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傲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难受的,你就不要担心了!孩儿听说你也病了,正想过去看你!”
“晞儿,娘没事,娘只是怕你出什么大事,担心的不得了,你父亲和几位哥哥这几天又忙着事,没空来照看你,娘又病了,没法在你身边照应,真是难过!”继续流着泪的裴柔很动情地说道:“幸好你醒过来了,娘也放心了,待娘身体好了,一定去大慈恩寺上香还愿,以佑吾儿一生康健平安!”
“娘,孩儿真的没事!倒是你,都累的病了,神情憔悴成这样,你快回去休息吧,不要管孩儿了,孩儿身体已经康复,没事了,孩儿会过来看你的!”面对女人的眼泪,杨晞心里的英雄气概仿佛都少了很多,被人疼爱的感觉让他不自禁地将“娘”字冲口而出,没有一点不自然的感觉。
如果身体里前身的记忆一点都没残存下来,那他可能不会有这种动容的感觉。但有前身的一部分记忆,使得他在面对杨国忠,特别是深情流露的母亲裴柔时候,那份浓烈的亲情感觉自然而生出来。
因为这种亲情的感觉肯定是除抹不去,让他更生豪情和决心,决定要想尽办法,阻止惨剧的发生。
面对自己儿子的劝慰,裴柔却坚决地摇摇头:“晞儿,娘没事,看到你伤病好了,娘的病也就好了,娘都好些天没过来看你了,今日就在这儿多陪你说一会话!”
“娘,你身体有病,不能太累,回去休息吧,如今天热,也不要走到太阳下面,当心暑气!孩儿已经没事,会过来看你了,孩儿不希望我的病好了,你又染上了病!”杨晞只得再劝,“孩儿也有点困了,想睡一下,娘你就不要撑着身体陪在这里了,孩儿会心疼的!”
与裴柔之间所生的这份母子亲子让杨晞有点不知所措,他也更想一个人单独呆着想会儿事,不希望身边有这么多人呆着,更何况他还想跑出去,去找杨国忠再说事,再劝一番呢!
“好吧,那你好生休息,好好睡一下,娘也回去休息了!”
裴柔眼泪鼻涕地伤感了一阵后,也在杨晞的劝慰下由侍女们扶着回房去了。
屋内清静了,杨晞刚才所起,想进宫去找自己父亲杨国忠再次陈情的想法竟然莫名地消退了一下,他觉得很累、很困,非常想睡觉。可能是刚才说了太多的话,激动的次数太多,再因为这具身体刚刚康复,以致精神不振了;或者是穿越后灵魂与身体还不是很匹配,不能完全掌控身体之故。
“四公子,你累了,好生睡一下吧!”平儿柔柔的声音传来,像催眠曲一样。
在想了一会事儿,杨晞有抑制不住的睡意起来,最终竟然沉沉睡去,连梦都没做一个!
---------------
大明宫内,政事堂所在地中书省,匆匆赶回到这里处事的杨国忠正在召集几名亲信大臣商量事儿。
哥舒翰在接到朝廷令后,上表抗争了几次,但没得朝廷同意后,被迫出关作战。
战事已经发生,据监军宦官边令城传回来的秘报,官军取得了几场小规模的胜利,正准备向灵宝方向进发,寻安禄山的叛军主力作战,只是目前两军主力还未交上手。
前方传来的情况如杨国忠所愿,并且战事的进展也算不错,有点让他满意。
不过在回府听了杨晞一番相说后,他有点心神不宁。杨晞所讲的可怕后果要真的出现了,那他的好日子也到头了,甚至整个家族落个悲惨命运也不一定。此前他从未曾如此去想过,即使朝中有不少大臣这样说,但在听了自己最钟爱的儿子杨晞如此说后,却不得不多想了此方面的情况。
自己的儿子是不会与他作对的,更不要落井下石的,只会从家族利益考虑。
也就在与众亲信商量事儿,他留下得他提拔才上位的武部尚书、同平章事韦见素,京兆尹魏方进,将今日杨晞和他所说的话大概告诉了韦见素,当然那些关系杨家家族利益的相关话语隐去不提。
韦见素和魏方进听了后都大为惊异,两人相互看了一眼后,韦见素上前小声道:“杨相公,真想不到四郎竟然有这般见识,能说出如此考虑长远的建议,实在是让人惊叹!”
杨国忠不露声色地问道:“那你认为,犬子所言有没有道理?某此前做出的决定,令哥舒翰领军出关作战,争取尽快歼灭叛军主力的计划是否有误?”
