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有花有酒喜耕田-第6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唐氏闻言有些担心,“这会不会太冒险了些,要买地也是买良田划算,还没有谁专程买坡地的。”

“你是说这果树要种在坡地上才好?”周友平很认真地问女儿。

周筝儿点头,“陈老夫子给的书上虽然没有说这柠檬树要怎么种,却细说了怎么种柑橘树,柠檬和柑橘树差不多的,所以我想应该把柠檬树种在坡地上才对。”

“我们家不是有几亩坡地吗,今年先种上两亩看看情况,要是好再买地也不迟。”周友平也觉得不能太冒险了。家里现实虽然有了些家底,可还有三个孩子要养,用钱的地方还多着,所以得节省些。

“可是爹,我们那坡地周围还有人家的地,要是种了果树村里其他人不也知道了吗,到时候我们家清柠酿的方子要是让人给知道了,那这酒还能值钱吗?”周筝儿现在很担心家里的生财之道让人家知道了。清怡糖就是最好的例子。因为这东西制作起来真的很方便,去年已经有人摸出了门道,各种仿制的薄荷糖也问世了。物以稀为贵,现在市面上有好些薄荷糖,逼着他们的清怡糖不得不降价销售,收入比以前少了好多。

唐氏自然也联想到了清怡糖的事,闻言也皱了眉。“前儿巧铃还时不时过来打听清柠酿的事儿,要是让大家知道我们家准备种这树,那脑子活的还不往我们家的果子酒上想?”

“这么说这树是不能种了?”周友平觉得讨论半天事情又回到原点。

周筝儿想了想提议,“要不我们把种柠檬树的地围起来?”

“这法子不行!”她刚提出这个主意就被周友平否定了,“哪有人把坡地围起来的,不是白白让人觉得奇怪吗,况且这地围起来日头照不进去。里面的作物也长不好。”

“这倒也是!”周筝儿点头,很是为难,“那可怎么是好?”

“孩子爹,我们可以种荆棘啊!”唐氏突然眼睛一亮,“像我们屋子这样,先弄了篱笆,篱笆外面种一圈荆棘,既能防人偷窥,又有空隙透光。”

“这个好!”唐氏的提议让周筝儿想到前世很多花圃也会弄这样的围墙,“我们还可以在荆棘周围再种上些金银花。对外就说种这花赚钱呢!”

周筝儿发现后山真是块宝地,不但有一大片野茉莉,还有金银花、野菊花应有尽有。要不是忙着做薄荷糖,这些花也能卖不少钱。

“这倒也是,我听你康三婶说,去年芫儿这丫头偷偷去山上摘花,挣了小一两银子呢!”唐氏很是认同女儿的法子,“我们就在弄个荆棘篱笆。再种上些花,不但可以给种果树打掩护,还能挣一笔钱。”

说干就干,第二天一家五口就背了竹篓。提了篮子去山上砍荆棘,挖金银花苗。

“娘,我们怎么不今年种柠檬树啊?”周筝儿觉得一次性把柠檬树果园弄好不是很好吗,怎么临到头周友平两口子又决定明年再种树了呢?

唐氏神秘兮兮道:“还好昨儿个你爹提醒了我,这篱笆一时半会儿是长不好的。况且我们刚开始给坡地围篱笆,村里人能不好奇吗。还不如明年再种树,今年就照常种玉米,让好奇的人都来瞧过了,明年我们再种树。”

周筝儿闻言不得不感叹,姜还是老的辣,她怎么没想到这茬?

接下来几天,一家子累死累活把两亩坡地密密实实种上一圈荆棘篱笆,间或还种了些金银花苗子。

“大嫂,你们在坡地上弄这些干嘛呢?”周梅香第一个好奇地询问他们一家子这么做的原由。

唐氏笑道:“还不是筝儿这丫头,说是要种果树,又怕被人偷了,吵着让我们围了两亩地出来。”

“种果树?种什么果树,像你们院子里那几棵黄果子树吗?”周梅香更觉好奇了,“那树上结的果子能把人的牙都酸掉了,你们种这果树干嘛?”

“小姑姑,你可别小看这果子,酸酸的是调味儿的好东西!”虽没有明说,周筝儿还是邀请周梅香,“要不你们和我们一起种这果子树吧,说不得能挣钱呢。”

“还是算了吧,我们家的地少,还不如拿来种玉米,一来孩子们喜欢,二来还能卖几个钱。”周梅香觉得家里的地太珍贵了,拿来种果树还是浪费了些。

这柠檬树能不能种植成功还是两说,人家不愿意跟着他们一起种周筝儿也不好多说什么,只好岔开话题问起魏志弘的学习情况来。

“志弘年后不是就去了私塾跟着陈老夫子念书吗,现在念得怎么样了?”

