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大科学家-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老大人似乎猜出孙元起的心思,道:“怎么,放不下你那所学校?上些年,你出国动辄半年、一年,学校不也没事么?如今你在国内,如何反而放不下了呢!再说,难道你打算一辈子就守着这学校?百年之后,万一你物故了,是不是学校就停了?”

“……“……

“吾意已决,你回去之后就开始准备吧!“老夫人斩钉截铁地说道。

事到如今,孙元起只好屈从,不情不愿说道:“哦。”

“那你起来吧,别跪着子。”老大人这才赦免孙羌起的跪刑。

结果孙元起在地上折腾半天,还没有爬起来。老大人隔着书桌,看孙元起没有做回椅子,便问:“怎么啦?还有什么事?”

孙元起无奈地答道:“腿跪麻了,一时间站不起来…“……

第一二四章回首向来萧瑟处

时值九月中旬,北京已是仲秋时节,中午时分阳光还有些热烈,早晚间却清凉宜人,最适合散步。

从老大人府上出来,孙元起的酒已经醒了七八分,见月上柳梢,十二三的月亮照得地上雪白,便对老赵、老郑他们说道:“今晚月色正好,我想随意走走。你们有事的话,就先回去吧!“老赵笑道:“老爷说的是什么话,俺们能有啥事?”

老郑也说:“老爷你自随意,我们在后面跟着,也好有个)照应。”

孙元起也不强求,循着路朝后海方向走去。穿过几道僻静的小胡同,便看见月下波光粼粼的后海。因为已经晚点钟,普通人家明天还要早起谋生计,不少已经睡下。湖四周没有什么灯光,偶尔有几声狗叫,倒愈发显得静谧,一时间只能听见自己几个人“世世“的脚步声。

晚风一吹,孙元起感觉酒后发热的头脑顿时清醒了许多,开始回想今天白天的遭际:自己和那帮翰林院的同僚,似乎并无半分纠葛,甚至在之前都没有任何交集。如果因为自己刚进入这个小团体,这些人对于自己抱有戒心,说话间有些好奇或疏离,都不难理解。可他们为什么对自己是嘲讽和鄙夷的态度呢?

仔细分析的话,不外乎两个原因:

首先,自己不是正规的科举出身,却贸然据此高位,好比是窃贼偷了人家田里成熟的麦子,自然是要遭人厌恶的。

其次,自己学的是外国那套东西,完全不同于传统读书人所学习的《四五经》。在他们看来,这些舶来品都是歪门邪道,如今这些歪门邪道却要大行其道,作为传统文化挥卫者的他们,自然满腹怨气。他们无法改变历史潮流也无法改变朝廷所作出的决定,在此时便不自觉地把自己看成是西学的代表,加以嘲讽、侮辱和戏弄,以发泄心中的不满。

可是,从鸦片战争以来,时间已经过去了六十多年,中国数数惨败于东西洋列强的坚船利炮之下,也应该是痛定思痛、改过自新的时候了,为什么这些读书人还是抱着仁义礼智不放呢?难道真像后来政治课本上所说是体制问题?如果真是体制问题,看来只有经过一次乃至数次的暴力革命,才能改变现状!

想到这里,孙元起又不禁摇了摇头:暴力革命自然是能斩草除根、根除弊端,可也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以后世的眼光回过头来审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围剿与反围剿、解放战争以及文化运动它们固然是将王朝政治的渣滓一扫而空,可是那些优秀的文化传统呢?倒洗燥水可以,但不能把孩子也倒掉呀!

可是自己又能做此什么呢?孙元起想到这里有些不自信。

在步入清朝以前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大部分都是在学校读书,对于人情世故不甚了解。大家聚在一起,国际风云、国内政局,都是酒桌上的谈资:太祖风流韵事、太宗搬砖看洗燥、高宗说“笨,拉灯“都是笑料,无伤大雅。同学之间矛盾顶多也就是吵嘴、挥拳头,从来没听说过用《刑法》定个罪名、往死里整的。等准备步入社会、参加工作了,爷果却一失足来到了清末。

