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叛徒-第6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发生什么了?
第1448章救
时间倒回去大约十六分钟,值得历史铭记的十六分钟。
今天在修宪大会现场争论的委员特别多,导致已经入夜九点多,随便吃了点东西,或者一直都在间隙补充营养的修宪成员们非常亢奋,居然没有按时下班,那个陪太子功书的国会议长才不奉陪呢,时间一到自己就溜之大吉。
当然剩下全都是比较极端的上百名各州修宪成员继续在会场和主席台轮番上阵辩驳。
布隆伯格也是其中之一。
他毕竟也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跟有些少壮派不同,疲惫不可避免的袭来,使劲揉了揉自己的鼻梁定定神,才走上主席台讲述自己的观点。
“我提醒各位注意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金融问题才是我们一步步走到入境困境的最大核心,对美国来说最迫切的修宪案应该是针对金融,彻底改变当前的错误金融政策……”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情报咨询公司老板,布隆伯格的这个切入点是找得非常不错的,基本直指问题的中心,改变经济问题的确也是美国最迫在眉睫和核心的问题。
但今天的修宪大会已经彻底变成了形式上的辩论争吵,话说到一半,就被人一口截了去:“你是共和党吧?!造成2008年次贷危机的房屋金融改革法案是谁签署通过的?吉奥治!共和党总统!”
更为嘲讽的声音还在后头:“对!吉奥治!正是他一手炮制了911事件,用反恐战争把美国拖进了军费的深渊,你有没有考量过这个为了军费发起的战争和后来的房屋金融法案到底是谁获得了最大利益呢?”
布隆伯格的盟友立刻回应:“民主党就把事情处理好了?共和党好歹一直保住了美国的统治领先地位,保持了国际控制力,民主党就跟个败家子一样,输掉了这一切!输掉了伊克拉战争,阿汗富战争,最为致命的是在东非被人家干得屁滚尿流!这才是美国落到今天地步的最大原因!”
也有不锁定在党派之争的反驳:“这不是经济的原因,为什么会有房屋改革法案,为什么会有次贷危机?有这种被称为次级信誉贷款的东西?就是因为有大量低素质的移民!房屋改革法案就是为了迎合他们没有钱却想要建房的愿望,最终把大量不具备偿还能力的劣质贷款投放到金融市场上,根源就是这些劣质的移民!”
“我要提醒这位来自田纳西州的先生,您的言论具有非常明确的种族歧视,种族平等……”
这就是畅所欲言的民主大会,在没有外来巨大压力的情况下,人性的本能就会促使情形朝着这样每个人都有不同诉求的方向胡乱用力的结果!
老政客们还真是把局面算得死死的,就好像上帝为了防止人类齐心协力修建出通天巴别塔来发明了语言和种族以及自私的传说那样!
特里他们故意给出一个局面,就让原本还算面前合在一起的各州力量又东拉西扯的分崩破裂!
布隆伯格已经是第四次好不容易争取到独立发言的机会,却总是只说个一言半语,整个局面就变成了相互诋毁跟争辩,一贯头脑敏捷的他都有些发愣的站在讲台上,看着主席台边激烈的争辩。
只能说还没有演变成很多第三世界国家国会争论时候动不动就拳脚相加的地步,这一点,欧美国家的政客还是做得比较好,但要想心平气和的讨论出个什么来,显然是不可能了。
但下面的人不放过他,还在仰着头大喊:“回答啊!你认为金融的问题需要解决,是谁带来了次贷危机?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是谁造成了这一切!
这几乎是一个直指人心的重要问句,该怎么回答?吉奥治?赫拉里?还是之前的那些总统?
又或者造成莱维顿惨案的那个高速路口,是归罪于国土安全部,还是二战后制定了民防措施的艾森豪尔威总统?
老实说,这一刹那,布隆伯格的脑子里面有点混乱,也许连续十多天马拉松似的长期密集会议,让他也有些体力不支,近乎于喃喃的冷笑着低头自语:“谁的错?还能有谁的错……联邦政府的错!”
