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人的话,马上被随行工作人员给记录了下来,等回去之后,这些话经过一定的修饰和删改,就会变成文件下发出去。
    朱副书记是管技术的,自然是希望技术留在自己手里,不过他也清楚,油田没有这么大一笔钱。他暗叹一声,道:“苏厂长还真是下得了成本,1200万,连油田都拿不出来!”
    “这次实验用后,仪器终究是要用到的,当然,一些实验材料是无法收回了,这个,只能在卖给其他油田聚合物驱设备的时候,想办法回本了。”苏城笑笑,道:“我们和胜利油田定了协议,这次三次采油技术的成果,向胜利油田免费提供。这样的话,1200万的投资,就得从别的地方找回来。”
    “大华的设备,准备怎么卖?”
    “我们的设备成本估计在6万到8万之间,卖50万吧。”苏城早就做了计划。
    6到7倍的利润,让两位书记都瞪大了牛眼,朱副书记突然觉得舒服了一些。
    想到自己能用不到10万元的价格,就买到其他油田要花50万才能买到的设备,他笑笑道:“大庆那边的矮驼子可不好糊弄,50万,他们肯买吗?”
    “他们买100台设备回去,也就是5000万,我估计一年能多产出100万吨的原油,这最少是1亿的利润吧,以后每年还能有这么多……怎么算都合适。”苏城停了一下,用开玩笑的语气道:“他们要是想自己开发,我估计着3年能成功吧,到时候,咱们第二代的设备都研究出来了。”
    “被你这么一说,还真有造不如买的感觉……”
    “肉烂在锅里。”苏城保持笑容,道:“我猜,如果不买咱的设备,他们最终也会买外国人的。”
    如果不是苏城的话,胜利油田最终也会买外国人的。这个计划,其实已经做了出来。
    国内八九十年代的科研能力是非常弱的,尤其是自主研究的能力,几乎没有——因为缺乏资金和投入。一毛钱都不拨的情况下,科研所可种不出研究成果来。
    事实上,如果计算某种科学研究的成本的话,国内的成本比国外还高,这就像是六七十年代的国内工厂生产成本一样。虽然科研人员的工资很低,但材料和设备的投入是相同的。如果因为水平和经验的关系,国内的项目组多做了两组实验,多浪费了两份材料,那成本一下子就蹿上去了。
    朱书记对此心知肚明,适才的一丝不爽,立刻烟消云散,反而建议道:“你们的试验机什么时候能做出来,我们可以邀请别的油田的领导和技术骨干,来咱们油田参观嘛,顺便帮你们做一下推销。”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七章 高科技
    聚合物驱分散设备被安装在了17号试验井,总长八米的机械体被涂成了银灰色,在阳光下闪亮。
    薛洁喜欢这个颜色,感觉它像是美国电视剧《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场景。
    因此,当有人说“银灰色容易脏”的时候,薛洁立即反驳道:“脏怕什么!这么漂亮先进的设备,难道一定要涂成绿色才好?”
    对方不知是哪个油田的干部,见她是个女孩子,也不争执,笑笑就算了。
    薛洁气鼓鼓的看着那聚合物分散设备,不知自己究竟为了哪里在生气。
    是因为对方污蔑了《大西洋底来的人》中的科学仪器的颜色?还是因为污蔑了这台机器,或者只是因为这台设备的制作者?
    “觉得怎么样?”有点熟悉的语音入耳,让薛洁吓了一跳,不禁向后一歪。
    苏城轻轻的扶住她,又松开了手。
    薛洁不好意思的站直了身子,脸上的红晕一闪即逝。她仍然穿着工作服,仍然野性十足的问:“你怎么不上去操作仪器?”
    许久未见,她似乎也没有问候一下的意思。
    苏城一笑,道:“有人操作呢。”
    前方,老谷、商遨等人都已经到了仪器前面,准备进行操作演示。
    薛洁奇怪的道:“国产第一台聚合物驱分散设备,这么大的荣誉,你就让给人了?”
    “咱们国内目前的环境,名利只能得其中之一,我选了利。”苏城一脸正色,有点老僧或英雄的觉悟感。
    薛洁不信,道:“你要是只选利的话,怎么有那么多的报纸报道?”