提起儿子,周梅香满脸都是笑容,“这小子,本来我和你小姑父还怕他平日里野惯了,去了私塾不习惯。没想到这才去念了几天书,整个人都变了,每日里得了空就抱着书看呢!”

“志弘表哥是怕比不过亭景呢!”周福儿嘻嘻笑着。

周梅香好奇了,“福儿,你刚才说什么,你志弘表哥拍比不过亭景什么?”

“志弘表哥想做大将军,他打架比亭景厉害多了。”周福儿拉拉杂杂说了一大通,“可三姐说一般的人当不了将军,得会念书又会打架的人才能做将军,所以志弘表哥要好好念书才行。”

“这和亭景有什么关系?”唐氏听了半天没听到重点。

周福儿一副你怎么还没听明白的样子,“要念书和打架都很厉害的人才能做将军,志弘表哥打架厉害,亭景念书厉害,所以他们两个现在都做不了将军。”

“亭景念书厉害?”周梅香更疑惑了,“大嫂,亭景也去私塾念书了吗?不能啊,他今年也不过五岁,是不是太早了些?”

“你也说了,亭景现在还小,我和你大哥是有送他去念书的打算,可还得等两年才好。”唐氏解释道:“还不是他三姐,闲着无事的时候就会教他认几个字,这孩子也机灵,一学就会的。”

唐氏这话不假,周亭景真是周筝儿教过得最聪明的学生,小小年纪就一点就通。周筝儿真的觉得,自己在教育事业中最辉煌的成就有可能在这里诞生。

“是啊,我怎么忘了筝儿也是识字的。”周梅香一把拉了侄女的手,“筝儿啊,你也知道,我和你小姑父都是大字不识一箩筐的人,哪里会教孩子。以后你可得帮着我好好管管志弘的学业,我们不求他将来有多大出息,总不能像我们一样做个睁眼瞎吧?”

“小姑姑你放心,志弘可是我表弟,能帮忙的我一定帮。”周筝儿也挺喜欢这个活泼开朗的表弟,抽空给他做做家教还是很乐意的。

忙过篱笆的种植,春耕正式开始。在唐氏和周筝儿的强烈要求下,周友平雇了几个人帮着种粮食,唐氏母女则负责薄荷的管理。

“娘,这薄荷糖的收益越来越薄,要不今年我们就少做些吧?”周筝儿和唐氏商量。

唐氏有些发愁,“这糖我们也做了几年了,也挣了不少钱,这说不干就不干了也怪可惜的。况且你舅舅和大姐夫那里还等着我们供货呢。”

“我也没说不做,只是少做些罢了。”周筝儿细细解释,“现在市面上的薄荷糖多了去了。要我说我们还不如把做薄荷糖的法子告诉小姑姑和康三婶她们,她们愿意做我们就帮着把做好的糖给舅舅和大姐夫铺子。这样她们挣些钱,我们还能把精力用在果子酒上。”

“这倒也是!”唐氏想了想道:“前儿你舅舅还说,虽然外面有些和清怡糖差不多味儿的糖,可还是没有我们家做的精巧顺口。可你姐夫现在最想卖的是我们的果子酒,我们家现在人手有限,哪里能把两种东西都做好了。让你小姑姑她们做也好,我们就安安心心把我们的果子酒做好。”

母女两个一番谈话,把家里今年的工作重点做了总体规划。周筝儿说得头头是道,很有一副小当家的架势。

正文 第163章 小荷才露尖尖角

“大嫂,明儿个你得空吗?”这天晌午过后,小唐氏来找唐氏说话。

唐氏笑问,“怎么了,找我有事儿?”

小唐氏神秘兮兮地拉了唐氏进屋,“大嫂,我有事儿和你商量。”

“康三婶婶,你要和我娘商量什么?”周亭景冲到小唐氏跟前好奇问。

小唐氏伸手轻拍他脑袋,“我要和你娘说大人说的事儿,你和福儿到外面去玩儿吧!”

“又是大人的事儿啊,你们大人事儿可真多!”周亭景觉得大人就是麻烦,老是把他们支开说话。

“福儿,你和亭景去小姑姑家找妍妍玩儿吧,上午那会儿你小姑姑说要把梅铃带过来玩儿呢!”唐氏看小唐氏要和自己说正事儿的样子,找了借口把孩子们支开。

果然周福儿听到杨梅铃要过来很高兴,拉了周亭景的手,“我们去小姑姑家玩儿吧!”

