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富士康小说网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代清-第1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梁涛点点头,辽东的城池可不是后世的豆腐渣工程,那可是完全经得起战争考验的。只要城中有粮,在兵力充足的情况下,不管对方上多少人,打退不行,坚守个把月却绝对没得问题。
如今,梁涛能调动的各路人马,包括他手底下的三万人马,以及各处又抽调陆续前往辽东戍边的新旧士卒数万人,急急忙忙朝锦州而去。原本他的大同兵是不可能让他全部带走的,只是大凌河一役,辽东精锐尽丧,所以朝廷急急忙忙四处调兵以充实辽东,那他的大同兵自然也在此列。
各地调拨的粮草也优先朝辽东诸师运去,大明朝到了这个地步,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农民起义至少现在还只是皮癣之患,后金建奴才是大明之心腹大患也。若不是有宁锦防线在前、山海雄关在后死保辽东--京师一线,建奴人怕是早已寇入中原肆虐了。所以一应物资先供辽东倒也没人说什么!
沈阳,乾清宫,太极殿。
皇太极高坐其上,原本努尔哈赤死前钦定“四大贝勒共议朝政”,如今他终于扫清了其他三个贝勒而独坐南面。
他冷冷地扫视了一眼下面的数百满蒙贝勒、旗主、大臣,诸臣承受不了他犀利的目光纷纷低头,便是后金八旗中实力仅次于他的兄长代善也不敢与之对视。
“诸位,如今明人重建了大凌河城,”他顿了顿,陡然升高音量大声道:“此城--实乃我大金喉中之刺也,明人亡我之心不死,可我大金岂是易与之辈?”他再次扫视了一眼四方,他猛然站起身来,大喝道:“我大金--必克此城,拔此喉中之刺也!”
殿中诸臣纷纷呐喊:“必克此城,必克此城”
翌日,皇太极传令斩杀三畜祭旗,调集八万满蒙汗(奸)大军誓师出征。
梁涛高坐在锦州城里,两边坐着几个解难军的参将、幕僚以及辽东的各路主要官员包括辽东巡抚丘禾嘉,辽东总兵吴襄、宋伟,大凌河城的总兵祖大寿,由登莱巡抚调任的火器营总兵孙元化,调任的锦州兵备佥事卢象升。原本和祖大寿一个级别的何可纲也是可以参加的,只是大凌河城乃军事重地,俩人必须留一个镇守此城方可。
原本他手底下的几个人官职较低,是无法参加这种高级军事会议的,但是他们是亲信人员,俗话说宰相门前七品官,这在官场是潜规则,在座之人都是在此间打拼良久的“油条”人物,都是晓得此间道道的,所以倒也没人说什么,只是他们坐在最下座。此时孙传庭和左良玉因为路途遥远的缘故还未赶来。
梁涛缓缓道:“诸位,此前大凌河一役,建奴虽未克我大凌河城,却败我四万辽东精锐,可谓风头正盛、兵锋正锐。”他顿了顿,面无表情地扫了一眼场中诸人,继续道:“如今大凌河城已修葺完毕,此城如同建奴喉中之刺,以酋首皇太极之狡猾,他不会意识不到此中道理。如今正是冬季,大凌河已结坚冰,此实建奴之良机、我辈之危机也。”他继续道:“大凌河城有祖、何两位总兵把守,我等自是放心。”
他瞧了一眼略显得意的祖大寿,原本祖大寿功劳够高,本事也确实不错,袁崇焕死后他也是个能够委以辽东重任的人物。只是当时袁崇焕下狱之时,祖大寿一时气愤不过,拉着关宁铁骑扔下京师不管--跑了!虽然后来被人给劝了回来,但满朝的大臣包括皇帝在内,肯定是决不允许把辽东之事全权交给此类人士滴!所以,他虽然事后无恙--朝廷为了显示他的宽宏大量没把他怎么着,但明眼人一瞧,他这辈子,怕也就只能在辽东混个总兵--仕途算是到头了!
梁涛继续道:“但是诸君莫要以为建奴才撤军不久,便掉以轻心,当努力操练士卒,修葺大凌河城--锦州一线各处碉堡,以防建奴再来,万不可再让朝廷蒙尘,百姓受难!”
说道此处,梁涛陡然严厉起来,“诸位,半月之内,我要见到各处碉堡、箭楼、烽火台整修完毕,若是谁的防区有某处纰漏,哼哼,那别怪梁某的刀子狠了!”
