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第一庄-第2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偏心了!”李元兴在旁边附和着说了一句。
    三个半老头都是四十多岁的人,这样的玩笑话只当是哈哈一笑。
    “来呀,以杜公这样的再来两份,给杜公备凉茶!”
    杜如晦的好吃不好吃先放在一旁,却是极好看的。四色的冰沙,用的是西瓜、葡萄、甜瓜、青梅汁混着冰沙制作而成的。
    元春下去准备之时,李元兴指着变蛋说道:“先说这吃食,本王鼓励全民大养鸡,那么鸡蛋的价格必须就降下来了,用石灰包着,鸡蛋就变成这松花蛋,却是极美味的食物,但也不宜多吃。”
    “总是保存粮食的好办法!”杜如晦认同李元兴的作法。
    “说到粮食,市面上怎么没有见到奶粉?”李元兴突然想到了前几天看的报告书,提到奶粉实际出产已经超过了十万斤,可长安的市面上却是半点也没有。
    崔君肃摇了摇头,杜如晦也摇了摇头。
    只有房玄齡说道:“兵部收库了,说那是上等的兵粮。一个军士备上一盒,在没粮的时候当三天的粮没问题,所以兵部打算存上十万担,然后多余的再拿出来卖!”
    “兵部很富吗?”李元兴追问了一句。
    “旧兵器给了靺鞨人,兵部倒了些钱,兵部存些战备粮是正常的。这一点五郎你要理解,李尚书不容易!兵部是一个烂摊子,大唐的真实战力远比你五郎想像之中的低太多了,就算是换上精制的兵器,可在兵源,后勤的限制下,大唐周边全是敌人,李尚书不容易!”房玄齡说了一句公道话。
    李元兴笑着没有立即回答,对站在一旁的陆毛锋说道:“看李尚书回来没有,如果进了庄子将房相的话原封不动的说了。”
    “是!”陆毛锋行了一个军礼,他在李元兴身边久了,自然是知道李元兴的话还没有说完,所以站着没有离开。
    李元兴又说道:“再把本王的话说了,钱是王八花了再挣,别跟守财奴一样,有点破东西就存起来。想真正备上军粮,本王有真正的上等军粮,远比那奶粉……”
    李元兴停下了,想了想后,换了一种语气:“其实,奶粉也是好东西。但还有更好的,奶粉拿出来卖了吧!”
    桌旁的三位都是大唐的顶级大官了,听到李元兴这么一说,杜如晦说道:“五郎手上的东西,比奶粉应该是更好,但怕是还不能完全代替奶粉,所以五郎改口。这当真如长安城传闻的一样,大唐秦王说话,从不渗假!”
    不渗假吗?
    李元兴自己都有些尴尬,好在他脸皮厚。
    先是示意陆毛锋去找李靖,然后又对元春说道:“去仓库里,将本王的糖库里,将那八种糖每种都拿一盒过来,记住别让秀嫣王妃发现。”
    元春出去,李元兴这才解释:“秀嫣太贪甜食了,再这么吃下去她的牙就毁了。甜食吃太多,实在坏处太多,所以本王是曾经想过一个非常狠的招数,就是饿她一天,然后让她吃甜食吃到吐,想来就会讨厌甜食了。”
    “哈哈哈!”崔君肃大笑。
    这件事情他听说过,结果是以李元兴失败而结束。
    记得崔莹莹讲这个故事的时候,次曰郑秀嫣故意在李元兴那里捣乱,声称请秦王再用甜食重罚她一次,让她这一次吃到晕倒才止。
    李元兴真正的无奈了。
    在元春去取糖的时候,李元兴将手上的杯子放到一旁,拿出一个本子放在桌上:“在药师兄过来之前,先把这钱币之事说完。”
    “五郎尽管说!”房玄齡也拿出纸笔准备记录。
    崔君肃也示意给自己拿纸笔来。
    “百姓会把秦王钱存起来,他们会认为这样的钱才有保值的意义。那么秦王钱要制多少,才可以多过收藏,正常在市面上流通呢?”李元兴提出了这个问题。
    房杜二相也考虑过,但这个时候由崔君肃来回答却是最好的。
    崔君肃自然当仁不让,深思片刻之后:“今天某向圣上陈述,以为殿下每年铸钱坊能铸出相当于二百万贯的一文钱这样的量,能够在两年之后大唐的市面上会有不少的流通,而在五年之后,会有足量的流通。十年时间,可让大唐只有秦王钱。当秦王钱定为官钱的,至少也需要在第七年。”
    “好,那本王如果想在第二年,就让大唐有足量的流通呢?”
