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保安团-第1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程政委打趣道:“难不成这里也挖了地道?”
  郑卫国哈哈一笑。说:“不是!这件事情说来话长,我慢慢说给你们听。”
  自打惦记上这批武器,郑卫国和冯锟一直在想办法,为此绞尽脑汁,后来还是冯锟在天津打听到日军有意在绥远新建一批伪蒙军,就建议郑卫国伪装成日军驻蒙疆代表前来搬运。这样可以正大光明地将武器运走,甚至还能借用日军的运输车队。
  程政委置疑道:“我怎么听着像是天方夜谈?这恐怕比抢正金银行还难吧!伪装成蒙疆代表起码要有相应的证件和公文,这个证件和公文怎么伪造?只要有一处漏了马脚就会前功尽弃。好吧,就算这个可以搞定,天津方面难到不会向蒙疆的驻军求证?也就是一个电话,或者一封电报的事情。”
  郑卫国嘉许地点点头,说:“你分析得很对,所以我得知这个计划以后立即发电报给120师,请贺师长出面帮忙。同时又跟刚到绥远的傅作义将军取得了联系。”
  120师的大青山支队就在蒙疆,并通过内蒙古人民党的关系在伪蒙军内部安插了不少钉子,和伪蒙高层暗中也有来往。伪造一份证件和公文对他们来说再容易不过了,绝对可以以假乱真,因为就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
  但郑卫国考虑地更加周全,直接花钱策反了一名叫李承元的伪蒙高官,承诺事成之后给他一大笔钱,并护送他到国统区或者干脆出国。
  当时日军在蒙疆的政策十分残酷,就连伪蒙高层都感到非常不满。伪蒙领袖之一的德王曾抱怨说:“就算是傀儡政权也没有搞得这么明显的。”所以在郑卫国的金条攻势下,李承元很爽快地就答应下来。
  经过一番周密的安排之后,李承元向上峰请示从天津筹集军火,以便扩编部队,并主动请缨。德王做梦都想扩充自己的势力,看到这份计划之后立马就答应了下来,还给李承元一大笔活动经费,让他到天津之后多弄点儿武器。
  当然,德王并没有权力擅自扩充伪蒙军,必须要先征得蒙疆派遣军的同意。好在日本当局这次很好说话,同意由德王自行筹备武器。一方面是看在德王掏出的大洋的面子上,另一方面伪蒙军李守信部势力太大,蒙疆派遣军希望能借助德王的势力牵制一下,免得李守信脑袋发热。
  李承元得到公文之后迅速向天津赶去,并在途中直接拐进了八路军根据地。在事情圆满结束之前,他必须在根据地呆上一段时间。至于证件和公文则火速送往冀中,估计这两天就能送到郑胡子的手上。
  程政委听完之后,忍不住拍案叫绝,大笑道:“好,好,有司令员这番布置,我总算是放心了。”制定这个计划的时候,程政委还在晋察冀。所以还是第一次听说。
  陈婉春却皱了皱眉,疑惑道:“总司令,这两个行动似乎都不太适合我们女兵队。”
  确实,抢银行是个体力活,别的不说,光搬金条就得把女兵们累趴下。智取军火库就更不能带女兵去了,否则别人一看就知道是假的。
  郑卫国赞许道:“你果然细心!在这两次行动中你们女兵队只是承担辅助任务,行动完成之后我打算让你们长驻天津,执行一些特别任务。”
  陈婉春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轻声道:“我明白了。”
  程政委感到有些担心。说:“日军的作风败坏。派女兵队去天津会不会有危险?”
  郑卫国解释说:“从我们上次去天津的情况来看,当地的治安还算良好。天津毕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城市,日军多少要顾虑一下国际影响。当然,绝对的安全是不可能的。婉春你们去了以后一定要多加小心。”
  事实上。在日军稳定统治的区域。他们还是能够约束军纪的。以便维护统治的稳定性。只有在游击区、根据地,小鬼子才会肆无忌惮地杀人放火、奸淫掳掠,用这种残暴手段震慑民众。削弱反抗力量。
  陈婉春上次也跟着去了天津,心中多少有底,忙应了一声,表示没有问题。
  郑卫国见她没有异议,就说;“那好,你先回去挑选去天津的人选,人数不宜太多,十人左右就行了。另外,在行动之前一定要绝对保密,对任何人都不许提起。”
  陈婉春忙道:“是,总司令!”
