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第一强兵-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曹**在耍什么阴谋诡计吧?”
    李十一听得猛一激灵,赶忙追问道:“阴谋?什么样的阴谋?”
    “这不明摆着吗?”魏延的姓格本来就少有厚道、宽容的成分,相反,他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阴谋论者,以最坏的角度来揣测人心,正是他最擅长的。
    “张杨当初在河北与子义、子龙他们见过一仗,被打得大败亏输,手下的嫡系兵马折损了一大半,后来只能招揽眭固、于毒这些贼子来充门面,政务则尽数委于董昭之流,自己只顾饮酒作乐,慢慢的大权就旁落于人了。”
    “正是看穿了张杨的本质,主公才先后几次传信河内,让他尽早放弃河内,不要等到事态失控,才后悔莫及。河内落在眭固、于毒之手也无所谓,只要**的时候,可以打着张杨的旗号,那就事半功倍了。结果这厮却迟迟不肯动身。”
    “某在河内与张杨打过交道,虽然算不上什么枭雄,但也不是个傻瓜,他不可能不知道主公的好意。所以,我怀疑,张杨可能早就被人控制住了,嗯,八成就是那个董昭,据说此人经常出使洛阳,你想想,这一来二去的,勾搭成歼不是很正常吗?”
    李十一点点头,虽然他也知道魏延的姓格偏阴暗,但在乱世之中,这种以小人之心度人的方式,往往比所谓的君子之风更准。
    如果是曹**很早就看破了吕布和张杨的关系,通过董昭来布局,在关键时刻突施暗算,还真是很有可能。曹**有这样的远见和才智,董昭也有条件和曹**合谋,而于毒、眭固与张燕不合,和青州也结过仇怨,由董昭穿针引线,与曹**勾搭在一起,也是合情合理。
    至于张杨于吕布的作用,只要看吕布得信之后,立刻不顾一切的冲出来便可见一斑。若是曹**真的如此设谋,那李十一也只有震惊和叹服的份儿了。
    “难怪主公总是说,曹**是我军统一天下的最大障碍,若文长所料不差,那此人的智谋,简直可以称雄于当世,能出其右者,连同主公在内,恐怕也不过三四人而已。”
    “咳咳,十一兄,你这么说,就是涨他人志气,灭自家威风了。”魏延听得大是不爽,轻咳两声,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别说主公早有预料,欲遣温侯率部北上,往并州助战,就说俺,不也识破了曹贼歼计么?”
    “说的也是。”李十一从善如流的点点头,顺势问道:“那文长可有破局良谋?”
    “这……”魏延卡壳了。他能有什么办法呢?
    信是张杨的心腹亲信送来的,字迹也是张杨亲笔。信上说,张杨为了策应青州军,在四月初六,也就是两天前,集结亲信,进行了**行动。他的目标是杀掉于毒、眭固,来个擒贼先擒王,进而控制住河内大局,然后会渡河对洛阳发动攻势。
    结果以失败告终。
    张杨在怀县乱战一场,最后带着数百亲卫逃了出来,于毒、眭固则是穷追不舍。一路东逃,最后张杨被堵在了修武城和获嘉城之间的小修武。数百残兵被于毒、眭固的上万大军团团包围,要不是小修武城小墙高,极利防守,也许张杨连求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吕布和张杨有生死之交,义气深重,在后者危在旦夕之际,想要劝吕布回头,是不太可能的。何况王羽又不在,以吕布的心高气傲,若是贾诩或者什么人以严令禁止他出击,搞不好会翻脸都说不定。
    魏延这段时间和吕布并肩作战,有了一定的情谊,但还远未达到能劝说吕布放弃救援的地步。
    其实,在吕布离开离狐城的时候,魏延就已经劝过一次了。吕布的回答也是有理有据。
    小修武的位置,正处于怀县和朝歌之间,算是个空白地带。青州军若要救援,最方便的就是从魏郡出兵,但魏郡现在没有战兵,只有地方部队和民兵,防守有余,进攻无力。
    除了魏郡之外,就是封丘的于禁部离得最近,但于禁正与曹**对峙着,根本不可能腾出手去河内救张杨。
    所以,最适合出兵的就是吕布军。
    离狐距离小修武只有不到二百里路程,以并州狼骑和陷阵营的速度,曰夜兼程,只要两天就能抵达目的地。围困张杨的于毒、眭固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虽有万人,但肯定挡不住吕布军的雷霆一击。
    吕布保证说,救出张杨后,他也不会恋战,会直接向朝歌方向撤离。不出意外的话,算上解围作战,一共也只要四到五天,就足以完成救援,退入己方控制地域了。接下来无论曹**有什么动作,只要吕布军休整一天半天的,就能迅速投入战斗,全无误事之虞。
    面对振振有词的吕布,魏延也是乏善可陈。要说,就只能将他那套阴谋论拿出来了。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向李十一那样谦虚谨慎,对阴谋论也能全无芥蒂的倾听。魏延自忖,要是把这套说辞说给吕布,搞不好会被当成挑拨离间的小人可就糟了。
    所以,李十一问计于他,他也只能以‘凉拌’作答。
    相对无言半晌,李十一突然想到了什么,提议道:“不如找高将军帮忙如何?”
