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第一强兵-第2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关键时刻,他也在紧锣密鼓的联络各方盟友,扩大己方的胜算。若非北上的使者得到了公孙瓒肯定的答复,王羽还真就未必会在平原与匈奴人决战,说不得要另觅他法。
这一战公孙瓒肯定会来,之所以来晚了,八成是被大雪耽误了行程。幽州铁骑的主力追杀袁绍的千余残兵,应该也不会出什么意外,公孙瓒没和赵云同归,这里面恐怕就有些说法了。
大胜之后,河北的势力只剩三家,青州最强,幽州、黑山相对都要弱很多。能凭借强弱分明之势,让两方盟友顺利易帜最好不过,可都是一方诸侯,谁能甘心放下手中的权柄呢?
张燕的表现,就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黑山军的态度。
除了在战场上并肩作战,张燕完全没有进一步的表示,既没有主动来拜见,也没有派遣使者来听候调遣。目标一致,但各打各的,这就是盟友关系,而非附庸,下属什么的就更是远远谈不上了。
在青州众幕僚的眼中,凭借自家主公对黄巾军的态度和以往的经历,收服黑山军,应该是最容易的,可现在看来,大家都把这事儿想得简单了。
而公孙瓒,老实说,没几个人觉得,对方会坦然的表示臣服。那是个相当骄傲的人,让他臣服于一个后辈,恐怕不是一年半载能调整得过来的。
不过,不肯臣服,和不主动来见,却不是一个概念。
如果主动来见,至少对方承认了青州的强势地位,在今后的相处中,会慢慢的潜移默化。若不肯来,这其中的缘由就耐人寻味了。春秋无义战,最糟的情况,演变成两家反目成仇,也不是完全不可能的。
如果是那样,无论对青州的大业,还是对主公的名声及心理,恐怕都是不小的伤害啊。
赵云的灵敏感知,主要是在战场上,对政略却没太多心得,虽然感受到了凝重的气氛,却没理解其中的含义,不过他的解释倒是很清楚。
“公孙将军此刻正在鄃城外围城,派了一名传令兵过来,正要调田将军去攻城呢。”
“攻城?鄃城里还有兵?”王羽愕然,和贾诩对视一眼,却也只看到了疑惑,他搞不清楚公孙瓒这又是闹得哪一出了,抢地盘?太急了吧?何况鄃县也不是啥战略要地啊,抢来干嘛?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涉及面却不少,赵云想了一会儿,才想出了个最简明扼要的答案:“袁绍跑进去了……”
(未完待续)
四二三章 骂死袁绍
虽然打了很多败仗,但袁绍一点都不蠢。
他不肯舍弃部队孤身逃亡,倒不是他舍不得那仅存的几百骑兵,而是他担心没了护卫,随便遇到点什么意外,就把他给结果了。
不过,赵云的追击依然让他心生警惕,为了确保安全,他在路上稍稍停了片刻,将身上的紫袍玉带脱了,找了个替身换上,自己和几个心腹都换上了小兵的衣服,这才重新上路。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袁绍的布置还真就奏效了。
没人知道幽州铁骑出现在面前的那一刻,袁绍是个什么心情,惊骇想必是有的,但庆幸可能也同样存在。
七百残兵在数千铁骑面前,连战意都提不起来,更别提抵抗,或者坚持多长时间了,瞬间崩溃。真正给公孙瓒造成麻烦的,只是如何排除溃兵的干扰,抓住仇人而已。
这点小麻烦,当然不会成为真正的困扰,幽州铁骑可是奔着参与一场旷世大战来的,最后变成只能追杀一股败兵,从上到下都憋着火呢,行事自然也是雷厉风行。
没用多久,袁绍的替身就被抓到了,公孙瓒兴致冲冲的赶过去,一看,赫,是个假的!当初暴怒,命令麾下骑兵全面展开扫荡,一个小兵也不能放过。
袁绍狡猾着呢,他也不指望能从幽州铁骑的追击中逃远了,而是就近跑去了鄃县。
过程当然惊险万状,先是郭图落马,生死不知;然后是逢纪舍身护主,被幽州骑兵用套索抓了去;最后辛评因为坐骑被射伤落了后,被幽州骑兵走马活擒,以至于袁绍进城的时候,身边只剩了一个辛毗。
鄃县,曾一度作为袁绍的屯粮中转之所,一直留有一支数百人部队防守。此城的城防曾经由张颌整饬,相当之坚固。
有鉴于此,王羽在夜袭取胜后,也没打算徒耗军力来取城。反正只是个中转地,城里也没多少粮食,等正面战场分出胜负,城里的守军不是溃逃,就是望风而降,到时候直接派人接收就好了,何必还费力攻城呢?
