安排到府州县的巡检司,成为地方民团,重点是维持地方上面的治安,这部分军士的开支,府州县直接负责,剩余的军士,悉数回家种田,陕西严重缺乏劳动力,多年的征战,青壮不多了。
  一直滞留在军营的三万投降的流寇,经过一个多月的时间,教育的差不多了,这些人,也要遣散回家,都回去种田,如此能够最大限度弥补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这样的想法是很美好的,但执行起来,是凶险无比的。
  军户制度是明太祖朱元璋定下来的,延续了几百年,想要轻易的废除这样的制度,可能要冒着砍头的风险。
  再说了,卫所的设立,虽然远远落后于社会的发展需求,但养活了一批军官,这些军官依靠着喝兵血、吃空饷富裕起来,已经成为了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朝廷划拨给卫所的土地也是不少的,这些官田,也成为了卫所军官的主要收入来源。
  如此的改革,稍微不注意,可能引发陕西最大的骚乱,要是陕西卫所的军官,都主动去投靠流寇,反对朝廷了,形成的影响,是致命的。
  但这样的改革,必须要进行。
  苏天成面临的最大两个难题,一是银子短缺的问题,目前已经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就是土地兼并的问题,这个问题更加的致命。
  陕西的土地兼并,无非是两大块,一是士绅富户兼并的土地,其次就是官田了,包括卫所占据的耕地,统计的数据已经在苏天成的手里了。
  陕西省卫所有些特殊,占据的耕地,与南方是完全不能够比较的,特别是靠近宁夏卫一带,以及靠近榆林卫一带,卫所占据的土地,是天文数字,附近府州县的所有耕地,几乎都属于都司和卫所,这种情况,在靠近边关的地方,是普遍的情况,这些地方,在明初的时候,主要是用来驻扎边军的,用于抵御蒙古的入侵,府州县也主要是为都司、卫所服务的。
  这种体制,延续了几百年,到了万历年间,完全不符合实际情况了,朝廷曾经准备进行改革,但牵涉到方方面面的利益,最终作罢了,加上这些地方,属于贫苦之地,粮食产量不高,也没有谁特别注意,慢慢的就拖到现在了。
  陕西全省共有耕地六十四万顷,折合六千四百万亩,其中有官田二十一万顷,占据了耕地总是的三分之一了,真正的民田,不过三十万顷,不到二分之一,这是极其不正常的现象,放在南方,这样的耕地情况,府州县衙门早就崩溃了。
  就算是在土地兼并最为严重的时候,南方的耕地,民田还是占据六成左右的,也就是说,六成左右的土地,承担了所有的田赋,就是如此,南方的百姓都感觉到赋税太重了。
  可在陕西,民田数量,仅仅占据四成左右,也就是这四成左右的耕地,承担了所有的赋税,百姓头上的田赋,增加了一倍多。
  考虑到陕西粮食产量不高,每亩耕地平均收割粮食,不过是1。2到1。4石,每亩少了南方一石以上,可以想象,这里的老百姓,承担的赋税有多重,不客气的说,就算是风调雨顺,老百姓也是举步维艰,更不要说遭遇灾荒了。
  官府的态度一样值得玩味,官吏想到的就是盘剥百姓,不仅仅是正常的赋税,还在此基础上,征收了很多其他的赋税,比如说什么剿饷、练饷、战马税等等,上缴朝廷的赋税,收不起来关系不大,反正拖欠着,可加征的其他赋税,必须要收起来,不能够有丝毫的拖欠,因为这些银子,是官府和官吏的小金库。
  贫穷是恶性循环,官府穷了,就在老百姓的身上盘剥,老百姓没有活路了,就起来造反,如此的情况下,陕西的情况越来越糟糕,几乎走进了死胡同了。
  这也难怪陕西会有那么多的人造反。
  这也难怪朝廷里面的官员,打死不愿意到陕西来。
  苏天成必须要破除掉这个怪圈,破除的唯一办法,就是推翻原来的制度,另起炉灶,修修补补是没有丝毫作用的,投入再多的银子也没有效果。
  几百年思想的积累,加之对历史情况的熟悉,令苏天成知道经济杆杠的作用,他必须要大刀阔斧的改革。