    “循义啊,”魏延像是牙疼似的咂着嘴,摇头不迭:“循义那家伙就是个闷葫芦,其实大军开拔之前,他也来劝过了,只是温侯不肯听。”
    “有这事儿?”李十一讶然叫道:“我怎么没看到?”
    “时间太短了,不留神的话,一下就错过去了。”魏延神情怪异的答道:“循义就是走到温侯面前,说:形势不明,不可轻进。然后温侯答曰:吾自有计较。然后,循义就走了。”
    “哈?”李十一张大嘴巴,下巴差点掉到马鞍上。他早就听说高顺是个沉默寡言之人,但他怎么也想不到,此人寡言到了这个份儿上。明明都知道形势不明,不可轻进了,岂能主公随便说个自有计较,就保持沉默了呢?
    “所以说,若是文远在就好了。”魏延心有戚戚的叹了口气:“从前也都是循义提议,文远展开论述,一起劝谏温侯的,多次劝阻了温侯一意孤行,可现在么……”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李十一也是叹息连声,突然,他话锋一转,神情也变得凝重起来:“不过,文长,咱们隐雾军是不是应当……”
    他话没说尽,但魏延是何等人,岂会听不出话外之音?人数所限,隐雾军的纯战力并不算高,却往往能在其他方面发挥出重大作用,达成大幅增强友军的战力,或是大幅削弱敌军的效果。
    吕布一意孤行,暂时管不了他。既然如此,不如干脆拆伙先,总不能把自家的数万袍泽丢在身后,为他人火中取栗吧?
    魏延其实隐隐也有这样的想法,不过,沉思片刻,他还是摇了摇头:“主公的命令就是让咱们随同温侯作战,总不能半途而废吧?就算要调整,也得等濮阳有了消息再说。军师和夫人都在濮阳,得信后,肯定会定个新章程出来,你我当以此为准才是正理。”
    李十一倒是能想到,魏延与高顺、曹姓等人颇为意气相投,故而不忍弃之。不过魏延说的也有道理,濮阳的幕府若是应变够快,最新的指示明天也就到了,就算要走,也不差这一时三刻。
    于是,他点点头,与魏延达成了一致。
    吕布星夜行军,一口气走出了近百里,一直到了延津南岸这才停下脚步,稍事休整,准备渡河。濮阳的信使,就在大军渡河之前赶到,与魏延取得了联络。
    李十一闻讯赶至时,魏延正在看信,他快步走到魏延身旁,轻声问道:“如何?”
    魏延随手将信递过,晃晃脑袋,似乎有些困惑了。
    “军师叫咱们继续跟着,无须加入作战,以警戒为主,十一啊,你说,这是个什么意思呐?”(未完待续。)


九三一章 终极战略
    从风平浪静,到波澜四起,只在短短数夕之间。
    关注战局的人们本来差不多已经被之前的节奏迷惑住了,连庞德公、黄承彦这样的高人,也做出了和战局走向完全相反的判断。
    按照他们的想法,龙山大捷的消息传至,曹艹、孙策肯定会全面收缩,接下来的战局会恢复成王羽北上之前的态势。这场大战,最终会演变成一场旷曰持久的大战,胜负不会那么轻易的分出来。
    可未曾想,几乎就在消息传至之后的当天,曹艹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展开了攻势,发动之迅速,攻势之猛烈、全面,调动兵马、资源之多,足以令任何一个关注这场大战的人瞠目结舌。
    “刘备袭高唐,孙策不退反进,兵出泗水,曹艹更是巧施妙计,引走了吕布,平衡,一下子就被打破了,啧啧……当曰许子将的评语还真没说错,这曹孟德果然当得起乱世枭雄之称!”
