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2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董,苏城董事长?”
    “最大的董事长?”门卫小小的惊讶了一下。
    “是。”焦国平满怀希翼。
    门卫“哦”的一声,重新拿起字典坐了下来,道:“走了。”
    “什么?”
    “苏董今早回国了。”
    “回国了!”焦国平眼睛瞪的溜圆。
    “看时间,都快到了吧。”门卫说着又是一串哈萨克语,明显是进入学习状态了。
    焦国平无言以对,愣了一会,咬牙对随行的大使馆司机道:“送我回机场,再帮我订机票,我要回国。”
    石油管道的妙处,外交部的那起子文科生估计还没有悟出来,能悟出来的估计没有外交部的人。焦国平也是因为了解苏城的缘故,早年就了解过石油管道,这才第一时间的毛遂自荐。
    但是,耽搁的时间久了,难保哪个人回过味来,天底下多的是聪明人,部委就更不用说了。外交部的那些文科生也许不明白啥叫石油管道,可就是盯着他焦国平,也说不好能发现什么。
    焦国平是不愿损失这次机会的,大使馆的司机又不在乎了,哼哼唧唧的道:“送您到机场可以,订机票的话,您得找大使馆。”
    “先到机场。”现在可没有方便的移动电话用,到了机场,他又打电话联络使馆。
    刚来就走,而且平白无故的多花两张机票钱,大使馆也不愿意。焦国平又打电话回国内,说好报销程序,再转回大使馆……忙了几个小时,焦国平才坐上了阿拉木图到重*庆的飞机,多亏了倒爷横行,这才多了一班飞机,否则就得等明天的飞机了。
    即使如此,焦国平回到国内,天都黑透了,再回到外交部,苏城已经和他联络上了。
    焦国平又急又燥,抓住一个面熟的就问:“苏城说什么?”
    “就在说哈萨克斯坦到中国的石油管道呢,还有些当地的事情。”面熟的看在他那副司长的职衔上,简略的解释了两句。
    “部里的意见呢?”
    “这才几个小时,能有什么意见。”
    焦国平大喜过望,说了句谢谢,就往会议室奔了去。
    到了门口,听见里面似乎有苏城的声音,焦国平想也没想,就冲了进来,大声喊:“苏董,我支持大华实业开拓中亚石油气!建设中哈石油管道,不仅能够获得长期稳定的原油供应,而且能够减少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令中国的石油供应更安全。此外,中哈石油管道,还能加强中国和中亚国家的联系,绝对是利国利民的好事!”
    连日来的辛劳,好像也随着这口气,给吐了出来。
    背对着他的,坐在一排领导面前的正是苏城,狐疑的转头看了一眼,发现是焦国平,才诧异的重复道:“你支持?”
    “支持!我坚决支持苏董的中哈线路。”焦国平发现对面有几个外交部的领导,也不在乎的道:“我熟悉中亚的局势,我认为,现在建设中哈线恰逢其时,纳扎尔巴耶夫同志刚刚坐稳了位置,正是做决定的时候,哈萨克斯坦也很缺乏资金……”
    对面的领导重重的咳嗽一声:“老焦,我介绍一下,这位是石油总公司的张局长,还有石油总公司的林局长……”
    焦国平这才闭上嘴。他不是莽撞的性子,只是以前太顺了,最近两年又没那么顺,才隐隐变的焦躁了。
    一听石油总公司的名号,他醒悟过来:大华实业是个私企,国内主管石油的是石油总公司。
    按照国内的体系,大华能不能建石油管道,理论上都是由石油总公司来决定的。他的支持,似乎是有点早了。
    果然,来自大庆的张局长,开口就很不满意的道:“这位同志很懂石油管道吗?一个连图纸都没有的管道,就有这么多的好处?”
