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新秩序-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德俭、疏俊,我一直想和你们谈谈,今天正好是个时候,便敞开心扉说一说心里话。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有怎样的愿望?你们希望将来能够成就怎样的功业?做成怎样的事情?”这种励志型的心理疗法一直是部队里军官和士兵谈心的法宝,李诚中顺手拈来,不着一丝痕迹。
    梦想?愿望?这两个词很陌生,但大概意思也懂,李承约和王思同的注意力集中在“功业”这个词上,他们立刻陷入短暂的迷惘,继而眼神又恢复清澈。
    “自然是振兴家业,让李氏族人位居人上!”李承约很快回答了李诚中的问题,语气坚定。王思同虽然仍旧心头不平,但面对李诚中直视的目光,还是耐着性子点了点头。
    “唔……家业……”古人的思想很传统,令李诚中这个“今人”的诱导方向一开始就似乎有出偏差的倾向,他赶紧想办法拉了回来,循循善诱道:“好吧,家业振兴,是否着落在二位老弟身上?”
    “这个自然。”
    “也就是说,二位能达到什么地步,家业便能振兴到什么地步?”
    “自然。”
    “那二位想达到什么地步?想建立什么功勋?”李诚中终于将题目拉回了正道上。
    “提掌千军,封侯拜爵!”李承约的回答很有理想。
    “跃马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如探囊取物!”王思同的回答更带有传奇色彩一些。
    “很好!”李诚中击掌为贺,然后话锋一转:“击败刘守光。夺回幽州。这是咱们共同的目标。可然后呢?二位是否还想和我一起争战中原?见识见识中原人物?”
    “自然!”李承约和王思同异口同声。李承约更察觉到了李诚中的一丝想法,又问:“自成,你是怕到时候某等不听号令么?你放心,某等几兄弟必定唯你马首是瞻!”
    李诚中一笑:“我相信你。德俭,还有疏浚,也相信高氏兄弟,如果我挥师南下。你们一定会跟在我身边的。但是,我还想问个问题,王爷当年南征魏博之时,可谓众志成城,可一战之后,咱们卢龙却一蹶不振,这是为何?”
    李诚中穿越后参加的第一场大战就是卢龙军南征魏博之战,这一战是整个卢龙军修养生息了近五年之后,各方军头最为心齐的一战。在“争霸中原”这一极为诱人的口号下,卢龙军各大军头踊跃出力。汇集了整个军镇的精华,并力向南。团结在大帅刘仁恭身边。李诚中不想讨论这一战是怎么失败的,他提出来的问题是,这一战的损失为何那么惨。
    其实这是一个众所皆知的问题。魏州城下兵败之后,卢龙军仓皇北撤,事权、军令十分混乱,各部都想保持自己的实力,争相逃窜,导致大军一溃千里。决定撤军之前的那天夜晚,刘仁恭曾经分派过各部撤退的顺序,哪些先走,哪些后走,哪些掩护,哪些拒敌,退到哪里,怎么行军,都有安排。可结果是大军刚走出数里,便全体崩溃了。谁也不想为他人挡刀,谁都想自己先走,什么大帅钧令,什么统一调度,我管那么多干什么?
    这就是山头主义思想的集中表现,或许在势顺之时还可凝聚在一起,但风向一变,就立刻暴露了巨大的弱点。山头主义思想的结果就是,谁都想全身而退,结果谁都无法全身而退,被追兵杀得落花流水,损失惨重,就连中途遇到成德军烂兵的突袭之时,也完全没有抵挡的勇气。
    北撤的道路上,菁华尽失,卢龙军从此进入低谷。
    “大安山之夜,为何大军哗变?”这是李诚中的第二问。
    如果说魏博兵败后的惨痛损失还可以用之前的战败来遮掩,那么大安山兵变中山头主义思想的危害就更显得淋漓尽致了。表面上的原因和导火索是军中对是和是战的分歧,但究其根底,则是各方军头拥兵自重。刘守光、赵霸、赵敬等人各拥大军,与周知裕、高行珪、高行周、李承约和王思同等人关系极度紧张,就连刘仁恭自己都控制不住,双方阵营处于敌对的形势;而在刘守光的义儿军中,又因为大大小小职业武人团体的存在,致使军中哗变,直接导致当夜乱战的发生。
    听到李诚中的第二个问题,李承约和王思同都默然了,山头主义的存在是李氏和王氏的立身之所,虽然两人都明白其中的弊端,但真要从自己下手,谁也舍不得。手上没有了兵,还能算幽州豪门么?还能在幽州立足么?