    “有哪些报纸报道?”
    “中国青年报就有两篇报道,还有咱们石油部下属的报纸,还有你们山*东的《大众日报》,我们东北的《辽河日报》都有……”
    “你挺留心的吗?”
    薛洁不知苏城是无心还是有意的,突然不好意思再说话。
    好在,此时聚合物驱分散装置已经开启,电机发出“乌鲁鲁”的声音,那是抽的太快的皮鞭声摩擦铁屁股的声音。
    老谷将他的“3087聚丙烯酰胺”干粉珍之重之的举起,人工加入漏斗……随后,自有提举机将更多的干粉倒入其中。
    旁边的孙立宪立刻用话筒开始讲解步骤道:“现在,干粉通过高压橡皮管送入计量器下料漏斗,计量下料器将聚合物干粉均匀连续的加入风力输入管线,进行水粉混合,形成旋流水幔;使聚合物粉剂迅速溶解;配制成确定的浓度;然后落入溶解熟化罐内搅拌……”
    在场的观众,有一半人听的极认真,他们都是各油田的技术干部,另外还有一部分拿主意的人,在观察其他人。
    詹森作为哈利伯顿在中国地区的代表,也来到了现场,和帕克公司的约翰帕克站在一起。他们两人都是胜利油田的生意伙伴,来此纯粹是捧场的性质。
    不过,当詹森听到高压橡皮管的时候,就悄然的坐直了身子。
    约翰帕克是帕克公司的继承人,刚从大学毕业没太久,只懂得石油勘探,不懂采油技术。不过,他非常敏锐的注意到了詹森的变化,于是也暗暗留心。
    薛洁异常认真的听着孙立宪磕磕绊绊的讲解,苏城则不然,他可以站在边上,欣赏薛洁认真的模样。
    只是纯粹的欣赏。
    就像是猴子欣赏猎豹捕食的场景一样。
    薛洁伸长脖子,认真记录的模样,让身材仿佛也变的匀称了。
    良久。
    讲解到了末尾的时候,商遨开始进行操作,孙立宪捏着话筒的手上全是油汗,词语仿佛从脑袋中跳出来一样,干巴巴的说道:“为了实现边配液,边注液的工艺要求,我们的聚合物驱设备采用了自动控制方式;以保证系统按程序进行协调动作。这方面,主要是通过下料漏斗中,粉剂的位置和溶解罐、储罐、熟化罐中液位的给定信号来进行判断。从而令各个泵的电动机和各个阀的动作受控。比如说,清水流量的调节,就是通过管线的流量计、调节阀、电器控制箱PLC构成的闭环控制系统来实现……”
    讲解的非常详细,但没有一个人觉得厌烦。
    就算是那些不懂技术的官员,听到“自动控制方式”,听到“PLC”,听到“控制系统”,也不由自主的股间颤动。
    什么是高科技?不懂技术的官员,自然有他们的判断——凡是与电脑、自动化、英文字母挂钩的东西,那自然就是高科技了。
    一家年利润上亿元的油田,买东西不买高科技,岂不是显的太穷。
    大家听着听着,也渐渐有了想法。
    不少人直接在本子上记了起来。
    这个时代的官员,都相信“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越是事务繁忙的高官,在本子上记的东西就越多。
    苏城心想:我要是有个异能,能看见别人本子上写什么,岂不是纵横官场无敌了。最好还能带点破译密码的天赋,免得看不懂人家的速记。
    在思维发散的时间里,一锅聚合物驱终于做好了,并自动倾倒入17号试验井。
    临时搭建的主席台前,几台电视突然亮了。
    苏城咳嗽一声,起身道:“聚合物驱发挥作用需要一段时间,大家时间宝贵,我们可以先看视频信息来了解。对此有疑问,或者想要看现场的,可以继续等待。大家面前的录像,是我们两天前拍摄的。另外,现在正在分发的,就是设备的具体参数。”
    录像机开始播放尚算清晰的画面。
    屏幕上,第15和第16号试验井完成了聚合物驱的过程,开始进入正常生产……首先,是类似工业流的自喷,让现场官员发出轻轻的赞叹声。
    孙立宪指着旁边的景象,道:“比起热力驱来说,化学驱的自喷时间的确比较短,但是,持续二次采油的时间比较长……”
    三次采油是要花成本的,它的目的,就是为了将濒临停产的油井,重新驱回一次采油或者二次采油的状态。
