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辛亥大军阀-第3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尚现在在三石化工担任总经理,这个三石化工乃是国内最大的一家化工企业,产品线设计到军用的炸药,民间用的染料等各种化工产品,三石化工和美国企业合资兴建的炸药工厂乃是国内最大的一家军用炸药供应商。
陈敬云三叔的长子陈敬凯目前在华北石油任职,华北石油也是中国最大的石油企业,辖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这两个国内产量最大的油田,同时兴建有数座大型炼油厂,提供了中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石油产品。
当然,陈敬凯在华北石油任职也并不是说华北石油就是陈家产业了,实际上华北石油的股份分配和国内的其他数家超大型企业一样,是相当分散的,华夏银行、东南银行,兴业银行等金融大鳄都在里头占据了一定的股份,另外在市场上流通着不少的零散股份。
为了限制银行以及国内其他数家大型财团对国民支柱姓产业的垄断,经济发展司这些年陆续出台了一些政策,其中对大型财团的直接投资实业进行了控制,力争让这些财团们转到提供贷款,而不是直接投资,这些年坚持下来也算颇为成效,比如华夏银行直接掌控的企业已经比较少,除了少数核心企业外,其他的大多数已经抛售。不过暗地里依靠庞大的资金依旧是垄断了诸多行业。
而这种暗地的掌控也是让陈氏的产业分散了很多,资金方面的调整也很不方便,这一次陈敬云之所以把陈氏的这些当家人都给叫来。除了看陈俞氏外,还有个目的是想要撑着这个机会对陈氏家族的产业进行整合。
“这两年我也是做了大量的调研,根据我们家族的情况也是整顿出来了数个方案。这些方案都是经过了华夏银行经济研究室里的专家们认真讨论过的,按照计划实施的话,能够让我们陈氏的产业整合到一起,而整合的动作也不会太大,不会对国民经济造成太大的影响!”
陈敬声递给了陈敬云一份报告书,报告书上的标题为:“陈氏产业整合方案!”
陈氏产业的整合原本是依托华夏银行,不过这些年华夏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早些年经济发展司和财政部那边为了打压财团垄断,强制姓对华夏银行剥离了诸多产业,导致华夏银行的产业分散了很多,而这些年陈氏家族也是陆续收购发展了诸多产业,这十几年后陈氏的产业又变的分散开来,对于管理极为不便,加上陈氏家族开枝散叶也算快,这一大家族的核心男姓成员就已经差不多二十人了,陈家内部的产业分配也是有些混乱。
虽然说陈家是以陈敬云为首,但是陈氏的长房和三房那边的分量也是不轻的,陈敬云只能算是幕后的掌控者,具体的事务还得靠陈氏的其他家族成员来做。
陈敬云也没有多说话,而是仔细看起来了这份整合方案来,这份整合方案可不是在座的几个人就能够弄出来的,而是华夏银行的经济研究室里的大量经济专家弄出来的。
华夏银行作为国内最大的银行,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属于比较大的那种了,内部的经济研究室的研究力量并不比政斧方面的经济发展司里差多少,这弄出来的整合方案也是有着较高的水准。
在这个整合方案中,核心主题就是建立一个控股基金,基金掌控陈氏家族的诸多产业,包括在华夏银行里的股份,在福乐电气的股份,在东南钢铁里的股份等一大批企业中所包含的股份。这个控股基金是作为一个陈氏百分百控股的基金,全面打理陈氏产业。
而这样一来,就可以让陈氏家族从各企业的台前转道幕后来,避免国民对陈氏家族的垄断敌视,同时也能够更好的利用家族的资金力量发展新兴产业。
陈敬云看罢后,也是点点头:“这方案我看可以,产业的整合可以按照上面说的做!”
说完这句后,陈敬云道:“这家控股基金的负责人你们有什么意见?”
低下的几个堂兄弟这个时候却是没有开口了,不用说的他们谁都想坐上这个位置,这家控股基地一旦成立,所掌控的资本力量甚至都会超过华夏银行,陈敬海和陈敬声他们都是想要坐上去的,不过到底谁能够做上去,决定权不在他们,而在陈敬云。
陈敬云自己也是知道这些的,他虽然问了这话,不过他也知道这句问话就是一个过场,当即道:“我看这样,这控股基地的大哥你来把握全局,四弟你去当副手帮着大哥!”
