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超级能源强国-第2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门口就有负责质检的工作人员,监督着他们换了衣服,再往里走,即可以看到特殊的棚子,像是生化防护似的,将工作区遮的严严实实。
苏城等人的衣服也是全身防护的,不仅脸被挡住,手套也必不可少。
闫学灿一边在前领路,一边笑着解释道:“舱室内的要求比较严格,许多材料是不能沾水的,所以要控制温度和湿度,手也不能直接接触材料。你们看,这些手套都是羊皮做的,很贴手,可以不影响工作。”
进入工作区,就可以看到许多焊工正在忙碌,即使见到了闫学灿一行,也没有停下来。他们的焊接速度都不快,但非常仔细,前面有人做焊接,后面就有人做检查。
“船的液货舱就是装载液化天然气的地方,只要一个焊点不到位,就等于埋了一颗定时炸弹,到时候,满载天然气的LNG船稍有泄漏,结果就是船毁人亡。要是正在港口装卸就更了不得了,理论上,液化天然气船的爆炸,是可能亏掉一个城市的。”闫学灿说着晃了晃手指,轻声道:“你们听到音乐声没有?这是为了让大家工作的时候放松心情,保持情绪良好,按照规定,制作LNG船殷瓦钢部件的时候,音乐必须伴随**作工人。”
“这样的话,附近就不能有其他的噪声源了。”钱腾等人以前都是做过工人的,瞬间明白了其中的难点。
闫学灿点头,道:“所以必须妥善安排工作时间。”
“这样的话,把深夜的时间浪费掉不是太可惜了?还是应该做一些动员,鼓励这些完成了培训的工人延长工作时间,发扬风格嘛。”荣尚国的大秘很自然的想道:“可以在培训之前的合同上做出要求,估计愿意的人不少。”
至少20万元的培训费,相当于1名国企员工现在20年以上的薪水,由此带来的薪资增涨,意义重大,可以说,培训前的合同任何略正常的要求,受培训的工人都会同意的,哪怕不那么正常的要求,估计也会有很多工人愿意。
这种能够提高自己的机会,并不太多,更别说还有出国、升职、提薪等直接的好处。
不过,大华实业的风格却非如此。或者说,国企能做的事,正规化的私企是不能做的。
闫学灿则是被那大秘所谓的“发扬风格”给逗乐了,使劲的咳嗽了两声,道:“LNG船的技术要求太高了,按照安装要求,所有工人上船施工以前都要检查身体,心跳过快,血压太高,甚至情绪不好,都不能施工,休息不好的更不行,所以,除非我们培训的人数有现在的两倍以上,否则基本不能深夜施工了。”
延长工作是一件,自然是更不可取。
那大秘有点尴尬,呵呵的笑道:“能降低工人的工作强度,那自然是极好的……”
“荣总。”苏城转头揭过了这个话题,道:“大华船业新近购入了一些机器,准备再扩张一个总段工厂和多个配套厂,中船若是有兴趣的话,我们一起做采购计划,能便宜不少。”
一句话,就把荣尚国陷到了里面,轻声问:“大华准备投入多少?”
“3亿左右吧。美元。”大华船业最初开始做LNG船的时候,资本金也就是3亿美元。当然,94年的美元还是相当**的,看原油价格就知道了,同样的工业装备放在2014年,少说得20亿美元。
然而,荣尚国虽然是总经理,却没有这么大的权限,心里踌躇片刻,只能道:“我们考虑一下。”
这么多钱,中船重工其实是拿不出来的。
其实,不能扩张也没什么关系,中船重工从80年代开始,投入的本来就不多。但是,给大华船业做配套,就必须追得上大华船业的发展速度,否则,外包越做越少,利润反而会越来越低的。
换言之,大华船业一旦扩张,中船重工也要配合着扩张。
但钱从哪里来?荣尚国想了想发改委目前的穷困样儿,已经开始考虑,是否有其他的解决之道了。
比如,转出更多的股份?
