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政客-第5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进入乾清宫的刹那,钱谦益稍微犹豫了一下,低着头慢慢跪下了。只是没有开口说话。
  苏天成的脸上带着微笑,内心的感受不好说,自古以来对读书人的评价就是多种多样的,有人说读书人骨头最硬,也有人说读书人最是识时务。
  “钱大人,平身吧。”
  钱谦益慢慢的站起来,低着头,还是没有说话。
  “朕看钱大人的气色还不错,这段时间,因为事情很多,没有关心到钱大人,朕还是有些愧疚的,钱大人乃是大儒,被诸多的士子拥为读书人的领袖,更是大明朝廷的内阁大学士,兵部尚书,身居高位,还望能够体谅朕的疏忽啊。”
  钱谦益抬起头,脸上出现了惶恐的表情。
  “草民不敢,成王败寇,草民有负朝廷重托,至于说学问之事,草民更是不敢自大。”
  苏天成脸上带着微笑,站起身来,走到了钱谦益的面前。
  “钱大人不必过于的自谦,朕对诸多事情的看法,历来是有一说一的,钱大人的学识实实在在,东林书院在大明朝廷的影响力也是不小的,朕当年曾经创办了中兴学社,深深明白其中之艰难,不过朕倒是有一些感受。”
  钱谦益万万想不到,来到了乾清宫,见到了苏天成,居然是讨论这些事情,并不是他想象之中的惩戒,这一下他有些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今日这次见面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学堂乃是教书育人之地,可惜各地的学堂,几乎都是官府办的,所有的读书人,从小被灌输的思想,就是要寒窗苦读,就是要为朝廷服务,一朝高中之后,名扬天下,朕也是从这条道路走过来的,身为读书人,若是不能够取得功名,就被认为是最大的失败,也无颜说自身是真正的读书人,朕由此想到了,此等的读书观念是不行的,毕竟读书不一定是完全为了功名。”
  苏天成说出来这番话之后,钱谦益差点忘记自己是俘虏了,他情不自禁的开口了。
  “臣以为这话不妥,读书人之抱负,乃是心系家国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若是读书人都放弃自身抱负了,臣不知道读书还能够有什么作用。”
  说完这些话,钱谦益忽然感觉到不妥当了,他本来就是罪人的身份,还敢在乾清宫和苏天成争辩,这岂不是自找麻烦吗。
  不过苏天成脸上带着笑容,没有发脾气。
  “钱大人所言也是有道理的,历史上的读书人,都以振兴国家、展现自身抱负为目的,这样的认识也不能够说是错误的,不过朕觉得,读书的作用是多方面的,进入朝廷为官,不过是一个方面,朕近日仔细研读了《水浒传》和《三国演义》,写的非常好啊,要说施耐奄和罗贯中,也没有能够进入到官场,可留下的文字著作,却足以影响世人了,还有前几年去世的徐宏祖,留下了《徐霞客游记》,朕也仔细看了,才知道江山如此多娇。”
  “朕说到的这些人,难道不是读书人吗,同样是读书人,可他们没有为官,一样也是名垂千古的,可惜世人对他们的看法,都是惋惜的,认为他们为何没有能够进入到官场,朕到不是这样看的,这些人若是进入了官场,不一定能够留下如此的成就。”
  “朕的意思,还是要有那么一些读书人,专心致力于学问,他们不一定要进入朝廷,不一定要为官,此外,世人也不应该以是否做官来衡量每一个读书人的成就,朕想过了,就算是在日常生活之中,读书人总是能够明白事理,这岂不是很好吗。”
  苏天成说到这里,钱谦益总算是明白意思了,他这个大儒也不是就这样博得名声的。
  看见钱谦益没有说话,苏天成接着开口了。
  “朕的意思,有不少的读书人,朝廷还是可以提供俸禄的,这些读书人,专心于学术研究,或者是教书育人,他们同样为朝廷做出来了贡献,朝廷是不能够忘记他们的。”
  尽管说对苏天成这样的观点,还不是特别的赞同,但钱谦益清楚,苏天成的意思,是让他专心做学问,不要考虑官场上的事情了。
  虽然有些失望,但做学问也不是什么坏事情,一样能够得到世人的尊重。
