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山窝里的科技强国-第2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麦克阿瑟接着说,把菲律宾丢下不管,在远东人民的心目中也会引起强烈反响,他们会相信日本鬼子的宣传,认为美国人不会为拯救他们的东方朋友而自己去流血。他还谈到了被拘押在吕宋岛上的四千七百多名美国战俘,并且说,如果在南面攻打棉兰老岛,会给占领整个菲律宾的日军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屠杀,这样会是今后的战争变得更加的不利于美国人民,因此他强烈要求从菲律宾的中部,也就是莱特湾登陆后多线突进,以加快整个菲律宾的解放事业。
虽然最后的会议内容被人为的屏蔽和遮掩了起来,但是最终罗斯福还是同意了麦克阿瑟的计划。只是有心人发现,离开这所美丽房子时的诸人表情各不一致,麦克阿瑟的表情透着一股子的得意,而尼米兹和其他军事将领则面无表情,而一些政客们有些像吃了一个苍蝇般的恶心难受,而即便是以从容自信微笑的罗斯福,表情上也有些愠怒。虽然没有能获得更多的资料和素材,但是凭借着几人那精彩不一的表情,善于推理和捏造东西出来的西方记者们就已经能够凭借这点东西描写出不少新闻爆料和花絮出来。
而现在美军最终在莱特湾登陆的事实也在几个月后变相的证明了这些记者们的推理和猜测,只是美国的这些新闻报导被尽数的从各种途径在不久后转到了中国设在南宁的一处情报分析机构中,在这里,有专人会逐字逐词的进行分析,从里面寻找到他们想要的各种情报资料。
这种工作可是一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相当繁琐和复杂的一项工作,那些模棱两可更多猜测的新闻报导只是作为一个推断信息来进行分析,但更重要的是在里面寻找出仍旧在美国的情报工种人员所用暗语发回来的各种信息。这些信息也许会是参杂在里面的一条供求信息,也有可能是一篇寻人启事,更有可能是报缝中的几条完全不起眼的各种杂类消息。虽然每次消息的长短不一,但是要想从中文转化成英文载体,再从大洋彼岸的那一边还原成一字不差的原文,光是怎样隐藏这些文字机巧就有一套相当讲究的学问在里面。
而且,每次发送是用不同模板行驶发送出来的,一旦模板出现了问题,那么这套传递信息体系就意味着在美国那边出现了问题。
“科长,这是最近三期的《华盛顿邮报》,上面的套用公式连续出现了三次没有变更,这说明我们在那边的一个工作站出了问题。”几份报纸和从报纸上解读的情报资料被送到了情报科科长的桌面上。
“确定是被俘还是临时出现错误?”科长轻轻的推了推鼻梁上的眼睛,不惊不慌的问到。
“如果是错误,那么第三次就应该修改过来,因此我们相信,我们的这组人被挖出并且被控制住了。”
“很好,启动第二套方案,就当我们不知道这回事,让它继续当鼹鼠发挥作用吧……”
“明白!”
第五百六十一章 三星上将
麦克阿瑟在莱特湾的登陆是轰轰烈烈高调宣传,但是另外的一人在澳大利亚上的登陆就显得非常的低调——毕竟在澳大利亚的战场上,美军算是受到了一个小挫,失败的部队是没有太多可以宣传的价值,即便是有着大量新闻稿和图片发回到了新闻报社,但是基于美国战争光辉宣传的基调,这样会有损美国人形象,对战争动员有不好的影响。故此美国人只是高调的宣传着中国人入侵澳大利亚,但是并没有更多的报导这场战争。嗯……至少在获的胜利之前,没有什么好报导的!
