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搞定那个昏君-第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59章 重整旗鼓

秀兰的回归就像一颗大石投入了平静的湖水,一圈又一圈的涟漪层层叠叠荡开,将湖面的平静彻底打破。关续咸鱼翻身,韩桥跌落谷底,但凡消息灵通点的人,都知道这是王娘娘的手笔,而送出宫再接回来的娘娘,这一位已算绝无仅有,更不用说还是皇上亲自接回来的,谁敢再轻视她半分?

连几个大太监现在见了秀兰也不得不低头,没法子,但凡要求见陛下,她都在旁边坐着。见面的时候行礼拜见不可免也就罢了,现在就连见完了陛下告退的时候,陛下都要他们再去拜别王娘娘。一众太监心中嘀咕,却不能不从,面上对秀兰越发恭敬了起来。

秀兰也想明白了,她要想在皇帝身边立足,光靠皇帝的宠爱是不够的,她还得有外援,不然像上次海棠的事情那样,她总是最后一个才知道,应对都来不及,这样哪行呢?

皇帝身边的几个大太监,最信任的无疑是夏起。本来秀兰也是他一手送到皇帝身边的,正该跟他结成同盟才是,可那海棠也是他的人送进来的,要说夏起不知道这事,秀兰是无论如何不相信的。而且秀兰隐隐觉得,这夏起根本就不把她放在心里,是不屑跟她结盟的,她自己心里更是恨极了夏起,所以第一个就把他排除在外。

其余人里,秀兰最熟悉的就是章怀云。章怀云这个人呢,对秀兰一直很恭敬,这次她回西苑也是章怀云主动牵的线,所以倒是最适合的人选。可是这个人又表现的太过圆滑,整天笑嘻嘻的,跟谁好像都很友好,却不太能让人信任,属于可笼络却不能倚重的。

最近常往西苑来的黄国良也对秀兰释放了很多善意。这次皇帝命他重新梳理西苑人事,他也不知是自己揣度的,还是听了章怀云的话,凡事都来问秀兰意见,嘴上说的也好听,说陛下都是为了娘娘舒适,这人手安排自然要听娘娘的,说得皇帝频频点头赞同,秀兰自然也就顺势与他结交了。

剩下的彭兴和刘群振,秀兰跟他们没什么机会打交道,每次来见礼也都是简单客套,考虑到这两人在御马监,跟自己的生活没什么交集,秀兰也就没花心思。

皇帝身边去了关续,之前一直没叫人递补,只让彭磊总揽,这次人事更迭,秀兰就把范忠推荐了过去:“范忠还算机灵,我这里没什么事,发挥不出他的才干,不如让他去帮彭磊。我跟五郎总是在一处,也不需要多余的人手,有赵和恩跟张敬就足够了。”

“也好,你这里确实不需内侍,只是还该多选几个宫人,我瞧你身边也只香莲和云妆得力,叫黄国良再多给你选几个。”皇帝想着他跟秀兰住在一起,她有两个跑腿的小内侍已经足够,彭磊也说范忠很机灵、办事得力,就点头答应了。

秀兰想了想,答:“冬梅和玉英只是年纪小,香莲多教一教也就好了。我瞧着秀姑和玉枝都老实勤恳,让她们到西屋帮衬香莲吧,再另选几个小宫人也就是了。”

皇帝不太在意这个,只说:“你做主就好。”

就这样一轮人事梳理过后,秀兰在几个关键地方都有了自己的人,心里觉得安定了许多。这其中还有个意外惊喜,关续此番能翻身都是因了秀兰的话,本就对秀兰恭敬了许多,再加上有范忠和赵和恩常跟他说:患难见真情,他在湖心岛受罪之时,有哪个还想着他了?若不是娘娘仁义,他这一辈子也只能扫地了。