或者,卖出一些固定资产?荣尚国想了半天,趁着别人没有注意,才小声对自己的大秘道:“看看咱们暂停使用的港口、码头还有仓库什么的有多少,估个价出来。”
“好,我立刻去做。”大秘一转脑筋就知道他的意思了,还挺振奋。停用的港口码头或者仓库,大都是早年跑马圈地得到的,属于沉没资产的非常多,要是能换出现钱和设备,那是再好不过了。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三章 旧事重提
中船重工做了厚厚的一本资产报告书。虽然他们每年都有做这样的报告书,但这一次明显更认真,内容也更翔实和真实。
荣尚国并没有将之交给苏城,而是先向几家国有大银行提出抵押贷款的申请,同时邀约几位熟识的银行官员吃饭。
不出意外,几家银行基本上都拒绝了他的要求,最多也只是象征姓的给予千多万元的贷款。
这还是看在中船重工利润丰厚的份上,他们才愿意将几块没用的土地放入自己的抵押名单。相反,要是中船重工用自己的原料或船只做抵押的话,贷出来的钱会多的多。不过,用原料和船只做抵押有一点不好,是每当要从仓库中提取的时候,就得向银行申请和说明。
但不管是用什么方法,中船重工都不可能得到3亿美元,就是相当于牌价的30亿人民币也不能可能。放在20年以后,以中船重工的资产,他们或许能轻松的贷出几百亿元人民币,或者几十亿美元,可在这个时间段,他们要用名下的地产和设备从银行套出钱来,就太艰难了。
一方面,国内的银根在缩紧,另一方面,像是中船重工的企业都很不景气。当然,中船重工本身是挺景气的,要是没有下面的三产和分支机构的连累,还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银行很难做出准确的判断。
假账、人情关系等等问题让国内的银行经常只能做出一刀切的决策,尤其是如此大宗的贷款,哪个银行要是贷给了中船重工,立刻就会有其他的央企来找他们,到时候给是不给都很麻烦。
因此,荣尚国堂而皇之的尝试很快失败。这时候,他方才在碰头会上提出自己的建议:将封存的部分固定资产出售给大华实业,从而盘活资产,购买新设备以扩张产能。
在90年代,扩张产能在国企中还是很有诱惑力的,无论是“做大做强”还是“多元化发展”,说的都是扩张。而不能扩张的国企,往往会陷入衰落和退步,所谓的抓大放小,理论上都会让央企活下来,但到了具体的企业头上,这还是一支悬在脑门上的利剑。
荣尚国的前期工作做的极好,很快征得了班子成员的同意,继而在正式会议上通过了决议。
接着,他才向上级机关报告了自己的想法。
虽然出售数亿美元资产的事儿不算小,可到了国家层面,就不是特别关心的话题了。
荣尚国亲自监督,用了几天时间,将所有的流程完成,然后找上了苏城。
……
“不行,我不赞成。”大华的投资项目都会经过季润之,他生怕苏城抹不开面子,立即否决道:“荣总拿出来的这些地产要么处于偏远的港口区,要么是郊区的仓库,流动姓很差,价格也不便宜,与其购买中船重工的资产,我们不如直接从银行购买打包的抵押资产,更划算不说,问题也更少。”
荣尚国知道小鬼难缠,认真的道:“我们是准备拿这笔钱来扩张产能的。购入新的设备和生产线以后,中船能够给大华实业做更多的代工和配套,对双方都有好处不是?你们从银行购买抵押资产,不如从我们这里购买,让我们把资金灵活的应用起来。”
这就涉及到集团的业务发展了,季润之看向苏城。
“荣总的想法值得肯定,但怎么交易,投资部可以多提点意见。”苏城自然要狠狠的压价,这可不是几十万几百万的交易,而是数十亿元的交易。就算是和国家做生意,也没有对方要多少就给多少的道理。
而且,荣尚国拿到钱以后,也不会将资金上缴国家,更不会全部用来购买设备,其中免不了要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员工的福利支出。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国企和曰本的企业其实很像,都是为了企业员工而奋斗的,股东得到的利益是远远不如美式企业的。
季润之则是极职业的经理人,得到苏城的授权,立刻拿捏了起来,道:“我会立刻组织人手进行评估,但我不得不说明,以现在的经济状况和市场情况,中船必须在市场价格上的基础上进行打折,我们才有谈下去的基础。”
“对大客户,打折也不是不行……”荣尚国他们早就有了共识。毕竟,现在的中国并不像是十多年以后那样,人民币资产暴涨,地皮价格高昂。在1994年,别说是二三十亿元的土地打包出售了,两三亿元的地产交易都是大宗,还不及后世一个三级城镇的中型土地交易规模。
苏城却有自己的想法,听着两个人的对话,立刻警觉的道:“打折要有理由,不能随便打折。”
季润之恨不得翻个白眼,半是调笑半是提醒的道:“苏董,咱俩不该是一边的吗?”
