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代清-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洪承畴微笑了下继续道:“日间我等虽击退贼寇,可贼寇并未全灭,梁大人夜间也需吩咐军士认真巡逻防范,莫要被人钻了空子啊!”
梁涛心里一惊,整日都与这群白痴在此吹牛打浑,竟然忘了这么个事,梁涛悄悄用异样的眼神瞥了一眼洪承畴,怪不得他日后能成为成为蓟辽总督,成为对付清兵的明军主帅,人才--就是不一般那!
梁涛装作大悟状:“大人英明,高瞻远瞩实是世之罕见,若朝廷用大人,何愁建奴不除、匪患不平啊!末将这便前去安排,必不负大人重望!”
洪承畴听罢梁涛一席话,饶是他知道梁涛在拍他马屁,他仍不禁喜笑颜开,他虽是个文官,可从小学习用功,博览群书,兵书战法都颇有研究,他自认为不比早已名震河川的袁崇焕差,因此梁涛这个马屁可谓拍的正好,可谓既香又甜,老洪大是受用。
梁涛把他的神情变化看在眼里,心里暗思如今交好这位下一任三边总督的目的已经达到,随即躬了躬身拜了辞。
一夜无事,这边且不提!
翌日一大早,梁涛忽闻杨鹤召见,急忙简单洗漱了下就奔赴杨鹤衙邸。
此时的杨鹤正在进早餐,看见匆匆而来的梁涛,顿时拉他一起进餐。梁涛‘受宠若惊’推辞不过只能入座。
餐毕,梁涛见杨鹤依旧面带微笑,心中有底,此番必是升他官而来的!
“都督,不知招莫将前来有何吩咐?”梁涛当即装出一副我不明白,洗耳受教的表情。
杨鹤见牌子打够了,哑谜也吊足了,,一副我就是再世诸葛的表情也装够了,也就不再‘笑而不语’,缓缓说道,:“振华啊,此次你有大功于朝廷,我见你颇有带兵才干,又忠贞体国,虽为一方父母官却能亲自带兵剿匪,有你等忠贞之士实乃我朝大幸!”
这‘振华’是梁涛之前临时起的表字,在旧时代有表字意味着读过书,纯粹的武夫是受人鄙视的,比如梁涛手下的高亮,就有表字‘泽军’,表示肚子里有一定的学问。
梁涛听到此处连忙装出感动异常,忙到:“总督大人谬赞,卑职感激不尽。”
杨鹤很满意梁涛的表现,继续道:“我欲调你到我身边听令,你看如何?”他这是要培植自己在军中的的亲信了,毕竟他一个不懂兵的文臣,若是事事都要自己出手也方便!
“末将蒙总督大人提拔,愿为总督大人效死。”梁涛当即摆出一副“我真的很感动,感动的快哭了”的表情,纳头便拜!
杨鹤哈哈笑了两声,扶起梁涛道:“梁参将不必如此,快快请起。”此时梁涛哪还不明白,他生了,哦不,是升了,官职‘噌噌’地往上窜了两级。
随后杨鹤见收拢人心的目的已经达到,便随便讲了几句闲话便让梁涛退下了。
梁涛回到军营,高亮匆匆跑来,“主公,主公,大事啊,京城出大事了!”梁涛一惊,大事?
京城会有什么样的大事,竟让一向“微笑装逼”的高亮如此失态?
高亮急急忙忙地跑进营帐,然后长吸了口气,道:“建奴再次进犯我大明长城关隘!”
梁涛一惊,他记得历史上确实有皇太极因为攻不破袁崇焕布置的宁锦防线而绕道蒙古,以蒙古军为向导,从龙井关、大安口入塞,攻破遵化等关内四城,包围北京。
可这似乎是去年,也就是崇祯二年的事情,这件事情导致的其中一个重大结局就是崇祯开始不信任袁崇焕,导致皇太极的反间计奏效,此时袁崇焕怕是已被崇祯哥哥给一刀劈了,哦不,袁崇焕是被活剐的,这倒霉孩子!
梁涛注意到高亮说了个“又”子,忙吩咐侍卫张小虎去给高亮倒杯茶来,又朝高亮指了指椅子示意他坐下说,高亮猛灌了口茶,又用袖子擦了擦嘴,这才娓娓道来。
原来去岁皇太极率众围京城,袁崇焕被污通敌下了狱,明庭重新启用孙承宗指挥保卫京城之战,明军经过五个多月奋战终于迫使无利可图的皇太极退军,于是自然而然的明军顺带便收复了关内四城。
谁料皇太极这厮不按常理出牌,他在回到沈阳后又带着大批人马前往漠南蒙古方向--也就是上次后金大军突破明军长城关卡的方向,动向不明,结果京畿以及周围地区大为恐慌,最终引起朝廷的恐慌,误以为后金又想围京城,结果崇祯又气又怒,身为天下之主的大明皇帝,他的京城竟然将要被一群东北的野蛮人围上两次,让他这位素来刚愎自负又脾气暴躁的皇帝火大了--这皇太极太不给朕面子了!