关续想起早先韩桥特意过去奚落他,说他痴心妄想,还巴望着师父夏大人搭救他,却不想想自己闯了什么祸,给夏大人添了多少麻烦,以后就老老实实在岛上扫地,别做白日梦了!全不是前一日拿了他的银子拍胸脯说,一定会替他跟夏大人传话的模样。

那时候关续就明白师父是不会再管他的了,他已成弃子,还能指望师父费心思救他么?依师父的性子,宁可再去扶持一个也不会理他,况且师父身边哪里缺人了,不说别个,那赵全早就眼红自己了,自己这番行差踏错,也只能认命。

不料王娘娘还有回来的一天,更不料王娘娘还是个说话算数的,真个将他解救出来,还能让他到励勤轩侍候,顶了他最恨的韩桥!关续见到韩桥的时候,甭提有多扬眉吐气了。所以他心里也是真感激秀兰,经此一事,也看到了秀兰在皇帝心里的地位,这么好的靠山还不捧好了?

所以关续也让赵和恩替自己跟秀兰表了忠心,说道若有娘娘用得着的地方,自己肝脑涂地也会报答娘娘。

“我有什么事能用他肝脑涂地的?”秀兰手里握着《五代史记》,脸上有浅淡的笑,“让他好好当差任事,好好侍奉郎君就是对我的忠心了。”

赵和恩躬身答应,又说:“韩桥去了湖心岛扫地,已不慎跌入湖里两次,小的瞧着关续没有罢手的意思……”

这真是风水轮流转,秀兰叹息一声,说道:“这不关我们的事,冤有头债有主罢了。夏起还没出来?”一早上夏起就来求见,已经跟皇帝关在守拙斋里好一会儿了。

边上给秀兰揉腿的玉枝答道:“回娘子,先头还往里面送了一回茶,想来还得一会儿呢。”

如今已经进了十月,外面有些凉了,不适宜再坐船游湖,外面也没什么好景致,秀兰就懒懒的不愿出去,此刻皇帝又忙着没空陪她,她有些百无聊赖,史书看得人越发困倦,于是索性说道:“那我眯一会儿,郎君回来了叫我。”

玉枝就和冬梅一起服侍秀兰躺下,又给她盖了薄被,赵和恩悄悄的退出去,到院子里静候去了。

皇帝跟夏起谈完事,一起从守拙斋往逸性堂走,“这事儿你上点心,礼部那里多想想办法,左右也到了年底,寻个借口册封应也不难。”

“是,臣自当尽力。只是此事若有太后娘娘开口,想来事半功倍,皇上也有几个月不曾回宫了,月底太后娘娘大寿,您回宫亲自跟娘娘提了,娘娘哪还有不允的?”夏起建议道。

皇帝停住脚,扭头看夏起:“母后找你了?”

夏起也跟着站住脚,满脸堆笑道:“什么都瞒不过陛下。太后娘娘想见见王娘娘。”

“怎么你刚才没提这事?”皇帝皱眉,“母后还说了什么?”

见皇帝有些不悦,夏起忙道:“臣也有些犹豫,太后娘娘说不勉强,若是陛下不放心,不见王娘娘也罢,所以臣就没提。只是臣私心浅见,太后娘娘实是惦记陛下,陛下何不借此机会与太后多多亲近,太后若能开口同意册封王娘娘,岂不更是名正言顺?”

皇帝没答话,转身迈开步子又往前走,夏起随后跟着,看皇帝脸色还好,就继续说道:“陛下放心,卫王殿下病还没好,太后娘娘断不会再提过继之事。”

“唔,朕还忘了问你,卫王的病如何了?御医怎么说?”皇帝随口问道。

夏起答道:“卫王殿下风寒虽已好了大半,却仍有些虚弱,御医说须得静养。太后娘娘命永徽长公主过去照料了,陛下放心。”

皇帝点点头:“那就好,一会儿你再带些药材回去,亲自替朕去卫王府看看,再问皇姐好。”

一路说着话已经到了逸性堂院里,赵和恩迎上来行礼回话:“郎君,娘子等得睡着了。”

