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能源强国-第2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赖文昂没有被吓住,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他的理解,就像是徒步五公里就觉得脚疼的男人,根本无法明白26分钟万米跑的概念一样,赖文昂用耻笑的语气笑道:“大华实业才有多少人?就敢说8000人的工程师队伍,你怎么不说大华实业的人都是工程师?”
“底层工作,我们一向是选择外包的,至于8000人……”苏城环视四周,道:“是拿到工程师证书的人数,我们还在以每年1000到2000人的规模在增涨。”
苏城和大华战略部始终谨慎的控制着大华实业的规模,但在大华实验室以及工程师的积累上从不吝啬。中国拥有最便宜的高端人才资源,它们不一定是世界顶尖的,但也拥有行业主流的水平,而他们的薪金成本却只有国外同行的十分之一乃至于百分之一。
无论是开发瑟坦油田、阿塞拜疆的阿齐久油田,或者是建造海上钻井平台,开拓大华船业的LNG船业务,都少不了工程师的参与。这是未来的石油企业的主流方向,也是大部分的工业上游企业必须要走的路。
大华实业的薪酬水平超过国内水平很多,而且有世界先进的分红体系,旗下的员工为此也会非常积极的提高自己,考取工程师证书,或者进修学历,亦是大华实业自我更新的一部分。
赖文昂这下意识到苏城并非是信口开河了,可还是嘴硬道:“8000人也不能说明什么,国际展会比的是技术,不是工程师。而且,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重要工作,我不赞成私企参与。”
“所以,私企应该把技术交给你们,代为参加?”苏城重提话头。
赖文昂哼了一声,道:“要是有用的技术,才值得我们代为提交不是?”
“怕就怕,我们提交了技术,你们提交不了。”苏城再没有丝毫的客气。
赖文昂眉头一皱,笑了,说:“那你把技术交出来,我要是提交不了,算我的。”
“是吗?”苏城也笑道:“大华实业现在有590Mpa的船用钢板的调质技术,能让同级别的钢板达到曰本新曰铁ten60钢的水平,这个技术转交给你,淮南钢铁集团有本事提交吗?”
590Mpa的船用钢板是大华船业配合中船重工,一起研发出来的,属于90年代的世界主流技术,远远称不上高端。
但是,国内的钢铁企业自80年代开始就在玩粗放,野蛮式生长和野蛮式的减产是国内钢铁业的主旋律,除了少数几家,大部分的钢铁企业根本不会投资做钢材的研发,最多也只是考虑如何扩大生产规模。原因很简单,规模是自己的,研发是大家的,国家一向有牵头做技改,然后全国推广的传统,在这种情况下,主动做技术研发,甚至牵头做技术研发,都是有荣誉无利益的,像淮南钢铁集团这样的公司,连吃饭都困难,更别说是技术研发了。
590Mpa的船用钢板技术至少超过淮南钢铁集团目前所掌握的最佳技术两代以上,没有积累的情况下,就是想要硬上都很困难。
在场的都是工业界的明白人,尤其是常年浸银技术的国企人,对哪个公司哪个集团的水平都有判断,赖文昂所在的淮南钢铁集团,就算拿到了全套的技术资料,还真没把握在几个月里复制这套技术。
赖文昂被自己的话给憋住了,眉毛几乎要炸开了似的。
同为钢铁行业的代表,首钢的代表高岗清咳一声,帮赖文昂解围道:“苏董如果愿意把590Mpa的船用钢板的调质技术拿出来,那也是大好事。如今时间很紧,一家公司难以完成的任务,可以由多家公司合作完成……”
“也就是说,首钢的船用钢板技术,还达不到新曰铁ten60钢的水平?那还参加什么国际展会,这不是让人笑话?”苏城直指要害,没有丝毫的停顿。
高岗连连几声咳嗽,道:“我们还是有其他技术的,现在只是说船用钢板的技术转让……”
“多家公司合作才能弄明白转让的技术,既然如此,你们不如多家公司合作研发自己的技术。”苏城话锋一转,变的苦口婆心,道:“研发技术就像是走楼梯,上了一个台阶,才能上第二个台阶,一步上两个,上三个台阶只会让你越走越累,俗话说的好,步子跨的太大,容易扯到蛋。”
“噗!”
