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等的头蒙的苏城登时乐了,道:“你们拿的出钱来合并吗?”
    丁志鹏摆摆手,道:“不谈规模的事,我们的意见,是要以大华实业为主,打造一个海上石油钻井平台的综合性集团。杜厂长说说看吧。”
    杜利军打了两个回合的圈,最后还是将在姜部长那里说的话,全都给说了出来。
    然而,苏城刚刚听到保留管理层,就直接打断了他的话,直接道:“保留管理层不可行,我的意见是,管理层重新考核,高层强制退休!”
    “退休!”杜利军的冷汗刷的就下来了。退休可以说是他最不愿意做的事了。
    杜利军登时火力全开,道:“你拿什么能买下津石总厂,我们坚决反对!”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二章 新思路
    杜利军的坚决反对在丁志鹏的意料之中。他毫不意外的笑了,施施然的道:“我们体改委的同志,有意进行大型国企的改制试点,既然是试点,就不能按照以前的老方案来做,杜厂长如果不想退休,就到能源部任个职务吧,同样能发挥你的能力。”
    杜利军是副部级的职位,如果升迁的话,到部里任个副部长毫无问题。但是,丁志鹏所说的能源部职务,十有八九是个贤侄。
    三十年的努力一朝被抹煞,杜利军心里登时泛出苦楚来,僵硬的道:“我才五十,还能做几年。”
    丁志鹏哈哈一笑,道:“杜厂长再考虑一下,到部里还是退休,或者去政协人大都没关系。其实,现在合并对津石总厂是最好的,职工的权益都能得到保障。等到明年,如果工厂的效益没有改善的话,合并就很难了。”
    事实也是如此。由于杜利军的肆意妄为,津石总厂的状况比历史上的情况更严重,基本到了不能正常开工的程度。去年还能凭着以前的备料勉强生产,今年就必须要银行贷款才能开工了。而且,他们的很多盈利仅仅体现在账面上,是根本讨要不回来的烂账……但是,杜利军不是这么想的。以津石总厂的规模,如果只是撑着不死,完全可以做到,而且,像他这样的高层,照样不缺工资奖金,以及各种好处,譬如专车、进人的好处等等,只会越来越好。
    为了度过眼前的难关,杜利军从牙缝里憋出话来:“我们明年的情况,肯定是大为改观。”
    “能盈利吗?”
    “要是部里支持,盈利也是可能的。”杜利军看向郭部长。
    铺着大红地毯的会议室中,体改委一系的人就坐了三分之一的位置,剩下的众多官员里,唯一能帮得上忙的,也就是郭部长了。
    郭部长曾赤膊上阵和苏城短兵相接,脸皮基本撕掉了,此刻倒是不用作势,平平淡淡的说道:“不论是改制前还是改制后的津石总厂,我们能源部都会鼎力支持的。”
    这句话给了杜利军一颗定心丸,他勉强道:“有郭部长的支持,我们津石总厂全体管理层,有信心明年产生利润。”
    他心里想,实在不行,就做做账吧。
    丁志鹏在体改委呆了数年,见识过的被改制的厂长太多了,一看杜利军的表情,就能猜出三分来。
    他笑了笑,道:“杜厂长真要是有这个信心,那是最好了。这样吧,我们先考察一下津石总厂,然后派人盘点一下账目。无论最终是否进行改制,前期工程都可以做起来嘛。”
    杜利军这下傻眼了,求饶的看向郭部长。
    后者微微摇头,没有任何办法。体改委就是此时中国官场上的钦差大臣。能源部的成立,都有赖于体改委的创造,正当的事情,他又拿什么去争。
    又说了两句闲话,丁志鹏起身告辞。和他一起的体改委众刷刷刷的站起来。
    杜利军和郭部长也是脸色数遍。
    第二日。
    杜利军还没回到天*津,体改委和能源部组建的联合考察组就进了津石总厂。这里面,既有官员查看经营情况,也有黎涣祥等技术员,查看津石总厂存下的专利,以及目前的加工能力。
    最让津石总厂的高层无法接受的是,苏城竟然手挽着舒兰,出现在了工厂中,而且任由舒兰观看品鉴那些机器。这给他们的感觉,像是津石总厂已是苏城家的一样。
    倒是工人们挺无所谓。厂里的女工多的是,舒兰也是标准的工厂女孩,手提着篮子,这里递个面包,那里递瓶水的,很快就和工人打成了一片。
    比起体改委的西装革履,技术员的沉闷笨拙,舒兰在工人群中广受欢迎。
    见她温柔又漂亮,没多长时间,就有工人主动问:“小舒,你们真的要搞合并?”