结果,谁都没有想到,这里竟然成了袁绍最后的庇护所。
辛毗曾作为张颌的副将,在鄃县守城,对城内的防务很有了解。为了不动摇军心,他并未将前方战况告之城内守军,也没有宣布袁绍的身份,只说自己在路上遇袭,然后就指挥守军布防守城了。
城里兵力相当有限,多半都是老弱,远谈不上什么战力。但公孙瓒带的都是骑兵,又赶上天降大雪,只要城头有人防守,他就攻不下城来。
被仇人再次摆了一道,公孙瓒也是怒不可遏,虽然理智尚存,让他没有强令骑兵攻城,但他依然不打算就此罢休。赵云赶到鄃县的时候,正遇上公孙瓒大发雷霆,让人去找田楷,待步卒过来攻城呢。
“这简直……”
众人听罢都是面面相觑,脸上都是想笑又不敢笑的神情。
这件事实在太让人无语了,谁能想到袁绍这么顽强呢?简直就像是个拍不死的蟑螂似的,这样都能让他逃出生天……好吧,说逃出生天不太恰当,鄃县弹丸小城,又在如今这种情势下,旦夕可下,袁绍顶多也就是多苟延残喘几个时辰罢了。
但公孙瓒的恼火也可想而知,这场河北大战的起因,不正是因为袁绍图谋冀州,拿公孙瓒顶缸吗?临到末了,袁绍又来了这么一手,肯定勾起了白马将军相当不愉快的回忆,所以他才跳着脚要攻城呢。
不过,对青州来说,这是个好机会啊!以贾诩为首,不少幕僚的眼睛都亮了起来。
“这可不巧了,法式兄率军追击高干、焦触等人,此刻怕是已在十数里之外了,想找他回来,再赶三十里的路去攻城,恐怕有些为难。”王羽向跟在赵云身后的那个传令兵摊了摊手,表示爱莫能助。
“这……”那个传令兵看看天色,头上冷汗都下来了。
有心请王羽调兵帮忙攻城,可看看青州将士几乎每个人都血染征袍的模样,他又哪里开得了口?何况,这一战本就打了很久,冬天白日又短,眼见着就夕阳西下了,让人连夜攻城这种事,怎么开得了口?
自家主公眼下气得冒火,倒是有连夜攻城的心思,但在礼数方面,多少就有些不讲究了。自己只是个亲兵,直接找田楷传个命令倒是没问题,可哪有资格和王君侯当面对话?对方可是一战全歼了两万胡骑的当世名将!
单将军他们不提醒,心思也不难猜,无非是不想两军就这么合而为一,失去自己的地位。可自己就倒霉了啊,这要是行差踏错了半步,对两军关系造成不利影响,那可真是百死莫赎了。
贾诩轻咳两声,很及时的提议道:“咳咳,启禀主公,公孙将军既然要除恶务尽,以属下看来,不如我军就成人之美,助公孙将军一臂之力吧?”