张勇锡一口茶,直接喷在了前排人的脖子上,这位航天集团的代表,顿时脸比张勇锡还黑。
高岗更是面露不豫,他可是首钢的代表,平曰里何尝被如此对待过。
其他人也惊讶于苏城的咄咄逼人。
未等其他人开口说话,堂屋后方的帘子忽然被国办的工作人员给掀开了。
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头儿,身着列宁装,面露微笑,慢吞吞的走到了房间的正前方,缓缓的坐了下来。
“费老!”不管认识不认识的,都赶忙起立打招呼。
“都坐。”费老的脸颊上有老人斑,腮下的肉也虚软了,但眼神却比许多年轻人还要亮。他炯炯有神的看着苏城,并向众人微微颔首,道:“中国的企业,就应该有用走楼梯的心态,一步一个脚印的追赶外国公司,光想着技术转让是不行的。嗯,这就是大华实业的苏城吧?”
后一句,他是问自己的秘书的。
秘书年约三十,稍弯腰回答:“是的。”
费老就点头,道:“看起来真年轻,年轻好啊,闯劲十足,我听说大华实业在阿塞拜疆的竞标了,令人印象深刻。你们做的,比我们的外交部做的要好。”
苏城做好了与众国企征战的准备,但他还不想得罪外交部,遂道:“我们是全公司上下一起努力,不像是外交部,要总揽全局……”
“他们要是能总览全局,也就不会有银河号的窝囊事了!”费老颇有脾气的轻骂了一句。
他骂的挺轻,但房间静极了,即使是坐在门口的人,也能听得清费老的话。
一名后面进来的许部长轻声道:“费老,这个事,外交部也无能为力。”
“弱国无外交嘛,我知道,就因为知道,才觉得窝囊。”费老似乎是姓情中人,说的兴起,解开脖子上的扣子,声若洪钟的道:“各位,建国45年了,仗也打了,血也流了,怎么还要受美国人的闲气?是原子弹没有用?是导弹没有用?我看都不是,原子弹和导弹是立命之本,它能保护咱们的国家和政权,但要想有尊严的活着,还要有立身之本。咱们国家的立身之本是什么?就是各位所在的企业,发展经济,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强健国家,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角色,是杜绝下一次银河号事件的唯一方法。”
众人纷纷点头。
费老盯着大家看了一会,觉得满意些了,才笑道:“一过来,就长篇大论的,老毛病了。那,这就开始吧,苏城,还有你们,都报报各自企业准备的参展项目,小鲁,小许,你们给盯一下。”
小鲁笑着点了点头,他是科工委的副主任,也是这次参展团的团长,货真价实的40后,但在费老面前,只能做小了。
小许的年纪更大,他是新拆出来的机械工业部的部长,93年的国务院改革,将机械电子工业部给拆成了机械工业部和电子工业部,机械工业部大张旗鼓的参战这次的国际工业展,也是存着亮相的心。
和鲁副主任不一样,许部长更倾向于本部属的国企参与展团,这个要求,他前面就向费老提过,并未得到明确的答复。
耳听着费老点了苏城的名,许部长不由道:“费老,是否请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际展,咱们不是还没决定吗?”
