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林语堂自传-第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生之道,至少再活十年。这个宝贵的人生,竟美到不可言喻,人人都愿一直活下去。但是冷静一想,我们立刻知道,生命就像风前之烛。在生命这方面,人人平等,无分贫富,无论贵贱,这弥补了民主理想的不足。我们的子孙也长大了。他们都有自己的日子过,各自过自己的生活,消磨自己的生命,在已然改变了的环境中,在永远变化不停的世界上。也许在世界过多的人口发生爆炸之前,在第三次世界大战当中,成百万的人还要死亡。若与那样的剧变相比,现在这个世界还是个太平盛世呢。
  若使那个灾难不来,人必须有先见,预做妥善的安排。
  每个人回顾他一生,也许会觉得自己一生所做所为已然成功,也许以为还不够好。在老年到来之时,不管怎么样,他已经有权休息,可以安闲度日,可以与儿孙,在亲近的家族里,享天伦之乐,享受人中至善的果实了。
  我算是有造化,有这些孩子,孝顺而亲爱,谁都聪明解事,善尽职责。孙儿,侄子,侄女,可以说是“儿孙绕膝”了,我也觉得有这样孩子,我颇有脸面。政治对我并不太重要。朋友越来越少,好多已然作古。即使和我们最称莫逆的,也不能和我们永远在一起。我们一生的作为,会留在我们身后。世人的毁誉,不啻风马牛,也毫不相干了。无论如何,紧张已经解除,担当重任的精力已经减弱了。即使我再编一本汉英字典,也不会有人付我稿费的。那本《当代汉英词典》之完成,并不比降低血压更重要,也比不上平稳的心电图。我为那本汉英字典,真是忙得可以。
  我一写完那好几百万字的巨册最后一行时,那最后一行便成为我脚步走过的一条踪迹。那时我有初步心脏病的发作,医生告诉我要静养两个月。
  第十三章 精查清点
  我必须清查一下儿我的作品。我的雄心是要我写的小说都可以传世。我写过几本好书,就是:《苏东坡传》,《庄子》;还有我对中国看法的几本书,是《吾国与吾民》,《生活的艺术》;还有七本小说,尤其是那三部曲:《京华烟云》,《风声鹤唳》,《朱门》。因为过去我一直在美国多年,这些书还没译成中文。但是上海和香港的出版商擅自翻译出版,所出的书之中,有的根本不是我写的,也有的不是我翻译的,未得我允许,就硬归做我的,其中不管有删节或译与未译,这类书至少有十几种。
  在冬天,我打算把我用中文写的文字印行一个可靠的版本。
  1。无所不谈集——所有我写的分做第一,第二,和最后三集。
  2。林语堂选集——(两卷)民国二十四年以前的中文写作,包括在《语丝》,《论语》,《人间世》,《宇宙风》内写的文章。
  3。平心论高鹗——是对认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为伪作的回答,民国五十五年印行,文星出版。原登《传记文学》杂志。
  英文著作:
  1。Kaiming English Grammar(开明英文法)
  民国十八年,上海开明书店印。
  2。Letters of a Chinese Amazon and Narrative Essays(谢冰莹原著《女兵自传》)
  民国十九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3。The Little Critic(一,二集,民国二十二年至二十四年)
  4。Confucius Saw Nancy and Other Translations(子见南子及其他译文)
  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商务版。
  5。A Nun of Taishan and Other Translations(老残游记续集及其他译文)
  民国二十五年上海商务版。
  以下在美国出版。在伦敦则由William Heine…mann出版。
  6。A History of Chinese Press and Public Oninion in China(中国新闻舆论史)
  一九三六年由University of Chicago出版。
  7。My country and My people(吾国与吾民)
  一九三五年由美国John Day出版。