  就在钱谦益还在琢磨的时候,苏天成说到了关键地方了。
  “朕一直以来,对东林书院的印象都不是很好,倒不是说东林书院有着什么太大的问题,朕就是认为,东林书院作为教书育人的地方,尽量少的参与到朝廷的事务之中去,培养出来优秀的读书人就可以了,若是时刻抱着以天下兴亡为己任的态度,恐怕是读不好书的,就算是学到了知识,满脑子也想的是功成名就,当然,朕也不会堵塞言路,读书人有着不一般的认识能力,可以对朝政得失提出来自身的看法,但千万不要以为什么事情都是自身正确,不管是老百姓,还是朝廷官吏,甚至是朝廷,都要按照他的想法来做事情,那样才是对的,陷入到这个怪圈里面去了,那是不能够好好读书的。”
  说完了这些,苏天成看着钱谦益。
  “不知道朕的意思,钱大人是否明白了。”
  “在下明白了。”
  “好,朕也不期盼钱大人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想明白一切,有些道理,钱大人慢慢去琢磨吧,至于说下一步的安排,朱大人和杨大人会和钱大人交谈的,有些什么具体的想法,或者是有什么建议,钱大人尽管说。”
  曹化淳没有被带到乾清宫,黄廷平等人,苏天成更是不会见的,如何的安排曹化淳,倒是苏天成颇为头疼的问题,最终他还是接受了朱审烜的建议,让曹化淳进入到皇宫里面,协助管理皇宫的内部事务。
  改革是艰难的,土地改革已经令苏天成有了深刻的体验,很多事情只能够是慢慢来,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哪怕是皇帝也不行,也不能够这样做。(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御驾亲征'

  大晋元年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公元1643年,征伐再次开始了。
  尽管大晋朝廷还在努力的清算土地,全面的向农户实施土地租赁的政策,尽管某些地方还在发生着流血事件,为了明确土地的权属,还是有人敢于和朝廷对着干,但苏天成已经不能够继续等下去了,从攻下南直隶到登基称帝,到暂时稳定大晋王朝,算起来耽误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了。
  钱谦益等人以及安置好了,对于东林书院的整治,也正式开始了,负责这件事情的居然是都察院的右都御使徐尔一,可见朝廷对整治书院的重视,苏天成的想法,是将东林书院改为纯粹教书育人的地方,他考虑到的是试点和以点带面的方式,办好了东林书院之后,在大晋各地开始广泛推开官府办学的模式。
  此外,刘宗周和黄道周也赶到了南京,苏天成专门和他们交谈了,两人对于苏天成认为的需要有专门研究学问和教书育人的读书人的观点,很是赞同。
  位于登州的专门培训官吏的学堂,也全部都搬到了南京,这个学堂不可能与朝廷拉开关系,苏天成亲自为学堂命名,称之为大晋教育培训学院,朝廷官吏都明白,这个培训教育学院,地位比大明朝廷的国子监都重要,想要进入这个学院,可不是那么简单的,能够从这个学院出来的人,清一色是大晋王朝各级的官员。从这个意义上说,颇有些类似翰林院了。
  但这个教育培训学院,与大明的国子监有着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在内部的人员设置方面,除开学院的院长与副院长,其余人一律称之为教授。专门从事教书育人,没有品秩,也不是官吏,学院的院长由朱审烜兼任,这就彰显出来学院不一般的地位,导致学院的教授。也有着不一般的地位。
  教育问题,是苏天成非常重视的问题,也是绝对不会忽视的问题,那种教育出来的精英全部都集中到官场上的态势,肯定不是最好的模式,苏天成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逐渐改变这种畸形的理念,当然,做到这一点需要时间。毕竟人民的思想是难以彻底左右的。