“我不想去,志弘表哥上学堂去了,过去了也没人和我一起玩儿。”因为魏志弘入学,周亭景的生活少了许多色彩。

“我们就过去瞧瞧呗,说不定志弘表哥快下学了呢。”周福儿极力说服他,“你不是还要和他比功夫吗,我们过去等着他回来。”

周亭景闻言想了想,终于下定决心似的对周福儿道:“你先等着,我去把我的木剑拿上,我去那边等志弘表哥下学回来。”

等龙凤胎去了魏家,小唐氏才和唐氏说起自己今天来的目的,“大嫂,有人给我们亭楠说了门亲事,明儿个我想过去相看相看那闺女,你陪我去呗?”

“亭楠终于说媳妇了?”唐氏闻言很高兴,“是那家的闺女。多大了?”

“那姑娘是邻村的,姓李,今年十六岁了。”小唐氏说着叹口气。“唉……本来我觉得这闺女年纪大了些,还想再寻寻有没有更合适的。我当家的说我们亭楠年纪也不小了。十六岁正好比亭楠小两岁,让我先去瞧瞧。”

“你也是,平日里多机敏的人,怎么偏偏把亭楠的亲事给耽误了。”说到这里唐氏忍不住说小唐氏,“我们庄户人家哪个小子不是十五六岁说亲,十七八岁成家的。那福气好的说不定连孩子都有了。”

“我这不也是盼着他考个功名吗,要是娶了亲怕他分了心。”小唐氏和唐氏说起心里话。“现在我是想通了,我们亭楠是个踏实老实的孩子,念书什么的很是认真,却少了些天分。罢了罢了。我现在也不求其他,就希望我这三个孩子以后都顺顺当当的。”

“你能这么想也好。”唐氏哪里不知道小唐氏的心思,“儿孙自有儿孙福,况且那功名哪里有那么好考的。亭楠上了几年书,是个知礼的孩子。又识字,以后日子差不了。”

“我也只能这么想了。”小唐氏感叹完望子成龙后,说起其他事儿来,“好在我们家境况还可以,爹也说了。等忙完春耕就让亭楠到铺子里帮忙,做个账房先生什么的也是好的。我就是怕他做不好,反倒让大哥二哥说闲话。”

“亭楠是个懂事的,又有他爷爷照看着,你就放心吧!”唐氏安慰她,又转移话题,“刚才你说那姑娘家里情况怎么样,和亭楠相配吗?”

“具体的我也不清楚,只知道他们家也是庄户人家,家里有二十几亩地。姑娘排行第三,上面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下头还有个弟弟。”小唐氏仔细说了,“家里有男有女,地也不少,只要那闺女人才好,我也不想多挑了。”

“听你说我觉着还不错,你还操着颗心干嘛?”唐氏不明白小唐氏脸上明显的担忧为何。

小唐氏拉低了声音对唐氏道:“大嫂,我也知道这闺女听起来不错。可你想想啊,这么好的条件怎的十六岁了还没定个人家,会不会那闺女有什么我们不知道的缺陷啊?明儿个我们过去可得瞧仔细了,要是有什么不妥当的,也好把事儿推了。”

“是你多想了吧?”唐氏觉得小唐氏有些胡思乱想了。

小唐氏愁眉不展,“我想希望是我多想了,所以才叫上你一起去。所谓旁观者清,你也帮着我把把关。”

“行,明儿个我陪着你一起过去。”唐氏明白小唐氏的慈母之心,很爽快地答应了。

自己的事儿说完了,小唐氏暂时放下了担忧,和唐氏说起闲话来,“唉,办完亭楠的事儿,我就得抓紧时间给我们芫儿找婆家了,儿女都是债,操不完的心!”

“芫儿这才十三岁,哪里用得着这么急的?”唐氏觉得小唐氏有点太着急了。

小唐氏却道:“女娃子不比男娃,这找婆家可得瞧仔细了,况且这合适的人家也不是说找就能找到的。要是不顺当,找上一年半载也是有的。对了,大嫂,你们家筝儿比我们芫儿还大上一岁呢,你就不着急?”