  一九三六年二版由Reynal Hitchcock出版。
  8。The Importance of Living(生活的艺术)
  一九三七年由John Day出版。
  9。The Wisdon of Confucius(孔子的智慧)
  一九三八年由Random House出版。
  10。Moment in Peking(小说,京华烟云)
  一九三八年由John Day出版。
  11。With Love and Irony(爱与刺。幽默随笔)
  一九四○年由William Heinemann出版。
  12。A 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抗日时期一个中国女孩子的故事)
  一九四一年John Day出版。
  13。The Wisdom of India and China(印度和中国的智慧)
  一九四二年John Day出版。
  14。Retween Tears and Laughter(啼笑皆非。世界第二次大战期间我们的理想)
  一九四三年John Day出版。
  15。The Vigil of a Nation(枕戈待旦。反共小说)
  一九四四年John Day出版。
  16。The Gay Genius:Life of Sw Tung…P'o(苏东坡传)
  一九四七年John Day出版。
  17。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小说)
  一九四八年William Hienemann出版。
  18。The Wisdom of Laotse(老子的智慧)
  一九四九年Random House出版。
  19。On the Wisdom of America(美国的智慧)
  一九五○年John Day出版。
  20。Widow,Nun and Courtesan(寡妇、妾与歌妓。三本中国小说的英译)
  一九五一年John Day出版。
  21。Famous Chinese Short Stories(重编中国传奇小说)
  一九五二年John Day出版。
  22。Vermilion Gate(朱门。有关西藏的故事,与京华烟云和风声鹤唳合为林氏三部曲)
  一九五三年John Day出版。
  23。Looking Beyond(远景。又名The Unexpected Island,奇岛)
  一九五五年由Prentice…Hall出版。
  24。The Secret Name(匿名。有关史塔林治下的共产党政权)
  一九五八年William Hienemann出版。
  25。The Chinese Way of Life(中国的生活。学校用书)
  一九五九年The 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26。From Pagan to Christianity(从异教徒到基督教徒。世界宗教,儒学,佛学,道家思想,基督教思想概论)
  一九五九年The 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27。The Importance of Understangding(中国著名诗文选译一百零一篇)
  一九六○年The 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28。The Red Peony(红牡丹。小说)
  一九六一年The 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29。Imperial Peking:Seven Centuries of Peking(帝国京华:北京七百年的历史)
  一九六一年Crown Publishing Co。出版。
  30。The Pleasures of a Nonconformist…South American Lectures and Other Reflections(南美讲演及其他杂感)
  一九六二年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31。Juniper Loa(赖柏英。自传小说)