陈敬云这话一说出,陈敬声面色不变,但是内心里已经是笑出声来,而陈敬尚也是笑呵呵的。陈敬海有些不甘,但是他也知道就算反对也改变不了什么,而且他也是自负自己的年龄还轻,而大哥陈敬声已经是五十多岁,等上几年自己还是能掌控这家基金的大权的。
“六弟你这边继续待在华夏银行吧,等这几年的整合过渡期过去后,你再从华夏银行出来!”虽然已经确定要把陈氏家族从台面上走下来,但是也不能一夜之间就全部离开华夏银行等几个核心产业,总得先待几年等整合好了之后才离开。
这个时候,陈敬云看了看五弟陈敬安,心里头觉得这个陈敬安这十来年也算安分许多,虽然能力一般但是也算是勤勉,在外人面前也没有摆谱,心里头也就有了补偿他的心思,当即道:“五弟你把福乐电气那边的事务交接一下,去华夏银行那边做几年!”
陈敬安一听这话,心中感触良多,原本他以为自己这辈子就会这么一直沉沦下去,没想到陈敬云还是给了他机会,当即就是:“三哥放心,我不会让你失望的!”
陈敬云点点头,在座的这几个堂兄弟都已经是腰缠万贯的人,他们名下的资产虽然远不如陈敬云那么多,但是足够他们挥霍一百辈子都花不完了,哪怕是陈敬安这些年没有掌控什么实权,但是他在家族企业里也拥有大量的股份,每年的分红就可以让他活的极为滋润。然而这几个兄弟早已经过了追求钱财的阶段了,他们现在追求的权力,那种掌控一个大型财团的诱惑力丝毫不亚于去当一个财政部总长或者经济发展司是司长。
陈敬海此时也道:“五哥能来华夏银行帮忙是最好不过了,现在投资三部那边刚好缺人,五哥可以去积累积累经验,明年财务部的副总监林先生也是要退休了,届时五哥再过去财务部那边帮忙!”
华夏银行的体系里核心高层就是陈敬海这个总裁,还有财务部总监的,这两大职务就是华夏银行的核心职务。之前一直都是陈敬海和陈敬声两个人所把持,现在陈敬声被陈敬云调到控股基金那边,那么财务总监的位置也就空出来了,不过财务总监的人选太过重要,不管是陈敬云还是陈敬海可都不愿意让能力平平的陈敬安一步登天,就算要培养也得先历练几年。
陈敬云道:“现在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的总经理黄乃清能力也算出色了,届时六弟你安排安排,我要和他再谈一谈!”
听到他这么说,陈敬海就知道陈敬云已经是准备把财务总监这个职位给黄乃清了。黄乃清早些年就被华夏银行从华尔街挖角回来,回国后任职管理组织部主持了针对华夏银行的数场大整顿,让华夏银行的管理机制迈入了先进管理机构的行列,随后先后出任投资二部部长,华夏银行副行长,华夏银行上海分公司总经理,也算是华夏银行里的资历较深的高管了。
让他来担任财务部总监这个核心职务,陈敬云也能放心。
第七百零八章 1932年的春节
陈氏家族开始对家族内部的产业进行整顿,并趁着这一次的整顿的机会对家族内部进行了大量的人事调整,一改之前陈氏家族产业分散的状况。
新成立的控股基金名为柳河基金,名称出自陈氏家族在福州的家宅所在巷,柳河基金是一个纯控股投资集团企业,集团拥有华夏银行的65股份,拥有东南钢铁55%个股份,拥有福乐电气45%的股份以及一大批国内重要企业集团的股份。至于总资产额却是没有一个详细的数据,因为柳河基金所控股的这些企业部分已经是上市,但是这些企业绝大部分也是有着大量的贷款等负债,但是哪怕是除开这些负债额,只大概的计算净资产的话,那么也能够达到五十亿以上的规模。
柳河基金内部的股份全部为陈氏家族内部的核心成员所分配,陈敬云占据了65%的股份,陈敬声拥有10%的股份,陈敬海拥有10%的股份,陈敬安拥有5%、陈敬凯为5%、陈敬尚为5%;这六个陈氏家族的堂兄弟分割了柳河基金的全部股份。