说说讲讲,自己到清末也七年多了。这七年多的时间里,倒有一半时间是在国外度过的,正因为如此,自己很多时候不能完全融入这个社会,尤其是规矩严苛的官场。

自打开始,自己便在京师大学堂、崇实中学做老师以至于现在,也不过是老实本分的校长而已。此时的社会风气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学生们对自己从来都是尊敬有加,哪里需要自己耍心眼、玩阴谋?正是因为自己三十年多半是躲在学校里混日子,导致自己对于人情世故、风波险恶的认识,还停留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结果因为不和一位贝子吃饭人家就参奏自己是不遵臣道、不敬先师、包藏匪类、潜蓄逆谋、祸乱人心、挟洋自重!和一帮翰林吃饭,喝醉酒念了几句顺口溜,就被人当作是反诗!就凭自己接人待物的态度,要不是老大人罩着无论在波璃云诡的官场,还是危机暗伏的办学估计不被银锋下狱,就是躲到外国请求避难了!

尽管对清末的官场毫无好感,对那群顽固昏聩的官员厌恶已极,可是孙元起还是发现了不少社会上的亮点,比如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人为善,邻里之间的敦睦友爱、互帮互助,个人的守诚信、重然诺。期间,也纠正了不少自己以前认识中的偏差。比如过去书本中描述的地主,无不是肥头大耳、鱼肉乡里的黄世仁形象:到了清末,通过与老赵他们的交谈,才知道无恶不作的地主劣伸自然不少,但更多的地主是依靠勤俭节俭、耕读传家,通过数代积累,才获得了如今的土地。宗族也不是迫害寡妇、酿成家庭悲剧的凶手,而是保证地方稳定、消饵社会矛盾的重要力量。

在乡里,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无论是自身职责,还是公众典论,都会要求士伸和宗族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回报社会要知道在清末,一个县动辄数十万人,而真正的官员只有数十人,根本无力处理那么多事务,这就要求乡里必须拥有自己的调节机制。

当出现修建桥梁、疏通水渠、抵御兵寇等重大事项时,士伸和族长是召集人、决策者、主导者,更是主要的出资人:当出现洪水、干旱等重大灾害时候,他们也会积极出力救灾,发放粮食衣物,向县府呼吁。灾荒之时不能乘人之危买进他人田地、宗族之内不能有被饿死的人,这都是最基本的要求,违背这些规则的人会被冠以“劣伸“为富不仁“的称呼。只有等士绅与宗族都无能为力、地方自治系统崩溃之后,大规模流民才会出现。

了解之后,作为过来人的孙元起,才比任何人都更珍惜这此中下层人民之间的价值观,因为这些价值观是数千年以来中华文明在民间的投射和积淀,可要想破坏这来之不易的社会生态平衡,却只要短短几十年工夫。

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贞洁。很多人一提起这个,就会想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来,认为古代女子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别人碰一下就要自杀的那种。其实完全不然!贞洁只是规范了女性的价值观,中下层女子在日常生活、交往中,和男性并无二致。看看现在,西方女性解放传入只有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女子没有把“精神解放“学会,倒把“身体解放“学足了十二分!

孙元起心想:既然大家都不清楚未来的路,未来的路也未必就是原来的路,是不是也可以改变一下,让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少走点弯路?只要普及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剔除传统文化的糟粕,国家的将来会不会更好?或许,老大人把自己外放到地方上,就是想让自己走出学校、走出北京,去见识中国更广阔的社会现实,为国家做出更多的努力吧!

虽然经世大学是自己的心血凝聚,在心中的位置不亚于怀祖、念祖这两个孩子。可孩子大了,当然是要有走自己的路,不可能永远呆在襁褓里、永远留在父母面前。如今经世大学已经走上正轨,或许自己也应该撤手,让他自由地成长了!

不错,自己只是个)物理系的学生,很多时候只懂得些科学知识,能够创办一所大学,已经是邀天之幸。可自己还拥有一些知识,比如杂交水稻、比如飞机、比如大杀器,只要指明方向,学生们凭借他们的聪明才智,必定可以完成得更好!一所经世大学或许不够,十所、百所呢?而且过,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自己知道的物理知识,已经掏空了大半,只留下一些压箱底的东西。或许这时候才更应该脱离具体的实验研究,作为一个)科学研究的领导者,指引学生们正确的研究方向,才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想到这里,孙元起回过头,对老赵、老郑他们说道:“夜深了,我们回去吧!“回到学校之后,孙元起并没有立即把这个消息告诉张元济、罗振玉他们,毕竟老大人也只是这么一说,至于能不能实现、是在年初还是年末实现,谁也没准儿!