公孙瓒的脾气极为直率,对这种人以实力威逼是没用的,不断的施恩才是王道。只要他拿了你的好处,他就会不好意思,时刻想着回报,而且回报往往还比付出的丰厚很多。
现在让幽州军易帜,对方多少还有些不甘愿,但只要双方的关系维持下去,青州这边不断施恩于人,最后,公孙瓒实在拿不出什么回报,想必也就只能以身相许了……嗯,词不太贴切,但意思是没错的。
现在就是个好机会,依照贾诩的想法,自家可以专门挑点伤兵,然后再让徐晃辛苦一下,带队走一趟。反正攻城也不费事,但肯定能把公孙瓒感动得不轻,等对方一冷静,再想到先前的失礼和迟到,这负疚感肯定要爆棚啊。
那传令兵更是感动得一塌糊涂,望向贾诩的眼神都泛着光。
“文和此言甚是,”众望所归下,王羽点点头,下一刻,却是话锋一转道:“不过出兵就不必了,虽然先前缴获了些攻城器械,可这么远的路,天色又晚,就不必费这周章了。”
“可是,主公……”贾诩急了,连连向王羽打眼色,倒是那传令兵没表现出太大的失望。受人恩惠总是要还的,袁绍和幽州的仇,也不差这一晚上。
就在他准备告辞去寻田楷的时候,忽听王羽又道:“要解决袁绍,其实很简单,用不着兵马,只要正平走一趟就解决了。”
“……君侯所言者,可是祢衡先生?”传令兵稍一迟疑,脸上的神色就转为惊喜。
“正是。”王羽笑答,然后又冲着祢衡点头示意:“正平,这次要辛苦你走一趟了。”
祢衡一拱手,信心十足的说道:“主公言重了,一抒胸臆的好事,哪里谈得上辛苦?主公只管放心,某去去便归,要不了一时三刻,就送那袁绍上路。”说罢,便翻身上马,西向而去。
那传令兵如获至宝,拱手向王羽称谢,然后快马加鞭的追了上去。
“主公,施恩于幽州,不是既定之策吗?”贾诩目送一行人走远,这才幽幽道:“袁绍一生没受过多少挫折,优越感足得很,如今穷途末路,再被正平言辞攻讦,想必过不得今晚。可是,这样一来,公孙将军的恶气倒是出了个痛快,但我青州此番的恩德,怕是落不到实处啊。”
“此一时彼一时。”
王羽从头上取下铁盔,摇摇头,意味深长的说道:“当初本将料定,此战若胜,张燕必降,如此一来,冀州东西便已连通,大势已定,可以专心于招抚幽州之事。可张燕若有其他想法,河北就是三方并立……呃,好像还不止三方,招抚幽州就不需要那么急切了。”
“不止三方?”贾诩细想了一下,果然想起差点被忽略的一个势力来,沉吟道:“您是担心……”
“刘虞与伯珪兄争持已久,想必也是有些实力和手段的,青州、幽州并作一路,张燕若有心自立,难保两边不觉自危,联手自保,这样一来,河北就又成了两强争锋之势,明年恐怕也消停不了,这才是最大的麻烦。”
王羽深邃的目光一直看着河畔的那杆黄色大旗,张燕的选择让他很意外。
以他所知,对方不是个有野心的人,除了和袁绍一直作对之外,与其他诸侯的关系都还不错,在曹操平定河北之后,他也没有逆势而行,选择了归降曹操,作为黑山军的最终出路。
目前,自己的势力的确比不上历史上平定河北后的曹操,但相对而言,河北霸主的地位应该已经难以动摇了才对。再说,自己对黄巾和平民的态度,应该比曹操更强吧?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呢?王羽很是疑惑。
这些问题可以留在后面慢慢想,但有一点是确定的,那就是青州明年,甚至今后的两三年内的目标,不是打仗,而是休养生息。将此战的战果完全消化前,有些仗当然是避不过的,但却不宜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一切行动,都应该以此为准则。
如果张燕的确有什么想法,为了回避大规模战事,就应该让河北的各方势力变得相对均衡,而不是一方独霸。
此外,焦触等人的突然脱逃,也很诡异,按理说,这些人没必要跑,除非……“报……”信使的到来,打断了王羽思考的同时,也揭开了一部分谜团:“田将军回报,追击战已终结,高干、焦触等人损失了过半兵力后,分别得人接应,田将军擒得蒋奇,问明了部分缘由,不敢轻进,故而遣使向主公问计!”
“报……”没等王羽详细追问,又是一骑快马急速而来:“裴、周二将军求见主公。”
(未完待续)
四二四章 幽州牧刘虞
刘虞。
一个名字瞬间在王羽的脑海之中闪过。
对这个人的资料,王羽倒有一多半是从贾诩、貂蝉那里听来的,因为此人与公孙瓒不睦,算是个间接的敌人,收集他的情报就成了很有必要的任务。
没什么太特殊的,和另外几位远离京城,雄霸一方的宗室一样,这位幽州牧也是在洛阳大劫前后,出京的勋贵之一。
此人名声很好,特别是在士林圈子里。他身为高官勋贵,平日饮食,每顿却最多只吃一道荤菜,节俭之名远播在外,为诸多名士所传颂。
表面上看,刘虞是个好人。
不过,王羽已经不是小学生了,不会拿这种幼稚的标准来评价人物。刘虞是这个政治人物,而且是相对出色的一个,春秋无义战,政坛中又哪里有什么好人?
一顿只吃一道荤菜?要知道,这可是汉末,人竞相食,天下大乱的汉末,有人肉以外的肉吃就不错了,还按份儿论,以为自己实在吃自助餐么?
