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说着话下楼,就见驾驶员居高临下的在抽烟,倒进来的车后厢内,装满了木箱和纸箱。
    100箱听起来不多,但真的见到实物,才知道数量之庞大。
    “这有上万只手套吧,用得完吗?”老谷的节俭症又犯了。
    “PE手套随用随扔。橡胶的VOTON耐溶剂耐油,CSM手套只有一点,然后还有无指的手套,只有指头的指套,袖套,手箍……连袖套的手套,耐高温和耐超高温的手套,耐低温的手套,电工手套……每个人都要好几套。”苏城扯了车厢上的单子,又道:“商所长之后通知大家,一次性手套用一双拿一双,用后集中处理,里面的干燥箱也要安装起来,专门给橡胶手套和CSM手套用的……”
    大家都上前开始搬运箱子。
    老谷搬起一箱橡皮手套,眼眶突然红了,别过头去说:“做了一辈子,好歹退休前用上手套了。我以前都是戴上手套才摸闺女,就怕给她灼了脸。”
    他这么一说,几个三十许,家有儿女的研究员都摇摇晃晃的,端不住箱子了。
    苏城也一下子呆住了,买手套前,他可没有想到这些,只是下意识的觉得,应该增加保护装备……此时想想,这些化工研究员们,辛辛苦苦的加班回家,手上沾满了各种化学试剂,即使用水洗了一遍又一遍,还是会有灼烫的感觉,就算是再想抱一抱孩子,又怎么敢呢,充其量,也就是用手肘搂一下罢了。
    若是想极了,也就是像老谷说的,戴上手套摸一摸儿女的小脸罢了。
    一双手套,保护的不仅仅是手,还是家庭。
    仰首再看这栋三层高的苏式小楼,里面的蕴含的心血,不再仅仅是一种说法。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三章 又是招聘季
    自苏城运了整箱的手套,到三次采油研究所以后,这栋小楼前就再没有断过车。
    护手用的蜂蜡,富含维生素的苹果,蜂蜜和植物油,流水价的送进来,分发到研究员的手中。
    到了当月末,近100人的研究团队,更是分别得到了30元到50元不等的奖金。
    这已经和他们的薪水差不多了。
    这份待遇,别说其他研究所的人羡慕嫉妒恨,就是三次采油研究所内部,也很是不习惯。
    发奖金的第二天,高兴了一晚上的老谷从家里回来,却找到苏城,忐忑的道:“苏所,听说这个奖金,是您私人给的?”
    边上的人,全都竖起了耳朵。
    苏城亦不否认,只道:“这笔钱算是济南动力机厂出的,你们安心拿着就行。”
    “这怎么好……”
    “老谷。”苏城拦住没让他说下去,只道:“你们这些日子的辛苦,我都看在眼里。在研究方面,我能帮上的忙也有限,只能帮你们解决一些后顾之忧,无论是这一次的奖金也好,你们家里有什么困难也好,都可以给我说,只要能完成项目,我定不会让你们腹背不安。”
    “在研究方面,苏所长帮的忙太多了,比我们都强。”老谷叹道:“您才是最该拿红包的人,怎好让你掏腰包。”
    “我是先富起来的人,应该带动大家共同富裕。”苏城这句话语带调侃,但是真心实意。
    三次采油技术的专利归属苏城所有,虽然给胜利油田免费使用,但中国的油田太多了。这种价值巨万的技术,对国有利,对其亦有利,唯有研究者们,在现行体制下只能拿着死工资过活。给予研究者们尽量好的待遇,也是理所应当。
    这些研究员若是愿意去大华实业或济南动力机厂工作,那么获得专利利润分成也是很可能的。苏城已经准备学习着建立这样一个机制,不过,对于仍在体制内的工作人员,他却不能这样做。
    就是三次采油所目前的节节攀升的待遇,已经引起了许多人的不安了。
    这要是别的副所长,早被其他领导各种规劝了。苏城却不同,他又不是研究院系统的人,别人想给他穿个小鞋,都找不到合适的号码。