  苏天成决定御驾亲征,他的这个要求,遭遇到了很微弱的反对,朝中的文武大臣都知道,苏天成是江宁营的灵魂,只要有苏天成在军队之中,将士的士气就特别的高昂,何况到了如今。苏天成已经是大晋王朝的皇上了,御驾亲征。给予将士的鼓励,就很不一般了。
  朝廷内部的事情,悉数由朱审烜负责,杨嗣昌、范景文等人协助,洪承畴和渠清泽等人,都跟随苏天成去征伐了。
  在征伐之前。苏天成专门说到了钱庄和票号的事情,这令朱审烜等人有些奇怪,不知道苏天成为什么会想到钱庄和票号,这些都是商贾为了做生意方便,从而专门开的铺面。苏天成当然不会勉强朱审烜去弄懂这里面的道理。但作为穿越人士,他非常清楚,钱庄和票号,其实就是银行的雏形,想要真正的发展经济,发展商贸,离不开银行,银行的作用是巨大的,对于推动大晋王朝的发展,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大晋尚未统一天下,故而开设银行的事情,只能够是筹划,还有一定的难度,不过准备工作必须要展开了,银行必须由朝廷直接控制,货币的发行,必须由国家来保证,如今的形势之下,只有朝廷担保的银行,才有可能真正的发展。苏天成内心最好的行长人选,就是宋思军了,为此,身在台湾的宋思军,已经来到了南京,苏天成将自身的考虑,详细的告诉了宋思军,这种庞大的想法,令宋思军目瞪口呆,做了这么多年的生意,与官场上的接触也不少了,他不知道苏天成为什么能够想到这么绝妙的生意道道。
  安排完毕一切的事情之后,苏天成从南京出发,赶赴山东。
  在众人想来,苏天成已经是皇上了,御驾亲征一定有着非常隆重的仪式,可惜苏天成出发的时候,没有举行任何的仪式,将那些皇上出行需要准备的仪仗,悉数都免去了,苏天成的道理很简单,大军征伐是出去打仗的,不是显示排场的,战场上需要的是将士的士气,需要的是后勤方面充足的保证,自己这次出征,和以前没有什么不一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苏天成带头了,下面的军官和将士更是不用说的,皇上都不讲什么排场了,他们还能够有什么特权的思想。
  江宁营的十万大军,绝大部分都到了山东省济南府所属的德州,从德州出发,半天时间就可以进入到北直隶河间府所属的景州,大军行进的方向是经过沧州,直扑天津,同时,孙传庭带领水师,从登州出发,也是直接抵达天津,两路大军在天津会和之后,进入顺天府,直接攻占大明所属的京师,也就是北京城。
  大明朝廷调集的二十余万大军,已经进驻了保定府,分别驻扎在保定府所属的新城和高阳,驻扎在新城的大军,重点也是防御天津等地的,至于说驻扎在高阳的大军,重点就是防御真定府与河间府,至于说距离京城有些遥远的顺德府和大明府,因为与山东交界,朝廷大军是无暇顾及的,这里面也透露出来大明朝廷对江宁营的畏惧和无奈。
  明军的部署,令苏天成感觉到好笑,大军的驻扎,要么就是驻扎在边关,随时准备交战,要么就是驻扎在京师附近,重点保卫京城,可大明朝廷的二十万大军驻扎在保定的新城和高阳,实在令人不能够明白其中的意思,要说找到解释,也就是这二十余万明军,若是发现有什么风吹草动,随时准备撤回到顺天府,护卫京师的。
  苏天成带领部分的军官和军士。仅仅用了四天的时间,就抵达了德州。
  一路上的风餐露宿,苏天成和以前一样,没有因为登基成为了皇上,而又什么不同,直接指挥大军作战的是洪承畴。刚开始出发的时候,洪承畴还比较担心,一来是皇上本来就能够指挥大军作战,而且每次都能够取得胜利,二来皇上的威严是不一般的,万一有什么不小心的地方,令皇上感觉到烦闷了,对后面作战的影响是很大的。
  洪承畴想多了,苏天成没有任何的变化。和以前一样,行军的过程之中,纵马驰骋,身边依旧是武荣和部分的内卫,而且在行军的过程之中,苏天成依旧和洪承畴商议具体作战部署的事宜,看看是不是有什么没有考虑到的地方,而且苏天成还专门说了。今后的厮杀是不会直接参与了,免得扰乱了部署。也令各级军官无所适从,花费大部分的精力来保护他的安全,作战是不是取得胜利,都不是最为重要的问题了。