梁涛的语气渐渐变冷,一股杀气陡然弥漫在堂中各处。这是沙场真刀真枪杀过人的士卒才会有的冰冷的气息,它不是杀鸡杀出来的,那是在死亡里挣扎的将士、或是杀的人足够多才会有的死亡的气息。虽然并不强烈,因为梁涛毕竟从伍的时间尚短,气息并不浓郁,但自然而来被人以为是他刻意掩藏而未曾全部暴露出来,毕竟此处并非战场。然而场中诸人却没有一人敢轻视这股铺面而来的令人窒息气息,便是如辽东悍将祖大寿也不免心中有些骇然。
皇太极到底没给大明太多的准备时间,就在大凌河结冰不久,他率领的八万蒙汉大军就倾巢而来,这一次,他带来的部队是上次的两倍,他对大凌河是势在必得。
此时,是梁涛到任的第七天,两个时代枭雄就在此进行第一次交锋。其结果究竟如何?

第四十九章 大凌河城(一)

清晨,太阳才初升不久,一缕缕朝阳驱散黎明的黑暗,重新掌控了它对大地的主权。大凌河城上,一股股值勤的兵士丝毫没有因为大半夜的劳累而有些许放松,他们依然有序地四处巡逻,等待替班人员的到来。
远处,竟然早早地飘起了袅袅的炊烟,远处的烟雾越来越浓,宛若一条条冲天的游龙一般,竟然浓烈得仿佛城里的人都要被其熏倒一般!咦,不对,这不是炊烟,炊烟怎会有这般黑尘滚滚的冲天气劲,如此浓厚的烟雾只有烽火台才能燃起。大凌河城东面的守城官闻知手下报告,急忙赶来城头看个究竟,“不好,怕是建奴人又来了,快,吹紧急号角。”
“呜呜呜~~~”
“呜呜呜~~”
东面城墙的号角声响起之后,很快,其他地方的号角声也纷纷响应起来,这样,一片紧接着一片,连续不断的响彻全城。也只有这样,紧急的军情才能第一时间让全城都知道,各处闲散的、休息的士卒才能在第一时间跑上城墙各处关隘,以守卫城池。
祖大寿、何可纲二人急忙赶来东面墙头,他们已闻听手下报告,号角之声乃是东面最先响起来,而且东面城池正对建奴的地盘,所以如果有事,东面必当第一个受到攻击。
祖大寿望着远处的烽火,等他站上东面城墙之时,已是四处烟起,这说明各处前哨之地都发现了敌情,如此看来,敌军人数众多,所以行军之时纵横很广,他心里暗自叹了口气,这一次定然要比上次惨烈的多,不知城里又有多少好男儿要在此丢掉性命!
“大纲,此次建奴来势汹汹,我等当早早给锦州报信,让其早做准备,不要又像上次那般…唉!”大纲是何可纲的别名,他两乃是辽东本地人士,与赵率教、袁崇焕都是铁杆,刀里来火里去的交情,且都是辽东悍将、名将,可如今一个战死了,一个冤死了,只剩下他们两苟活于世!
何可纲点了点,“听说此任的辽东经略曾经乃是武职,想来不会如丘禾嘉那般怯懦胆小。”丘禾嘉乃是辽东巡抚,对大明朝也算是忠心,可惜人胆子小得太多了些。
祖大寿点点头,此次大凌河城里兵有万五,又有半年之粮,若是锦州救援得力,两面一起发动打击建奴,那便又可以创建一次宁锦大捷。
梁涛坐在锦州城里,祖大寿派来的信使他已见过,不过他暂时倒不担心大凌河的局势,此时大凌河兵粮充足,而且城墙早已修葺完毕,情况比上次没兵没粮、城墙不整要好太多,祖大寿派人来报信主要是让锦州做好皇太极万一绕道攻击大凌河锦州一带其他关卡以剪除明军在辽东前线的羽翼,以及对其他关外重镇进行分兵偷袭等等。
不过为了表示对大凌河局势的关心,梁涛立刻召集了锦州城里各路将领以议对敌之策。
辽东巡抚丘禾嘉看完祖大寿的来信,他冷冷地哼了一声,“我早就说过,大凌河城修不得,建奴势大,此时我大明该是偃旗息鼓,抓紧时间修生养息才对,可孙督师倒好,偏生去修那个劳什子大凌河城,尽去挠女真蛮子的牛鼻子,你们看,这不,又来了!”
他这么一说,久在孙承宗帐下任职的茅元仪屁股坐不住了,他道:“丘大人,话可不能这么说。虽说大凌河之战我大明确实不敌建奴,以至于全军尽墨,可孙阁老多年经略辽东,收复辽西失地数百里,又有打造关宁锦防线之大功于朝廷,此乃不朽之功也。再说,大凌河之败乃是前线将领之失,万不可强加到孙阁老身上。”
丘禾嘉鼻子里重重地冷哼了一声,也不再说话。茅元仪是辽东的老人了,早在人家小丘还没把屁股坐上辽东巡抚的位子之时,人家已在孙督师帐下献计立功多时了,虽说他只是个幕僚身份,但便是素来骄横跋扈的祖大寿也要敬他三分!
