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46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百姓不笨,他们很清楚,在浙江和南直隶,都遭遇到官府的拒绝,有些地方甚至是驱赶和镇压灾民,唯独在山东,得到了救济,而且官府不仅仅是关心吃饭问题,还关心穿衣服和住宿的问题,这里面的区别太大了,苏天成的名字,迅速在老百姓之中流传开来。
  南方的百姓本不是很熟悉苏天成,虽说苏天成做了那么多的事情,立下了那么多的功劳,但那些都是读书人才有可能了解的事情,至于说寻常的老百姓,是不可能知道的,可这一次的情况不同了,灾民都是最基层的老百姓,大字不识,可他们记住了苏天成,也记住了苏天成做出来的很多事情,包括剿灭流寇,重创后金鞑子等等。
  老百姓是淳朴的,他们不知道怎么感谢,也知道无法感谢苏天成,但他们能够做一件最为简单的事情,那就是为苏天成立下牌位,供奉起来,每天都乞求上天保佑这位苏大人。
  苏天成也不会想到,他的这个举措,为后来在南方的征伐,带来了巨大的效果。
  周延儒也知道南方灾荒的事情,可他认为这是不吉利的事情,而且救济需要大量的银子,南方本来就是朝廷的粮仓,若是遭遇灾荒,朝廷免去赋税了,那么朝廷的收入,就要大幅度的减少,这是难以承受的,所以周延儒没有关心南方灾荒的事情。
  之后灾民在山东受到了救济,周延儒得知这个消息之后,非常的高兴,恨不得所有的灾民都到山东去,之后周延儒甚至秘密下达了命令,要求南直隶和浙江的官吏,必要的时候,可以护送灾民到山东去。
  周延儒认为,灾民到山东之后,需要花费大量的白银和粮食,这对于苏天成来说,也是一种实力上的削弱,或许到了一定的时候,山东也无法忍受了,求助朝廷了,朝廷正好趁着这个时候,提出来一定的条件。
  可惜的是,山东顶住了,或者说苏天成顶住了。
  这令周延儒大为吃惊,要知道救济灾民,需要消耗的银两是天文数字,就算是朝廷尽力赈灾,也是有些承受不住的,还需要地方上尽力,这次遭遇到灾荒的,有浙江大部分的地方,还有南直隶所属的一些地方,那么多的灾民,苏天成居然能够承受下来,这需要多么雄厚的财力啊,何况江宁营的军饷和山东官吏的俸禄,也是不少的。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情,让周延儒下定了决心,不要和苏天成为敌,就算是苏天成与朝廷的矛盾爆发出来了,兵戎相见了,自己也不要搀和进去,苏天成的能力非同一般,已经不是朝廷所能够控制的。
  暗地里,周延儒委托商贾,送给了苏天成一万两白银,意思是为赈济灾民献出来的银子,周延儒的这个做法很有意思,朝廷是不会拿出来一钱银子的,可他个人拿出来了一万两白银,这等于是给苏天成表态了,我周延儒个人是不愿意与你苏天成做对的,一切的事情都是朝廷决定的,都是皇上命令的。
  苏天成没有过多的关心这些事情了,赈灾的事情,各级的官府都在做,而且已经有条不紊的展开了,自己也就不需要操心了,至于说各级官吏的态度,那是不用担心的,悉数都是从登州等地派去的,知道该怎么做,至于说原来的那些官吏,一些回到京城另外安排了,一些被直接辞退了。
  苏天成考虑的是征服福建的问题,不过浙江遭遇了如此大的灾荒,官府的做法,已经令百姓感觉到寒心了,这是他的机会,在拿下福建的时候,可以考虑一并拿下浙江,这样南直隶就被直接夹在中间了,拿下也是迟早的事情了。
  经过了仔细的思索,苏天成下定了决心,将福建和浙江一并纳入到麾下。
  既然下定了决心,苏天成就不会耽误时间了,他开始筹谋和思考,原来计划带领三万江宁营大军,如今看来,还需要增加兵力,至少带领五万人,分为两路大军,一路乘船赶赴福建,一路绕道河南进入浙江,熊子健在泉州已经打下了很好的对基础,江宁营进入到福建的泉州之后,能够得到很好的接济,而且展开进攻也方便很多,但进入浙江的大军,情况就不一样了,都需要自身做好准备。