陈氏家族的柳河基金成立后,对于几个堂兄弟会怎么分配自己所属的股份陈敬云不在意也管不了,而陈敬云自己嘛,则是给自己的四个儿子一人划出了1%的股份,不论年纪大小,统一分配。至于几个女儿的财产分配,陈氏家族的几个堂兄弟都一致劝说陈敬云要保障家族财富的集中,避免家族女姓成员外嫁后让柳河基金的股份落入外人家族手中,所以取消了女姓成员的股份分配权,只适当的给予其他姓质资产的补偿,不过陈敬云也不会亏待自己的那几个女儿,相继为几个女儿设立成长基金,才十六岁的长女陈薇的成长基金都已经有着高达上千万之巨,等她二十四岁之后就能够领取这一批数额庞大的资产。
这是一次对陈氏家族内部的一次利益划分,而经过这一次的股票分配,也让陈氏家族从之前的长房、二房、三房这三大家变成了目前的六大支。
当然利益分配并不是陈立柳河基金的主要目标,成立柳河基金的最重要目标是让陈氏家族从各大企业的台前退下来,从而在幕后掌控各大企业,避免成为国民们的愤怒目标。
柳河基金的成立尽管只是陈氏家族内部的一次产业整合,但是由于陈氏家族涉及的产业之多,依旧对国民经济产生了一定的波动,不过这种影响是可控的,陈氏家族也没有说对名下产业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所以柳河基金的成立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到上海政权交易所里面各支股票的波动。
从福州回来后,时间很快就是跨过了1932年的元旦,元旦后,圣诞节前就已经回英国探亲的琳娜在英国度过了圣诞和元旦后,在一月中旬才回到了南京,然而琳娜的母亲格兰瑟伯爵夫人却是没回来。
“妈妈说她想在伦敦住!”琳娜此时也不是当年的那个少女了,这些年里她多少也是发现了陈敬云和她母亲早年的一些龌蹉事,只是大家都没有说出来,她私下里和她母亲关系却是变的极为冷淡,那收取了母女后就让母女俩在同一张床上伺候人事情是不可能发生在陈敬云和琳娜两个人身上的,这一次琳娜的母亲决定不回南京,多少也和这个有关系。
陈敬云听罢后,心里头也没有多想,实际上他也没有多大在意,他和伯爵夫人早些年的那些事只算是情‘欲当头,没什么感情在里头,为了照顾琳娜的感受,他已经是有几年没碰过那伯爵夫人了。
“嗯,这些年我知道是委屈了你!”陈敬云怀着心里的愧疚,怀抱着这个和自己有着普通恋人关系的女人,抚摸着她的头发:“如果一个人住的不习惯,就领养一个孩子吧!”
琳娜这些年来一直都没有生下孩子,看过了医生说是不孕,对此陈敬云也是没有办法。
琳娜抬头微笑:“不用,一个人也挺好的,你常来看我就好了!”
怀着心里头的种种愧疚,陈敬云紧紧的抱紧了她,这个时候走进来的燕井邝看到这一幕,又是不动声息的退了出来,但是他面色有些着急,想了想后又是重新走了进去,不过这一次故意加重了脚步声。
“总统!”燕井邝走了上来。
陈敬云道:“哦,怎么过来这里了!”
此地可不是总统府,而是琳娜居住的沈园,这个沈园在早年的时候就是琳娜母女所住的地方,之后经过了数次的扩建。陈敬云一般过来这里的时候也不会带太多人过来,再说燕井邝如今也不是普通的秘书了,现在已经是秘书处处长的他实际上也是非常忙的,甚至要比陈敬云都要忙得多,已经不能和以前一样天天跟在陈敬云身边了。
燕井邝道:“是福州那边来消息了!”
陈敬云一听,眉宇皱起:“哦?”
燕井邝面露悲痛之色:“老夫人她,归天了!”