越野吉普和两辆护卫的武装卡车嘶鸣着警报声一路穿行在澳大利亚这片人迹罕至的荒野上,在一个外面停放着一些谢尔曼式坦克的小镇中,这三辆车停了下来,一名头顶着三颗星钢盔的美国将军从车上踩了下来,几名正在打水的美国士兵一见那在阳光下闪烁的星星便下意识的扔下水桶立正敬礼,看着这几名衣冠不整的美国大兵,三星将军轻轻的将手中的鞭子放到钢盔上示意回礼。
三星将军走入临时的指挥部中,这里到处摆放着各种美军官兵的东西,零散到处摆放的东西让人难以下足落脚,房间内的座椅上,还有两名士兵正躺在上面呼呼大睡着。三星上将用自己的鞭子撩开一挺挡路的机枪,掉落在地上的机枪发出重重的撞击声,两名正呼呼大睡的士兵被惊醒之后非常的不快,但是那三颗刺眼的星星让他们将所有的问候语全部咽回到了肚子里,乖乖的立正敬礼。
“将军!”美国步兵师哈里斯一个标准的敬礼,在这样一个尴尬的地方迎接着这位新到来的顶头上司。
“很好,至少我还看到有人知道自己还是一名军人。”看着哈只斯那干净利落的服装和神态,对军容仪表相当注重的三星上将点点头。
“对不起将军,我们刚刚从东线撤下来,中国人的飞机和坦克追的很猛,我们虽然没有轻敌但仍旧低估了他们的作战实力……”哈里斯看着满屋子里的东西,不算解释的解释着。
“我清楚,你们的报告我都看过了,正是因为如此,上面才把我巴顿派了过来。”巴顿鞭子一拍打在左手手心,面色凝重的阻止了哈里斯的解释。
“将军,我以为你会下午才到。”
“下午?不!我喜欢在别人意想不到的时间里突然出现在他面前,对自己人如此,对敌人也是一样!!”巴顿的这句话点出了他的脾气和习性,也同样说出了他的战斗方式。
“戴上帽子,和我去医护所。”哈里斯顺从的拎起自己的帽子准备出发,但是却看到巴顿突然停下身子,皮鞭敲打着那两名士兵脱在桌子上的衣物说到:“凡在战区,每个人必须佩戴钢盔、系领带、打绑腿,后勤人员也不能例外。这里是军队,不是野营区!!”
巴顿喜欢在自己心情不好的时候去伤员区这不是一个秘密,因为他喜欢在不断的鼓励伤员和伤员们说话时激励士气,不仅是给对方,也是在给自己。
只是当他进入到伤兵区后,他发现很多士兵并不是身上绑扎着绷带的伤员,对于身上有伤的伤员,巴顿通常会豪言鼓励,认为对方是在战斗时负的伤,是美利坚光荣的英雄,但是对于这些身上没有伤痕的人,巴顿会非常的讨厌。
在询问完这些士兵是被中国人的火炮所震怕的士兵后,巴顿一路过来累积的怒火达到了一个爆发点,他无法能够忍受这样四肢健全的人趴在病床上占据着宝贵的床位,他皮鞭抽打着,皮靴踢着,手里拽着,将这些士兵全部赶出了帐篷;然后恶狠狠的对着主治军医说到:
“大夫,在我的部队里,没有炮弹震荡症的病症伤兵!”
“可是将军,在以前有啊!”军医还想争辩一下,因为他知道这些伤兵主要是受到了心理上的创伤,稍事进行心理疏导就可以恢复的。即便不能再上战场,但是总不会在其心理上留下心理创伤。
“那是以前,只要我巴顿还在这里一天,那么这种病症就不会出现在我的部队中!!”
巴顿出现在澳大利亚战场上这个消息并没有能够快速的被中国军方所获知,因为巴顿此次的登陆并不像麦克阿瑟那样张扬招摇,正和他所带来的几个师的部队悄无声息的在悉尼、布里斯班一带一样,美军的此次增援是悄悄的进村,打枪的不要。
这样的基调很不符合美国人那张扬的性格,但却符合现在澳大利亚的形势。
美军上次的那个步兵师高调的进入澳大利亚让澳大利亚人实着兴奋了一阵,但是结果呢?哈里斯带着这个步兵师的人却在接敌交火后不久一路南逃,跑的比澳洲本土上的袋鼠还要快。在熊普亮所派出的几支追击部队还没有来得及合围之前,哈里斯便逃出了熊普亮的合围圈一路南窜,只留下机动力不佳的两个澳军步兵师送给愤怒的熊普亮撕成了碎片。
这样的战果的确是很难让人再高调的宣扬什么,打脸也不是这么打的,为此不管是澳大利亚人还是美国人,对巴顿带着部队登陆增援澳军的这次行动,都纷纷采取了低调的宣传处理。
而这样做的一个结果就是直到一段时间后,中国军方才从另外的情报渠道获知了对方易将的消息,这也算是歪打正着的一个无心之举。
