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虎臣-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人是马上民族,纵马疾驰是他们的骄傲,而他们对于斥候间的游戏一直很热衷,这种游戏类似于舞者在展示自己的舞姿,所以很受草原民族看重。
    这是主场的优势,一向怯懦的明人也敢玩这种游戏,这种举动无疑激怒了长生天的子民,为了不以多欺少,几十名满头发辫的蒙古骑兵毫不示弱的迎了上来。
    游骑之间有他的规则,也是勇士表演的舞台,同时要显示自己的军威。
    可惜,这些明军骑兵斥候都是周虎臣的**,他们从不遵守那些刻板的所谓规则,他们的眼中只有杀人才符合自己的生存观念,在他的理念中,死去的敌人才是最没有威胁的敌人,用最小的代价杀掉敌人是他们的职责。
    冲过来的蒙古游骑没有见过这种不使用弓箭的游戏,弛射虽然不精准,威胁有限,但毕竟还可以给敌对方带来杀伤,而明军这样直接蛮横冲击的方式不符合规则。
    明军不讲究规则,蒙古人讲究,这些勇敢的骑兵在飞奔中摘下了自己背后的战弓。
    蒙古人尊重传统,骑马用的短弓就是一个证明,他们一直在使用反弯弓,也就是复合短弓,这种弓自传入蒙古人手中已经使用了几百年之久。复合短弓比较短,力量不算太强,但也有它的特点,射速非常快,近距离射的极其精准,很适合在马上开弓放箭,它是蒙古人最喜爱的武器之一,而另一件武器就是弯刀,蒙古马刀。
    落后当然要挨打,这是不容辩驳的真理,当双方斥候的距离达到四十余步,明军斥候们已经纷纷抬起了手臂。
    没等这些长生天的子民射出手中的利箭,在他们的诧异中,火铳响了。
    精准欠缺,但杀伤姓不用质疑,被击中的后果更严重,因为这些斥候使用的是马枪,披甲弹在这个距离可以洞穿三层以上的重甲。这些可怜的牧民只穿着一件皮袍,而为了显示自己的勇猛,很多蒙古勇士干脆把自己的皮袍掀掉了,他们精赤着上身,高昂着头颅正在寻找自己的攻击目标。
    这是一次血的教训,而且要流很多血,因为收起马枪的明军斥候好像还没完,他们一伸手就掏出了短火铳。。。。。。
    没有和周虎臣骑兵有过接触的这些蒙古人不理解火铳,当然也不理解这种作战方式,但是。。。他们知道落下马的后果,再勇武的勇士也不会这样白白送死,感觉要完全悲剧的牧民们用快的速度收起自己的短弓,随后一个迂回留下了一半的人转身就跑了。
    斥候的作战经过短暂而简单,但这种短暂与简单让在高处观望的蒙古贵人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大清国会失败,会败的这样惨。
    这些明军不是以前的明军,明军骑兵也不是以前的明军骑兵,这是质的变化,一种全新的作战方式,而这种作战方式好像很适合在广袤的草原作战,很难破解。
    明军的斥候还在纵马不停在周围奔跑,而明军的骑兵大队也出动了。
    巴达礼和满珠习礼级别最高,也是这些蒙古骑兵的领导者,两人面面相觑,战还是不战?
    满珠习礼和建州人走的最近,他是大清的皇亲国戚,这个时刻不能犹豫,他果断的提出了了自己的建议:“大汗,我们是长身天的子民,岂容明人在自己的领地牧马,兵力占优,可以一战。”
    “我们还有纵深,不如。。。派几千人探探明军的虚实。”
    巴达礼很谨慎,这种谨慎未尝没有道理,完败清廷说明明军应该很强,自己对明军的战法也不了解,在这广袤的山地和草原,明军不可能比蒙古人更适应。明军素来靠补给供应才能够维持战斗力,广阔的草原和山地补给困难,增加纵身也是一种最佳方式。
    “那就让额森郡王出战怎么样?”巴达礼毕竟是名义上的大汗,满珠习礼必须要尊重巴达礼的意见,而左翼前旗的札萨克额森郡王是阿济格的大舅哥,让他出战有政治的考虑,也就是说,额森在这种情况下首先出战很合适。
    “多罗马图鲁郡王所言极是,额森郡王出战再合适不过,探探明军虚实也好。”
    这类似于协议出战,蒙古以部落为单位,因为每一名旗丁都是自己的力量,是自己统治的根基。蒙古人要为自己考虑,要为自己的生存考虑。额森当然要为自己的生存考虑,他不愿意做先锋,但不做先锋由不得他。大汉的命令必须执行,否则就要受到很严重的惩罚。
    为了不受到惩罚,带着满相不情愿,额森率领自己的四千余骑兵冲出了大队。
    “轻骑战术!”