梁涛摆了摆手,示意不要作此无谓之争。他道:“无论如何,大凌河城已建成,那便是我大明之国土,我等身在辽东自是守土有责,若是冒然丢了一城,便是朝廷那也不好交代。”对这些官场的老油条自然是不能用一些民族大义去“激励”他们的,更切实可行的法子是从他们自身的切身利益出发,来诱惑他们、“逼迫”他们。
梁涛顿了顿,继续道:“诸位,无论如何,此次建奴来势汹汹,来日必是一场血战,所以我等当早作准备才是。”
他转了转头望向一边的高亮道:“泽军,前些日子统计下来,我锦州如今有多少兵力?”
高亮微笑着朝他一拱手,道:“上月辽东新增我解难军3万人马,又有卢大人的天雄军一万人,如今全在我锦州一带,随时可用。孙(元化)大人所部三万精锐火器营兵士已驻扎在宁远一代,随时可以支援前线,只是此时此军训练尚短,暂时难堪大战!除此之外,朝廷又下令各处新招之兵共计万余人马,补充了上次大凌河之战抽调的关宁锦防线各处兵力,只是这部兵马乃是防守各处要地之兵卒,又是新募之兵,若无大事断不可如上次般抽调。”
梁涛点了点头,又问道:“粮草辎重可充足?”
高亮顿了顿,无可奈何地摇了摇头道:“粮草倒还算充足,只是朝廷的饷银…”高亮叹了口气,没有继续说下去,只是人人都知其意。
场中诸将尽皆低头暗自叹气,如此偌大的一个王朝,竟然连前线官兵的饷银都发不出来…唉!
梁涛见场面冷清了下来,连忙调节气氛,说道:“诸位不必如此,当今天子英明神武,我大明虽然连年灾祸不断,然而幸赖天子圣明,励精图治,想我大明中兴定当指日可待!”这话虽说得斩钉截铁,似乎一定、确定以及肯定,但却只能让人苦笑一番如今,非是天子无能,实是…实是天灾人祸太多了点啊!唉,或许,那便是所谓的气数吧!
场中诸人也不愿聊到如此悲观的话题,闻言纷纷打起精神道:“大人所言极是,我大明中兴在望。”
梁涛见场面又热烈起来,当即“乘热”把各处任务分配下去,他道:“吴襄、宋伟何在?”
两人连忙起身,“属下在。”
“着你二人紧守松山、杏山一线,以防建奴从我右翼突破偷袭我锦州背部。”
“末将领命!”两人互望一眼,他两乃是新近兵败之人,却不想新任辽东经略丝毫不为此轻视他两,反而予以重任,他二人顿时心生士为知己者死之感,随即大声唱诺。
“卢象升何在?”
“属下在。”一身姿挺拔、举手投足之间颇有文士风范的江南男子应声而出,若是光看他这般模样,谁能把他和那个将明末的义军杀得闻风丧胆的“卢阎王”联系在一起,当真是人不可貌相!
梁涛知他虽出身文官,却习得一身好武艺,而且面白心黑,但真是领兵的干将人物,干脆将锦州左翼交给了他。
“命你领天雄军紧守广宁中左屯卫,为我锦州左翼屏障。”
“属下尊令”卢象升不吭不卑,脸上丝毫没有为难之色亦或是得到重用的欣喜,仿佛交给他的只是个微不足道的的小事件而已!
梁涛又道,“诸位且紧守锦州一线,且看大凌河城战局如何。”
“属下遵令。”堂内诸将纷纷起身,大声唱诺。

第五十章 大凌河城(二)

众人走后,梁涛单独召见高亮,他问道:“军师,不知你对此时辽东局势如何看?”
他留下高亮单独问,乃是有些事众目睽睽之下不方便明说,此时只有他二人,那自然可以展开天窗说亮话。
高亮似乎早知梁涛有此一问,胸有成竹道:“主公,祖大寿,辽东之悍将也,其祖家数代人世镇辽东,在辽东颇有根基,主公若想以辽东为成事之基,则可借皇太极之手”
高亮挥手做了个向下砍的动作,其意不言而喻!
梁涛一惊,他原本背对着高亮,听到此言之后立马转身过来望向高亮,高亮依旧低着头,自顾自地微笑,似乎一切皆与之无关。
梁涛沉吟了片刻,缓缓道:“你是说--放弃大凌河城?”