巴顿这位二战悍将来到澳大利亚正是美国人发现中国军队比想象中的更难对付之后,和澳大利亚军方进行协商的结果。澳大利亚人虽然非常希望能凭借自己的力量就驱逐中国军队出去,但是经过东线和南线的两次战役之后,澳大利亚人很失望的看到自己的军队在中国军队面前时一败涂地,没有办法,澳军虽然口头上不说,可他们还是很清楚的知道,对面的中国军队不再是半个世纪前的那支清朝鞭子军,要想击败这样的军队,那么就要请更专业的人来对付。故此美军在和澳军高层协商后,澳军很快的便答应了由美军做联合军队的主指挥官请求,澳军这支只能跟随在其主子后面摇旗呐喊的军队……还是老老实实的做他的后勤工作更合适……
巴顿的到来的确给美军带来了不同的风气,特别是在刚刚遭受一次挫败的美军来说,巴顿那近似粗鲁但却很有煽动力的话的确能激起不小的士气,同时他虽然严厉要求士兵的同时也近乎苛刻的要求着自己,在任何的时刻,士兵们都能看到衣装整洁的巴顿出现在任何的场合下,他钢盔上的三颗将星永远擦拭的熠熠生辉,肋下的那把精致的M1911手枪更像是一把工艺品而不是杀人武器。当然也不会有多少人会认为巴顿会真的用这支精美的过分手枪会去上战场和中国人火拼。
在巴顿的鼓舞下,哈里斯的那个步兵师很快的便从刚刚被中国士兵追的连裤子都跑掉的沮丧颓废状态中走了出来,每一辆谢尔曼坦克被擦拭的闪闪发亮,每一辆车都被精心的保养以便随时出击,每一名士兵的脸上都重新浮现出自信的笑容,谈论的话题也不再是中国人什么时候打过来这样令人沮丧的话题,而是谈论着什么时候能将中国人赶回家去结束这场该死的战争。士气,就是这样一点一滴的被巴顿以身作则的给重新鼓舞了起来。
九月中旬,随巴顿前来增援的北线美军增援会师于察而维尔,而南线美军三个师的陆军部队正通过铁路向西前进,北线的美军任务是抵挡住刚刚在休恩登击溃美澳联军的熊普亮主力部队,而南线则是要去阻挡以第二集团军独立团作为主力战斗部队的攻击势头。
不过对于刚刚打完一场胜仗的熊普亮来说,他现在还没有更多的能力继续从东线一路向南推进,美军撒腿就跑的结果就是将澳军几个主力部队扔在了自己面前,被合围的澳军在克雷孟特主将的带领下没有选择投降,他们作为澳大利亚人必须要把自己的国土上坚持战斗到最后一刻,哪怕是战败战死,也不能被当成俘虏出现在中国人的宣传品上。
这样做的后果就是熊普亮必须要坐下来,认认真真的收拾掉这些抵抗到底的澳大利亚士兵之后才能腾出手来进行下一步挺进计划,同时这样的战斗使得弹药消耗很大,这给原本就压力很重的后勤补给带来更大的压力,而且虽然美军并没有高调宣传新的增援,但几个师的美军在澳大利亚东海岸线上登陆这么大的动静是逃不过中国人的眼线的。虽然并没有发现对方高层指挥的变动,可那几万号美国大兵牛气冲冲的上岸动静却可轻易看见,几个城市里的酒吧出现了不少美国军装寻欢作乐的大兵,妓女的收入一下子变得高起来便是一个相当好的证明……
三星上将,带着他的皮鞭,带着他的豪言壮语,用另外一种方式,来到了澳大利亚的这个战场上……
第五百六十二章
“打到这里,我们就就要改名成为中路部队了。向西交给另外一支部队进攻,我们和主力师继续向南,我们独立团向东继续给澳军施加压力。”石继平拎着个水壶走进了帐篷里,里面装着从国内带过来的酒,来到几个老战友的身边小聚一下,平日里大家能多聚聚就聚聚,这战争说不定哪天就会让大家阴阳两相隔。
石继平拎着酒,那么下酒菜就是由其他人来提供了,一只撞上装甲车的袋鼠和几匹受伤的马成为了加菜肉,再配点肉罐头和一些其他食品,这次小聚的酒宴就这样在帐篷里举行了。
“又见这美国小猪啊!!”陈立新很怀念的将用弹药箱码起来的餐桌上摆放的缴获肉罐头拿起,在封装的外包装上,一只印着头戴钢盔,左手揣着挺M1919A4机枪,大鼻子,咬牙切齿,腰间挎满子弹包,小尾巴一卷一卷的,右手还扔出枚航空炸弹的牛叉小猪,其可爱的外型和武装到牙齿的以及那股子的仇恨劲,都挑起了陈立新的回忆。
“怎么?有故事?”黄毛趁陈立新感慨回忆时,没心没肺的先将四营老于专门留给陈立新的马鞭给拨拉到自己饭盒里不少。