    李元兴又追问了一句。
    崔君肃摇了摇头:“某虽然没有进过殿下的铸钱坊,但某却是知道就算将户部所有的铸钱工匠都给了殿下,户部原有的铸钱坊所有的工具都没有用。殿下这里能达到二百万贯的一文钱铸量,也是极难的。”
    李元兴点了点头:“今年,从现在开始算,到年末能铸出五万万枚钱币就是极限了。依一文钱来算,就是五十万贯。加上户部的所有工匠,明年一年想达到二十万万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五郎定然有妙法?”
    “有是有,但需要六部的配合!”
    “我户部愿意,想来兵部一定愿意,礼部那边好说,刑部与钱关系不大,吏部那里倒是可以将京官的都换成秦王钱发了,工部自然会全力配合。下属的几个分部,想来商业部一定是追随殿下的脚步!”
    崔君肃一分析,认为只要李元兴有好办法,那么六部就一定会配合。
    “其实办法很简单!”
    “殿下请讲!”
    “有些东西,想买到只能用秦王钱。”
    李元兴提出了建议,桌旁的三位都在低头深思,似乎可行,但似乎也有难度。
    “请殿下详细说明!”崔君肃追问道。
    李元兴轻轻的摇了摇头:“等,再等一小会。”
    房玄齡将手中的冰杯拿了起来:“天气果真是很热,这冰点要化了,享用之后再谈不晚。等会药师与叔宝来了,让他们只有眼馋的份!”
    “眼馋,有什么好东西!”正说着,李靖就来了。
    看到李元兴,李靖根本不顾桌上的美味,直接就开口了:“五郎手上有上等的军粮,为何不告诉某,五郎难道不知,边关许多将士有多难。”
    边关!
    李靖是在指责李元兴,而李元兴脑海之中突然想到了后世的现代,守边疆哨所的士兵绝对可以称为伟大,他们用青春用生命在奉献着。就是后世现代运输能力极强的情况下,边疆的士兵也是极苦的。
    大唐的边疆,只有更苦。
    再看一眼李靖那严肃的表情,李元兴默默的点了点头。这里是大唐,他是大唐秦王,要是放在现代,柜爷的烟袋锅子怕已经落在自己的头上。
    “呼……”李元兴长长的吐了一口气:“药师兄,叔宝兄先请坐,容工讲完钱币之事。那新军粮我也是在试制,就算大量的制造,原料有,但没有人手。这个需要的人手,数量巨大,而且无法工业化量产!”
    李元兴的工业化量产,五人都知道。
    李元兴的标准是,能用大型机器,至少是畜力的,更好一些就是水力,甚至是蒸汽机动力的,可以大规模生产的,纯靠人的数量上生产,这在大唐以前来讲,这是正常的生产方式,可以李元兴的标准之中,这就是一种极差的方式。
    “叔宝兄,你手下的人,以马车为基础,重货。三天三夜可以走多远?”
    “五百里!”秦琼一脸严肃的回答着。
    “在水道极发达的州县,或者是水路为主,半天的陆路。叔宝兄运金银铜这类的贵货,大唐有多少地方你可以走到。可以保证安全,保证你控制到。”
    李元兴只是在追问秦琼的控制范围,倒是让在坐的几人都有些迷惑。
    但秦琼还是非常认真的思考之后回答。
    “大唐约七成的州县,其中非常节省人力的有五成,有两成勉强可以,其余的就消耗过大了。巴蜀,更是难于上青天,巴蜀运货的成本是极高的,就算是只运银子都很难。某倒是真心希望五郎的火车可以直接开到巴蜀去,那么只是蜀中都好!”(未完待续。)


第484节 金融改革背后的大阴谋【第四更】
    “巴蜀太难,本王短时间没有办法。”李元兴很无奈。
    不过巴蜀就有蜀道难难于上青的说法,谁也没有指望李元兴立即就有办法解决。
    “叔宝兄,有件事情一定要你。本王打算在长安设立十处秦王钱行的地方,在这里任何人都可以用劣钱兑换成秦王钱,然后在周边定下一个标准,上州几个,比如五个。下县一个,只放在县城之中,专门用于兑换秦王钱!”
