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生之钢铁大亨-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员工上班之前,沈淮例常把赵东等梅钢管理人员召集起来先开一个短会,上午朱立又把渚园建造设案拿过来让他做决定。
渚园就是原钢厂路北侧棚户区拆除后要建造的高档洋房小区,也将渚溪路桥施工同时,要在渚溪路与梅溪老街之间建造的住宅工程。
这片狭长区域大体有六十亩地,沈淮最初的方案是分拆出一块块的宅基地出售,允许私人照镇上给出的统一规划设计建高档的花园洋房式住宅;同时也打算拿出售宅基地的款项,来弥补拆迁安置及梅溪老街改造的资金缺口。
不过六十亩的土地,要分拆出来建高档的花园洋房式住宅,也可以建一百套。
梅溪镇的居住环境,现在对市区的高端人群压根儿就没有什么吸引力;而梅溪镇自身没有那么的富裕家庭,现在也没有能力去消化这一百套的高档住宅。
照早初的设计,宅基地费加建造、加基础装潢及园林移植费用,一套花园洋房差不多将要五十万左右,在九四年还真不是乡镇上普通人家能够享受的。
镇置业公司从项目前期准备到现在,已经运作了三个月,把褚宜良、朱立、周知白、何月莲、杨海鹏等人的份额都算上,也就出售了不到四十份宅基地,先期筹集的资金还不足以能马上就启动这个项目。
沈淮最后跟东电、鸿基以及业信银行沟通,最后决定由梅钢跟东电、鸿基以及业信银行合作建高端人才公寓的模式,先凑出一千万的启动资金来,让渚园项目能够先做起来。
梅溪电厂、鸿基灯饰现在还在施工阶段,等建成后,东电及鸿基还要派更多的管理人员过来。这些管理人员长期食宿在酒店,也不合适,人也会非常的腻味,同时还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额外的财务成本。
梅钢之前主要是从市钢厂挖工程技术管理人才,但市钢厂也有其局限,梅钢要想有更大的发展,招募高端人才的视野就要放得更远、更高,不过这些高端人才对生活水准的要求也将更高,梅钢同时也要提前做些准备。
现在投资高端人才公寓,将来各自分得十来套花园式洋房作为管理人员的生活宿舍使用,能让管理人员的生活得到更好的照顾,同时在财务上可以并入固定资产进行管理,也不失是一个更好的手段。
大概是给孙亚琳揪去装修老宅给折磨得够呛,或者朱立招募到更有水准的设计师,渚园的设计方案给沈淮连续枪毙了三次,这一次拿出来的方案,水平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渚园夹于渚溪大道与梅溪老街之间,既然体现出高端住宅的特色,又要跟梅溪老街的风格有过渡的协调,不能有抵触跟冲突的地方,对设计师的要求确实是十分的苛刻。
“这次真不错啊。不过,你等会儿打电话给孙亚琳,问问她有没有空,她眼睛毒,她要觉得这方案没问题,那就真没问题了。”沈淮说道。
听沈淮这么说,朱立就想挠头,说道:“孙经理那关是不是就算了?孙经理那双在贵族家族里从小培养了出来的眼光,又毒又挑,我实在是没有信心这方案能叫孙经理满意。这次方案要还不能通过,我手下那些人就要罢工了。”
“你们是身在富中不知富。”沈淮笑道,“你说说看,渚江建设在乡镇做建筑,能一开始就经受国际眼光的挑剔,这是多高的起点?你们要是能把一个渚园项目做好了,连整个淮海省的高端住宅市场都有资格进入。这么好的美事,别人想抢都抢不过来,孙亚琳都没有跟你们要高额顾问费,你们心里就美着吧。”
“这倒是的。”朱立哈哈一笑,说道,“我现在把老宅的照片摆在我办公室的墙上,好些人看了,就说要照这个给他们做院子,只不过一听报价,大多傻了眼;孙经理她才是真正从大家族成长出来的人啊。”
第二百五十二章跑腿
跟朱立谈完渚园建造设计方案,沈淮又跟他谈新梅新村社区商业街的设计。