    额森所说的轻骑战术就是游动攻击,就是不和明军硬碰硬的作战,这也是蒙古人最擅长的一种作战方式。额森可不傻,他大概知道明军骑兵的作战方式和强悍程度,自己远远不是对手,因为他的旗丁有人随同清军入关,也让额森对明军的战斗力有了基本的认识。
    明军来的速度很快,也很多,就在额森准备轻骑战术的同时,冲上来的明军却给他展示一个令人绝望的战术。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敌人要采用不同的战术。说着简单,但运用起来很难,因为战场的情况总在千变万化。孙大勇不是一个智将,在他的脑海中没有太多的智谋,但他有很多的优点,比如,从不畏惧战斗,从来是遵照命令行事。孙大勇信奉一个真理;周虎臣的指挥是最强的,他只要遵照周虎臣的命令去执行就可以解决一切。(未完待续。)


第332章 环形战造成的后果
    孙大勇采用的是骑兵环形战,这种战术自然是来自周虎臣。
    采用这种战术有孙大勇的考虑,因为这里的地形地势很适合这种战术。
    面前是一个南北贯通的战场,而两侧是高坡,横向宽度约三四里,这三四里的地形相对平坦,很适合骑兵作战。
    额森其实就是想采用袭扰战术,既然巴达礼要试一试明军的深浅,额森也就不客气了,为了降低自己手下的伤亡,他这种战术也是出于无奈。当然,额森打不过就要逃,如果明军不堪一击,他也不介意去勇敢一下。
    距离开始拉近,明军骑兵的队形是线型,而且有些偏右,速度好像也不算快。
    勇敢的长生天子民们开始嚎叫,这是即将冲击的前奏,而也就在这时,明军骑兵开始改成偏左斜向冲了上来,冲击的方向是蒙古骑兵的右翼。这是骑兵作战的常规战术,骑兵要闪出空间,而右手是持刀的手,双方正好可以交战。双发的速度越来越快,斜向冲击是接战的前奏,骑兵作战无外乎弛射和近身搏斗,当然,现在还有明军的马上火铳射击。
    很近了,双方骑兵已经进入了百步之内。
    突然间,明军的排头骑兵加大了转向角度。
    在蒙古骑兵的不解中,明军骑兵继续向自己的左前方奔驰,而且角度越来越大。紧跟着,这名排头骑兵的马枪举了起来。马匹的节奏是一种起伏状态,随着这种起伏和加速,这名明军骑手的战马形成了横向。
    火铳声冲破了隆隆的马蹄声,明军骑士的第一次击发落空了,因为没有一个蒙古骑兵落马。
    有第一声火铳就有第二声,就有无数声,而第一名排头的明军骑士毫不理会这些蒙古骑兵,他在继续飞奔,仿佛就像在逃出战场,并不愿意和蒙古人进行近距离搏杀。
    没有机会开弓放箭的蒙古骑兵终于有人被击中,一名骑兵身体明显的一震,他一头栽落于马下。这时候火铳声不断在响起,当冲上来的明军骑兵达到横向就会毫不犹豫让自己的火铳击发,随后他们紧跟着前方的骑士纵马而去。
    不停的有明军骑兵在跟上,在射击,也不停的再向前跟进。
    双方距离越来越近,而落下战马的蒙古骑兵也在增多。还没有进入弓箭的射程,蒙古骑兵只能埋头继续前冲,至于士气谁也说不清,反正要做出样子给那些贵人看,至于自己的生死,要靠长生天来保佑了,实在不行就要逃了。
    这时,排头的明军骑士已经在向回迂回,他身后击发过火铳的明军骑兵也在紧紧跟随,而这些骑兵的身后的骑兵还在击发自己的火铳。。。。。。
    赫然是源源不断,明军的骑兵在源源不断的跟上,飞奔、击发就是他们的任务,随后。。。纵马而去。
    最前面的骑兵归队了,后面的骑兵还在一个个纵马而上。。。。。。一个循环不断的圆形成了。。。这个圆不停在射出呼啸的弹丸,而它好像还在向前慢慢滚动。沉闷的火铳声无休无止,没有任何停止的迹象,这就是环形战术,也叫循环战术,周虎臣教授的战术,一种在小型骑兵作战中很有效的战术。
    这个战术的优点就是没有休止的攻击,骑兵只要按照指令行事,只需要击发自己的火铳,没有敌人可以靠近,建州人不能,被建州人征服的蒙古人更不能。
    生存的原则决定了蒙古人没有拼尽自己力量的勇气,不断的伤亡让额森果断的发出了撤退的命令,虽然这个命令看似及时,但还是有些晚了,因为蒙古人不了解火铳的可怕,也不了解明军的勇气和战术。
    巨大的圆形骑兵阵以极快的速度变成了椭圆形,横向的骑兵在增多,火铳声更加密集。避无可避的杀戮在继续,正在向前冲击的蒙古骑兵就是逃跑也需要回头的时间,而时间就是生命的消失。
    毫无还手之力的伤亡让额森痛得眼冒黑光,做好了充足的准备还要承受这样的巨大损失。我没有想和你拼命,竟然这样对待自己,没有天理啊!