    李元兴总着秦琼笑着点了点头。
    这一瞬间,秦琼领悟了李元兴的用意,他的人手可以不动声色的遍布大唐七成的州县。而且还有正当的行业。
    崔君肃却在这时说道:“这个费用却是极大的,钱行所需要的有掌柜,有伙计,还要有足够的护卫。这个人力的花销却是极大的,而且店铺也不能是普通的店铺,仓库更不能是普通的仓库,花费实在太大了。”
    崔君肃的反对不是没有理由的。
    “所有的费用,本王出。不让户部出半分,为了推广秦王钱,这些是值得的。以后的收益更是巨大,而且劣钱换好钱,我们是有利润的。”
    秦琼立即就附和了李元兴的说法:“以一钱换一钱三分来讲,利润巨大,足够支撑这些钱行了。而且某还可以将一些安全司的人员派出去,也给他们有一个容身之地。想必殿下将来一定会将钱行开到大漠,草原,西域,那个时候才见真正的效果!”
    秦琼的理由也算合理。
    李靖也点了点头:“某支持,此事可行。”
    “可暗中监督州县,但也要防着安全司的人作歼。要有一个规矩,圣上必然也是喜欢的。户部出一个掌柜两个伙计的工钱,也是合理的。”杜如晦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崔君肃摇了摇头:“户部一文钱也不出。这钱行所有的利润户部放弃,秦王殿下出所有的费用,也挣这所的有利润。”
    “你别后悔!”李元兴笑问。
    “绝对不会后悔,立字为据!”崔君肃还认真起来了。
    李元兴摆了摆手:“不和你立字,没那个必要。不过,以后户部再后悔了,再和本王谈,本王不占你们的便宜!”
    李元兴连铸钱坊都让出一部分给了户部。
    崔君肃还真说不出李元兴会占户部的利益。
    “殿下,我们七世家,勋贵世家,纯的铜、银、金,还按以前所说。劣钱换秦王钱,也依这个市价而定。此事,由某出面与各世间说明。”
    崔君肃相信可以说服的,因为长安城之中米价就已经显示出,秦王钱强大的购买力了。
    “好,我们再继续。雪盐,雪糖,牛肉,当然让商业司考虑一下,可以再选出一些来,这些必须要用秦王钱购买,不是为了加价,而是让百姓们知道用秦王钱的实际好处来。各位以为如何?”
    杜如晦第一个支持:“此计是好计策!”
    “不讨论这个了,让高俭去**心吧。总之,有些东西想买,就必须要用秦王钱,至少保证市面上有两成的货物,要用秦王钱购买。这样以来保证的流通,也有足够的原料来制作新的秦王钱。”房玄齡给这件事情下了结论。
    崔君肃却又说道:“许多人家里有现银,金饼,铜锭的。如何换?”
    “自然是崔尚书你与秦王府崔长史讨论的问题了。”房玄齡又说道。
    “是否需要天英阁讨论,是否需要报圣上那里知道?”崔君肃又问。
    杜如晦看了看李元兴,没有发现李元兴表情上有什么异样,想了想好说道:“说到底,这还是秦王府私钱,不是户部的钱。户部仅仅是管理,所以天英阁管不上。但圣上那里报个备还是有必要的。”
    绕过天英阁,就是不想让天英阁再找什么麻烦。
    不是因为钱。
    而是因为秦琼要开设数量巨大的钱行,这个数量可能将来有上千个,甚至会上万个。
    李元兴也在考虑这个:“现在说一说钱行的计划,说完这个就不再说钱了,咱们说吃的。”
    众人都笑了。
    元春这时已经过来,自己一个人先进来后,陆毛锋冲着她轻轻的摇了摇头。元春点了点头,退出去一个人将那些盒子分数次拿了进来,摆在入门处的桌前。
    陆毛锋是亲卫,此时他是不能乱动的乱走的。
    刚才他对元春摇头就是意思说,这里讨论的不是小事,不要叫低等侍女进来。所以元春在一个人分几次将那些盒子拿进来放在桌上。
    然后又是一只壶,以及一个内钢,外木的桶。
    最后,是一个托盘。
    托盘上放的是两份冰点,分别摆在了李靖与秦琼的面前。
    “这冰点却是极好的,刚才我等已经用过,趁着还没有融化!”房玄齡对李靖与秦琼说。
    然后又是五只杯子,元春用竹夹子在那个内钢外木的桶里夹出冰块,再从壶里倒出黑色的液体来。这就是李元兴的可乐,用那个固体的可乐块带到大唐在泡水制作的可乐,成本自然是极低的。
    给杜如晦上的则是孙老道开的方子,精心配置的凉茶。
    “元春,本王也喝茶,这一杯你拿去吧!”李元兴轻轻的推了推杯子。
    “谢殿下!”元春施礼,放杯子放在一旁后,在桌上将点心水果摆好,这才拿着杯子退到一旁。
    秦琼则直接拿起自己的杯子走到陆毛锋面前,将杯子递了过去。
    “不许找理由拒绝,拿着!”秦琼生硬的要求陆毛锋拿着,可陆毛锋还是在看了李元兴的暗中认可之后才双手接过:“谢将军!”