    另一方面,这也是三次采油极其重要。20年前,10年前,甚至5年前,三次采油都没有如此之重要。但是现在,如大港和中原油田进口的聚合物分散装置都已经安装到位,胜利油田究竟是自主创新,还是从国外进口,都需要赶快做出决定。
    从国外进口是一个安全的招数,但是,聚合物驱的技术意味着源源不断的聚合物成本,如果将之交给外国人,实在令人心中不甘。而且,也会产生巨额的成本。
    每提前一天完成设计,就能给油田节省数十万元,给国家节省数百万元。
    所有研究员,都已经进入了不眠不休的拼搏状态。
    苏城也几乎将油田的事全丢给了小胖,200多口油井要管理起来非常复杂,小胖和秦筠一起仍然不行,还需要再雇佣新人。
    动力机厂和大华实业倒是好一些,管理团队也从不要求苏城事必躬亲。他也只需要看到现金流正常就可以了。
    如此坚持到4月末,研究所内几乎全是大胡子。
    80年代可没有电动刮胡刀,刮胡子要涂肥皂水,还在在枝桠似的塑料块上安装双面或单面刀片,麻烦非常。谁都没有耐心一两周刮一次,黑色的胡须很快纠缠成了藤蔓一般,挂在大家的脸上。
    苏城到采油工艺研究院去开会,就听人笑说:“咱们院,现在只要看胡子的状态,就能分辨他们是不是三次采油所的人。”
    大家都善意的笑了出来。
    苏城听了心中一动,回去就电话学长崔红国,将三次采油所的故事给说了一遍,特别点出几个名字,请他前去采访。
    《大众日报》是山*东境内最权威的报纸,它的普通报道,对现在的苏城来说意义不大,但对三次采油所的职工来说,那就是一辈子的荣耀。
    人之一生所求,无非是功与名,权与利……源源不断的奖金和福利就是“利”,聚合物驱做成即有功,苏城现在又提供了利。若是还不满足,那就不是研究员,而是官员了。
    四日后,《大众日报》二版,果然趁着“五一”节的机会,将文章给发表了出来:
    《品味科研哭与甜——记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三次采油所大胡子团队》。
    在报道下方,还有三次采油所全体成员的合影,全是纠结的大胡子。
    苏城买了2000份报纸,发给每名研究员5份,又在油田和研究院内部进行分发。
    不用研究员们回家炫耀,妻子孩子们在工作单位或学校,就能见到这篇报道。
    苏城得意洋洋的将报道剪下来,裱好放在相框中,贴在实验室的墙上。
    老谷有些不好意思,说道:“还是放在走廊吧,在这里多难为情。”
    “这不光是给你们看的,还是给来参观的人看的,你想想看,要是有一群领导,或者一群学生,到咱们实验室来绕圈,低头看咱们的实验,抬头看咱们的荣誉,多带劲。”苏城嘴上说着,心里想:如果是领导的话,估计只看荣誉,不看实验的。看也看不懂呀。
    老谷晒道:“咱们这里,就算是有领导和学生,那也是油田的,哪用得着把荣誉挂墙上,人家都知道。”
    “那可不好说,后天就有北京的学生来参观。”
    “北京的学生?”商所长大吃一惊。
    苏城嘿嘿一笑,道:“我邀请了母校的一些学弟,还有北京其他高校的毕业生,总共200人,来三次采油所参观。”
    “你的母校……北大学生?”
    苏城点头,感慨道:“又到了毕业季呀。想一想,我去年也在应聘了。”
    “咱们所,好像没有编制了吧。”商所长有点心虚。
    苏城嘿嘿一笑,道:“商所长,您觉得,咱们所的待遇,能吸引到北京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吗?”
    言下之意,这些学生,是他要的。
    商所长不甘心的道:“咱们所分来的都是大学生,以前也有石油大的。”
    “嗯?那人家愿意吗”
    “这个……咱们所的奖金福利,是少了一点。”
    “少的多了。”苏城哼了一声,道:“我当年去石油部的时候,人家可是给我许诺,到年底一只大猪腿,一条大青鱼,就这还没人去……咱所以前发过猪腿吗?”