皇帝摇头:“这阵子怎么这么嗜睡。行了,你先按先前说的办,就不用再去见娘子了,先回去吧。”打发了夏起走,自己迈步进了西次间。

玉枝看见他回来,忙去叫秀兰,皇帝摆手止住,自己走到秀兰身边坐下,见她睡的正香,脸上肌肤白嫩,只有两颊红扑扑的,显得十分娇艳,就低头在她脸上亲了一口。

秀兰睡的并不沉,被他的胡须一扎就迷迷糊糊的醒了过来,朦胧中看见皇帝,问了一句:“天亮了么?”

“哈哈,亮了,天亮了,你再不起来呀,天都快黑了。”皇帝被她逗的笑个不停,伸手扶着秀兰坐起来,说:“怎么又睡着了?起来醒醒神,我陪你出去走走,一会儿该用午膳了。”

秀兰还有些迷糊,靠着皇帝坐了一会儿才醒过神,问:“夏起走了?”

皇帝点头:“他们说你睡了,我就打发他走了。”把宫人们打发出去,跟秀兰说了太后月底过寿的事,“夏起说的也有道理,若是能说通了母后,封你为妃就不是难事,顺道也给你父亲封个官职。”

说到正事,秀兰彻底清醒了,点头说道:“也好。那我用不用给太后娘娘准备寿礼?”

“这个我会让章怀云办,你不用操心了。”皇帝说完这事,又捎带着把卫王的事也说了。

秀兰听得有些奇怪:“卫王殿下病了,为什么让长公主去照顾?昭文太子妃呢?还是叫太妃?”

这话问得皇帝一愣:“你说皇嫂?早在皇兄病逝的时候,几位王妃就已经自尽相殉了,不然母后也不会这么护着两个侄儿。”

作者有话要说:摸摸萌物们~

奶黄包唧唧成为了您的小萌物 达成时间:2014…02…0715:37:37

曹某到此一游成为了您的小萌物 达成时间:2014…02…0116:13:21

breathesky2007成为了您的小萌物 达成时间:2014…01…3102:03:05

圆润娘成为了您的小萌物 达成时间:2014…01…2108:43:14

第60章 历史歧路

“自尽相殉?”秀兰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置信,“怎么可能,那时卫王才多大啊?做母亲的怎会舍得下幼子殉夫?”是了,一定是被逼殉葬的,你妹!这万恶的王朝!

皇帝听她这一问也有些糊涂了,“这,内中详情我也不太知晓,当时父皇病重,我一直在榻前侍疾,皇兄的丧事都是母后着人操办的。”可是他也不相信母后会逼着嫂子殉葬,停了一下又说:“不过诸王过世,王妃殉葬也是常例。”

秀兰终于有了机会跟他说这件事,于是就拉紧了他的袖子,一脸紧张的问:“王妃殉葬是常例?那么后宫诸嫔妃呢?可也要殉葬?”

皇帝可没料到会谈到这事,见秀兰似有惧意,就抱着她安抚:“你别怕,我怎么会叫你殉葬?再说等我们生了皇儿,将来就是他继位,你怕的什么?”

这就是默认有殉葬的事了,秀兰改拉着他的衣襟,又问:“那你想要旁人给你殉葬么?你又不喜欢她们,做什么要叫她们死了陪你?”