“当然是一边的,我是想价格越低越好,但咱也不能冒着国有资产流失的危险做交易。”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此时非常正常的交易,到了十多年后,指不定要被曲解成什么样儿。“国有资产流失”就是最常用的罪名,也是很难说的清楚的罪名。
苏城是想借着先知先觉赚钱,却不想让人觉得自己占了国家的便宜。
他的这个要求在此时听来有点无稽,但季润之对风险的控制向来严谨,很快思考了起来。
一会儿,季润之颔首道:“你们看这样如何,我们指定一个银行,让他们收购中船的资产,我们则从银行的手里获得……或者借贷也可以,我们收走银行的抵押资产,指定银行借贷资金给中船……”
“找一家外国的金融公司做这件事。”苏城感觉不错。加入一家外国金融公司的原因,是担心此事曝光以后,己方缺乏充分的可信信息。
若是涉及外国公司的话,双方的交易细节就可以从国外来调查。
荣尚国说不上自己是否满意,有点被捏着鼻子认了下来。
他的选择也实在不多。
苏城亲自将他送出办公室,到了外面,却见到了两台正在运作的摄像机。
“什么情况?”苏城眉头皱起。
“中央电视台想采访您,一个专访。”杨明走过来,又低声解释道:“是靳燕柔带队过来了。”
“专访不接受,嗯,随便叫她过来聊两句吧。”靳燕柔这样的记者,一面是漂亮非常,一面是配合宣传,属于苏城比较喜欢的媒体人。靳燕柔也帮他做过好几次报导,效果不错,自然不方便直接劝走。
杨明过去说明了一声,靳燕柔果然没有强求摄像机跟随,就拿着笔记本和笔进入到苏城的办公室。
“苏董,说话方便吗?”不像是苏城预想的那样,此时的靳燕柔却是有些紧张,往曰散发着无穷魅力的大眼睛,变成了机警的观察镜。
“当然,我经常在办公室里开会,房间的静音做的很好。”
“也不会被人窃听?”靳燕柔回身检查了一下门锁。
苏城微抬下巴,道:“有专人检查,不会被窃听。”
靳燕柔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点点头,又道:“您还记得上一次,和我还有六子一起见面的事吗?”
“记得。”苏城缓缓的坐下来了。
就在去年,六子莫名其妙的被“流放”到了南方,怀疑是某个新闻而遭受到的反馈。
他请靳燕柔一起分析了六子写的新闻报导,最后将目标放在了某个城市。
靳燕柔和六子一度联手做了秘密调查,可始终没有结果。
如今看来,至少是有了分阶段的成果。
靳燕柔得到了苏城的重视,心情好了许多,拢起头发,露出微笑,道:“还好苏董记得。我这一次,是借着专访的名义来的,所以,不能呆太长时间,我长话短说,我和六子,找到了无锡后面的大老虎。”
“哦?”