  郑卫国点点头说:“那你去吧!选完之后我会亲自来看一下。”
  陈婉春走之后,程政委想起后勤部那边还有一大笔横财没处理,也没心思跟郑卫国多聊,就急匆匆地赶过去跟杨教授分账去了。这笔钱数目巨大,地方上肯定是要分上一笔的。至于是三七分还是五五分,就要看杨教授和程政委的本事了。
  晚上,程政委一脸疲惫地赶了回来,却很兴奋地说:“多亏了女兵队,我和晋主任(指后勤部主任晋梦奇)总算不用为部队的经费发愁了。”
  郑卫国笑了笑,问道:“那明年呢?”
  程政委信心满满地说:“有一年的缓冲期,我就不信到时候筹不到钱。”
  郑卫国摇了摇头,反驳说:“如果不打仗当然没问题,只打小仗问题也不大,可一旦日军大规模扫荡呢?到时候根据地的经济和民生肯定要受到很大的影响,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才是。”
  程政委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看来还真得去天津的正金银行走一趟?嗯,扫清黄、赌、毒的行动也该准备妥当了。我再去催催杨教授,争取早点儿把这事儿解决了。”
  郑卫国突发奇想,笑道:“这个需要杨教授把情况摸清楚了才好动手,暂时不要急。其实根据地内部还有一笔财源,就看咱们手段如何。”
  程政委一愣,说:“根据地内部?”他猛然想起今天小桃提到的那些大地主,恍然大悟,惊呼道:“你是说根据地内部那些有钱的财主?这可不行,是要犯纪律的!你刚才不是还批评小桃了吗,怎么自个儿却犯起浑来了?”
  郑卫国解释说:“老程你误解我的意思了。我并不是说派人去查抄,而是要拉他们入伙做生意。”
  程政委一愣,疑惑道:“什么生意?这兵荒马乱的,万一赔了算谁的?”
  郑卫国笑道:“这个生意是稳赚不赔的。”
  晋梦奇主任曾提议在冀中建立商社和银行,但当时根据地并没有启动资金和有经验的人才。郑卫国刚才突然想到,为什么一定要用自己的钱做生意呢?
  如果不能赚钱,绝对控股权没有任何意义。只要这个生意有钱可赚,郑卫国甚至愿意把经营权也让出来。
  比如说冀中银行,发钞权当然要控制在行署,而商业放贷行为则可以放开。还有商社,行署方面只需要派人监管就行,董事长完全可以让财东们来担任嘛。
  程政委听得一头雾水,想了半天才弄明白:“司令员,您要跟那些大财主合伙做生意?这恐怕不好吧!”
  郑卫国笑道:“有什么不好的?财东们出钱,负责日常管理,我们只需要在行政上给予帮助,然后坐地分钱就行了。”
  程政委说:“你的意思是我们吃干股?财主们又不是傻子,凭什么白分咱们钱呢?”
  郑卫国解释说:“怎么是白分呢?比如说商社,整个根据地的进出口贸易(指进出根据地)都交给他们去打理,这一年下来得赚多少钱?”
  程政委一拍脑袋,说:“好像是这个理儿啊!听你这么一说,我又感觉是财主们占了便宜,咱们反而吃亏了。”
  郑卫国笑道:“我们一分钱都不出,吃什么亏?而且根据地紧缺的物资也可以交由商社去办,给地下活动的同志减轻负担,降低风险。这就叫做双赢,大家一起发财!”


 第三百三十章 新的麻烦

  郑卫国没兴奋多久,猛然发现冀中根据地想要办银行和商社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商社还好说,毕竟**内部倒卖物资已经不是新闻了,像鸦片、军火、粮食,还有药品,没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卖的。
  银行就不同了,尤其是拥有发钞权的银行,几乎是一个独立政权的象征。更过分的是郑卫国要发行的还不是法币,这让奉行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常凯申委员长情何以堪?