    这个时间的长短,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三次采油的价值。
    此时,讲解的内容已经完成,官员和技术干部们开始低声的交流。
    詹森拿到了材料,迅速向后翻去,眼睛在几个要点的技术参数上扫过。
    三次采油技术中,蒸汽驱是过时的廉价技术,微生物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最赚钱最主流的技术则是化学驱技术,哈利伯顿公司每年在这方面的利润高达数十亿美元,他必须确定己方利益不受影响。
    虽然他相信哈利伯顿的技术水平,但是,当他看到泵的供液能力的时候,眼睛不禁一缩,右手舔着唾液,直接翻到后面,又去看聚合物母液的剪切率。
    “1。46%……小了几乎1个百分点,这个技术,和我们用在中东的产品差不多……”詹森用英文喃喃自语,只有旁边的约翰帕克听到了。
    不过,帕克也听的不太清楚。
    他随着詹森的动作而动作,心里倒是不着急。他们更多的是转口商的身份,自己的核心技术较少,也不在这方面。
    两个老外各怀心思,中国的油田领导们也在细细翻阅。
    聚合物驱的技术,对技术干部们来说,也是既熟悉,又陌生。
    苏城静静等待的同时,自然将目光放到了薛洁身上。
    作为技术干部,她的身边也有一名年龄微大,身着双排扣西装的家伙,正在问东问西,看那热络的模样,明显不是奔着纯技术去的。
    两人虽然隔着一定的距离,但是以80年代的标准来说,也够近的了,苏城突然有点不爽。
    就在他准备仔细观察一下的时候,大港油田的领导高声发问:“你们这套设备,价格多少?”
    代表们都抬起头来,包括大庆油田的代表。
    苏城与薛洁四目相对,凝视两秒后,他才昂首道:“50万元。我们保修10年,由大华实业承担具体工作,只收取散件费用。”
    这套设备的生产成本7万元,由大华实业进行生产销售,大华实验室收取40万元的专利费。这个方案是得到胜利油田领导批准的。
    以大华实验室1200万元的研发成本计,卖出30台就可以回本,而且,以后的研发投入肯定不会有这么高,至少在不采购新的仪器的前提下不会这么高。
    负责采购的领导们自然也觉得贵。大港油田的这位就问道:“我们能不能只购买一部分?比如,只购买那个自动控制系统。”
    窃窃私语声顿起。
    大家都知道,这种新设备的利润是极高的。因此,如果能自己仿制一部分,采购一部分,自然能省下不少的钱。
    苏城愣了一下,笑道:“整套设备都有我们的专利,您就算是买回去了自动控制系统,也无法仿制机械部分。”
    油田都是大公司,而且是赚美元的出口型大公司。因此,正常的国有大型油田,是不会仿制专利产品的,他们不怕别的公司在国内起诉他们,就怕人家在国外起诉。
    苏城这么一说,立即绝了不少人的心思。
    大庆的双排扣领导,却走到詹森跟前,扬声道:“50万元这么贵,我们都能进口到更好的设备了。詹森先生,你怎么看?”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八章 技术推广
    国际市场上,做工优良的有德国货;价格便宜的有日本货;不知所谓的有英国货……美国货只能谨守着高技术水平讨生活。
    詹森负责中国市场,向来是将自家的卖点夸大又夸大的。
    但是,再怎么夸张的说法,总不能脱离实际。
    见中国的油田公司高层询问,詹森犹豫之余,大力卷着大华实业的技术指标书,斟酌着道:“50万元购买进口设备,是足够了。”
    “你看。苏厂长,50万元都能买到进口货,你的机器价格,是不是太高了一些。”双排扣是向着苏城说话的,眼神却看向薛洁。
    薛洁猛然间有点紧张,好像担心被误会的感觉。
    耳边,却有和煦的声音传来:“詹森先生,在国际市场上,50万元,能买到更好的设备吗?”
    双排扣有点不满意:“怎么同样的问题,还问两遍?”