“有,当年在陕甘抗日,还有和蒋委员长的美械遭殃军干架的时候,这斯帕姆小猪肉罐头就是当年炊事班加菜的宝贝,平日里揣的跟个宝贝一样金贵,只有逢年过节时这才拿出来吃。”陈立新翻看着熟悉的包装盒,嘴里不断的吐出以往的回忆。(注:真实时间应该更晚点,但剧情需要进行了修改,下同)
“这玩意当年救了不少经济大萧条的美国人,现在美国佬到处支援这东西,当年抗战时,蒋先生可是从美国弄了不少这玩意来中国。不过也就是其他地方比较受欢迎,毕竟很多部队连吃饱都只能勉强做到。”石继平给大家的口盅倒上酒解释着。
“知道你们西南军从来衣食不缺……”白了一眼石继平,陈立新放下了小猪罐头。斯帕姆肉罐头的确是美国用来支援其他国家物资的一个法宝,哪怕是现在,苏联人在失去了乌克兰这个大粮仓之后,现在对从美国运来的斯帕姆午餐肉罐头是非常的需要,对于处于高度战备状态下的英国和法国人来说,斯帕姆肉罐头也的确是餐桌上的一道美味。在抗战初期,段国学的西南军还没有出手前,国内的其他部队和民众的物资也是相当匮乏,因此午餐肉这个美国大兵痛恨的东西,除了每日吃着它的美国大兵们痛恨之外,在其他国家都是相当受欢迎的东西。
而对于当年的西南军则是个例外,由于长时间素质建军,科技强军,对于段国学麾下的部队,哪怕是二线的戍卫部队的伙食都要优于蒋光首的嫡系中央军。每支参观过西南后勤力量的部队都无比的羡慕西南军不仅能吃饱,同时还能吃好,更让他们不明白的是在西南军中,吃饭还需要讲究营养科学,蛋白质、维生素、还有不同环境、地区的饮食标准更是让人看的眼花缭乱。能这么精细的分出高寒、湿热、还有不同程度的战地食品更是让人感到段国学为今后世界战争的准备之心。
“那到是,这玩意我们自己也产,口感也比这个好多了,不过吃腻了自己产的东西,偶尔换下不同的口感还是不错的。”陈开聪接过黄毛不要的罐头,他出身苦,属于一代半的教育学生,在十二岁入学前品尝过很多吃不饱天天饥饿的日子,对于粮食,他还是很厌恶糟蹋的。
“派人放了岗哨吗?”洪阿根心思比较缜密,对于一些事情,他就像是个女人一样总会在你耳边不断的提醒着。
“加派了,也让各炊事班留了不少东西给他们,而且我们外面还有一圈新增派过来的一零三师,只要外面的这些人不要太笨,我们在内圈可以放心的休整几天。”石继平点头回答着,虽然姑娘罗嗦了点,可真要仔细听的话,其实你会发现姑娘说的很多都是重点、要点。
“等后面的增援部队赶到,又要向东推进咯!!这一战斗就不能喝酒,下次结束推进能这样聚在一起喝酒,就不知道什么时候了!”黄毛举起装着酒的口盅,大家相互碰撞之后一口气便干掉了一半。
“我们四营加强连炊事班老于弄的马肉,师长、军长都慕名已久,还有这新鲜的袋鼠肉,大家赶紧吃,靠,谁把我的马鞭给弄走了!!”陈立新一见自己盆里的马鞭少了一截,便咋呼着四下寻找,看到是贪嘴的黄毛猛在吞吃便明白了是谁顺走了他的肉,陈立新也没让黄毛吐出来,只是非要抓着黄毛拼酒,黄毛哪可能和酒精考验过的陈立新拼酒,立马告饶。帐篷里,一片老战友们的欢笑声……
酒足饭饱,虽然只喝了个半醉,但是大家也知道在这种情况下,能休整喝点小酒已经是一种奢侈的享受了,只要不是在国内的土地上,他们几个人的肩头上还肩负着近万号人的生命安全,虽然是休整,但绝对不能放纵。
“听说有美军向我们这边开进增援,估计下面的战斗,我们就要和美军碰碰了。”叼着个不知道是用什么树枝做的牙签,黄毛大字型躺在行军床上,有些期待着叙说着他打听来的小道消息。
“是啊,听说东线的战斗只揪到美军的一撮毛,最多只是扒了层皮,但还没有能让对方伤筋动骨的逃了。”
“是有这么一回事,所以上面对我们要求很严,要我们碰到美军后不能轻敌。”石继平虽然没有黄毛还有陈立新他两那样失态,但是微红的脸和解开的衣扣也算是普通士兵不常看到的形象。
第五百六十三章 复国军队
“我们就从来没有轻敌过,对吧!”黄毛撇头一眼扫向一喝酒就脸红红的姑娘,只见他点点头,算是对黄毛这句话的认同。
“轻敌的意思是让我们不要打成一个烂仗,要打就打死!打残对方!”