有了周秀儿的前车之鉴,小唐氏觉得给女儿找人家还是趁早的好。

唐氏平日里和小唐氏本就关系好,儿女亲事也没想瞒着她,“前儿倒是有几家来打听了,可我和你平大哥觉得都不大合适。”

“什么样的人家?”小唐氏很感兴趣,“你说说,我帮着你瞧瞧。”

“一个是邻村姓郑的秀才,人长的倒是不错,可就是年纪大了些,今年都二十二了,比我们筝儿大了八岁。”唐氏细细说起来提亲的人,“还有一个是和我大哥一起做买卖的,年纪家世都合适,就是远了些,他们家在州府那边,一个来回得走上七八天。”

“这两个都不大合适。”小唐氏皱眉否定了,“这良配良配还得年纪相当,那秀才今年都二十二了,等筝儿嫁过去可不得二十三四岁,就算他等得,还不定闹过什么花花肠子呢。”

她这么说也不是没有道理的,现在镇上很多秀才举人的,自诩风流倜傥,花街柳巷没少去。

“至于做买卖那家,我们两个都算是嫁的远的,回趟娘家一天的路程就觉着麻烦,何况这三四天地走。要是有个什么事儿,你就算想帮忙都插不上手。”第二个人也被否定了。

唐氏却像是看到知音似的,“我也是这么想的。本来筝儿爹还说去瞧瞧那秀才,可有荷香那门子事儿,我瞧着这读书人也不是个个都是好的。况且我听人家说,郑秀才可是个白脸书生,就怕遇上个肚里蔫坏的,命苦的把闺女都赔进去了。”

“是啊是啊!”小唐氏很是赞同。

“哎呀,两位舅母在聊什么呢,说得这么高兴?”谢巧玲的声音突然从门口传来。

唐氏往门外望去,不甚热情道:“是巧玲啊,什么时候来的,怎么也不言语一声?”

“我也才刚到,不是看你们说得正高兴,没好意思打扰吗。”谢巧玲现在脸皮越发厚了,明知道周家人都不爱搭理自己,还是仗着亲戚关系常来串门子。

她自动自发地进了屋,找了个凳子坐了,“唉,我一个人在家怪无趣的,过来找舅母说说话。”

见唐氏和小唐氏都没答话,又自己说起来,“刚才我听到两位舅母在说筝儿的亲事,哎呀,筝儿现在是出落得越发水灵了,大舅母是要好好为她打算打算。”

“我们也是随便说说,筝儿现在也还没满十四岁,我们不急。”唐氏轻描淡写道。

谢巧玲却一副热络的样子,“十四岁也不小了,是该好好打算了。只是大舅母,你别怪我说话不好听。筝儿现在也不小了,还整日里抛头露面的,那好些的人家知道了心里是会不舒服的。刚才我在路上还碰到她了,说是去陈夫子家,陈家现在可是有个半大小子的,这要是出个什么事儿,你们再想管可就晚了。”

她这话里话外像是说周筝儿和陈谨瑜会做出什么出阁的事来似的,把唐氏的脸都气黑了。

“大舅母,要我说与其把筝儿嫁远了,还不如就在村里给她找一个。”谢巧玲自顾自地说着,“不是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那小叔子也是读过几年书的,又是一表人才,可筝儿还真真是相配的。”

“巧玲,饭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的。”小唐氏皮笑肉不笑地打断她的话,“村里人谁不知道,我们筝儿和陈夫子家的桂妈妈关系好,两人常来常往也是有的。至于墩子嘛,你婆婆都没说要给他找个什么样的,我们在这里瞎说可不好。”

“是啊,墩子这孩子我是看着长大的,为人是很憨厚,可我们两家比邻而居几十年了,再说亲家别扭得很,以后这话还是别说了。”唐氏可不想让谢巧玲胡言乱语坏了自己女儿名声。

她把话说到这个份上,谢巧玲也不好再说什么,几个人又不咸不淡聊了一阵子就散了。小唐氏临走前小声和唐氏商量了明天出发的时辰,还好意嘱咐唐氏,“大嫂,我看筝儿的事儿你也抓紧时间办吧,没得让不安好心的闹出什么幺蛾子来。”

正文 第164章 少年心事很难猜

这边对周筝儿的亲事展开了一场不太愉快的讨论,那边周筝儿却在为人家的事儿烦恼。

“桂妈妈,你这是怎么了,谁惹你不高兴了?”周筝儿到陈家的时候,看到桂妈妈一个人坐在灶间伤心。

桂妈妈抬起头,看是周筝儿又无精打采地低头叹气,“是筝儿啊,没人惹我,我只是瞎操心。”

“桂妈妈,我们俩这么熟了,你有什么为难的就给我说,说不得我还能帮你呢!”周筝儿吃了桂妈妈不少好东西,现在人家有了难事,于情于理都要问候一下。

桂妈妈拉了周筝儿的手,“唉,我这是替瑜哥儿担心呢!”