    苏城摆摆手,用英语又说了一遍。
    头脑清醒的人已经注意到了两次问话的焦点:“更好”。
    詹森做高端销售,是靠名声吃饭的,虽然无奈,还是回答道:“50万元,估计买不到更好的产品了。”
    他的翻译马上给出了准确的中文。
    双排扣“咦”的一声,此时才醒悟过来,自觉出丑,顿时默默不语。
    跟前都是明眼人,傻的连端茶倒水的机会都没有,自然听出了其中差别,同等质量下,没有哪家公司能开出更低的价格了。
    大港油田的领导问了一下自己的随从人员,也大声道:“詹森先生,大华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是什么等级?”
    “这个,我不方便评价。”詹森勉强笑道:“我不是专业的技术人员。”
    苏城自然无此顾忌,昂然道:“我们可以保证,在市场同类产品中,大华的产品是顶尖的,价格并不高,提供的售后服务则更好。”
    詹森听的一阵无语,暗想:你在本国销售产品,提供的售后服务当然好了。美国工程师从洛杉矶飞过来,机票都是成千上万的。
    机械制造业在本土的优势,完全可以抵消一层代差,苏城如果不是把利润值定的很高,他可以在各个层面完败哈利伯顿的同类产品。
    不过,这没有必要。
    哈利伯顿的产品,利润也有100%以上。聚合物驱是一种新技术,自然需要享有高利润率,即使在国际市场上以廉价著称的日本产品,利润率也超过了70%。这里面是包含着研发成本的。
    降低价格并不一定能够挑起价格战,反而容易让终端客户产生疑惑。在历史上,三星就是依靠提高价格,来实现品牌定位的。
    像是油田这种财大气粗的企业用户,往往并不会选择价格最便宜的机器。
    苏城向小杨使了个眼色,后者就带人涌入会场,分别接洽客户。
    詹森踌躇了一下,也来到苏城面前,一边观察机器,一边询问细节。
    他身边的两个大鼻子工程师,更是围着机器又敲又量。
    不少人都注意到了这一点。
    大鼻子们也不做掩饰。
    苏城故作不知,只与詹森交谈。
    他心里知道,大鼻子们是在研究异同点呢。若是其他中国人,此时估计会将老外当作友邦人士,大力帮助,浑不知他们私底下的秘密勾当。苏城从后世的大学毕业,却早知那公平正义下的蝇营狗苟,此时不去点破,也是自信他专利申请的够多。
    那400余项专利,花去了三四十万美元,又岂是敲敲量量就能偷走的。
    他们即使将机器买去拆开,估计最多也只能绕开三四成的专利。
    苏城可是把记忆里的同类产品,都给申请了一遍。
    约翰帕克看了一会,也靠近苏城,问道苏先生,您是否有海外代理公司?我们帕克公司专做石油服务代理商,您的机器若是交给我们独家代理的话,我可以包销20台。”
    包销是代理商最强大的武器,自发明以来,愈用愈广,最终连股票发行商都用上了包销战术。
    对苏城来说,包销20台,等于净赚800万元,轻松收回三分之二的投资。
    詹森不爽的瞅了约翰帕克一眼。哈利伯顿虽然财力雄厚,但他没有决定包销的权力,只勉力道:“苏先生,大华实业和我们哈利伯顿是合作伙伴公司,就全球销售渠道而言,我们哈利伯顿的分公司要多的多。”
    “但你们只会全力销售自己公司的聚合物驱设备。”约翰帕克不懂技术,但相当明白经营,乘胜追击道:“苏城先生,如果将贵方的设备代理交给哈利伯顿,会让他们形成利益冲突。我想,到时候除了客户点名之外,他们肯定会优先销售自己的产品,而不是合作伙伴的。”
    “哈利伯顿的产品有数万种,我们绝不会特意标明自己的产品,销售经理也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这一点,请相信我们的专业性。”詹森说着,道:“而且,我们只需要10%的代理金。”
    一旦讨论起价格来,帕克公司就没有优势了。约翰犹豫了一下,道:“我们包销40台,500万美元,虽然是15%的代理金,但中国有出口退税,想来苏城先生能赚到更多。”
    苏城对约翰帕克不由高看一眼,笑道:“你们要是能承接维修和质保,这个价格就可以了。”
    詹森急了,道:“苏城先生……”
    苏城挥挥手,道:“你们要是有兴趣的话,我们可以谈一下专利。聚合物驱设备一共涉及到472个专利,我看你的手下就挺有兴趣的。”
    他指的是正在敲打机器的两个大鼻子。
    詹森尴尬一笑,又问:“您愿意转让专利?”