“……”皇帝给她问的无话可答,呆了一会儿才说:“这事也不是我自己做主的,不过是后来人为了父祖在地下有人服侍罢了。”说到这里又反应过来,“你一急起来就又乱说话,我好好的在这里,提什么殉葬的事?这话在外面可不许随便说,难保有人听了说你居心叵测。”

秀兰自悔心急,忙解释:“您是万岁之身,我不过是打个比方么。”

没想到皇帝听了万岁两个字反而哂笑:“什么万岁,古往今来多少帝王,你看见哪个真的万岁了?这殉葬之事乃是自太祖高皇帝时就有的成例,后世子孙不过是因循守旧罢了。你放心好了,就算我当真走在了你前头,也必不会让你殉葬的。”

秀兰看他说的真心,心里有几分感动,就把头靠在他的胸口,叹息一声:“那我就盼着死在你前头好了。”

“瞧你这好吃懒动的劲儿,说不得真要走在我前头,还至于在这里杞人忧天,怕什么殉葬?”皇帝拍着秀兰的背取笑道。

秀兰听了这话立刻抬起头,先前温馨感动的气氛荡然无存,“我怎么听来听去,你就是盼着我早点死呢!我偏不,我就要活过你,哪怕多活一天也得撑着!”

逗得皇帝哈哈大笑:“好啊,那咱们就比着活,看看谁活得更长久。来,起来吧,咱们出去走走,你光在屋子里闷着,当心闷出病来!”

拉着秀兰起身,亲手帮她穿上外袍,两个人手拉着手出了逸性堂,往回廊里慢慢走。秀兰心里还惦记着那殉葬的事,想趁此机会把一切都搞清楚,就问:“你说这事是自太祖高皇帝时就有的,那太祖高皇帝可曾说过缘由?”

皇帝脸上的笑意收了一些,微微皱眉:“不曾。好好的,你怎么就偏惦记这个?我虽不怕晦气,可这到底也不是什么让人高兴的事儿,你还是少想这些个没影的事。”

“生气啦?”秀兰见他好像真的不高兴了,忙将另一只手也扶上他的胳膊,拉着他站定撒娇:“我只是可怜卫王那么小就没了娘,且身为女子,难免有些兔死狐悲之感。好了,我不提了,你别生气。”

皇帝伸左手拍拍秀兰的手,说道:“我不是生气,只是如今你我二人尚青春年少,何必想这些事扫兴?过几日我再带你去打猎如何?”

秀兰兴趣缺缺,只答:“出去走走也好。”打猎就算了,玩不了这个。

两个人沿着回廊走了一段,有些累了,就到亭子里坐下,秀兰决定换个话题,亲手捧了茶给皇帝,说:“左右无事,不如你给我讲讲太祖高皇帝的事迹吧。”

“唔,你想听太祖高皇帝开基立业、定鼎中原的事儿?”皇帝喝了一口茶,问秀兰:“你从前没听人讲过?”

秀兰摇头:“我们家穷,小时候就要帮着母亲做活,少有出门玩耍的时候,再说就算能出去玩,也不耐烦听人讲古呢!”

皇帝失笑,整理了一下思路,开始给秀兰讲太祖皇帝的英雄事迹:“昔时蒙古人灭宋,我中原江山尽付鞑虏之手,蒙古人大肆掳掠,将中原财物尽皆掳走,导致民不聊生,是谓‘贫极江南、富称塞北’;又将我汉人定为最末一等人,极尽残害压迫之能事,于是中原百姓纷纷揭竿而起……”

这开头很耳熟,秀兰托腮细听,越听越耳熟,等听到一个又一个熟悉的名字出来时,她的眼睛也越瞪越大,最后听到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秀兰实在忍不住了,伸手按住皇帝的手问:“太祖高皇帝的名讳,可是上元下璋?”

“这个你倒知道了?”皇帝看秀兰脸色激动,还以为她是听得高兴,笑着反问。

秀兰的心砰砰乱跳,这什么情况?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现在的昏君却是个没听过名号的,哪里出了问题呢?她想了想,又问:“那太宗皇帝的名讳是?”本来已经放弃了探寻的秀兰,此刻陡然接近真相,还真有些忐忑。

皇帝拉过秀兰的手,在她手心写了一个字,却是“標”字少了一点。秀兰思量了半天,朱標,成祖叫朱棣,这个也是木字旁……,啊!是朱标?!朱允炆的爹,他他他,他不是早死,然后朱允炆才上位的吗?