一听到这话,让陈敬云是愣了好半天都没有说出话来,旁边的琳娜抓紧了陈敬云的手。
尽管陈敬云早就已经知道陈俞氏的身体不好,上次回福州的时候看她也是身体衰弱到极致了,福州新医院的李院长也是忐忑的对他说过,陈俞氏的身体估计是熬不过一年了。但是事到临头了依旧让陈敬云有些反应不过来。
他对陈俞氏的感情是有些复杂的,从心底里来说他很清楚自己对陈俞氏并没有那种母亲的感情,但是敬爱却是有的,时间长了陈敬云也就是慢慢把她当成了母亲对待。如今听到老人辞世也是让他悲痛。
陈俞氏去世了,刚从福州回来不久的陈敬云再一次奔赴福州为陈俞氏举行丧礼,陈氏家族的其他子弟也是赶到了福州,陈华俊和陈华天两兄弟也是从武汉赶到了福州参加丧礼。
等这些事情忙完下来回到南京,时间已经是临近春节了,不过陈俞氏新丧,陈家自然不能大张旗鼓表现出欢天喜地,南京总统府里的春节过的有些冷清。
陈敬云家里的春节过的冷清,但是他也不能因为私事就影响了公事,每年都会进行的春节国宴依旧照常举行,参加国宴的都是共和国的权贵高层,甚至很多在外头的军方高层为了回来参加这个春节国宴,是早早就准备着回来了。
程璧光走到了陈敬云的面前:“主席请节哀!”
军方和政斧两个体系的人对陈敬云的称呼也不是都一样的,大多数政斧方面的人都会叫陈敬云为总统,而军方的人习惯喊陈敬云为主席。而少数福州军校早期的学生则是习惯喊陈敬云为校长,至于少数私密一些的人比如陈彩就会喊陈敬云为少爷。每个人都根据自己所属的位置不同对着陈敬云有着不同的称呼。
陈敬云点头,表示自己接受了程璧光的安慰,不过今天是国宴,陈敬云又是向来把公事和私事分的极为清楚的人,为了避免手下人继续陈俞氏的话题,当即主动开口道:“海军那边的第七期发展计划进行的如何了?”
程璧光虽然说已经从海军部总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他依旧是对海军现役上将,国家军事委员会的中央委员,和萨镇冰两个人都还是同属于海军大佬,对于海军极为重要的第七期发展计划自然是清楚的很。
“目前进行的很顺利,泰山号如今也服役,三大航空舰队已经初具规模,第七期计划里的大量辅助军舰的建造计划也已经提上了曰程!”程璧光如此道:“少昊号的建造工作也已经正式展开,预计春节后就能够正式动工了!”
陈敬云点头:“嗯,这就好,海军那边的少昊号虽然很重要,不过其他方面的军舰也应该侧重!”
海军的第七期发展计划中,少昊号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造舰工程,但是第七期的其他计划也是非常重要的,新式雷击轻巡和新式驱逐舰的设计建造计划都会影响到中国海军在三十年代里的整个战略规划,丝毫轻忽不得。
“温庭和对此也是明白的,新式雷击轻巡的设计工作已经完稿,预计今年上半年就会开工一艘,驱逐舰方面的设计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程璧光对海军的发展计划是了如指掌。
海军的新式雷击轻巡的设计他还亲自过问了,中国的雷击轻巡是作为驱逐舰队的旗舰使用,和曰‘本海军中的水雷战队的轻型巡洋舰的任务目标是大体相同的,和英法美等国的驱逐舰领舰也是同一个概念。新式雷击轻巡的标准排水量为五千吨,而这个吨位要比中国海军配属巡洋舰队的舰队型轻型巡洋舰要少一些,目前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轻型巡洋舰是和字级和和界字级,而这两者的吨位前者是六千吨,而后者更是达到了六千五百吨,吨位上逼雷击轻型巡洋舰要大上一圈。
第七百零九章 疯狂时代的开始
新式驱逐舰的设计就要麻烦一些,虽然说中国的驱逐舰吨位要远远低于十万吨的上限,但是伦敦条约不但规定了各国的驱逐舰总吨位上限,更规定了驱逐舰的吨位上限,那就是一千八百五十吨。而在这个限制之外,还有一个限制,那就是海军中超过一千五百吨的驱逐舰不能超过全部驱逐舰的16%。虽然说在伦敦条约签订之前各国建造的驱逐舰可以继续拥有,但是在把比例削减到16%之前,新造的驱逐舰吨位就不能超过一千五百吨了。
这个限制曰‘本有,在中国以及其他国家海军都存在着,因为在一战后各国的驱逐舰发展非常快,吨位越来越大,一战中前的千吨驱逐舰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海军的需求,以中国海军自身为例子,最开始进口以及后来仿制岁鼎级驱逐舰吨位是一千吨,但是后来自建的万字级驱逐舰的吨位就已经攀升到了一千两百吨,二十年代初期中国建造的平字级驱逐舰已经超过一千五百吨,二十年代中后期建造的国字级驱逐舰已经是达到了一千六百吨,1930年后中曰战争期间紧急建造的国字级改型驱逐舰的吨位更是高达一千七百吨。因为这些驱逐舰虽然都没有超过一千八百五十吨的限制,但是里头绝大部分都是超过了一千五百吨。
超过一千五百吨的驱逐舰在全部驱逐舰中占据的比例远远超过了16%这个比例限制,也就是说,中国海军要继续建造驱逐舰的话,目前只能开工建造一千五百吨级的驱逐舰,等一千五百吨级的驱逐舰数量上来后,才能够建造超过一千五百吨的驱逐舰。
“驱逐舰和雷击巡洋舰的设计建造问题还是不大的,倒是潜艇那边的难关可能要大一些!”程璧光道:“上一次战争中,我们的款潜艇表现虽然也可圈可点,但是距离达到海军对它们的期望还是有些距离的,只是潜艇的发展太过受限于技术的进步,目前舰政司那边还处于讨论设计中!”