    秦琼微笑着点了点头,调侃起李元兴:“你家殿下只知道怜香惜玉!”
    众人一阵大笑,李元兴也笑着摇了摇头,没接这话头直接差开了话题:“叔宝兄,初步先建两百个,地点你来选择。选好之后,给本王一个方案。这些天,你在秦王庄住上几天,有一些东西我教给你。”
    “自然是要请教五郎的。”秦琼笑呵呵的坐下了。
    李元兴有什么要教给秦琼,在场的人包括秦琼在内都不知道会是什么。
    李元兴要教的,却是一门很深的学问。
    就是怎么开始教,李元兴都没有完全的想好,其实这门课李元兴教远不如武曌去教更好。
    所以李元兴所作的,仅仅是让秦琼有所了解。
    因为李元兴要教的课程叫作《银行学》一门必须符合时代背景,有着足够的社会经济基础并且相结合的学问。
    针对大唐的未来银行,应该如何发展,这却不再是后世的课本可以传授的。
    一切从零开始,一切摸索着前进。
    这也是李元兴只字不提,仅仅只打算告诉秦琼一个人的原因,李元兴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去作,应该如何发展。银行搞的好了,大唐的经济将是一片光明。而银行搞的坏了,大唐的经济将会进入黑暗时代。
    至少李元兴知道,宋代的原始钱庄,就受限于各种质量不同的钱。
    而后世鞭子朝的钱庄,竟然经不起西方银行的丝毫冲击,就让鞭子朝的经济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几乎让经济崩溃。
    “接下来,咱们说吃的吧!”李元兴脸上没有流露出半点多余的神情。
    元春这才将那些盒子一一的摆在桌上。并且开始介绍着:
    “这是桂花糖、核桃糖、花生糖、千丝糖、芝麻糖、桃仁糖、果仁糖……”元春足足说了十几种糖。
    然后又拿出几块方的象砖一样的。
    “这是米花糖,这是玉米花糖,这是小米花糖,这是高粱花糖,这是……”
    十几种糖让人看着眼都花了,而最后元春拿出的却是一个铁盒,铁盒打开里面才是一个木盒,木盒之中放着是有一种褐色的,如同麻将块大小,方方正正的糖块。
    “这就是原糖,制作这所有的糖所用的原糖。这个原糖可以说,除了制作的人之外,头一次被外人看到。这个东西,可是本王的宝贝,制作工艺属于秦王府绝密,这个糖有多好,让陆毛锋来说!”
    李元兴说完,冲着陆毛锋点了点。
    陆毛锋向前三步,站在桌前行了一个军礼,却没有急着开口,而是从怀中也拿出一个糖块,这才说道:“这是米糖,殿下用于测试的一种糖块。”
    “测试什么?”李靖开口问道。
    “吃此糖的军士,体力比不吃糖的军士更好。而且在二十里重装跑的训练之中,有两块这样的糖,至少多跑三里才会感觉到累,有三块就可以到五里。但四块糖区别不大,大多数人吃了四块糖还是一样的。”
    陆毛锋用最简单的方法说明了这糖的作用。
    李靖拿起糖块,放在嘴里含着:“甜,但不如糖甜。或许是因为加了米!”
    “不,这糖本身的甜度就只有糖的三成,所以不甜才是正常的。但这却是非常廉价的便宜糖,在我这里这种糖不是贵在原料上,而是贵在人工上。实在想不出工业化量产的好办法来,所以仅仅只是试作了五万斤!”
    五万斤!!!(未完待续。)


第485节 廉价的高奢侈品【第五更】
    五万斤!