  不过地方独立发行钞票并非没有先例,江西的苏区就不说了,像东北、山西、云南都曾发行过自己的货币。特别是山西,阎老西儿在曾三发“省钞”,其中最后一次就是1938年5月间开始的,一直到1940年因百姓激烈反对才作罢。
  在1935年的法币政策实施之前,除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四行以外,全国有发行权的银行和银行机构共三十家,发行总额达三亿元。至于地方银行发行的钞票和各种工厂、商店、钱庄或其它非金融机构所发行的私票,更是混乱已极。
  实施法币政策之后,国民政府加强了金融管制,虽然发钞银行还有四家之多,但这四家(即上面的提到的中、中、交、农)无一不有国家背景和江浙财团的身影,实际掌舵人就是传说中的“四大家族”。
  郑卫国和冀中根据地现在的地位非常尴尬,论独立性不如阎老西儿。所以老西儿敢肆无忌惮地办银行,发省钞。常凯申不仅不敢发火,还得小心笼络,生怕这老汉一怒之下投了日本或者八路。事实上,郑卫国跟河南的商震、绥远的傅作义有些类似,只有军事实力,缺乏政治和经济等软实力支撑。
  论亲厚又跟真正的中央军没法比,或许之前委员长还存着“招安”的心思,但随着郑卫国在东北军内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高,这个想法恐怕早就抛到爪洼国去了。当然。就算再亲厚。常凯申也不会把金融权交到郑卫国手上的。
  可不办银行也不行,因为华北日军已经开始发行伪币了,就是那个臭名昭著的“联银券”。由于日军大肆印刷,联银券发行后不久便急剧贬值。北平有民谣“孔子对天坛。五百当一圆”进行讽刺。(注:联银券上面印着孔子和天坛的画像)
  伪币虽然没有任何信用可言。但依靠日伪当局的强力推行必将在华北大肆流通。如果各根据地不采取切实办法加以应对,那整个华北的金融都将被日伪军控制。所以,不仅要办银行。发钞权也得拿到手。现在的问题就是怎么取得武汉方面的谅解,郑卫国担心因为这件事情影响跟军委会的关系。要知道现在很多方面第四十一集团军都离不开军委会的支持,比如说跟德国的军火交易。
  周参谋长显得有些乐观,劝解道:“总司令您不用多想,这件事情委员长肯定会支持的。不过按您说的直接发行冀中币可不行,我们必须表现地灵活一点儿。”
  郑卫国对官场上的事情不太懂,奇道:“怎么灵活?是请中央财政部的人下来指导,还是直接花钱贿赂?十万元以内都可以考虑。”
  周参谋长呵呵一笑,说:“都不用,您直接向军委会请示就行了,但这个新币种不能叫冀中币,更不能叫人民币,还是得叫法币。”
  郑卫国一愣,说:“发行法币?这不是跟中、中、交、农四大银行的地位一样了吗?委员长怎么可能答应?”
  周参谋长解释说:“跟四大银行当然不能比,我们只要保证这种货币仅在华北流通就行了。换句话说,还是一种地方币种,不具备在全国范围内流通的资质。只要不影响大后方的金融,我想委员长是不会为难咱们的。”
  郑卫国还是没弄明白,疑惑道:“那不还是冀中币吗?”
  周参谋长笑道:“不一样!您换个名字,委员长就会认为您是在主动维护中央权威,心里一高兴事情就好办了。您要是不给这个台阶,委员长可能也会答应,但心里落个疙瘩,说不定哪天就会翻脸。”
  郑卫国总算有点明白了。说白了,还是实力的问题。随着东北军向郑卫国靠拢,他已经不是普通的集团军总司令或者战区副总司令了。委员长心里就算再不满,也不会轻易跟他翻脸。当然,如果想要长期合作的话,还是需要一点儿政治智慧的,比如说给委员长一个台阶。
  想通了之后,郑卫国就把事情交给周参谋长去办。依他对国民政府和军队的了解,这点儿事情应当不在话下。
  周参谋长点点头,说:“好,总司令请放心,银行的事情就包在我身上了。不过八路那边还得由您出面解释。毕竟筹积准备金和物资调度的事情还需要他们配合。”
  郑卫国说:“嗯,我知道了,你放心去办吧!”
