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陈靖元急忙拍打着毛衣上的破洞灭掉火星子,而这时,武装直升机所向苏军机枪掩体处发射的蜂巢火箭弹玩命的发出连环爆炸声响。爆炸声过后,陈靖元探出头去观察刚刚被扫射一轮后的机器掩体,只见在经过一轮火箭弹的洗礼后,刚刚的那个机枪掩体已经只能用着地面上还存留的半袋沙包证明着自己刚才存在过的残留物,而在看到自己杰作之后的直升机也没多停留,而是飞往不远的下一个地方进行火力支援去了。
看着山坡上一个个火力点冒出来的烟尘或者是爆炸,中国人的直升机在机降出大量士兵后开始配合这些士兵对山体间的防御工事发动定点清剿,一个个的火力点在清剿中灰飞烟灭。不是苏军士兵拱手相让,苏军士兵恪尽职守的用着自己手中的步枪和冲锋枪甚至是身躯在抵挡着中国士兵的进攻,但是受地形限制,苏军各火力点单个只能凭借少量的士兵和手中的武器进行作战,火炮就不用考虑了。各火炮单个仅能向下或者是对面的山头开火,根本无法向自己的上方开火,而各火力点又由于在设计时考虑到连损效应刻意的拉开了建设距离,这样使得现在突然遭到自上而下的打击时无法做到连成片的火力支援,只能在对方那强大的火力优势下逐一的被攻破摧毁。
看着这一切就在自己眼前的发生,鲍里斯嘴中发苦,两眼发酸,自己辛辛苦苦精心设计的防御工事居然在这样精锐步兵和直升机空中定点打击下成为了一个个装载着里面苏军士兵的棺材。
自己虽然思前想后,按照目前的战争模式精心设计构筑了这一片防御工事原本并不能指望完全抵挡住中国人进攻,因为他知道仅凭借自己这短时间里所弄出来的工事和拼凑出来的兵力要想阻止中国数十万大军的进攻那就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如果抛开人数和战略上的考虑,鲍里斯有信心也有把握在这里凭借着自己手中的这些兵力和这条防线对中国军队的地面进攻部队周旋一阵。中国人要想突破自己的这条防线就必须要正面的和自己做一场殊死较量。就像瓦连京所说的那样,中国人要想突破这里就必须得要付出沉重的伤亡代价,就凭这个,鲍里斯丝毫不担心自己在兵力损失殆尽撤退后任何的军事处罚,可是他没有想到,自己前算万算,却没有将中国人的直升机这种新出现的武器给计算在内。他无法想象得出,中国人居然能从天而降这么精确的降落在山头上那小小的空地上,从自己最意想不到的地方发动攻击,从自己防御工事体系中最不可能的地方发动攻击……
现在再看刚才还趾高气昂不可一世的瓦连京,现在的他已经浑身抖如筛糠,下嘴唇不住的连带着肥厚的下巴颤抖着,连句话都说不出来,刚才那副天下我有的豪迈早已经不复存在。
“原来、原来、原来这种飞机……可以……这样用的……”这是瓦连京费尽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终于说出来的话。其实不止是瓦连京,就连鲍里斯也并不太清楚直升机的出现会对战争的局势和战术的改进起到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这个无知并不能责怪炮里斯,别说鲍里斯了,就连科涅夫也仅仅只是知道目前的直升机的存在,在世界列强诸国中,各国均研究过这种新型飞机,但是由于在发动机上还未成熟,特别是直升机最适用的涡轮轴发动机技术都还在开发的情况下,直升机的功率和载重性以及稳定性上都要差很多。虽然苏联军队高层在多次交手中知道中国人有着很先进的直升机,但是由于一直以来都没有获得具体的情报和资料,苏联人只能知道中国直升机个头庞大,数量以及使用规模并不庞大的一些表面数据。
但是像这样一次性动用超过一百架以上的直升机出动作战别说是鲍里斯,就连深知直升机的出现和实用化给战术演化带来什么的冯军座都没见过几次。虽然在各支部队中,装备直升机最多的部队就是近卫师和第三集团军,但是由于出于保密以及各方面因素考虑,实际上直升机作战大多数还是在距离陆军并不远的位置进行,而且还多为小批架次的小编队飞行,超过六十架直升机进行协同演练的次数一个手上的手指头都可以数的出来,更不用说是这些初见直升机那无上威力和作用的炮里斯和瓦连京。