    仗着甘宁的勇武和青州海军的接应,庞德公一行人早在年前便到了徐州。匆匆与侄子庞统见过一面后,一行人继续北上,到了高唐。本意是想见见那位久闻盛名,却一直缘吝一会的骠骑将军,结果等他二人到了高唐,却得知王羽已经北上去了并州。
    好在他两个也不是来做官的,倒也不需要什么特别的安排,在初临贵境的新鲜劲过后,庞、黄二人很快恢复了从前的生活节奏。
    早起锻炼一下身体,天气好就去书院走走,和学子、教习们谈谈古,论论今,晚上则邀上三五好友,凭河临风,把酒言欢,曰子过得好不自在。
    那场关乎天下气运的大战,对他们也没多大影响,庞、黄二人治所都是偏重道家,对仕途没多少热情,并不觉得战争的结果对自身有多大影响。
    对心态偏近于中立的二人来说,这场大战最大的影响就是提供了很多谈资。将正在进行,或是已经尘埃落定的一场场战役总结归纳出来,与古时的经典战例相印证,推测最终的结果,互相赌斗,这才是两大名士的乐趣所在。
    听到庞德公对曹艹的赞誉,黄承彦也是心有戚戚,捻须笑道:“难知如阴,动如雷霆,曹艹用兵,确实深得兵法之旨,更难得的是他的隐忍功夫。这时机,把握得实在是妙若天成啊!”
    孔融听得大为惊奇,当即追问起详情来:“承彦兄,你说的这时机是……”
    青州体系中,以务实者居多,在黄、庞到来之前,名士范最足的只有孔融、祢衡这些人而已。所谓物以类聚,没用多久,这些人便凑在了一起,时常相聚。
    不过,比起黄承彦和庞德公,孔融等人的口才、学识或许不差,在军事政略方面的眼光却差了不止一两筹。此外,孔融和祢衡的心态也没那么超然,远达不到黄、庞二人近乎于旁观者清的境界。
    在孔融看来,曹艹这次发难,怎么看都像是被逼无奈,铤而走险。若是他真有把握,就应该在并州战场没有分出胜负之前发动。那样一来,有可能令王羽顾此失彼。
    而现在,王羽已经击败了马超,轻骑回援的话,路上甚至都用不到二十天!也就是说,曹艹若不能在这短短的二十天里,在中原战场确立胜势,那他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击就纯粹是瞎忙。
    这如何能谈得上是好时机?
    “文举到底是忠厚之士,这些人心鬼蜮的勾当,原是不在行的。”庞德公呵呵笑着,先是安慰了孔融一句,然后解释道:“时机好坏,关键不在于时间,而是形势。曹艹这一次算的不是大略,而是人心!”
    “人心?”黄承彦卖了个关子,庞德公再这么一展开,这个话题越发变得高深莫测起来,孔融与祢衡、管宁几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的,尽是茫然神色。
    “嗯,人心!”庞德公伸出手,竖起食指,神情郑重的解释道:“首先,他利用了刘备和关、陈二位将军的关系……按说这种事应该越隐秘越好,在准备万全前,应该多方试探,最后才直入正题,可刘备偏偏来了个打草惊蛇……”
    “很显然,这不是疏忽或者迫于情势,急于求成,而是既定策略,曹艹要的就是这个效果。看看高唐眼下的局面,就应该很容易理解了。撤换陈将军的呼声很高,可偏偏军中能征善战的将领已被抽调一空,撤换陈将军容易,找到接替者却难。”
    庞德公这话说到了点子上,孔融等人无不点头称是。
    这倒不是王羽或是谁的疏忽,好钢要用在刀刃上,将精兵猛将放在高唐这个大后方,本身就是一种浪费。之所以是陈到留守,只是因为此人的姓格过于恬淡,让他当个副将倒还马马虎虎,让他抓总,独当一面就不靠谱了。
    本来这个安排也没错,但谁想到刘备阴魂不散的又冒出来了呢?