    无论如何,额森的人还是逃出了这个巨大而又没有休止的圆形阵的杀伤范围,这种作战方式毕竟不是冲击姓的进攻,它需要一定的特殊环境和机会,对逃出攻击范围的敌人无可奈何。
    站在高坡观战的巴达礼黑着脸扭头看向满珠习礼,本来充满期待的满珠习礼也已惊呆了,他迷茫的看着前方的战场。
    短短时间就是不下千人的死伤,这样的骑兵太可怕了!
    只是听说很强,但这是强吗?这是明军吗?短短时间,眼前的明军骑兵没有损失一个人就取得这样的战果,这仗怎么打?
    “不可力敌啊!”看到满珠习礼的表情,巴达礼感慨了一句。
    满珠习礼的理解能力很强,他岂能不明白巴达礼的意思,不就是避其锋芒,做一个纵深的战斗方案,随后在采取相应的应对方法吗?
    “明军锋芒毕露,但这是我们的领地,我们还有数千里的纵深,让长生天的子民暂避一时,明军沿途必定补给困难,完全可以拖垮他们。”
    犹豫了一下,满珠习礼还是妥协了。他的发言无疑同意了巴达礼的意见,这等于回到了原始,使用拖延战术看风向,建州人
    的失败为什么要自己顶缸?以明军的习惯来说,他们不会长期占据肥美的草原,这丰硕之地将来还不是属于自己。
    生活在领地的牧民迁徙不难,收起蒙古包,驱赶着牛羊立刻就可以换一个地方去放牧,去生存,想要回来随时可以回来,领地照样是蒙古人的领地,如果。。。上面没有了建州人的压制。。。前景好像更美好。
    已经心惊胆颤的蒙古贵人们纷纷表示赞同,不过也有人不赞同,因为这里是喀喇沁部的领地,喀喇沁部首领固山贝子,扎萨克固鲁思奇布当然不赞同,可巴达礼随后的话让他只有把他的不赞同憋在心里了。
    “谁不听号令愿意和明军作战都可以,但若引火烧身引来无边的纷争,以后本汗不会派兵相助。明军此来。。不善,所以本汗会派使者与明廷联络,尽量避免战火的蔓延。咱们长生天的子民属于这片土地,明人不擅长牧羊,所以他们迟早会撤回去,将来,在场的各位谁也不会缺乏自己的牧马之地。”
    建州人的威压尚存,巴达礼的话很隐晦,但这种隐藏在内的话谁都明白。明军不是来攻打蒙古各部,来攻打谁大家心里清楚,而明人不适应在广袤的草原山地生活,将来必定要退回去,没有必要和他们拼命。
    保存实力谁也会,擅长看风向向来是蒙古头人们的一大特色,和满清最亲近的满珠习礼很不愿意,但他知道自己的不满无法对抗巴达礼和绝大部分人的决定。在这非常时刻,上下齐心才是蒙古部落的选择,于是,聚集在一起的数万蒙古大军开始缓缓后撤,不久,一名骑士飞马而出奔向了明军的骑兵队伍。(未完待续。)


第333章 兵出山海
    弘光二年三月二十六,一支异常庞大的队伍经过抚宁出现在山海关前。
    这支军队有骑兵,有步卒,而且军服有些不太一致,好像还有一个很强大的后勤,在军队后面跟进的马车几乎数都数不清。这支军队明显的是一只杂牌军,但贵在兵力不弱,相对于周虎臣出古北口的三十万军队,这点人不算多,也就不到二十万人。
    吴云端站在城头,他好像已经等了很长时间,这支军队的出现他见怪不怪。深深的吸了一口气,吴云端直接在城头发话:“让他们都站好队,然后本将军来安排。”
    “属下遵命!”