  这等大事确实要得到延安方面的支持,否则免不了有后遗症。好在延安方面是绝对不会拒绝的,因为晋察冀边区已经抢先把银行办起来了。不得不说,在金融方面,gc党比国民党要专业得多。
  早在1938年3月20日,晋察冀边区银行就在山西五台县石嘴镇的“普济寺”开幕营业了,同时还发行了一元和五元的晋察冀边区银行钞票。有趣的是,这种钞票跟陕甘宁发行的边区票一样,都是“粮本位”的。
  当然,即将成立的冀中银行跟晋察冀边区银行是有区别的。比如说股本,冀中银行是由民间集资的形式来完成的,有商业银行的性质。边区银行纯粹是一家“政府银行”,相当于边区的央行。
  对于冀中这种“新举措”。延安方面并非没有疑虑,主要是担心资本家的“弹衣炮弹”会腐蚀干部,影响党风廉政建设。同时,也担心地主阶级的加入会使得四十一集团军“变质”,从而倒向国民党一边。
  一番激烈的争论之后,太祖亲自拍板,同意由冀中率先试行。因为这个方法的好处也非常明显,简而言之——让别人用别人的钱给自己挣钱,天下间还有比这个更划算的买卖么?
  得到延安方面的回复之后,杨教授和程政委就带着军政班子里面的鼓动高手四下游说。劝说根据地内那些有名望的大地主、大财主、资本家(冀中有一些轻工业)入股冀中银行。虽然国府的批文还没拿到。
  gc党的办事效率确实惊人,也就一天的功夫就动员了十几名有钱的财东,总共筹集了元的20万现大洋的股本银子。要知道就算是北四行之一的大陆银行,最初资本也不过200万大洋。由此可见。冀中民间是真的富裕。而且抗日热情也足够高。否则没人愿意从地下把“子孙钱”挖出来。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冀中又发生了一件大事儿,差点儿影响了银行的开业和准备已久的“天津计划”。还是河北民军的事情,只不过矛盾彻底公开化了。
  前文曾介绍过。河北民军先遣军司令张存实的真实身份是地下党,但总指挥张荫梧并不知情,还傻呼呼把他派来“调停”。调停什么呢?名义上是调停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与下属两个团长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是想重新获得博野甚至周边六县的控制权。
  冀中早被郑胡子视为囊中之物,更何况博野县紧挨着蠡县,岂容他人染指?于是郑卫国就暗中指示先遣军司令张存实发动军变,伺机夺取这支部队的指挥权。
  张存实历史上曾经担任过冀中情报机关的负责人,有多厉害就不用说了。他先花了几天的时间将博野民军各派系的情况摸得清清楚楚,然后召集各团团以上军官开会。
  当时博野民军有三个团,一团团长由副司令张子元兼任,驻扎在城东;二团张文祥任团长,驻扎在大程委镇;三团李侠飞任团长,驻扎在北杨村“四存中学”。
  博野民军司令张仲翰之前已经介绍过了,是地下党,自然是支持郑卫国这边的。那位张子元副司令曾是吉鸿昌的部下,政治态度可想而知。而二团团长张文祥和三团团长李侠飞都是张荫梧的铁杆。
  张、李二人见张存实是张荫梧派来的,丝毫没有戒心,接到命令后二话不说就来赴宴了,连警卫员都没带几个。酒席间有没有摔杯不知道,反正两人都被当场抓了起来。二团和三团顿时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轻而易举地就被解除了武装。
  随后,张存实又对部队进行清理,凡是被认为是张荫梧的人都被抓了起来。当然,看在同胞的份上并没有大开杀戒。愿意继续抗日的,可以留下来,而且职务待遇不变,只是需要换一支队伍。想去找张荫梧的,也不拦着,甚至还可以酌情发放路费。
  整顿完成之后,张存实就以冀中民军司令的身份在博野公开宣布将接受第四十一集团军的统一指挥,从此脱离河北民军。郑卫国当然欣然表示接受,早已准备好的步兵35旅迅速进入博野县,对原博野民军进行打散整编。从此,博野民军就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了,而35旅也凭空多了两千人马,实力大增。
  张荫梧此时还在山西陵县猫着,闻讯之后差点儿没气死,当即命令河北民军副总指挥王长江率领三个团兵进博野,企图夺回冀中民军的领导权。同时接到命令的还有民军副总指挥乔明礼,乔部当时就在冀中,已经发展到六个支队,共计七、八千人马。
  大战,似乎不可避免!