最后的单词发音略大,但还是仅限于自己能听见。
可他几乎忘记了他跟所有人不一样的就是,他站在主席台的演讲席后面,下面是或坐或站,甚至干脆靠在主席台边的其他参会者,就算五六百人已经回酒店休息了不少人,还是有两三百人聚集在讲台前,面积其实只有一两个教室那么的空间里,周围大多数地方都是空荡荡的,除了后面角落有个等着关门关灯的管理员昏昏欲睡的靠在椅子上打盹。
但这一刻,这个管理员也被自己身边音响里有些阴测测的那句:“谁的错?还能有谁的错……联邦政府的错!”给惊醒了!
会场一刹那就安静下来!
这几乎是大家都私底下会挂在嘴边,但绝对不会在公开场合说的一句话!
极少数几台还在记录这一切辩论的摄像机默默的记录着这一切,却把讯号传递到了全美总有那么些人或者家庭有意无意开到的这些政治频道上。
布隆伯格也有点诧异,他诧异的是自己终于获得了一个没有干扰的讲话机会,嗓子很干,但他想说的话却好像不受控制一般溜出来,就在面前两三百双仰望的眼睛中咽了一下口水:“我说……既然一切都是联邦政府的错,我……我有个主意,为什么我们不干脆提出修正案解散联邦呢?”
然后他那习惯于飞快计算的头脑,抢在下面人做出反应之前飞快的抖搂出,说不定已经在他脑海里面萦绕了好久的一段话:“美利坚合众国应该就此解散,在新的邦联或者联邦出现之前,各州可以自行安排自己州内事务。各州境内联邦政府财产归各州政府所有,位于境外的联邦政府财产由各州协商分配。我认为这就应该是我们唯一应该讨论的第29宪法修正案。各位先生,我说完了……”
话音刚落,无数的文件夹和笔记本,手机就好像铺天盖地的暗器一般以梨花烟雨的架势砸过来!
布隆伯格似乎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双手一抱头,就往后面退!
但依旧有几名愤怒的参会者爬上讲台,要动手暴打他!
布隆伯格躲过第一波的暗器,就高昂着头:“我有捍卫我一切言论自由的权利!这是天赋人权!我不是分裂,我是要求换一种联邦制度的形式!”
嗯,这些天一直把这些口号挂在嘴边的参会者硬生生的止住了自己的动作!
是的,美国是标榜自己什么都能说的。
对于所谓解散联邦政府,或者各州独立的说法,其实也不是像白色恐怖一般绝口不提,反而在有些州这是个颇为时髦的话题,譬如说德克萨斯州,这个原本就是美国最后一个加入的州,在加入以前是个独立的国家,一直以来都认为整个联邦拖累了自己,所以独立出去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
但又几乎所有美国人,都知道这个所谓的独立不过是个笑话。
因为美国曾经用一场美国内战,制止了美国的分裂,用一部《反联邦脱离法》在律法的高度严格限定了决不允许有任何脱离联邦的行动!
美国南北内战很多人都以为是为了帮助解放奴隶的人权运动战争,这都是粉饰,其实这不过是因为工业革命和传统种植业之间的利益斗争,为了保证美国不被分裂的联邦保卫战!奴隶解放不过是披在外面的好看外衣。
所以很多人都不清楚,为了保证联邦不被分裂,林肯政府的将领们甚至做出了类似屠城一般的行为,把那些希望脱离联邦的城市夷为平地!
譬如亚特兰大,这个曾经最坚定的脱离联邦城市被联邦军队放火焚烧了三天,让所有支持分裂的人居无定所,死伤无数。
独立或者说分裂……
这样的话题在美国绝对是只能说,不能做的事情,这是美国联邦政府的绝对底线,甚至在绝大部分时候,政治人物只要说了跟这个相关的话语,几乎就等于把自己的政治生命画上句号!
美国军队一旦在涉及到这样的事件上,就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投入到国内!
想想美军历史上赫赫杀名的谢尔曼将军那句名言吧:“我就是要让南方人和他们的子孙后代得到刻骨铭心的教训,永远不敢在想要独立!永远不敢诉诸战争!”
为此,美国曾经付出了上百万人的伤亡和数百万难民的代价。
这样的事情绝对不可能在美国重新上演!