    “都督此为,和那悖逆子有何不同?”王思同冷哼道。他说的是魏博兵败后的刘守光,那时刘守光极力撺掇大帅刘仁恭整军,想要实现事权、军令的统一。为了这件事情,众多幽州豪门联起手来施加压力,最终令刘仁恭的整军计划夭折。
    “当然不同。大帅当年整军,想要事权、军令一统,压制各家豪门,以衙内军、义儿军等直系军马为主,看上去似乎可行,但不过是压制其余、单重中军罢了。将幽州军将们打压下去,在自家中军里又立起无数山头,三两年后,仍旧一样,此为换汤不换药。可是在我营州军中,不会再有山头了,营州军上下一体、军令一统,军官作战身亡,我给士兵们派去另一个军官,士兵们作战身亡,我给军官调去另一队士兵。士兵们不会因为没有军官而失去了饭碗,军官们不会因为士兵打光了而失去地位。这样的军队,才是真正的事权、令权一统!”
    这个时代的军队征募是相当快捷的,只要钱粮、编制在手,大旗一树,大大小小的武人团体便会闻讯而来聚集在旗下,立马就能拉起一支队伍。战力姑且不论,但成军是很容易的。不说中原,单就河北大地而言,游走于各方的大小军头无数,世世代代就吃的是这口饭,你的待遇好,我就把弟兄们带到你的麾下,他的官职给的高,我就跑到他那里效命。
    除了拉拢武人团体为骨干外,将领还会征募大量农夫、游侠儿入军,身强体壮的编入辅军,或为健卒、或为敢战士,体弱老幼者则成为随军民夫,挑粮推车,所以大军征伐,动辄数万。核心圈子里的武人战死了,辅军中的幸存者就升格为新的武人,一代一代,莫不如此。
    所以当年刘仁恭的整军思路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变化,也许起初一两年还有效,但时间久了,他中军内部自然又会分出无数个山头来。
    李诚中告诉李承约和王思同的,是营州军和其他军队本质上的不同,这才是真正的事权、军令一统。如果说营州军是新的“整军”,那么这一整军将更加彻底,也更加令李承约和王思同瞠目结舌。
    “军队为何而战?军将为何而战?”李诚中继续抛出问题。
    如果没有之前的大段铺垫,那么李承约和王思同不会把这两个问题分开对待,而会视同为一。因为这个时代,军队就是军将,军将就是军队,军队依附于军将,两者等而相同。但此刻两人立刻就注意到了其中的差别,然后开始认真思考起这个问题。
    李诚中没有继续纠缠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牵扯的面太广,也充斥了太多理想主义和人文主义色彩,如果现在来回答这两个问题,也确实有点不太现实,只需要引起李承约和王思同的思考就好了。
    “不瞒德俭和疏俊,我李诚中的营州军就是一个大山头,但,只有一个山头!这个山头将来还会继续扩大,成为一座高山,它会是一座真正的高山,而不是一片低矮的丘陵,所有的石头、泥土都是这座高山上的一部分,离开了这座高山,就什么都不是,聚在一起,才能化为高山。它如今为营州挡风遮雨,将来还会为整个卢龙挡风遮雨,只有我们每一个人使劲往一处挤,这座高山才会越来越壮大,如果我们都想着分出来另立山头,那么这座高山就会逐渐成为丘陵,最终化为平坦的原野,咱们卢龙军的面前,就会狂风肆虐!
    正如你们所言,振兴家业是你们的理想,那么,在一座低矮的丘陵遮护下的家园和一座巍峨高山拥立下的家园,哪一个更加安全?至于家业的兴旺,你们两人的功勋足够了,难道家业反而会败落下去?当我们所有人都在一起努力守护家业的时候,难道不也是在守护你们每一个人自己的家业?”
    李诚中不指望一席话就能令李承约和王思同改变心思,五体投地的拜服于他的慷慨激昂之下——这也完全不现实,涉及家族的重大事务,也不是两人能够自己做主的。但他希望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两人传递到幽州,不止让三氏豪门知道,同时也让所有幽州大大小小的军将世家们知道,卢龙,是到了变革的时候了。认同这一理念者,我李诚中欢迎你的加入,不认同者,营州军的车轮将从你们身上碾过!