    “是,我们大华实业,要把津石总厂买下来,做成中国最大的海上石油装备企业。”舒兰笑起来极可爱,即使说着收购的话,工人们也不好生气。
    工人不好向舒兰发脾气,那就互相之间争执。偌大的车间很快炒成了一片。
    车间主任硬着头皮把苏城等人请到角落里。舒兰蹦蹦跳跳的不听他的,依旧找着工人说话,主任也只能跟在她身后,限制说话的工人,偶尔有某几个人说话说的吵起来,他又得过去安抚,一时间是疲于奔命。
    祁蒙是考察组的带队人,他看着舒兰熟练的穿行于机器之间,寻找那些工作不忙的工人聊天送礼物,既不干扰正在进行的工作,也不逗留于某一个地方,颇为惊讶的笑道:“苏董,你的这个小对象,还挺厉害的。”
    “那可不是,上得了厅堂,下的厨房,开得了车床,钻得出镗孔……”苏城随口胡诌一句,引的祁蒙哈哈大笑。
    熟悉祁蒙的人都知道,这是个闷骚的知识分子,上学上的几乎傻掉,偏偏进入政府机关后如鱼得水——上班期间严肃认真,酒场饭局猥琐纯黄。能在不足40岁的当口成为体改委的正厅级官员,既有能力家庭的缘故,也是性格使然。
    祁蒙自己最骄傲的则是识人之能。自从听了苏城的报告以后,启蒙就认定苏城能有所成,因此主动要求带队考察组。
    耳中听着苏城的调侃,祁蒙笑道:“你好像真的不担心,津石总厂从上到下,估计都是反对兼并的。就是体改委内部,说的也都是试点。”
    苏城不直接回答,而是指着前面的工人说道:“祁厅长你看那些年轻工人,全都是一副紧张的样子,如果车间常年生产的话,熟练工人根本不会这样。津石总厂显然很少进行全流水线的生产了。还有咱们刚才经过的几个车间,里面机器说是在进行保养,其实就是封存了,他们从前年开始,就无法做到满负荷生产了……”
    这种情况,祁蒙并不陌生,他边看边道:“国内石油行业更新装备的动力已经很弱了。津石总厂陷入困境,并不奇怪,但这不是兼并它的理由呀。你怎么说服其他人?”
    后一句话,证明他是支持苏城的。
    这给了苏城一定的底气,说道:“在我看来,国内石油行业大批采购物资还要两三年时间,现在,能把津石总厂它解脱出来的只有两种方式:打开国外市场,学习军工厂转产轻工民品。但这两条路,津石总厂都走不通,所以,它就只能苟延残喘,不如交给我们大华实业。”
    “哦?怎么说?”
    “无法打开国际市场,是因为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化。转产轻工民品,这个倒是可行,但是,这么大的一家重型石油装备企业,用来生产民品,不是太浪费了?”
    祁蒙想了一下,却点出苏城话里的漏洞,道:“你说两三年内,石油行业的采购减弱,这个判断是否正确且不论,以津石总厂的规模,等两三年还是可以的吧。”
    “这么先进的机器,这么优秀的工程师,这么好的加工能力,就让它们生生等着?”苏城一口气说出来,摇头道:“这都是津石总厂多年来积累的财富。我也相信津石总厂不会轻易倒掉,但它要靠自己复苏,非得10年20年不可。再先进的机器,经过10年的折旧也是不行了,还有那些技工,要是没有高精度的加工任务,别说10年的空窗期,就是5年以后,留下来的人也会手生的。技术和专利更不用说,不继续投入,很快就没用了……”
    “听你这么说,津石总厂的窘境,几乎没办法解脱啊。你有什么办法能救活津石总厂?”启蒙很善于抓住重点。
    “海上钻井平台上使用的装备,有些是津石总厂能够生产的,我们把实验室东西拿过来,进行工厂化的研究后,很快就能让津石总厂依靠订单自给自足……”
    “但瑟坦油田毕竟没有投产,你们的资金量足够吗?”