这是美国一直以来的主流社会和政坛都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
所以说打从一开始,齐天林就从来没有试图像在别的国家搞政变那样,挑动一批人、蛊惑一批人、达到一批人搞分裂,这在美国几乎是不可能的。
成天都在外面分裂别人的美国人,真的是在家里格外严防死守这个问题。
所以布隆伯格说出这番话的一刹那,整个会场真是震惊得说不出话来!
在有人朝着主席台上面跃动的时候,还在关心会场的某些人已经朝自己认识的与会者打来电话,更有人难以置信的在电话给别人描述了自己刚刚看到和听见的情形。
现在的社会是个多元通讯的社会,不光是电话,电视讯号,网络社交场所,无数种传递手段还是在一瞬间就把这个消息传递出去了。
除了那两个已经有点疲于应付,懒得关心现场究竟在哔哔些什么陈词滥调的PMC头头。
他们是跟随其他愤怒的示威民众一起来到现场的。
一路上基本听明白为什么的齐天林要做的是,先救出那个被众人叫嚣着要绞死的前纽约市市长!
第1449章不可能
在激愤的人群中动用武装人员,可不是什么明智的主意,齐天林跟麦克过来的一路,就接近于被裹带着随人群涌动了,而现在麦克一边拿着集群电话,呼叫自己管辖的人手靠近这个区域,开始疏散外围人群,一边就跟着齐天林往会场大门的方向挤过去。
齐天林就是标准的双手平举在胸前,一手握住另一只手的手腕,撑开双肘形成一个胸前空间保证自己的胸腔呼吸顺畅,张开的手掌像个伸缩吸盘一般柔和的推开身前的其他人,只有这样的动作才能在汹涌激愤的人群中保持自己的安全并尽可能不引起别人反感。
麦克当然也是有样学样,这些针对群体事态的基本工作方法,他们都了熟于胸。
市政大厅被借来临时充当修宪大会的场所,十六根数十米高的石柱气势宏伟的撑起大理石的建筑体型,照例在石柱的前方有一大片宽阔的台阶,能够让人站在下面广场上对政府肃然起敬,其实华国国内现在大兴土木学着修建政府建筑,一个乡政府都可以铺张浪费得让人不齿,真该来学学人家美国这个,并不一定要巍峨大气,关键是懂得怎么造势即可。
因为这里是重点区域,百余名强壮的PMC正列成两横队,尽量的用警棍横排组成人墙站在台阶上,由上而下的阻挡这些愤怒人群的进入。
麦克和齐天林接近着人墙,也在用电话通知对方自己的方位,终于觅得两位长官的下属让开一个缺口,分出七八个人挤进人群中,帮助两位老板上得台阶。
麦克呼吸急促的看看齐天林,欲言又止了一下,还是下定决心:“你去把那个该死的前市长给捞出来,选择安全出口离开,我来组织防卫线……”这个时候有轻重之分,就算麦克明知齐天林认识布隆伯格,他个人并不擅长单兵防卫,指挥能力才是他的强项,贴身显然齐天林去才最合适。
齐天林整了整自己已经被揉乱的衣服,点点头,三步并作两步就朝大楼奔去,两名麦克示意的下属也跟在他身后,就这么三个人的跑动,就引得下面人头攒动的人潮朝着方向澎湃了一下,让整条防卫线波浪形的晃动,麦克立刻收回眼光,大声疾呼的指挥后备队员扑过来补充这个点,并且接过一把扩音器,试图让现场平静一些。
但这样的音量在已经很快过万的嘈杂人群中,完全是徒劳的行为。
齐天林这边好点,顺着每天都要走过的熟悉通道,推开包裹皮革的会场大门,只有两三百人的会场亮光都集中在主席台,但让他比较惊讶的是,这里的场景远比会场外安静!
准确的说是非常安静。
主席台上一反常态的并不是一群人虎视眈眈的围住布隆伯格!
反而是有数十人站在布隆伯格的旁边,跟他站在同一边!
虽然只有少数几个人明确表达了支持布隆伯格这个提案,但围在布隆伯格周围的人都认为起码应该把这个选择的权利拿出来讨论,而不是彻底的禁止讨论这个问题,那就是不民主的做法。
有人打开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展现现在网络上已经开始升级的争论!
为什么不可以讨论这个可能性呢?
