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政客-第5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朝也才能够真正的开始强大起来,而不是如同历史上的那些盛世,都是昙花一现。
穿越这么多年,苏天成做出来了不少的努力,山东一省几乎是以商贸为主了。可仅仅依靠着山东一地,是无法维系大晋王朝的,这种以商贸为主、农业为辅的模式,必须在大晋王朝各地推广开来。
这个认识,必须为大晋王朝的文武大臣所接收。这是原则性的问题,绝对不能够有一丝的杂音,在发展商贸的问题上面,不能够出现任何的争论。
其次就是土地问题了,土地兼并一直都是大问题,历朝历代都没有能够彻底的解决,每个王朝成立的初期,能够很好的解决土地兼并的问题,但发展一段时间之后,土地兼并的问题就不可避免的出现了,穿越的苏天成,非常清楚,若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性质,这种问题是无法彻底解决的。
所以大晋王朝将实施土地国有的政策,土地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和朝廷,任何人只是拥有使用权,但个人对于土地的使用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除非是国家需要征用,否则一般情况下是不允许私自进行买卖的。
至于说朝廷的官吏,是不允许拥有土地的,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官吏依靠俸禄完全可以养活家人,不需要和农民争利益了。
这里面的核心问题,就是农业税的问题了,土地收归国有了,所有的农业赋税,也就是归于朝廷所有了,那些依赖土地生存的地主士绅阶层,利益将遭受到巨大的损害,这恐怕是苏天成所推行的土地政策的最大难点了。
但土地政策必须要推行下去,一路哭不如一家哭,如此的土地政策,可以稳定绝大部分的农民,能够保证大晋王朝政权的长期稳固。
奉天殿。
这里是苏天成登基的地方,众多的文武大臣听着苏天成的称述,听得非常认真。
他们绝不会想到,登基之后的苏天成,展现出来了铁血的一面,发展商贸的政策,不少的文武大臣都是重复理解的,就连杨嗣昌、范景文和徐尔一等人,都表示支持,山东的情况他们是清楚的,因为发展商贸,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京城,朝廷从商贸交易之中获取的赋税,也是惊人的天文数字,庞大的江宁营能够维持,朝廷官吏的俸禄能够落实,其实都是依靠着山东商贸的赋税,一旦这样的状况在其余地方推开了,可以想象,大晋王朝将士多么的富裕,当然,众人也清楚,苏天成的想法,恐怕不仅仅是发展商贸的。
土地的政策,众人一时间有些难以接受,历朝历代,土地都是属于私人所有的,朝廷如今要将所有土地收归朝廷所有,这里面面临的难度是可想而知的,要知道拥有土地的士绅富户,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都是精英阶层,苏天成要求的此举,岂不是动摇了自身的基础吗,若是这些人都起来反对了,对于大晋王朝来说,就是巨大的隐患了。
几乎所有人都发言了,大家的意见是非常一致的,拥护发展商贸,这里面包括废除以前士农工商地位的限制,商贸不再被视作是贱民,将商贸税作为朝廷赋税收入的主要来源,但在面对土地问题方面,大家都表示出来了忧虑,担心这样的举措,有可能会影响到大晋王朝,让那些拥有土地的士绅富户,包括士子阶层,悉数都离开这里,直接去投靠大明朝廷了。
朝廷的气氛虽然很严肃,但所有的文武大臣都说出来了自身的看法,他们长期跟随苏天成,知道苏天成的脾气和秉性,该说话的时候,你尽管说出来,有什么想法和意见,都可以说,不用担心苏天成会发脾气,苏天成拍板的时候,也会说出来详细的理由的,基本让大家心服口服,至于说执行政策的时候,就一定要按照要求去做,不折不扣。
苏天成听了所有的意见,他真切的感受到,众人还是持有担心的意思的。
关于商贸的事宜,苏天成不想多说了,具体的问题,待到推行开来之后,一个一个的解决,谁也不可能未卜先知,但有关土地的事宜,他必须要说服众人了。