早期大家都倾向认同的一个方案,就是在渚溪大道两侧建商铺出售,以便能回笼更多的建造资金,不过这个方案拿出来就给沈淮直接否决掉了。
梅溪镇五万人口,平均年收入只有一千元。有相当多的农民跟居民,只能等到逢年过节才敢放开肚子吃一顿肉。
如何让更多人能够就业,如何提高更多人的收入,是沈淮当前迫切考虑并要去解决的问题。
要想有所得,就要有所舍,天下就没有十全十美的好事。
梅钢现在的一线工人,要想月收入过千元,一周的工作时间差不多要做足六十个小时才行,整个工作强度差不多要比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蓝领工人高出近一倍。
发展工业,要容纳更多的人能在家附近就能就业,提高收入,梅钢要积累更多的发展资金,沈淮现在也没有计划给梅钢上马严格的、但成本高昂的环境保护措施,甚至还不能马上就关停对梅溪镇烟尘及废气污染最严重的老厂,但是不意味着,沈淮对未来的梅溪镇没有一个明确的期许。
别人不理解他对梅溪镇的感情,但沈淮知道他最终是要把梅溪镇建成什么样子,即使不能叫每个人都满意,也要让大多数的居民能悠然自得的生活于其中。
在渚溪大道的两侧,即渚园选址的南侧以及新梅新村的北侧,建造大量的商铺出售,确实有助于更多资金的回笼。
不过,在沈淮的规划中,渚溪大道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将是梅溪镇与市区衔接的交通干道,保证车流的畅通,保证通行效率,比建几十套商铺出售更加重要。
而且此时梅溪镇,大部分民众的生活并不富裕,甚至可以说是穷困,商业环境及氛围很不成熟,建造再多的商铺,也不可能说立即就能提高工商税收入,不可能让梅溪镇的商业水平立即上一个台阶。
在沈淮看来,商业的发展要依附于实体经济的繁荣之上,生命力才能真正的强大起来。
与其在渚溪大道这条梅溪镇将来的主干道上发展参差不齐、环境脏乱的低端商业,让梅溪镇的门脸看上去一团糟糕,还不如两侧索性都空出几十米来建景观带,多种些花木草树,打造梅溪镇第一张花园式的门脸。
也唯有如此,将来建成的渚园也能更符合高端住宅区的标准。
不过新梅新村作为梅溪镇第一个大型住宅项目,一期交房就有近六百户家庭入住;二期十二栋楼也已经上马建造,规模也是同样是六百来户。包括规划中的三期、四期,新梅新村最终要建成一座容纳两千四百户家庭入住的大中型社区。
渚溪公路两侧不建造商铺,不给质量差、容易使环境脏乱的低档商业发展空间,那在社区内部就需要建造一些配套的生活及商业设施,来满足社区居民的日常生活所需。
现在的方案就是在新梅新村二期跟三期建筑组团之间建一条三五百米长的社区商业街,而且要先于三期建筑群之前、马上就要着手建造,确保能跟二期工程同时完工、投入使用。
在沈淮挑剔的眼光之下,这个方案也是几经修改。
也不能怨朱立手下那些建筑设计师不给力,不是所有人都有超前的目光跟远见的。他们还是把梅溪镇定位在普通乡镇的层次上,最初给新梅新村社区商业街设计的风格就狭窄、低端得很。
新梅新村,将来梅钢集团的员工将是居住主力。
一期建成的近六百套房,差不多有一半是梅钢的工人,这也是沈淮不能跟陈丹同时搬进去住的根本原因。
现在梅钢一线员工很辛苦,一周要工作六十小时,月收入才可能过千元,但这个水平已经远远超过东华市的平均工薪阶层。
现在市钢厂一线工人的平均月收入只有三百元,这也是市钢厂有能力的员工,能够丢掉国企工人身份,不断停槽过来,又能忍受梅钢严格到苛刻程度的管理的关键原因。甚至周边有些乡镇以及机关的工作人员,放弃国家干部身份,来梅钢应聘。
将来新梅新村的居住人群,梅钢员工可能要占到一半以上。
可能整个梅溪镇的生活水平要提高起来,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新梅新村的住户,整体上无疑会走在前面。那为新梅新村的生活商业配套做规划时,定位就不能低端上,甚至还要比城区的街道商业还要高——这也是沈淮多次要求渚江建设提高设计的原因。