这就好像是个禁区,突然被挑破了那层窗户纸,既然标榜这是一个民主的国家,那就可以讨论任何对国家和民众有利的事情,不讨论怎么会知道这件事是否有利呢?
这就好像是个悖论,美国宪法和其他法律的确从未规定任何加入合众国的各州是否可以谋求独立,当然更没有规定如何可以谋求独立的程序,反而是有规定合众国不得分裂的《反联邦脱离法》。
的确,美国独立宣言中,有任何政府作为与民众诉求背道而驰的时候,人民有权改变或者废除,并建立一个新政府的字眼,但这句话的实质是类似联邦政府的更迭,而不是分裂退出另起炉灶,就好像赫拉里下台,特里接任一个道理。
所以号称最民主自由的美国打一开始就绝对封断了分裂的可能性,只是为了看上去好看,并没提到不允许各州表达自己意愿的权利,只是对讨论分裂或者取消联邦这样的事情根本就不提供讨论或者有程序的机会。
在欧美法治体系中,程序是最为重要的关键,一切都讲究有章可循,所以任何希望闹分裂或者独立的想法,都没法设立这个程序来启动,那么不符合程序的行为,就是非法的,这就是美国《反联邦脱离法》的本质。
但恰恰就是这个所谓的修宪大会……
汉默尔这样的学者,最为担心的就是这个情况。
不要以为美国的政治体制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出现变化。
首先就是不能给这样的变化生根发芽的机会,《复兴法案》挑战了全国民众和各州对联邦政府的不满,彻底分化了军工联合体和政府一起,站在了民众的对立面,特别是加上联邦政府在最近一系列的对外政策和金融政策上的失败,让民众和各州对联邦政府的不满达到了白热化,直接促成了修宪大会的进行。
其次才是如何对待这个给予了全民修宪大会的问题,白宫采用的是搅浑捣乱的态度,这在前期的确是奏效,整个修宪大会看起来已经化为一场闹剧。
但别忘了,这毕竟是白宫和国会还有全国民众都同意和认可的修宪大会,就好像白宫安排了一批不循规蹈矩的人去捣乱的时候,他们手中拿的依旧是威力惊人的尚方宝剑!
最后才是布隆伯格提出来这个核心的问题,这个会让全国民众都参与思考和讨论的问题,这和其他诸如堕胎、持枪、移民的问题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因为那些问题注定都是扯皮争吵,就算通过实行也不会有本质根本的改变,只有这个……
所有人其实都明白,这才是个绝对会改变美国的行动,关键就在于,做还是不做?
美国的制度,关键不在于做什么,关键在于怎么做,联邦的一切高于州政府,在美国运行的两百多年历史当中,从来都没有出现过州政府修宪申请成功的例子,所以州政府一级从来都没有获得那柄尚方宝剑的机会,虽然民主的制度宣布这柄剑一直都在墙上挂着,但繁琐的程序保证了这柄剑从未被摘下来过!
所以,根本就不该给这个修宪大会,不该给这个修宪大会有讨论这个对美国联邦制生死攸关的机会!
而且在这柄剑被摘下来以后,还给了一帮非主流的极端分子来挥舞!
这才是汉默尔最害怕出现的情形!
只是他在之前也没敢说。
因为没人会相信这种事情在美国会发生!
但声势浩大的日企争夺案,在这个时候,显然成了一剂催化剂。
那个萦绕在美国人心底最大的魔鬼终于被召唤出来!
现在需要的不过是思考和发酵的时间……
没有了联邦政府,各州政府得到的可不仅仅就是那点土地!
光是土地,的确就能解决所有的赤字问题。
但最重要的是,美国目前最大的包袱,是巨额的国债,这是联邦政府欠下的,假若联邦解散,这些债务就可以合法的消失无踪!
上万亿美元的国债消失无踪!
整个美国都可以轻装上阵,重塑辉煌,这一点从来都没有人怀疑!
整个美国……
嗯,解散了联邦,也可以以别的形式重新出现的整体!
这个时候的想法很多人都并不是针对美国分裂,主要是针对那个几乎所有人都不满的联邦政府,换一种形式或者别的架构是为什么越来越多人,觉得布隆伯格说的似乎也不是一点都没有道理的原因。
目前的联邦制度已经坏掉了,这是整个国家大多数民众都同意的观点,现在修修补补似乎已经不能解决问题,有没有必要另起炉灶重新来过!