于是崇祯皇帝赶紧把各路陆续退回去的勤王大军给召回来,并下诏把京畿周边各省的卫戍部队调过来补充上次折损的京畿卫戍部队,这才有了高亮刚才的事儿。
很快,杨鹤便把梁涛给找了过去‘开会’。
“诸位,”杨鹤见众人都已到齐了,清了清嗓子,便开始了发言,“如今皇上的诏令到此,建奴欺人太甚,欺我大明太甚,所谓主辱臣死,我等自是应派军与建奴决一死战,不知诸位对此有何高见呐?”
所谓高见,就是商量一下派谁去,带多少兵去的委婉说法而已。
众人都沉默不语,为什么捏?因为只要是个人,他就都不想去送死,至少他们是这么认为--和建奴打仗,就是半只脚放在鬼门关里的事!
试想明庭放在京畿地区的卫戍部队三四十万人加上各地的勤王大军五六十万,愣是没把建奴十万人怎么着,这明朝的诸多官员早就被建奴吓怕了,这会儿谁爱去谁去!
梁涛站在众人之末,他官职较低,只有在一边旁听的事,冷眼旁观着这些高官们一个个人模狗样的低着头看着自己的脚板,仿佛地上有万两黄金给他捡,又或是眼睛鼻孔朝着天花板上,仿佛有仙女儿自天上来似的,就是不肯发个话!
杨鹤仿佛早已习惯这种场面,径自泯了口茶,继续道:“我等陕西之地贼寇四起,虽不成气候,可却四处流窜为害四方,官军已是疲于奔命,实在是拿不出太多兵力,”
他先眯了下眼睛扫了眼四周众人,发现众人的耳朵都竖着听着,然后才继续道:“可这圣上的旨意在这,何况国家危难之际,我等自是要竭尽全力,拼死也要为圣上分忧、为国家解难,所以本督决定竭力派出周边抽调的一万精锐,派一员上将去前去为圣上分忧,不知诸位可有异议?”
众人连忙点头称是是是,心里各自腹诽道,你爱咋的咋的,只要不派我去,那咱就万事大吉。
杨鹤点点头,随后问道:“不知诸位以为可有人可当得如此重任?”重头戏来了,众人纷纷如是想道。
寂静,这是场中的唯一特点。
梁涛瞥见洪承畴的脚步动了下,老洪倒是真想做一番事业好让别人瞧瞧自己的本事,可自己是个文官,一次战场经历都没有--他哪知道本该他大大扬名的处女战被梁涛给夺了,何况对手是与素来凶狠的建奴,那可不是没受过训练的农民军,咱咱还是算了吧,找个机会先找农民军练练手在说吧!于是乎他的脚又缩了回去,继续看他的天花板去了!
不得不说说洪承畴兄弟吧,本事是有的,对明朝的忠心也是有的,可所有东西加一块儿还比不及他对他自个儿的好,所以这会儿!
杨鹤心里叹了口气,这哪是人办的事儿啊!就这点简单事儿愣是磨蹭了半个时辰!
梁涛在旁边冷眼旁观,心里在盘算着如何得到些好处,眼见机不可失,当即一闪身站出来道:“总督大人,末将不才,愿为总督大人与诸位大人分忧。如今国难当头,末将手下倒是有几千条汉子,所以末将倒是想讨个先锋做做,万望总督大人恩准。”
众人一听大喜,好事啊,终于有个愣头青跳出来了,虽然官职低了点,但这不是大问题,官低可以升嘛!
杨鹤也是心里感动,关键时候还是自己心腹好啊,这时候他自然而然把梁涛归到他的忠实心腹里头,他把这事看成是梁涛替他接难来着,他哪知道梁涛纯粹为了自己啊!原本梁涛是没有资格自个儿发言的,但这节骨眼上人人都瞧他顺眼的不得了,谁会来管这破事啊!