  一九六三年The World Publishing Co。出版。
  32。The Flight of the Innocents(逃向自由城。小说)
  一九六四年Putnam's Publishing Co。出版。
  33。Lady Wu(武则天正传)
  一九六四年Putnam's Publishing Co。出版。
  34。The Chinese Theory of Art(中国画论。汉文英译,附导言)
  一九六七年Putnam's Publishing Co。出版。
  35。Anglo…Chinese Dictionary of Current Usage(当代汉英词典。附英文索引)
  一九七二年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kong and Mc Craw Hill出版。
  36。Red Chamber Dream(红楼梦英译本与论文目录,自一九二八年至一九七三年)
  以上所列包括所有我所写的书及在《纽约时报》,《纽约时代》(Times),《亚州》杂志(Asia),《新共和》(New Republic),《读者文摘》(Reader's Digest),《哈普》杂志(Harpers),《论坛》(The Forum),《纽约时代杂志》(New York Times Magazine)等出版物上之文字。
  现在我正将我所写小说全集,共七种,交与台湾美亚图书公司在台出版。
  1。Moment in Peking(京华烟云)
  2。A Leaf in the Storm(风声鹤唳)
  3。Vermilion Gate(朱门)
  4。Chinatown Family(唐人街)
  5。Looking Beyond(The Unexpected Island)(远景)
  6。The Red Peony(红牡丹)
  7。Juniper Loa(赖柏英)
  人间的东西都有来有往。能引起一般读者兴趣的是书里的人物。道家是何等人物,都在《京华烟云》中木兰的父亲姚老先生,《风声鹤唳》中的老彭,《红牡丹》中的梁翰林身上表现出来了。
  从异教徒到基督徒
  序
  上周主日崇拜之后,周联华牧师与我谈起,林语堂先生的专著《信仰之旅》一书,已从英文本译成中文,即将出版,希望我写一篇序文,以介绍国内外读者,随即将排印初稿当面给我,当我从他手中接到稿件的顷刻,曾引起我一连串的回想:我与林先生相交垂五十年之久,自他来台定居以后,彼此见面的时间更多。每次见面都作长谈,而且多次谈到我们的宗教信仰与灵修生活。我对周牧师交给我的任务,并要我在十天之内交稿,本来不敢承担,但想到我与林先生的交谊,尤其为他有关信仰的专著来说几句话,我实在义不容辞。我将初稿携回详细阅读之后,深深感觉这是一本很有价值的书,有向读者介绍的必要。
  林先生的书名叫做《信仰之旅》,我们望文生义,就知道这本书是叙述作者信仰的历程。读完全书之后,更发现是描述作者“从异教回到基督教”的艰苦经过。作者自白:这本书是他在信仰上探险的纪录,他的怀疑及困惑,他和世上其它哲学及宗教的切磋琢磨,及他对过去的圣哲所言、所教的最珍贵的宝藏的探索。并说:“这是一次令人兴奋的旅行,而我希望能把它写得明简。”全书在绪言之后,分为八章。
  第一章叙述作者童年及少年时代。林先生出身于两代信仰基督教的家庭,父亲并且是一位牧师。林先生进入圣约翰大学,最初是选读神学院,在清华大学教书的时候还主持一班主日学。第二章叙述他一生在信仰中大旅行的开始,林先生在清华任教的时候,对中国圣哲思想曾作高度的钻研,而且发生深切的爱好;同时受当时两位大思想家胡适与辜鸿铭的刺激,对于中国哲学作了一番根本的探讨,因而与基督教神学逐渐远离。以后三章,对于我国思想的三大主流——儒家、老庄与禅宗,加以介绍与批判。作者在这几章里面,到处显示他的天才横溢,光芒四射。第六章讨论“理性在宗教”,林先生认为现代人想到宗教时的迷惑,大部份是由于一种方法上的错误。现代西方人喜欢用笛卡儿以“认识理性为首要”的逻辑来接近上帝,事实上“在物质知识科学知识的范围里,用时间、空间、活动,及因果关系等种种推理的工具是最好的,也是没有问题的;但在宗教、爱、人与人的关系上面,这种方法是奇怪地和目的不合,而是完全不相同的”。