一种新武器的诞生也许不会带来一场战争的胜利,但是一种新武器的实用化却在逐渐改变着战术的演变模式和过程。这个进程其实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其实是不难看出的。
初古原始时代,部落民族打架作战多为一窝蜂的打群架,人多、身高体壮的胜率自然会大很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战阵、方阵以及圆阵、大雁阵等阵型的出现有效的发挥出了自己应有的功效,同时战阵也逐渐出现了弓箭阵、车阵、马阵等这些需要协调配合的辅助兵种。
而火枪这种新武器的出现又开始逐渐的从单一射击到有指挥的排枪攒射以保证最大的火力密度,为此在美国独立战争那一个时期,不难看出双方站在几个米开外,相互在自己的指挥官的命令下装弹、射击、倒下。而再随着后装填步枪以及密集扫射的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出现,战斗战术的又演变成战壕里的大对决。而战壕的消耗战又促使了坦克这种攻防兼备的武器出现,它的出现又一次改变了战术变化。
鲍里斯所设计的防御工事如果只是针对于地面步兵攻击和空中打击,的确可以让中国军队留下大量尸体和武器残骸后才能趟过去,但是直升机这种武器的集中大规模使用所带来的精确机降使得定点投放兵力甚至武器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鲍里斯曾经考虑过天空中的威胁,但是即便是再过五十年,空降兵那圆伞就注定了他们需要一片广阔的空降区域进行空降,并且需要一定时间进行集结作战。可谁又能在之前能想到,直升机可以更快速的投放出兵力已经更精准的投放呢……
因此鲍里斯没有考虑到自上而下的攻击,他将大量的火力射角都开向了朝向下方的攻击,如果中国部队要自下而上的仰攻,那么这里绝对是中国士兵的噩梦,只可惜中国人拥有的直升机跳出了他所能想象出来的范围,就像马其诺防线那样,只要绕开你炮口所指向的地方,当从你背后出现的时候,马其诺防线上的火炮甚至没有几门能向后方射击。同样的道理,近卫师的士兵通过直升机空中精确机降使得苏军都没有像样的火力来抑制住从上自下的进攻。而且鲍里斯考虑到手头上的防空火力不多因此他将现有的防空火力放在了山脚准备做最后的防御手段,而且就和他自己所说的那样,只能被动式的挨打就无法随机应变的应对对方变换的招数。就这一点上,鲍里斯输的并不冤……
正当苏军为着头顶上所遭受突如其来的攻击手忙脚乱的调集部队前去剿灭时,地面上也开始有了动静。坦克、装甲车、战场突击车等各种专辆一同点火的声音让人为之一震。一些苏军指挥官重新扑回观察口前的观瞄镜,这一次没有让他们失望,在中国领土那些崇山后,转出了一辆又一辆的坦克和各种战车……
“来了!中国人来了!”不知道是兴奋还是沮丧,鲍里斯在看到眼前的景象是话语有些颤抖。只是可以肯定的是身边的瓦连京所发出的声音绝对是颤抖和绝望的,即便是酒囊饭袋吃成一个大胖子的瓦连京,现在也知道中国地面部队出动的用意;现在苏军防御阵地上已经乱成了一窝蜂,防御火力点自上而下的一个个被清除掉,失去了这些火力点就靠山脚地面上的那点火力兵力挡住中国地面部队那钢铁洪流的冲击就是在做梦,可要向夺回山上的火力点就必须要从现有的部队中抽调出部队上山进行反攻击,中国人还算好,没有将这些已经夺下的火力点一个个的炸毁,而是给了自己一线希望;但是现在出现的地面部队就将这一线希望给摧毁,是从根子上的摧毁。
因为鲍里斯还有瓦连京和所有苏军指挥官都看到,中国人在自己面前开动出现的坦克,不是他们所常见的那种下T…33式,而是一种造型更加优美,更加让人明白具有更加强大火力以及防护性的坦克,T…40东北虎式主战坦克。
第三百九十五章 东北虎式