尽管如此,孙元起还是有计划地把自己手头的一些工作移交给了他们,用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和编译教材的工作中去。

在九月末的一天,忙碌中的孙元起接到了一封来自美国的电报。连忙拆开电报仔细看时,来信的不是教主大人还能是谁?

第一二五章千金散去还复来

一二五、千金散去还复来

“我破产了,在没有偿还完万美元的债务之前,我无法离开美国。”

在给孙元起的电报中,特斯拉如是写道。

对于教主大人的破产,孙元起是早有预料的。尽管特斯拉是位不世出的天才科学家,聪明才智冠绝一时,但是他的缺点也同样明显。

首先,他重实践、轻理论。在实际研究中,特斯拉只是随着兴趣来,缺乏严谨的理论指导,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不成系统,也没有深度。尽管在后世看来,他是研究太阳能系统、雷达装置、机器人、死光、测谎仪、原子弹、氢弹、中子弹、磁炸弹、隐形飞机、电磁射频武器等科学技术的先驱者,其实都不过是他不成熟的想法罢了。这类想法,只要有心,谁不能编出几个来?关键是在于如何实现。

其次,他重个人,轻团体。古语有云:“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或许是教主大人智商太高,导致他的情商发育不全,一直处于幼儿园未毕业阶段,很难与人沟通。在科学研究中,确实需要个人的苦心孤诣、匠心独运,但更需要团体的力量。尤其是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科学研究已经变成了一项团体性的大工程,更离不开群力合作。即便是爱因斯坦这种牛人,背后也要站着米列娃、闵可夫斯基、格罗斯曼、贝索、普朗克等帮手,何况其他等而下之的相对于特斯拉,发明大王爱迪生就聪明多了,他组建了庞大的研究团队,任何一个不成熟的想法,都会有无数人帮他润色、修改、实践,直至做出样品、申请专利。正因为这一点,特斯拉更看不起爱迪生,认为他是一个夸夸其谈、盗窃别人成果的资本家。

第三,他重自得,轻名利。对于特斯拉来讲,最大的快乐就是实践自己的构想、解决心中的疑惑。只要让自己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些发明研究就会被抛诸脑后,根本不去计较这些发明究竟有多少商业价值、是否应该去申请专利。他也不想拿这些东西去博取名声和利益。

尤其是第三个缺点,是导致他破产的根本原因。

沃登克里弗塔在最初得以投建,是摩根先生看中特斯拉在无线电方面的杰出成就,希望他能在这个方面再接再厉,研究出更多的发明。谁知道,人家特斯拉根本不在乎大金主的想法,除了对马可尼抢走自己专利权有些耿耿于怀之外,再也没有投入任何精力去研究无线通讯;相反,教主改行研究如何从地球的电离层中获得源源不断的免费电力,想去挖大金主们的墙脚自从摩根先生获知特斯拉不务正业、中断投资之后,特斯拉很快陷入了财政危机。在今年,他的一些重要专利也到期了,彻底失去稳定的经济来源,再也无法支撑沃登克里弗塔的正常运转,而此时那座非常雄伟的铁塔尚未完工。

六七月间,特斯拉的财政状况出现瓦解的前兆,资助者们也开始恐慌,极力想从特斯拉那里知道,如何能取回自己的投资和收益。然而教主大人根本无法给出令人满意的答案,或许是不屑予以回答吧。于是资助者们开始打实验室的主意。等投资者告上法院之后,包括沃登克里弗塔在内的实验工地被法院没收充当抵押。当时的报纸头条由“特斯拉的百万美元大建筑”变成了“特斯拉的百万美元大愚蠢”。

特斯拉见自己获取免费电力的实验无法完成,而且心思已经开始转向了电子计算机的研究,对自己破产与否完全不介意。只是债务缠身,无法启程,让他多少有些困扰。在这个情况下,便给孙元起发了这封电报。

