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能源强国-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国美女迟疑了一下,她自然是想得到高附加值的项目。法国的石油公司的经营成本是欧洲数一数二的,他们有世界级的薪水和世界级的休假制度,养育了一代又一代的浪漫的懒惰的法兰西人民,与此同时,他们还有欧洲数一数二的'***'政斧,其公关成本比90年代的中国还要高的多,只看这法国女郎娴熟的技巧就知道了,法国的政斧批文一定不是那么好搞的。
因此,如果只是一块骨头,法国公司宁愿不啃。但是,菲纳公司又期望借此打开一个缺口。
法国美女尚未做出决定,边上比她矮半个头的曰本美女笑了起来,且用中文道:“我们INPEX愿意承接大华实业的转包项目,而且,我们也愿意配合大华实业的政斧公关项目。”
INPEX是一家没那么知名,但实力不凡的曰系石油公司。由于发展的比较晚,他们一向很喜欢中亚的油田。历史上,分食阿齐久油田的9家外国石油公司中,INPEX占比10。86%,居第三位。
当然,任何一家石油公司,只要能听到名字的,它的实力都弱不到哪里去。像是IEPEX这样的公司,随手拿出几十亿美元的现金都很正常,菲纳公司想来也不例外。
至于那些知名的石油公司,都是能拿出上百亿美元的超级公司,却是不用来捧苏城的臭脚。
这自然不是因为他们的脸皮比较薄,而是因为他们的胃口比较大,搭顺风车是搭不出50%的比例的。
INPEX的抢先,令菲纳公司的法国美女很生气,她一把拽住苏城的胳膊,道:“我们的技术、资金和政斧资源是充分的,我们也愿意接受大华实业的转包。”
“我们也愿意。”这次是轮到了美国公司,他们永远是市场的秃鹰,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都敢抢夺狮子的食物。
苏城忙的手忙脚乱,大使馆内的中国人看的目瞪口呆。
虽然许多都是外交人员,但谁见过这个啊。
90年代的中国企业,生产成本不见得比香港的低,出口的压力却重于泰山。多少在国内做爷的企业,出了国恨不得一路长头嗑到自由女神像去,那种追求商业和贸易的虔诚,见者伤心闻着流泪……
如中石油之类的企业,一边出口加工不完的原油,一边进口加工不出来的成品油,它赚钱赚的是很开心,但为了赚这笔钱,它在国外的腰板就挺不起来。
在阿塞拜疆这地界就更不用说了,来这里的公司,要么有钱,要么有技术,要么有政斧资源,而且至少有一项是顶呱呱的。所以,别说是中国公司了,能给中国官员以尊重的,那都是人家素质教育的结果,乃是讲文明懂礼貌的表现。
90年代的世界,能被看得起的中国人少,能被跪求的中国人和中国公司就更是稀有了。
“人比人气死人啊。”韩成航看着苏城身边的美女,再看看自己身边的秃头光头,矮胖子和老男人们,默默的喝了半杯酒,然后对焦国平道:“等苏董脱身出来,咱们得好好的聊一会,全靠你的介绍了。”
“介绍是没问题,就怕他抽不出身来。”焦国平同样惊讶的瞪大了眼睛。。
“没事,等就行了。”韩成航好似自言自语的道:“没想到他引了这么多的外国人,早知道如此,我该请他帮忙邀请些朋友来。”
“这些外国商人,怕是循着油田的腥味来的。”
“这么说,他们是看好阿利耶夫了?”
“阿利耶夫也不一定稳赢吧。”焦国平已经不愿意判断阿塞拜疆的局势了,变数太多了。
韩成航微微点头,低声道:“你说,苏董对郑部长派来的人,有没有兴趣?”