    苏城苦笑,道:“我要是万事俱备,就不会找体改委要政策了。我记得,可是您亲口问我,如何增加中国海上石油装备的投资力度吧?这就是了。”
    祁蒙失笑,道:“如果我说了算,把津石总厂给你试试又如何。”
    “那我就安心等着祁厅长高升了。”苏城笑着打趣。
    “且看这次考察的结果吧,我会尽快把考察结论递交上去的。”祁蒙接着又提醒道:“你要想办法筹集一部分资金,另外,杜利军还留在北*京跑部呢,你也要引起重视。”
    苏城却只是看着祁蒙笑,心想:我跑了体改委,难道还不够。
    站在1989年的山头上,无论是丁志鹏还是启蒙,都不确定国外封锁会持续多长时间,苏城提议以中国自己的私企来兼并津石总厂,对体改委来说,也是个不错的新思路。
    他们最喜欢的就是新思路了。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三章 并购案
    祁蒙的报告,在体改委和上层引起了极大的重视。
    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中国有许多大型国企,处于半死不活的状态。它们中的少部分能够通过自救求生,大多数却只能依靠国家拨款和国家政策来寻觅一线生机。
    这种方式,显然是成本最高昂的复苏方式。除此之外,与国外公司合资,用国外的技术和资金盘活国内的大型企业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国家上层的关注。这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以大换小的无奈之举,同时也产生了一个悖论,既然国外企业能够收购中国的大型企业,为什么国内私企就不能收购国家的大型企业呢?
    为此,整个体改委内部,进行了相当激烈的讨论。
    苏城对此装作一无所知。体改委的同志可以谈体制改革,谈“为什么”,他既然在做企业了,再谈这些就有逾越之嫌。
    趁着在天*津的机会,苏城和舒兰两人,遍尝美食……或者说,是苏城看着舒兰遍尝美食……十八个褶的狗不理包子,吃上一笼也就腻了;十八街麻花号称酥脆香甜,苏城吃上半根就直接饱了,剩下的烧饼、果仁张、糖炒栗子、喇嘛糕,就只有舒兰能吃的下去了。她一路走一路寻觅,很快又发现了新的目标,兴奋的跳脚,指着“八大碗”的招牌,嘴里发出“唔唔”的声音……“吃货呐。”苏城也不知道八大碗是什么,进门找了个位置坐下,见没有活计来招呼,又返身到门口去买票。
    苏城点名要了“八大碗”,售票员就懒洋洋的问:“要细碗还是粗碗?”
    “有什么区别?”
    “细碗还是粗碗?”售票员不耐烦的样子,像是人家欠了他的钱一样。
    苏城愣了一下神,才意识到什么,问:“你们是国营的?”
    “买还是不买啊?后面还有人等着呢。”
    苏城往后看了一眼,真的没人。
    售票员眼角一塌,道:“怎么,后面没人就可以浪费时间了?不买就别处吃去吧。”
    穿越以来,吃的都是大锅饭。无论是油田还是工厂,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总归是有点服务态度的。油田食堂的大师傅,还经常性的送牛排给他,真正的野蛮服务,苏城见的真不多。
    此刻终于领教了,苏城也服气了,乖乖掏钱,道:“就细碗吧。”
    售票员刷刷两下,把钱找了,隔着玻璃窗丢出一张木板,就不理他了。
    苏城拿起木板,只见正面是大写数字“壹拾伍”,背面是“细碗”两个字,简单明确。
    想到售票员说的话,苏城又暗自咋舌,心想:8个人吃的菜,让舒兰一个人吃,不会出事吧,怎么看她都不像是能装满的样子。
    苏城心虚的往后看了一眼,却诧异的看到另一伙人进了店,领头的正是台塑王胜一行。陪同在侧的大约是天*津市府官员,中远船务建新厂的时候,苏城状似见过。
    比起在台湾的时候,王胜的派头更足了,浑身都是外企投资者的范儿,再看旁边市府官员恨不得把他捧在手心的架势,苏城颇有些好笑。
    愣神间,王胜首先惊讶的喊道:“苏董事长?”