“有关土地收归朝廷所有的事宜,诸位爱卿都陈述了意见,你们都很担心,认为朝廷推行如此强硬的措施之后,会遭遇到强烈的反对,会令诸多的士绅富户背叛朝廷,会去投靠大明朝廷,这些担心,朕也想到了,短时间之内,肯定会出现这等的情况。”
所有人都看着苏天成,他们也知道,苏天成肯定是想到这个问题了。
“可你们想过没有,天启年间和崇祯初年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大批的流民,为什么会出现流寇造反,去年山东为什么会救济那么多的灾民,无非是土地上出现问题了,关于土地上赋税的事宜,你们的认识完全统一了,不管是谁,都是要缴纳赋税的,恐怕你们以为,通过这样的办法,就能够解决土地兼并的事宜了,可这远远不够。”
“大唐王朝的贞观年间,土地政策是很不错的,也正是因为那样的政策,创立出来了辉煌的大唐盛世,可不到三百年,大唐的辉煌就消失的无影无踪了,这里面的根本原因,说到了很多,可朕以为,土地政策是最为关键的原因之一。”
“土地兼并是直接的罪魁祸首,流寇造反的时候,喊出来的口号也是官绅一体纳粮,可为什么这样的政策难以长时间的推行,就因为朝廷是掌握在官绅手里的,政策是由官绅来确定的,时间长了,谁不想着为自身谋求利益。”
“朕不想出现这样的情况,百年之后,朕和诸位恐怕都不知道情势会如何的发展,故而朕以为,在目前的情况之下,确立起来制度是最为重要的。”
“朝廷拥有土地所有权的好处,你们都是清楚的,这可以让朝廷名正言顺的征收赋税,不管是面对寻常百姓,还是面对士绅富户,你们所担心的,是收缴土地之时的乱象,担心那些士绅富户造反,这没有什么可怕的,不管是寻常百姓,还是士绅富户,他们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要政策是公平的,一个尺度下去,就没有多大的问题,至于说那些一定要离开的,不支持的,朕也没有办法,但朝廷的土地政策,是绝对不会动摇的,是必须要花费大力气推行下去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千钧一发'
朱由检也算是够倒霉了,登基之后,兢兢业业,一心想着能够振兴大明王朝,为此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也不敢有享乐的念头,可谓是大明开国以来的皇帝之中,最能够自持的,可惜就是这样的做法,也没有能够彻底改变大明的颓废,特别是在登基的最初几年时间,可谓是遭遇了太多的磨难,以至于有一段时间,他都想着能够退位了。
崇祯九年的时候,后金的皇太极正式称帝了,国号为大清,那个时候,愤怒的朱由检无可奈何,因为后金鞑子太强势了,明军根本就不是对手,而且那个时候,大明还有流寇的骚乱,可谓是内外都不得安宁,还好出现了苏天成,剿灭了流寇,打的后金鞑子俯首称臣了。
可惜时间到了崇祯十六年,苏天成也称帝了,占据了大明的南方半壁江山,立国号为大晋,成为了大晋的皇帝,这可真的是亘古难有的事情了,大明的境内,出现了三个皇帝。
更加令朱由检愤怒的是,大明所属的藩国,在苏天成举行登基大典的时候,居然都派出去使者表示庆贺了,其实这么多年以来,朝廷自顾不暇,根本就管不到这些藩国了。
南直隶的战斗,以那样的方式结束,这是朱由检万万想不到的,三十多万的大军,加上地方卫所军队,居然是这样的结果,几乎没有能够和江宁营进行什么像样的战斗,就全部都被剿灭了,或者是直接投降了,唯有黄得功令朱由检感觉到叹息,可惜的是,以前的朱由检。根本就没有注意到黄得功这样的武将。
朝廷里面的气氛已经是非常的微妙了,这么长时间以来,锦衣卫和东厂清理了不少人,几乎可以说,与苏天成有关系的官吏,悉数都被投入到大牢里面去了。包括苏天成曾经的恩师,吏部左侍郎翁同章,还有从工部都给事中升任成为工部侍郎的傅友亮,因为在乡试的时候,曾经是苏天成的恩师,也被投入到大牢里面去了。
要说与苏天成有关系却没有遭遇到牵连的,也就是大太监王承恩、秉笔太监秦三德,以及锦衣卫都督佥事董昌了,这些人因为主持清理事宜。自身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朝廷对这次的清洗行动,反应很是强烈,有不少的文武大臣,在清理的初期,对锦衣卫和东厂有着太多的怨气和怨恨,甚至直接在朝堂上面说出来,可到了后来,这种声音渐渐的少了。因为说了也没有多大的作用。