    要是知道会议室里有别的单位,特别是石油总公司的人,焦国平也许会先观望一下,不过,既然已经激动的喊出了“支持”的旗号,再服软就太怂了。
    焦国平看了下领导们的脸色,似乎没人提醒什么,再考虑到对方的身份是“局长”,再没了顾及,“哈哈”笑了一声,就笑道:“我的专业不是石油,但我也了解过一些石油管道的情况,最重要的是,我在中亚呆过好几年的时间。苏联解体的时候,我是第一批前往独联体国家建立谈判程序的外交官员,我可以非常明确的说,中哈石油管线不光有意义,而且是战略性的意义……”
    焦国平是靠嘴皮子吃饭的官员,一口气就理顺了名义。
    张长亭半辈子做技术,半辈子做官,练嘴皮子的时间和焦国平差不多,但年纪大了,脑子就没那么灵活了,明显想了想,才说:“他一个私人企业,没有资格做石油管道,这是国与国之间的事,石油总公司内部尚无结论,那他就更不应该私自行动。”
    按体制来说,张长亭的话是没错的,换上一个别的官员,或许就不吭声了。
    焦国平却不一样了,他和苏城一样,是周老的隔空幕僚,对政策走向是烂熟的,撇撇嘴就道:“什么是解放思想?什么实事求是?石油总公司犹豫不决,延误战机,还要怪责先锋大将,这是什么道理?难道还要像计划经济那样,买一根铅笔还盖三个章?要我说,中国的改革,就需要苏董这样的企业家,有能力,敢执行!中哈管道,是大华为国家争取来的切实的利益。哈萨克斯坦的油田,世界各大强国林立,大华实业能为我们抢回一条石油管道,多不容易!这位张局长,你如果分不清好坏,我有一个办法,咱们打开门,请一些记者来,把事情的始末,原原本本的写到报纸上,让全国人民评评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一章 悬而未决
    “这是什么意思?”张长亭又惊又怒,疑惑的看向两边的外交部领导。他还不知道这只浓眉大眼的货色是什么人物呢,开口就扯记者,记者是那么好打交道的吗?
    按照对等的接待原则,外交部这边也派了个副部级的老领导,就是老的有点精力不济了,坐下以后就在打瞌睡,叫醒了也就是“哦”的一声,又没了声息。
    礼宾司的司长就变成了能说话的最大的官了,他瞄了眼苏城,又看看焦国平,也拿不准两人是什么意思,只淡淡的介绍:“这位是欧洲司的副司长焦国平同志。”
    就这么一句话,刚才还健谈的司长阁下突然开始显露他沉默寡言的一面。
    要说能源企业有多厉害,90年代的普通人或许不是很清楚,但外交部的官员怎么可能不清楚。拉丁美洲、北非、中东、美国、欧洲、日本,这些地方的事情,一旦牵扯到能源和石油,那就麻烦的要命。90年代,外交部每年最重要的一件工作就是和美国谈最惠国待遇,每次公关美国的国会议员,都有人要说到石油,真是想不知道都不行。
    即使最迟钝的外交部人员,也能明白拥有中东油田的大华实业,具有什么样的破坏力。
    国内是个笼子,暂时还能圈着他们,这中哈石油管道,可不就露出国际石油公司的峥嵘了?
    至于焦国平的态度,就更值得琢磨了。这家伙,从来不是省油的灯,如今摆明车马的支持大华实业,那肯定是留着后手的。
    没有利害关系的礼宾司司长这么一想,才不管张长亭高兴不高兴呢,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的接待任务,多的一句话都没有。
    石油部和石油总公司是挺厉害的,那也要分地方。外交部这样的大部委的独立性极强,受外界的影响也就小的多了。
    反而是焦国平,眼热中亚的机会,挺胸抬头道:“刚才忘了介绍,我就是外交部的焦国平,我来这里没什么意思,就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支持。中哈石油管道利国利民,大华实业做的事,不管放在中央部委,还是放在大众媒体上,我向大家都会支持的。”
    “石油管道是石油部管理的,你支持个什么劲。”张长亭气的六窍冒烟,渣土味的东北腔也冒了出来。
    林永贵就是担心张长亭施压,听说这厮来了北*京,马上跟着过来了。现在一看外交部不买他的账,就轻松的笑道:“外交部的同志有什么意见,我们虚心听取,张局不要急嘛。”
    “你当然不急了!”张长亭满脸的不高兴,没有遮掩的意思。他也是从从一线提拔上来的干部,年纪大了,火气没有年轻时那么旺盛了,但也不属于好说话的主。
    他懒得和林永贵说,直面苏城,瞪着眼道:“大华实业究竟要搞什么?我们和俄罗斯谈了一年多的时间,费了多少钱,多少时间?你们倒好,不知使了什么手段,找来哈萨克斯坦。这不是拆台吗?”