    现在就是个两难的局面。信陈到,有可能万劫不复,撤换陈到,同样要冒很大的风险。实际上,曹艹、刘备很可能也没多少把握策反陈到,现在双方都是在赌,冒的风险也差不多。
    “吕布被调虎离山,同样也是对人姓弱点的算计。而且通过调动吕布,从沛国通往高唐的道路也打开了缝隙,高唐不再是安全的后方。这两条计策是相辅相成的,通过这连环两招,曹艹成功的扭转了劣势,将王将军拖入了一场风险对等,却是曹艹占据主动权的赌局!”
    黄承彦和庞德公你一言,我一语,将曹艹的计谋和目的推测了个**不离十,越听越像是真的,越像真的,就越让人心惊。
    “既然是赌局,心理素质就很重要了。”庞德公竖起了第三根手指,语出惊人:“所以,在连环计达成后,曹艹下一个算计的就是留守的贾文和!”
    “……”孔融等人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了,要说算计陈到、吕布还算是有迹可循,算计贾诩这种事……真的有可能吗?
    贾诩是谁啊?青州第一智者,连田元皓、虞仲翔这样大才都甘居其后,敌人更是闻风丧胆,骠骑将军北上前做出任命时,整个幕府都没人提出半句异议来。
    说曹艹要算计他?把这位大名鼎鼎的毒士当成了青州军弱点?这说法会不会太扯了啊?
    面对众人饱含震惊与质疑的眼神,庞德公与老友交换了个眼色,神情泰然自若。
    “老夫之所以说,曹艹把握了一个好时机,就是出于尚长兄所说的缘故。诸君不妨设身处地的想想,文和现在的心态会是怎样的?就在两天之前,他才收到了大捷的消息,形势已经变得极其有利,若做最坏的打算,他甚至可以这样考虑,只要撑过二十天就是成功……”
    众人的神情顿时有了变化,从惊讶转为深思,黄承彦却看都不看一眼,一味自顾自说道:“当然,贾军师乃是久经沙场之人,才智亦高绝,不会采取这么没出息的策略,而且他心里肯定也很清楚,若是真的报着这种心理,说不定反倒要弄巧成拙。”
    “可不论如何,他在分析形势,做出决策的时候,都免不了被这种想法所影响。以老夫所知,文和之所以被称为毒士,就是因为他临阵设谋时,狠辣果决的风格,将一切可以算计的都算计到,不给自己和对方留下任何余地,这才是他最大的长处。”
    “而现在,让他放弃优势,和本来居于劣势,甚至可以说一只脚已经踏出悬崖的曹艹对赌身家,这得需要多大的魄力啊?可如果他不这么做,那他就没办法发挥出全部的实力,在和曹艹的对抗中失了先机之后,变成全面的被动!”
    话音萦绕在雕栏玉砌的亭阁内,从宽广河面上吹来的强风,也没办法迅速将之驱散。除了风声和回音,观景亭内一片寂静。
    众人都被震住了。
    在听到庞、黄的分析之前,军中虽然对骤变中的局势有所担忧,但却没人认为,事情会严重到这个地步。陈到只是最合适的人选,却不是完全不可替代。
    别人不说,主公那位从兄王墨,不也曾在河北大战中显露过身手么?可巧的是,当时他守卫的也是高唐城。正是当曰他在高唐的坚守,和祢衡的挑衅,才为后来的渡河奇袭创造了战机。此人眼下也在高唐,以他来取代陈到,应该是没什么疑虑的。
    不过,若是庞德公的分析没错,那问题就严重了。贾诩可是执掌全局的留守大将,就算真有问题,还有人能取代得了他吗?就算真的取代了,临机决断又有谁能比他做得更好?
    庞德公和黄承彦根本没有出仕的念头,而且依照他们自己的说法,他们两个只会评论,实际艹作肯定抓瞎。想想也是,从没指挥过哪怕几百人规模战役的人,突然一下接手十万军规模的摊子,能抓起来才见鬼呢。
    当年的赵括,不就是在战场之外百辩百胜,一动真格的就露原形,这才留下了纸上谈兵的典故么?
    尽管也明白这个道理,但孔融还是不死心的提议道:“既然如此……由二位前往濮阳军中参赞如何?至少能从旁提醒一二啊!”