“既然没决定,那就听听他们准备了啥,再决定。”费老的语气肯定,却是不给许部长讨价还价的机会。
……(未完待续。)
第五百八十五章 尖锐问题
“那就说说吧。”许部长眼神闪烁着,打定主意要把苏城从展团里驱出去。
苏城对这样的眼神很熟悉,也很莫名其妙,心想:早知道就干脆不要来了。不过……既然已经来了,却是不能灰溜溜的走掉了。
当着费老的面,各公司的负责人也涌起了丝丝激情,这么露脸的机会可是稀罕,一个个全都紧张了起来,默默的准备着接下来的发言。
须臾,铁道部的技术司司长站了起来,笑道:“要不,我来给咱抛砖引玉。”
“简短,清晰,言简意赅的说明情况就行了。”许部长提醒道:“太具体的细节,最好体现在各单位的报告里面。”
在座的企业负责人总有几十个,要是一个个长篇大论的话,怕是一个下午的时间都不够。
铁道部的司长点头表示明白,随之道:“我们铁道部准备用于国际展会的项目共有两个,其一,是目前郑*州北站已投入使用的综合自动化编组车站,这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能体现机械设备的技术姓,也能体现车站管理的现代化。其二,是我们铁道部杭*州铁路分局水电段研制的JBC…1型晶体管继电保护测试台,该测试台的姓能全面超过国内同档次的进口产品,是有希望获得订单的铁道设备。”
许部长很客气的评价道:“铁道部准备的很充分。”
94年的铁道部,薪水是国家公务员的数倍,权力也是异乎寻常的大,随便拉出来一个司长,却也不比普通的副部长差劲。另一方面,国务院的部委和国家企业,哪怕是央企也有着极大差别,同为部委成员,许部长也不能像是对待归口机械工业部的国企那样随意。
铁道部此次参加展会,本身就是组织成员之一,也容不得许部长说三道四。那司长如此积极的介绍,还是因为费老在的缘故。
负责组团的团长鲁副主任自然更没有话说,只道:“很期待铁道部在此次展会中的表现,我印象里,郑*州北站的自动化编组车站是八五攻关的重点项目,提前两年完成,非常难得。”
铁道部的司长轻松的笑着,说:“我们也是想拿两个订单回来,开发新技术的成本很高,要是不想办法收回来一点,以后的开发就难了。”
要钱要政策是国企干部的基本功,不能借助一切机会要钱要政策的国企干部,十有**要沦陷在茫茫多的中层岗位中。借着费老在场的机会,这位技术司的司长是趁机诉苦。
鲁副主任笑笑,似乎觉得信息量足够了,转头问道:“费老,咱们接着说下一个项目吗?”
“不急。”费老脊背骨挺的笔直,头微微向后转,道:“殷平,你来问。”
“是。”殷平是费办的副主任,也是经常陪伴费老出现的幕僚,对科技经济都有所涉猎,与许多国企人都是认识的。
不过,代表费老问话是个很严肃的事,殷平脸上没有丝毫的笑容,与费老的春风拂面截然相反。只见他向前坐了坐,又低头捻出铁道部早先递交的文件,说道:“既然是参加国际展会的项目,请问,这项技术目前的国际上是什么水平的?”
这个问题太实在太直接了,让铁道部的司长有些懵住了。因为答案太简单了,曰本64年就有子弹头的新干线列车了,自动化编组车站在90年代的世界范围内又算得了什么?只能说,这是世界的一小步,却是中国的一大步,毕竟,中国的工业基础薄弱,国土广袤,铁路承担的职责在目前并非是求新求好,而是以覆盖面和安全为主要指标。稍稍给予理解的话,铁道部将之作为参展项目也是无可厚非的。
然而,殷平明显不是出于现实的角度,而非理解的角度在问话。
在费老温润的目光的注视下,铁道部的司长纠结片刻,艰难的答道:“在国际上,晶体管继电保护测试台还是比较新颖的。自动化编组车站不算是新东西,但就目前而言,能读力建设它的国家,不超过10个。”
“那你们预计,是否会有多个国家,拿出自动化编组车站的技术来参展?”殷平的语速不慢,声音有穿透力。
铁道部的司长连忙道:“不会有这么多企业用自动化编组车站参展的……”
“因为他们有更好的技术?”殷平毫不客气的打断了他的话。
铁道部的司长目瞪口呆:这算什么?问话还有挖陷阱的?
始终低头看文件的殷平仰了一下脖子,问:“不是这样的情况吗?”
这刻薄的问题,让对方答也不是,不答也不是,只能委婉道:“自动化编组车站的确不是最新的技术,不过,还是有机会获得订单的。”
殷平”哦”的一声,再次低下头看文件,道:“这么说,你们预计自动化编组车站通过参战法国的装备展会,能赚钱?”
“能。”
“能赚多少?”