    苏城一个人坐在下面,就像是接受一群领导的面试似的。不过,他的脸上可没有接受面试的谦逊,轻松的道:“我们也是费了钱,费了时间才做成的。”
    “哼,这才多久的时间,谁知道你们谈出了什么丧权辱国的条件!”
    “老张!”林永贵可不能让他这么定性,即刻拦住道:“有话好好说,条件你也看到了,总公司没说反对的话,你要反对,也不要上纲上线的!”
    “那你说说,这么短的时间,不卖人家的好,怎么谈?”
    “能力问题而已。”苏城再下面轻飘飘的。
    “你说什么!”张长亭的声音是越来越大,像是咆哮了。公司的小年轻要是敢和他这么说话……令其愤怒的是,几年前的苏城,也不过是胜利油田的一个小年轻罢了。
    苏城撇撇嘴,不屑的道:“不管是俄罗斯的石油,还是哈萨克斯坦的石油,谁能提供中国所需要的,我们就买谁的。你说谈了一年多的时间了,那就继续谈好了,如果你能谈下中俄石油管道,我们再说哪条更有利。如果你谈不下中俄石油管道,你就是民族罪人。”
    自从要与大庆争夺石油管道,苏城就让信息局收集了张长亭的资料,这是个吃硬不吃软的男人,典型的石油工人的风格。因此,他把话说的很重,但也没有脱离实际。
    一条正确的石油管道,提前10年或者推迟10年建设,不光能帮助国家节省几亿美元的运费,而且在国际活动中,能够减少很多的顾忌。俄罗斯从苏维埃时代开始,走的就是石油政治的路线,到了90年代,更是变本加厉。要从他们的嘴里找一条物美价廉的石油管道,那是想也别想。就是哈萨克斯坦,那也不是好相与的。日本早在70年代,就开始在哈萨克斯坦寻找石油了,为了获得里海石油,他们也没少付出。
    苏城如果不是抓住纳扎尔巴耶夫想要建都这件事,带去的几千万美元,非得全部用掉,才能有目前二分之一的效果。
    不过,虽然没有花费现金,但许诺的建筑队也不能说是没有付出。而且,省下的几千万美元,也不见得真能省下来。接下来的程序依然复杂,用钱的地方多着呢。
    张长亭却是被苏城说的呼吸不畅,胸前起伏了两下,气哼哼的一拍桌子,站起来道:“好,我这就去莫斯科。让你看看,平等条约是怎么回事。”
    “祝您顺利。”苏城的脸上看不出喜怒来。
    张长亭不理他了,转身对外交部的官员道:“中哈石油管道,我们不同意,你们也请注意一下,不要被那些蝇营狗苟的公司给骗了。”
    礼宾司的司长一脸尴尬,笑道:“我送一下你吧。”
    张长亭甩手走了,经过焦国平的时候,又哼哼了两声表示不满。
    焦国平当没听到,转身对苏城笑道:“苏董,旬日不见,你又放了卫星。”
    苏城和他握了一下手,道:“正好遇到了。”
    “没想到你对中亚国家的研究也这么深,纳扎尔巴耶夫可不是个好相处的人,你能让他主动邀请中国铺设石油管道,真不知你怎么做到的。”焦国平说的半真半假,有些恭维的因素。
    他和苏城都是周老的幕僚,以前见面的机会不少。不过,周老的年纪大了,参与国政的时间越来越短,主要精力也慢慢从国内外兼顾,转移到了国内部分。如此一来,外交部的焦国平和“国际问题专家”苏城同志,被呼唤的机会也就慢慢的少了。
    不过,对两人的关系来说,见面的少了,反而会亲切一些,也免得二人在国际问题上总是出现不同意见。而随着周老沉默的时间增加,焦国平对苏城的态度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
    假如没有了周老的光环,苏城的势力不会受到太多的影响,焦国平就有从天堂跌落凡间的可能了。
    攀上苏城,不是焦国平的第一选择,但有了这样的机会,他也不放过。
    苏城对焦国平的示好表现的很平淡。他如今的目标是推林永贵上位,到了这个层次,一个副司级干部的态度,就不怎么放在心上了。