    上次听说银耳,秦王庄存了干货七万斤就把崔君肃吓住了,那可是值两三万贯的东西。可很明显,秦王庄对于生产工艺麻烦的东西,本身就反感。
    李元兴喜欢的是以百万斤计算了,低于百万斤的产量,他就当费事了。
    事实上,李元兴因为来自后世,计算单位都是吨,年产多少万吨的计算数据已经在新闻中清洗着每个人对产量的概念。
    大唐这五万斤,才三十几吨,一个货车就拉下了。
    听着数量巨大,放在仓库里也就那么一点,李元兴自然不当回事了。
    “五郎说廉价,某有兴趣听!”李靖追问了一句。
    李元兴一指元春:“从试制开始,元春倒是数次去观察进度,而且亲手去试作了,所以让元春来讲。本王讲是一种感觉,元春讲的感觉应该更容易让各位明白!”
    元春施了一礼,从小会客厅李元兴那个书桌旁的小桌打开柜子。
    柜子里有一个秘码箱,元春转动着上面的密码盘,打开了后拿出一个小本。
    “这种糖用的原料是麦子、玉米、红薯。庄子里试验了七种配料,最终定下的料单是……”元春还没有讲,李元兴就制止了她:“停,这个配料大概是,一分麦,三分玉米,七分红薯。”说完,李元兴向元春示意:“继续讲吧!””
    众人都愣了一下,李靖笑骂:“五郎藏私!”
    “不是,能把这配料说出来,其实就已经是极大的秘密了。不让说庄子试验的详细配料也是有原因的。”
    “那五郎说说这个原因!”
    李元兴示意元春退到一旁,这才说道:“每年的麦子雨水,收获不同,麦子本身就会不同。玉米、红薯因为肥料不同的,淀粉含量,糖份含量也有所不同。本王正在让道士们研究,如何可以准确的测试出每一批粮食的差别来。”
    “看来五郎的原因是合理的,五郎不想用一种配料来作出误导。事实上这个配料还是有些可以细微调整的。如果放在以前,这怕就是多事了。但在五郎这个工业化量产的理论上,五郎这个理由却是极有道理的!”
    房玄齡作为代表称赞了李元兴的谨慎。
    李元兴点点头,示意元春继续。
    “接下来,将麦子洗干净放在特制的大水缸之中,用水炮。夏天用凉水,冬天用温水。泡过十二个时辰之后,放在竹蒌上等着发芽。每天淋温水,水温手摸着有些微热就好。三四天之后,出芽二叶包心,然后将这麦子粉碎。备用!”
    听起来很简单,但正如李元兴所说,这是个消耗人力的活。
    “第三步,将碎玉米与碎红薯分开蒸,玉米比红薯难蒸,所以要分开蒸。蒸好凉着,凉到手感觉有些热,但不烫的时候与那些粉碎的麦子混在一起装在粗麻布袋中,三个时辰之后,压出汁水!”
    看来,真的不难,而且制作的时间也不长,真正是消耗人力的活计。
    “最后一步,这汁水其实就是糖了。但殿下要求再煮,最后就变成原糖的纯糖块了,殿下说这个也会坏,但全部过程上干净,煮的好了可以保存一年,或者十八个月。各种糖食,也是用这个原糖制作的。”
    听起来,倒真的不复杂,房玄齡听完之后,品尝了一块后说了一句:“这个倒象是饴糖。只是这原料有所不同,饴糖并没有这么甜。只是略有甜味罢了,想必是五郎改进了原料以及制作方式,
    混合材料,特别是用了高淀粉、高糖份的玉米与红薯为原料的麦芽糖的历史并不算久,李元兴知道可以查到的史料也是在十七世纪才有的。
    因为这两种农作物传入中国的时间并不久。
    也正因为如此,古代的饴糖在汉代的时候就几乎消失,因为饴糖消耗的是粮食。在粮食不足的朝代里,不可能粮食大量的粮食作这些并不算甜的糖。
    在历史记载,中国在公元前三百年,战国时代就有了甘蔗糖,原料来自交州,就是现在的广西、广东一带。最初用的方法是晒糖,在贞观二十六年,才有了精加工的霜糖。在现在贞观元年,粮食还不够吃的时候,有甜味就不错了。
    饴糖这种并不算甜的糖,可以说是暂时失传,也只有一些书中还有一些古时的记载。
    “五郎有计算过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