    凭票供应的时代,发实物比发钱重要的多。因为物品的价格完全不能体现的其价值,票证才是实实在在的钞票。
    商所长砸吧砸吧嘴,他自然也想往采油三所拉几个人。但是,要是没有苏城赞助的待遇,他们所的优势实在寥寥。此时正值脑体倒挂的时代,别说个体户的收入顶10个研究员,就是工厂的普通工人,收入都比同龄的研究员高——因为工人上班时间早,工龄长,自然工资多。
    正因为如此,80年代末的许多工人家庭都倾向于送孩子去中专,而不是上大学。就油田的角度来看,这些上了中专的许多孩子也没有吃亏,他们因为毕业的早,因此搭上了油田解决子弟的末班车,倒是90年代才毕业的大学生,因为缺乏编制的原因,要么做合同工等转正,要么自己去社会闯荡。20年后再看,很多人的薪酬待遇都比不上垄断行业的中石油员工。
    老谷咳嗽了一声,道:“苏所,刚毕业的年轻人,用得上吗?”
    “多几个洗试管的学生也好,你们放心,这次来的学生,一部分是品学兼优的尖子生,一部分是我仔细遴选出来的,除了北大之外,还有中国石油大学,北航和清华的学生……”苏城心想:后世机械大牛刘秋的名字我记得,那些写毕业论文时频繁出现的名字,那些大部头的教材书脊上频繁出现的名字,我又怎么会忘掉。
    想起这些曾经远距离隔空虐待自己的人物,将有可能落入自己的掌心,苏城就有仰天大笑的冲动。
    一定也要让他们做练习题做到吐!
    一定也要让他们洗烧瓶洗到吐!
    一定要剥削他们的时间,让他们没时间泡妞,没时间打篮球,没时间玩游戏,没时间耍帅!
    商所长本想再多问几句,看了苏城的笑容,终于明智的将话咽了回去。
    后日。
    来自北京的高校参观团抵达东营。
    前往迎接的陈良、商遨和秦筠,也终于知道苏城为何满怀信心,能留下这些学生了。
    因为所有200名学生,坐的不是汽车,不是火车,而是飞机。
    一架新崭崭的波音707…320。
    陈良看着一群学生叽叽喳喳的走下飞机,嘴张的老大,说道:“这几个学校的领导,也没飞机坐吧……”
    “各学校随行的辅导员都坐火车。”秦筠暗暗吃惊,表面上倒是丁点不漏。
    商遨更是重重的咳嗽了一声,问道:“从咱们这里到北京的飞机多钱?400?”
    “差不多。”秦筠与苏城去北京跑部的时候才第一次坐飞机,印象深刻的道:“我半年的工资都不够坐一次飞机。”
    “我还没坐过飞机呢。”商遨羡慕的看了一眼乱哄哄的学生队,上前喊道:“同学们,走这边上车。”
    秦筠也上去维护秩序。
    学生们跟着上了大巴车,但兴奋的顾不上三人。
    商遨等人互相看一下,倒是很理解他们的心情。
    这个时期,除了省级领导经常有机会坐飞机以外,全国人民都把坐飞机当作一种终极体验。
    对于学生们来说,这就更梦幻了。
    他们仅仅是来参观大华实业和济南动力机厂,就有乘坐飞机的待遇,那么,在这样的公司上班,又会有怎样的待遇?
    两个小时的飞机旅程,这个问题已经不知不觉在他们的头脑中生根了。
    一名女生秦筠:“你是大华实业,还是济南动力机厂的职工?”
    “我是胜利油田的。”秦筠摇摇头,指向陈良,道:“陈师傅是大华实业的工会主席,负责你们的参观安排,有什么不方便找他的事情,就找我。”
    前排的男生听到了,大胆问道:“陈主席,你在大华实业,是什么待遇?”
    “工资是和其他企业差不多的。”陈良不知苏城的想法,于是说了一句废话。此时全国企业的工资都是差不多的,顶多是有一些艰边补和类别差异,多10块钱就很厉害了。但是福利各有不同,不能尽数。
    男生这才知道自己问了一个蠢问题,于是连忙补救道:“你们以前也坐飞机吗?”