其实朱由检的心思也经历了一个转换的过程,在清洗的初期。他也感觉到这样做有些过分了,很有可能影响到朝廷的稳定,不过随着对苏天成怨恨的增加,特别是朱审烜、杨嗣昌、范景文和卢象升等人投靠苏天成,激起了朱由检内心的怒气,这股怒气无处发泄。只能够转移到朝廷文武大臣的身上了,凡是与苏天成有过联系的文武大臣,都被视作是与朱审烜之类人是一样的,甚至连已经致仕的秦良玉也不能够幸免。
随着苏天成取得南直隶战斗的胜利,彻底控制了大明的南方全部地盘。准备朝着北方进攻的时候,朝廷里面的气氛变了,一些文武大臣不再说抵抗苏天成的事情,也不提剿灭江宁营的建议,甚至内阁都是这样的态度了。
如今的内阁,也不是很齐整了,钱谦益被苏天成生擒了,范景文直接投靠了苏天成,剩下的周延儒等人,整天的愁眉苦脸,没有什么建议,也没有什么办法,似乎就在等待着苏天成进攻北方,最终占领京城。
这等的局面,岂是朱由检所能够接受的。
朝廷里面也有大臣建议,是不是与苏天成议和,规劝苏天成降服朝廷,朝廷可以封苏天成为王,管辖南方等地,封地也可以明确在南方某个地方,朝廷不会予以干涉的,不过这等幼稚的建议,几乎没有得到什么相应,谁不明白,苏天成的目的就是统一中原,人家也有着足够的实力,大明最为富庶的南方,悉数被苏天成占领了,要钱有钱,要人有人,这样的情况下,人家会心甘情愿的臣服大明,岂不是痴人说梦。
朱由检也感觉到这样的建议过于的幼稚,断然否定了,局势到了如今的这一步,他准备要赌博了,胜败在此一举,尽管朝廷里面很多的文武大臣都是反对的,但他也要坚持发下去圣旨,可谓是动用全国之力,来剿灭苏天成了。
养心殿。
周延儒、陈新甲、刘遵宪、张国维,以及辽东巡抚史可法,大同总督王道直等人,都在这里,朱由检的面容很是严肃,带着强烈的悲愤情绪。
“朕已经决定了,调动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进驻保定府,太原府,开封府,苏天成不是占领了南直隶吗,不是在南京称帝吗,朕就要亲自率领大军,直接进攻南直隶,进攻南京,朕就不相信了,难道说朕的子民,都会跟着反贼苏天成走。。。”
朱由检还在说话的时候,周延儒等人的脸色就变化了,就连站在朱由检身后的王承恩,脸色也出现了变化了。
这个观点,皇上早就提出来过了,但遭遇到强烈的反对,就算是皇上雄心勃勃,但内阁一致都不同意,就连王承恩和秦三德、董昌等人,都不看好这个计划,毕竟后金鞑子还没有遭遇到毁灭性的打击,而且蒙古鞑子也是虎视眈眈,要不是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守住了边关,大同方向早就处于重重危险之中了,而且因为苏天成的造反,辽东的局势已经是很不乐观了,用危如累卵来说,也是不过分的。
驻守在耀州和海州等地的多尔衮,早就将大军照着辽东的辽河方向移动,首先是在距离辽河不远处设立了军营,做好了长期驻扎的准备,接着在明军接连遭遇到败绩、无法稳住南方的时候,越过了辽河,在距离广宁不过一百余里的地方安营扎寨,这样做的目的是非常明确的,一旦辽东方向的力量削弱了,多尔衮肯定是要率领大军进攻的,要占领广宁、西平堡、黑上以及大凌河城等地方,直接威胁关宁锦防线,直接威胁京城。
若是从辽东大规模调兵了,恐怕后金鞑子的进攻就无法阻拦了,说不定京城就真的会遭遇到危险了,那个时候,大明各地恐怕没有勤王的军队了,京城若是被后金鞑子攻破了,辽东也失去了,大明王朝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这样的种种可能性,诸多的文武大臣全部都分析过的,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说苏天成占据了南方,占领了南直隶、山东、福建、浙江、湖广、四川、广西等地,不过朝廷还可以依据北方,看看局势会不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而且苏天成还要花费精力稳住南方,还要占领云南、朵甘都司、乌斯藏都司等地方,才有可能完全稳定南方,否则这些地方都是非常麻烦的地方,少数民族居多,喜欢造反,喜欢自立为王的。