高亮上前一步,低声对梁涛道:“不错。主公,我等借皇太极之手除去祖家,之后再把黑锅推到辽东巡抚丘禾嘉身上,把他除去,如此一来,辽东之地尽归主公所有矣!”
梁涛犹豫了片刻,又道:“可建奴势大,其铁骑确是天下强军,若是我辽东失了大凌河等险要之地,将来如何灭奴?”
梁涛此时也颇为意动,崇祯虽然赐给了他一个郡主,此女子与他原先心中之人如此相合,所以他梁涛也算是对崇祯有些许感激之情,但要说对明朝的忠心,他实在是挤不出来半点来。
所以梁涛此时说是我“辽东”而非“大明”。
高亮自然明白梁涛心中已是心动不已,他道:“主公,辽东乃边陲之地也,若能得中原膏腴之地,又何惜如此贫瘠之地?便是给了建奴又如何,到时我等据山海关之险,其铁骑精锐又能耐我何?”
梁涛闻言一愣,随即大怒,道:“辽东虽已是破败不堪,但却也是我天朝国土,岂能轻与蛮族?”
高亮一愣,但见梁涛其意已决,张开了嘴又闭了下去,悻悻退了下去。
其实这也不怪高亮出的主意有多“馊”,他与梁涛毕竟是两个时代的人,思想肯定存在差异,比如对国家的领土观。
在古代,像明朝的辽东、西南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名义上虽然属于大明,其实它们实行的都是少数民族自治原则,比如设置的西南土司、辽东的女真各卫等,都是由他们自己的首领担任的,他们只要定期向大明朝贡就行了,大明为了显示自己的天朝大国风范,倒也没有太多其他的要求难为他们,有时候还开市与他们进行贸易改善他们族人的生活。
所以高亮说出放弃辽东也并不是什么“卖国、叛国”行为,甚至明成祖朱棣当年为了抢夺他侄子的帝位,还许诺把宁城一带送给朵颜部落放牧,只是后来出尔反尔,不但食言,还把朵颜打成了几天残废,想来古今杰出帝王尽皆是玩权弄术的好把式吧!
但是对于来自21世纪的梁涛来讲,割让祖国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可耻的行为,后世的钓鱼岛事件,还有南沙群岛的争端,领土虽然不大,却是涉及一个民族的尊严,岂能轻易放弃?
大凌河城头上,祖大寿看着城墙之下,建奴的又一波攻击再次告一段落。许多大明的“炮灰”百姓闻听后面的鸣金之声,如逢大赦,纷纷丢下肩上的一袋袋的泥沙,跑出城头的攻击范围。
城墙之下无数的尸首凌乱的散落地丢弃在各处,大多是大明普通百姓的,也有数百具是建奴真正的精锐,他们是混在大明百姓之中企图乘乱攻城的。
城楼上的何可纲对城下撤退的建奴部队“呸”了一口口水,鄙夷道:“建奴只会这一套,每次攻城之时总是以我汉人为先驱,竟逼迫我大明百姓为其填(护城)河,当真可恶!”
祖大寿接口道:“他后金人口稀少,自然要用我汉人为其肉盾,既能使我等不忍放手杀戮--使其加快填河速度,又能保存其后金实力,当真好算盘。可怜我大明百姓,被建奴掳去关外为其奴隶尚且不算,还要为其丧命”
何可纲一拳打在城垛上,丝毫不顾及自己手臂的伤势。虽然他不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但每次却都忍不住要破口大骂一番。
但那又能如何,谁叫大明每次都被打得还手之力全无,光是前次,皇太极从喜峰口入关的那次,后金十万骑兵虏获无数,光是关内人口便掳走了七八十万,他一下子没地方安置这些上好的“奴隶”,女人倒也好办,分了赏了,只是那群男子,实在太多了些,若是哪一刻他率精锐出征在外,汉人男子暴动那可不好?他老子努尔哈赤在位的时候就不敢把国都定在辽东最大的城市--辽阳,就是因为那的汉人太多,暴动不断!如此,那么派遣他们上来做做炮灰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后金中军大帐,皇太极满脸怒容的高坐其上,底下之人尽低着头沉默不语。
皇太极喝道:“如今攻城已有小半个月了,不计那些明人百姓的伤亡,便是我大金勇士也上亡近千了,可大凌河城却依旧巍然不动。我大金自我父汗起事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取,唯有对此宁锦防线无可奈何。如今又多了个大凌河城,莫非我堂堂天朝上国,便要坐视明人开疆扩土吗?”