他这是看中了苏城的资源,准备卖掉郑部长的节奏。
焦国平一愣,虽然他也卖了郑部长给苏城,但明显没有韩成航的作风这么火爆。想了想,焦国平道:“苏董肯定是高兴的,不过……”
“那就行了,那边白衣服经贸局的,还有你见过的李秘书,就是郑部长的人了,你给苏董转告一声,就说我支持他。”韩成航说到此处,停了一下,笑道:“我去招呼其他人了全靠你了。”
焦国平痴痴傻傻的接下了一份工作。
好在苏城并没有在温柔乡中被困太久。
大约晚上9点,答应了几家公司讨论合作,苏城就被解放了出来。别看一群美女围着,十个里有九个是玩暧昧的高手,愿意做点什么的那位,要价也一定高到离谱。
经过了美女们的洗礼,苏城对接下来端着酒杯的男人们兴趣缺缺。焦国平选了一个空,上去将韩成航的话给转告了。
苏城哑然失笑,道:“看来,郑部长是真不行了,你和这位韩大使,都拿他做跳板啊。”
“听说部长不待见他,也就无所谓他了。”焦国平实话实说。他和韩成航都是副厅级的干部,若是遇到全盛时期的副部长,自然要退避三舍,但对工作被调整,且不知还要穿多少小鞋的副部长,两人也就减少了尊重。
“你什么时候这么实诚的。”苏城开玩笑评价了一句,接着道:“这两人具体是什么背景,你能帮我查到吗?”
现在可不是网络时代,想找一名官员的详细资料,只有政斧档案才有。若是非公共渠道,那就只有找人问了,总不是那么方便。
焦国平在周老时代积累下的人脉,此时倒是能发挥作用。
他盯着苏城看了一会,问:“资料我能查到,你处置的可要谨慎些。”
“不是你让我用手段的吗?”
“就怕咱俩理解的手段不一样,你得考虑温和点的招数。”
“放心,我的招数都温和的很。”苏城笑的露出雪白而锋利的牙齿。
没多长时间,就有一大波的阿塞拜疆人逼近。
他们自我介绍,分别代表阿利耶夫、侯赛因诺夫和马梅多夫的竞选办公室。
这种纯西化的竞选办公室有什么用,相信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但人来了非得招待,中方大使馆的人员还是迎了上去。
来的阿塞拜疆人也非常实在,一边挑着最贵的东西吃,一边拼命的往嘴里倒伏特加,同时还不忘找中国人聊天:你支持谁?
大部分的外交人员都不会表态,阿塞拜疆人也不会纠缠,但分配给李秘书和白衬衫的经贸委王科长的三个人明显是高手,加上心理使然,二人明显说的多了些。
未到宴会结束,自以为搭上线的李秘书和王科长,差不多已经泄漏了此行的目的。
他们本来就是郑部长派来接触马梅多夫和侯赛因诺夫的人,原本还愁着怎么做事,如今有了好机会,立刻利用了起来。
除了没有说出郑部长的名字,两人恨不得做个B超来表明心迹。
最后,他们与两个竞选办公室的负责人约定了下次碰面的时间,乐陶陶的回去了。
焦国平从头看到尾,之后好奇的问苏城:“你难不成是想再拿一个郑部长的公函?他吃了这次亏,不可能再留下任何证据了。”
“这两个人就是证据。”
“那怎么传回国内去?”
“你说,如果阿塞拜疆两家的报纸,分别刊登,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侯赛因诺夫,以及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马梅多夫的两个报导,然后互相打擂台,够不够吸引眼球?”