  至于说讨伐的理由,非常简单,见到百姓的灾害了,不仅不救济,还隐瞒朝廷,盘剥百姓,这样的官吏,自然是要惩罚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一十一章 不能够遗留问题'

  春节临近,苏天成难以开心起来,他原本以为,杨嗣昌、徐尔一和卢象升等人,会很快接受事实,选择听从他的号令,可惜他的预计过于乐观了,过去了这么长时间,三人依旧没有表态,其中问题最大的还是徐尔一。
  渠清泽可不会放过监视的机会,督师府出钱养着他们,但一点效果都没有,几位大人优哉游哉,每日里都是吃饱喝足,到大街上去闲逛,而后回到官驿,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好像这等的享受,天生就是可以受用的。
  好几次,就连朱审烜都有些动摇了,既然杨嗣昌等人,不愿意选择合作,那还不如将话语挑明,请他们离开登州,反正他们也无法为朝廷做事情了。
  苏天成一直没有松口。
  不过现在,苏天成也忍不住了,关键问题是他春节之后,也要离开登州,带领江宁营大军,赶赴福建去了,什么时候回到登州,还是说不准的事情,而且整个的山东,已经全部都纳入到麾下了,苏天成急需人才,也亟需稳定山东的大局,这个时候,杨嗣昌等人若是不愿意合作,那就的确要离开了。
  根据渠清泽的观察,主要的问题还是在徐尔一的身上,这位苏天成的恩师,颇有些老顽固的味道,就是不松口,不说离开的事情,态度最为软化的是卢象升,毕竟和苏天成的关系不一般,并且专门给朝廷写了奏折,说是已经统领三万大军了。
  经过思考之后,苏天成决定与杨嗣昌等人,再次的正面接触了,若是这一次还是没有效果,得不到杨嗣昌等人的表态。那苏天成就要送客了,除开卢象升必须留在登州,杨嗣昌和徐尔一可以回到老家去颐养天年了。
  杨嗣昌、徐尔一和卢象升进入到督师府的时候,脸上还带着笑容,但进入了厢房之后,脸色很快变得严肃了。他们清楚是什么事情。
  苏天成也没有客气,开门见山。
  “三位大人,来到登州有这么长时间了,是不是也该有态度了。”
  首先开口的是徐尔一。
  “苏大人,是不是想着送客了啊,嫌弃我等白吃白喝了。”
  “若是三位大人不能够合作,送客是一定的,至于嫌弃白吃白喝,倒也没有那样的过分。就算是在我山东境内的百姓,都是不能够饿肚子的,何况是三位大人了。”
  还没有等到徐尔一再次开口,杨嗣昌开口了。
  “苏大人,我还正想询问一件事情,这来自浙江和南直隶的灾民,都到了登州府城附近了,我还听说了。诸多的灾民,遍布山东各地。不知道这是不是苏大人的意思啊。”
  “不管是浙江还是南直隶的灾民,都是我大明的子民,若是官府在百姓遭遇灾荒的时候,不能够出面救济,甚至害怕惹上麻烦,影响到自身的政绩和提拔了。那还当什么官,百姓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百姓的耕种和劳作,哪里来的粮食,没有百姓缴纳的赋税。那些官吏从什么地方得到俸禄,偏偏在百姓遭遇到灾害的时候,浙江和南直隶的某些官府,居然驱逐灾民,我作不出来,就算是倾尽全力,我也要救济这些灾民,等到开春之后,给予这些灾民粮食,让他们回到家乡去耕作。。。”
  苏天成还在说话的时候,杨嗣昌等人的神态,已经变化了,其实这个问题,他们早就争论过了,浙江和南直隶的做法肯定是不对的,可徐尔一认为,苏天成如此做也是不对的,这等的事情,应该要禀报朝廷,让朝廷来处理,山东如此的做法,岂不是代表朝廷了,因为事情涉及到了朝廷,杨嗣昌和卢象升也不好说什么,尽管他们认为徐尔一的认识是不对的。
  苏天成说完之后,徐尔一终于再次开口了。
  “苏大人的义举,我是很佩服的,不过我以为,苏天成此举有些不妥,这等的事情,应该是要禀报朝廷的,让朝廷来处理,最为妥当。”
  苏天成看着徐尔一,冷冷一笑,没有客气。