当即,杨鹤称赞道:“梁将军果真忠勇可嘉,之前又已为朝廷立下大功,又对朝廷忠心耿耿,如此看来,确实是员上将人选,只是如今官职只是个参将”
杨鹤话还未说完,众人就有明白事儿的跳出来道:“总督大人,卑职以为,如今朝廷内有贼寇,外有建奴,正是内忧外患之际,此时当不拘一格提拔有功之能臣,卑职以为梁将军智勇双全,有立下大功,参将一职实在配不上梁将军之大功,卑职以为当升梁将军为副总并一职,并为此次驰援京城之主将。”
“我等附议”
“我等附议”,堂下众人纷纷如同骤然间打了鸡血一般兴奋起来,这个夸梁涛如何如何当得起副总兵一职,那个夸梁涛此次立下的大功如何之大,升官绝对升得云云,杨鹤当即‘采纳忠言’一锤定音,“梁涛听令,”
“末将在”
“今我以三边总督之职保举你为朝廷陕西副总兵,令你带兵一万驰援京城,不得有误。”“末将得令。”
至此,大家皆大欢喜,有人升了职,有人自以为保住了小命,大家都很开心的散了会。
原本副总兵一职也算得上是个高职位了,许多场中的人也就副总兵一级甚至还还略低一些的人,只是都是文官,虽说一下把这么大块肥肉给了别人自己一点好处没捞着心里也有些疼得慌,可当时的情况就是需要高职位的人来扛,可谁都不愿意去,于是大家心里也算平衡,毕竟高官厚禄也要有命享受不是?
而梁涛就是看准了这个升职的机会才“踊跃献身”,果然没得人反对而且还是全票通过,瞧这狗屎踩的!
梁涛很狗屎的在十天之内连跳四级,一下升到了副总兵,解难营众人纷纷喜上眉梢,老大升了职,其他人自然也就水长船高,梁涛也顺着众意将五团长升到参将之职,升高亮为副将,虽是个武职,但他也只有封武官的权力不是?凑合着用吧!其余人等都有封赏。
而此时高亮悄悄提醒梁涛,解难营的编制必须按大明的军制来,否则让人抓住了辫子--私改军制是杀头的罪!
第十八章 驰援京城
(今日第一更送到!求推荐!感谢感谢!)
梁涛做出支援京城这个决定是在当时情况下必然的,作为一个来自后世的中国愤青,他对中国的近代史是极其悲愤的!
他是极其痛恨满清的懦弱无能的,对自己国内人如此凶狠,却对蛮夷他国之人尽情地卑躬屈膝。
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俄美英法《天津条约》、中英法《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中俄《北京条约》、《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中俄《伊犁条约》、《中法新约》、《中英烟台条约》、中日《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都是国耻啊!
国人岂能忘却?
**裸的耻辱啊!国耻啊!他虽已不再21世纪,却是一点也忘不了!
若是有可能,他绝对要阻止满清入关,绝不能让如此亿兆的汉人在满清的统治下丢掉属于东方的荣耀!哪怕他身死,他也在所不惜!
在这一刻,什么都不重要了,什么霸业,亦或是诸侯之梦,还有纵横天下的野心,都及不上他对中华民族的热爱,若是可以,就让我为我们民族的将来做点是吧!
梁涛如是想到!
很快,杨鹤从其他地方调过来的精锐就陆续到了韩城,在此期间梁涛暗暗派人把河津的粮草运回了凤凰岭,他把狗头军师高亮派了回去,准备让他在自己不在的时候处理好凤凰岭方面的事,经过种种事端,他对高亮的能力还是比较放心的,若是连这点事情也办不好,那丫的被在我手底下混了!
他给了高亮赵山的一标人马--也就是5百人,如今按明朝军制500人为一标,并准许他在凤凰岭的承受范围内再招兵添将,但叮咛他得记得隐藏实力,如今还不是出现在他人眼里的时候!
很快,杨鹤从各地调来的一万杂牌部队都到齐了,他并没有把梁涛的解难营算进去,照梁涛的说法这是华阴县的乡兵部队,战力得不到保证,杨鹤想了想也是,在说一万部队对他这个三边总督的身份也确实少了点,于是梁涛奉令带着一万二的陕西三边各路人马星夜兼程赶赴京畿。
此时,崇祯急得要死,建奴大军动向虽不明,方向却是朝着关内来的,可原先的各路勤王大军纷纷找理由推脱以延缓上京行程,说是上次作战损失惨重云云,士卒劳累等等,其实也就是一个词--怕死!
崇祯恨不得杀了这群乱臣贼子,却又不得不依赖他们,否则若是全杀光了,这大明的满朝官员谁来当?各地的贼寇乱兵谁来剿?辽东的后金蛮族谁来战?
其实各地的勤王部队也是有苦自己知啊,上次后金围城,间接导致了袁崇焕被杀,直接导致满桂和孙祖寿战死,黑云龙、麻登云被擒,这都是和后金作战的下场,贼惨贼惨的,是以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吧!