“真看得起我们,我们只有一个独立团,东线几个军都打成了一个击溃战,居然让我们和对方几个师的部队死磕之外,还要让我们将对方打死打残废?他们把我们当成全都是近卫师的那些人吗?”这酒一多黄毛的嘴就关不住门了,张口一些话就飞了出来。
“在这里说不要紧,到了外面,上面管好你的嘴,下面夹好你的枪。”陈立新拍拍黄毛的头,示意着这句至理名言。
“我也知道,可是上面就是这么要求我们的。说吧,有什么好对策,你们手中的战斗纪要上面第一个发给我们可不是用来给你们擦屁股的。”石继平点点黄毛用来当枕头的那堆东西,里面夹杂着一本小手册。册子还挺新的,看来发到黄毛手里没几天。
“八大粒,勃朗宁二十发自动步,小口径反装甲发射器,还有不错的坦克以及完善的后勤补给,这些东西看过一遍就印脑子里了。”黄毛不以为意,用第一、第二指节间有厚厚老茧的食指点着自己的脑袋示意着这些东西早就印证在他的脑子中。
“战斗特点呢?”
“东线的人也只是接触作战,没能给出更多的东西,但是我摸着一条,对方的火力不比我们差,而且同样注重班组之间的配合作战。德国人是以班组机枪为中心,步枪、冲锋枪围绕在机枪压制对方火力后进行班组作战,这是英国、法国、苏联都比较流行的步兵作战模式。我们恰恰跳出了这个这个圈子,大量使用速射武器增强了步兵推进时的掩护压制,可以说每个士兵都能给对方不断的火力压力,这样机枪的作用在我们这里没有像德国人那样重。毕竟老三二式装弹虽然多,但后坐力还是大了点。”黄毛回想起自己那曾经试射过的三二式半自动步枪,虽然和部队里面装备的三二扛差了一个扛字,但是三二式用的是德国七点九二毫米的弹药,这差距可不是一般的大。
“知道能了解就好,还有,手册里面也说到了,看到美军中的黑人不要那么惊慌,最好给士兵们提一下。”石继平见自己的老战友并没有吊儿郎当的不当回事便有些放松了。硬碰硬的战死不可怕,可怕可悲的是轻敌死去的。
“明白,我们独立团教那群犹太兵们这么久,部队已经对老外免疫了!”黄毛随意的挥挥手,不过又放下来,挠挠头还是说到:“还是说说吧,白人见多了,但不用涂迷彩的黑人还真没几个人见识过……”
“不过话说回来,那些犹太兵们,现在在做什么呢?”
************************************
海南的某封闭式军营中,外面那茂密的橡胶林阻隔了这里和外界的联系,只要少量和部队有关联的割胶农能走到军营外的围墙两百米附近。而且这也是一个极限距离,前面的那片空地用密密的铁丝网围起,铁丝网上面雷场二字刺目醒眼,即便不识字的人,也能从警告标示的下面,那示意被炸飞的图中理解自己进入这片死亡之地的下场。
而长长的围墙内,今天这里一早便没有了往日那喧嚣的训练声,取代的是机械的轰鸣声和肃穆的宁静。
在军营内那宽大的检阅操场上,这里以往训练的士兵全副武装,每一名士兵都荷枪实弹的列队站立,横、纵均是一条条笔直的线条让人一眼便知这些人受过严格的训练。而走进再看,这些白色皮肤的士兵眼中带着不是百姓的神采,而是接受过严格训练,上过战场经历过考验的生死硬汉。
而在这些步兵的后面,是一辆辆T…33式主战坦克和装甲车,被精心擦拭过的坦克表面淡淡映射着阳光,粗大的炮管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