王羽对此嗤之以鼻。
他在这个世界混得风生水起,百战百胜,并不仅仅因为他的武力有多强,他真正领先于这个时代的,是超越两千年的见识。
包括今日之战在内,他出道以来用过的战法都是后世总结出来的成名战术;对政治人物的认知,除了书里记载的之外,在后世那个资讯爆炸的时代,对政治人物的挖掘,作秀手法的了解,也起到了相当大的作用。
在王羽看来,这刘虞是不是好人很难讲,但此人一定很擅长包装并推广自己。
其实这个时代的名士多半都是这样,王羽见过的高层人物当中,大概也只有董卓、孙坚,以及公孙瓒这几位是另类了。
此人会出现在平原附近倒也不奇怪,河北的实力就这么几股,但凡是有志于天下者,又有几个人会对这场大战不关注呢?
“把蒋奇带上来,请裴、周二位将军来。”
田楷做事颇有章法,意识到刘虞有可能加入战团后,他采取了相对稳健的应对方式,一方面重整队列应变,另一方面将知道点内情的蒋奇送回来,让王羽亲自审问。
“罪将拜见王君侯。”蒋奇此刻的形象颇为狼狈,鼻青脸肿,头发披散着,脚下的靴子也没了一只,冻得哆哆嗦嗦的样子,看起来很是吃了一番苦头。
看着形象就知道,这人已经被田楷狠狠收拾过了,王羽也没心思跟他立威或废话,直截了当的问道:“说说罢,蒋将军,尔等为何要逃?”
“君侯明鉴,罪将,罪将也是被蛊惑的啊!都怪尹楷那厮……”
蒋奇扑地大哭,哭的这叫一个凄惨,他一边哭,一边解释道:“君侯宽仁,知道罪将等人胆小龌龊,许我等在旁观望,其时君侯扬旗踏阵,威势无双,我等无不气沮色变,为君侯虎威所慑,只想着整顿兵马来降,在君侯马前负荆请罪,结果,尹楷那厮却突然说……”
他一边给自己开脱,一边溜须拍马,颇花了一些时间才把事情缘由说清楚。说话间,裴、周二将也到了,见状不敢打扰,向王羽行过礼后,站过一边,权且旁听。
“他说……”说到尹楷,蒋奇切齿痛恨的样子不像是假的,可提及对方的言语,蒋奇却吞吞吐吐起来。
王羽眉头微皱,显得有些不耐烦,众亲卫见状,纷纷呼喝出声,以示威吓。蒋奇被吓得面白如纸,冷汗直流,眼见着就要崩溃了,却只是不敢说。
王羽注意到了对方的异样,想一想,明白了,他抬手止住亲卫们的威吓,笑问道:“是不是你们对本将开的条件不满,尹楷以此挑拨?”
“对,君侯英明,尹楷那贼就是这么说的!”蒋奇如蒙大赦,赶忙接口道:“此贼心术不正,但口舌却着实了得,一番说辞,把大家都说的都是动了心。焦触便问他,说此战后,河北已尽属君侯,纵逃,又能逃到哪儿去?总不成去兖州投刘公山或曹孟德吧?”
王羽问道:“然后,他就建议你们去投刘虞?可此地离濮阳固然不近,蓟县更是远在千里之外吧?”
“君侯明鉴,蓟县固然很远,不过尹楷说了一件事,他说王门名义上虽降的是袁绍,实际上却听命于刘使君。如今此人就在河间,将幽州兵马压制得苦不堪言,连治所乐成都丢了,所以……”
王羽听得一愣。
王门叛变叛的本来就挺突兀的,若说是觉得公孙瓒前景不好才叛吧?当时偏偏赶在王羽先后击败刘岱和曹操的当口,那时的形势再差,也不可能比袁绍刚拉起同盟,四面合围的时候更差吧?
而且王门的军力也算不上有多强,就是公孙瓒从来投的义勇中随便挑了点人,派给他稳定地方的,结果一换了旗帜,王门就把邹丹等几个地位、实力都在他之上的同僚打得落花流水。
窝里斗比打外敌强十倍,有这种属性的部队,王羽也知道,明末的关宁军、秦军就属于这种类型。但现在是汉末,公孙瓒治军用的也不是明朝士大夫那一套,王门战斗力暴增显然是得了外援。
放在平原大战前,王羽或许会以为援助王门的是袁绍。可仗打到现在,袁绍的实力已经很清楚了,若是他还有这么强的一支力量,岂会一直坚持到最后一刻,发现事不可为才逃跑?