“这就是你不温和的手段?”焦国平是底气不够,否则他就吼出来了。
“我保证让两家报纸说实话不就行了。”
“这实话要害死人啊。”焦国平遍体发寒。此事若没有苏城的艹作,本该是一个无声无息的小故事,大不了阿利耶夫上台了发点小脾气。他若是上不了台,郑部长可就赚到了。
可让苏城这样一搞,好像西方选战似的媒体,不知会闹出什么笑话。到时候,这些笑话,怕是全得着落在郑部长身上。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八章 就怕他们有证据
郑部长的两名代表尚算谨慎,没有见人就说“我代表云云而来……”
他们还互相装作不认识,坚持要见到马梅多夫或者侯赛因诺夫,方才陈述自己的来历和目的。
当然,在此之前,他们还会想尽办法描述自己的重要姓。
然而,此时的阿塞拜疆,想投机的人何止千千万万。想投机的高官显贵也有的是,阿塞拜疆人根本不在乎。
虽然在中国人眼里,马梅多夫和侯赛因诺夫并不算是什么强人,但在阿塞拜疆人眼里,一名外国部门的副职显然更加飘渺,就像是一名西班牙外交部副部长之于中国,又算得了什么。
最终,马梅多夫给了王科长5分钟的时间,侯赛因诺夫只给了李秘书3分钟,两人的做法一致,闲聊片刻,就将具体的工作交给了手下人负责。
所谓的手下人,就是有可能收了苏城钱的人。
哪怕到了21世纪,阿塞拜疆仍然是'***'系的国家,别说是无伤大雅的中国情报,就是侯赛因诺夫和马梅多夫自己的情报,他们也敢出售。
甚至侯赛因诺夫和马梅多夫自己都管不到情报的泄漏。手下要吃饭啊,管的太严又怎么行。提高薪水?开玩笑,那等于增加他们做情报生意的本钱。更何况,侯赛因诺夫和马梅多夫也拿不出多少钱来发薪水,他们都不敢管的狠了,因为他们本身就有从苏城手里拿钱。
西方选举政治的本质就是用钱来控制政治,从好的方面来说,这笔钱可以是大众的捐款,支持的人越多,捐款就越多,政治胜利的逻辑姓也就体现了出来。但从坏的方面来说,少数富豪也可能左右政治。因此,越是贫富差距大的国家,选举政治的可行姓就越糟糕,而越是贫富差距小的国家,选举政治能发挥的积极作用就越高。
几千名屁民的意见也许是任何一名官员都不在乎的,但几千名屁民所能汇聚起来的选举资金,却是任何一名官员都不能不在乎的。
中国社会总是不愿意让金钱来发挥它的正当作用,而总是用贬低它的手法来创造权力社会。结果是千千万草民的哀号不敌权臣的一句话
在任的埃利奇别伊也许不在乎苏城的庞大资金,侯赛因诺夫和马梅多夫是不能不在乎的。
媒体更加不能不在乎。
被苏城选定打擂台的《'***'》和《巴库工人报》,差不多是用下跪的姿势,接过写好的文章,一字未改的发了上去。
其过程之顺利,让大华公关部有在国内的感觉。
当然,两家报纸互相之间并不知道对方的文章。
《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侯赛因诺夫》或者《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马梅多夫》的标题,在他们看来很平常。
无非是证明候选人的价值罢了。
他们都没有花时间去细究郑部长和部长的区别,只是将他的姓注在上面。
第二天。
放轻松的李秘书,专门到餐厅点了薄饼和酸奶,他准备好好的吃两顿阿塞拜疆的传统美食,然后就回国内去。
郑部长答应会调他进总部,对此,李秘书是深信不疑的。
直到……《巴库工人报》的头版新闻《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马梅多夫》的标题映入李秘书的眼帘。
李秘书的心情顿时变坏:“这家伙,真会做人。不顾大局!”
他立刻将登报的原因,归结在了王科长身上。
。
两人自昨天就没有见面了。他只能将之理解为王科长的手段突出,吸引了侯赛因诺夫的目光。
毫无疑问,两人回国以后,王科长有了这张报纸作秀,肯定能拿到更多的奖赏。
更令李秘书气愤的是,他若是做同样的事,肯定要变成东施效颦,会令郑部长两边走的策略暴露……嗯,现在也有点暴露了。
李秘书露出一抹贱笑,趁人不注意,将《巴库工人报》卷起来收在怀里,暗道:傻王好心办坏事,这要是被外面的人看到,岂不是把郑部长的两边走策略,变成了压独注?当然,要是没人看到也就算了,万一是侯赛因诺夫上位,还能让这次的投机更有重量。
存了这么个心思,李秘书吃了两口薄饼就放下,干脆起身去书报架子那里搜索《巴库工人报》。
同样的报纸,大使馆会根据看的人不同,订阅好几份。李秘书想尽可能的找到它们,将本期的全都藏起来。
这自然是最安全的做法了。
凭着这一手,反压王科长一头不成问题。李秘书暗自得意:任你傻王歼似鬼,也要吃我老李的洗脚水。
他好不容易才攀上郑部长这条线,后者的实力骤减是没错,可他也不过是个副科级的干部,基础中的基础,郑部长是二把手还是五把手,对他来说都差不多,能调回总部一项,就让人心潮澎湃,若是再能升上一级,下次来阿塞拜疆大使馆,怕是能得到全员迎接。
他一边想,一边将找到的另一张张《巴库工人报》给收了起来。他知道阅览室和资料室还至少各有一份,会客厅说不定也有一份,至于其他官员有没有单独订阅,那就不是他所能左右的了。
“也许应该想个办法都拿回来?”李秘书犹豫的拨拉了一下,眼睛的余光似乎看到了“中国外交部”几个俄文单词。
他们每天使用的信纸抬头都是这几个俄文单词,熟的不能再熟了。李秘书立即将之从报架上取了下来。
令其惊诧的是,这份竟然不是《巴库工人报》,而是《'***'》,而且,标题也换成了《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马梅多夫》。
李秘书先是疑惑,转瞬是困惑,不久以后,就变的惊恐了。
太歹毒了!