    “你们是苏厂长特别优待的学生代表,我们的员工平时出差还是坐火车。节俭是美德,对不对。”
    “没错,没错。”学生们深以为然。也没有谁期待自己每次回家探亲都坐飞机,对1988年的大学生来说,坐飞机参观招聘企业,就好像21世纪的大学毕业生被直升飞机单独接送去应聘一样。
    简直是流溢出骨子的高调奢华。
    学生们纷纷看向大巴外,以掩饰自己激动的心情。
    此时此刻,什么中央部委,什么央企大厂,通通不在浪漫主义情怀滋生的年轻人们的考虑之中。在中国,得做到多大的官,才能坐一次飞机——我们现在已经坐到了。
    苏城就在三次采油研究所外迎接众人,他等着学生们聚拢成一团,才笑道:“各位,咱们首先参观的是胜利油田采油工艺研究院三次采油所的三次采油实验室。相关专业的同学如果应聘进入大华实业或者济南动力机厂的话,会暂时在三次采油实验室学习。我们公司本部的实验室正在进行改造建设,最终会达到世界一流的水平。”
    要是别的时候,他空口白牙的说“世界一流水平”,心高气傲的大学生根本鸟都不鸟他。但是,这些从飞机上下来的大学生,腿已经坐软了,就算他说“世界领先”,“超越世界50”年,估计也会先相信再说。
    苏城笑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孔,问道:“孙立宪同学是哪位,你来领队吧。”
    一个满脸青春痘的年轻人兴奋的走出了队列。
    苏城拖着下巴,打量着他,心想:“小样,我当年考50分的材料力学,就是你编的啊。”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四章 优厚待遇
    80年代是个精彩的年代,也是学术和教育复苏的年代。
    如果翻开21世纪学生的教材,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著作者都来自80年代的大学,持续10年之久的运动浩劫,摧毁了教育体系的同时,证明了天生奇才在科学上是不成立的,不过,对一些纯文科的学生而言,这似乎是难得的人生体验。
    苏城穿越前的几个月,还在写他的毕业论文,翻阅的文献之多居于全班之冠,由此也记住了很多来自80年代的牛人。在他遴选的200个人中,至少有三四十人,是能准确记得住名字的,还有二三十人是大约记得名字的。其中不少人撰写的论文,比普通学生一辈子读过的都要多。
    但是,在这些未来的大牛毕业的时候,他们也只不过是新鲜柔嫩的小青草,露着谁都可以咬一口的笑脸,带着懵懂的神色闯入陌生的社会。
    这个时候,任何人都可以亮出锋利的后槽牙,在那细嫩的皮肤上刮啊刮的。
    孙立宪等人茫然不知,还看着实验室的设备傻乎乎的笑。
    三次采油研究室的正中就放着一台界面张力仪,刚从学校里毕业的学生哪见过这东西,七八个人围在跟前,口水都留下来了。
    还有化学和生物系的学生,瞅着老谷那里的好几个单筒显微镜转圈。说起来也是可怜,像是这种装备欧美的学校早就普及了,等到十几年后,中国的中学也会普及,可在80年代末的中国大学,仍然属于稀罕货。
    苏城看着他们的模样,又有些担心:这货们日后虽然可能飞黄腾达,可别年轻时是个驽货。这些连显微镜都没把玩过几次的人,能派的上用场吗?
    好在此时,一名研究员辅助一名学生,将界面张力仪给开了起来。学生负责操作,流程生涩但颇为流畅,苏城才轻轻松了一口气,恍然想起:这个时代的学生好像都是要把实验流程背熟了才能上试验台的。界面张力仪没见过,但摩挲着图示,估计都摩挲过不少次。
    人家的惊讶,不是见猎心喜的惊讶,是见到实物的欣喜。
    三次采油实验室共有4间大房子,学生们一次骚扰一间,算是研究员们难得的休息。
    孙立宪脸上的豆豆红红的,发着光亮,瞅着墙角的桌子道:“没想到油田这么有钱,浊度仪都有两台。”
    商遨经过,笑道:“这些都是济南动力机厂提供的。”
    “动力机厂,就是苏厂长的公司,是吗?”
    苏城点头,道:“济南动力机厂现在是私企了。100%产权属于我。在它的厂区内,将建成中国最先进的实验室,也将是中国待遇最好的实验室。”
    “那大华实业呢?”
    “我拥有大华实业51%的股份,因此,大华实业是一家合资厂。进入其中的员工可以有国企编制,借调到动力机厂实验室工作,但研究员的待遇比不上济南动力机厂编制的研究员。”
    “为什么?”
    苏城看了看问问题的年轻人,笑了一下,却没有回答。
    稍停片刻,又有人喊道:“苏厂长,那要是进入三次采油所呢?什么待遇?”