这样一问让韦见素一下子不知道如何回答,在仔细地看了几眼杨国忠,并认真地想了一下后,才道:“杨相公,四郎所言甚是有理,不过他是在不了解前方军情的情况下才如此说的,要是知道如今潼关的情况,他也不会这么说的!杨相公所建议的策略也是完全正确的!如今北方各军连续大捷,安贼惶惶不安,想弃洛阳而守范阳,朝廷趁贼军军心涣散之际,趁势出击,一定能取得胜迹,甚至一战就歼灭叛军主力,很快平定叛乱也有可能!”
“唔,某也是这么认为的!”杨国忠笑笑,放了心后也不再言语,挥手令韦见素和魏方进自去了!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六章 意外的结识
(上传章节后,主角名字老是自动变成杨曦,改了很多次都改不回来!如果书中出现这样的情况,还请书友们谅解!)
接下来几天杨晞都没见到杨国忠。
杨国忠一直没回到府中,这让一心想再劝杨国忠改变主意的杨晞心急如焚。
他知道,日子越往后面拖越不妙,说不定朝廷就会下达倾潼关全部兵力出击的消息,随后潼关惨败的消息传来。那接下来惨剧就一个接一个发生了,皇帝逃跑,长安沦陷,他们一家子及杨玉环姐妹全部被杀,大唐陷入分崩离析中。这是他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看到的。
杨晞一直在想办法出府,想去找杨国忠再说事,或者直接找皇帝李隆基陈情原因,让他们改变主意,不要下令哥舒翰出关出战,以免给大唐带来灭顶之灾。甚至直接去潼关,乔传皇帝旨意,让哥舒翰紧守不出……
不过他却一直没办法出府,因为杨国忠对下人们下过严令,要好生照顾他,不让他到处乱跑。
六月酷暑天,什么地方都很热,只允许杨晞呆在有冰块放着的房间内,好生休息。
杨国忠在府中威望很高,下人们没有一个敢拂其意而行事的,杨晞的任何想出府的举动他们都阻止,即使他打骂甚至拿刀威胁他们也不放他出府,只是跪在地上任他责罚。
没办法找杨国忠再说潼关之事,让杨晞茶饭不思,又不能和人交底,整天很郁闷,连漂亮、丰满的小丫头平儿整天在身边晃荡也差不多无视了。
杨府的主母裴柔也不允许杨晞出府。
她和杨国忠一样,是怕宝贝儿子身体未康复,再出去有什么闪失才让杨晞一直呆在府中的。
在苏醒过来这几天,杨晞每天都会过去到母亲那里请安问候,并一再问询杨国忠的事,想让裴柔传话,让杨国忠回府来一次,他有非常紧急的事要说。裴柔爱子心切,也听从了杨晞所请,派人告知杨国忠,希望杨国忠有空能回府一趟。
不过杨国忠让人传话,这些天他忙于朝中事务,没得空闲经常处事到深夜,没空回府。
但他也保证,只要有空,一定会回府一次的。
母亲的传信也得到这样的回复,杨晞有点失望了。他只能想办法自己去找那位忙的昏天昏地的老爹,进一步陈明事由,无论用什么方式,即使装疯卖傻,磕头下跪也要让杨国忠改变主意,一起去劝皇帝不要下令让哥舒翰率军出击。
他要以“柔情”攻势劝服自己的母亲,同意他出府。出了府,他就有办法去找杨国忠说事了。
他心里也一再埋怨自己的前身,在府中竟然这么没号召力,连下人们都搞不定,做人很失败!
“娘,孩儿已经完全康复,不会有任何事了,孩儿想出府去走走,找个地方喝酒,好不好啊?”杨晞坐在母亲裴柔的床前,摇着她的手臂,以撒娇的口吻请求道:“孩儿已经在府中呆了好多天,哪儿也没去过,闷死了,孩儿想出去走走,想找个地方喝酒,你就让孩儿出府去逛逛吧!”
相似的请求他已经说了好几次,但一直没奏效,但以往几次都是一本正经说的,今日也改变策略,用“撒娇”来对付自己的母亲。
这手段还是有点效果的,裴柔在犹豫了一下,终于答应了,“那好,娘答应你,出去喝一次酒,不过要到离府最近的醉云楼,并且喝完酒就回来,如今天热,不能在外面多呆,正午前你一定要回来!”