    苏城醒过来似的,迎上去笑道:“王总来了。”
    王胜笑容满面,快人快语的道:“苏董事长什么时候来的天*津?我还准备去大华拜见呢。”
    有“大华”两个字,认识不认识的人都知道对面是谁了,于是一阵假笑扬起。
    苏城和他轻轻握手,道:“我才到不久,你是来看地方的?”。
    王胜有点不好意思的说“是”。
    台塑的70亿美元石化基地仍在初步谈判中,选址初步确定,但并不妨碍他们多看几个地方。尤其是地方官员极其主动的情况下,就算最终没有确定投资,也是一个很好的认识途径。
    不过,苏城也算是台塑的合作伙伴,而且同样要投资甲醇厂在台塑的石化基地中,没有提前通知却遇到了,让王胜有些赧然。
    苏城笑了两声,撇过此事,道:“你们是6个人?正好我点了八大碗,一起吧。”
    “那我就不客气了。”王胜笑哈哈的道:“我就是来尝天津美食的,本想一个人来,结果怎么说都不行,就只能一群人来了。”
    苏城深以为然的笑了,心想:你要是一个人来了,受得了这样的国营饭店吗?说不定,还能衍生出一套管理不严的理论。
    跟在最后的市府秘书非常机灵,从苏城手上要过木牌,回到售票员那里,说了两句话,售票员的态度马上就变了。
    八大碗上的极快,也就是八个海碗,里面装满了食物。王胜和苏城吃了个新鲜,其他人装模作样的吃了几口,就不再动筷。只有舒兰,畅快的将每个海碗都吃成了底朝天。
    王胜看的眼晕,转过头来,对苏城笑道:“你是来看中远船务的厂子的?听说哈利伯顿很下本钱。”
    “我其实是来搞另一个收购项目。”苏城也不隐瞒,就把津石总厂的事给说了。
    天*津虽大,副部级的工厂也是稀罕的,听说苏城要兼并津石总厂,几个政府机关的家伙都投放了注意力。
    王胜也惊讶的道:“你的动作真不小。津石总厂有学校和医院吧?有点像是BP的规模了。”
    “主要是技校和研究院,医院和疗养院,我准备出售出去,或者给他们留下。”国企的技校水平相当不赖,由于工作任务重,工作任务的技术含量高,工厂拥有的高工数量又多,技校生往往能得到充沛的锻炼,与后世花钱上的学校有一定的差别。
    当然,八十年代九十年代的技校生是不值钱的,在此期间,包括工厂在内,重视的都是大学生。这完全是供需关系所导向的。
    王胜沉吟了一下,道:“多少钱?”
    “总价在5000万到1。5亿人民币之间吧。”苏城笑了一下,道:“津石总厂的债务多,光是银行的贷款,就接近2亿了,欠供应商的还有好几千万。”
    “三角债。”市府的官员也知道。
    苏城微微点头,道:“我准备购买80%以上的股份。4000万到1。2亿元人民币之间。当然,债务也是要共同承担的。”
    “承担债务?他们能愿意?”王胜也熟悉了中国的官场生态,知道从政府手里掏钱有多难。
    苏城轻笑,道:“津石总厂要是不愿意卖了,我就买别家好了。”
    他有自信,体改委会愿意尝试一下私企并购。津石总厂只要有国家支持,就能撑住,但毕竟是苟延残喘罢了,国家目前恐怕也拿不出上亿元的资金去解套。也许到了10年或者20年后,津石总厂能通过卖地的方式浴火重生,用大笔的资金,到别的城市建一个新厂,经营的好的话,兴许还能和民企继续竞争。
    这样的工厂,在此时的中国大地上并不鲜见。除非再获垄断资源,否则拥有2万名工人,数千名退休工人的津石总厂,根本甭想从高成本低产出的泥潭中活过来。
    苏城承诺将津石总厂打造成一家海上装备企业,光是这一点,诱惑力就不小了。
    王胜见苏城有了计划,就不再多说。台塑向大华实业提供了大量的资金用于开发阿布扎比的瑟坦油田,属于大债主之一。不过,他们也不能干扰大华实业的正常经营,这也是债务和股份的不同之处了。
    扫了一通美食,苏城的BP机响了,正是祁蒙发来的消息。
    王胜饶有兴趣的问:“怎么了?”
    “估计有结论了。”苏城平静之中略有紧张,转而笑道:“王总,一起去津石总厂看看?”