  “徐大人的认识真的是有意思啊,不知道徐大人这么多年在朝廷为官,居然没有能够领会到其中的奥妙,我确实没有想到,那我就要问问徐大人了,浙江和南直隶的灾荒,朝廷难道不知道吗,湖州府的某些官吏,也曾经仗义执言,说到了当地的灾荒,朝廷有什么动作吗,朝廷要求浙江和南直隶等地,如数上缴赋税,而且专门发出了敕书,这是什么意思,退一万步说,朝廷是考虑到了我大明的赋税,考虑到了诸多官吏的俸禄,考虑到了军饷,等等,可浙江和南直隶已经出现了大量的灾民,甚至演化为流民了,浙江和南直隶等地的官府,横加阻拦,不准流民入境,这等的情况,朝廷还不知道吗。”
  徐尔一的脸色有些发白,可苏天成没有停止的意思。
  “按照徐大人所言,我也需要禀报朝廷了,若是朝廷不予理睬,我是不是也袖手旁观,看着如此多的灾民饿死,若是做官到了那般冷血的程度,那我大明还有什么希望,我的态度很明确,若是做官的人,今日不管百姓的死活,明日他们也没有活路了。”
  “我早就说过,山东各地的官府,将百姓的衣食住行放在第一位,不管遭遇了多大的灾荒,也不管遭遇到什么困难,都必须保证百姓的生活,迫不得已的时候,宁可官吏节衣缩食,也要让百姓吃饱穿暖。”
  苏天成说完这些话,杨嗣昌站起来来,走到了苏天成的面前,双手抱拳作揖。
  “今日听到苏大人这一番话,如雷贯耳,受益匪浅啊,若不是亲眼看见,我不会相信苏大人的此番话语,可山东各地的情况,我等都看见了,我只能够说,山东的百姓有福气。”
  苏天成连忙扶住了杨嗣昌。
  “杨大人万不要如此说,我只是认为,这是官吏必须要做到的。”
  扶起了杨嗣昌,苏天成继续开口了。
  “我不反对官吏士大夫过上好日子,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读书的辛苦,我也是明白的,既然有了付出,就要有收获,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是历史沿革,也是必须要坚持的规律,我不要求官吏去过那种苦日子,和百姓一样饥荒,若是官吏都不能够自保了,无法养活家人了,恐怕江山也不存在了,但我要求,不管你身处什么位置,居庙堂之高,处江湖之远,你的心里都要有老百姓,都要关心百姓的疾苦,你若是当官只为着自身的利益,甚至是鱼肉百姓,那你就不配当官。”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个道理,唐太宗说的很清楚了,可惜的是,朝廷里面,有很多人不明白,有很多人做着相反的事情,有些话,我说出来了,徐大人不要多心,就如同徐大人这般,清正廉洁,对朝廷保有绝对的忠心,相信朝廷能够处理好一切的事情,可惜在朝廷里面是呆不下去的,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个朝廷,根子已经烂了。”
  “皇上如此的勤勉,可是有作用吗,孙老大人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朝廷为什么能够正气凛然,那是因为孙老大人切中要害,可惜孙老大人之后也得不到皇上的支持了,杨大人担任内阁首辅之时,坚持孙老大人的做派,一切也依旧平稳,可惜杨大人同样得不到皇上的支持,这一切都是为什么,难道诸位大人没有深思吗。”
  “我期盼着能够与诸位大人合作,铸造辉煌,可我也说过,道不同不相为谋,我绝不会勉强诸位大人,但万事都是有始有终的,强扭的瓜不甜,诸位大人若是心意已决,一定要效忠朝廷,我无话可说,也就不留杨大人和徐大人在登州了,至于说卢大人,还请你委屈一下,若是朝廷有圣旨了,你随时可以离开,今日我所说的话,也就是我最后的态度,如何的选择,恳请诸位大人给我明确的答复。”
  苏天成说的很是坚决,直接提出来了要求,他觉得时间足够了,这么长时间的思考,若是还不能够下定决心,恐怕就不会做出来决定了。
  厢房里面,沉默了好一会。
  在苏天成预料之中的是,卢象升首先表态了。
  “下官决定追随大人了,下官跟随大人多年了,前些日子,已经给朝廷写去奏折了,其实已经背叛了朝廷,今日听到大人一席话,感慨很多,下官唯有竭力,追随大人。”
  苏天成点点头,看向了杨嗣昌和徐尔一。
  接下来开口的是杨嗣昌。