新出现的中国地面部队并没有多给鲍里斯和诸多苏军将领摆POSS审美的机会,在一阵从后方不远处所发射过来的107毫米火箭弹的开路下,苏军在公路以及公路两侧可行进道路上埋设的地雷被引爆大半,而在先头行进的坦克前,让人一看便知的装着大大的扫雷具。
“注意保持速度,我们出来一是吸引苏军注意力和拖滞住攻击机降战友的苏军,不要贸然突进造成无谓的伤亡。”
耳机中传来先头行进的坦克连连长的告诫,他们的任务就和坦克连连长才才所说的那样,只是优先吸引住苏军增援山上的兵力,而不是一味的盲目攻击造成自身无谓的伤亡。虽然近卫师派去的机降士兵各个都是精挑细选的好兵,但是一味的依靠这些部队去清剿这么多的苏军火力点也是不太现实的,同时越向下攻击难度也就越大,因为越往下苏军的火力点越多,防守的兵力也越来越多……
“轰!”一发苏军76毫米反坦克炮打在了先头行进的坦克身上,但是很不幸,这种炮击似乎对这种让很多人首次见到的坦克丝毫没有一点作用。这些坦克可是近卫师西北团所装备的最新型坦克——T40东北虎式主战坦克;在沉寂了长达八年之后,又一种新型的主战坦克出现在中国军队的装备序列之中。
之所以在研究出T33式坦克后这么长的时间才研究出下一款主战坦克的原因其实很简单。第一、T33式主战坦克在设计之初就已经从设计思想、作战需要考虑到已经足够今后未来二十年的战争所需,至少在这个时空六十年代之前,T33式主战坦克在世界上还难以找到在机动力、防御力、火力等可以匹敌的同级别对手。
而这样超前的设计也带来的一个问题那就是在生产中,各生产单位不仅需要吸收消化掉坦克里那诸多的生产工艺性,同时也需要很长时间来延伸扩展各生产单位中的技术水平以逐渐提高产量。
一个T33式所带给中国重工业的发展以及逆向思维学习是需要时间来消化的,在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全部的技术前,T40也只是存在于机械工程设计院的图纸上。坦克装备研究中心更多的是将T33式坦克在使用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逐一进行解决,使其变得更加的完美和在解决问题中积累出下一种坦克所需要的经验。
在经过多年的战斗洗礼中,在多年的生产改进过程中,当各种原先不可能实现的生产工艺、生产技术逐一得以实现,当新一代主战坦克所需要的设计理念和作战需求思想,还有火控、防护、动力、机动性、操作性、后勤保障等一系列原本不成熟的技术变得成熟之后,T40的诞生就和他的前辈那样顺利的瓜熟蒂落。
和T33式坦克那样有些超前的生产拖动技术改革不同,T40东北虎式主战坦克没有太多的超出目前中国工业生产力的技术含量在里面,它更多的采用了现在最为流行以及最为成熟的生产技术,这样做不仅大大的降低了原本T33式主战坦克那样昂贵的生产成本,同时工艺的成熟也意味着有着大量厂家可以提供最充足的产品零件进行总装,这将大大的提高从生产成本到使用成本上的有效利用率。
东北虎式主战坦克依旧属于段国学和他的军队中所需要的那种典型的东方坦克,其设计思想强调经济适用,性能均衡。特别是经济适用上,降低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让后勤采购部的官员们用着原本T33的价钱可以采购到两辆东北虎,而且在零件更换、消耗成本上也做梦都在偷笑。
但是价格下去了但是总体性能却提升上来了,由于采用的零件品质并没有下降甚至有所提高,东北虎的总体性能并没有受到多大的影响。
只是在总重量上,东北虎的体重比T33式要增重了几吨达到了三十八点三吨,即便是满载上燃油弹药和成员也仅仅刚刚突破四十吨的大关。增重的体型意味着防护性能更好,车体在非重点防护部位采用匀质装甲外,在重点部个例如在车体前上部分采用了复合装甲。前上装甲厚两百毫米,由三层组成,外层和内层分别为八十毫米和二十毫米的均质钢板,中间层是一百毫米厚的非金属材料,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二十五度。炮塔为铸钢件,各部个厚度不等,炮塔正面位置最厚,其防护力要比已经在世界上名声显赫的前辈T33式更加夸张。但是这还不是它晚诞生的原因。