这样的分析也是有着一定道理的,可朱由检不是那样看的。
看着默不作声的众人,朱由检再次开口了,语气显得有些阴森了。
“朕知道你们想些什么,认为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不能够调动,若是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借机进攻了,京城都有可能失去的,朕不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可你们说说朕该怎么办,难道等着苏天成前来进攻吗,等着苏天成占领京城吗,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又能够做什么,饮鸩止渴的道理,朕岂能不知道,可朕不调动这些军队,拿什么来对付苏天成,如何能够剿灭苏天成的叛乱。”
还是没有人说话,这样的气氛令朱由检感觉到窒息,其实这里面表现出来的意思,他是知道的,他更是清楚,满朝的文武大臣,都认为苏天成是不能够抵抗的,江宁营是天下无敌的,攻打京城就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诸多文武大臣的建议,也就是文火炖青蛙,让朝廷慢慢的消亡,结果都是一样的。
只不过满朝的文武大臣,对于苏天成和皇太极两人的看法是不一样的,皇太极毕竟是异族,若是占领了中原,那就真的是汉人亡国了,苏天成占领了中原,只不过是改朝换代,这天下依旧是汉人的。
朱由检的脸色变得铁青,他准备要拍板了,火烧眉毛的时候,哪里还管的了那么多。
就在这个时候,周延儒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辽东边军暂时不能够调动,若是皇上想着调动兵力,可以调整大同边军,皇上给予锡伯族部落和达乌尔族部落首领圣旨,要求他们镇守边关,防止后金鞑子和蒙古鞑子的偷袭,大同共有十五万的边军,全部调动问题也不是太大,加之北直隶卫所军队,以及部分的京营将士,组建二十万以上的大军,完全是没有问题的。”
朱由检站起来了,没有给予众人讨论和争论的时间。
“就按照周爱卿所言,调动大同十五万边军,同时在河南、陕西、山西、宁夏等地,招募十万大军,组建二十五万大军,朕的要求是明确的,一月之内,大军必须要招募到位,吏部、户部和兵部,全力以赴,若是不能够按期完成任务,朕一定会责罚。”(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内部的分裂'
(感谢快乐的挥剑、moonchenli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有关大同边军和辽东边军不能够调动的事宜,其实有苏天成的影子在里面。
苏天成和周延儒之间的联系,没有彻底的消除,特别是锦衣卫和东厂开始在朝廷大规模的清理文武大臣之后,周延儒已经敏感的意识到了,朝廷若是这样的发展下去,灭亡是迟早的事情了,他也必须为自己想到后路了,而且他的家乡在南方,那里已经被苏天成占领了,不过他的家人没有遭受到什么虐待,也没有遭什么罪,生活和以前差不多的,并且家人专门来信说了,地方上的治安情况,比较以前好了很多,官府的官吏,做事情都非常的小心,不敢随便的欺凌老百姓,因为上面的要求非常严格,来信之中反映出来的最为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苏天成做皇帝,似乎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人家没有认为苏天成是造反。
这些消息给予周延儒的影响是非常大的,杨嗣昌、范景文等人,投靠苏天成之后,依旧是高官厚禄,而且杨嗣昌是中书省的中书令,范景文是都察院的左都御史,都是顶层的官员了,苏天成在设置官吏的时候,恢复了三省六部制度,这也预示着大晋王朝恢复了宰相的设置,大臣的权力更大了。