“因为宗教是赞赏、惊异,及心灵崇敬的一种基本态度;是一种由于个人全意识直觉了解的天赋才能;一种由于他的道德的天性对宇宙的全身反应;这种直觉的赞赏及了解,是一种比数字的推理精妙得多、高尚得多的天赋才能,属于一种较高级的了解。”“科学方法并没有错,但它完全不适用于宗教的范围。”“科学的武器是显微镜;宗教知识的武器是人心的低沉轻柔的声音及热忱,用一种直觉的能力来猜测真理的微妙的警觉。但近代人所缺乏的,刚好就是这种技巧及机警。”林先生说:“人的道德性对宇宙的总反应,我们没有适当的可理解的名称,有人称它为信仰,有人称它为直觉。总之,这是人类知识所不可及的剩余区域,它不是理性的对比,它是高级的理性。”他说:“这种知识所不可及的剩余区域,偶尔会成为人类知识及道德意识的最有意义的区域,上帝、灵魂、永生及人的整个道身,都包孕在其中。”这一章林先生讨论宗教信仰的心灵活动,至为精密,读者需要以会心的微笑去体味和理解。
  第七章讨论“物质主义的挑战”,林先生分析近代四五个世纪的思想趋势,是由早期的偶像崇拜到十八世纪的人文主义转而到十九世纪的唯物主义,而最近则由唯物主义的路走到上帝及一种对宇宙的灵性解释,虽是一条多么奇怪的旅行路线,但其总趋向是“物质让地给灵性,多过灵性让地给物质”。这是令人兴奋的好信息。最后一章标题为“大光的威严”,描述作者到达了他信仰旅行的目的地后的感想。他说:“耶稣的世界和任何国家的圣人、哲学家及一切学者比较起来,是阳光之下的世界。”太阳升起,所有的灯光都可以吹熄。“在耶稣的世界中包含有力量及某些其它的东西——光的绝对明朗,在这里没有孔子的自制,佛家的心智分析,或庄子的神秘主义。耶稣说出对上帝最圆满的认识及爱心。他的教训是属于一个和已往的教训不同的等级。”他引用法国学者雷南的话说:“比耶稣更伟大的人将永不会产生。”他体味耶稣的教训,满有大光的威严:“那种在大马色路上炫花了圣保罗的眼的光,现今仍在世世代代中照耀,没有暗晦,而且永不会暗晦。这样,人的灵修借着耶稣基督而上接上帝的心灵,人的基本价值被证明,因为这个理由,人类将永远崇拜他。”这是作者对于宗教信仰的结论,也是他漫长的信仰旅行的终点。
  我读完了林先生的这本书以后,感到有几点值得我们特别的注意:第一,今天世界上信仰上帝的人越来越多,各人信仰的动机与经过多不相同,但大别之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地、直觉地起了信仰,例如有些受了疾病、灾变或重大苦恼问题的折磨,在无可奈何的顷刻,切切地求助于神,而出现奇迹,所谓“人力穷而天心见,径路绝而风云通”,于是顿起信仰崇敬之心;又如有些人出身基督教的家庭,耳濡目染,习与性成,不知不觉地成了彻头彻尾的基督徒。另一类是经过了千回百折、深思熟虑之后才起了信仰,例如孔子自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足见孔子是经过长期的困知勉行,卓然自立,而后才相信天命的。很多大文豪、大科学家晚年归主,也和孔子有类似的地方。这一类人的信仰历程是很艰苦的,但他的最后所得也是很可宝贵的。经过了研究、分析、比较、参证之后,他的信仰格外稳定而坚固。这就是耶稣基督所说的:种子撒在好土上,结实数十百倍;房屋建在盘石上,永远不会动摇。由林先生的信仰之旅看来,他的信仰经过是属于第二类。以林先生这样智慧高迈,学识渊博,“两脚踏东西文化,一心评今古文章”的人,经遏数十年的取精用宏、详思约守,而最后选定耶稣基督作为他信仰的对象,这种审慎不苟、择善固执的精神,对今日崇拜林先生的知识青年来说,他们或正在忧苦烦闷的傍徨路上,或正在选择信仰的十字街头,应当知所取舍了。
  第二,林先生虽然虔诚信仰基督,但不赞成某些特定的崇拜形式。他承认任何宗教都有形式和内容,宗教也常藉形式来表现,但他认为就基督教的情形来说,它的内容乃是耶稣的一切丰盛所赐,而它的形式都是人所加上的。耶稣当年建立他的“没有信条,而只以他在他的门徒中所创造的爱的伟大力量为基础的教会”,这种使门徒对主不得不爱的爱是基督教会的开始。至于形式,照耶稣自己的意见:是人用心灵与诚实自由崇拜。林先生慨乎言之:现在崇拜的形式已用传统及历史的发展为基础来制定,在这件事上,曾有许多固执己见的行为,导致各教会各宗派间的分裂。林先生认为各个信徒可以自由选择崇拜的形式,正如使用其自己的言语一样,无论是用德文、英文、法文或拉丁文都没有什么关系,只要用心灵和诚实来敬拜,形式不过是一种用来逢到同一目的的工具而已,所谓殊途同归,各人可以自择。至于某种形式有无价值,全视它能否领导我们达成和基督建立友谊的目标而定。林先生这种开明的态度,对于那些坚守“宗派”、“立场”的教会人士,亦足提供主要的参考,甚或促起反省的作用。