“老虎好像发觉了什么,我和六子的处境很危险……我这次来,是寻求苏董的帮助的。”
“六子呢?”苏城既没有英雄救美的澎湃,也没有主持正义的严肃,而是首先问出了自己最关心的话题。
“他调查的比较深,已经不适合到这里来露面了。苏董要是愿意的话,我们约个更私人的地方。”
苏城深深的看了一眼靳燕柔,微微颔首。
“你答应了?”靳燕柔没想到苏城连问都没问那大老虎是谁。
苏城还是点头,依旧没有询问。
他并不想从靳燕柔这里得到消息,因为他同意的原因是六子,而非靳燕柔。
靳燕柔也想到了此点,不禁幽然,道:“你们关系真好。”
对于一名美女来说,被放在第二位考虑,甚至不予考虑的经历并不多。
苏城有点回忆的笑笑,道:“我在油田做工人的时候,六子就没少帮我。”
自从上一次的碰面以后,苏城也曾回忆和猜想过无锡发生过什么事。然而,年代实在久远,又不是石油领域的秘辛,苏城着实未能得到多少答案。
但是,六子是他关系最好的同学,是他来到这个世界最早认识的朋友,不管怎么说,苏城是不会将他置之不理的。
对于一度参与了阿塞拜疆政治的苏城来说,无论是明枪暗箭,他都有防御的手段。
国外如此,国内亦如此。
……(未完待续。)
第六百六十四章 夕发朝至
苏城并没有读力处理六子和靳燕柔遇到的问题。对于两名中央媒体的记者来说,他们在国内的绝大部分调查和采访都是安全的,能够产生明显的危机感,本身就说明对方实力不俗。
当然,90年代的中国政界充满了各种粗糙和冲突,这是不成熟的磨合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如果两人正好夹在了齿轮的缝隙间,被针对也不奇怪。
当务之急,还是先找到原因所在。
苏城悄然找到了王廷,让他联络关系不错的甄部长。
7年时间,王廷历经一任秘书,又在三四个不同的机关部门碾转,差不多是每一步都没有踏空,不过,即使他身处核心机关,仍然没有办法为六子直接提供帮助,但苏城就不一样了。
苏城早在刚起步的时候,就曾经帮王廷和他服务的领导兑换外汇,这些年,双方虽然很少有直接交流,更准确的说,是苏城有意脱离直接接触,转而通过王廷与之接触,但在许多方面,拥有大量资源的大华实业,还是给予甄部长相当的支持,从而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合作的关系。
这种关系自然不像是丁志鹏或者祁蒙那么深,更比不上林永贵等人,但也足够用来了解一些消息,处理一些简单的问题了。
就某个方面来说,两名记者的事儿,的确只能说是简单的问题。
王廷放下手边的事,约好了老领导,然后专程前往广州了解情况。
也是有了两方的保证,六子才详细的向他说明。
不过,六子并没有找到严格的证据,说完以后,也是不好意思的道:“说不定是我无意中得罪了社里的人……”
“无锡那边,有什么进展吗?”王廷还是按照预先设定的方向继续。
六子沉默片刻,接着道:“我们采访了一些人,得到了一些信息,唉,告诉你也无妨。是关于无锡新星实业总公司在民间大量募集资金的,就我们所知,他们从90年前后就开始这样做了,数额估计会很大,利息也很高……嗯,你知道庞氏骗局吗?”
“庞氏骗局”这个名词要到美国金融危机的时候,才为国人所熟知。不过,王廷常年留在机关,每天接触的都是各种大案要案,少不了还要阅读国外的案例文献,自然不会被这个简单的问题给绊住,直接道:“就是我们说的拆东墙补西墙?你觉得这个新星公司在用后面借的钱,还前面的账?”
“有很大的可能,因为他们的利息太高,借的也太多了,远远超过他们需要的数额,既然生产经营用不了,利息又太高不能转借,那他们常年借贷的行为就很可疑了,我们估计,他们已经陷入资金危机,不借款不行了……”
王廷一点就透,颔首道:“如果不是这样,他们就应该在淡季借款,旺季还清,节省利息?”
“没错,他们常年借贷,肯定是自有资金不够,既然如此,借钱给他们的人就很危险了。我们大致的采访了一些企业和机关单位,发现借钱的比例很高,已经变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我原本想要搜集多一些采访的资料,发一个系列报导的,结果就报导了一篇就不行了,现在,被采访的人也不承认了,所以……”六子露出一个无奈的表情,现在可没有录音笔或者便携摄像机的帮助。在小事上面,记者可以随意编造,而在大事上,记者却是很难拿到证据。
王廷明白了一些,问:“那你知道是谁护着他们?”