  改革是要命的事情,特别是牵涉到权贵阶层的利益了,那更是难上加难,古往今来的改革,很多都是通过流血才能够推行或者是实施的。
  在陕西省改革,看似简单,但将这样的事情放到整个大明来考虑,放到朝廷里面讨论,那就会掀起轩然大波,这牵动了权贵的利益,可能遭遇到疯狂的反扑。
  苏天成第一次犹豫了。
  他不想触动根本,想着通过大致温柔的手段,来发展经济,进而增强朝廷的实力,让大明朝变得强大起来,以前在府州县这样做,问题还不大,因为牵涉到的人不多,地方也不大,不会引起朝廷的特别注意,加之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朝廷也充实的府库,所以能够得到支持,能够得到大家的赞誉。
  但在陕西省动手,地盘大了,形成的影响也不一般了,甚至有可能触动权贵的根本利益了,这样的时候,他就必须要考虑到影响了。
  办法无非是两种,第一是通过募集银子的方式,制造表面的繁荣,甚至是放纵走私等等,来筹集到大量的银子,这样的局面,可以糊弄一时,大家皆大欢喜,这样的办法,不会触动到税的利益,但最终吃亏的,还是百姓,而且这种虚假的繁荣,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甚至是致命的。
  第二是进行改革,开始的时候,不需要那么的彻底,但最终的出路,还是要建立起来成熟的制度,用经济杆杠来撬动市场,也就是几百年之后的市场经济,要做到这一点,可能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苏天成感觉到,自己陷入到两难的选择之中,究竟是对历史负责,还是做一个纯粹的政客,这个抉择,是很艰难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五百零九章 刺激(1)'

  来到陕西快两个月时间了,一直以来,苏天成都是在忙于高层建筑的事情,几乎没有下去看看基层的情况,这也是因为陕西的情况特殊,加上苏天成的身份发生了改变,毕竟是巡抚了,需要考虑的是方向性的问题,具体事宜尽量的少插手,那样累死了戏也不好看,陕西府州县这么多的官吏,总是要做事情的。
  秉持这样的想法,苏天成决定做甩手掌柜,除开起步的时候,多操心一下,其余的时候,他就是从大处着眼,比如说制定什么样的政策,提出来什么样的基本要求,下面的府州县该如何做等等,至于说牵涉到三司的事宜,苏天成有信心搞好协调。
  蒲开强等人,如果聪明的话,应该是默默跟着做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想着得到一些便宜,或者是有一些小的贪墨行为,苏天成不会说话,听之任之,要求官吏百分之百的清廉,这不符合人性,没有丝毫的好处,谁还想着当官啊。但蒲开强等人若是想着找麻烦,或者说被朝廷里面的某些大人蛊惑了,成为了唱对台戏的急先锋,苏天成就不会客气了,官场上整人的那一套手腕,他还是知道的。
  如今的苏天成,遇到了最为关键的问题,陕西的改革究竟该走什么样的道路,是铺开彻底改革的路子,还是仅仅从经济上下手,这里面的利弊太明显了。
  苏天成不是什么伟人,也不想做那种所谓特别高尚的人,穿越了几百年,来到了明朝,能够做事情的情况下,尽量多做一些事情。可若是牵涉到自身的利益,甚至可能将自己置身于险境之中的决策,他还是要考虑的,几千年的历史表明,改革者若是没有强大的支持,结局都是很惨的。
  处于烦恼中的苏天成。决定下去看看,当然了,他只可能在西安府附件的村镇去看看,不可能跑得很远,陕西还不是很太平。
  距离最近的有兴平县、武功县、泾阳县、咸宁县,往兴平县方向,可以到凤翔府和汉中府,这条线路,也是流寇经常活动的线路。遭受的肆掠要严重很多,所以说,苏天成决定了,还是到兴平县和武功县去看看。
  如何出行的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