这就是第二个原因,在而是在坦克的车内,还加装了世界上第一代的三防设备。
东北虎式主战坦克上装备的三防装置为集体防护式,由探测装置、控制装置、增压风扇、滤毒罐、关闭机构等部件组成,可对进入车体的空气进行过滤,车上滤毒器可对车内的放射性法埃及化学毒剂进行消毒。这个装置是在核弹实验不久后根据中国核弹爆炸后所得出来的各种实验效果后综合敲定的设备。有了这个设备,段国学才能在核弹爆炸后向美英法等国发动继续作战的王牌。
东北虎它不仅炮塔比T33式略微更大一点,同时炮塔上那一百二十五毫米五十二身倍长度的火炮也让所有的对手在第一眼看到时便无比的战栗。这种火炮不是目前世界上大家都常见的线膛炮,而是反古归真的滑膛炮。在后世的人都知道,滑膛炮由于没有膛线的跑气以及其他原因,滑膛炮所能产生的炮口动能和赋予弹丸的初速要大很多,同时一百二十五毫米的这样恐怖的口径可以让苏联还有美国重型坦克都为之胆怯。
火炮由身管、炮尾、摇架、驻退机、复进机、热护套和抽烟装置等部件组成,火炮相对于炮塔的俯仰角为负四点五度至正十五度。热护套用轻合金薄板制成,共四节,抽气装置在炮管丰段偏向炮口位置。
这种滑膛炮可以发射三种分装式炮弹;TH2式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TH3式尾翼稳定破甲弹和TH4式尾翼稳定榴弹。穿甲弹最大直射有效射程为两千米,初速每秒一千八百五十米,穿甲弹的穿甲厚度为一千米标准距离时四百毫米;破甲弹初速为每秒九百米,最大直射距离为四千米,破甲厚度为一千米标准距离时五百毫米;榴弹初速为每秒八百五十米,最大有效射程九千八百米。
东北虎式坦克的弹药装置采用弹箱分装,将弹药放置在炮塔后部可以极大的降低坦克被击中弹药后殉爆给车内成员所带来的伤害。在多次的实弹测试中,这种配置方式证明了它的出现是非常有效的,炮塔后部弹药殉爆的气流被导向槽给分流出去,增强了车体内成员在战场上的存活性。
只是由于火炮的口径增加,随之增加的炮弹体积也略微的降低了一些车辆所携带的炮弹数;东北虎坦克携有四十八发炮弹,按照目前世界列强所配置的坦克单位特别是苏联重型坦克的比例其配比一般为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十二发、尾翼稳定榴弹二十二发和尾翼稳定破甲弹十四发。分装式炮弹和T33式坦克一样采用燃药筒。
这第三个原因就是新型火炮所采用的新式弹药所需要的独立研究时间和测试以及定型重新研制生产线和检测设备的时间。滑膛弹不仅炮弹所需要承受住的高温高压要比线膛弹要大很多,同时也在出膛后保证精度上面有着和线膛弹不一样的气动力要求。
线膛弹的飞行稳定性是依靠火炮线膛赋予的旋转力来稳定其自身的弹道轨迹,而滑膛炮的炮弹则需要自身那平衡尾翼所来提供,在这方面上,段国学没有足够的数据和资料提供给专项研究人员,因此滑膛炮及炮弹研究组的研究员们只能凭借着段国学给出的概念性要求摸着石头过河去探索。
不过经过近十年的研究,目前这种火炮不仅在生产上、还有寿命、射程以及威力、精度上都达到了比目前任何一款坦克主战火炮要强很多倍的效果。
在研究新型火炮的同时,一同被作为专项课题研究的还有新型的火控系统。
车长指挥塔前面有一具双目昼夜合一的观瞄镜,在指挥塔外装有红外探照灯,车长观瞄镜两旁各有一具潜望镜,指挥塔舱盖上有两个朝向左后和右后方向观察的观察镜。炮长舱盖上有一个潜渡时装潜渡筒的通气孔和两个观察潜望镜,舱盖左前位置有一具昼夜合一的周视瞄准镜。除了早期和T33式同样的合像式光学测距仪以及炮手观瞄操作系统外,炮口上前方靠右边是炮手用激光瞄准器和红外线夜视装置,这两个设备已经被一体化了。虽然这些装备仅仅只能说是第一代自动火控系统,但是在现在的这个时空中,在这个世界列强们科技发展的时代,装备上这样无论白天和夜晚都将使东北虎式主战坦克成为敌人的梦魇。