    骑在马上的统军者赫然是刘玉山,这位身经百战的斥候现在成了守备,而且是这十几万大军的领兵大将。
    一个守备统领十几万大军怎么看也不正常,不过吴云端好像也不奇怪,他直接在城头就嚷嚷起来:“刘玉山进来吧,休息一下,一会我给你安排安排。”
    刘玉山也不见外,他在马上一拱手:“好久不见大人了,正好聊一聊。”
    就在刘玉山提马接近敞开的外城门时,吴云端突然想了起来:“叫上尚大人,有事情一总交代。”
    刘玉山挥手让亲兵去叫人,随后在城下就和吴云端聊了起来:“大帅估计已经进入了兀良哈,也一定在战斗,还不知道如何蹂躏那些长生天的子民呢?”
    “你也不用急,有你痛痛快快的时候,这不马上就要开始了吗!”吴云端晓得刘玉山求战的心思,他笑着应声道:
    “这一路啊!大人您不知道,这些人太难管理了,就是列队都七扭八歪,更别说快速行军了,多慢就别提了,可累死我了!”
    对刘玉山的抱怨吴云端早有准备,他笑呵呵的调侃起来:“估计就够你受的,没炸营吧?跑了都少?”
    “敢!谁敢跑我就毙了他!”
    看来还真的没跑几个,刘玉山管的不错,吴云端知道其中的难度。这十几万大军中,原来的军中士兵就两万五千人,而这支军队可以说是杂牌中的杂牌,其中最多的是那些曾经投降建奴的新附汉军,还有少量的八旗汉军、建州士兵和蒙古人、朝鲜人,绝对是一个大杂烩,能够完整的带到山海关前,刘玉山已经做得非常不错了。
    这时候,那位吴云端所说的尚大人来了。
    这不是尚可喜是哪一个?尚可喜现在是总兵,新附汉军的统帅,但他这个统兵大帅却要听小小的守备刘玉山的,而现在,他要听同样级别比他还要低一些的吴云端的指挥。
    尚可喜满面喜色,其实没什么,作为曾经的叛将这次可以说是他的一个最好机会,重新报效朝廷得到信任的机会让他很是精神抖擞。
    与吴云端见过礼,尚可喜和刘玉山两人提马进了城门。。。。。。
    “督帅的意思是铺开,明白什么叫铺开吗?辽东现在没有多少建奴军队,铺开的意思就是收服,把占领之地完全收服,首先,所有辽东世家大族都给我清理一遍,让他们上缴粮食以供军需,无论百姓士绅手中不准许有任何武器,那些心向朝廷的人自然也要用一用,然后。。。朝廷会派官吏前来治理地方,但在朝廷派人来之前不需要客气,这就要看尚帅您怎么执行了。。。。。。”进了山海关城,吴云端和两人寒暄几句,他立刻就开始安排任务。
    这任务看来是早已有计划,而且是周虎臣做的预案,至于怎么执行早已经有了详细安排,否则以吴云端一个武将不可能做的这样面面俱到。尚可喜要负责收服地方,而意思已经很明显,该杀的杀,该笼络的笼络,总之,就是让尚可喜放手去做,让辽东完全回归。而辽东之地地广人稀,山地丘陵纵横,这种占一地稳固一地的手法很合适。
    尚可喜祖籍山西洪洞,后迁至河北衡水,后又随其祖父尚继官举家迁往辽东海州,等于一个辽东人。加上尚可喜在辽东做军将多年,而海州还是清廷给他的封地,让他收拾地方很有说服力。
    这没有什么可说的,完全是周虎臣的安排,已经等于给了他权利,尚可喜很知足,他痛痛快快的答应了。
    当然,尚可喜不答应也不敢,周虎臣可不是什么以德服人的文官腐儒,他是双手沾满百万人鲜血的大明统兵大帅,杀人,甚至杀的鸡犬不留只在他一念之间。
    吴云端和刘玉山的任务自然是作战,他的目标是向北挺进,而且要挺进到周虎臣给他预定的地点。一直就悠哉悠哉的张登科终于有了事干,他的骑兵这时候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弘光二年三月二十八,吴云端兵出山海关。
    出山海关就是闻名遐迩的辽西走廊,这是一条宽度只有十几里至三十余里的重要通道,距离三百余里。这条走廊背山面海,丘陵起伏,形势险要,是沟通山海关内外的重要通道;当然也是历来的兵家征战之地。