写完了字,皇帝又继续给秀兰讲,打完了陈友谅,又灭张士诚,再挥师北上攻破大都,将元顺帝赶回蒙古,最终建立大明,定都南京。“好了,讲完了,也该用膳了。”皇帝站起身拉着秀兰往回走,笑道:“难得你今日有耐心听我说这些。”

秀兰刚刚回过神,心说我哪是有耐心听啊,我是一直在发呆好不好!朱标没死,燕王还在北平,那么说朱棣没有起兵靖难,皇帝是朱标那一支的?想到这里,秀兰忍不住又问:“那太宗皇帝之后,又是谁继位?”

“你怎么又想起问这个?”皇帝实在摸不着秀兰的思路。

秀兰拉着他站住脚,问:“可是朱允炆?”这货竟然把江山坐住了?

皇帝很惊讶:“你说庄王?怎会是他?你哪里听来的?庄王非嫡非长,怎会是他!好了,别想这些了,快回去吃饭吧。”又拉着秀兰往回走。

这个上午实在把秀兰震惊得够呛,她很需要时间来消化,所以也就没有再多说,跟着皇帝回去,食不知味的吃完了一顿饭,才把整件事想明白了。

反正不管什么原因,朱标并没有早死,还顺利的继位了,而且也没有把皇位传给朱允炆。秀兰对这一家子的人不太了解,但听皇帝的意思,朱允炆应该还有兄长,所以皇帝他们也不是朱允炆那一支的。

好吧,知道了背景,可是对秀兰并没有帮助,历史的歧路上,她知道的那点东西估计也都被蝴蝶了,瞧现在的样子,满清应该也还没有什么苗头,所以她可以不用考虑大环境,放心的活着了。

一放松下来,秀兰的心情也好了许多,没再纠结殉葬的事,既然他现在不愿意提,就改天再找了合适的机会劝诫就是,就算自己不用殉葬,也得把这野蛮残忍的成例改了!这种事情还是要落在实处,有了皇帝的旨意才是正道理,无论如何,秀兰也不能眼看着那些可怜女子无辜赴死。

皇帝张罗着要去行猎,可是秀兰总是兴趣缺缺,最后只能妥协,带着秀兰又去了自己经营的酒铺。这次他一踏上这条街市,就发现比前次热闹了许多,而且自己经营的几家铺子也都很热闹,人流来来往往,显得很是兴旺。

“今天是什么日子啊?怎么这么热闹?”秀兰跟在皇帝身边问道。

皇帝四处打量了一圈,笑道:“许是上次我骂了凌宇,他想了办法。”跟秀兰两个去了酒铺,里面凌宇正带着人给客人称酒,他们俩叫凌宇先忙,自坐在一旁看着。

眼见着客人来来回回,凌宇他们忙得脚不沾地,秀兰却越看越觉得不对劲,拉了皇帝悄悄说:“我怎么觉着好像有些不对呢?你瞧那个穿青布短打的,居然一开口就要打五斤女儿红。”

皇帝不明白:“哪里不对了?”

秀兰凑近皇帝耳边,答道:“你瞧他衣衫半旧,看起来不是什么富裕人家,一出手却是整串的铜钱,不奇怪么?还有,他手上虽是黑的,沾满了灰土,脸上露出来的地方却很白,不像是在外面做活的人。而且一开口就要五斤酒,便是现在,我爹爹也没有这样大的手笔呢!”

皇帝听了将信将疑,转头叫范忠跟着那个已经出门的买酒人,又跟秀兰笑道:“怎么你父亲现在还舍不得买酒么?一会儿叫赵和恩送几坛回去给他喝。”

“还是不要了。他现在脾气越发大了,喝点酒就要跟我娘吵闹,叫他少喝些吧。”秀兰跟皇帝说着闲话,又指点着买酒的人,“你瞧那个做书生打扮的,手跟蒲扇一般大小,托着一坛酒毫不费力,哪里像个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呢?”