    或许这样的理念会把很多军将世家推到刘守光的身边,但是这样也好,就让所有的问题都一起解决吧,营州军的前方,需要开辟的是一条没有阻滞的宽阔大道。(未完待续。)

第三十一章 幽州留后(三十一)
    ps:  感谢奕风兄,感谢豆瓣他爹和七款兄打赏,也感谢月票鼓励我的基友们!
    李诚中不指望一席话就能令李承约和王思同改变心思,五体投地的拜服于他的慷慨激昂之下——这也完全不现实,涉及家族的重大事务,也不是两人能够自己做主的。但他希望将自己的想法通过两人传递到幽州,不止让三氏豪门知道,同时也让所有幽州大大小小的军将世家们知道,卢龙,是到了变革的时候了。认同这一理念者,我李诚中欢迎你的加入,不认同者,营州军的车轮将从你们身上碾过!
    或许这样的理念会把很多军将世家推到刘守光的身边,但是这样也好,就让所有的问题都一起解决吧,营州军的前方,需要开辟的是一条没有阻滞的宽阔大道。
    一手举刀,一手当然还要给点糖果,李诚中向两人透露了他的一些想法。想要加入营州军的,可以入军校学习,毕业后视情况授予军职;想要进入官府的,到营州书院回炉,学成后授予不同的官职。另外李诚中还打算整合原来与高氏、王氏和李氏等高门合伙往来的营生,同时吸纳幽州其他高门参与,成立数家联合商社,按出资比例持股,操持不同营生,甚至分享战争红利。
    李承约和王思同被李诚中的这一套组合拳打得迷迷糊糊,两人离开都督府中南海的时候,不约而同的叹了口气。
    “某这位妻兄,胸怀大志啊!他竟然想要恢复古制。”李承约琢磨的是百年前大唐鼎盛之时,朝廷的大军不就是如此么?
    王思同摇了摇头,旋即又有些期盼的道:“不用考虑士卒的钱饷从哪里来,不用提防部下什么时候作反。不用提心吊胆的四处打量自己家里会被谁趁火打劫。只要提刀厮杀就好。——这样的日子或许也不错。”
    李承约默默点了点头,问:“这番话传回去,你家大人会如何?”
    王思同苦笑:“咱们两家兵都打光了,家里大人会如何想又能怎样?某就怕大兄和二兄。他们在妫州会作何想?”
    李承约出了会儿神,叹道:“就怕他们俩不愿意,到时候和某这位妻兄顶上了。”
    王思同摇头道:“尽量劝劝吧,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我相信你这位妻兄下起手来绝对不会犹豫的。”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从都督府向外走,却见大门外一骑如飞而至,马上军士不待马匹稍停,直接滚鞍而下,踉跄着冲到门房处,将怀中一卷文报递给值星军官,口中大叫:“幽州急报!”
    值星军官接了文报,立刻向内匆匆进去。
    李承约和王思同听说幽州急报,又见这传令军士冻得通红的一张脸上又是兴奋又是焦急。不禁同时开口:“幽州何事?”
    那传令军士摇头不答,令两人为之一臊。知道自家问得鲁莽,便不再说话了,只是事涉幽州,两人都不想走了,便等候在一边,向中南海内张望。
    过不多时,中南海内脚步声响起,值星军官急匆匆出来,大声传令,等候在门房处的十多名传令兵如潮水般涌出都督府,在门外纷纷上马,向四下疾奔而去。
    李承晚和王思同一见便知道有重大变故,更不走了,在门房内赖了两盏茶,就坐下来等候消息。
    两盏茶一过,就见大批营州文武高层纷纷涌至,其中既有冯道为首的各衙门文官,也有张兴重为首的三司长官,足足进来好几十人。过了片刻,就听中南海方向暴起一阵喧哗之声,动静极大,惹得都督府外庭许多房署内的军官也探出头来打量。
    两人惊疑不定,也没心思喝茶了,就在门房左近来回踱步,焦急的等待着。
    就听纷乱的脚步声响起,刚才进去议事的营州官员一窝蜂奔了出来,武将们嗷嗷叫唤,文官们切切私语,竟然人人脸显兴奋之色。
    王义簿在人群中呼来喝去,咋咋呼呼,没留神撞在李承约身上,然后咧嘴一笑,拍了拍李承约的肩膀道:“德俭来了?赶紧回去准备吧!嘿嘿,这下子有热闹了!”没等李承约详问,又挤进人群中,和几个军将打闹着出了都督府。
    李承约在混乱中见到了他的另一个妻兄张兴重,连忙一把拉住问道:“出了何事?”