    焦国平也不指望苏城倒履相迎,又说了几句自己对哈萨克斯坦问题的认识,就主动告辞了。
    苏城也和外交部的几个人打声招呼,就与林永贵出门上车。
    坐到后座上,林永贵才皱眉道:“张长亭在俄罗斯是有关系的,你激了他,这家伙说不定真能谈下中俄管道。”
    “谈下中俄管道哪有这么容易。”苏城靠着椅背,慢吞吞的道:“张长亭有俄罗斯的关系我知道,他在巴库工作学习过一段时间。其实,我今天激不激他,他也会去莫斯科吧。”
    “这倒也是。”林永贵叹了口气,道:“就我所知,张长亭认识俄罗斯现政府里的好几个当权派,在能源方面的影响力不小,否则,总公司也不能那么容易同意安大线。当年就有人提出其他的管道线路,是张长亭亲自到俄罗斯,确定了安大线。其他人提出的线路,全部被俄罗斯那边给否决了,表示只有安大线这一个意向。如果张长亭现在过去,真的谈成了协议,咱们就被动了。”
    如果在安大线和中哈线中选择,中央十成十的会选择安大线。和俄罗斯保持良好的关系,是比中哈关系更重要的。
    苏城知道安大线的前生后世,听了林永贵的话,却是笑道:“有意向和签合同是两码事。安大线是俄罗斯的私人公司提出的,和政府又没有隶属关系,张长亭再有本事,也得一口口的啃下去,他啃的时间越长,越说明中哈线的价值。”
    “他要是真的啃不下来,事情就好办了。”
    “他全力谈判,两三个月悬而未决,也够他受的了。我们要是能在这段时间,说服总公司接受中哈线,也算是推进了一步吧。”苏城说着怪笑两声,道:“张长亭去了莫斯科,他总不好遥控总公司吧。”
    林永贵登时乐了。
    (未完待续)


第四百六十二章 先拔头筹
    即使没有苏城的刺激,张长亭也是要去莫斯科看看的。
    中哈线出乎意料的先拔头筹,俄罗斯的态度就变的很重要了。如果安大线还是浑浑噩噩的不清楚,那天平肯定会向中哈线倾斜。这种国际工程,政府的态度往往很重要,有时候一两个小小的让步,就能促成一个大工程,光是增加的税收可能都要比付出多的多。
    不过,全世界的政府都是一个德性,在不威胁官员们的位置,又没有足够的好处的时候,没有哪个国家的政府,会为了企业而损失政府的利益,巴巴的主动寻找工作的官员更是濒危动物。
    欧美发达国家的大型企业会花费巨资公关政府,就是为了让政府主动一些。而中国的企业,多半是依靠关系的。
    像是张长亭,他认识许多的政府高官,通过千丝万缕的关系能办成不少事,也许比用钱办事的效果还要好。因此,即使明知道大华实业在国际竞标中屡战屡胜,他也没有畏怯的地方。
    或者说,哪怕有什么畏怯,张长亭也无路可退了。
    能源开发就是如此,你可以按兵不动,混吃等死,然而,你一旦决定开始某个项目的时候,就再没有后退的空间了。
    安大线不成,张长亭损失的将不止是一条石油管道,还有他毕生奋斗的正部级头衔,以及掌控全中国石油的诱人滋味。
    其实林永贵也是一样的,如果他想从别的方向来竞争,那就从别的方向来。而他决定了支持中哈线以对抗安大线,那他也是没退路的。
    只用了一天时间,张长亭就办好了出国手续,悄悄离开首都机场,和几个几个换班的外交部官员混在一起。
    为了不让别人知道自己的行踪,他还找人用假名登记机票。
    尽管如此,未等飞机降落,苏城还是收到了董峰的消息:“张长亭去了莫斯科。”
    大华的信息局时刻盯着张长亭呢。他的手段对付普通媒体或者有效,对付国际市场里杀奔出来的大华信息局,那就显的有些稚嫩了。
    苏城倒是不着急,让董峰再次确认,看到了莫斯科方面传真过来的张长亭下机的照片,方才通知林永贵,道:“张长亭到了莫斯科。”
    “时间正好,今天下午就有一个会议。”电话另一端,林永贵颇有些惊喜的问:“他什么时候到莫斯科的?”