  “苏大人,王朝更迭不是小事情,追随谁也不是命中注定,但有一点我是佩服苏大人的,那就是为百姓办事,实实在在的办事,将百姓的利益放在心里,为官这么多年,我听到了很多的表白,也见过了很多的口是心非,可苏大人是说到做到,我已经做过了朝廷的内阁首辅,若说为了官职和荣华富贵,说出来自己都不相信,但我愿意为百姓做事情,愿意看着百姓丰衣足食,就从这一点来说,我愿意跟随苏大人做事。”
  徐尔一低下头,没有开口说话。
  苏天成笑了笑,他的目的达到了,至于说徐尔一,也不一定必须要离开登州。(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一十二章 藩王的问题'

  山东以及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一样需要做好安排。
  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的情况有些不一样,这里暂时还属于“前线”。多尔衮率领的后金鞑子驻扎在耀州和海州,耀州距离盖州是很近的,双方随时都要注意,避免遭遇对方小规模的暗算,这种拿不上台面的暗算,谁遇见了谁吃亏。
  所以在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重点是做好稳定的事宜,官府的一切事宜,也是江宁营暂时代管的,孙传庭负责整体的事宜,阎应元重点协助。而在山东所进行的一系列的改革,在复州等地,暂时没有铺开。
  苏天成和洪承畴马上要带领大军离开登州了,在这之前,很多的事情必须要做好安排。
  朱审烜留在登州,总体负责山东的事宜,张溥协助,这是早就确定好的事宜,不需要过多的安排,但牵涉到府州县的事情,还是有些复杂的,登州、莱州和青州,没有多大的问题,关键是济南、兖州和东昌府,这些地方虽然受到过一些影响,但因为士大夫的力量强大,故而在很多问题方面,还是有些顽固的。
  首先遇见的问题,就是藩王的问题,封地在山东的,一共有三位藩王,分别是鲁王朱以派,驻扎在兖州府,德王朱由枢,驻扎在济南府,衡王朱常庶,封地在青州。这里面的衡王朱常庶,因为当年多尔衮入侵登州、莱州等地,也因为更早以前登莱的叛乱,多次恳求皇上之后,早就搬离了青州,迁到浙江去了,所以说苏天成在经营登州、莱州和青州的时候。没有遇见藩王的问题。
  但统领整个的山东,就必须要面对藩王的问题了。
  各地的藩王,有好有坏,特别是在朝廷准许藩王以及藩王的世子进入朝廷为官、其余子弟可以参加科举考试之后,很多的藩王开始严格要求家人,但也有实在不成器的藩王。盖因为以前皇室对藩王的要求不一样了,不准参政,不准乱说乱动,牵涉到朝政的事情,是绝对不能够开口的,所以有些藩王自暴自弃,享受生活,荼毒百姓,偏偏皇上对藩王这方面的行为。没有什么管束,大概也希望所有的藩王都只知道吃喝玩乐。
  身在济南的德王朱由枢,就是这方面的代表。
  德王始封为明英宗的儿子朱见泽,应该说到了朱由枢这一代,与皇室的血缘关系已经比较疏远了,自然也就得不到多少的关注,加之山东一地,历来都不是特别的平静。总是喜欢出事情,故而朱由枢也变得自暴自弃。很是纨绔,在济南府城之内,寻常的百姓说起朱由枢的名头,都是噤如寒蝉的,欺男霸女的事情,朱由枢经常做。偏偏官府不管这些事情,看着朱由枢乱来。
  张溥到了山东之后,曾经弹劾过朱由枢,怎奈朝廷里面也没有什么动作,张溥还感觉到奇怪。以为朱由枢是不是有什么特殊的关系,后来才知道,这一切都是皇上准许的,不过张溥还是想了办法,从侧面警告了朱由枢,令朱由枢收敛了一些。
  至于说身在兖州府的鲁王朱以派,因为与皇室的血缘过于的疏远了,稍微有什么不好的举措,就有可能成为被算计的对象,所以还能够循规守距。
  在如何对待藩王的问题上面,苏天成是有些为难的,关键在于他自己的身份。
  朱审烜是晋王,也是他的姐夫,朱审馨是县主,是朱审烜的妹妹,也是自己的原配夫人,这就令苏天成的身份带有了藩王的色彩。