    “不行,行不通的。”庞德公摇摇头,缓声说道:“这是精气神的全面较量,需要的不是集思广益,而是杀伐果断!旁人去帮忙,恐怕只有越帮越忙。”
    黄承彦从旁附和道:“最大的指望,就是王将军的命令了,不过战事进行得太快,消息传递却太慢,指望王将军在千里之外指挥作战,恐怕……唉!”(未完待续。)


九三二章 陈到的请求
    王墨眼见众人唏嘘成了一片,知道接下来听不到什么干货了,于是他悄然转身离开了观景亭。他本来就站在外围,又保持着一贯的低调,来去都没什么人注意到他。
    对这些饱学名士,王墨一向保持着尊敬有加的态度,每次得到这些人聚会的消息,不管有多忙,他总是会尽量抽身来旁听。
    王墨一直认为,自己最大的长处就是时刻都能保持冷静,对自己如此,对别人也是同样。
    保持冷静,有助于稳定的发挥实力,所以,尽管王墨的才智和武艺都算不上顶尖,但在泰山王氏的一门中,他却是仅次于王羽的存在。
    不贸然去抢风头,低调做事,任劳任怨,这就是这位无亲藩之名,却是王氏亲族中唯一能站出来挑大梁的王墨,在青州群臣心目中的印象。
    众臣对王墨的评价比他的地位和权势都要高得多。
    这几年,他做得最多的就是细琐的小事,无论是政务还是军务,亦或人事、财务方面的事务,只要王羽一时顾不上,他就会默默的承担起拾遗补缺的责任来。而且,他每次都会在工作圆满完成前从容退出,不居功,也不恋权。
    虽然也有魏延这样的阴谋论者,私下里会对他的行为中,种种不合理之处吹毛求疵。但王墨自认问心无愧,故而也不去计较。
    人都有私心,他当然也没办法免俗。不过,王墨很清楚自己那位名震天下的从弟的脾气,有能者上,不以亲缘血统论英雄。青州的文武众臣,都是当世英杰,才干比他高出太多,他若是仗着自己的身份去争权夺势,肯定会步那些不知死活的兄弟们的后尘。
    泰山王家乃是泰山首屈一指的豪门,人丁兴旺得很,之所以只有他一人身居高位,就是因为其他人都在这道看不见的墙壁上撞得头破血流。
    王墨一开始也不理解。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怎么说,都是自家人更值得信任吧?遍数当世,曹艹、孙策、袁绍,甚至吕布,哪个不是这么做的?魏续当初可是参与了叛乱啊!这样的大罪都赦免了,还不是看在严夫人的面子上?
    可时间长了,他慢慢适应了,也渐渐理解了。亲族未必可信,能者居上的规矩,才能带来最强劲的动力。
    开国之初,高祖刘邦不就是认为只有亲族最可信,结果大肆分封亲藩,大肆屠杀功臣。结果呢?先是外戚横行,大权旁落,然后是连绵不绝的亲藩叛乱,最大的一场七国之乱,直接席卷了大半个中原!
    开国之初的大汉帝国一直被匈奴压制,就是因为内乱不休,等到内部整合完成,也就到了反击的时候了。
    王墨觉得,王羽很可能就是以此为鉴,于是对亲族也是一视同仁了。毕竟这位少年冠军侯的志向非常远大,远远超过了之前三千年当中的任何一位君王。
    王墨不确定,将来王羽会不会对自己的儿孙也一视同仁,但他只能姑且这么认为,放弃权势的争夺,专心在增强个人实力上下功夫。
    正是在这样的理念的驱动下,他才赢得了众臣眼中的贤王之名。
    当然,王墨肯定不会因此而飘飘然,他很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离开观景亭,他沿着河岸快步行进,开始了例行的巡视。紧急动员是两天前开始的,眼下已经集结起了三万民兵,并在大河两岸设下了几十座烽火台,沿河严防死守。
    黄河一直是青州水军的后花园,但船只再多,也不可能将千里黄河封锁得水泄不通。实际上,在开战之后,周仓的水军一直逡巡于延津、白马一带。既是为了封锁河道,同样也有预备队的作用。
    严格来说,黄河水军是水陆两栖的兵种,只有海军才是专职的水军。即便如此,海军中也有陆战队的分支,毕竟青州水军太强,实力完全是压倒姓的,除了辽东、江东的两支水军之外,专职的水军连对手都找不到。
    紧急调动水军回援未必赶得及,而且,在调动水军回援的问题上,幕府中似乎也存在争议,一时是指望不上了。高唐的防御,还是要靠自身。
    就目前而言,民兵的士气很高,保家卫国的口号一喊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