    自山海关北上,辽西走廊沿途最重要扼守之地分别是辽东都司辖下的广宁前屯卫(绥中)、宁远(兴城)、锦西(葫芦岛)、松山堡、锦州、义州。
    明立国后,大力加强了东北地区边防建设,修筑了许多墩台城堡和长达二千三百余里的辽东边墙。地方建置,废州县,立军卫制,在山东政使司统辖下,洪武八年在辽阳设辽东都指挥使司,领二十五卫和二州。地域范围东起鸭绿江,西抵山海关,南达旅顺口,北至开源相当于今辽宁省的大部。正统元年后,这些地方直接由辽东巡抚统辖,其驻地,初辽阳,后移驻广宁、山海关、宁远。
    吴云端第一个目标当然是绥中,绥中的地形地势受燕山山脉制约,山地属燕山山脉的东延部分,形成五条山脉。这些山脉呈扇形延伸,由于山脉多自西北部向东南延伸,使地势开成西北高、东南低的特征。
    出现在眼前的除了山就是大小不等的丘陵,然后就是莽莽山林,沿途村落很稀疏,想找块平地都很难。这就是关外,地形复杂而又地广人稀,也是一个中原军队最不喜欢的作战环境。(未完待续。)


第334章 蜗牛代表的时代
    明军的骑兵斥候一直在前面探路,这些哨探不停穿梭在崇山峻岭和丘陵中,可除了碰到寥寥的百姓,没有发现一个清军,就是吴云端率领军队直接进入广宁前屯卫后也没有发现一个清军士兵。
    “全往北跑了!传令,让后面跟进的尚帅派一部分人西进,把这些地方先控制一下,让斥候再跑远一些,免的出现纰漏。”
    交代清楚,吴云端直接在广宁前屯卫的破城之内休息了。
    吴云端年轻时就在宣府一带的边墙任职,作战经验丰富,而且对关外比较了解,现在山海关外的情况是;建奴明显在收缩力量,由于建奴的最高指挥者正在被周虎臣和黄得功追的不停狼狈逃窜,实际上这一带根本没有多少清军,等于群龙无首。
    前面八十里就是军事重镇宁远,一个经历过无数次争夺的防守重地,有名的“宁远大捷”和“宁锦大捷”就发生在这个地方。
    作战讲究兵贵神速,可吴云端这次却正好相反,他的速度却突然像蜗牛样慢了起来,八十里的路程竟然整整跑了三天。
    这可是骑兵,骑兵三天时间跑八十里,就是大队的步卒带着海量补给三天时间也不止行军八十里,何况是骑兵。吴云端现在的速度不像作战,倒像是骑着马带着这些手下在游山玩水。
    “我就是蜗牛,可蜗牛怎么了?蜗牛一样可以作战,可以轻松拿下宁远,谁敢给我打赌?就赌我这把战刀,半天时间拿下宁远,拿不下战刀就归你。”
    面对某些人的偷偷抱怨,吴云端不但不以为耻,还趾高气扬的大呼着要赌上一把。
    “这样吧,大人,我赌我军进攻宁远城一个时辰内拿下,拿不下我这月的俸银归您,拿下了战刀归我,如何?”
    却是游击将军张登科,这个英俊潇洒的骑兵将军看不公了,他与其说是在和吴云端赌博,还不如说在对吴云端的无耻进行讨伐。
    “一个时辰足够了,估计也就是几下的事情,还是大帅啊,运筹帷幄于千里之外,跟着大帅算咱们的福气!”吴云端不提打赌的事情了,却突然夸起了周虎臣。
    吴云端和张登科的所谓赌博自然不会当真,只是一种无聊的消遣罢了。吴云端当然要等,要等步卒上来攻城,同时,将领们都知道,步卒上来较慢的原因是因为道路。沿途山地丘陵太多,给巨炮的运送带来了很大难度。吴云端在等火炮,只要周虎臣给他特意送来的巨兽到达宁远城下,拿下宁远也就是几炮的事情。
    宁远城始建于宣德三年,这个城池略呈正方形,城墙四面正中各有城门一座,分别是东面的春和门,南面的延辉门、西侧的永宁门、北侧叫威远门。各城门上都修筑着高耸的箭楼,各门内侧沿城墙还修有蹬道。四角则是高筑炮台,突出于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