  苏天成对这些藩王,没有什么成见,但和朱审烜接触之后,才感觉到藩王其实不简单,长期处于不一样的环境之中,大部分思虑都很是周密,懂得如何自保,就算是那些纨绔的藩王,也是看中了时机,享受生活的。
  但这些藩王,是大明王朝的象征,苏天成下定决心统一中原之后,肯定是不允许藩王制度存在的,而且这些藩王,是潜在的最大威胁,一旦苏天成骑兵,正式推翻了朱由检之后,各地的藩王有可能自己骑兵,或者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来进行反叛。所以说,苏天成推翻朱由检的同时,也要腾出手来对付这些藩王。
  不过人言可畏,苏天成不得不考虑,他的身份不同了,要是真的对这些藩王动手了,朱审烜和朱审馨会怎么想,会不会心里有意见。
  东昌府的改革进行的很是顺利,有地方小的原因,也因为没有藩王,但济南府和兖州府就不一样了,速度稍微慢一些,兖州府知府徐继礼,已经禀报过好几次了,在推行改革的过程之中,总是有些士大夫前往鲁王朱以派那里,商议事情,而且随着这种商议的频繁化,兖州开始出现了一些反对的力量,徐继礼也想着动手,但考虑到朱以派的身份,只能够请示。
  要知道东昌府一切都进行的很顺利,徐继礼和不好想了,他与东昌府知府顾兴松之间,既是好朋友,也是竞争对手,眼看着顾兴松做的很好,当然坐不住了。
  至于在济南府暂时主持一切事宜的苏天浩,胆子大一些,毕竟和苏天成是兄弟关系,有几次德王府邸里面的下人出来作乱,被苏天浩毫不留情的镇压了,但苏天浩也不能够动德王朱由枢本人。
  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苏天成觉得,自己不能够回避这个问题了,他曾经想着,将这个问题交给朱审烜直接处理,可思前想后,这样做不合适,都是藩王,让朱审烜出头,岂不是让人家左右为难。
  这是一次很特殊的交谈,朱审烜和朱审馨两人都在厢房,这等交谈公事的模式,还是第一次出现。
  两人都是家人,苏天成说话也很直接了。
  “晋王殿下,夫人,有一件事情,我很是为难,早就想着和你们商议了,不过又觉得为难,但事情非处理不可,我是希望得到你们支持的。”
  朱审烜还是第一次看见苏天成如此的谨慎,以前苏天成处理问题的时候,想好了就说出来了,众人商议之后,马上落实。
  “坤元,有什么事情,你尽管说就是了,妹妹和我难道不支持你吗。”
  朱审馨看着苏天成,没有说话,来到登州这么长时间了,一直都是在苏天成的身边,她终于感受到家庭的舒适了,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何况苏天成如此的优秀,不管说什么事情,她都是无条件支持的。
  “就是牵涉到鲁王朱以派和德王朱由枢的问题啊,徐继礼和苏天浩都禀报了,表示不好处理二位藩王的事宜,我也感觉到为难。”
  朱审烜终于知道,苏天成为什么为难了,这个问题,他是真的不知道,苏天成从来都没有说过,身为藩王,朱审烜担任知道苏天成的为难,这样的问题是很不好处理的,何况苏天成的身份太特殊了。
  由此朱审烜也知道了,苏天成是非常看重家庭的,自己的妹妹在苏天成心目中分量是很重的,按说这样的事情,苏天成可以直接要求处理的,但没有这样做,而是和自己与妹妹商议,仅仅从这一点上面来说,苏天成就是真正的男人。
  不过如今的朱审烜,可不是以前的朱审烜了,他的认识早就改变了。
  “坤元,我知道你为难,也难为你今日专门与我们商谈,我的意见是,你愿意如何处置就如何的处置,若是你感觉到为难了,这件事情,就交给我来处理,还有一件事情,从今日开始,你就不要称呼我为晋王了,不管是在公开的场合还是私下里,我说的是真的,若是你这样称呼了,我可能会直接反驳的,一旦你不这样称呼我了,大家都会明白的。”
  朱审烜说完之后,朱审馨也开口了。
  “夫君想到什么事情,做就是了,需要妾身做什么,吩咐就是了。”
  苏天成眨了眨眼睛,不知道该怎么说了,但他还是要说。
  “晋王。。。不,哥哥与夫人的支持,我是非常感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