“是,娘!孩儿一定很快就回来!”杨晞大喜过望,马上站直身子保证。
不过裴柔随后的几声吩咐却将杨晞激动的心情浇灭了大半。
“杨东,你跟着四公子出去,要看好四公子,除了醉云楼,哪儿也不能去,等四公子喝完酒了,你就护着他回来,记住,一定要在正午之前回来!”裴柔这话是吩咐府中的护院头目杨东的,但也让杨晞起了不好的预感。
“是,夫人!”五大三粗的杨东在柔弱的裴柔面前温驯的像只小绵羊。
不过杨东也只有在杨国忠和裴柔面前表现这样,在其他人面前,则成了一头豹子,丝毫不讲道理的硬汉,杨晞在好不容易走出府后就感觉到了这一点,他在裴柔吩咐杨东时候的不好预感也成为现实。
不论他怎么请求、说道理、拿身份威胁、欺骗,及至武力用强,杨东就是不理会,只答应他到醉云楼喝酒,其他什么地方都不允许去。杨东带领的人加上杨正等杨晞的随从有差不多二十个人,这些人都是身手不凡者,杨晞试了试,凭他这身体的身手,不可能将这么多人打倒后逃走,只能乖乖认命,进酒楼喝酒。他也放弃在路上时候脱离随从们“看押”的打算,想等喝了酒再作打算!
进了醉云楼,杨晞拒绝了杨东所求,要他去楼上那个常去包厢喝酒的打算,而是要坐在大堂。
只不过大堂内酒客不少,没什么空位置。前方战事正进行中,许多爱打听热闹的人,就经常上酒楼,酒楼内各色的人都有,许多人都会谈论叛乱及前方战事的情况,有很多小道消息在这里传递,因此虽然潼关前线有战事,酒楼生意依然很好。
没找到单独的空位,杨晞瞄中了靠窗一个只有一人就座,吩咐了随从们几句,也就走了过去。
在看到酒楼内这般热闹,连个空位都没有时,杨晞也很感慨,看来真的没人会预料到过几天潼关的兵败,更没想到长安会被叛军攻占,长安的百姓依然沉醉在歌舞升平之中。
真不知道潼关兵败的消息传来后,这些在这里喝酒聊天的人,又会有怎么一般表现!
“请问这位兄台,可否允在下与你同桌喝酒,这里已经没有空余的位置了!”杨晞很有礼貌地上前行礼,对端坐在酒桌边那个顾自饮酒,一脸严肃的中年人问候了声。
与人同桌饮酒最好,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随从们的严密“监看”,找机会溜走。
那名正饮酒沉思的人想不到会有人打扰他喝酒,惊异地抬起头,看到杨晞气度不凡,身侧又有多名随从相伴,知道不是一般人家子弟,想了一下后也就答应了,笑着作礼请道:“小兄弟请坐吧,某反正一会就要走了!”
“多谢兄台!”杨晞也不客气地坐下,酒保很快就将他需要的酒菜上来了。
杨正和另外一名随从站在杨晞身后,也不理会杨晞让他们呆到一边的要求,最后杨晞只得随他们。
杨晞往自己面前的杯中倒满酒,正想敬同桌人一杯时,却看这名约摸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已经顾自饮了好几杯,不禁疑惑地问道:“看兄台一脸落寂,独自一人喝闷酒,莫非有什么心事?”
中年汉子停了酒杯,看了看杨晞一脸的真诚,也在叹了口气后回答道:“某是到长安有事来办,只是可惜,事儿没办好,不知道如何回去交差!”说着还看了两眼隔壁桌几名默默吃饭的军士。
“原来如此!”杨晞也很知趣,没追问对方什么事没办好,只是举杯敬道:“这位兄台,这世上没有迈不过去的槛,看开了就好了!来,在下敬你一杯,能同桌喝酒也是件幸事!”
“多谢小兄弟劝慰,请了!”中年汉子苦笑了一下,一口就将杯中酒喝干了。
杨晞还想再问什么,却听隔壁桌传来一个人的大声说话,注意力马上就被吸引了过去,“对了,兄台,你有没有听说过,安贼怕回范阳的路被截断,准备从洛阳退兵呢!要是此时哥舒将军能率军杀出潼关城去,说不定一战就能全歼潼关城外的叛军,彻底动摇安贼叛军的军心,很快就将叛乱平息了!”
这是某个汉子在酒喝多了后,与同伴说了一会事后,高声喝喊的。
“高贤弟说的不错,依某所见也是如此,如今北方捷报频传,叛军军心不稳,要是趁机率大军出关,一定能击溃叛军,甚至很快就平定叛也有可能!”与那高声谈论国事汉子同桌的另外一人也大声地说了起来:“可惜哥舒元帅胆子太小,不敢率军出关作战,只敢依关据守!”