“考虑到资金问题,商业街看来只能这么设计了。”朱立说道,“关键还是怎么运行的问题。我拉着老褚、杨海鹏商议过去,现在建成的商业街卖不出好价钱去,索性我们自己来运营,统一出租给商户。”
现在市内,与大型社区紧挨着街道、社区商铺售价大约每平米大概在三四千元左右。通常乡镇的沿街商铺,每平米两千元折价格就顶天了;想再高,那必须要有实际的投资回报成绩拿出来。
新梅新村将来入住的居民消费潜力不会比市内社区差,商业容量也高,投资价值不会低于市内的社区商铺,但这个眼前没有办法拿出实际的成绩,摊给别人去看。所以,在新梅新村的社区商业街建成之后,照着市内的商铺价格出售,别人只会认为渚江建设是得了失心疯想捞钱。
要不想廉价的把新梅新村的社区商业街店铺卖出去,那就只能在渚江建设下面成立一家商业公司负责商业街的运营,逐步地把社区商业做起来,把租金即投资回报做高,到时候无论是抵押贷给银行或分割出售,都会更加有利。
沈淮点点头,说道:“不错啊,老朱你们现在是很有长远发展眼光啊,走出来,绝对没人敢小瞧你们是乡镇企业家。”
这个世界上,能有二十年甚至更长远超常目光的人,总是凤毛麟角,沈淮也不认为他自己就能看得更远,但他相信,一个有能力的人,有远见的人,至少应该对三五年之后的情况有一个具体的想象——这也是沈淮区别一个人有能力还没有能力的标准之一。
梅溪镇虽然很小,但也有五万多人口,就算是万里挑一,也应该能有三五个既有远见又有魄力的人才涌现出来。像朱立、褚宜良这些本身已经得到一定社会肯定的人,能力跟眼光自然都是在水准之上。
国内什么人都缺,就是不缺人才。
就拿东华来说,七百多万人口,以万里选一的苛刻要求去选拔人才,也有六七百个人选。只是缺乏相当公平的空间跟平台让这些人发挥才干。
相反的,由于种种沉积下来的社会性因素,能决定社会群体往前发展还是后退的关键位子,更多的是给能力平庸、目光短浅又害怕有才能者跟他们竞争的人霸占着,这也是改革要解决的问题。
总体来说,沈淮对朱立、褚宜良、杨海鹏等人还是相当满意的。
听着沈淮夸,朱立也有些不好意思,说道:“天天跟着沈书记混,要没有一点长远眼光,那真是给沈书记你脸上抹黑啊。”
朱立倒不是虚话。
一年之前,谁能想到梅溪镇能有今天的发展前景?而沈淮利用一年的时间,差不多都把梅溪镇未来的发展框架都搭出来了,要是在这个大的框架下,都看不到梅溪镇未来三五年间的发展潜力,那也只能说是目光太短浅了。
沈淮在办公室给朱立缠住看渚园及社会商业街方案耗了两个小时,把朱立赶走,趁着离吃饭还有些时间,就赶到生产线上去看一看。
走到电炉钢连铸段上,看到胡志刚正给新招进来的大学生讲解连铸工艺,沈淮跟胡志刚点了点头,也没有说话,就凑过去听他给大学生们现场上课。
梅钢前期主要是靠挖市钢厂的墙脚来增强技术力量,但市钢厂本身就有很大的局限,梅钢之后还要进一步的发展,除了在更大的范围招募技术及管理人才外,也需要加强自身的培养。
今年,梅钢就从淮海工业大学等省内高等院校招收了二十名应届毕业生。
沈淮这段时间额外的忙碌,也有些顾及不上具体的运营管理。这批大学生正式进厂报道已经有七八天了,沈淮也没能得空抽出时间来跟他们做正式的接触。
梅钢也是照着既定的流程,先让这批大学生从基本的安全培训做起,今天刚进行到工艺学习阶段。
胡志刚现在担任生产二部副部长,负责电炉钢生产线的后序工段。培养新的技术力量,沈淮要求管理层亲自抓,以便能挖掘人才进行重点培养;胡志刚等人自然也就逃不过。
胡志刚照着既定的流程,给这批大学生讲工艺,讲得很透彻。沈淮站在一旁,觉得整个流程还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问站在身边的一名男学生:“你有见过徐溪亭徐工吧?”