如此的情况之下,周延儒是不会断绝与苏天成的联系的,只不过这种联系非常的隐秘,不会有什么直接的联系,大都是通过家人或者是其他的取道联系的。
苏天成的态度很是明确,辽东不能够出现任何的意外。后金鞑子的凶残是举人皆知的,而且在以前和朝廷的较量之中,吃了很大的亏,可以说内心的怨气达到了临界点,一旦辽东疏于防御,被后金鞑子找到了进攻的机会。甚至是进入到关内了,那么北方诸多地方的老百姓,将要遭遇到最为悲惨的命运,而且后金鞑子在辽东若是取得了胜利,必然会刺激到蒙古的部落,导致大同和宁夏一带,也出现危险,到时候就是全面崩溃的局面。
苏天成赞成的是采用比较和平的方式来改变现状,这一点在山东等地。包括南直隶,都完全表现出来了。
退一万步说,周延儒宁远苏天成做皇帝,也不愿意后金鞑子占领了京城。
苏天成与周延儒之间这种间接的联系,直接影响到了周延儒的态度。
史可法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从南直隶直接到辽东,史可法很快适应了,他到辽东去的时候,局面还是很乐观的。也是较为平静的,后金鞑子不敢有任何的轻举妄动。可惜随着苏天成的造反,情况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后金鞑子开始蠢蠢欲动了。
史可法当然是做好了一切的准备,一度甚至准备关闭设在广宁的互市。
史可法也接到了苏天成的信函,来信的意思非常明确,必须要尽全力守住辽东。守住关宁锦防线,不能够给予后金鞑子任何的机会,否则就是大汉民族的千古罪人。
史可法当然明白这里面的意思,所以在被皇上召到京城的时候,坚决反对调动辽东边军。虽说辽东边军经过了扩充,总数接近三十万人了,但分布在广宁、西平堡、义州、黑山、大凌河城、锦州、宁远以及山海关等地,并非是那么的充裕,加之占领了辽东大部分的地方,不仅仅是城池里面需要驻军,诸多的堡垒里面也需要驻军。
按照皇上的意思,调动二十万大军,留下几万人固守辽东,那就等于是讲辽东拱手相让给后金鞑子了,辽东边军的素质参差不齐,后来招募的军士,包括不少的军户,素质只能够说是一般化,甚至不会比老百姓强多少的,好在有以前的老底子撑着,辽东边军的整体素质还是不错的。
也正是因为这等强力的反对,令皇上犹豫了。
史可法在南直隶好些年的时间了,熟悉南直隶和浙江的情况,苏天成在南直隶的征伐,诸多的情况,他也从官吏和朋友的来信之中知道了,史可法根本就没有想到,苏天成能够如此轻易的剿灭三十余万的明军,拿下了那份大部分的地方,按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就算是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联合起来了,也不一定能够与苏天成抗衡。
史可法更加清楚的事实就是,后金鞑子的残忍是出名的,早在天启年间,努尔哈赤带领后金鞑子在辽东征伐的时候,攻下来城池之后,将青壮劫掠一空,余下的老弱妇孺全部残杀,没有能够留下来一个活口,皇太极刚开始也是一样,只不过在大凌河之战之后,可能感觉到如此处理有些不妥,才稍微收敛一些了。
苏天成率领江宁营,将后金鞑子打的灰头土脸,甚至是剿杀了后金的亲王多铎,灭掉了八旗军之中的好几旗,这对于后金鞑子来说,是奇耻大辱,是憋不住的伤痛,一旦有机会了,后金鞑子会疯狂的反扑,加倍的发泄怨气的。
也正是因为这样的情况,史可法格外的注意后金鞑子的一举一动,多尔衮的诸多举措,史可法都注意到了,他曾经给朝廷呈报奏折,禀报了后金鞑子的异动,可惜朝廷根本就关心不到辽东的事情,苏天成造反已经牵扯了朝廷全部的精力了。
史可法也直接给多尔衮写信了,明确的斥责多尔衮,后金已经向大明王朝俯首称臣了,还有人质在京城,为什么还在辽东有着很多不友好的举措,可惜史可法写去的信,没有得到丝毫的回应。
史可法一怒之下,准备关闭广宁的互市,但手下的幕僚和军官都劝谏了,朝廷不是很安稳,这样的时候,后金鞑子正好想找到厮杀的借口和机会,若是后金鞑子因为关闭互市的源头,在辽东展开大规模的厮杀,朝廷就真的无法支撑了。
其实辽东的窘境已经开始出现了,因为苏天成的造反,朝廷的银两开始严重不足了,辽东和大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