听了酒店里有人公然谈论这些,并且说这样的论点,杨晞非常惊叹,只是他没想到反唇相讥,乡村匹夫之言,有何可驳斥了,现在大唐朝堂上抱此观点的人都占大部,他那位身居相位的父亲,也不是一再蛊惑皇帝李隆基这样做吗?但在转头回来,想和同桌的中年汉子继续喝酒时候,却瞧见了对方一脸的愤愤,拿着酒杯的手都握的很紧,青筋暴露了。
见此杨晞心中一动,不露声色地问道:“不知这位兄台对隔壁几人的观点有何不同看法?”
“井底之蛙!”中年汉子眼中露出愤怒之色,有点咬牙切齿地说道:“朝中大臣抱此态度,没想到连民间百姓也是这种想法,难怪会如此了!唉,大祸将临也!”
看杨晞一脸古怪的神色,那中年汉子马上心生警惕,反问道:“难道小兄弟也有不同见解?”
“当然,在下的见解与刚才那几位兄台所说恰恰相反!”杨晞已经看出来,与自己同桌此人不会是普通之人,从此人的气度上来看,很可能朝中官吏,并且与自己的父亲政见不和,甚至因为不同意见而起过争执,不然听到刚才那两人的言谈后,不会表现如此愤怒。
再听此人最后的感慨,竟然有种知己般的感觉起来。
“愿闻其详!”那中年汉子顿时来了兴趣,追问道。
“好,那在下就随便说几句!”杨晞看了看边上那两位还在高谈阔论,希望朝廷尽快命令哥舒翰出关作战的人后,提高了声音说道:“在下觉得,现在朝廷最要做的就是集中一切力量抵御叛军攻击潼关,确保潼关不失,而不是出城出击!要是潼关守住了,那长安也就没有危险!如果朝廷强令哥舒元帅出关作战,大军作战又不利,那潼关很可能因此就陷落!潼关失守,那长安也没办法防守!”
看到同桌之人已经被他的言语吸引,边上许多人也对他侧目,杨晞再加大了声音说道:“朝廷已经召勤王之师前来平叛了,京师汇集的勤王之师将越来越多,粮草供应也充足,可以长期坚守,这对叛军很不利!现在的叛军是急于攻下长安,那样可以避免遭遇更多的王师,他们更急于与防守京师的官军决战!依在下所见,官军不应该出关作战,而是要据险而守,让叛军无计可施!要是倾潼关兵力出关作战,那正中了叛军的下怀,潼关城外,地形狭窄,不适合大兵团作战,哥舒元帅即使率二十万大军出关作战,能正面展开的兵力最多不到四五万,与叛军相比,实是不占优势!”
杨晞一番话把同桌的汉子惊住了,也把刚才那几个高谈阔论的人,及竖着耳朵听的食客惊住了,所有人的目光都朝他们这边看过来。
“这位小兄弟,你的见解真的赛过了朝中任何一位官员,连当朝宰相也不如你!”中年汉子起身,对杨晞恭敬地作了一礼,再道:“这是某来长安这几天,听到过最中肯的建议,可惜……”
因为看到太多的目光往这边落,中年汉子才停下了话,他又看看边上那桌军士,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不过在杨晞的疑惑中,最后还是说道:“能认识结识小兄弟,听你这番不同于常人的言论,某甚是荣幸,真的想与小兄弟把酒言欢,聊个尽兴,只可惜某还有要事去办,不敢再逗留,这就告辞了!”
中年汉子说着就准备起身离去。
“兄台请留步,还不知道兄台的高位大名呢!”杨晞赶紧唤住那中年汉子,拱手作礼道:“在下杨晞,字子亮,敢问兄台尊姓大名?”
杨晞总觉得这个中年人不是普通人物!
那中年汉子停下脚步回了礼:“在下高适,字达夫,今日有幸结识了杨小兄弟,甚是幸哉,不过某有急事要走了,今日天黑前还要赶回潼关,这就告辞,还请杨小兄弟见谅!”说着也没再逗留,再礼后即大步走出酒楼,跨上战马飞奔而去。有几名另桌而饮的军士模样的人,也跟在后面急驰而走!
“高适?不会这么巧吧,难道就是那位历史记载中著名的边塞诗人高适?”杨晞在快步跟着走出酒楼,想再问询一声,但却赶不及时候,自言自语地说道,“他要回潼关,回潼关做什么?”