    “刚到。”
    “刚到你就知道了?”
    “正好遇到。”苏城说的言不由衷。
    林永贵呵呵的笑了两声,自不会去追究。他甩了甩手,从办公桌的抽屉中拿出几份文件,从中选了两份,装进了公文包里。然后,再次拿起电话机,道:“准备车。”
    不等下面的人进来报告,林永贵拎起包就往院子走。
    一墙之隔,就停着一辆皇冠,一辆奥迪100和一辆桑坦钠。驻京办的伍主任飞奔而出,手上还拿着哗啦啦的钥匙,见到林永贵,脸上就堆出笑容,道:“林书记,皇冠的油多一点,咱们坐这个?”
    “嗯。”林永贵的脸上看不出表情。
    伍主任连忙去开车门。
    和苦哈哈的油田基层部门不一样,级别很低的驻京办事处,却因为接待领导的需要,往往能配备好车。
    林永贵在油田管理局,也就坐一辆皇冠,而胜利油田的驻京办,却同时拥有皇冠和奥迪。
    这两辆车,任何一辆放在驻京办都是超标,实际上,就算是驻京办事处自用的桑塔纳,也属于超标的车型,同样的京城处级干部,还处于骑自行车的状态呢,底下富裕些的政府部门,能给处级干部配个北京吉普就算不错了,等闲的县委书记,也坐不上名字洋气的轿车。
    林永贵以前也曾整顿过驻京办,奈何跑部钱进的传统未取消,驻京办的功能就变的日益重要,两辆好车竟然有些不可或缺的意思。
    对此,林永贵也只能暗自摇头。
    整个下午,林永贵来往奔波。
    他是抓紧了时间,拜访那4名中立的局长。
    就石油总公司内部来说,18名局长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项决议的结果。因此,争取多数票,对林永贵和中哈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天,林永贵又约见苏城,两人共同去拜见石油总公司的总经理。
    只有总经理不做表态的时候,18名局长的多数票才能发挥作用。
    在一般性的问题上,总经理通常是不做表态的。不过,石油管道这个问题太大了,没有哪个人敢保证成功。
    拜访了总经理,林永贵接着拜访上一次赞同自己的7名局长。
    和那4名中立的局长不同,赞同林永贵的7名局长,都是他多年积累下来的老关系。
    林永贵毫不吝啬的带上苏城,没到一处,就给他细心介绍。
    这是将自己的关系介绍给了苏城。
    林永贵也想的明白。自己若是成功坐上总经理的位置,也不会失去支持,但若是失败了,留着这些关系也是没用。
    一家家的拜见过去,有的用半天时间,有的用一天的时间。张长亭不在情况下,局长们的回应也相当不错。
    这样,到了月末的时候,林永贵已积累出了10名局长的同意。
    若是按照18名局长,一名总经理的配置,下一次的局长会议,他很可能拿到多数票。
    “是不是该尽快申请举行局长会议?”苏城有点熬出头的感觉,道:“纳扎尔巴耶夫主动邀请我们开采石油,做天然气管道,石油总公司总得有个表示吧。”
    说到内部斗争,林永贵就是宗师级的水准了,他沉稳的道:“局长会议前,总经理还可以召开党组会议,咱们在党组里,就不占优势了。”
    苏城拍拍额头,很是无语的道:“那就还要分别拜访党组成员?”
    “或者等张长亭的消息。”林永贵建议道:“他如果不能短时间内成功,国内的支持也会减弱。那样的话,党组会议估计就变成了陪衬。现在担心的,就是他能短时间内谈下中俄管线……那样的话,我们就彻底被动了。”
    看的出来,这个问题纠结了林永贵不短的时间。
    要是换一个命题,苏城也许会犹豫不决。
    然而,安大线这样有名的石油管道,命运几乎从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因此,苏城毫不犹豫的道:“我们继续做我们的,再熬张长亭半个月的时间。”
    “嗯……半个月,这个时间点不错,也能顺便熬一下石油总公司。”林永贵笑吟吟的。
    国际合作往往是需要一个契机的,两个原本互不相干的国家,可能再过三十年五十年也不会有什么联系和深入交往,可是,一旦契机出现,合作的速度和程度会迅速加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