在接到这封电报的时候,孙元起没有为教主大人的破产感到难过,相反,心里还有些快慰。虽然有些阴暗,但心里的真实感觉就是这样尽管孙元起在电子计算机的一些设计理念上非常领先,超越了这个时代,但在实际研制的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拦路虎,他这个中人之资的剽窃者也束手无策。如今有了特斯拉的加盟,应该所有的问题都不再是问题了接到电报之后,孙元起立即动用学校的保证金,给特斯拉汇去了3万美金,只是希望他能早日启程。

孙元起办完这件事,心中大为快慰,觉得即便自己离开京城,学校中的一部分重要研究工作也不会因此而停滞下来。趁着空窗期,他在办公室中一边哼着后世的流行歌曲,一边炮制论文,目的是准备继续给西方的物理学家添堵。这次的论文题目是《超导体与超导电性》。

提到超导,可能大家都不陌生,因为这个词我们经常在科技新闻中能听到,而高温超导更是现在最热门的科研方向。然而最初发现超导现象,那还是发生在年的事情。

有“绝对零度先生”之称的荷兰莱顿大学卡末林?昂内斯教授,毕生研究方向是低温物理学。当时获得低温的主要手段是液化气体,莱顿大学物理实验室在昂内斯的领导下迅速发展,于1894年创建了莱顿大学低温物理实验室,建立了大型液化气体工厂。1904年他们液化了氧气,两年后又液化了氢气,并在1908年首次液化了氦气,以4K刷新了人造低温的新纪录。随后又用液氦获得了0的更低温度。

在年的一天,昂内斯教授意外地发现,将汞冷却到时,汞的电阻会突然消失。随后,他又发现许多金属和合金都具有上述特性。由于它的特殊导电性能,昂内斯教授称之为“超导态”。因为“研究物质在低温下的性质,并制出液态氦”的杰出贡献,他获得了3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当然,超导现象出现的基本标志,除了昂内斯教授发现的零电阻效应外,还有一个迈斯纳效应。这是在1933年由荷兰的迈斯纳和奥森菲尔德共同发现的。所谓迈斯纳效应,就是当金属处在超导状态时,这一超导体内的磁感应强度为零,把原来存在于体内的磁场排斥到超导体之外去了。

自从发现超导电性以来,人们几乎立马就认识到超导技术有广泛应用的潜在价值,世界各国都花了很大力气开展这方面的工作,但是超导转变温度太低,离不开昂贵的液氦设备。为了使超导材料具有实用性,人们开始了探索高温超导的历程。

然而在没有有效理论指导的情况下,对于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是极端辛苦的,只能用穷举法,对每一样材料进行试验。后来甚至知道上千种物质具有超导特性,可是它们的转变温度都在液氦温度附近或在1K以下,根本没有利用价值。

从年至1986年的七十五年间,超导温度由汞的只提高到,其中辛苦由此可见。但昂内斯教授非常幸运,因为他发现超导态时所用的汞,便是当时能找到的最好的高温超导材料。

孙元起写这篇论文时,遇到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中国现在根本没有能制造出液态氦的设备。要知道,昂内斯教授经过千辛万苦,才在1908年实现液化氦气。没有液态氦,就不可能发现汞的超导特性。有鉴于此,孙元起只能抛弃汞,而换用另外一种物质:氮化铌。

氮化铌其超导临界温度可达15K,是1941年由德国物理学家阿瑟曼发现的。这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超越液氦区的超导材料,在液态氢中就可以实现超导。而英国物理学家杜瓦经过二十余年的研究,早在1898年就已经首次液化了氢气。所以孙元起只要指导实验室采购来相应的设备和材料,稍加实验,这篇论文就可以新鲜出炉了。

有足够的银子,液化氢和氮化铌倒也不难买。从八月份初开始筹备,到现在这篇论文已经可以收尾了。

为了提高《私立经世大学学报》的知名度,孙元起打算将这篇文章用中英文刊登在学报上,然后把它分别寄送给英、法、美、德、日等国家的物理学会和主要大学、研究机构,让他们知道中国还有一份叫《私立经世大学学报》的学术期刊。

相信接到学报,阅读这篇《超导体与超导电性》之后,一定会有很多科学家,设法去做如下两件事:第一,订阅这份学报;第二,验证试验,成功后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无数材料的试验中去。