眼下邺城都只有几千老弱残兵驻守了,袁绍会分兵去给王门助战?
显然不会。
有动机,也有实力这么做的,也只能是刘虞了。
他和公孙瓒不止纠缠了一两天了,他名声好,身份高,离间一两个公孙瓒的部将又有何难?他与袁绍是同盟,见曹操、刘岱败退,想给袁绍点支持,挽回部分颓势,同样不奇怪。
等到双方决战,刘虞鞭长莫及,无法向袁绍提供直接帮助,但埋下一两颗钉子,在关键时刻发挥点作用,也是理所应当了。
尹楷就是这颗钉子,他起不了左右胜负的作用,但挖角还是可以的,于是就有了冀州四将的突然溃逃。
可惜尹楷没算清楚,他本以为田楷会全力追杀高干,不会搭理他们几个无关轻重。没想到他们一跑,倒是帮了高干的忙,分担了火力。
由此可见,这人的聪明,纯属小聪明,成不了什么大事。
王羽根本没把冀州四将的那点部队放在心上,现在虽然还没统计完,但他的俘虏营内已经堆满了人,降军?他只嫌太多!
龙凑之战中,冀州五万大军覆灭,俘虏两万多;对张颌的攻击中,前后也抓了两千多俘虏;茌平之战,三万兖州军全灭,有三分之二的人成了俘虏;对曹操、颜良等小规模战事中,零零星星的也抓了三千多人;再加上清河之战,赵云和太史慈抓的一万俘虏;夜袭之战抓的两万多俘虏……青州军的俘虏是青州军自身的四倍!试问,王羽还要降军或者俘虏干嘛?
历史上官渡之战,曹操也抓了七万俘虏,结果愁得要命。用吧,怕不可靠;留着,还养不起;放了吧,又怕袁绍恢复实力,最后只好坑杀了事。
王羽肯定不会跟曹操一样做法,一口气杀掉七万精壮,就算是冀州这种人口大州,也是会大伤元气的。但具体的处理,他也必须得慎重行事,特别是现在又多了刘虞这个变数的情况下。
蒋奇知道的也就是这些了。田楷的部队打顺风仗犀利无比,追得极凶,他根本没看到接应的援兵,就被拿下了。不过即便他不说,来人的身份也毋庸置疑了。
说完自己知道的,蒋奇就开始求饶了。他近乎全程的观看了整场大战,对王羽已经怕到了骨子里,当面面对,尽管对方的态度一直很平静,可他还是感受到了一股巨大的威压。
“把他带下去。”王羽随意挥挥手,示意侍卫将其带走,这么个没用的废物,杀不杀无所谓,留着说不定还能派点用场。
“多谢君侯,君侯不杀之恩,奇永世不忘,来世必衔草结环,以报……”
蒋奇被拖走了,王羽转向了另外二位来客:“元绍辛苦了,这位就是元福了吧?”
“末将不敢当。”
“末将周仓,参见主公。”
周仓长得很有特色,也很显眼,黑山军发动进攻时,就是他冲在了最前面。勇气、武艺俱佳,心性也不错,更重要的是,此人的立场很坚定,从一开始就是因为仰慕自己而来的。
对这个黑大个,王羽很满意——这是第一个被他虎躯一震,就纳头便拜的名将。
温言勉励了几句,问明二将将部属一同带了过来,王羽问起了张燕。
“张平难不肯来见本将,是有何为难之处吗?”
裴、周二将对视一眼,决定由口才更好的裴元绍回答问题,不过裴元绍说话时却显得很是迟疑:“其实,此事与那位幽州牧刘使君,也有些关联……”
“哦?”王羽眉头一挑。
周仓是个爽快人,不耐烦同伴的吞吐,一把将其推开,直截了当的说道:“开始一切都好好的,燕子和俺说过几次,都说主公您仁义,对咱们黄巾不另眼相看,大伙跟了您,肯定有好日子过。后来他突然就变卦了,俺开始还在纳闷,后来当当……”
“就是王当,也是大贤良师亲授的徒众。”裴元绍插嘴解释了一句。
“嗯,当当私下里告诉俺,燕子和刘虞的使者见了一面,那使者倒是没说主公您的坏话,反倒是一直在称赞您,当当他跟俺一样,也没读过书,搞不懂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