之前明军已收复了关内四城,其实那多半是后金后退的缘故,明军心里也是心知肚明,只是大明朝太需要一场胜仗来挽回点面子了,所以对外号称“遵永大捷”,但是一听到后金军去而复返,各路“乘胜追击”的“骁勇”之军纷纷理直气壮地后撤之京城,自云防止后金各个击破等等,当真是气煞了崇祯!
梁涛一路以陕西副总兵的身份快速向京城方面推进,沿途征集了不少的马匹,这道让他得意非常,毕竟冷兵器作战时代,一支骑兵部队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沿途,梁涛命令从各团抽调曾今有过骑马经历的健壮士卒组建了三百骑兵,这陕西、山西民风剽悍,而且各地都把养马作为一项普通家庭收入来源,只是各家各户规模不大,而且大多以后卖给朝廷,是以这里的解难营会骑马的占了一大半,而各地存马暂时也不多,勉强凑了三百来匹。
梁涛一路行军,一边顺便训练骑兵,反正他脑中不缺这类军事相关信息,骑兵团的战力由于底子好,也算是初具规模。
九月中旬,梁涛以西安副总兵的身份终于到达京城,并得到当时刚官复原职的辽东经略孙承宗的接见,与他一起被接见的还有独自领兵勤王的都督同知秦良玉这位千古女名将。
“二位能于国家危难之际如此深明大义带军前来解京城之围,我代天下百姓谢过二位。”说完朝梁、秦二人施了个礼。
梁涛见此急忙上前将其一把扶住,只听秦良玉开口道:“孙大人不必如此,此乃我等本分,何况孙大人劳苦功高,我等有目共睹,先受大人如此之礼,可真是折煞我等。”
原本秦良玉比梁涛官大,应由她上前扶助孙承宗,可她毕竟是女性,是以由梁涛上前扶人而她先开口说话。
梁涛也道:“孙大人不必如此,我等受朝廷俸禄自当效死命。”孙承宗见她二人如此也就不再坚持。
众人见礼完毕,老孙发话就坐后,再次开口道:“如今建奴欺我大明太甚,又欲再次犯我大明,二位可有破敌之法?”
秦良玉上前一步抱拳道:“为今之计,只有集中兵力给与建奴迎头痛击,把他打疼了,他才肯老实。”
孙承宗点点头,其实他也知道这其实不失为一个可行之策,集中兵力,以数倍的人数优势压垮建奴,不管建奴多么骁勇善战,他都得死得干干净净,但前题是武将不怕死,士卒不惜命!
可如今的大明--哪去找那么多忠臣义士啊!满桂的死还摆在那呢,他可不就是在各路大军的眼皮子底下被后金杀死的嘛,可其他诸军愣是不发兵救援这位他们名义上的上司。
秦良玉随后在孙承宗的示意下坐下了,然后孙承宗又把眼光放在了梁涛身上。
梁涛赶紧起身朗朗道:“大人,末将以为,皇太极刚撤军不久,兵疲马瘦,虽说建奴骁勇善战,但他们才归家不久,休养日短,皇太极也是知兵之人,不会再次大举进犯我朝,最多是小股建奴南下掠夺以疲我军而已,是以,末将以为,我军当务之急当派兵修葺长城各处关口以防建奴在次南下。”
孙承宗和秦良玉一听这话都是吃了一惊,如今外面传得沸沸扬扬都说建奴又来了,可孙承宗自己也觉得此时有蹊跷,这京城皇太极攻不破,而周边地区有已经被他们抢光了,不至于再来啊!听到梁涛如此说,他道觉得确实有几分道理!
梁涛说这话其实是在赌,历史上并没有皇太极在崇祯三年两次进长城的记载,虽说梁涛的到来肯定会使历史改变,但之前梁涛的影响力太小,根本不可能对历史有这么大的影响,并且梁涛根本信不过明朝各地官员的消息,他们早已对后金风声鹤唳,所以他想搏一把,若是立点功争取弄块地盘来,那是再好不过了。
孙承宗捋着胡子想了一盏茶的时间,然后站起来问道:“梁将军此话可有依据?”
梁涛再次朝孙承宗拱了拱手道:“末将以为皇太极欲借此事削弱后金二贝勒阿敏,是以后金撤大军于关外,却独独让阿敏领五千兵守关内四城,实在是故意借我大明之手除去素来不服他的阿敏而已,所以末将以为,皇太极大军出沈阳非是向我大明而是为了震慑阿敏的镶蓝旗,使其不敢有所动作,从而达到收服镶蓝旗、除去阿敏的目的。”
孙承宗点点头,然后迈开步子在屋里转了几圈,冷不丁瞅了梁涛一眼,把梁涛瞧得个毛骨悚然。
老孙头终于迈完了步子又做回了椅子正色道:“梁将军,你可敢领兵前往大安口、龙井关一带查探消息?”