但这些试验绝对是“高能耗”:耗时,耗力,耗钱,又没有什么产出。除了推动低温物理学的发展之外,大概只能发现一大批没有任何价值的超导材料。因为孙元起相信,至少在未来三十年间,很难找到比氮化铌更好的高温超导材料论文快修改完的时候,办公室的门突然被推开,闪进一个人影,然后迅速掩上门。孙元起吓了一跳,连忙放下笔,站起身来打量来人:年近三十岁,穿着学校的校服,看上去似乎有些面熟。要说是学校的学生,却又不像,因为学校里年龄大的都是1901、1902年招进来的,自己多少认识;新招进来的学生,自己虽然不熟悉,可都已经年青化,最大的也就二十二三岁。

看着他鬼鬼祟祟的样子,孙元起严肃地喝问道:“你是谁?来办公室干什么?”

第一二六章易水萧萧人去也

一二六、易水萧萧人去也

那人朝孙元起一抱拳:“学生吴越,拜见孙先生”

吴越?孙元起表示不认识,不过既然人家寻上门来,自然不好冷面相待,便说道:“请坐”然后转身提起热水瓶给来人倒茶。

吴越趁这个间隙下打量办公室的布置,见孙元起端过茶碗,说了一声“谢谢”,然后笑道:“校园建设得那么漂亮,办公室却如此寒素。古往今来,能为此者,不是大奸大恶,便是克己圣贤孙先生您是哪一种?哈哈哈。”

孙元起见他之前行径已经有些不满,如今听他说话也不着调,心中大是不喜。碍着他是客人,压住怒气,和声问道:“不知吴兄此番前来,有何见教?”

“孙先生真是贵人多忘事啊”吴越尝了一口热茶,然后放下茶盏,接着说道:“前年四五月间,孙先生赴美,曾在横滨逗留。学生在《新民丛报》社与先生曾有一面之缘,想来先生已经尽忘了。”

前年?《新民丛报》社?孙元起想了半天,才想起曾和惹祸包刘斌去拜访梁启超,结果遇到一群热血青年的事儿。那群学生有二三十人,孙元起又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加上已经过去两年多时间,如何能记得有没有面前这位吴越?

当下孙元起拍拍脑袋:“敝人记性不好,浑然记不得了。抱歉抱歉只是吴兄为何突然大驾光临敝校啊?”

吴越微微一笑:“学生只是想来问先生几个问题,然后便去刺杀清廷出洋考察的五大臣。”

“哦,问问题,那问吧”孙元起本来还很随意,突然提到“刺杀”两字,手中一晃,茶杯中的水都溅了出来,“啊?你要去刺杀出洋考察的五大臣?”

“是啊。”吴越浑不在意,娓娓说道,“本来,排在我暗杀名单上前几位的是鞑子叶赫那拉、铁良,包衣奴袁世凯、张之洞、岑春煊,也轮不到这五个。只是叶赫那拉躲在深宫里,平常寻不到机会。

“铁良也是我最想杀的这个狗鞑子乃是满洲少壮派的领袖,曾大肆收刮我东南各省汉人的民脂民膏,提取上海海关的银子达数十万两之多;又电告日本方面,只许满洲游学生学习军事和警察,却不许我汉人学生学;此外,又编练京师八旗兵,专门来防备我汉人。这个狗贼一死,载振、良弼这些鼠辈必然大兴手段,压制我汉人,将不尽灭我汉人不罢休。那时候,满汉冲突愈演愈烈,我汉人才能乘势而起,光复中华“可惜铁良,还有袁世凯、张之洞、岑春煊这些为虎作伥的汉奸,平日里都深居简出,出来也是前呼后拥的,实在是没机会得手”

孙元起听了他激烈排满的言论,本来就有些不以为然;又听他打算刺杀推翻清朝两大功臣袁世凯、张之洞,不觉摇了摇头。

吴越见孙元起摇头,不觉睁眼怒视:“你觉得这些人,有那个不该杀么?”

孙元起解释道:“推翻满清统治,我自然是非常希望的。不过对于制造满汉对立,却觉得有些过了。毕竟经过这数百年的交流融合,满族已经彻底被汉族化,成为中华民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必要再强分彼此,制造冲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