  第三,林先生认为我们中国人信仰基督教,大多数人是因为和遵守基督教训的基督徒的人格有了亲密的接触,发觉他们之间“彼此相爱”以后而起信。在他的书中,他多次举出基督徒感人的故事,而使人跟着他信仰基督,包括他本人在内。这正是圣经里所说的有信心必须有善行。在四福音书里,记载耶稣的教训,在在唤起门徒要以他们的行为来表现他们的爱心。林先生强调这点,乃是对我们基督徒一个有力的警告,如果一个基督徒不能将上帝的爱心在他的行为上彰显出来,他就不能“得人如得鱼”,即使你会传福音,也不过是“鸣的锣、响的钹”而已!我们基督徒应该时时警惕,在行为上在在留心,给世人树立好榜样,来吸引更多的人归主,将天国建立在人间。
  林先生平生的著述很多,但专门讨论他个人信仰宗教所由来的,只有这一本。此次译成中文,我庆幸得以趁先阅读,字里行间,在在与作者智慧的火花与灵性的光辉相接,衷心至感愉快。译笔流利畅达,相信必能拥有广大的读者,与我产生同样悦乐的心情。我这篇简单的序文,只不过希望引起朋友们阅读此书的动机而已。
  张序于台北
  周联华序
  每一个人的灵魂在上帝面前都一样的可爱。每一个人,无论他是愚夫愚妇,贩夫走卒,或是像林语堂博士一样的才气横溢、著作等身的学者,他的灵魂在上帝面前都一样的可爱。他们都需要到上帝面前承认自己的欠缺,只有信赖上帝才能得救;只是富有的人,尊贵的人,有学问的人比较困难罢了,因为他们需要舍弃更多的财富、地位和学问。但是一旦这些人舍弃了一切,他们在上帝面前的地位和一般人虽然仍是一样,但他们却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如林博士者,就能写这样一本《信仰之旅》来说明他信仰之经历。
  《信仰之旅》的原名是《从异教徒到基督徒》,其实应该是“从基督徒到异教徒再成为基督徒”。因为他自小生长在牧师的家庭里,他小时候就读经、祈祷、参加崇拜,就连他在自称是异教徒的一段时期,他仍是以基督徒的原则处世为人。他自称是异教徒,因为他不想做一个挂名的基督徒,他的名字没有记录在任何一个教会的教友名册上。他不甘心接受“装在箱子里”的信仰,当他抛弃“箱子”的时候,连“信仰”也一起抛弃了。然而他的基本人生观仍是基督徒的,也许他像齐克果(Soren Kierkegaard)一样,是一位“存在的”基督徒。
  以林博士的真诚、反叛、不愿人云亦云,做一个应声虫,他要自己寻找探讨是必然的途径。他不肯做一盆在暖房里生长的鲜艳花朵,他宁愿在狂风暴雨中遭到打击,然而靠着挣扎和奋斗,仍然能开花结果。也许有人说:“当基督徒就当基督徒好了,何必浪费那么多时间,绕那么大的一个圈子,再回到信仰的起点,来信靠上帝?”以林博士来论,这个圈子是非绕不可的,绕了这个圈子使他更坚强、更确实,使他成为识途的老马,能够告诉许多寻求信仰真谛的旅伴,“我们要往那里去?”“这条航程怎么走法?”他终于抵达了彼岸。
  在本书的绪言中,林博士说他的著作“并非为那些没有时间谈及宗教,且永不会加入寻求队伍的人而写”,“也不是为那些完全满意于他所晓得,那些自觉已有可靠的拯救,那些永不会有任何怀疑的自满、自足的基督徒而写”。他是为了在航线中的旅客,希望注视船上的测程仪,也知道这艘船所在的正确经纬度的人而写。但是当我读完本书的时候,也觉得是对我这样一个从事传道的人之宣判。因为我们常常把一些不必要的教条、礼仪加在信仰里面,使人看不见信仰的核心。
  当然我们可以问:有没有不加包装的货品?有没有不穿衣服的人?每一次到书店去买书,找到一本喜欢的书,没有一个店员不帮你把书包起来的。我不喜欢包装,因为我走出书店的大门,已经在翻阅第一页了。但是店员拿一张纸把书包起来,套上一根橡皮圈是事实。林博士不喜欢穿晚礼服,他喜欢长袍布鞋,简简单单的衣着,但是他毕竟还穿了一件长袍,着了一双布鞋,衣着不仅是御寒,多多少少是在某一个文化背景中的一些最低的要求。信仰的外面总有些包装,总套上一件衣服,但是怎样使包装和衣服做到最简单的程度,不伤害信仰的本质,那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