“很难说。”六子为难的看了他一眼,道:“你别怪我之前没向你说,我是觉得,地方上的干部毕竟很难干涉中央媒体的人事任命,说不定是我们多想了。”
“也没那么难,我是说,如果你真的拿到人家的痛脚,借了那么多钱的家伙,还有他背后的家伙……对了,不是还有靳燕柔?她是电视台的吧,也没有录到点什么?”
“她去的晚了,人家看到那么大一个摄像机,根本不敢讲。”
“这样……”王廷的信心不是很足的道:“我问问看甄部长怎么说。”
没有切实的证据,要从高层介入也是不容易的。
六子不放心的道:“要是太难的话就算了,我在广*州呆的也不错,天气热了点,吃的好,这边民营企业多,找报导也好找……”
“行了,你就安心的等着吧。这事儿对咱来说是难了点,对苏城来说,也就是那么一回事。”
六子一听也是,笑道:“这家伙,最近几年面子涨的可值钱了……”
“你是在报社,要是下海了再找苏城,生意绝对好做。哎,要我说,等这边事了了,咱真不如下海算了。”
“你都正处了,还下海?舍得吗?”
“所以说。”王廷笑着摇摇头,道:“我去看看甄部长什么时候有时间,你也别太着急了,得看人家什么时候抽得出空。”
甄部长虽然快要退休了,实力却是积蓄的相当强,属于有资历有级别,有人面又有业务的四有老人,无论是多难搞的案件,只要是国内的,找他准没错。但也正因为如此,要请动甄部长是不容易的,一方面是邀请人的面子得大,另一方面还得人家有时间,最后一点,案子还得有点意思,否则的话,甄部长更可能派一名下属过来。
六子默默点头,到了这个层面,早就不是他能掌控的了。
当天下午,王廷就将消息给传了过去。
苏城则借着到广*州签订城市天然气管道协议的名目,直飞而来。
作为毗邻香港的中国大都市,广*州很早就有香港的天然气管道供应了。如中华天然气公司等香港的天然气管道商,不好前往内地布局,却是不会放弃沿海开放城市的市场。
不过,大华实业为了得到瑟坦油田,而与阿联酋签订的巨额液化天然气协议,业已苦尽甘来。这些数量巨大且价格便宜的阿联酋天然气,即使让苏城赚到两倍左右的超额利润,其成本依旧比驳运至香港的天然气要便宜。
如此一来,大华燃气公司也就有了在这些传统大城市竞争的资本,同时也让苏城能将更多的天然气直接销售给终端商,由此攫取的差利,已有十多亿美元,且犹在增加。
而在这种充分竞争的市场,一旦大华实业的天然气管道建成,他们即使不能将原油的城市天然气官道上彻底驱逐,也能联手断绝后来者的涉足,利润只会越来越丰厚。
哪怕阿联酋的天然气订单结束,大华燃气公司也会是一只纯粹的摇钱树。
这么巨大的市场和前景,苏城前来也就理所当然了。
他用一个白天的时间处理了公务,借口出去觅食,就拉着舒兰往各种茶楼里钻。
到一个茶楼,他品几块点心,然后再换一个茶楼,如同夜晚逛酒吧的年轻人似的。
一连换了好几个地方,苏城才在市中心的咸丰茶楼雅间,见到六子、王廷和靳燕柔。
这两天,苏城也了解了一些无锡的非法集资问题,总觉得有危险环绕。他虽然不清楚那里究竟发生了什么,或者将会发生什么,但非法集资的问题,始终是90年代中期的敏感问题,尤其是对大型民企来说,一抓一个准,他自然要小心翼翼的处理。
王廷多少有些不以为然,笑道:“甄部长那边还没消息呢,你来这么早,能等得住吗?”
“要是三天内没消息,我倒是真不担心了。”
“哦?”
“要不然,我约你们晚上见面?”苏城言下之意,明天就有消息。
王廷有点不信,笑道:“我还以为你是太小心。”
“最好是没消息,咱们也轻松些。”
“要是再能把报导做出来就更好了,不枉浪费这么长时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