这回皇帝也看出不对劲了,站起身拉着秀兰进去内堂,又命叫凌宇来,等他一进来就板了脸,拍桌问道:“外面那些客人是哪来的?”

作者有话要说:嘿嘿,之前似乎有人猜到一些了,现在公布真相,有没有大吃一惊的?

关于朱标和朱允炆,朱允炆是朱标第二子,生母吕氏,而朱标的太子妃是常遇春的女儿,常太子妃生了两个儿子,分别是长子虞怀王(追封,8岁即夭折)和第三子朱允熥(只比朱允炆小一岁)。

所以皇帝会说朱允炆非嫡非长。

我很奇怪为啥老朱跳过名正言顺的嫡孙朱允熥(他跟朱允炆年纪差不多,不存在年幼的问题),而册封朱允炆为太孙(貌似朱标在世的时候,并没有扶正吕氏),查了查,有种观点是说,因为朱允熥的外家太强大,当时常遇春虽然已经死了,但正是常遇春的小舅子蓝玉风光的时候,朱允熥的几个舅舅也是军中大将,颇为朱元璋所猜忌,所以略过了这个嫡孙,特意封外家是文官的朱允炆为太孙(也符合他对后继者的期望,以文治国)

所以我们这个故事里,昏君是朱允熥这一支的后人~~

第61章 昏君贤妃

凌宇吓的噗通跪倒,结巴道:“陛、陛下,这、这客人来买酒,臣等也、也没问来历……”

皇帝冷哼一声:“还敢撒谎!刚才那个打了一坛黄酒的,说是谁家的小厮,却挺胸凸肚,你见着谁家小厮是那般模样?还不快说实话!”

凌宇更加慌张起来,连说:“这,臣不知,臣当真不知。”

没等皇帝再问,先前跟出去的范忠已经回来禀报:“回禀陛下,先头那青衣人出门就带着酒进了旁边的鲜味楼,酒楼里坐满了客人,正在喝酒说笑,小人伫足听了几句,听着这些人似乎都是羽林卫的人。”

“皇上恕罪。”凌宇不等范忠说完,立刻在地上磕头认罪,“皇上恕罪,臣不是有意欺瞒皇上,只是刘大人说只有这样才能让皇上高兴,臣这才……”

皇帝脸上不怒不喜,面无表情的问:“哪个刘大人 ?'…87book'”

凌宇悄悄抬头看了一眼,碰到皇帝的目光又立刻低头答道:“是刘群振刘大人。”

皇帝站起身在地上踱步,问道:“是刘群振给你出的主意,让你找羽林卫的人来装扮好了,在街上来回走动,买酒买布,好让朕高兴?”

旁边的秀兰还是第一次亲眼见识到这种极致谄媚的人,已经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评价这个凌宇和刘群振了,她等着皇帝大发雷霆,可是等了好半天,却始终没等来她想要的反应。

“胡闹!这有什么值得朕高兴的?买酒的钱从哪来?是你们给的吧?你们的钱从哪来?是朕给的!你们倒会想,用朕的钱哄朕高兴,当朕是糊涂虫么?”皇帝虽然也开口训斥了,却完全不是秀兰所想的方向,“再看看你们装扮的样子,除非朕是瞎子才看不出来!一个一个的蠢到了家了!”

重点是这个吗?要是他们扮的像了,你还夸他们不成?秀兰无奈扶额,当着这么多人又不能开口插嘴,只能自己憋着一口气听他们君臣说话。

凌宇又连连认罪,皇帝不耐烦听,喝道:“行了!酒铺不用你管了,准你戴罪立功,去给我把成衣铺子管起来!”又叫人去寻刘群振来。

等人走的差不多了,秀兰站起身走到皇帝身边,皱眉问:“五郎就这么放了他了?往大了说,这也算是欺君吧?”

皇帝伸手扶着秀兰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