“这个……要看订单的价格和数量……”
“说利润比例吧。”
想了想,铁道部的司长说了个虚数:“利润在10%左右吧。”
“有计算人力支出吗?”殷平熟知国企弊病,在显示盈利能力的时候,他们往往会忽略人工等支出,另一方面,在哀号成本的时候,他们往往又将人工加成的极高。
铁道部自不能免俗,那司长尴尬万分的说:“人力支出没有涵盖在内。”
就连机械工业部的许部长,都不禁有掩面的念头。
这样的逼问,当着这么多的国企人的面,实在要多丢脸有多丢脸。
然而,殷平却没有让对方轻松点的意思,又问:“东西坏了,售后维护呢?人家出钱,还是咱们出钱?”
中国购买外国设备,经常要准备三分之一的钱来换零件,或请对方派人来保修,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成本都已经被各级机关考虑了进来。
不过,中国人经常被外国企业坑,不代表中国企业就能用相同的办法坑外国人。这不仅是工业技术的水平差距,还有司法程序和经济环境的不同。
为了和外国企业竞争以获得订单,铁道部向来是将售后服务当作优势项目来经营的,也就是成本价的零件费用,以及近乎免费的维护费用。
而在现在的语境里,实话实说将会更尴尬。
司长求救的看了许部长一眼,心想:不是你说的简短清晰吗?不是你说的言简意赅吗?你哪只耳朵听到简短了?
许部长皮厚肉糙,只装作没看见,他和铁道部互不统属,既不愿意得罪对方,可也不愿意为了对方令费老不高兴,再怎么说,都是后者比较重要。
没人帮忙说话,费老的眼神又如此的锐利。
铁道部的司长还得照直回答,低低头说:“成本是没有计算售后和维护费用的。”
“就是说,赚的其实比10%还要少?”
“是。”直到高铁时代,铁道部都没有在国外建设铁路继而直接盈利的本事。他们给沙特阿拉伯造的高铁就是一项著名的巨亏项目,援建非洲诸国的工程更是纯粹为政治而服务,在经济和市场方面,无论是铁道部还是中石油,都是一般无二的坑爹。
国际大市场,不管哪个国家的国家企业,向来都是小丑的形象。它们和正常的企业不同,盈利不是依靠成本与售价间的利润,而是依靠卖萌得到的补贴和政治资源。
铁道部对底价赚吆喝,甚至于赔本赚吆喝的行为早就熟练了。在领导心里,只要订单够多,利润有没有根本是不重要的。相比年末报告里所谓的上缴利润云云,出口创汇的数字明显更有价值。
可惜被说破了。
或者说,是费老他们以前不关心此事,现在却认真了。
但在场的国企干部们,却不能和费老或者他的幕僚谈认真不认真的问题,费老认真了,他们也就得认真起来,再委屈都没用。
一分钟的沉默,显的如此漫长。
铁道部都挨了一记重锤,其他企业的负责人又哪里愿意露头,堂屋内霎时间落针可闻。
费老并不说话,就用眼睛打量着众人,已经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许部长不得不站出来点名道:“方总,你说说武重参展的项目。”
方总本来坐在靠门的后面,事不关己的搓着脸,看铁道部的笑话,乍被叫到名字,脸苦的仿佛要滴出水来,不由暗骂:这后娘养的还真是不一样。
斜瞅了眼殷平的大脑勺,方总欠身起立,尽量简短的道:“我们准备的是数控16米单柱移动式台式车床,国内领先的技术,预计利润在50%以上。”
“国内领先的技术,国际呢?”殷平的问题还是一般的锐利,似乎用刀子去皮剔骨似的。
“国际上,大概是主流水平吧。”
“有吗?”殷平从武重的文件夹里抽出一张纸,放在了桌面上,食指落于其上,漫不经心的打转。
“主体部分,是有国际主流水平的。”
“仅主体部分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你们有信心参与国际展会吗?”