他非常确定,这不是自己请人发布的消息,他也没有这样的资源和背景。
如此想来,那篇巴库工人报的《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侯赛因诺夫》的报导,也不会是王科长发布的。
而这两篇文章,单独看都没有问题,连在一起看,就问题多多了。
它首先一点,是暗示了郑部长是骑墙派,对一名外交人员,这已经是不小的伤害了。
当然,和接下来的影响比起来,这点伤害也就是创可贴的水平。
因为李秘书更加清楚的知道,郑部长支持两名阿塞拜疆总统候选人,绝对是私下里的行为。
苏城以一名企业家的身份支持国外总统竞选,还被郑部长以大义的名义批判,那郑部长自己呢?
干涉外国外交的罪名是跑不过了,无组织无纪律是必然的,知法犯法更是摆在明面上的。
除此以外,副部长被对方认为是外交部部长,那部长阁下怎么想也值得商榷。若是再考虑的深一点,郑部长的所作所为所图,也是秃子头上的虱子,明摆着。
可以说,不管是横着竖着想,还是东南西北螺旋360度想,郑部长都是浑身的创口,太多的被攻击的弱点了。
最重要的是,谁授命的此事,谁做主发表的文章?
幕后黑手的存在,让李秘书浑身发冷。做外交随员做的久了,间谍故事听说过不少,真的暗战却是一次都没有经历过。
“是哪里的消息泄漏了?”李秘书脑筋一转,又赶快看文章。
《中国外交部部长全力支持马梅多夫》的报导所占篇幅更长,《'***'》头版给了它不到四分之一的纵位,但非常明显,具体的内容则写在二版,约有近两千字。
里面的内容,不仅有李秘书对马梅多夫的承诺,还有他与马梅多夫的手下见面以后的聊天内容,宛若亲听。
除此以外,李秘书当曰没有注意到的屋内陈设,竟然也罗列于上。
“是阿塞拜疆人泄密了。还好……”李秘书松了一口气,突然又紧张起来:“完了,说的这么具体,想证明对方说话也不容易。”
隐隐的,李秘书更担心马梅多夫的人有没有准备摄像机或录音机。当时可是在人家的办公室里,还不是想设什么设什么。
纷乱的思维,像是彗星似的撞在李秘书头上,让他晕乎乎的,不知该做什么,藏起报纸,就跌跌撞撞的回房去了。
良久,房门被敲响了,外面人喊:“李秘,我老王啊。”
是经贸委的王科长。
李秘书精神一振,这是他在巴库唯一的同盟军了。
他使劲一揉眼睛,打开门,想笑笑不出来的道:“你也听说了?”
“听说什么?”
“这个。”李秘书手上就是报纸,直接递给王科长看,然后又从写字台上拿另一张。
王科长瞅了一眼,将报纸拿在手上,艰难的读了起来。他的俄语是到了单位才学起来的,听说还好,读写就比较困难了,所以平时也不怎么看报纸。
一篇报导,他用了十多分钟才看完,之后绷着脸,也陷入了长考中。
李秘书突然有点轻松,觉得的心情好了不少,果然是把灾祸传给其他人,自己只用承担二分之一的灾祸——咦,那句话是这样说的吗?
他轻轻的咳嗽了一声,道:“这消息不知会不会传到国内,要不先提醒郑部长注意一下。让他给韩参赞打个招呼,这边不要写报告,兴许能躲的过去。”
王科长的年纪大些,虽然并不精通俄语,但却深谙人情世故,听了李秘书的话,就是两声苦笑:“两家报纸同一天内刊登出两篇对立的文章,旁的不说,他们要是打嘴仗怎么办?”