“陈谨瑜?他怎么了?”周筝儿看陈谨瑜每天除了担心学业,好吃好喝的过得挺开心的啊。

“去年瑜哥儿考童生不是没考上吗,珂哥儿知道了气得不轻,专程给老太爷和瑜哥儿都写了信,说实在不行让瑜哥儿到京城念书去。”桂妈妈说着脸上越发愁楚。

“京城挺好的啊,陈家大嫂的爹不是很有名的夫子吗,陈谨瑜去了他一定会好好教导的吧?”搁前世旦凡有些法子的人都会想方设法让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陈谨珂现在可是在首都做公务员,想把唯一的弟弟带过去上学也是理所应当的。

“问题是瑜哥儿不乐意去!”桂妈妈说着更发愁了,“瑜哥儿说京城那边教的都是些考科举的世俗文章,学着没意思。老太爷说了他几句,就犟了起来,现在和谁都不说话,整天一个人关在书房里,看着我都愁死了!”

叛逆小青年有些时候旁人是看不懂的,周筝儿很是同情桂妈妈现在因叛逆青年发愁的遭遇。

“咦。筝儿,瑜哥儿平日里和你挺有话说的,要不你帮着去劝劝他?”桂妈妈突然一拍手。惊喜道。

周筝儿下意识的摇头,“我不行。我不知道怎么劝的,况且我们已经好久没说过话了呢!”

随着年龄的增长,现在陈谨瑜和周筝儿都到了开始说亲的时候,长辈们有了共识似的会尽量避免让他们单独相处,更别说坐在一起谈心里话了。

可桂妈妈现在是病急乱投医,既然有了让周筝儿帮忙去劝说陈谨瑜的想法,怎么会轻易放弃。“筝儿啊,桂妈妈平日里待你不薄吧,瑜哥儿还教过你识字呢,现在他遇到了关卡。你就当瞧在从前的情分,帮桂妈妈劝劝他?”

陈谨瑜爹娘去世得早,一直是桂妈妈在照顾,与其说桂妈妈是他们家的仆人,不如说是养母。所以桂妈妈现在的急切周筝儿是理解的。她想了想还是同意了,“行,桂妈妈,我试着和他说说话,可成不成我就不知道了!”

“成的。一定成的!”桂妈妈看了灶间一圈,从橱柜里拿出一碟子点心,“这是瑜哥儿最喜欢吃的葱油饼,他晌午没吃什么东西,现在估摸着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你帮我拿过去给他,顺道和他说说话。”

周筝儿很认命地当起传菜丫头,端着一盘香喷喷的葱油饼去了陈谨瑜的书房。

“桂妈妈,我不饿。”才敲了门,陈谨瑜不甚热情的声音就传了出来。

周筝儿当没听见,直接推了门进去,“桂妈妈在灶间忙着呢,哪有功夫给你送吃的?”

陈谨瑜闻言把头从书本上太起来,看到周筝儿松了口气似的,“原来是你啊,又来和桂妈妈研究吃食的?”

“本来是的,可我瞧着桂妈妈愁得不行,应该没功夫和我一起做吃的了。”周筝儿平淡道。

陈谨瑜伸向葱油饼的手顿了顿,才继续抓了一块,“这饼闻着真香!你吃过没,没有的话一起吃吧。”

“喂!桂妈妈对你那么好,你听着她有发愁的事儿也不问问啊?”周筝儿对他的选择性忽视很不满。

陈谨瑜咬了口葱油饼才道:“还能有什么事儿,不就是我喽。”

“原来你知道桂妈妈担心你啊,我还以为你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呢!”周筝儿真想把他手里的葱油饼抢过来,这小子把家里人急得不行,自己倒好,还有心思吃点心。

“那你要我怎么办?”陈谨瑜也很烦恼,“我都和他们说了,我不想去京城,他们还是忧心忡忡的,我有什么办法!”

“你和他们都说过了?”周筝儿还不清楚这事儿呢。

陈谨瑜无奈点头,“是啊,我和我爷爷,还有桂妈妈、桂叔他们都说了。”

“和你大哥也说了?”周筝儿打起精神,一下子问到重点。

陈谨瑜白了周筝儿一眼,“我大哥远在京城呢,我怎么和他说?”

“你少在那里装傻,当谁不知道你们都是写信的?”周筝儿完全不接受这个理由,“其实我觉着京城挺好的,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好多鸿学大儒都在京城。你大哥既然想让你过去,你有什么好推辞的?”

要是有机会让她去京城看看,她一定屁颠屁颠地跑过去,哪里还会推辞?

“你呀,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陈谨瑜突然找到小夫子的派头,“京城固然千好万好,文人墨客满大街都是,听说站在大街上吼一嗓子,十个有八个答话的都是学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