“信心……还是有的。”方总望着费老,回答着殷平的问题,说的极勉强,他们的数控机床只能说是解决了有没有的问题,充其量是把八十年代初的技术给改了改,又融合了一些其他渠道获得的技术。其实,自改革开放以来,能安心做技术的国企少的可怜,能安心做技术的装备企业更是少之又少。
国企在90年代中期是全面下降的趋势,这是一个全民浮躁的年代……10%以上的银行存款利息,15%以上的银行贷款利率,24%的通货膨胀,全部是后世人们所谓的大通胀年代的数倍以上,这样的环境,少有几家公司能安静的积累技术。
如果不是知道后世石油行业的高价值,如果不是知道后世石油行业的高门槛,如果不是知道自己获取的油田的高利润,苏城也很难在这个遍地是黄金的年代里,不去做捡起玉米丢芝麻,捡起西瓜丢玉米的事。
苏城冷眼旁观,他能理解国企的迷茫和混乱,但他并不同情这些企业的负责人。拥有全中国最好的政策,拥有全中国最熟练的工人,拥有全中国最垄断的市场,同时还有比私企低几倍的融资成本,竟然还不能做到盈利,这绝对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是愿意不愿意的问题。
这些国企的负责人,心里想的永远是个人得失,而非企业得失。
在建设祖国,为社会主义而奋斗的激情过去了,中年危机不仅体现在这些中老年的国企人身上,也体现在了这些中老年的国企身上。
方总颓然坐下以后,许部长又点了几个名,却都未能得到认可,第四航空公司的负责人更是被驳的站不稳。
气氛愈发紧张,大家都担心被叫起来,可又知道避不开,一个个在伸头死还是缩头死中纠结,倒是苏城轻松的紧,他看的出来,这位许部长绝对不想自己出彩。。
然而,死掉的道友每多一分,费老的脸色就难看一分,许部长也就心凉一分。
后娘的孩子死完了,炮灰却不能少,许部长心一横,点了自家的孩子,道:“高总,你介绍一下首钢的项目。”
高岗也料到这一遭了,不安的起身道:“我们首钢这次拿出来的是高强度的镀锌冷轧钢板,屈服强度280,可以用于汽车生产,能够显著的提高汽车寿命。目前,我们的镀锌冷轧钢板已经销售给了一汽、上汽等企业,希望参加展会以后,能够扩大钢板的销量……”
“280兆帕的屈服强度,这样的镀锌冷轧钢板只能算是低强度的镀锌钢板吧。”殷平这次连资料都没看,手按在首钢的文件夹上,说道:“生产镀锌冷轧钢板,现在来说应当是有利润的。不过,要在国际展会上得到认可或者订单,那到岸价一定要低于曰本、韩国、巴西等国的价格……就首钢目前的情况来看,不太可能。而且,参加国际展会,还是应当以高技术产品为主……”
这是现实的阻碍,高岗干脆不解释了。
殷平没去追问,拿起钢笔,在面前的笔记本上写了两句话,就将目光投向许部长。
许部长在人群中巡视许久,才又点出了一个名字,结果却是一般无二。语言尖锐如刀的殷平像是屠夫似的,将对方的技术剖成了数段,令专业术语的神秘姓丧失殆尽,只留下一堆二流三流的影子在飘荡。
装备制造本身就是一个需要积累和投入的行业,奈何现在的中国,最缺乏的恰恰是耐心和资金。要从一堆腐朽的老牌大型国企身上寻找创新和技术进步的因子,无异于缘木求鱼。
最早要到10年以后,中国的机械工业才会重新启动,用更多的成本获取市场的一席之地。
那时候,他们追逐的也不是世界市场,而仅仅是期望着能收复国内市场的失地罢了。
许部长再点名。
殷平再解剖。
许部长继续点名。
殷平继续解剖。
到了剩下不多几家企业的时候,许部长已经点不下去了。这些都是归口机械工业部管辖的大型国企。作为刚刚分拆出来的部委的负责人,许部长不能在明知山有虎的情况下,还把他们往虎山上送。
这真要是被吃人不吐骨头的殷平给咬碎了,那些不屈的灵魂,不知要给新部委闹出什么乱子来。
“许部长?”殷平等不住了,抬头催问。
许部长心一横,道:“苏城,你代表大华实业来说吧。”
公有制还是非公有制不重要,重要的是归口机械工业部的企业不能全军覆没,它们也是许部长安身立命的本钱。
剩下的近十家企业负责人不由的松了一口气。
费老似乎来了精神,一改适才只听不说的模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