    张兴重一向稳重,此刻也禁不住满面笑意,甩了一句话给李承约,脚下毫不停留径直走了。
    人流之中太过嘈杂,王思同没有听清,等人流散清,忙抢上去问李承约:“究竟何事?”
    就见李承约怔怔的发呆片刻,终于回道:“王爷……死了。”
    天复元年十二月十五日,刘守光布告天下,辽东郡王刘仁恭暴病薨于幽州。
    事实上,营州方面得知这一消息是在十二月十八日,比刘守光发布消息只晚三天,三天时间就把这一消息从幽州传回柳城,其速之捷,足以骇人听闻。要知道,节度府派向营州的发丧使者,此刻还没有赶到平州呢。
    与部下们兴奋的心情有所不同,李诚中此刻在兴奋之中还带有很浓的纠结,以及一丝焦虑,同时存有一股莫名的哀伤。在刚才紧急召开的短暂军议中,他能够很明显的感受到数十名部下的激动之情,只不过大伙儿都努力掩饰着,但众人表情上的掩饰相当勉强,无论文官还是武将,眼神中都在跳荡这熊熊的火焰。
    李诚中甚至无意中注意到手下两个最高级的知识分子——冯道和韩延徽,他们相互对视的表情里透露着说不出道不明的奇怪意味。当然,李诚中根本没有想过这两个人在刘仁恭“暴病”一事上扮演过什么样的角色,他将两人的诡异表情背后的意味与其他人混为一谈了。
    这帮人之所以兴奋,是因为压在营州军头上的一座无形大山给搬空了,这种让人长舒了一口气的感觉真的很有滋味。当你苦苦寻求大义名分的时候,你的对头忽然给你送来一杆可以高高举起的旗帜,同时帮你把举旗之后的麻烦一扫而空,这是什么感觉?
    但李诚中与营州文武们不同,他的起步源于周知裕,而周知裕的起步源于刘仁恭。虽然他和刘仁恭的接触很少,甚至只见过这位纵横幽燕的强力人物两次,但李诚中却对这两次见面一直记忆犹新。
    第一次是在魏州城下,李诚中见到了被士卒们围在中央的大帅,他还壮着胆子和这位大帅开了句玩笑,说要把罗绍威的美妾帮刘仁恭抢过来,在战事不顺的时候,他见到这位大帅吐血。同时,第二天他还见到了强撑着身子巡营安慰士卒的对方。
    第二次是在幽州节度府,他向刘仁恭提出了自己收复营州的“五年计划”,深得这位大帅的赞许。紧接着在幽州节堂军议上,当他被授予柳城军使兼燕郡守捉使、游击将军的时候,他看到这位大帅在帅案后向他微笑点头。
    如果说周知裕是李诚中在这个时空里事业上的领路人和扶持者,那么当李诚中翅膀变硬之后,真正让他一飞冲天的提挈者,就是刘仁恭。虽然刘仁恭对他的高看一眼更系于对周知裕的爱屋及乌,以及他本人所立的大功,但毕竟,将他从一营指挥骤然提拔至独领关外的军使、将军,给了他更为广阔的舞台和空间,这些都离不开刘仁恭这位上司的上司。
    李诚中不知道刘仁恭在那个时空里的评价怎样,后人对这个幽燕之主的观点是褒是贬,他只知道,这位大帅在他的事业旅程上有着不容抹杀的功劳。所以,李诚中对刘仁恭虽然谈不上什么特殊的感情,但却也一直怀有一分感恩之心,以至于听闻他身死的消息后,心里忽然生出了莫名的哀伤。
    如果李诚中穿越前能够熟读历史,如果他知道冯道、韩延徽、刘山喜、郭炳呈这四人组成的一条线脉在其中产生的作用,那么他的内心恐怕会更加纠结。
    在另一个时空,刘仁恭没有辽东郡王的封号——虽然他一直梦想封王,他的官衔止步于检校司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卢龙节度使,在这一点上,李诚中让他实现了夙愿。李诚中的蝴蝶翅膀给他带来的另一个冲击则在于将大安山之变提前了五年,让刘仁恭的掌权生涯止步于天复元年冬。而在李诚中几个部下的间接影响之下,本来可以一直在囚禁中活到十三年后的刘仁恭,也提前结束了他的生命。