    商遨顿时双眼放光,道:“我们三次采油所竭诚欢迎各位同学。我们的福利待遇,也是油田比较好的……”
    苏城瞥了他一眼,用眼神示意陈良。
    这时候没什么好谦虚的,陈良早得到了授意,笑道:“三次采油所是胜利油田下属的3级单位,待遇比照胜利油田,与动力机厂和大华实业研究室不太一样。”
    “能差多少?”这个时代的人,还是偏注于国企身份,其实后世的毕业生也是如此。
    陈良望了苏城一眼,背对商遨,道:“初步估计,新人的薪水相差5倍左右,中级工程师和高级工程师,相差10倍到20倍吧。”
    除了早知此事的苏城,其他人都瞪大了眼睛,包括三次采油所的研究员和商遨。
    孙立宪期期艾艾的问:“请问,这个相差几倍的具体数字是多少?”
    苏城微微笑了一下,心想:小样,就知道你小子喜欢钱,要不编那么厚的教科书,定价还那么贵?大学两年,能读完600页的材料力学吗?能吗?那是正常人能干的事情吗!
    陈良也笑笑,道:“你是大学毕业生,按照国家规定,刚毕业的大学生工资大概是58块,算上补贴的话,应该有65元左右。那你如果进入三次采油所,大概就是这么多,对吧,商所长?”
    商遨点了一下头,忙道:“我们也有其他福利,而且是发13个月的工资,加上奖金,到了年底能多100块钱。平均每月75。”
    这样说着,他也没觉得安心。
    陈良虽然是个老好人,此时处于抢人状态,也只好狠狠打击道:“就是这样,如果加入三次采油所,就是65加奖金,平均75元的样子。如果把编制留在大华实业,薪水大约是200元加奖金,如果把编制留在动力机厂,薪水大约是300元加奖金。当然,工作地点都是研究室,工作性质也相差仿佛。”
    商遨首先倒吸了一口凉气。
    他终于知道苏城要做什么了,这家伙还想从三次采油所挖人。
    学生们自然更加惊讶。
    就算是对城市职工来说,200元也是一笔巨款了,相当于三个月以上的工资。
    若是来自农村的孩子,200元的意义就更大了,等于全家一年的现金收入。300元几乎能作为一次婚礼的全部支出……88年的大学毕业生是绝对不愁工作的,再烂的大学,中国的企事业单位也会抢着要。至不济回家乡的县委县政府当个公务员,十有八九是当年唯一的大学毕业生,还能搏一个报效家乡的好名声。
    但是,要说到福利待遇,大学生们需要挑选的地方就多了。中央部委虽好,但需要名牌大学的优秀成绩;中央企业是次级选择,但一定要留在总部;供销社和粮食局已经日渐没落……省级机关倒是不错,但那赌的是前途,现实的好处难得挑出什么……只不过,无论如何挑选,不贪污不受贿,铁定挑不到200元每月的薪水,300元更是想都甭想。
    最关键的是,拿着高薪,还能做心爱的研究工作,而不是跑去做一些完全不相干的行政。
    再看实验室墙上挂着的报纸,大胡子研究员们笑的如此开心。
    孙立宪首先动心,想:又有钱又有名,又能继续做研究,还求什么!
    他就问陈良,道:“陈主席,您说的三个单位,为什么工资区别那么大?”
    “就在编制。你们希望要稳定的事业编制,就是三次采油所,我们帮你们联系油田接收,档案转入胜利油田,所以你们首先是油田的人,我们再借调你们到我们新建的实验室工作。大华实业是企业编制,算半个油田人,同样是借调到新建的实验室工作。济南动力机厂是私企,是实验室所在地,你们算是全部属于实验室的,自然拿最高额的薪水。”陈良虽然是大华实业的人,但他因为是领导层,因此已经从单独的企业跳了出来,等于为苏城服务,补贴早就比工资高了。
    孙立宪摸摸脑袋,道:“那我要是想进入这三家企业,有什么要求吗?”
    “简历考察、笔试、临场实验、面试,再面试,就可以加入了。”这么麻烦的招聘流程是苏城要求的。
    他当年堪称面霸,见识了无数公司的招聘流程,不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