    “你要是不说,我还真不好意思去。”王胜也不谦让。这么大的事,能掌握到第一手资料是挺重要的。
    市府官员们互相看看,也赶紧跟上,并主动提供座驾。
    一行人风驰电掣的前往津石总厂,只有舒兰,优哉游哉的品着麻花。
    到得津石总厂,已是下午的时间。
    霍昌、黎涣祥等人早就等在了津石总厂门外,并将考察报告交给苏城。
    大家都显的有些紧张,这可不比济南动力机厂的合并。后者是零投入的买入,津石总厂虽然经营不善,终究没到资不抵债的程度。
    “进去再说吧。”苏城抬起头来,首先看到的就是门前的高耸建筑。相比上一次陪同刘秉,他的心情截然不同。
    进入厂区,就见广阔的空间里绿树成荫。沿着边际,甚至有两片小小的天然林,一直连上远山。
    大家走走看看,才在津石总厂行政人员的带领下,进入小礼堂。
    王胜的出现让杜利军有些心惊胆战。
    很快,他的目光又转向苏城。
    后者眼神平静,看不出心思。
    祁蒙、丁志鹏等体改委成员,以及郭部长等能源部官员,都坐在了主席台上。两侧让给了大华实业和津石总厂。
    很快,一位不认识的老头儿,坐在了主席台的正中央。他没什么客套话,打开面前的文件,就道:“我们今天讨论大华实业对天*津石油机械总公司的并购案。对咱们来说,这还是个新鲜事哦。”
    (未完待续)


第二百零四章 喷涌的石油
    杜利军清了一下嗓子,抢先道:“我们津石总厂,坚决反对这起并购。大华实业只不过是一家注册资金千万级的私人企业,除了一座没有产油的油田之外,他们剩下的企业还没有津石总厂的一半大,这算是什么?我们收购他们还差不多。”
    “津石总厂的债务和不间断的亏损,是我们提出收购的主要原因。”苏城自然不会示弱,冷冷的道:“你们今年的利润,够还银行利息吗?”
    “不劳费心,我们津石总厂是国有大型企业,有自己的经营方式。”
    苏城晒道:“津石总厂最近3年,平均亏损3000万元,等于平均每名工人亏损了1500元人民币,但杜厂长似乎还换了一辆奥迪车,这就是你们的经营方式?”
    杜利军恶狠狠的道:“就算我们亏死了,也不能肥了你们这些私企。”
    主席台中央的老头儿重重咳了一声,道:“咱们今天是谈话,不是骂仗哦。”
    苏城怪异的看了上面一眼,这老头儿用后世的话来说,是有点装可爱了。
    小孩子装可爱是真的可爱,老头儿装可爱就有点让人毛骨悚然了。尤其这家伙一脸的橘皮,骨瘦如柴,粗大的手指关节还突了出来,苏城暗道:体改委还真是一个奇葩的部门。
    旁边的丁志鹏和祁蒙都有些不好意思。他们是国内有数的高端学者型官员,老大则是老革命,双方配合的非常好,就是带出门的时候有些丢人了。
    丁志鹏用水杯掩饰了一下自己的表情,然后笑道:“大华实业和津石总厂最后能不能并购,怎么并购,还没有决定。所以,咱们首先谈一谈对津石总厂的发展问题,杜厂长谈一下你的想法,苏董谈一下你的改造计划。我们会形成报告,最后做出决定的。”
    杜利军一脸的晦气。在厂长负责制的大旗下,他的生活是非常舒服的,不仅厂内大权在握,就是主管部门也是用商量的语气。可以说,除了体改委这尊怪兽,没有谁能动他的地盘。
    偏偏体改委插手了。杜利军看着比自己小一半的苏城,心里各种烦闷,嘴上还要照规矩说道:“我们津石总厂目前还有不少国内领先的技术,比如变频钻机伺服器,大深度的测井仪……我们准备深挖这些设备的潜力……力争明年扭亏为盈……”
    祁蒙用手盖在茶杯上,似笑非笑的道:“杜厂长说的很激动人心,你们的变频钻机伺服器和大深度的测井仪,目标用户是哪些?”
    “主要是咱们国内的特大型油田企业,还有国外的相关企业。”杜利军说着得意道:“我们去年是赚到了外汇的。”
    “听说了,好像有100多万美元的外汇是吗?”祁蒙不客气的揭起杜利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