  几次商议之后,洪承畴彻底放心了,开始放心大胆的指挥。好几次他是准备要专门照顾皇上的,但都遭到了皇上的拒绝,特别是在饮食起居方面,苏天成要求与将士一样,不要有什么区别。更不要提及什么宫中的御厨来专门准备饭菜,这宫里的御厨,本来是皇后娘娘担心皇上的身体,专门要求随军的,现在倒好,没有什么事情做,每日里骑马跟着奔波,倒是将身体锻炼的不错了。
  德州知州早就做好了准备,他并不知道皇上会来到德州,会御驾亲征,故而也没有做那么多的准备,但洪承畴和渠清泽都要到德州来,两人可是宰相,招待方面是绝对不能够怠慢的,否则他这个小小的知州,可不好过的。
  进入德州州城,苏天成的脸色就不是很好看了。
  大街上看不见路人,空荡荡的,显然是做了专门的准备,跟在后边的知州,一边走一边擦汗,暗自庆幸州城戒严了,要不然皇上来了,还是那样的嘈杂,可不好交代了,再说德州靠近北直隶所属的河间府,这里的人员也是比较复杂的。
  山东的情况,与浙江、福建、江苏以及应天府等地,有着很大的不同,这里的官吏早就熟悉了应该做哪些事情,而且拿到手的俸禄也是不一样的,无故欺压百姓的事情,是绝对不敢做的。
  进入官驿,洪承畴看见苏天成的脸色不是很好,明白是为什么,没有等到知州前来禀报,就直接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德州知州做的还是不错的,皇上御驾亲征,来到了德州,若是遭遇了什么事情,知州无法承担责任,必要的戒备是一定要做的。”
  一边的渠清泽也认为知州做的是对的,换做他也要这样做。
  洪承畴和渠清泽都说了,苏天成不好发脾气。
  吃饭的时候,酒宴还算可以,但绝对说不上是奢华,看见了准备好的酒宴,苏天成终于露出了笑容,他叫来了知州,告诉知州,今后各级官吏到德州来,接待方面不准超过标准,可能的情况之下,尽量不要做什么戒严的事情,免得打扰了百姓。
  知州连连点头,这等于是得到了皇上的赞誉了,换做大明朝廷,根本就是不可能想象的事情了,高兴之余的知州,也是非常聪明的,竟然禀报了德州的情况。
  苏天成听得非常仔细,时不时对知州勤政为民的做法表示了赞誉。
  不久之后,这个知州被直接提拔到江苏,担任知府去了。
  苏天成不会知道,他的这个看似不经意的举措,竟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晋各级官吏都知道了,皇上最愿意听到的就是禀报政务,只要政务署理的好,就能够得到皇上的赞誉,能够得到提拔,皇上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就是扰民和浪费,犯了这样的忌讳,就不要想着得到提拔的事情了。
  当然,德州的情况,苏天成肯定是彻底了解过的,对于这个知州的能力,是表示出来了肯定,故而才会提拔这个知州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不可能的事情'

  苏天成来到了德州,消息很快就传出去了。
  山东一地,经过了苏天成多年的苦心打理,这里的官民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融洽的,关键是随着商贸的高速发展,山东集聚的商贾越来越多,这些商贾在山东的环境非常不错,官府不仅不找他们的麻烦,反而给他们主持公道,商贾不仅赚到了银子,也会观察这样的情形会不会是昙花一现,会不会在他们集聚了足够的财富之后,官府再来动手清理,得到太多的财富,毕竟商贾在大明的地位很是卑贱,财富是难以得到保障的。可随着苏天成的登基,随着大晋王朝的建立,诸多的政策一步步出台,没有丝毫的变化,浙江、福建、江苏等地,包括应天府,对待商贾的态度明显出现改变了,官府保护商贾个人的财产,只是对于那些不愿意缴纳赋税的商贾,才会按照规矩动手惩治的,当然,商贾最为看重的一点,就是官府完全是按照规矩来办事情的,不会拍着脑袋乱来,这是他们最为放心的。
  商贾天生就有着钻营和谋利的天性,一旦朝廷和官府允许了,政策放开了,他们就会如同雨后春笋一般,迅速的开始冒头了,而且随着商贸交易的增加,需要商品的增加,他们开始扩大规模,不少大规模的作坊开始出现,这些作坊有了很多的雇工,按照大晋朝廷的规定,官府不限制作坊规模的大小,更不会限制雇工人数的多少,故而精明的商贾,开始大量的雇佣农民进入作坊做事情。