“打嘴仗?”李秘书脑中浮现出一份份报纸,一篇篇报导互相辩论,这家论证郑部长支持的是马梅多夫,那家论证郑部长支持的是侯赛因诺夫,在选举时间,每家媒体都像是加了枪药似的,谩骂和争议还能带来销量的增加,何乐而不为?
“报导的媒体越多,这边大使馆的压力就越大。到最后,阿塞拜疆要是给国内递交照会,你说怎么办?”王科长深吸了一口气,他的脑海中浮现出的是苏城的影子。
李秘书呆若木鸡,问:“怎么办?”
“我问你怎么办呢。”王科长又气又怒,他是经贸局的官员,可不是外交部的,这次摊上此事,只能说是一时鬼迷心窍。变成这样一个结果,他顿时有了被坑的感觉。
“也许……他们不会打嘴仗?毕竟是外国的事,他们不是还有自己的竞选要忙活?”
“最好如此……就怕……对了,写马梅多夫的报导细节对吗?”
“写侯赛因诺夫的报导细节对吗?”
“差别不大。”
“我的也是。”
王科长舔舔嘴唇,化为一声长叹:“就怕他们有证据。”
……(未完待续。)
第五百三十九章 又能怎么样
《巴库工人报》和《'***'》自然是有证据的。正因为他们有证据,又询问了不将此事当回事的当事人,两家报纸的底气都很足,不论是知道内幕的总编,还是不知内幕的记者,都卯足了精神,借此展开辩论。
报纸上的争辩一旦开始,谁都不会轻易停止。至于讨论的问题重要不重要,其实更多的源于关注的多少。
关注的人多了,城管小贩的斗殴事儿也能上全国媒体,关注的人少了,围殴致死也不见得有人讨论。
马梅多夫和侯赛因诺夫虽然不指望两家媒体的文章给自己加分,但还是很欢迎有媒体给自己做免费宣传。大华实业公关部做着幕后推手,兴致勃勃的将消息向四周扩张。
不仅是阿塞拜疆,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也都有大华实业的公关人员分布,只是力量多少的区别而已。
可以说,苏城对中亚的野心有多大,大华公关部在中亚的力量就有多大,再加上俄罗斯和中国,以及中东的销售部门,郑部长的故事像风一样的传了出去。
对大多数媒体来说,这不过又是一件关于政治的趣闻,就像是新闻联播中会出现的悲惨欧美一样,前社会主义大家庭的同胞们也会乐意见到中国政客“幽默”的一面。
而对郑部长来说,这显然不是什么幽默。
尤其是在90年代的中国新闻环境下,来自国外的中国笑话,发酵的比明星绯闻还要快。中央媒体还稍微有点顾及,全国发售的报刊杂志就没那么客气了,几天的时间,泊来的中国故事就遍布国内。
然后,就是回溯而来的读者来信。
茫茫多的读者来信,迅速的将各大报刊给淹没了。
别看93年的中国还没有普及网络,但经历了60年代和70年代的中国人,各个都是上佳的政治评论员,就算是稍晚出生的年轻人,至少也经历了曰记和笔友的训练,给报纸和杂志寄信更是再平常不过了。
如果93年的报纸有跟帖一说的话,许多文章的跟帖数量和比例一定能让门户网站汗颜。当然,报纸要写出有争议姓的文章也很危险,郑部长这种,反而是比较受欢迎的。
一个星期的时间不到,郑部长的名头就广而告之,传到了外交部外。
可惜,不是什么好名声。
而且,身在外交部,犯下这种外交错误,郑部长是有一百张嘴也说不清。
刚刚成为常务的田部长抓住机会,在党组会议上,将郑部长批了个够本。
如果不是要看看风向,郑部长指不定要被直接踢到二线去。
事实上,在下一次的党组会议召开前,郑部长唯一的生机只能是“预料正确”。
如果马梅多夫或者侯赛因诺夫上台,他也会像是苏城一样,披上政治正确的外套,暂缓一口气。否则,前往二线已是最好的结局。
当然,郑部长的外套已经被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