  郑卫国听说这个消息之后也很震惊,对周参谋长说:“这个张荫梧是不是疯了?难道他以为手下那三瓜两枣打得过我们四十一集团军?”
  根据情报显示,王长江带来的是河北民军第一、第六、第七,一共三个团的兵力。其中第一团、第七团是所谓的核心团,装备较好。但是再好也不可能跟正规军相比,就算是三个团加起来也未必打得过97军一个团。
  乔明礼部人马虽多,但大部分都是溃兵、土匪、地主武装和反正的伪军,这些部队不加以改造,很难发挥出战斗力。事实上,乔明礼坐拥八千人马也只能打打游击,哪怕是碰到日军一个加强中队都束手无策。
  周参谋长笑道:“怎么可能!张荫梧再狂妄也不至于如此。依我看,他多半是想借助舆论的力量迫使我们让出博野县,并不是真的要跟咱们交手。”
  郑卫国眉头一皱,心想这倒是有点儿麻烦。毕竟河北民军也是军政部明令认可的抗日武装,自相残杀总是不好。

 第三百三十一章 不起眼的情报

  “报告!”通讯参谋匆匆赶来,双手递上一份电报,焦虑道:“总司令,冀南方面传来情报,称河北民军王长江部已经正式从山西陵川出发。照目前速度来推断,不日即将抵达冀中。”
  郑卫国面色一沉,接过电报匆匆看完,随手扔在桌上,愤恨地说:“张荫梧也太不识抬举了!给脸不要脸,我难道还会怕他不成?”
  为了避免跟河北民军发生冲突,郑卫国特意致电张荫梧,提出和平解决此事。为了体现诚意,还表示可以给河北民军援助一笔军费和武器,以帮助他们在太行山区发展。没想到这个张荫梧根本不予理睬,还四处宣称要北上抗日,收复博野。
  在王长江部开拔之前,张荫梧还在山西陵川县举行了声势浩大的出征仪式,并亲自在会上讲话,鼓舞士气,宣称什么冀中是河北人的冀中,冀人治冀,还要严惩民军内部的“叛徒”。同时,张又向战区和军委会申诉第四十一集团军擅自攻击友军,破坏抗战,要求军委会予以严惩。
  程政委拿起电报看了一会儿,皱眉道:“这个张荫梧是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看这架势,真要跟咱们争博野?”
  周参谋长笑道:“不可能!张荫梧这个人我了解,自以为是,又死要面子。他肯定是想借机多勒索我们一笔,顺便把面子捞足。”
  郑卫国皱眉道:“我们提出的十万块大洋,外加一千条步枪的价码也不低了吧。都够他武装一个团的了。这都不能满足,他还想要什么?”看在抗日的份上,郑胡子做些让步没问题,可要是想把他当凯子宰可不行。
  周参谋长摇头说:“总司令,依我看和平解决此事是不太可能了。既然他不愿意跟咱们谈,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王长江这三个团也吞掉,看他还怎么跟咱们斗!”
  “呃,这不好吧?”郑卫国显得有些犹豫。吞并博野民军和先遣队还好说。因为是张仲翰和张存实主动投靠过来的。人家想当正规军。想为抗日做出更大的贡献,有什么理由拒绝?可王长江部就不同了,没有正当的理由怎么能擅自攻击友军?
  抗日战争中后期国内各派系确实没少内斗,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皖南事变。但那是在40年10月间。中日之间的战事已趋于平稳。内部矛盾重新激化的时候。总体上来看。一直到1939年底的“十二月事变”之前,国内各派系还是比较克制的,并没有大规模冲突。
  兄弟阋于墙。外敌才会打上门来,郑卫国不希望由自己来开这个头。
  程政委却赞同周参谋长的主张,他认为从收编博野民军那天起,第四十一集团军就注定跟河北民军不对盘了。既然做不成朋友,关键时候就不要手软,该出手时要出手。
  郑卫国问道:“那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按郑卫国的想法,最好是能够说服王长江,和平收编该部;如果他们不答应,可以劝其退出冀中,并适当予以支援;只有在万不得以的情况下才能动武。
  周参谋长笑道:“不是有现成的例子吗?有张仲瀚、张存实两位司令做表率,我相信王长江会做正确选择的。”
  郑卫国眼睛一亮,忙对程政委说:“这个王长江是我们的人吗?”周参谋长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