最后一个大因素就是坦克的心脏——发动机。
东北虎式主战坦克的发动机在输出功率上并没有增加多少,仅仅是由原先HQ…V12130B型升级为V12120A型。这种发动机在体积上比原有的发动机要小巧一些,结构变化不大,但是小巧的一个原因是更好的生产技术使得设件更合理,用料更节省。同时单个功率能比原发动机更节省百分之十。
还有一项很重要的改进措施就是发动机可以燃用柴油、媒油和目前世界通用标号的汽油以及上述燃油的混合物,燃油供给量因燃料品种不同有差异,通过转动转轮、调节供油杆进行控制混合比例,这个设计可以使得发动机能选择更多的油料,这也是在今后对外作战时,如果一旦油料取自于敌方后可尽量使用对方的油料,从而提高油料的利用率和减少己方对后勤油料的补给需求。
不仅如此,东北虎在设计之初便还被赋予了潜渡设备,进气管分四节,按直径大小依次套装在一起,平时装在炮塔后部盖上不仅保护不受攻击也可以防止车体入水,还有一个新研究出来安装上的导航仪确保潜渡时不迷失航向。
同时由于东北虎式主战坦克的前身是T33式,两种战车上有一定数量的配件是可通用换装的,这样设计与生产要求极大的减轻了后勤单位的补给运量和零配件的储备量。
这样一件完美的攻防利器在四年定型生产后目前就只换装了驻守在广西的近卫师和兰州、金华、长春三个近卫师团,而随着产量的增加和提速,更多的东北虎式坦克按计划将要在今年年底才开始大批量换装。
而这次在中苏战场上动用这种无上大凶器就是要在实战中检测这种武器的最好机会。
只见冲在最前面的数辆坦克一边吸引着山脚苏军的注意力,一边不断的向苏军阵地开火,让所有苏军官兵吃惊的是,就这样行进中开火的准头这种新式坦克也达到了相当高的准确度,每一炮均能准确的落在苏军火力目标上,即便是略有偏差也能做到仅仅是微偏,这让苏军官兵感到无比的惊恐。按目前的坦克技术,行进中开火更多的只是凭炮手人品好坏来判断准头……要知道,在现在这个时空中,除了中国已经成熟的在坦克上使用上火炮垂直稳定仪之外,也就只有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装备了这种行走时瞄准开炮的重要装备。至于德国,也才刚刚吃透T33式的图纸从中转化出这样的设备装备在虎式坦克上。
当然,能有着这样的准头第一是东北虎式坦克那行动负重设备优异的性能使得战车行驶过程中比前辈T33式更加平稳,同时炮身上的双向稳定器更比前辈所使用的稳定器帮助火炮指向更精确,车辆上新一代的光学瞄准器材以及激光瞄准具也起到了非常好的观瞄作用;当然,近卫师高素质士兵长期的训练也才能发挥的出这些高新设备应有的战斗力出来。
“前车,向前方和两侧发射烟雾弹。”
在坦克连连长的命令下,车长将前车的烟雾弹射向天空中,仅仅零点几秒钟,作为行驶在最前面的先导排雷车前方和两侧便被白色的烟雾所笼罩,烟幕弹所笼罩的范围有些广,而且又迟迟不肯散去,这让一直处于精心瞄准几辆坦克的苏军炮手一下子懵了。你们中国坦克也太卑鄙,太无耻了吧,你打得到我,我打不到你,好不容易等你到了我火炮直射威力的距离,你们又这么卑鄙的用烟雾弹遮挡住自己的身形,你们还让不让人活了!总是你能打我,我却不能打你,还有没有天理和规矩了!!嘿嘿,当年你们打我们中国时为什么又这样洋洋自得呢?这就是报应!
就当苏军炮手正为失去目标而抓胸挠肺之时,从中国战车队后面跟进车辆的火炮又开火了,呜呜飞翔的炮弹和轰隆隆的爆炸声虽然还没有触动苏军最后的底线,但是却也给本已有些慌乱的苏军添堵不少。
慌乱之下苏军炮手只能按照之前所瞄准的区域概念性的向那些烟雾中开火射击,以求能撞大运的命中目标来个彩头。但是当炮击的硝烟散去之后,并面那五辆坦克一个不少的仍旧向前行进着,而且炮口一对准了下一个火力点。
“咚!”的巨响声,一百二十五毫米尾翼稳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