  苏天成在德州,听到知州有关这方面的禀报之后,非常的高兴。其实这就是解决土地兼并的一种办法,将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让农民有了其他的谋生之道,不一定完全依靠土地吃饭,不一定完全被老天决定命运,而且随着商贸的发展。农民在作坊里面做事情,能够增加收入,甚至能够依靠在作坊的收入,养活家人,这就能够最大限度的避免社会矛盾的出现,农民有了收入,能够吃饱肚子和养活家人,就绝不会造反,商贸也能够发展。官府能够征收到大量的赋税,就算是有部分人对官府不满,也就是嘴上说说,没有多大的作用。
  高兴之余,苏天成在德州州城内四处看了看,这就令他来到德州的消息传出去了。
  苏天成之所以要去看,是因为有些不敢相信,按说德州是没有多少的区位优势的。可他忘记了一点,德州紧邻着河间府。河间府尚属大明朝廷直接管辖,那里的商贸发展是非常落后的,大量的货物需要从山东购买,不少的老百姓也不辞辛劳,来到德州商贾的作坊里面做事情,这就促使德州的商贸迅速的发展起来了。
  苏天成的行踪暴露。洪承畴和渠清泽是不高兴的,征伐北直隶,是朝廷的大事情,需要的是速度,若是大明朝廷得知苏天成御驾亲征了。一定会想方设法的对付的,可谓是倾尽全力,只要能够对苏天成造成伤害,对新成立的大晋王朝,将是致命的打击。
  苏天成也有些不好意思了,想清楚之后,觉得自己的举措还是有些不妥的,但已经做出来了,无法挽回,只能够是要求大军加快准备,迅速进军北直隶。
  任何一次的征伐,都伴随着情报战,这已经成为了规律,江宁营从情报战之中,获得了巨大的好处,不管是在对阵流寇的时候,还是在鏖战后金鞑子的时候,甚至是在创建大晋王朝的过程之中,情报都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这一次的征伐,牵涉到大晋王朝能否顺利的统一中原,创建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王朝,情报的搜集是绝对不能够少的。
  渠清泽跟随大军出征,苏俊留在了南京,但都是要负责搜集和整理情报的。
  大晋王朝建立之后,情报工作也顺畅了很多,一些情报网络顺利建立起来了,这也因为大明朝廷之中的某些官吏,开始为自身谋求后路了。
  苏天成在德州停留的时间,暂时确定为三天,这三天时间之内,七万大军要做好一切的准备,特别是在粮草方面的准备,按照作战计划,春节都很有可能是在外征伐的。
  情报源源不断的汇集过来了,渠清泽每天都要仔细的整理,会同相关的分析,一道交给洪承畴,牵涉到重要的情报,洪承畴和渠清泽一道禀报苏天成,一般的情报,他们直接就处理,不需要禀报了。
  大晋元年十一月十七日。
  德州官驿。
  翌日大军就要开拔了,洪承畴和渠清泽两人匆匆进入了官驿。大军驻扎在州城外,洪承畴一般都是驻扎在军营的,渠清泽则是在军营和官驿之间穿梭,两人的神情都有些严肃,显然是得到了很重要的情报了。
  苏天成正在房间里面仔细看着地图,地图上面已经做出来了不少的标记,这些标记都是江宁营大军即将行军的路线和展开厮杀的地方,不管对手的强弱,苏天成都是重视每一次征伐的。
  看见洪承畴和渠清泽进来了,苏天成点点头,没有说话,继续看着地图。
  “皇上,渠大人和臣得到了重要的情报,特来禀报。”
  苏天成抬起头,看着两人,都到了这个节骨眼上面了,难道还有什么重要情报,前面获取的情报,苏天成都是清楚的,王道直指挥的大同边军和部分北直隶卫所军队来到保定府之后,分别驻扎在新城和高阳,其中大同边军的主力驻扎在新城,王道直也在新城,这大概是王道直预料到了,江宁营很有可能走海路,直接进攻天津,拿下天津之后,直接进攻京城。
  其实在天津驻扎的,有天津三卫,分别是天津卫,天津左卫,天津右卫,因为天津是京城的门户,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