    当然,李诚中没有太过于纠结,虽然他很有些哀伤,但仍然止不住心头浓浓的战意,所以他立刻召集了军议,发布了营州总动员令。刘仁恭的身死等于直接将举兵的大义旗帜交到了他的手上,此刻若是还不下定决心开战,那么就太过于暴殄天物了。
    借口给得相当明显——“暴病”二字。在中国历史上,这两个字相当有讲究,因为“暴病”而死亡的权势人物,十个里面有八、九个跟“病”字都毫不相干。
    所以当幽州的发丧使者到达柳城的时候,冯道的檄文就交道了这位使者的手上,同时,这份檄文也发向了关内各州,檄文对辽东郡王刘仁恭的死因予以质疑,要求调查死亡真相,还卢龙十三州一个公道!(未完待续。)

第三十二章 卢龙节度(一)
    ps:  感谢豆瓣兄打赏,还有同志们的月票鼓励。
    幽州,天寒地冻。
    十余骑自南门而入,疾驰向城中的节度府。马蹄踏过,溅起黑白混杂的雪泥,如泼水一般将沿路两侧的行人分开。有避让不及者,慌忙就地一滚,险险躲开马匹的冲撞,眼望不管不顾的骑者仍自直冲而去,不禁跳着脚的破口大骂。
    骑队赶至节度府大门外,刘知温飞身而下,缰绳甩给府门外迎候的节度府亲卫,蹬蹬蹬踏步而上台阶,望里急闯。身后跟随的几名幕僚佐二此时方才来得及下马,和几个亲兵一道,进入门房中等候。
    节度府内已是一片白麻素裹,筹办丧事的奉常将刘知温引到一旁的厢房之中,招来几个女婢为他匆匆沐浴。简短梳洗后,女婢们为他更换了麻衣,将发髻打散,结挽。刘知温十分不耐的催促着,一俟穿戴完整,便迫不及待的出了厢房,直上中厅灵堂。
    通判郭炳呈等候在灵堂外,见了一脸铁青的刘知温,心里不禁打了个突,拱手道:“侍中可算回来了,诸事纷杂,还待侍中主持料理。”
    刘知温本官节度府判官,大安山兵变后为东平王朱全忠保举为侍中,但这“侍中”一职仍需远在长安的政事堂批复,虽说东平王举荐的官职,天子和政事堂无有不允的道理,但以如今长安混乱的情状,这项任命的批复不是一月、两月就能回来的,恐怕得拖到年后了。但无论如何,幽州城内大小官吏都已经开始以“侍中”相称这位如今卢龙节度内权势熏天的大人物了,更何况本就心里有鬼的郭炳呈呢。
    刘知温没有理会郭炳呈,径直上前。双眼直勾勾的望着刘仁恭和夫人戚氏的灵位伫立良久。才在僧侣们的吟唱声中接过燃香。恭恭敬敬行了叩拜之礼。
    后厅中陈放着十余口棺椁,最大的一口三重厚木棺椁中放置的是辽东郡王刘仁恭的遗体,稍小一些的是王妃戚氏,再后面是更小的木棺。盛放的是刘仁恭的几位妾。
    刘知温怔怔看了会儿面如金纸、静静卧于棺内的刘仁恭,深深叹了口气,挥挥手,一旁的杂役连忙将三重棺椁一道道再次合上。
    “若未来世有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愿,或多病疾,或多凶衰,家宅不安,眷属分散,或诸横事,多来忤身,睡梦之间,多有惊怖。如是人等。闻地藏名,见地藏形……”
    木鱼、钟磬声大起。僧侣们一遍一遍反复念诵《地藏菩萨本愿经》,吵得刘知温心头烦躁,他迈步出了灵堂,负手仰望阴霾的天际,片刻后,问道:“大帅何在?”
    郭炳呈忙道:“大帅……伤痛难抑,近日又忙于服孝操劳,此刻……此刻当是在后宅歇息。某已遣人速报大帅,大帅知晓侍中回来,必然即刻便至,侍中且稍待。”
    刘知温重重“哼”了一声,想要斥责几句,却还是忍住了。这位年少的大帅是个什么性子,他当然知道得清清楚楚,要说此刻刘守光偷懒逍遥,甚至和已故王爷那位宠妾罗氏颠鸾倒凤他倒是相信,要说什么“伤痛难抑”、“服孝操劳”,根本就是胡扯。只不过他刘知温身为节度判官,却不好当着下属的面指摘自家大帅。
    转过身来,面对郭炳呈,刘知温低声逼问:“王爷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