一个小时的时间,网络上各大论坛和社交网站几乎都把话题锁定在了这个议题上!
最著名的三家网站已经挤爆了两家的服务器,登陆发言和观看的人太多,服务器不负重荷……
但更多的服务器和网站都开出了专门的讨论版块区。
白宫因为总统阁下在欧洲访问,反应稍慢,但在一个半小时以后,就严肃的发出声明,强烈反对这种不符合宪法精神的悖论话题,绝不可能承认这样的修正案。
但事后很多人评价,正是这样一个糟糕而赶着出台的声明,正式把这个话题拔高到修正案的地步,到底有没有必要把这个变成修正案!
因为之前所有人的感受还不过是被打开了一个禁区,一个所有人都可以讨论是否会带来改变的话题,这个声明让所有人明白事态的严肃性。
大家都对改变美国的未来,似乎可以做点什么?
一系列带着专家口吻的评论和抨击文章迅速登上各大网站,认为这不过是个玩笑或者不切实际的空想,美国民众的一切利益都应该建立在美国联邦制的基础上,请全国民众重新恢复到理智,修宪大会也必须尽快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但傻子都明白,从布隆伯格开口说出那句话以后两小时,全美国上下涌动的这种讨论的热潮表明,再回到修宪大会之前……不可能了!
第1450章被迫
真的就好像之前麦克拿出来那份报纸上面比喻的那样,失去控制的国民修宪大会,往往很容易走向革命,这一特性在无数个国家的政治变革中都体现过,这种趋同性不会因为发生在美国就有什么改变。
各州跟联邦政府之间的矛盾,就跟法西兰大革命的贵族和君王之间矛盾如出一辙,贵族们在各种利益争斗的驱使下,逼迫路易十六国王召开带有国民委员的三级大会,可这种人民大会一召开,之前原定的解决政府预算赤字问题就变成无关紧要的事情,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这个国王领衔的君主立宪制度上,质疑政府的合法性。
最终导致一系列变革的发生,这不是偶然的。
就好像上世纪初那个刺杀斐迪南大公的事件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卢沟桥事变揭开日本侵华战争的恶行,这些事件表面看起来是偶发或者部分人计划的,但其实在各种事态的驱动下,迟早会发生。
目前美国的态势也是这样,布隆伯格不过是正好出现在这个点,就算不是他,这个点也迟早就在别的人别的时间,差不多该出现。
这就是历史向前发展的规律性。
当然,不过有多规律,也不管现在的事态究竟在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齐天林还是强行上台,把布隆伯格带走了。
这半拉子老头儿也不反抗,还给阻挡的其他与会者解释自己跟齐天林的关系:“我建议大家都需要一个冷静的思考阶段……明天会场见。”
齐天林拉着他从主席台侧面的一个小门离开,这些内部通道是VIP护送的必备功课,齐天林早就摸熟了线路,一只手扶在布隆伯格的腋下,从腰带上摘下一支笔筒式强光手电,就快速的在狭窄的各种消防通道跟临时安全通道之间穿行,却一反常态的没有往外走,反而有不少上楼的行为。
布隆伯格开始没做声,但闷声跟着走了好一阵之后终于开口:“不离开这里么?”
齐天林已经扶着他登上市政大厅的高处,谨慎的用手电敲击天台铁门,发出清脆的节奏响声后,大门被推开,一盏微光灯快速闪过他的面孔:“老板!”
屋顶当然是有狙击手的,齐天林点点头,松开布隆伯格:“你看看周围……怎么可能离开?”
不错,只需要把头这么轻轻的从半人高的肩墙望出去,四四方方的市政会议大厅周围已经灯火通明,无数的电筒营灯还有路灯以及随后蜂拥而来的汽车车灯和媒体采访车的照明灯已经把周围照得纤毫毕现。
包括停车场在内的所有广场空地都挤满了人群,数万人把周围围得水泄不通,这个并没有暗道的标准市政大楼,要想从任何公开通道或者用车遮遮掩掩的出去,都会被锁定,团团围住。
齐天林指指黑色天际:“两个选择,第一马上呼叫我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