“四公子,快正午了,天已经很热了,我们快回府吧,再迟夫人要责罚了!”在杨晞默默自语间,杨东却不知趣地凑上来,小声请求道。
“本公子还有重要事去办,你们休得阻拦!”杨晞再次摆起了杨府四公子的派头。
不过他的摆架子却没收到效果,杨正还是以奉杨国忠和裴柔的令为由,令其他同伴,护着杨晞回府。使不出更多办法的杨晞只能骂娘,一个劲地责骂随从们误了他的大事,他都想杀人了。
但最后只能无奈地在随从们的护卫下,义愤填膺地回到了魏国公府!
再次感慨,前身做人真的失败,连府中下人都镇服不住,枉为权臣杨国忠的儿子!
手机用户请到m。阅读。
第七章 哥舒翰兵败
(新书不容易啊,恳请书友们多多支持,求收藏、推荐票、打赏!)
杨晞的一再要求终于被杨国忠知道了。
在六月初八日接近中午时分,杨国忠回到了府中,并召杨晞过去问话了。
这几天忙的事多,一直呆在宫中处事没回府,杨国忠没睡什么安稳觉,精神不算太好,有些憔悴,黑眼圈都很明显,不过看到杨晞已经重新变得生龙活虎,气色很好,也是挺高兴的。
不过此时的杨晞却是心急如焚,只几句客套话后,就直接问询了:“父亲,孩儿想问父亲,不知道皇帝陛下有没有令潼关守将哥舒翰出关与敌决战?”
“吾儿你怎么又说起这件大事来了?这几日急寻为父,难道就是为了再说这个?”听杨晞这样说,杨国忠微微皱了皱眉头,在得杨晞点头认可后又旋即释开,微微笑道:“你既然问起来,那为父也和你说吧!几天前,陛下同意了为父所讲,已经下诏令哥舒翰倾军力出击!崔乾佑在陕郡兵不满六千,皆赢弱无备,安贼已经将一部精兵撤回洛阳,准备回防范阳,此正是一举歼敌的好时机!刚刚一早传来消息,贼军前锋溃败,哥舒翰连续告捷,起必再过几日,就可尽歼贼军前锋人马!”
“啊?!真提如此?父亲,哥舒翰真的率军出关作战了?”一听杨国忠如此说,杨晞一颗心似沉到水底般透凉,叫苦不迭!
天哪,自己这个父亲,果然愚蠢透顶,竟然已经将李隆基鼓动,逼迫哥舒翰出关作战了。
看到杨晞这副惊愕的样子,杨国忠又皱起了眉,不悦地说道:“晞儿,为何这般神态?”
“父亲,你难道就没听进孩儿所说的任何一句话吗?要是孩儿预料不差的话,大祸将再临我大唐头上,哥舒翰必定中贼军之计,被敌伏击!”杨晞有点气急败坏了。
杨国忠脸有不悦之色露出来,严厉地瞪了杨晞一眼后,喝问道:“四郎,你为何这般说?”
杨国忠脸上的怒意任谁都看的出来,但杨晞没加以理会,他也不再管什么,直接把他在后世所看那本书上的一些内容讲了出来:“潼关东侧的灵宝南靠华山,北临黄河,中间是一条七十里长的狭窄山道,这是出潼关的必经之路,要是贼军在山道两侧埋设精兵,那我大军无论多少,也难逃覆灭!依孩儿所想,贼军肯定在山道两侧埋设精兵,哥舒翰大军必定中埋伏,最终导致惨败,潼关将不保也!”
“贼军攻占洛阳后,长安是其必取之地!要攻取长安,潼关就必须攻占,不然安贼纵有百万兵马也奈何不了长安!这可以从安贼在正月初一在洛阳称帝,十一日就令其子安庆绪率军攻打潼关,及随后亲征潼关的事上可以看出来!只不过潼关天险非贼军可轻易取,哥舒翰采取了据关而守,不出城迎敌的正确策略,才避免潼关陷于敌手,与贼军相持了六个多月!”
“这六个多月的坚守也足可见只防不出战策略的正确性!贼军见强攻不能得,必定采取智取段,以老弱之兵作诱饵,引诱我大军出关作战!父亲令哥舒翰率军出战,正是中了安贼之计,要是不改命令,让哥舒翰回师潼关,依然据潼关而守,那大祸将临,潼关必失!父亲,你要三思啊!要是潼关失守,长安必定不保,长安不保,我们杨家可能就会遭受厄运,再没有人有能力挽救!”
杨晞讲的很透彻,也非常有道理,杨国忠心里被杨晞说的七上入下,但脸上的神色也急骤地变化,有害怕的感觉起来,再没恼怒小儿子的妄言,但并没说话,只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说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