    苏城摇头,道:“使用权。”
    詹森背后的哈利伯顿是一家技术狂公司,每年都要耗费数千万,乃至数亿美元收购各种小型技术公司,事实证明,他们的眼光向来不错,几十年来赚回了数百倍。
    以大华实业和大华实验室目前的水平,要将专利价值榨干,目前是做不到的,不如丢给哈利伯顿,让他们做出东西来全球售卖。
    詹森衡量得失后,道:“如果仅仅是使用权,公司不会给出太高的价格,苏城先生若有兴趣,完全可以考虑将专利转让给我们,自己保留使用权,我们一定可以给出一个令您满意的价格……”
    “我给你们中国地区以外的独家使用权。即使是中国地区,也只授权大华实业、大华实验室和胜利油田使用。”苏城说着缓缓道:“我想你们已经注意到了,我们的设备中使用了一些全新的设计,比如高压橡皮管的应用,如果你们看了专利文书,就会知道,要想绕过这些专利,成本是非常高的,获得这些专利,对你们下一代的产品有极大的帮助。
    所谓的高成本,对哈利伯顿来说算不了什么。他们花几百上千万攻关的项目太多了。当然,若是能省一些总是好的。詹森含糊的道:“这需要一段时间来评估……”
    “那就开始吧,我看你也带了人。”
    詹森闷闷的点头,将两个大鼻子招来,坐在一起,开始审查专利文件。
    四个老外坐在长条桌上的模样,顿时吸引了中国人的瞩目。
    1988年可谓是中国崇洋媚外到顶峰的年代。“美帝”的称呼是再也听不到了,对外国人的初步了解,也让大人小孩认识到,“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是因为环保的缘故……不用他们打听,苏城首先与帕克公司进行了签约仪式。
    这让大庆油田的双排扣脸色讪讪。
    他想要买外国的机器,结果人家外国人买了苏城的机器。
    偏偏他也只有建议权,没有决定权,只能看着自己领导往跟前跑。
    到了晚饭时间,更有新消息传来。
    大华实业不仅与帕克公司签订了500万美元的包销协议,竟然还与哈利伯顿签订了360万美元的专利使用费合同。
    尤其是360万的专利使用费,几乎震傻了所有人。
    这是1988年。在1987年全年,全中国对外技术转让费也不过2亿美元,进口亦不过20余亿。
    像是百万美元级别的专利转让费,全国也揪不出几起,而且多是大型央企才做的到。
    这个晚上,许多油田领导,都碾转反复,睡不着觉。
    第三日,随着各家公司签约结束,大华实业向国内总计卖出了60多台聚合物驱设备。
    加上配套的3087聚丙烯酰胺,合同总金额超过了6000万元人民币。
    这么大的数字,让任何人都难以冷静,大家吵吵嚷嚷的要参观大华实验室,都想弄清楚,这钱是怎么变出来的。
    苏城自无不可。
    于是,一群人浩浩荡荡的前往采油工艺研究院,参观了三次采油所。
    苏城则在前面做介绍:“我们大华实验室,与三次采油所进行了一次技术合作,由油田出人,我们大华实验室出设备和资金,进行设备研发,最终,胜利油田可以免费使用这项专利成果,我们大华实验室通过转让专利来收回投资。”
    他说到这里,稍停了一下,才加重语气道:“我们大华实业准备,将这个项目向更广泛的地区推广。希望能和更多的研究机构,联合进行研发。”
    (未完待续)


第一百一十九章 中石油原始股
    80年代的中国研究员,要么躲在某个穷乡僻壤中教书做苦力,要么就被圈禁在某个研究所里。
    无论胜利油田、大庆油田、中原油田、大港油田、长庆油田,有一个算一个,各家都有各家的研究院,而且麻雀不小,五脏俱全,往往有一两个门类,在重金投资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