“认得,我们进厂培训就是他负责的。”男学生看了沈淮一眼,不知道他突然跟自己搭话是什么意思。
“那就好。徐工这时候在二工段,你快跑过去帮我去喊他过来。”沈淮吩咐道。
男学生看沈淮穿着工装服,年纪看上去比他们不大,有些不乐意给支使,直接顶回去:“我们在大学学了四年的专业技术,进工厂做技术、做管理,又不是来跑腿的。”
男学生这话一出口,沈淮也有些蒙,看了看他胸前的工牌:郭成峰,临时工序号还比较靠前,应该是名校毕业招募过来重点培养的对象……
第二百五十三章吃亏精神
沈淮跟郭成峰说话的声音都不大,但总共就二十来个人围着胡志刚听讲连铸段的工艺,都转回头来看。大家看沈淮跟他们年纪差不多,但显然不是跟他们同一批进厂的大学生,只当是一个老资格的普通工人。
沈淮没想到给这个叫郭成峰的小青年这么生硬的给顶回来,看着他两眼,咂巴了一下嘴,没有跟他说什么,而是对前面回过来的所有人问道:“谁认识徐工,到二工段帮我喊一下?”
郭成峰的话虽然刺耳,但九四年的大学生在普通工人面前,有着很强心理上的优势,很多人非但不觉得郭成峰有什么不对,反而觉得你一个普通工人,凭什么随便使唤我们进厂的大学生?
绝大多数人都站在那里没有吭声,沈淮倒是很平静地看着这些刚刚走上社会的天之骄子们。
有些人流露出不屑的目光,觉得眼前这工人都给郭成峰顶回去,还要多问一声,真是傻逼一个;有些人则移开目光,避开跟沈淮对视,毕竟有些心虚,但迫于群体的压力,也没有给他积极的回应。
看着这一幕,胡志刚也都忍不住轻轻地摇头。
就连沈淮都想放弃的时候,一个青年站出来,说道:“我帮你二工段找徐总吧;不过要是徐总问起来,我怎么说?”
沈淮见小青年脸色苍白,有些营养不良的样子,戴着一副啤酒瓶似的近视眼镜,使他整张脸、整个人都显得很瘦小,很其貌不扬,看着胸前挂着的工牌显示他的名字,叫田志国,朝他点点头,说道:“你就说连铸段有个问题只有他能解决,看他会不会拿架子不来。”
叫田志国的小青年走路飞快出了操作间,沈淮问胡志刚:“前面的培训情况有什么书面记录。”
“现在的大学生啊,理论水平是比我们要扎实,不过其他方面要加强。”胡志忍不住摇头叹气,从桌上拿起一张小签字板,走过来递给沈淮。
沈淮也没有说什么,签字板夹着这批大学生进厂以来的培训情况以及个人简历,他挨着操作台的边缘就翻看起来。
九四年大学生就业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家分配,按说梅钢这种乡镇企业还没有资格排进省内重点院校的接收单位名单里去,还是徐溪亭通过他在教育厅的老同学多方协调,自身又对应届毕业生开出比一般企事业单位要优裕得多的待遇,才招来二十来个人。
梅钢没有办法挑肥拣瘦的资格,这事也一直由老成持重的徐溪亭在负责,沈淮也没有参与最后的招聘面试,就让他们都进来了。
沈淮没想到郭成峰跟田志国会跟自己是校友,他们两人都是淮海工业大学的应届毕业生,郭成峰学的是财贸,计划培训完毕进市场部工作,田志国倒是跟梅钢专业对冶金专业。
就之前参与培训的情况来看,郭成峰表现不错,之前徐溪亭、徐闻刀对他的评价都很好;田志国参加培训的书面成绩很出色,但人表现不够活跃,这么看来倒是实实在在“肯吃亏”的人。
沈淮放下签字板,看向郭成峰,问道:“如果我现在有事请你跑个腿、喊个人,你还会不会觉得受委屈了?”
郭成峰他虽然不清楚眼前这个跟他们年纪差不多大的人是谁,但在这个人随意的坐在桌角上,要胡志刚把他们的培训成绩拿过来翻看,而管理电炉钢线三个工段、给工人称为胡老虎的胡志刚真就停下工艺课不接着讲下去,而是恭敬地站在一边不说什么,他也知道眼前这个人身份绝对不是普通工人,也绝对不是工段上什么班组长或者工段长。
郭成峰脸色有些变,想解释,但张口结舌,一个字都吐不出来。
其他人也是面面相觑,这一刻都感受到沈淮身上透出来无形威压,都有些觉得喘不过气。不过大多数比直接顶沈淮的郭成峰要好一些,不敢跟沈淮对视,但躲在后面还能彼此的打量,都能看到彼此眼底的疑惑:这人到底是谁啊?