这大安口、龙井关就是皇太极领兵突破的长城关口。
“末将领命,只是”梁涛故作眉头紧凑的摸样,倒让孙承宗心中暗自不快,原本以为这厮能来京畿赴援,定也是个忠义之辈,想不到也是个胆小怕事之徒,竟找借口拖拉!
孙承宗按耐住心中不快,低沉着声说道:“梁将军有何困难之处,尽可到来!”
梁涛见关子打足了,当即朗声说道:“只是,我本部官军马少,万请朝廷拨马好加快行军速度。”
孙承宗一愣,随即恍然,此--倒是某疏忽了,“好,梁将军尽管放心,本官一定把征集的战马优先拨给你部。”
顿了顿,他又问道:“既如此,梁将军打算何时出发?”
他其实并不想如此不近人情,人家从山西大老远的赶来,鞍马劳顿才到京畿不久,还未有时间休整部曲,却这么快催促着人家出发,却是却是,可是军情如火,是以,他不得不拉下脸来有此一说。
梁涛对孙承宗这位明末的国家支柱、民族的千古英雄可是敬仰得紧,听了他的话里之音倒也没有什么不快,想了想道:“此紧急大事矣,越快越好,”随后他又加了句“马到即行。”
“好,好,好!”孙承宗当即拍案而起,他已经好久没看到对大明如此忠心的武将了,“来人呐,设宴,本官要与梁、秦二位大明的忠勇之将好好痛饮一番。”
孙承宗此时对梁涛的好感大大加强,话里的器重之意勃然而出,连官职比他高的秦良玉也在话中排在了“梁”字的后头。
当夜,孙承宗大醉而归--这老头打了许久的郁闷仗,碰到的都是能躲就躲、能拖就拖的骄兵悍将,他已经好久没碰上个这么痛快的将领了--除了秦良玉,他已经好久没这么痛快过了!
梁涛与秦良玉并肩出了孙府,他们两都比老孙年轻,酒量也不差,是以还未醉,秦良玉开口道:“真是英雄出少年,梁将军年纪虽轻却有如此胆量,真让老身好生佩服啊!”
秦良玉此时已是五十多的人了,比孙承宗年轻十几岁,是以他称梁涛年轻。
梁涛赶紧侧身朝秦良玉躬了躬身,“秦将军过奖了,梁涛初出茅庐,当不得英雄二字,倒是秦将军的白杆军,个个称得上我大明的英雄男儿,秦将军更是为巾帼英雄,梁某可是敬仰的紧呐!”
他这话可是发自肺腑的,大明虽然不行了,可这一批汉族的英雄儿女如袁崇焕、秦良玉、还有卢象升等人,却由不得他不好生敬佩!
秦良玉“哈哈”大笑了两声,她对眼前这个小伙子的印象很好,为人勇敢、有智谋,做人又谦逊,至少以她人老成精的眼光看梁涛刚才对她的夸奖之言,他脸上神色丝毫没有作假。
第十九章 关内四城
(今日第二更!)
很快,孙承宗把京畿地区上好的战马源源不断地送到解难营临时驻地,梁涛从中挑了七千匹--他也不能挑得太多,毕竟也得给人家留点肉,免得有些人心气不过暗中使坏,那就免不得再生一番波折了!
京畿广渠门外,解难营校场,解难营本部两千能战之士巍然而立,整片场地唯有疾风之下“赫赫”荡漾的军旗,其余却无半丝一毫的响声!
前来送行的孙承宗见此场面不由暗自感叹,当真强军也!
“振华,我知你报国之心甚重,只是你此番前往前线,却只以两千骑为前锋,如此--孙某当真是为你担忧得很哪!还不若一万人一起去,速度虽慢,却在有个万一之时有个退路啊!”孙承宗拉着梁涛的手缓缓说道,他这一番话完全是发自肺腑,没有丝毫的作伪。
梁涛急忙抽回了他被孙承宗紧紧握住的手,这老孙虽然热情,却唯有此一点,让习惯拉女性芊芊玉手的梁涛颇不适应!
梁涛朝孙承宗抱了抱拳道:“多谢阁老如此抬爱,梁某愧不敢当。只是我之两千本部个个能骑善战,速度比之其他部属自然要快得多,再者若是真遇到建奴铁骑,便是空有万人也是无用!还不若为朝廷留些精锐血脉,好为朝廷多留些力量。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