他冷冷地扫视一眼场中众人,他继续大声道:“明日,把我大金的神衣大炮给我架起来,朕倒要看看,这天底下还有哪出--能挡得住我大金的铁骑。”
众人一惊,随即面面相觑,看来皇太极这次要动真格了,他都下了血本了!
所谓“大金的”神衣大炮,其实也就是仿明制式的大炮,把大明“红衣大炮”抄袭之后,又改了个似乎更加威武的名字叫“神衣大炮”。
由于后金都是草原文化,对这类科技所知甚少,所以虽然从皇太极的老子开始就想研制,但一直都没有人能够研制成功,如今,由于皇太极上台后对于汉人的知识分子进行笼络,所以总是有一两个汉奸人物出卖自己的国家和民族而投靠后金。即使如此,后金的大炮依旧不堪一用,不说准头极差,而且往往敌人没有打着,自己却炸膛了,反倒死了自己人,而且炸膛率不是一般的高!
虽然后金的大炮如此“神武”,但好歹还是能够发射的,对付城墙这种不会跑、目标又大的靶子,多射几次、多死几个炮手,总是能够炸开一条道路的。
皇太极之所以平时舍不得用,原因是大炮的威力实在太大,让他心有余悸,所以他不放心炮兵部队由汉奸部队充当,亦或是由哪个八旗的贝勒掌握他也不放心,这种“高科技”武器,还是有他自己亲自掌握比较放心!所以后金的炮手都是他正黄旗的心腹精锐,平时他都宝贝的很,死一个他都心疼,若不是若不是他急需要一场大胜来巩固自己汗位--证明自己一人称汗比“四贝勒共议事”更能带领大金走向辉煌,他哪里需要用他们的性命去打开明人的城门!
皇太极强忍住自已的一丝不舍,他从椅子上“嚯”地站起来,朝众人大声下令道:“明日,朕亲自督战,若有消极怠战者--斩,后退着--斩,我大金--必胜!”
众臣子见他如此,也纷纷配合地站起来齐声大叫;“大金必胜!必胜!”

第五十一章 吴三桂

(今日第二更!大家投票收藏啊!)
天一大早,明金交战的双方纷纷有序的走向各自的前沿阵地,突然,祖大寿闻见城楼上的官军大呼小叫个不停,其声充满恐慌!他急忙上楼朝士卒手指的方向向后金的阵地一望,顿时大失惊色,失声大叫道:“红衣大炮!怎么可能,建奴什么时候有了大炮?这不可能,若是建奴有了红衣大炮,这仗这仗还怎么打,这城还怎么守?”
祖大寿脸色惨白,他似乎已经看见满城的大明军只能躲在城里任由后金的大炮肆虐的场景。
大凌河城虽然乃是辽东重镇,城坚墙厚,但毕竟修建时日尚短,所以还没来得及配置大明朝的各式火炮,如今建奴拿出了远距离的攻击武器,那么城中的明军只能是被动挨打而无法还击--明军倒是可以冲出去和建奴骑兵死磕一番,只是结局只怕比呆在城中任人炮轰还要悲惨,至少城里还有个躲藏的地方!
祖大寿顺着城墙瘫软在地上,如今守城还有何意义,城破只是时间问题了!
“砰”听着炮声,祖大寿这铁打的汉子也流下了两行眼泪,酸酸甜甜的滋味融进了嘴里!
直到一个士卒欢喜的跑过来,“将军,建奴的大炮炸膛啦!”
“什么?炸炸膛了?”他一听此言,猛然抬起头来一把抓住这士卒的两臂,“此言当真?”
祖大寿本身是员辽东悍将,否则也不可能一路从一个小小的游击升到如今镇守一方重镇的都总兵。那个士卒脸上的欢喜之色还未褪去,突然被人如此大力一抓竟然吃痛叫了起来,祖大寿见状急忙放开双手,待那士卒回过气来,急忙惊喜道:“到底如何了,快快给我道来。”
那士卒眼见自家将军如此急态,一咧嘴,急忙道:“将军,那建奴的大炮根本就是花架子,建奴朝咱城里连开两炮,就自个炸了一门火炮,小的远远瞧见,那几个炮手都被炸飞了,怕是活不成了!”
祖大寿大喜,随即失声痛哭道:“真是天佑我大明,天佑我大凌河啊!”
这一起一落反差实在是太大了,饶是如此刚强的汉子也失态了!
皇太极脸色铁青地站在远处瞧着他大金的炮手调试着大炮,大炮还没开打,仅仅是调试而已,就炸了一门大炮,死了正黄旗好几个炮手。
虽然他知道会是这个结果,但是亲眼看见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