也有几个人自恃这两天跟胡志刚关系混得很熟的人,看到胡志刚这两天跟他很随和的眼神变得严厉,也不禁忐忑不安起来,知道今天触了大霉头,眼前这个人物绝对比他们所想象的要不简单得多。
不过又奇怪,他看上去比他们大不了两三岁,也穿着跟所有员工一样的蓝色工作服,在梅钢到底能能牛逼到哪里去?
沈淮眼神扫过这些人的脸,有刚走上社会、自视高人一等的傲气跟轻狂,提高声音,对他们说道:
“你们大学生,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拼杀出来才有机会读名校,是天之骄子,可以说是这个时代的宠儿。不过,你们不要因此就觉得你们就高人一等了,不要觉得别人请你们做一点额外的小事,就觉得吃了很大的亏。我今天本来没有计划给你们上课,现在我教你们一点,也是梅钢精神里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肯吃亏,就是要愿意吃亏,不要有太多的斤斤计究。”
“沈总,你找我又有什么事?”徐溪亭还不知道连铸段到底有什么事非要他到现场,赶过来却看见沈淮在给新进厂的学生崽讲话,他刚在二工段上跟沈淮说过话,不知道沈淮神秘兮兮的找他过来做什么。
“哦,我刚想跟他们谈谈梅钢肯吃亏的精神,不过我没有时间,还要赶工业园开会去,你接着我给他们具体叨叨两句。”沈淮招手让徐溪亭进来,说道,“另外,我觉得这批进厂的大学生,在前期培训过去后,很有必要都放到车间锻炼半年,再做工作岗位上的安排。具体计划,你让总师办跟人事部都相应的做下调整。就这事,没其他事。”
沈淮看了看手表,放下签字板就走了出去,也不理会这些面面相觑的天之骄子们。
沈淮一走去,这些大学生就忍不住要哀嗷起来,都揪住徐溪亭问:“徐总,不会是我们真的都要下半年车间吧?”
之前的计划,是为期一个月的岗前培训过后,就分配到正式的工作岗位上去。谁能想到给突然闯进来比他们大不了两三岁的年轻人,一句话就将他的岗前培训时间延长半年,而且是到最辛苦的工段上去。
徐溪亭是软脾气,技术强,所以沈淮用做总工程师,不分管具体的生产管理,胡志刚板起脸就教训这些刚进社会的学生仔:
“沈总说的话,怎么就不算数?你们今天一个个什么行为?就算不是沈总开口请你们帮个忙,工段上有个工人,请你们跑个腿,你们就真觉得受委屈了?公司现在没有专门的清洁工人,上到部长、老总、下到一线工人,每天上班之前,都要负责卫生工作。按照你们的说法,你们大学生是来做技术,是来做技术,让你们参加打扫卫生,是不是也叫你们觉得受委屈了!你们刚参加工作,这次只能说是得个教训。要是工段长、部长甚至哪个老总,包括我在内,跟沈总争工作上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都没有问题,但要是觉得多帮别人做了一点事吃了大亏,那只有一个结果,就是他妈的从梅钢滚蛋。”
胡志刚训话时,手按操作间的小桌子,声音严厉且掷地有声,吓得众人鸦雀无声。徐溪亭暗暗感慨,谁能想象胡志刚在给沈淮提拔起来之前,只是工段上的刺头一个,谁能想他今天真正有做管理者的气度。
说起来,有些人成功是必然的;比如说胡志刚,在工段当刺头时,就有管理者的一些特质,技术强、威信高、性格强硬而且有韧性;不过,更叫徐溪亭佩服的,是沈淮看人、用人的眼力。
胡志刚训过话,走到一边跟徐溪亭稍稍解释了一下刚才的情况。
徐溪亭听了也忍不住摇头,不过他总是好脾气,没有接着胡志刚的话训这些学生仔,倒安慰他们来:
“刚刚沈总给大家说的话,要记住。沈总不仅仅是公司的董事长、总经理,你们能看到梅钢今天的发展规模,能看到梅钢未来能有更大的发展格局,是沈总一手促成的。别人都我是梅钢的技术一把手,但实际上我的水平比沈总还差一截。沈总的安排也是很合理的,你们也只有上工段,才能接触到真正的实际技术,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不然理论水平再高,到具体工作时,一样抓瞎!”
董事长、总经理?
大家这才傻了眼,他们狠命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