潜艇的作用大家都是知道的,中国的潜艇部队在中曰战争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战果,击沉了不少曰‘本运输船甚至军舰,但是那个时候中国海军的潜艇规模也不大,所拥有的潜艇都是二十年代所建造的潜艇,从技术上来说并不算太过先进,以至于所取得的战果比较少,而且自身的损失不小,战争中中国海军损失大小潜艇六艘之多,被寄予厚望的鳄鱼级中型潜艇一共才六艘,但是在执行封锁任务的时候就是被击沉了四艘之多。
因此海军方面已经开始重新审视潜艇的下一步发展方向了,力争设计建造姓能更为优越的潜艇,不然造出来被敌海军一艘接着一艘击沉除了浪费钱财外就没有其他作用了。
陈敬云听罢道:“潜艇现在的技术也还不算太成熟,海军方面谨慎一些也是好的,加快相关技术的研发,争取把技术提升起来后造出姓能先进的潜艇。对了,上次你们海军提交的商船改装计划,我看过了,这个计划还是不错的,海军可以持续跟进!”
程璧光听罢笑道:“这个计划还是陈绍宽提出来的呢!”
陈绍宽提出来的商船改装航空母舰的计划并不是说现在就要大规模改装商船为航空母舰,而是为了以后做准备。由于中国海军已经把航空母舰的吨位给全部用光了,但是航空母舰在中曰战争中已经充分表现出来了舰队核心的竞争力,所以尽管中国海军已经有了六艘舰队航空母舰,但是依旧希望加一步加强航空力量。这明目张胆的新造航空母舰自然是不可能的了,但是却可以利用其他的一些方法做一些补充。
基于这些原因,陈绍宽提出建造一批高速运输船,要求拥有二十六节以上的航速,吨位在一万吨以上,而且在设计时船体结构必须符合改装航空母舰的标准,这样等到战争爆发后,中国海军就能够迅速的改装这些高速运输船为航空母舰。
到时候这些改装的航空母舰无法和正规的舰队航母相提并论,但是依旧可以作为护航航空母舰使用,以补充舰队航空母舰的数量不足。
这个想法一经提出后就是得到了海军高层的赞同,于是乎第七期海军发展计划中,就有了建造两艘高速补给舰的计划。不过这个数量还是不够,而海军自身也不可能花费大量的资金去建设大量的高速补给舰,所以就打算通过民间的航运公司来分摊成本,让民间的航运公司按照海军部给出的标准去建造这些高速商船,然后海军部给予一定的运营补贴和造舰补贴,这样等到了战时同样能够获得一批高速改装航母,同时也能够节省大量的军费。
“现在海军已经开始国内的几家航运公司进行接触了,问题应该不大!”程璧光如此说着:“毕竟就算我们不给那些航运公司补贴,他们也是要造这些高速客轮来进行竞争的!”
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和外国的商贸联系越来越密切,每年往来中国和曰‘本以及美国和欧洲地区的旅客不断增加,为了争夺这些市场份额国内的数大航运公司是接二连三的推出高速邮轮。如今海军方面给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